期刊文献+
共找到328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葛根素的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作用机制 被引量:31
1
作者 董侃 陶谦民 +2 位作者 夏强 单绮娴 潘国标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981-984,共4页
目的 :研究葛根素对血管的舒张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记录离体大鼠胸主动脉环张力反应。结果 :葛根素能明显舒张由苯肾上腺素诱导收缩的大鼠主动脉环 ,其血管舒张作用为非血管内皮依赖性 ;KCl预收缩下 ,葛根素对主动脉环无舒张作用... 目的 :研究葛根素对血管的舒张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记录离体大鼠胸主动脉环张力反应。结果 :葛根素能明显舒张由苯肾上腺素诱导收缩的大鼠主动脉环 ,其血管舒张作用为非血管内皮依赖性 ;KCl预收缩下 ,葛根素对主动脉环无舒张作用。对去内皮的血管环 ,在无Ca2 + 溶液中 ,葛根素不能够抑制咖啡因或苯肾上腺素诱导的短暂收缩。钾通道阻断剂 4 氨基吡啶和四乙胺孵育后能够明显抑制葛根素的舒张血管作用 ,但格列苯脲不能抑制其舒张血管作用。结论 :葛根素的血管舒张作用是非内皮依赖性的 ,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α肾上腺素受体介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外Ca2 + 内流而起作用的。同时 ,KV 通道和ATP敏感性K+ 通道参与了葛根素的舒血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作用 主动脉环 Α肾上腺素受体 钾通道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及脉搏波速度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杜孝芝 黎莉 +2 位作者 王秀荣 王媛媛 蒋桂花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2427-2429,共3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1年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及脉搏波速度(PWV)的影响。方法选取35例(≥60岁)长期服用阿托伐他汀的冠心病患者作为阿托伐他汀组,选取25例(≥60岁)从未用过调脂药物的冠心病患者作为未服用阿...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1年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及脉搏波速度(PWV)的影响。方法选取35例(≥60岁)长期服用阿托伐他汀的冠心病患者作为阿托伐他汀组,选取25例(≥60岁)从未用过调脂药物的冠心病患者作为未服用阿托伐他汀组,20例(<60岁)健康人作健康对照组,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阿托伐他汀10mg,1次/d,睡前口服,治疗1年。治疗前后用高频超声和科林VP-1000检查FMD及PWV,同时测血脂。结果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及未服用阿托伐他汀组相比FMD(P<0.05),PWV(P<0.05)及血脂(P<0.05)均明显改善。结论冠心病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不仅可以调脂,还可以改善FMD及PWV,从而改善动脉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动脉硬化 阿托伐他汀 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脉搏波速度
下载PDF
糖耐量异常和2型糖尿病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吴静 雷闽湘 +1 位作者 柳岚 黄渊金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09-614,共6页
目的:观察糖耐量异常(IGT)和2型糖尿病(T2DM)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IGT及T2DM患者共124例,分成IGT组(36例)、糖尿病无血管病变组(DM1组,57例)、糖尿病有血管病变组(DM2组,31例),另选年龄性别匹配的... 目的:观察糖耐量异常(IGT)和2型糖尿病(T2DM)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IGT及T2DM患者共124例,分成IGT组(36例)、糖尿病无血管病变组(DM1组,57例)、糖尿病有血管病变组(DM2组,31例),另选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人为正常对照组(NC组,25例)。用高分辨超声技术检测FMD,亚硝酸还原法检测血清一氧化氮(NO);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同时检测血糖、血脂及其他代谢指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IGT和T2DM组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hs-CRP、TNF-α均显著升高(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C)、NO和FMD下降(P<0.05),随着糖尿病病程的进展,FMD呈不断下降的趋势。直线相关分析显示IGT和T2DM患者FMD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TG、TC、hs-CRP、TNF-α呈负相关(P<0.01),与NO和HDL-C呈正相关(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FMD的因素依次为NO,HbA1c,HDL-C,HOMA-IR,TNF-α及hs-CRP。结论:IGT及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血管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受损,且与高血糖、胰岛素抵抗、高血脂和炎症反应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耐量异常 糖尿病 2型 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 一氧化氮
下载PDF
中药黄芪可改善肥胖大鼠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明锐 余叶蓉 邓刚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10,共4页
目的研究黄芪对高脂饲料喂养的肥胖大鼠离体胸主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1)在体研究,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肥胖组、黄芪干预组(高脂饲料喂养同时每天灌胃黄芪液),6周后处死所有大鼠,留取并称量所有大鼠的腹腔内... 目的研究黄芪对高脂饲料喂养的肥胖大鼠离体胸主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1)在体研究,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肥胖组、黄芪干预组(高脂饲料喂养同时每天灌胃黄芪液),6周后处死所有大鼠,留取并称量所有大鼠的腹腔内脂肪。采用离体血管环灌流方法,观察各组大鼠离体主动脉环对乙酰胆碱或硝普钠的舒张反应;(2)离体研究,正常对照组和肥胖组各5只,以黄芪液孵育离体血管环,并与空白对照比较,观察黄芪对离体血管环舒张功能的影响。结果肥胖组体脂比较正常组明显增加,黄芪液灌胃6周明显减少肥胖组动物腹部脂肪堆积。肥胖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黄芪液灌胃6周可部分改善肥胖组动物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各组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无明显差别。肥胖组离体血管环经黄芪液孵育3h后,其受损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可明显改善。结论黄芪可改善高脂饲养喂养的肥胖大鼠受损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其机制可能与缓解胰岛素抵抗以及直接促使内皮细胞NO产生增多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肥胖 胰岛素抵抗 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下载PDF
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关系探讨 被引量:11
5
作者 刘金波 夏岳 +3 位作者 戚国庆 苗成龙 张晓霞 刘坤申 《河北医药》 CAS 2007年第2期111-113,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与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endothelium-deppendent dilatation,EDD)的相互作用以及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患者HCY水平,用Celermajer法测...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与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endothelium-deppendent dilatation,EDD)的相互作用以及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患者HCY水平,用Celermajer法测定血管内皮功能。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HCY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和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HCY水平与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的血管舒张呈负相关(r=-0.386,P=0.002),而血浆HCY水平与非内皮依赖性的血管舒张无关(r=-0.076,P=0.553)。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EDD%=(4.3±2.9)%明显低于稳定性心绞痛EDD%=(7.4±5.2)%、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EDD%=(6.4±3.0)%(P值分别为0.004,0.004)。而稳定性心绞痛和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之间的EDD无明显差别(P=0.333)。结论高HCY是损伤内皮功能的一个重要的独立因素,测定EDD可以作为反映冠心病患者病情稳定的一项指标。高HCY水平可能通过EDD障碍,影响老年冠心病患者病情的稳定性,参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冠心病 同型半胱氨酸 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
下载PDF
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8
6
作者 李永霞 韩瑛 +1 位作者 杜玲 李贞艳 《医学综述》 2015年第2期342-344,共3页
目的研究胰岛素泵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脑梗死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在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T2DM患者200例,根据是否合并脑梗死分为合并脑梗死组102例和无脑梗死组9... 目的研究胰岛素泵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脑梗死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在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T2DM患者200例,根据是否合并脑梗死分为合并脑梗死组102例和无脑梗死组98例。所有患者均使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化学免疫法测定治疗前后FMD、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及其他代谢指标。结果合并脑梗死组与无脑梗死组治疗前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合并脑梗死组治疗后较治疗前FPG[(6.0±1.2)mmol/L比(11.4±3.2)mmol/L]、Hb A1c[(6.0±1.0)%比(10.9±1.3)%]、HOMA-IR[(2.0±1.1)比(4.0±1.4)]、TC[(3.4±0.7)mmol/L比(6.0±0.9)mmol/L]、TG[(1.4±0.6)mmol/L比(2.9±0.5)mmol/L]均显著降低,FMD则较治疗前[(2.4±1.6)比(6.3±0.9)]显著升高,无脑梗死组治疗后较治疗前FPG[(5.0±2.1)mmol/L比(10.7±4.2)mmol/L]、Hb A1c[(5.4±0.3)%比(9.1±1.5)%]、HOMA-IR[(2.0±0.4)比(3.0±1.0)]、TC[(3.3±1.0)mmol/L比(5.8±0.9)mmol/L]、TG[(1.3±0.5)mmol/L比(2.7±0.7)mmol/L]显著降低,FMD[(10.2±1.3)比(5.2±2.2)]则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结论 T2DM患者无论是否合并脑梗死,其FMD都已呈现下降趋势,尤其是合并脑梗死患者下降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泵 2型糖尿病 脑梗死 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下载PDF
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主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吴静 雷闽湘 +1 位作者 柳岚 王珊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621-624,共4页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大鼠胸主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和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变化及罗格列酮(RSG)治疗对其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SD大鼠经高糖高脂喂养6周后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建立T2DM大鼠模型,糖尿病大...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大鼠胸主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和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变化及罗格列酮(RSG)治疗对其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SD大鼠经高糖高脂喂养6周后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建立T2DM大鼠模型,糖尿病大鼠又分为对照(DM)组和RSG治疗组,RSG组用RSG干预8周,另选正常大鼠为正常对照(NC)组。实验终止时用正常葡萄糖高胰岛素钳夹技术的葡萄糖输注率(GIR)评价胰岛素抵抗,观察大鼠离体主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反应和主动脉NO、eNOS的变化。结果T2DM大鼠GIR、胸主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反应、主动脉NO含量及eNOS阳性表达较NC组显著降低(P<0.01),RSG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T2DM大鼠存在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紊乱,RSG治疗可改善内皮功能,增强NO水平和eNOS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格列酮 糖尿病 2型 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 内皮一氧化氮 内皮一氧化氮合酶
下载PDF
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与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4
8
作者 吴娟娟 谢璇 +1 位作者 戴信刚 李谦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73-376,共4页
目的 探讨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与 2型糖尿病 (2 DM )血管病变的关系及其可能原因。方法 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 4 1例 2 DM患者和 12例正常人在反应性充血及含服硝酸甘油前后肱动脉内径进行检测 ,评价不同情况下 2 DM内皮依赖性血管... 目的 探讨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与 2型糖尿病 (2 DM )血管病变的关系及其可能原因。方法 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 4 1例 2 DM患者和 12例正常人在反应性充血及含服硝酸甘油前后肱动脉内径进行检测 ,评价不同情况下 2 DM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 (△D1% )及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 (△D2 % )反应的变化。结果 无论有无微血管病或动脉粥样硬化 ,所有病例△D1%均较正常人组显著减退 (P <0 0 0 1) ;而△D2 %在所有组间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2 DM在无大 /微血管病变时 ,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显著减退 ,此变化可能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 ;而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无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 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 彩色多普勒超声
下载PDF
单纯性肥胖患者氧化应激与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宏亮 余叶蓉 +3 位作者 蒲素 喻红玲 王椿 张祥迅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7-100,共4页
目的研究单纯肥胖患者血清氧化物和抗氧化物水平与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EDV)的关系,探讨氧化应激在肥胖患者大血管病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正常血糖高胰岛素钳夹试验评价受试者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多普勒超声评价EDV,... 目的研究单纯肥胖患者血清氧化物和抗氧化物水平与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EDV)的关系,探讨氧化应激在肥胖患者大血管病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正常血糖高胰岛素钳夹试验评价受试者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多普勒超声评价EDV,并测定血活性氧(ROS)、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GSH)及血游离脂肪酸(FFA)水平。结果肥胖组血ROS、MDA、FF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GSH-PX、GSH下降,外周组织葡萄糖利用率明显降低,EDV受损;肥胖患者血清ROS、MDA、FFA水平与EDV显著负相关,GSH-PX、GSH水平与EDV显著正相关。结论不伴有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肥胖患者血清中氧化物水平升高,抗氧化物水平下降,EDV受损,提示血FFA水平升高所导致的氧化应激可能参与肥胖患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症 氧化应激 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游离脂肪酸
下载PDF
雌激素对肥胖女性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蒲素 余叶蓉 +2 位作者 喻红玲 唐红 张祥讯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63-365,共3页
目的探讨雌激素与肥胖女性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EDV)之间的关系。方法检测10例绝经前和10例绝经后肥胖女性EDV功能。评价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测定血FFAs浓度、胰岛素刺激下一氧化氮产生量的变化(ΔNO%)、PAI-1活性。结果①经... 目的探讨雌激素与肥胖女性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EDV)之间的关系。方法检测10例绝经前和10例绝经后肥胖女性EDV功能。评价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测定血FFAs浓度、胰岛素刺激下一氧化氮产生量的变化(ΔNO%)、PAI-1活性。结果①经绝前后肥胖女性外周组织葡萄糖利用率(GDR)、空腹FFA浓度、胰岛素刺激下ΔNO%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经绝后肥胖女性EDV(8·0%±3·3%)较绝经前肥胖女性EDV(12·5%±2·5%)受损更明显(P=0·001)。③与绝经前肥胖女性比较,经绝后肥胖女性具有更高的PAI-1活性(0·87±0·04vs0·72±0·1活性单位,P=0·046)。④EDV与雌激素水平显著正相关(r=0·467,P=0·043),与FFA浓度显著负相关(r=-0·529,P=0·02)。结论两组胰岛素抵抗程度接近的肥胖女性,绝经后女性表现出更明显的EDV功能障碍和更高的PAI-1活性,雌激素对肥胖女性EDV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 肥胖 胰岛素抵抗 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下载PDF
运动对胰岛素抵抗大鼠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干预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都健 赵玉岩 刘国良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68-271,共4页
目的 探讨运动对高脂膳食诱导胰岛素抵抗 (IR)大鼠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EDVR)的干预效应及其发生机制。 方法 特殊高脂膳食喂养 4周 ,建立 IR动物模型。游泳运动前后以钳夹技术观察 IR大鼠胰岛素敏感性、大鼠离体主动脉条对乙酰胆... 目的 探讨运动对高脂膳食诱导胰岛素抵抗 (IR)大鼠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EDVR)的干预效应及其发生机制。 方法 特殊高脂膳食喂养 4周 ,建立 IR动物模型。游泳运动前后以钳夹技术观察 IR大鼠胰岛素敏感性、大鼠离体主动脉条对乙酰胆碱 (Ach)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反应及其大鼠主动脉的一氧化氮合成酶 -一氧化氮 -环岛苷酸 (NOS- NO- c GMP)环功能状态。 结果  (1 )运动后 IR大鼠葡萄糖输注率 (GIR)显著高于非运动 IR大鼠 (P<0 .0 5 ) ,正常大鼠运动前后GIR水平无明显变化。(2 ) IR大鼠运动后离体主动脉条对 Ach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反应显著改善 ,最大舒张反应升高达 1 9.4 3% (P<0 .0 1 ) ,正常大鼠运动后离体主动脉条对 Ach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反应也明显改善 ,最大舒张反应升高达 1 4 .78% (P<0 .0 5 )。 (3) IR大鼠运动后主动脉 NO及 c GMP水平增加 (P<0 .0 5 )。大鼠主动脉条对 Ach依赖性血管舒张反应与 NO浓度呈显著负相关 (r=- 0 .6 4 9,P<0 .0 5 )。 结论 运动能改善 IR大鼠胰岛素敏感性及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运动可增加 IR大鼠主动脉 NO及 c GMP水平 ,提示运动是一个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入手 ,干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胰岛素抵抗 大鼠 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干预效应 发生机制 血管疾病
下载PDF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AGEs与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关系探讨 被引量:2
12
作者 耿庆信 刘海宁 +5 位作者 朱兴雷 张兴华 唐元升 郭文彬 朱梅 梁浩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3-15,共3页
目的 探讨冠心病合并 2型糖尿病 (2 - DM)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与血清糖基化终产物(AGEs)水平变化及二者的关系。方法 选择 6 0例冠心病合并 2 - DM患者为治疗组 ,在冠心病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胰岛素或其他降糖药物控制血糖 ;... 目的 探讨冠心病合并 2型糖尿病 (2 - DM)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与血清糖基化终产物(AGEs)水平变化及二者的关系。方法 选择 6 0例冠心病合并 2 - DM患者为治疗组 ,在冠心病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胰岛素或其他降糖药物控制血糖 ;另选 6 0例查体健康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 AGEs、NO水平 ,采用 Jud-kins法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高分辨超声技术检测肱动脉的血管舒张功能。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AGEs、NO水平及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均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 (P <0 .0 5 ,<0 .0 1) ,且治疗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亦均有明显差异 (P <0 .0 1)。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减弱程度与血清 AGEs水平呈负相关 (r =- 0 .39,P <0 .0 1) ,血清 NO水平与血清 AGEs水平呈负相关 (r=- 0 .31,P <0 .0 1)。结论 冠心病合并 2 - DM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明显减弱 ,血清 AGEs水平明显升高 ,可能是 AGEs削弱了其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长期良好的血糖控制可降低冠心病合并 2 - DM患者血清 AGEs水平 ,增加血液中 NO水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合并症 2型糖尿病 血清 AGES 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糖基化终产物
下载PDF
脂联素改善肥胖大鼠离体主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明锐 邓刚 余叶蓉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12-614,627,共4页
目的研究脂联素对食物诱导的肥胖大鼠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只SD雄性大鼠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予普通饲料喂养;高脂饲料组予高脂饲料喂养。6周后处死动物,将3mm长的主动脉环置于培养皿中,分别以脂联素及脂联素加内皮一... 目的研究脂联素对食物诱导的肥胖大鼠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只SD雄性大鼠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予普通饲料喂养;高脂饲料组予高脂饲料喂养。6周后处死动物,将3mm长的主动脉环置于培养皿中,分别以脂联素及脂联素加内皮一氧化氮合成酶特异性抑制剂(L-NAME)孵育离体血管环,并与空白对照比较,在器官浴槽中观察离体胸主动脉环对乙酰胆碱或硝普钠的舒张反应。结果高脂饲料喂养的大鼠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明显受损,其最大舒张程度仅为对照组的29%。脂联素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较高脂饲料组增加102%,脂联素加L-NAME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接近丧失。结论脂联素对肥胖动物受损的血管内皮细胞具有确切的直接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脂联素 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下载PDF
转染细胞色素P450表氧化酶基因对TNF-α损伤大鼠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反应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家宁 萧斌 +2 位作者 汪培华 杨仕林 汪道文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136-139,共4页
目的研究过度表达表氧化酶基因,增加内源性EETs的产生是否对TNF-α损伤大鼠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反应具有保护作用,并初步从对血管VCAM-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机制。方法将携带细胞色素P450表氧化酶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B6质粒导入大鼠体内,2... 目的研究过度表达表氧化酶基因,增加内源性EETs的产生是否对TNF-α损伤大鼠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反应具有保护作用,并初步从对血管VCAM-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机制。方法将携带细胞色素P450表氧化酶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B6质粒导入大鼠体内,2周后经静脉给予TNF-α,6 h后观察去甲肾上腺素预收缩的主动脉血管环对乙酰胆碱的舒张反应,并以western blot 检测血管中VCAM-1蛋白质的表达情况。结果 TNF-α降低了主动脉环对乙酰胆碱的舒张反应, CYP2C11、CYP2J2和CYPF87V基因转染使得这种被TNF-α降低的血管舒张反应增强。TNF-α增加了血管VCAM-1表达,CYP2C11、CYP2J2和CYPF87V基因转染使得这种被TNF-α诱导的VCAM-1表达减少。结论CYP2C11、CYP2J2和CYPF87V基因能提高了血管对舒血管物质的反应性。本研究提示,通过上调体内表氧化酶基因表达水平提高内源性EETs浓度可减轻炎症介导的血管损伤,这为研究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四烯酸细胞色素P450表氧化酶 肿瘤坏死因子Α 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反应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下载PDF
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静 雷闽湘 +1 位作者 柳兰 黄渊金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70-574,共5页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83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3个治疗组,即二甲双胍组(二甲双胍750mg/d)、联合治疗组(二甲双胍750mg/d+罗格列酮4mg/d)和罗格列酮组(罗格列酮4mg/d),连续治疗12...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83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3个治疗组,即二甲双胍组(二甲双胍750mg/d)、联合治疗组(二甲双胍750mg/d+罗格列酮4mg/d)和罗格列酮组(罗格列酮4mg/d),连续治疗12周;另选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人25例为正常对照组。治疗前后均检测身高、体质量、血压、空腹血糖(FPG)、血浆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血清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同时计算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modelassessment-insulinresistantindex,HOMA-IR),并用高分辨超声技术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flow-mediateddilatation,FMD)和硝酸甘油介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舒张(endotheliumin-dependentdilatation,EID)。结果:治疗前糖尿病各组BMI,TG,TC,LDL-C,FPG,HbA1c,HOMA-IR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1);HDL-C,NO,FMD和EID较正常对照组下降(P<0.01)。治疗后糖尿病各组TG,FPG,HbA1c,HOMA-IR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联合治疗组和罗格列酮组FINS较治疗前下降(P<0.05);HDL,NO,FMD和EID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但二甲双胍组HDL,FINS,NO和FMD较治疗前无变化。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受损,用罗格列酮治疗可显著升高血NO水平,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而二甲双胍对上述指标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格列酮 糖尿病 2型 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观察中药坎离煎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何峥 吴越 +2 位作者 蒋梅先 程蓉歧 沈睿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268-270,共3页
目的 :观察慢性心力衰竭 (congestiveheartfailure,CHF)患者坎离煎治疗前后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endotheli um dependentdilation ,EDD)的变化。方法 :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中药坎离煎对 35例CHF患者治疗前后的桡动脉反应性充... 目的 :观察慢性心力衰竭 (congestiveheartfailure,CHF)患者坎离煎治疗前后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endotheli um dependentdilation ,EDD)的变化。方法 :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中药坎离煎对 35例CHF患者治疗前后的桡动脉反应性充血后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幅度 (flow mediateddilation ,FMD)、搏动指数 (pulsatileindex ,PI)、阻力指数 (resistanceindex ,RI) ,计算基础血流量 (baselinebloodflow ,BF)。结果 :治疗后FMD显著增高 (治疗前后分别为 7.0 6± 2 .5 8,9.2 6± 3.19,P <0 .0 5 ) ,但BF、PI及RI均无明显改善。结论 :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坎离煎治疗CHF患者EDD的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 坎离煎 慢性心力衰竭 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高脂血症患者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对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曲极冰 包雪鹦 +2 位作者 张明 杜红伟 刘雁军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55-1058,共4页
目的:探讨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血管舒张的影响及高脂血症男性患者易患动脉粥样硬化(AS)的机制。方法:采用Cu2+对13例健康自愿者及29例高脂血症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LDL)进行氧化修饰,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Bartl... 目的:探讨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血管舒张的影响及高脂血症男性患者易患动脉粥样硬化(AS)的机制。方法:采用Cu2+对13例健康自愿者及29例高脂血症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LDL)进行氧化修饰,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Bartlett法测定溶血卵磷脂(LPC)含量,乙酰胆碱诱发血管舒张。结果:健康人和高脂血症患者血浆LDL被氧化修饰后与修饰前比较MDA含量显著增高(P<0.01);两组Ox-LDL中的LPC水平均明显高于各自天然低密度脂蛋白(N-LDL)中的LPC水平(P<0.05);且健康人及高脂血症男性患者N-LDL中的LPC含量与女性基本相同,但两组男性Ox-LDL中的LPC含量高于女性(P<0.05),男性高脂血症患者Ox-LDL的LPC含量最高;两组Ox-LDL均明显抑制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与女性相比,健康男性Ox-LDL抑制血管舒张程度略强,但高脂血症男性患者Ox-LDL抑制血管舒张程度明显增强。高脂血症男性及女性患者Ox-LDL的抑制血管舒张效应与LPC量呈正相关(r=0.592,P<0.05;r=0.816,P<0.05)。结论:男性高脂血症患者易患AS可能与Ox-LDL增加LPC含量及抑制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血液 脂蛋白类 LDL 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 动脉硬化
下载PDF
脐血干细胞移植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的变化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翠芳 姚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50期8098-8102,共5页
背景:研究表明,干细胞在一定诱导条件下可分化成为血管性内皮细胞,促进局部血管再生,生成新的毛细血管网,建立丰富的侧支循环,以达到改善和治疗下肢缺血的目的。目的:观察脐血干细胞对2型糖尿病合并血管病变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背景:研究表明,干细胞在一定诱导条件下可分化成为血管性内皮细胞,促进局部血管再生,生成新的毛细血管网,建立丰富的侧支循环,以达到改善和治疗下肢缺血的目的。目的:观察脐血干细胞对2型糖尿病合并血管病变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100例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60例,对照组40例,试验组静脉输注脐血干细胞,对照组输注生理盐水,4周后比较两组基础指标及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结果与结论:试验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胰岛素、血管内皮舒张功能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血管内皮舒张功能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表明脐血干细胞移植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内皮功能,促进侧支循环,避免糖尿病足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干细胞移植 糖尿病 2型 糖尿病血管病变 血管舒张 干细胞 脐带脐血干细胞 移植 2型糖尿病 下肢血管病变 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下载PDF
奥利司他对肥胖合并高血压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靖 孙宁玲 +1 位作者 杨松娜 马志毅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38-340,共3页
目的 观察肥胖合并高血压患者服用奥利司他治疗前后血压和超声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变化。方法 30例肥胖合并轻度高血压患者(肥胖高血压组)服用脂肪酶抑制剂——奥利司他120 mg,每日3次,共12周,服药前后诊所测量身高、体重、... 目的 观察肥胖合并高血压患者服用奥利司他治疗前后血压和超声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变化。方法 30例肥胖合并轻度高血压患者(肥胖高血压组)服用脂肪酶抑制剂——奥利司他120 mg,每日3次,共12周,服药前后诊所测量身高、体重、腰围及血压,并行肱动脉超声检查,测定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15例非肥胖的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肥胖高血压组治疗前加压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平均增加9.6%,增加幅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奥利司他治疗12周后,加压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增加达14.2%、流速增加达56.7%,FMD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均P<0.01)。肥胖高血压组患者治疗后平均减重5.3 kg,腰围减少6.3 cm,收缩压/舒张压平均下降13.3/5.7 mmHg(1mmHg=0.133kPa),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 奥利司他能降低肥胖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体重及收缩压和舒张压,并能改善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动脉舒张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利司他 肥胖 高血压 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治疗
下载PDF
奥利司他对超重合并高血压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靖 孙宁玲 +1 位作者 杨松娜 马志毅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78-180,共3页
目的 :观察超重合并高血压患者服用奥利司他治疗前后血压和超声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变化。  方法 :3 0例超重合并轻度高血压患者 (超重高血压组 )服用脂肪酶抑制剂———奥利司他 (orlistat ,商品名 :赛尼可 )12 0mg ,每... 目的 :观察超重合并高血压患者服用奥利司他治疗前后血压和超声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变化。  方法 :3 0例超重合并轻度高血压患者 (超重高血压组 )服用脂肪酶抑制剂———奥利司他 (orlistat ,商品名 :赛尼可 )12 0mg ,每日 3次 ,共 12周 ,服药前后诊所测量身高、体重、腰围及血压 ,并行肱动脉超声检查 ,测定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 15例非超重的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  结果 :超重高血压组治疗前加压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平均增加 (9 6± 1 7) % ,流速增加 (2 9 7± 3 0 5 ) % ,增加幅度低于对照组 ,与对照组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超重高血压组奥利司他治疗 12周后 ,加压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增加达 (14 2± 2 0 ) %、流速增加达 (5 6 7± 4 14 ) % ,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较治疗前显著改善 (P均 <0 0 1)。超重高血压组患者治疗后平均减重 5 3kg ,腰围减少 6 3cm ,收缩压 /舒张压平均下降 13 3 /5 7mmHg (1mmHg=0 13 3kPa) ,与治疗前比有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5~ 0 0 1)。  结论 :奥利司他能降低超重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体重 ,并能改善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动脉舒张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奥利司他 超重 肥胖 脂肪酶抑制剂 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