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2篇文章
< 1 2 5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维生素B_(6)对动脉粥样硬化小鼠血管内皮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1
作者 朱茉莉 李怡霏 +5 位作者 李珍珍 赵海燕 刘艳华 邱月 万光瑞 李鹏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B_(6)(VB_(6))对动脉粥样硬化(AS)小鼠血管内皮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ApoE-/-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S组、VB_(6)组、AS+LiCl组、AS+VB_(6)组和AS+VB_(6)+LiCl组,每组6只。AS组、AS+LiCl组、AS+VB_(6)组和AS+VB... 目的探讨维生素B_(6)(VB_(6))对动脉粥样硬化(AS)小鼠血管内皮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ApoE-/-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S组、VB_(6)组、AS+LiCl组、AS+VB_(6)组和AS+VB_(6)+LiCl组,每组6只。AS组、AS+LiCl组、AS+VB_(6)组和AS+VB_(6)+LiCl组小鼠高脂饮食12周建立AS模型;对照组和VB_(6)组小鼠常规饮食、正常饮水12周。12周后,对照组小鼠常规饮食,每日给予和VB_(6)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VB_(6)组小鼠常规饮食,每日灌胃给予VB_(6)(50 mg·kg^(-1));AS+LiCl组小鼠继续给予高脂饮食,每日灌胃给予LiCl(1 mg·kg^(-1));AS+VB_(6)组小鼠继续给予高脂饮食,每日灌胃给予VB_(6)(50 mg·kg^(-1));AS+VB_(6)+LiCl组小鼠继续给予高脂饮食,每日灌胃给予VB_(6)(50 mg·kg^(-1))和LiCl(1 mg·kg^(-1));6组小鼠均干预4周。干预结束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胸主动脉组织形态,并计算AS斑块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离体血管环实验检测胸主动脉舒张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胸主动脉中钠氢交换蛋白1(NHE1)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S组小鼠血清中NO水平和SOD活性显著下降,MDA水平显著升高(P<0.05);VB_(6)组与对照组小鼠血清中NO、MDA水平和SOD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S组相比,AS+VB_(6)组小鼠血清中NO水平和SOD活性显著上升,MDA水平显著下降(P<0.05);AS+LiCl组、AS+VB_(6)+LiCl组与AS组小鼠血清中NO、MDA水平和SOD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S+VB_(6)组相比,AS+VB_(6)+LiCl组小鼠血清中NO水平和SOD活性显著下降,MDA水平显著升高(P<0.05)。AS组小鼠AS斑块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VB_(6)组与对照组小鼠AS斑块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VB_(6)组小鼠斑块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显著低于AS组(P<0.05);AS+LiCl组、AS+VB_(6)+LiCl组与AS组小鼠AS斑块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VB_(6)+LiCl组小鼠AS斑块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显著高于AS+VB_(6)组(P<0.05)。对照组小鼠血管内皮光滑平整,细胞排列整齐有序;AS组、AS+LiCl组和AS+VB_(6)+LiCl组小鼠的血管组织结构紊乱、血管内皮粗糙;VB_(6)组和AS+VB_(6)组小鼠的血管壁结构正常、血管内皮光滑、细胞排列有序。AS组小鼠乙酰胆碱(Ach)诱导的胸主动脉舒张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VB_(6)组与对照组小鼠Ach诱导的胸主动脉舒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VB_(6)组小鼠Ach诱导的胸主动脉舒张率显著低于AS组(P<0.05);AS+LiCl组、AS+VB_(6)+LiCl组与AS组小鼠Ach诱导的胸主动脉舒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VB_(6)+LiCl组小鼠Ach诱导的胸主动脉舒张率显著高于AS+VB_(6)组(P<0.05)。6组小鼠硝普钠诱导的胸主动脉舒张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S组小鼠胸主动脉中NHE1蛋白表达量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VB_(6)组与对照组小鼠胸主动脉中NHE1蛋白表达量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VB_(6)组小鼠胸主动脉中NHE1蛋白表达量百分比显著低于AS组(P<0.05);AS+LiCl组、AS+VB_(6)+LiCl组与AS组小鼠胸主动脉中NHE1蛋白表达量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VB_(6)+LiCl组小鼠胸主动脉中NHE1蛋白表达量百分比显著高于AS+VB_(6)组(P<0.05)。结论VB_(6)可通过抑制NHE1蛋白的表达来改善AS小鼠的血管内皮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B_(6) 钠氢交换蛋白1 内皮损伤 动脉粥样硬化 氧化应激
下载PDF
内皮损伤后血栓模型制备方法的比较
2
作者 张静秋 陆永萍 +2 位作者 他林昆 孙月 陈琦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35-40,共6页
目的 内皮损伤在深静脉血栓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旨在比较多种方法制备兔股静脉内皮损伤后血栓模型的效果,为深入研究内皮损伤及深静脉血栓提供良好的实验基础。方法 45只兔随机分为A、B、C 3组,分别采取单纯夹闭法、联合完全结扎法及... 目的 内皮损伤在深静脉血栓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旨在比较多种方法制备兔股静脉内皮损伤后血栓模型的效果,为深入研究内皮损伤及深静脉血栓提供良好的实验基础。方法 45只兔随机分为A、B、C 3组,分别采取单纯夹闭法、联合完全结扎法及联合不全结扎法制备股静脉血栓,每组15只,对比建模后1 d、3 d、7 d血管内超声、实时剪切波表现及局部血管内皮病理改变。结果 血管内径及杨氏模量值于造模7 d后出现明显差异(P <0.05)。组间两两比较:造模7 d C组杨氏模量值均较A组及B组增高(P <0.05)。病理证实,造模第7天C组血管内出现一定程度的纤维蛋白机化血栓。结论 夹闭法联合不全结扎法能够产生较为稳定的内皮损伤和血栓形成,该方法可为深入研究内皮损伤后深静脉血栓提供了有力的实验模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损伤 静脉血栓 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
下载PDF
肠道菌群失调与血管内皮损伤的相关机制研究概况
3
作者 于晓倩 姜月华 +6 位作者 赵世腾 戴霞 焦鸿飞 向楠 陈文静 赵厚珍 亓英姿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37-43,共7页
肠道菌群是一个具有调控机体屏障、调节代谢活动等功能的重要微生物群。近年来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紊乱与多种疾病相关。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的失调可能会引起血管内皮炎症、氧化应激等,可能是血管内皮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该文综述近年... 肠道菌群是一个具有调控机体屏障、调节代谢活动等功能的重要微生物群。近年来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紊乱与多种疾病相关。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的失调可能会引起血管内皮炎症、氧化应激等,可能是血管内皮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该文综述近年来肠道菌群在血管内皮损伤中的作用机制及相关治疗方法,为优化心血管疾病的治疗策略提供新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失调 血管内皮损伤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化疗相关血管内皮损伤与保护
4
作者 沈佳 简冬冬 +1 位作者 唐颢 简立国 《生理科学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9-65,共7页
随着肿瘤化学治疗的快速发展,肿瘤患者总体生存率得以不断延长。然而,化疗产生的心血管毒副作用严重制约肿瘤治疗效果,已成为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和生存率的高危风险因素。其中,化疗相关血管内皮损伤(vascular endothelial injury)可破坏... 随着肿瘤化学治疗的快速发展,肿瘤患者总体生存率得以不断延长。然而,化疗产生的心血管毒副作用严重制约肿瘤治疗效果,已成为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和生存率的高危风险因素。其中,化疗相关血管内皮损伤(vascular endothelial injury)可破坏血管稳态,是急性血管事件(血管痉挛、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以及动脉瘤等心血管毒副反应的病理基础。探讨化疗相关血管内皮损伤的机制及保护策略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文拟对化疗血管内皮损伤机制和相关保护策略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 血管内皮损伤 内皮保护
下载PDF
参附注射液对脓毒症大鼠血管内皮损伤的影响及机制
5
作者 郭倩 刘丰进 +1 位作者 康海 郑鑫寅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60-65,共6页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参附注射液对脓毒症大鼠血管内皮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48只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脓毒症组、参附注射液组,每组16只。脓毒症组、参附注射液组大鼠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制备脓毒症模型,假手术组仅...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参附注射液对脓毒症大鼠血管内皮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48只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脓毒症组、参附注射液组,每组16只。脓毒症组、参附注射液组大鼠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制备脓毒症模型,假手术组仅开腹暴露盲肠后还纳腹腔。造模后参附注射液组每隔12 h腹腔注射1次参附注射液(6 mL/kg),假手术组和脓毒症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观察各组大鼠术后48 h内的行为学表现,统计大鼠存活率;术后48 h处死各组存活大鼠,HE染色观察主动脉组织病理学形态,ELISA法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组织因子(TF)、血栓调节蛋白(TM)、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主动脉组织中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IKBα)、核因子-κB(NF-κB)p65蛋白及各自磷酸化情况。结果 脓毒症组大鼠毛发束立,对外界反应迟钝,腹泻,鼻及眼部可见渗血;肠道黏膜充血水肿、坏死,光镜下显示主动脉内皮细胞增生、肿胀、脱落,内弹力膜断裂。与脓毒症组比较,参附注射液组大鼠精神和毛发状态、活动度、腹泻、鼻及眼部渗血情况、肠道水肿和坏死情况、光镜下主动脉病理改变均明显好转。术后48 h,参附注射液组大鼠存活率明显高于脓毒症组(P<0.05)。脓毒症组和参附注射液组大鼠外周血中TNF-α、IL-10、TF、TM、vWF、PAI-1水平和主动脉组中p-IKBα、p-NF-κB p65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均<0.05),参附注射液组外周血中TNF-α、IL-10、TF、TM、vWF、PAI-1水平和主动脉组中p-IKBα、p-NF-κB p65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脓毒症组(P均<0.05)。结论 早期应用参附注射液可抑制脓毒症大鼠机体炎症反应,减轻血管内皮损伤,对脓毒症导致的凝血功能障碍有一定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IKBα/NF-κB信号通路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炎症反应 内皮损伤 凝血功能 核因子-ΚB信号通路
下载PDF
有氧联合抗阻运动降低动脉异常人群内皮损伤和炎症水平
6
作者 孙蕾 李宁川 《湖北体育科技》 2024年第2期58-64,共7页
目的研究24周有氧联合抗阻运动对动脉异常人群内皮损伤和炎症水平的影响,并比较ICAM-1、hs-CRP、TNF-α和HCY因子的抗炎价值。方法将30名动脉异常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有氧联合抗阻运动组。实验前后分别检测糖脂代谢指标、血管功能指标和... 目的研究24周有氧联合抗阻运动对动脉异常人群内皮损伤和炎症水平的影响,并比较ICAM-1、hs-CRP、TNF-α和HCY因子的抗炎价值。方法将30名动脉异常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有氧联合抗阻运动组。实验前后分别检测糖脂代谢指标、血管功能指标和炎症水平。结果1)24周运动干预后,有氧联合抗阻运动组TC、TG、两侧ABI、hs-CRP和HCY较实验前显著性下降(p<0.05);LDL-C、FBG、GSP、SBP、两侧baPWV、ICAM-1和TNF-α非常显著性下降(p<0.01);HDL-C非常显著性升高(p<0.01)。2)baPWV与TC、TG、FINS、SBP、HCY、ICAM-1和hs-CRP显著性正相关(p<0.05);ABI与FINS显著性正相关,与HDL-C显著性负相关(p<0.05)。3)TNF-α在诊断运动改善炎症水平时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结论24周有氧联合抗阻运动可显著降低动脉异常患者的血糖、血脂浓度,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炎症水平。心血管危险因素、炎症因子的改善与baPWV、ABI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血清TNF-α的降低在评估运动的抗炎作用上有更好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氧联合抗阻运动 动脉异常 内皮损伤 血管功能 炎症
下载PDF
温阳利水方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小板活化及血管内皮损伤的影响
7
作者 范照亮 宋海玖 +2 位作者 赵云平 杨威涛 王思博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4期33-36,共4页
目的:探究温阳利水方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小板活化及血管内皮损伤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5月—2022年12月承德市中医院收治的3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50)和观察组(n=150)。对照组进行常规慢性心力衰竭治疗... 目的:探究温阳利水方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小板活化及血管内皮损伤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5月—2022年12月承德市中医院收治的3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50)和观察组(n=150)。对照组进行常规慢性心力衰竭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温阳利水方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心排血量(CO)、心脏指数(CI)、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小板活化状态[血小板膜糖蛋白CD41、CD62p、CD63]及血管内皮损伤状态[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内皮素(ET)及循环内皮细胞(CEC)]。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心功能、血小板活化及血管内皮损伤状态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观察组的心功能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小板活动及血管内皮损伤状态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阳利水方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血小板活化及血管内皮损伤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阳利水方 慢性心力衰竭 血小板活化 血管内皮损伤
下载PDF
恩格列净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血管内皮损伤的影响
8
作者 杨娟 钟晶晶 周艳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1期50-53,共4页
目的:探究恩格列净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血管内皮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7月荆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 目的:探究恩格列净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血管内皮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7月荆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糖尿病与高血压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恩格列净片。比较两组高血压控制效果,不良反应,治疗前、治疗12周后血糖指标、血压指标、血管内皮损伤标志物。结果:观察组高血压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 h血糖(2 h PG)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24 h收缩压(24 h SBP)及24 h舒张压(24 h DBP)、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24 h SBP CV)、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24 h DBP CV)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循环内皮细胞(CEC)、内皮素-1(ET-1)及P选择素(P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格列净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有效控制及稳定血压及血糖,并可有效控制血管内皮损伤,因此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格列净 2 型糖尿病 高血压 应用效果 血管内皮损伤
下载PDF
过敏性鼻炎与气道功能障碍和鼻内皮损伤及氧化应激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9
作者 娄杰峰 《医药前沿》 2024年第8期138-140,共3页
目的:分析过敏性鼻炎与气道功能障碍、鼻内皮损伤和氧化应激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1月—2023年11月于南海经济开发区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过敏性鼻炎组,选取同期于南海经济开发区人民医院查体... 目的:分析过敏性鼻炎与气道功能障碍、鼻内皮损伤和氧化应激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1月—2023年11月于南海经济开发区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过敏性鼻炎组,选取同期于南海经济开发区人民医院查体中心查体的4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采集两组受检者空腹静脉血,比较两组受检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用力呼出50%肺活量时呼气流量(FEF_(50))、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结果:过敏性鼻炎组患者FEV1、FEF_(50)、MMEF水平低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过敏性鼻炎组患者血清TLR4、NF-κB水平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过敏性鼻炎组患者SOD水平低于健康组,MDA水平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LR4、NF-κB、MDA与FEV1、FEF_(50)、MMEF水平呈负相关(P<0.05),血清SOD与FEV1、FEF_(50)、MMEF水平与之呈正相关(P<0.05)。结论:过敏性鼻炎患者可出现气道功能障碍情况,其气道功能损伤可能受鼻内皮损伤和氧化应激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鼻炎 气道功能障碍 内皮损伤 氧化应激
下载PDF
健脾祛痰和血方通过调控铁死亡途径改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内皮损伤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茗茜 姜钧文 +2 位作者 袁东超 倪菲 季康寿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0-113,I0026,共5页
目的 探讨健脾祛痰和血方通过调控铁死亡途径改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 ox-LDL)诱导的内皮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制备健脾祛痰和血方冻干粉。内皮细胞分为4组:空白组、模型组、健脾祛痰和血方组(JPQTHXD组... 目的 探讨健脾祛痰和血方通过调控铁死亡途径改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 ox-LDL)诱导的内皮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制备健脾祛痰和血方冻干粉。内皮细胞分为4组:空白组、模型组、健脾祛痰和血方组(JPQTHXD组)与阿托伐他汀组。CCK-8法检测健脾祛痰和血方对细胞的增殖活力;铁离子染色检测细胞内的铁含量;活性氧(ROS)检测不同组别细胞内活性氧的含量;RT-RCR及Western blot检测铁死亡相关蛋白GPX4、SLC7A11与P53的表达情况。结果 健脾祛痰和血方可显著促进ox-LDL诱导的HUVEC细胞生长,且呈一定的浓度依赖性;健脾祛痰和血方可降低细胞内铁离子与ROS含量;健脾祛痰和血方可以显著升高SLC7A11、GPX4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并且能够显著降低P53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结论 健脾祛痰和血方对ox-LDL诱导的内皮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铁死亡途径介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祛痰和血方 铁死亡 内皮损伤
原文传递
基于TLR4、NF-κB蛋白表达探究血府逐瘀合剂对内皮损伤大鼠血管重构及血浆代谢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1
作者 肖遥 周健华 胡有志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25-29,共5页
目的基于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蛋白表达探究血府逐瘀合剂对内皮损伤大鼠血管重构及血浆代谢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60只健康清洁级大鼠,将其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血府逐瘀... 目的基于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蛋白表达探究血府逐瘀合剂对内皮损伤大鼠血管重构及血浆代谢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60只健康清洁级大鼠,将其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血府逐瘀合剂组、辛伐他丁组、TLR4抑制剂组和NF-κB抑制剂组,10只/组,除正常组外均建立血管内皮损伤大鼠模型,血府逐瘀合剂组采用血府逐瘀合剂水煎液进行3 mL/d灌胃,辛伐他丁组采用3 mL/d辛伐他丁进行腹腔注射,TLR4抑制剂组采用3 mg/kg腹腔注射TLR4抑制剂(TAK-242)溶液,NF-κB抑制剂组采用腹腔注射NF-κB抑制剂(PDTF)溶液3 mg/d,模型组与正常组每日采用蒸馏水3 mL灌胃处理,采用ELISA检测血清中白介素1(interleukin-1,IL-1β)、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owth factor,VEGF)水平,采用Image pro-Plus 8.0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各组血管壁面积、管腔面积、血管总面积计算,采用Western blot检测TLR4、NF-κB蛋白,免疫组化检测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检测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MCP-1)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IL-1β、IL-6表达升高,VEGF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血府逐瘀合剂组IL-1β、IL-6表达降低,VEGF表达升高(P<0.05);与血府逐瘀合剂组比较,辛伐他丁组IL-1β、IL-6表达升高,VEGF表达降低(P<0.05);血府逐瘀合剂组、TLR4抑制剂组、NF-κB抑制剂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血管壁内膜完整,无脱落现象,中膜、外膜及血管周围组织均无明显变化,模型组血管外膜厚度明显增加,血管内膜增生严重且面积较大,血府逐瘀合剂组、TLR4抑制剂组、NF-κB抑制剂组内膜面积与外膜厚度明显减小,外膜增生程度降低,辛伐他丁组血管中膜厚度、面积均有轻度减小。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管壁面积、管腔面积、血管总面积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血府逐瘀合剂组血管壁面积、管腔面积、血管总面积降低(P<0.05);与血府逐瘀合剂组比较,辛伐他丁组血管壁面积、管腔面积、血管总面积升高(P<0.05);血府逐瘀合剂组、TLR4抑制剂组、NF-κB抑制剂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管内TLR4、NF-κB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血府逐瘀合剂组血管内TLR4、NF-κB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血府逐瘀合剂组比较,辛伐他丁组血管内TLR4、NF-κB蛋白表达升高(P<0.05);血府逐瘀合剂组、TLR4抑制剂组、NF-κB抑制剂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管内MCP-1吸光度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血府逐瘀合剂组血管内MCP-1吸光度表达降低(P<0.05);与血府逐瘀合剂组比较,辛伐他丁组血管内MCP-1吸光度表达升高(P<0.05);血府逐瘀合剂组、TLR4抑制剂组、NF-κB抑制剂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合剂对于降低大鼠血清中IL-1β、IL-6水平,提高VEGF因子水平,减轻内皮损伤大鼠的血管壁面积、管腔面积、血管总面积,降低血管内TLR4、NF-κB蛋白表达,降低大鼠血管内MCP-1吸光度等均具有一定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LR4 NF-ΚB 血府逐瘀合剂 内皮损伤 血管重构 血浆代谢
原文传递
sPE患者血清miR-199a-5p、miR-142-3p表达变化及与产妇血管内皮损伤、围产儿结局的关系
12
作者 张丽萍 李霞 谢艳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36期15-19,共5页
目的观察重度子痫前期(sPE)患者血清微小核糖核酸-199a-5p(miR-199a-5p)、微小核糖核酸-142-3p(miR-142-3p)表达变化,并分析其与产妇血管内皮损伤、围产儿结局的关系,为围产儿结局的改善提供参考。方法选取sPE患者200例(观察组)和产检... 目的观察重度子痫前期(sPE)患者血清微小核糖核酸-199a-5p(miR-199a-5p)、微小核糖核酸-142-3p(miR-142-3p)表达变化,并分析其与产妇血管内皮损伤、围产儿结局的关系,为围产儿结局的改善提供参考。方法选取sPE患者200例(观察组)和产检健康孕妇200例(对照组),采用RT-PCR法测算两组血清miR-199a-5p、miR-142-3p,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两组血清可溶性细胞内皮因子(sEng)、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内皮素-1(E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观察组血清miR-199a-5p、miR-142-3p与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指标的相关性。根据围产儿结局将观察组分为结局不良组(29例)和结局良好组(171例),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患者血清miR-199a-5p、miR-142-3p表达与围产儿结局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miR-199a-5p表达及VEGF水平降低,血清miR-142-3p表达及sEng、sFlt-1、ET-1水平升高(P均<0.05)。观察组血清miR-199a-5p表达与sEng、sFlt-1、ET-1水平呈负相关,与VEGF水平呈正相关(P均<0.05);血清miR-142-3p表达与sEng、sFlt-1、ET-1水平呈正相关,与VEGF水平呈负相关(P均<0.05)。结局不良组和结局良好组年龄、早发型sPE比例、并发水肿比例、并发子痫比例、并发胎盘早剥比例、并发产后出血比例、血清miR-142-3p表达变化、血清miR-199a-5p表达变化比较,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早发型sPE、胎盘早剥、miR-142-3p高表达是sPE围产儿结局不良的危险因素(P均<0.05),miR-199a-5p高表达是sPE围产儿结局不良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sPE患者血清miR-199a-5p表达降低、miR-142-3p表达升高,与血管内皮损伤有关,miR-142-3p高表达是sPE围产儿结局不良的危险因素,miR-199a-5p高表达是sPE围产儿结局不良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子痫前期 微小核糖核酸-199a-5p 微小核糖核酸-142-3p 血管内皮损伤 围产儿结局
下载PDF
IgA肾病血管内皮损伤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13
作者 黄美春 郑淑敏 鲁盈 《浙江中医杂志》 2023年第6期414-415,共2页
目的:探讨IgA肾病血管内皮损伤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观察原发性IgA肾病患者59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与健康组19例比较其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sVCAM-1)和肝素结合性表皮生长因子﹙HB-EGF﹚。结果:IgA... 目的:探讨IgA肾病血管内皮损伤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观察原发性IgA肾病患者59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与健康组19例比较其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sVCAM-1)和肝素结合性表皮生长因子﹙HB-EGF﹚。结果:IgA肾病患者血vWF、sVCAM-1和HB-EGF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血sVCAM-1与HB-EGF呈正相关(P<0.05),且与24小时尿蛋白、尿红细胞计数、凝血功能呈正相关(P<0.05)。中医证型分布多为虚实兼夹,vWF、sVCAM-1、HB-EGF在脾肾阳虚证组升高最明显,血瘀证组高于非血瘀证组(P<0.01);对血瘀证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IgA肾病脾肾阳虚证、血瘀证患者血管内皮损害更严重;对临床判断病情及指导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血管内皮损伤 中医证型
下载PDF
去甲肾上腺素联合乌司他丁对脓毒症患者血清内皮损伤指标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14
作者 方德祥 黄珊娇 杨淑贞 《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3期106-109,共4页
目的探讨去甲肾上腺素(NE)联合乌司他丁对脓毒症患者血清内皮损伤指标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择取2020年4月-2022年4月于莆田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脓毒症患者79例,用随机数字法分成治疗组(40例)、对照组(39例)。对照组予NE治疗,在对... 目的探讨去甲肾上腺素(NE)联合乌司他丁对脓毒症患者血清内皮损伤指标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择取2020年4月-2022年4月于莆田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脓毒症患者79例,用随机数字法分成治疗组(40例)、对照组(39例)。对照组予NE治疗,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乌司他丁治疗,治疗1周后对比两组血清内皮损伤指标[内皮特异性分子-1(ESM-1)、内皮素-1(ET-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炎性因子水平[白介素-6(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周,两组血清ESM-1、ET-1、vWF水平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的血清ESM-1、ET-1、vWF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两组血清IL-6、TNF-α水平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血清IL-6、TNF-α水平较对照组降低,两组血清IL-10水平较治疗前升高,治疗组血清IL-10水平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E联合乌司他丁能减轻脓毒症患者内皮功能损伤,降低炎性反应,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去甲肾上腺素 乌司他丁 内皮损伤因子 炎性因子
下载PDF
通心痹合剂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管内皮损伤及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5
作者 汪满意 王道成 +4 位作者 马小东 薛刚 屈长宏 严士海 朱萱萱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7期2445-2451,共7页
目的:基于核因子κB/NLRP3的炎症调控通路,探讨通心痹合剂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模型血管内皮损伤及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喂养加颈动脉球囊拉伤术建立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辛伐他汀组、通心痹合剂大剂量组、通... 目的:基于核因子κB/NLRP3的炎症调控通路,探讨通心痹合剂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模型血管内皮损伤及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喂养加颈动脉球囊拉伤术建立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辛伐他汀组、通心痹合剂大剂量组、通心痹合剂中剂量组、通心痹合剂小剂量组,另选健康雄性家兔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饲喂正常饲料,其余组饲喂高脂饲料;辛伐他汀组给予辛伐他汀片(1.33 mg/kg)灌胃,通心痹合剂大剂量组、通心痹合剂中剂量组、通心痹合剂小剂量组分别给予9.87 g/kg、4.93 g/kg、2.47 g/kg通心痹合剂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给药8周。处死动物后检测血脂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一氧化氮、内皮肽;半定量法判断统计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核因子κB的阳性细胞计数;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主动脉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核因子κB蛋白的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主动脉组织中核因子κB/NLRP3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辛伐他汀组、通心痹合剂各剂量组家兔血清中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明显改善(P<0.05,P<0.0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核因子κB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P<0.01);主动脉组织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凋亡相关斑样蛋白、原胱天蛋白酶-1、胱天蛋白酶-1表达水平均降低(均P<0.05,P<0.01)。结论:通心痹合剂可抑制核因子κB/NLRP3通路调控的炎症反应,保护血管内皮,从而缓解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心痹合剂 动脉粥样硬化 家兔 核因子κB/NLRP3通路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血管内皮损伤 炎症反应
下载PDF
子痫前期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的形成与血管内皮损伤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蔺玉建 徐玉静 吴振兰 《安徽医药》 CAS 2023年第6期1216-1219,共4页
目的 研究子痫前期(PE)病人血清中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来源,并分析与血管内皮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潍坊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PE病人作为PE组,30例正常分娩的健康产妇作为Nor-P组,同期于该院进行孕前检查... 目的 研究子痫前期(PE)病人血清中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来源,并分析与血管内皮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潍坊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PE病人作为PE组,30例正常分娩的健康产妇作为Nor-P组,同期于该院进行孕前检查的健康未孕妇女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的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数量、髓过氧化物酶、NETs、内皮损伤指标含量的差异。采用Pearson检验评估NETs与内皮损伤的相关性。结果 PE组白细胞数量(12.01±0.88)×10^(9)/L、中性粒细胞数量(10.22±0.99)×10^(9)/L及髓过氧化物酶(15.39±0.84)μg/L、NETs(124.68±3.63)ng/L、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122.79±4.05)μg/L水平高于对照组和Nor-P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PE病人血清NETs水平与中性粒细胞数量呈正相关(r=0.63,P<0.05),同时NETs水平与vWF水平呈正相关(r=0.83,P<0.05)。结论 PE病人血清中的NETs水平异常升高,与中性粒细胞数量升高有关,具体水平可反应血管内皮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 血管内皮损伤 过氧化物酶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
下载PDF
中药多靶点干预代谢综合征血管内皮损伤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帅 张玲 +3 位作者 赵玉清 杨一点 卞昊宇 张立平 《中国药物警戒》 2023年第3期353-359,共7页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一组代谢异常聚集发病的临床症候群,发病机制复杂,不及时干预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血管内皮损伤是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预测因子和主要病理基础。目前西医治疗以针对各组分进行降糖、降...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一组代谢异常聚集发病的临床症候群,发病机制复杂,不及时干预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血管内皮损伤是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预测因子和主要病理基础。目前西医治疗以针对各组分进行降糖、降脂、降压和抗凝治疗为主,许多药物存在明显的使用禁忌,联合用药存在药物相互作用,可能加重药品不良反应。中医药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干预MS血管内皮损伤具有多途径、多靶点、作用持久、副作用小的特点。本文对中药治疗MS血管内皮损伤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中医药防治MS血管内皮损伤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血管内皮损伤 中药 多靶点 药品不良反应
下载PDF
健脾祛痰方影响TGF-β/PI3K/Akt通路减轻高脂血症大鼠内皮损伤
18
作者 韩晓萌 刘悦 +4 位作者 赵誉 于茂生 李子威 张艳 杨关林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96-200,I0032,共6页
目的 探讨健脾祛痰方基于TGF-β/PI3K/Akt信号通路对高脂血症大鼠的内皮保护作用。方法 使用60只SPF级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西药(阿托伐他汀)组和健脾化痰低、中、高剂量组。正常组给予基础饲料喂养,其余各组给予高脂饲料喂... 目的 探讨健脾祛痰方基于TGF-β/PI3K/Akt信号通路对高脂血症大鼠的内皮保护作用。方法 使用60只SPF级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西药(阿托伐他汀)组和健脾化痰低、中、高剂量组。正常组给予基础饲料喂养,其余各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并活动受限,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健脾祛痰各组给予不同剂量中药,西药组给予阿托伐他汀。12周后,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 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与内皮素-1(Endothelin-1,ET-1)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 PI3K)、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rylated 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 p-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磷酸化蛋白激酶(phosphorylated Akt, p-Akt)蛋白表达。结果 较正常组,模型组HE染色显示肝细胞肿胀和清晰的脂肪空泡,NO、TGF-β和MCP-1升高(P<0.01),ET-1、p-PI3K/PI3K、p-Akt/Akt下降(P<0.01)。与模型组相比,除健脾祛痰低剂量组MCP-1蛋白外(P>0.05),西药组和健脾祛痰组大鼠肿胀的肝细胞得到改善,脂肪空泡减少,NO、TGF-β和MCP-1降低(P<0.01),ET-1、p-PI3K/PI3K、p-Akt/Akt蛋白水平显著上升(P<0.01)。结论 健脾祛痰方可能通过影响TGF-β/PI3K/Akt通路改善高脂血症大鼠内皮损伤和炎症反应,发挥抗高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 血管内皮损伤 TGF-β/PI3K/Akt信号通路 健脾祛痰方
原文传递
银杏内酯B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拮抗血管内皮损伤的作用机制
19
作者 马长淞 黄帅 +4 位作者 瓦庆德 陈伟之 汪洋 令狐熙涛 唐欲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3175-3181,共7页
目的探究银杏内酯B(ginkgolide B,GB)是否通过拮抗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发挥其拮抗血管内皮损伤作用及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建立衣霉素(tunicamycin,TM)诱导的人骨髓来源内皮祖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endoth... 目的探究银杏内酯B(ginkgolide B,GB)是否通过拮抗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发挥其拮抗血管内皮损伤作用及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建立衣霉素(tunicamycin,TM)诱导的人骨髓来源内皮祖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ERS损伤模型,用MTS检测细胞增殖能力;Calcein-AM/EthD-I双染法检测细胞活性状态;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DCFH-DA染色检测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水平;ELISA法测定NADPH活性;JC-1和DiOC6染色定性和定量检测线粒体膜电位;qRT-PCR检测mRNA的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水平。结果GB浓度依赖性减轻衣霉素对hEPCs造成的ERS内皮损伤(细胞活性、细胞迁移率和血管形成率的降低)(P<0.01);降低ROS及NADPH水平(P<0.01);呈浓度依赖性抑制ERS介导的线粒体膜电位下降(P<0.01);抑制ERS相关蛋白(GRP78、ATF4、CHOP等)表达,并调控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xl、Bax、cleaved caspase-4、cytochrome c)的表达水平,拮抗内质网应激介导的细胞损伤。结论银杏内酯B能通过拮抗内质网应激,发挥血管内皮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细胞内活性氧水平,抑制ERS相关蛋白(CHOP,GRP78、ATF4)表达及调节细胞凋亡蛋白(Bcl-xl、Bax、cleaved caspase-4、cytochrome c)的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内酯B 内质网应激 血管内皮损伤 线粒体功能障碍 骨修复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子痫前期对患者妊娠结局、内皮损伤及胎盘血流灌注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苏淑烺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第17期98-101,共4页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子痫前期对患者妊娠结局、内皮损伤及胎盘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10月福建省龙岩人民医院收治的子痫前期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子痫前期对患者妊娠结局、内皮损伤及胎盘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10月福建省龙岩人民医院收治的子痫前期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治疗,均持续用药7 d。比较2组不良妊娠结局(产后出血、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治疗前后内皮损伤指标[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sFlt-1)、可溶性内皮因子(sEng)]及胎盘血流灌注指标[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变化。结果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总发生率为4.76%,低于对照组的19.05%(χ^(2)=4.086,P=0.043);治疗后,2组sFlt-1、PLGF、sFlt-1/PLGF水平与RI、PI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子痫前期对患者妊娠结局、内皮损伤及胎盘血流灌注的改善具有积极影响,可有效减轻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增加胎盘血流灌注,并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与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低分子肝素 阿司匹林 妊娠结局 内皮损伤 胎盘血流灌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