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41篇文章
< 1 2 1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周围神经损伤后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动员及相关因子含量变化
1
作者 赵斌 赵志虎 +2 位作者 骆巍 马剑雄 马信龙 《天津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459-462,共4页
目的探讨大鼠周围神经损伤(PNI)后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变化及EPCs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42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PNI 1 d组、... 目的探讨大鼠周围神经损伤(PNI)后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变化及EPCs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42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PNI 1 d组、PNI 3 d组、PNI 5 d组、PNI 7 d组及PNI 14 d组,每组7只,除对照组外其余组均采用钳夹法建立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对每组在预定时间点采用活体心脏穿刺法采血;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单个核细胞,CD34和CD133双阳性细胞标记EPCs,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EPCs数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外周血bFGF、VEGF及MMP-9含量,分析EPCs数量与bFGF、VEGF、MMP-9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NI 3 d组、PNI 5 d组、PNI 7 d组外周血EPCs数量升高,PNI 3 d组、PNI 5 d组、PNI 7 d组及PNI 14 d组外周血bFGF含量升高,其余各组外周血VEGF含量升高,PNI 5 d组、PNI 7 d组及PNI 14 d组外周血MMP-9含量升高(P<0.05)。PNI 5 d组和PNI 7 d组外周血EPCs数量与血清bFGF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为0.784和0.788,P<0.05),与血清VEGF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为0.889和0.852,P<0.05);PNI 5 d组、PNI 7 d组和PNI 14 d组外周血EPCs数量与血清MMP-9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为0.788、0.852和0.873,P<0.05)。结论EPCs与bFGF、VEGF和MMP-9共同参与了PNI后血供修复的病理生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损伤 坐骨神经 内皮祖细胞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下载PDF
黄芩苷调控PI3K/Akt通路对过氧化氢诱导的内皮祖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2
作者 吴钦钦 孙珊 +2 位作者 严凤琴 卜晓芬 朱虹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30-1236,共7页
目的 探讨黄芩苷通过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通路对过氧化氢(H_(2)O_(2))诱导的内皮祖细胞(EPCs)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从SD大鼠骨髓中分离EPCs,并用荧光染色法进行鉴定。将EPCs细胞分为对照组、H_(2)O_(2)组(500μm... 目的 探讨黄芩苷通过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通路对过氧化氢(H_(2)O_(2))诱导的内皮祖细胞(EPCs)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从SD大鼠骨髓中分离EPCs,并用荧光染色法进行鉴定。将EPCs细胞分为对照组、H_(2)O_(2)组(500μmol/L H_(2)O_(2)培养基培养细胞)、黄芩苷低、中、高剂量组(用30、60、120μg/ml黄芩苷分别预处理细胞24 h,再用500μmol/L H_(2)O_(2)培养基培养24 h)和黄芩苷高剂量+LY294002组(120μg/ml黄芩苷和10μmol/L LY294002分别预处理细胞24 h和1 h,再用500μmol/L H_(2)O_(2)培养基培养24 h)。噻唑蓝(MTT)法检测EPCs细胞活力;Hoechst33258核染色评价EPCs细胞凋亡;胱天蛋白酶(Caspase)-3荧光检测试剂盒检测EPCs细胞Caspase-3的活性;管形成实验检测EPCs细胞血管形成;试剂盒检测EPCs细胞内氧化损伤标志物[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氧(ROS)]水平;Western印迹检测EPCs细胞内凋亡B细胞淋巴瘤(Bcl)-2、Bcl-2相关X蛋白(Bax)、Caspase-3、PI3K/Akt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培养的EPCs呈鹅卵石状,1,1-二十八烷基-3,3,3,3-四甲基林碳菁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Dil-ac-LDL)和异硫氰酸荧光素凝集素(FITC-UEA)-1阳性表达。H_(2)O_(2)降低细胞活力,增加凋亡率,减少Bcl-2/Bax比值,增加Caspase-3表达及相对Caspase-3活性,降低管形成能力和SOD水平,升高LDH、ROS、MDA水平,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黄芩苷剂量依赖性地明显降低了H_(2)O_(2)诱导的EPCs凋亡率、Caspase-3表达、相对Caspase-3活性及LDH、ROS、MDA的释放,明显促进了管的形成、细胞活力和SOD产生,并明显升高Bcl-2/Bax比值(均P<0.05)。H_(2)O_(2)处理后EPCs中p-PI3K/PI3K与p-Akt/Akt比值均显著下降(P<0.05)。PI3K抑制剂LY294002阻断了黄芩苷对H_(2)O_(2)处理的EPCs的保护作用。结论 黄芩苷通过激活PI3K/Akt通路,保护EPCs免受H_(2)O_(2)诱导的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苷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通路 过氧化氢 内皮祖细胞 增殖 凋亡 氧化
下载PDF
DCE-MRI联合脂肪酸代谢组学评价兔糖尿病重症肢体缺血骨髓内皮祖细胞功能
3
作者 费紫嫣 高宇凡 +2 位作者 李亮 刘昌盛 查云飞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3-150,共8页
目的 探究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微血管渗透性参数和脂肪酸代谢组学评价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重症肢体缺血(critical limb ischemia,CLI)兔股骨上段骨髓内皮... 目的 探究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微血管渗透性参数和脂肪酸代谢组学评价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重症肢体缺血(critical limb ischemia,CLI)兔股骨上段骨髓内皮祖细胞(bone marrow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BMEPCs)功能。材料与方法 36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中随机选取18只兔静脉注射四氧嘧啶构建DM模型兔,其中造模成功的DM兔12只,6只DM造模失败兔处以安乐死。12只DM兔和12只非DM兔行右侧股动脉结扎术分别作为DM合并CLI(DM+CLI)组和单纯CLI组,术后两组各存活10只。6只非DM兔手术暴露右侧股动脉不结扎作为假手术对照(Control)组(n=6),全部存活。各组在术后第0、4周行右侧股骨上段DCE-MRI检查,于术后第4周检测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和右侧股骨上段BMEPCs数量、BMEPCs迁移和血管生成功能以及骨髓液相色谱-质谱脂肪酸代谢组学,并计算骨髓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结果 与CLI组和Control组相比较,DM+CLI组术后第4周股骨上段骨髓Ktrans、Kep、Ve值增加(P<0.05),骨髓MVD减少,骨髓棕榈油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比值以及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活性指数减少(P<0.05),延长酶活性指数增加(P<0.05)。DM+CLI组BMEPCs动员、迁移和血管生成能力受损(P<0.05)。术后第4周右侧股骨上段骨髓Ktrans、Kep、Ve值、骨髓脂肪酸合成代谢相关指标均与BMEPCs迁移和血管生成功能存在相关性(P<0.05),对DM+CLI组和CLI组相关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BMEPCs动员能力与Ktrans、Kep、Ve值呈负相关(P<0.05)。结论 DCE-MRI联合脂肪酸代谢组学评价DM+CLI兔骨髓BMEPCs功能是可行的,可以为调脂改善BMEPCs功能和预防截肢的病理生理机制提供定量影像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重症肢体缺血 内皮祖细胞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 代谢组学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恩格列净通过调控AMPK/eNOS信号通路改善ox-LDL诱导的内皮祖细胞功能障碍
4
作者 帅青云 张晶 +3 位作者 唐光能 赵祺 曹政 涂强 《西部医学》 2024年第5期667-673,共7页
目的研究恩格列净(EMP)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内皮祖细胞(EPCs)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分离并培养小鼠骨髓来源的的EPCs。采用Dil标记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Dil-ac-LDL)联合FITC标记荆豆凝集素-1(FI... 目的研究恩格列净(EMP)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内皮祖细胞(EPCs)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分离并培养小鼠骨髓来源的的EPCs。采用Dil标记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Dil-ac-LDL)联合FITC标记荆豆凝集素-1(FITC-UEA-1)双摄取法鉴定。将EPCs分为正常对照组,ox-LDL组以及ox-LDL联合不同浓度恩格列净实验组。CCK-8检测细胞活力,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FITC-Annexin V/PI检测细胞凋亡,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一氧化氮(NO)的合成情况。Western blot检测AMPK、p-AMPK、eNOS、p-eNOS的蛋白表达。结果提取的EPCs诱导培养至第7天经鉴定为小鼠骨髓EPCs。与对照组比较,ox-LDL组细胞活力降低,迁移细胞减少,凋亡增加,VEGF、SDF-1α含量降低,NO合成减少(P<0.05);与ox-LDL组相比,不同浓度恩格列净组细胞活力有所提高,迁移细胞增多,凋亡减少,VEGF、SDF-1α含量升高,NO合成增加(P<0.05)。ox-LDL处理可明显抑制AMPK及eNOS磷酸化(P<0.05),恩格列净处理可以改善AMPK及eNOS磷酸化水平(P<0.05),而AMPK抑制剂Compound C可使恩格列净改善EPCs功能活性的作用受到明显的抑制(P<0.05)。结论恩格列净可改善ox-LDL诱导的EPCs功能障碍,其机制与调控AMPK/eNOS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格列净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内皮祖细胞 一氧化氮 血管新生
下载PDF
CD34^(+)内皮祖细胞和内皮抑素在肾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
5
作者 王雷阳 张力 +2 位作者 葛永超 冯金顺 刘萌萌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24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CD34^(+)内皮祖细胞(EPCs)、内皮抑素(ES)在肾细胞癌(R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RCC进展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6例RCC组织和20例正常肾组织中CD34^(+)EPCs、ES蛋白的表达,并对其与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分析。结... 目的探讨CD34^(+)内皮祖细胞(EPCs)、内皮抑素(ES)在肾细胞癌(R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RCC进展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6例RCC组织和20例正常肾组织中CD34^(+)EPCs、ES蛋白的表达,并对其与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RCC组织中CD34^(+)EPCs、ES阳性率均高于正常肾组织的(χ^(2)=47.126,P<0.001;χ^(2)=41.184,P<0.001)。RCC组织中CD34^(+)EPCs、ES表达的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有关(χ^(2)=13.942,P<0.001;χ^(2)=21.009,P<0.001;χ^(2)=11.107,P=0.004)。RCC组织中CD34^(+)EPCs与ES表达呈正相关(r=0.226,P=0.027)。结论CD34^(+)EPCs和ES在RCC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两者联合检测对RCC患者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内皮祖细胞 内皮抑素
下载PDF
健脾补肾活血方含药血清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影响大鼠内皮祖细胞功能的机制 被引量:2
6
作者 张伟 刘向哲 +3 位作者 韩红艳 张燕平 路永坤 周红霞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27-234,共8页
目的探讨健脾补肾活血方含药血清影响大鼠骨髓源内皮祖细胞(EPCs)增殖、迁移、成管功能的机制,以期为该方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SD大鼠12只,随机分为两组:中药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分别给予每毫升含生药为3.25 g健脾补... 目的探讨健脾补肾活血方含药血清影响大鼠骨髓源内皮祖细胞(EPCs)增殖、迁移、成管功能的机制,以期为该方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SD大鼠12只,随机分为两组:中药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分别给予每毫升含生药为3.25 g健脾补肾活血方颗粒药液和CMC-Na溶液灌胃,采集血清,组内混合,保存备用。SD大鼠2只,取骨髓EPCs,并培养、鉴定。将EPCs随机分为8组:空白组(KB),低、中、高浓度含药血清组(Lx、Mx、Hx),PI3K抑制剂组(PI),低、中、高浓度含药血清+PI3K抑制剂组(Lp、Mp、Hp)。分别给予同等体积的对照组混合血清,10%、20%、40%浓度中药组混合含药血清,30μmol·L^(-1)浓度LY294002,10%、20%、40%浓度中药组混合含药血清+30μmol·L^(-1)浓度LY294002。Western blot、CCK8、Tranwell、体外成血管试剂盒分别检测各组EPCs p-Akt/Akt、p-PI3K/PI3K的相对蛋白表达量、增殖、迁移、成管能力。结果与空白组(KB)比较,健脾补肾活血方低、中、高浓度含药血清组(Lx、Mx、Hx)EPCs p-Akt/Akt、p-PI3K/PI3K的相对蛋白表达量、增殖、迁移、成管能力明显提高(P<0.05)。PI3K抑制剂组(PI)和空白组(KB),低、中、高浓度含药血清+PI3K抑制剂组(Lp、Mp、Hp)和与之分别对应的Lx、Mx、Hx组相比较,EPCs p-Akt/Akt、p-PI3K/PI3K的相对蛋白表达量、增殖、迁移、成管能力明显下降(P<0.05)。结论健脾补肾活血方可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提高大鼠骨髓源EPCs增殖、迁移及成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补肾活血方 内皮祖细胞(EPCs) PI3K/AKT信号通路 缺血性脑血管病 血管新生
下载PDF
不同时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管内皮祖细胞及玻璃体内MMP⁃9、VEGF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付馨余 梅希 +1 位作者 李君艾 刘畅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75-378,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时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外周血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及玻璃体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中的变化,探讨EPCs与MMP⁃9、VEGF在DR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及意义。方法前瞻性研究。选择2020年1月...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时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外周血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及玻璃体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中的变化,探讨EPCs与MMP⁃9、VEGF在DR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及意义。方法前瞻性研究。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诊断为视网膜疾病不伴有糖尿病的患者35例35眼为空白对照组(A组),诊断为Ⅱ型糖尿病不伴有视网膜病变的患者37例37眼为单纯对照组(B组),选择同期我院诊断为DR的患者共78例78眼,按照DR诊断标准分为非增生型DR(NPDR,C组)36例和增生型DR(PDR,D组)42例,流式细胞仪测定并比较四组患者外周血中EPCs的数量变化,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并比较D组及A组患者玻璃体内MMP⁃9、VEGF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四组患者EPCs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A组、D组患者EPCs数量均显著高于B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A组相比,D组患者EPCs数量略有增加,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患者EPCs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者MMP⁃9、VEGF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B组及C组患者未参与比较。结论糖尿病可引起外周血EPCs数量减少,但EPCs数在PDR时大量增加,并且与之相关的MMP⁃9、VEGF明显高表达,可能提示EPCs通过调节相关因子的表达参与糖尿病视网膜新生血管增殖的发生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血管内皮祖细胞 基质金属蛋白酶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与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关联性
8
作者 张河 许宁本 +2 位作者 宁军 许雪芳 马凤珍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1期0058-0061,共4页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外周血循环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变化,评估EPCs与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关联程度。方法 回顾性收集了2017年9月至2021年6月在我科采用前臂动静脉内瘘作为血液透析通路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外周血循环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变化,评估EPCs与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关联程度。方法 回顾性收集了2017年9月至2021年6月在我科采用前臂动静脉内瘘作为血液透析通路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26例,其中发生动静脉内瘘血栓组(观察组)88例,未发生血栓组(对照组)38例,抽取血液样本后通过标准实验室程序测定血常规、血浆生化、凝血相关参数,并收集2支4 mL血液用于流式细胞仪鉴定EPCs。随后每2个月随访一次,跟踪一年,记录包括血栓发生情况、心血管事件等继发病症和各种原因导致的死亡。结果 高脂血症是影响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P<0.05)。观察组EPCs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EPCs数量与血栓形成和高脂血症呈显著负相关(P<0. 05)。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EPC数量与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关系较为密切,EPC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内皮祖细胞 血栓
下载PDF
大鼠骨髓与外周血来源内皮祖细胞生物学特性比较 被引量:5
9
作者 曹广煜 陈庆伟 +2 位作者 李兴升 杨彦 李桂琼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6期1064-1068,共5页
背景:内皮祖细胞不仅参与胚胎血管生成,也参与出生后血管发生和血管内膜损伤后修复,对治疗缺血性疾病意义重大,但目前对内皮祖细胞的分离、培养、鉴定还存在争议。目的: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骨髓与外周血来源的内皮祖细胞,并比较其生物学... 背景:内皮祖细胞不仅参与胚胎血管生成,也参与出生后血管发生和血管内膜损伤后修复,对治疗缺血性疾病意义重大,但目前对内皮祖细胞的分离、培养、鉴定还存在争议。目的: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骨髓与外周血来源的内皮祖细胞,并比较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SD大鼠骨髓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接种于纤维连接蛋白铺被的培养瓶中贴壁培养,用加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表皮生长因子的完全培养基诱导培养,对获得的贴壁细胞进行细胞形态学,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流式细胞仪,透射电镜,以及Dil-acLDL、FITC-UEA-1双荧光染色法检测。结果与结论:骨髓来源的内皮祖细胞数量多,集落状生长,增殖能力强;外周血来源的内皮祖细胞数量较少,散在生长,消化后能贴壁但不能传代。两种不同来源的内皮祖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贴壁细胞CD133、CD34、Flk-1、Ⅷ因子在不同时段呈阳性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Dil-acLDL、FITC-UEA-1均为双染。透射电镜检查外周血来源的内皮祖细胞发现W-P小体。提示大鼠骨髓和外周血均能分离培养出内皮祖细胞,但前者是早期内皮祖细胞,后者为晚期内皮祖细胞,两者生物学特性各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细胞培养与分化 内皮祖细胞 骨髓 外周血 分离 鉴定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早期内皮祖细胞 晚期内皮祖细胞 生物学特性 大鼠 细胞图片文章
下载PDF
人参皂苷Rg1对高糖受损内皮祖细胞生物学功能和分泌血管生成相关生长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蔡婷 梁文菲 +5 位作者 李莹莹 肖慧 杨千培 胡爱琳 柳维 熊武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9期1581-1586,共6页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1对高糖诱导损伤的内皮祖细胞(EPCs)生物学功能和分泌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和培养人脐带血EPCs,通过观察细胞形态、双荧光染色法对培养的EPCs进行鉴定。将鉴定成功的EPCs用30 mmol/L的葡萄糖预处理...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1对高糖诱导损伤的内皮祖细胞(EPCs)生物学功能和分泌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和培养人脐带血EPCs,通过观察细胞形态、双荧光染色法对培养的EPCs进行鉴定。将鉴定成功的EPCs用30 mmol/L的葡萄糖预处理120 h后,分别在不同浓度梯度人参皂苷Rg1(0 mg/L、5 mg/L、10 mg/L、20 mg/L、40 mg/L、80 mg/L)条件下干预培养,确定人参皂苷Rg1促高糖受损EPCs增殖的最佳浓度。将高糖诱导损伤的EPCs随机分为实验组(最佳浓度人参皂苷Rg1干预)和模型组[磷酸缓冲盐溶液(PBS)干预],同时设置正常EPCs对照组(PBS干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CCK-8)、黏附能力测定试验、Matrigel体外成管试验、划痕实验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EPCs增殖、黏附、成管、迁移能力及EPCs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血管生成素-1(Ang-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水平。结果:人参皂苷Rg1促高糖受损EPCs增殖的最佳浓度为40 mg/L;与正常组比较,高糖受损EPCs增殖、黏附及成管能力明显降低(P<0.01);采用人参皂苷Rg1干预后,高糖受损EPCs增殖、黏附、成管及迁移能力明显增强(P<0.01)。ELISA检测发现,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EPCs分泌VEGF、SDF-1α、Ang-1明显减少,而MMP-2分泌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40 mg/L人参皂苷Rg1干预后,EPCs分泌VEGF、SDF-1α、Ang-1明显增加,而MMP-2分泌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参皂苷Rg1处理能改善高糖受损EPCs的生物学功能及促进EPCs分泌血管生成相关生长因子,具有促血管新生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G1 内皮祖细胞 高糖环境 生物学功能 生长因子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基于PI3K/Akt通路探讨补阳还五汤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内皮祖细胞凋亡的影响
11
作者 李倩宇 卢健棋 +1 位作者 温志浩 潘朝锌 《陕西中医》 CAS 2023年第7期827-832,共6页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内皮祖细胞(EPCs)凋亡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方法:本研究取大鼠36只,心脏采血后分离出EPCs,分为空白组、对照组、中药组、阿托伐他汀组、联合组及抑制剂组,分别给予补阳还五汤、阿托伐他汀钙片、...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内皮祖细胞(EPCs)凋亡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方法:本研究取大鼠36只,心脏采血后分离出EPCs,分为空白组、对照组、中药组、阿托伐他汀组、联合组及抑制剂组,分别给予补阳还五汤、阿托伐他汀钙片、补阳还五汤联合阿托伐他汀及磷酸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通道抑制剂进行干预,于24、48、72 h时进行细胞凋亡和PI3K/Akt通路mRNA表达、蛋白表达及蛋白磷酸化检测。结果:48、72 h时中药组、阿托伐他汀组、联合组及抑制剂组的凋亡率低于对照组,而抑制剂组的凋亡率高于中药组、联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4 h空白组、对照组的PI3K mRNA和Akt mRNA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72 h中药组、阿托伐他汀组、联合组及抑制剂组的PI3K mRNA和Akt mRNA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时间点对照组PI3K蛋白表达低于空白组,而中药组、阿托伐他汀组、联合组及抑制剂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时间点中药组、阿托伐他汀组、联合组及抑制剂组Akt蛋白磷酸化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8、72 h抑制剂组的Akt蛋白磷酸化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可减轻H 2 O 2引起的EPCs凋亡,维持氧化应激状态下的PI3K/Akt通路mRNA、蛋白表达及蛋白磷酸化。在蛋白表达及磷酸化部分,抑制剂不能完全抑制中药含药血清作用,提示补阳还五汤干预氧化应激可能存在除PI3K/Akt通路以外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补阳还五汤 氧化应激 内皮祖细胞 细胞凋亡 磷酸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
下载PDF
蛋白酶激活受体2经RhoA信号抑制人内皮祖细胞增殖、迁移功能 被引量:1
12
作者 顾圣玮 顾浩 +2 位作者 马晴晴 姚欣 曾晓宁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55-662,共8页
目的:探究蛋白酶激活受体2(protease-activated receptor 2,PAR2)对人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功能的影响。方法:EPC予以PAR2天然激动剂类胰蛋白酶、合成激动剂SLIGKV-NH2、合成抑制剂FSLLRY-NH2处理,EdU、Transwel... 目的:探究蛋白酶激活受体2(protease-activated receptor 2,PAR2)对人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功能的影响。方法:EPC予以PAR2天然激动剂类胰蛋白酶、合成激动剂SLIGKV-NH2、合成抑制剂FSLLRY-NH2处理,EdU、Transwell实验观察EPC增殖、迁移,实时定量PCR、ELISA分析检测相关细胞因子及受体表达,免疫印迹法评估Ras同源家族成员A(Ras homolog family member A,RhoA)水平;同时给予RhoA特异性抑制剂Y-27632,观察PAR2活化效应可否被取消。结果:PAR2激动剂可剂量依赖性抑制EPC增殖及迁移(P<0.05),下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及趋化性细胞因子受体4等表达(P<0.05),该效应可被PAR2抑制剂取消;活化PAR2可显著上调EPC RhoA表达(P<0.05),抑制PAR2活性可取消该效应;Y-27632可逆转PAR2激动剂导致的EPC细胞增殖、迁移抑制(P<0.05)。结论:PAR2经RhoA信号抑制EPC增殖、迁移功能,是极具潜力的内皮再生与血管生成调控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酶激活受体2 内皮祖细胞 增殖 迁移 RHOA
原文传递
CD45^(+)红系祖细胞抑制进展期食管癌患者内皮祖细胞功能的作用及其机制初探
13
作者 王月兴 邓丽娟 +2 位作者 曾凡清 苟晓盼 杜江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67-271,共5页
目的:探讨CD45^(+)红系祖细胞抑制进展期食管癌患者内皮祖细胞功能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收集2018年5月1日至2019年5月31日来我院就诊的食管癌初治患者,将其分为早期肿瘤组和晚期肿瘤组,选取同时期来我院健康体检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流式... 目的:探讨CD45^(+)红系祖细胞抑制进展期食管癌患者内皮祖细胞功能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收集2018年5月1日至2019年5月31日来我院就诊的食管癌初治患者,将其分为早期肿瘤组和晚期肿瘤组,选取同时期来我院健康体检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5^(+)红系祖细胞的比例、凋亡细胞的比例和细胞内ROS含量;Transwell小室进行细胞共培养实验;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VEGF、SDF-1、MMP9和IL-10的含量。结果:对照组和早期肿瘤组外周血CD45^(+)红系祖细胞比例分别为1.39%和1.45%,差异没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晚期肿瘤组患者CD45^(+)红系祖细胞比例为3.72%,相对于早期肿瘤组,差异明显;CD45^(+)红系祖细胞内ROS含量均显著高于CD45^(-)红系祖细胞,而各组CD45^(+)红系祖细胞内ROS含量均没有显著差异;晚期肿瘤组CD45^(+)红系祖细胞能够诱导内皮祖细胞的凋亡,抑制旁分泌VEGF、SDF-1、MMP9和IL-8。ROS抑制剂能够完全阻断CD45^(+)红系祖细胞的这些作用。结论:CD45^(+)红系祖细胞通过ROS通路,诱导进展期食管癌患者内皮祖细胞凋亡,并抑制其旁分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系祖细胞 内皮祖细胞 食管癌 ROS
下载PDF
活血通络汤对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患者内皮祖细胞功能及血管内皮损伤因子的影响
14
作者 尹千璐 周小莉 +4 位作者 王淼 熊川 郑宇航 廖为翔 王卓君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4期100-105,共6页
目的 观察活血通络汤对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AAV)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功能及血管内皮损伤因子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AAV患者外周血EPCs进行培养,将EPCs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空白血清... 目的 观察活血通络汤对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AAV)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功能及血管内皮损伤因子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AAV患者外周血EPCs进行培养,将EPCs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空白血清组(10%空白血清)和活血通络汤低(5%含药血清)、中(10%含药血清)、高(20%含药血清)剂量组,干预48 h,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迁移能力,检测细胞黏附能力,Western blot检测EPCs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EPCs增殖、迁移、黏附能力显著降低(P<0.01),vWF、sTM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及空白血清组比较,活血通络汤各剂量组EPCs增殖、迁移及黏附能力显著升高(P<0.05,P<0.01),vWF、sTM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P<0.01),以活血通络汤高剂量组作用最显著(P<0.01)。结论 活血通络汤可能通过提高EPCs增殖、迁移及黏附能力,降低血管内皮损伤因子vWF、sTM蛋白表达,从而治疗AA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祖细胞 内皮功能 活血通络汤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 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 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
下载PDF
产前尼古丁暴露对子代大鼠血管内皮祖细胞的影响
15
作者 王绵绵 王振华 余二梅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23期61-65,共5页
目的 明确产前尼古丁暴露对子代大鼠血管内皮祖细胞的影响,并探讨该效应是否存在性别差异、是否可持续作用至日后成年期。方法 孕Sprangue-Dawley大鼠20只随机分为两组,产前尼古丁暴露(PNE)组与正常对照组各10只,于孕前7d皮下植入渗透微... 目的 明确产前尼古丁暴露对子代大鼠血管内皮祖细胞的影响,并探讨该效应是否存在性别差异、是否可持续作用至日后成年期。方法 孕Sprangue-Dawley大鼠20只随机分为两组,产前尼古丁暴露(PNE)组与正常对照组各10只,于孕前7d皮下植入渗透微泵(2ML4型),其中PNE组渗透微泵携带102mg/mL尼古丁,而正常组携带生理盐水。分别于子代大鼠1、3、6、12月龄,取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结果 流式细胞术检测子代大鼠外周血EPCs:1月龄雌性子代,PNE组较正常组显著减少(P <0.05)、3月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6月龄显著增多(P <0.05)、12月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1、3、6、12月龄雄性子代PNE组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PNE可诱导雌性子代SD大鼠外周血循环内皮祖细胞显著减少,其作用可持续至成年期,而对雄性子代无明显作用呈性别依赖性差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前尼古丁暴露 程序性控制 内皮祖细胞
下载PDF
CD40通路对内皮祖细胞NO生物活性及功能的调控作用
16
作者 潘加欢 潘艳云 +2 位作者 祁晨阳 朱敏 毛威 《浙江临床医学》 2023年第7期1098-1100,共3页
内皮祖细胞(EPC)是一种具有分化及增殖能力的成熟血管内皮细胞(EC)的前体细胞[1]。其可以在体内分化为成熟ECs,通过迁移、黏附、增殖,相互连接之后组成血管腔样的结构,直接形成新血管;也可以结合入血管内膜,释放保护性旁分泌因子参与内... 内皮祖细胞(EPC)是一种具有分化及增殖能力的成熟血管内皮细胞(EC)的前体细胞[1]。其可以在体内分化为成熟ECs,通过迁移、黏附、增殖,相互连接之后组成血管腔样的结构,直接形成新血管;也可以结合入血管内膜,释放保护性旁分泌因子参与内皮细胞损伤后的修复过程,加速血管内皮再生、改善血管内皮功能[1-2]。因此EPCs成为防治多种血管疾病的重要靶细胞。然而,内源性EPCs在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环境中数量减少且功能减退,不能很好在病变组织中执行修复任务[2-6]。GIANNOTTI等[6]研究进一步表明EPCs数量和功能受损是导致血管内皮功能障碍重要原因之一。EPCs移植已被应用在多种血管损伤动物疾病模型中包括肺动脉高压(PAH)、动脉粥样硬化(AS)等,其被证实可作为一种全新的内皮损伤的治疗方式;国内外学者也已完成多项通过输注自体EPCs治疗心血管病患者的临床研究并获得较好的疗效[7-10]。但目前研究证明即使移植的EPC功能在炎症环境中也会受损[8-10],因此,研究EPCs损伤的机制将是未来EPC治疗的关键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疾病模型 心血管病患者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血管内膜 内皮细胞损伤 内皮损伤 血管腔 内皮祖细胞
下载PDF
内皮祖细胞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治疗
17
作者 沈永雨 于戴浚 +2 位作者 吴毅 童雨晨 杜来玲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6期617-621,627,共6页
血管生成是各种生理和病理事件,特别是肿瘤发生和发展的重要过程。最近有证据表明,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 EPC)与肿瘤内皮细胞(tumor endothelial cell, TEC)的初始形成类似,在肿瘤血管的形成以及肿瘤的生长和扩散过... 血管生成是各种生理和病理事件,特别是肿瘤发生和发展的重要过程。最近有证据表明,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 EPC)与肿瘤内皮细胞(tumor endothelial cell, TEC)的初始形成类似,在肿瘤血管的形成以及肿瘤的生长和扩散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此外,大量研究表明,EPC及其相关的信号通路、生长因子等可以作为寻找更好的肿瘤治疗方法的突破口。本文综述目前对EPC的理解及其与肿瘤发展和进展的相互影响,特别是其在肿瘤血管生成中发挥的作用,并总结和讨论目前EPC与肿瘤治疗手段的相关性,以及二者结合对于肿瘤治疗手段进步的意义,强调进一步了解EPC及其与肿瘤间相互作用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祖细胞 肿瘤 血管新生 血管发生 治疗
下载PDF
一种快速获得纯度较高的内皮祖细胞的方法
18
作者 邹德慧 王维戚 +3 位作者 许方方 丁明超 那思家 马淑芳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0-165,共6页
目的:探讨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差速贴壁法联合特殊培养基诱导法来分离、扩大培养内皮祖细胞(EPCs)。方法:从兔的髂骨处抽取骨髓,利用Percoll淋巴细胞分离液进行高速梯度离心,先利用α-MEM培养液培养单核淋巴细胞层48 h,然后取其上清离... 目的:探讨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差速贴壁法联合特殊培养基诱导法来分离、扩大培养内皮祖细胞(EPCs)。方法:从兔的髂骨处抽取骨髓,利用Percoll淋巴细胞分离液进行高速梯度离心,先利用α-MEM培养液培养单核淋巴细胞层48 h,然后取其上清离心后用EGM-2 Bulletkit培养液进行培养诱导并进行扩增传代。从形态学、特异性荧光染色、细胞表面特异性标志物、体外成管腔以及体内成血管等方面来鉴定细胞以及活性。结果:获得的细胞培养1周即出现典型的铺路石样,细胞表面高度表达造血来源的CD133和VEGFR2标志物。具有同时摄取Dil-ac-LDL及结合FITC-UEA-I的能力。在体外6 h就可形成管腔样并随着时间延长相互连接成脉管样且维持时间长达2周之久;在裸鼠皮下可以形成明显的血管网络结构,且可以迁移至周边组织。结论:建立一种新的可快速获得纯度较高的骨髓来源的内皮祖细胞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祖细胞 分离培养 鉴定
下载PDF
共培养下脂肪源性干细胞对内皮祖细胞活性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
19
作者 曹乐 丁振飞 +2 位作者 孙凯 范海涛 杨海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47-553,共7页
目的 探讨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与内皮祖细胞(EPC)共培养对EPC活性的影响及ADSC对EPC增殖、迁移、分化及成血管活性产生影响的机制。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扩增并鉴定大鼠来源的ADSC与EPC。实验分为EPC组、EPC+ADSC共培养组、EPC+ADSC+P... 目的 探讨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与内皮祖细胞(EPC)共培养对EPC活性的影响及ADSC对EPC增殖、迁移、分化及成血管活性产生影响的机制。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扩增并鉴定大鼠来源的ADSC与EPC。实验分为EPC组、EPC+ADSC共培养组、EPC+ADSC+PI3K-inhibitor组,三组细胞使用Transwell共培养处理48 h后,分别通过CCK-8实验、划痕实验和血管形成实验评估ADSC与EPC共培养和PI3K/AKT通路对EPC活性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检测EPC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血管内皮细胞钙粘连蛋白(VE-cadherin)、CD133、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PI3K)和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的表达水平来探究ADSC与EPC共培养和PI3K/AKT通路对EPC向成熟内皮细胞分化能力的影响。结果 CCK-8检测结果显示,EPC+ADSC共培养组中EPC在不同时间点吸光度值均高于EPC组和EPC+ADSC+PI3K-inhibito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划痕实验结果显示,EPC+ADSC共培养组24 h后划痕相对距离小于EPC组和EPC+ADSC+PI3K-inhibito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管形成实验结果显示,EPC+ADSC共培养组24 h形成管腔样结构平均数量高于EPC组和EPC+ADSC+PI3K-inhibito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estern blot检测显示,EPC+ADSC共培养组中EPC的VEGFA、eNOS、VE-cadherin、p-PI3K和p-AKT表达水平高于EPC组和EPC+ADSC+PI3K-inhibitor组,而CD133表达水平低于EPC组和EPC+ADSC+PI3K-inhibito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DSC与EPC共培养能够提高EPC增殖、迁移、分化和成血管等活性,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PI3K/AKT通路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源性干细胞 内皮祖细胞 PI3K/AKT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与尿酸检测及相关性 被引量:24
20
作者 崔斌 黄岚 +2 位作者 宋耀明 耿召华 晋军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与尿酸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42例冠心病患者均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明显的冠状动脉狭窄;36例对照组经临床检查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冠心病。测定各组患者血清尿酸水平;采集研究对象外周血...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与尿酸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42例冠心病患者均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明显的冠状动脉狭窄;36例对照组经临床检查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冠心病。测定各组患者血清尿酸水平;采集研究对象外周血进行内皮祖细胞的分离培养,14天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计数细胞克隆形成单位评估循环内皮祖细胞水平。结果冠心病组血清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单支与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组尿酸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冠心病组中稳定型心绞痛组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循环内皮祖细胞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单支、双支、三支冠状动脉病变组内皮祖细胞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尿酸与循环内皮祖细胞水平呈负相关(r=-0.382,P=0.037)。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循环内皮祖细胞水平呈负相关,血清尿酸可能通过抑制内皮祖细胞数量从而减弱内皮祖细胞参与损伤内皮修复的能力,与冠心病发生及临床表现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学 冠心病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与尿酸的关系 免疫细胞化学 内皮祖细胞 尿酸 细胞培养 冠心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