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血管痉挛后基底动脉超微结构的变化及内皮素转化酶抑制剂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赵振伟 高国栋 +4 位作者 赵继培 秦怀洲 邓剑平 陈玲 卫德来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9-132,共4页
目的:研究SAH后基底动脉内膜和中层超微结构 的变化,观察脑池和静脉应用内皮素转化酶(ECE)抑制剂预 防和治疗CVS后基底动脉内膜和中层超微结构改变,探讨 ... 目的:研究SAH后基底动脉内膜和中层超微结构 的变化,观察脑池和静脉应用内皮素转化酶(ECE)抑制剂预 防和治疗CVS后基底动脉内膜和中层超微结构改变,探讨 ECE抑制剂的脑血管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枕大池双注血法 制备兔36只SAH后CVS模型.随机分成生理盐水对照组、 SAH组、脑池给药预防组、静脉给药预防组、脑池给药治疗组 和静脉给药治疗组.全部实验动物于首次注血后7d进行灌 注固定,留取基底动脉和脑组织标本,在电镜观察超微结构的 改变.结果:电镜下,对照组血管壁超微结构无变化;SAH组 电镜下血管内皮层结构以及内皮层细胞结构发生严重变性改 变;用药治疗和预防组电镜下各组之间血管超微结构的改变 无明显差异,组织变性程度明显轻于SAH组.结论:SAH后 CVS可引起血管内膜和中层超微结构发生明显的变性,[D Val22]大ET 1(16~38)可明显抑制基底动脉壁内膜和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缺血 暂时性 内皮 内皮素转化酶抑制剂 超微结构
下载PDF
内皮素转化酶抑制剂治疗脑血管痉挛的免疫组化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赵振伟 高国栋 +4 位作者 赵继培 秦怀洲 邓剑平 陈玲 卫德来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4期2273-2275,共3页
目的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探讨ET 1在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引起的脑血管痉挛 (CVS)中的作用 ,以及 [D Val2 2 ]大ET 1(16 38)对基底动脉壁ET 1表达的影响和不同用药方式和时机的作用是否相同 .方法 :采用枕大池双注血法制备 36只兔SAH后... 目的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探讨ET 1在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引起的脑血管痉挛 (CVS)中的作用 ,以及 [D Val2 2 ]大ET 1(16 38)对基底动脉壁ET 1表达的影响和不同用药方式和时机的作用是否相同 .方法 :采用枕大池双注血法制备 36只兔SAH后CVS模型 ,随机分成生理盐水对照组、SAH组、脑池给药预防组、静脉给药预防组、脑池给药治疗组和静脉给药治疗组 .全部实验动物于首次注血后 7d进行灌注固定 ,留取基底动脉和脑组织标本 ,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观察ET 1的免疫表达 .结果 :ET 1免疫阳性标记颗粒在生理盐水对照组散在不规则表达 ,而在SAH组血管壁各层都有重度表达 .用药预防和治疗组免疫染色强度基本一致 ,血管壁各层的ET 1免疫反应强度介入SAH和对照组之间 .结论 :[D Val2 2 ]大ET 1(16 38)可明显抑制基底动脉壁ET 1的免疫表达 ,无论脑池还是静脉给药均能够达到有效地预防和治疗SAH后CVS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管痉挛 颅内 内皮素转化酶抑制剂 内皮缩血管肽1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血管肽酶抑制剂系统药物的研究开发现状
3
作者 雷波 钟毓惠 《世界药品信息》 2002年第3期16-18,共3页
关键词 现状 血管肽抑制 Omapatrialt Gemopatrilat Sampatrilat Fasidotril Z-13752H 药物开发 内皮素转化酶抑制剂
下载PDF
内皮素在冠心病诊治中的应用与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朱成刚 窦克非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744-748,共5页
内皮素(endothelin,ET)是内皮细胞分泌的血管活性肽,有着收缩血管和细胞增殖的作用,在冠心病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内皮素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和内皮素转化酶抑制剂在冠心病治疗中所起的作用做... 内皮素(endothelin,ET)是内皮细胞分泌的血管活性肽,有着收缩血管和细胞增殖的作用,在冠心病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内皮素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和内皮素转化酶抑制剂在冠心病治疗中所起的作用做一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 内皮受体拮抗 内皮素转化酶抑制剂 冠心病
下载PDF
内皮素在冠心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陈梦苒 张桂敏(审校)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9年第12期950-952,共3页
血管内皮细胞为内分泌器官,它通过合成和释放一系列血管活性物质和细胞因子(如一氧化氮、内皮素、前列环素、缓激肽、血管紧张素Ⅱ等)调节血管紧张度,抑制血小板聚集及白细胞黏附,抗凝血和血栓形成,以及调控血管新生等。其中内皮... 血管内皮细胞为内分泌器官,它通过合成和释放一系列血管活性物质和细胞因子(如一氧化氮、内皮素、前列环素、缓激肽、血管紧张素Ⅱ等)调节血管紧张度,抑制血小板聚集及白细胞黏附,抗凝血和血栓形成,以及调控血管新生等。其中内皮素(endothehn,ET)是内皮细胞分泌的最重要的缩血管物质,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将对内皮素在冠心病中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 内皮受体拮抗 内皮素转化酶抑制剂 冠状动脉疾病
下载PDF
BQ123及Phosphora midon单独及联合应用对心力衰竭患者的血管活性作用
6
作者 严晓伟 Wolfgang Kiowski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54-157,共4页
在阻断内皮素A受体 (ET A)的基础上 ,观察内皮素转化酶 (ECE)抑制剂对血管舒缩功能的影响。 12例心力衰竭患者及 12例正常志愿者 ,在用BQ12 3阻断ET A的基础上 ,接受ECE抑制剂Phosphoramidon ,观察前臂血流量 (FBF)的变化。经肱动脉注射... 在阻断内皮素A受体 (ET A)的基础上 ,观察内皮素转化酶 (ECE)抑制剂对血管舒缩功能的影响。 12例心力衰竭患者及 12例正常志愿者 ,在用BQ12 3阻断ET A的基础上 ,接受ECE抑制剂Phosphoramidon ,观察前臂血流量 (FBF)的变化。经肱动脉注射BQ12 3后 ,FBF均呈相同程度升高。随后注射Phosphoramidon使FBF均进一步增加。但在心力衰竭患者 ,BQ12 3的作用时间明显短于正常人。提示在阻断ET A受体的基础上 ,抑制ET的合成可产生进一步的扩血管作用。BQ12 3在心力衰竭患者的作用时间明显缩短 ,表明药物在体内被高浓度的ET迅速置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受体 内皮素转化酶抑制剂 前臂体积描记 心力衰竭 血管活性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