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视黄醇结合蛋白4及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水平变化对脑梗死患者疗效有影响
1
作者 刘建新 薛海龙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24年第1期55-58,共4页
目的:探究血清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神经功能缺损的相关性,并分析各指标对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脑梗死患者127例,入院时... 目的:探究血清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神经功能缺损的相关性,并分析各指标对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脑梗死患者127例,入院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ESM-1、Lp-PLA2水平,采用免疫增强比浊法检测血清RBP-4水平,入院后均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根据溶栓后第7天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早期有效组、无效组与恶化组,分析各血清指标与斑块稳定性、NIHSS评分、脑梗死面积的相关性,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分析各指标对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早期恶化组血清ESM-1、RBP-4、Lp-PLA2水平高于早期无效组和有效组,且早期无效组高于早期有效组(P均<0.05);不稳定斑块患者血清ESM-1、RBP-4、Lp-PLA2水平高于稳定斑块患者和无斑块患者,且稳定斑块患者高于无斑块患者(P均<0.05);神经功能重度缺损患者血清ESM-1、RBP-4、Lp-PLA2水平高于神经功能中度和轻度缺损患者,且中度患者高于轻度缺损患者(P均<0.05);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清ESM-1、RBP-4、Lp-PLA2水平高于中面积和小面积脑梗死患者,且中面积高于小面积脑梗死患者(P均<0.05);血清ESM-1、RBP-4、Lp-PLA2水平与斑块稳定性呈负相关,与NIHSS评分、脑梗死面积呈正相关(P均<0.05);血清ESM-1、RBP-4、Lp-PLA2水平与疗效显著相关(P均<0.05)。结论:血清ESM-1、RBP-4、Lp-PLA2水平可能成为评估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疗效的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神经功能缺损 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 视黄醇结合蛋白4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和斯钙素1表达水平及心功能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李卫娜 王猛 +1 位作者 刘瑞娟 张振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3年第7期632-637,共6页
目的探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和斯钙素1(Stc1)表达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涿州市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20例C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研究组。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标准,... 目的探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和斯钙素1(Stc1)表达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涿州市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20例C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研究组。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标准,将CHF患者分为心功能Ⅱ级组39例、Ⅲ级组45例、Ⅳ级组36例;同期选择76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研究对象血清Esm1、Stc1水平并进行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血清Esm1、Stc1水平与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CHF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Esm1、Stc1水平对CHF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HF组血清Esm1、Stc1水平、LVEDD显著升高(P<0.05),LVEF显著下降(P<0.05)。与Ⅱ级组相比,Ⅲ、Ⅳ级组的血清Esm1、Stc1水平、LVEDD显著升高(P<0.05),LVEF显著下降(P<0.05)。与Ⅲ级组相比,Ⅳ级组的血清Esm1、Stc1水平、LVEDD显著升高(P<0.05),LVEF显著下降(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CHF患者血清Esm1、Stc1水平与LVEDD呈正相关(r=0.588,r=0.425,P<0.05);与LVEF呈负相关(r=-0.235,r=-0.498,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Esm1、Stc1水平是患者发生CHF的危险因素(P<0.05)。二者联合诊断CHF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36,灵敏度为85.00%,优于Esm1、Stc1单独检测的AUC和灵敏度(AUC分别为0.868、0.842;灵敏度分别为77.50%、62.83%)(P<0.05)。结论CHF患者血清Esm1、Stc1水平升高,二者均与心功能相关,可作为评估CHF患者心功能的潜在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 斯钙素1 心功能
下载PDF
血清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与降钙素原联合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细菌感染中的临床意义
3
作者 胡小燕 徐镶怀 +3 位作者 郑晓 夏训和 嵇华夏 郑金旭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89-993,共5页
目的 探讨血清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与降钙素原(PCT)联合检测在细菌感染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上海市金山区亭林医院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的AECOPD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 目的 探讨血清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与降钙素原(PCT)联合检测在细菌感染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上海市金山区亭林医院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的AECOPD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痰培养报告分为两组:细菌性感染组113例、非细菌性感染组87例。以同期在上海市金山区亭林医院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100例作为对照。采集AECOPD患者及健康对照组血清,用ELISA法检测血清ESM-1和PCT表达水平。绘制ROC曲线,评价ESM-1、PCT单独或两者联合检测对AECOPD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 经抗感染治疗前,AECOPD细菌性感染组患者的血清ESM-1和PCT水平均高于AECOPD非细菌性感染组及健康对照组(P均<0.05);经抗生素治疗后,AECOPD细菌性感染的患者血清ESM-1和PCT表达水平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用血清ESM-1、PCT单独诊断AECOPD细菌感染的AUC为0.902、0.828;ESM-1最佳临界值为1.326μg/L,诊断AECOPD细菌感染的灵敏度为0.836,特异度为0.842;PCT最佳临界值为0.246μg/L,诊断AECOPD细菌感染的灵敏度为0.542,特异度为0.982。两者联合诊断时的性能最优,AUC为0.953、灵敏度为0.886、特异度为0.952。结论 AECOPD患者细菌性感染时血清ESM-1及PCT的水平均升高,两者联合检测在提高细菌性感染的诊断率方面有潜在的临床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 降钙素原 细菌性感染
原文传递
艾司洛尔治疗脓毒症休克的临床效果及其对血清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缺氧诱导因子1α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黎慧慧 翁少英 许书慧 《广西医学》 CAS 2023年第8期901-905,共5页
目的探讨艾司洛尔治疗脓毒症休克的临床效果,以及其对患者血清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2例脓毒症休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所有患者进行液体复苏治疗,同时对照组患... 目的探讨艾司洛尔治疗脓毒症休克的临床效果,以及其对患者血清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2例脓毒症休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所有患者进行液体复苏治疗,同时对照组患者持续24 h静脉泵入等渗溶液,研究组持续24 h静脉泵入艾司洛尔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MAP)、氧合指数、心率、血乳酸水平、血清ESM-1水平、血清HIF-1α水平、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以及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和ICU入住时间。结果治疗12 h、24 h、48 h后,两组患者的MAP、氧合指数均较治疗前上升,心率、血乳酸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血清ESM-1水平、血清HIF-1α水平均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ICU入住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体液复苏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艾司洛尔治疗脓毒症休克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控制患者心率,降低血清炎症因子ESM-1、HIF-1α水平,适合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休克 艾司洛尔 临床效果 炎症因子 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 缺氧诱导因子1Α
下载PDF
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与内皮细胞功能异常疾病 被引量:9
5
作者 刘雅 张蓓 +1 位作者 刘洁琳 温绍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655-657,共3页
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endothelial cell specific molecule-1,ESM)-1又称为Endocan,是一种硫酸皮肤素黏蛋白,1996年由法国科学家Lassalle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分离出来的一种ESM,主要在人肺和肾脏以及血管网中表达。初步的研究结果显示... 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endothelial cell specific molecule-1,ESM)-1又称为Endocan,是一种硫酸皮肤素黏蛋白,1996年由法国科学家Lassalle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分离出来的一种ESM,主要在人肺和肾脏以及血管网中表达。初步的研究结果显示,其具有非常广泛的生物学活性,与炎症过程以及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被认为是内皮细胞激活的新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 心血管疾病 肿瘤 炎症 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
下载PDF
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在肾癌组织的表达 被引量:8
6
作者 熊江霞 吴正升 +3 位作者 吴强 周青 桂淑玉 汪渊 《中国肿瘤》 CAS 2004年第5期309-312,共4页
[目的]探讨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鄄1)在肾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鄄P法检测52例肾癌、32例癌旁正常肾组织中ESM鄄1的表达,并与CD34进行比较。[结果]ESM鄄1在正常肾组织与肾癌中均有表达。主要表达于血管内皮,... [目的]探讨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鄄1)在肾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鄄P法检测52例肾癌、32例癌旁正常肾组织中ESM鄄1的表达,并与CD34进行比较。[结果]ESM鄄1在正常肾组织与肾癌中均有表达。主要表达于血管内皮,部分表达在肾小管上皮和肾癌细胞。肾癌血管内皮的ESM鄄1表达率(50%)显著高于正常肾组织的血管内皮(0.06%)(P<0.001);ESM鄄1的表达在正常肾小管上皮细胞与肾癌细胞无显著差异;ESM鄄1在肾颗粒细胞癌中的高表达率为63.16%,明显高于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21.21%)(P<0.01),而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和肿块大小无明显差异。肾癌间质血管ESM鄄1和CD34的表达呈正相关(r=0.452,P<0.001)。[结论]ESM鄄1表达可能与肾癌的血管生成及发生、发展有关,ESM鄄1可作为血管内皮的潜在标志物,并有可能作为肾癌的辅助诊断及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 肾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上皮-间质转化的相关性 被引量:4
7
作者 冯磊 杨建敏 +3 位作者 杨然 孙丽 董莉丽 张清伟 《安徽医药》 CAS 2022年第5期969-973,共5页
目的研究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在宫颈鳞癌中的关系及其与上皮-间质转化(EMT)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接受宫颈癌根治术的180宫颈鳞癌病例术后石蜡组织标本... 目的研究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在宫颈鳞癌中的关系及其与上皮-间质转化(EMT)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接受宫颈癌根治术的180宫颈鳞癌病例术后石蜡组织标本作为研究组,另外收集同期南阳市中心医院源于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正常宫颈组织石蜡组织标本60例作为正常组,免疫组化检测石蜡组织标本中ESM-1、VEGF、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的阳性表达率,比较正常宫颈和宫颈鳞癌组织中ESM-1、VEGF、E-Cadherin和Vimentin的阳性表达情况。比较其与宫颈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分析ESM-1、VEGF与EMT相关蛋白E-Cadherin、Vimentin的相关性。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ESM-1(81.7%比0.0%)、VEGF(66.7%比12.5%)、Vimentin(44.4%比0.0%)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织,E-Cadherin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宫颈组织(45.6%比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0,P<0.05)。随着宫颈鳞癌FIGO分期越高,ESM-1和Vimentin阳性表达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24,14.72,P<0.05),对VEGF和E-Cadherin阳性率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0.91,P>0.05);随着宫颈鳞癌分化程度越高,E-Cadherin和Vimentin阳性表达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45,23.31,P<0.05),对ESM-1和VEGF阳性率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6,0.68,P>0.05);伴有淋巴结转移病人的ESM-1、VEGF及Vimentin阳性率高于不伴有淋巴结转移者,E-Cadherin阳性率低于不伴有淋巴结转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3,11.65,24.38,31.57,P<0.05);随着宫颈鳞癌宫颈浸润深度的增加,ESM-1和VEGF阳性表达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7,12.92,P<0.05),对E-Cadherin和Vimentin阳性率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8,1.53,P>0.05)。宫颈组织中,ESM-1和VEGF的表达与E-Cadherin呈负相关(r=−0.46,−0.31,P<0.05);ESM-1和VEGF的表达与Vimentin的表达呈正相关(r=0.43,−0.36,P<0.05)。结论宫颈组织中ESM-1和VEGF的表达与宫颈鳞癌临床病理特征具有一定关系,可能参与了宫颈鳞癌的EMT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鳞状细胞 上皮-间质转化 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下载PDF
血清糖类抗原19-9、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及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率对结直肠癌患者的诊断与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4
8
作者 潘岩 李润浦 +3 位作者 徐洋涛 王艳丽 田志刚 马胜辉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95-100,共6页
目的分析血清糖类抗原19-9(CA19-9)、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及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率(CRP/ALB)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时间的关系。方法选取86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结直肠癌组,50例同期结直肠良性病变患者为良性... 目的分析血清糖类抗原19-9(CA19-9)、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及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率(CRP/ALB)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时间的关系。方法选取86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结直肠癌组,50例同期结直肠良性病变患者为良性病变组,5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检测3组血清CA19-9、ESM-1及CRP/ALB;随访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生存情况;分析CA19-9、ESM-1、CRP/ALB对结直肠癌的诊断效能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生存时间的关系;分析患者预后危险因素。结果结直肠癌组血清CA19-9、ESM-1水平高于良性病变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组CRP/ALB高于良性病变组,且良性病变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19-9、ESM-1及CRP/ALB联合诊断结直肠癌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61,敏感度为94.18%,特异度为85.75%。CA19-9与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相关(P<0.05);ESM-1与TNM分期、远处转移相关(P<0.05);CRP/ALB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相关(P<0.05)。CA19-9、ESM-1、CRP/ALB高水平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短于CA19-9、ESM-1、CRP/ALB低水平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化程度、TNM分期、远处转移、CA19-9、ESM-1、CRP/ALB为结直肠癌预后影响因素(P<0.05)。结论血清CA19-9、ESM-1及CRP/ALB联合检测对结直肠癌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且均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影响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糖类抗原19-9 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 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率
下载PDF
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在早期预测肠源性脓毒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价值 被引量:10
9
作者 杨登元 朱宝华 +2 位作者 张凯 周丹丹 万小勇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5期611-614,共4页
目的检测伴或不伴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肠源性脓毒症患者外周血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ndocan)水平,探索其在诊断肠源性脓毒症是否并发ARDS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南京市中心医院、南京市鼓楼医院、江苏省中西医... 目的检测伴或不伴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肠源性脓毒症患者外周血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ndocan)水平,探索其在诊断肠源性脓毒症是否并发ARDS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南京市中心医院、南京市鼓楼医院、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诊治的由于各种原因所致腹腔感染造成的肠源性脓毒症患者113例,其中未合并ARDS患者55例;确诊并发ARDS患者58例。纳入时获取患者外周静脉血,采用上转发光法检测血降钙素原(PCT)及血C反应蛋白(CRP),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检测Endocan,对比分析Endocan的价值。结果并发ARDS组患者Endocan水平低于未合并ARDS组患者(P<0.05),当患者血Endocan水平<5.36μg/L时,具有最好的诊断效率,敏感性为91%,特异性为85%。且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大于血CRP与PCT。结论Endocan可作为诊断肠源性脓毒症合并ARDS的检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源性脓毒症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 诊断
下载PDF
喉鳞癌中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曹峰 徐洁洁 +3 位作者 乔明哲 陈曦 陆美萍 汪渊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54-456,共3页
目的探讨喉鳞癌组织中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50例喉鳞癌组织和40例癌旁对照组织ESM-1蛋白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同时采用Westernblot检测20例喉鳞癌及15例癌旁新鲜标本中ESM-1蛋白的表达... 目的探讨喉鳞癌组织中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50例喉鳞癌组织和40例癌旁对照组织ESM-1蛋白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同时采用Westernblot检测20例喉鳞癌及15例癌旁新鲜标本中ESM-1蛋白的表达。结果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均显示喉鳞癌组织中ESM-1表达显著高于癌旁对照组织(P〈0.01)。Ⅲ~Ⅳ期喉鳞癌组织ESM-1的表达明显高于Ⅰ~Ⅱ期的表达;伴有颈淋巴结转移的喉鳞癌组织的ESM-1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结论ESM-1在喉鳞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且其表达程度与喉鳞癌的分期及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有关,提示ESM-1的表达与喉鳞癌的发生、发展可能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癌 鳞状细胞 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
下载PDF
血清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低氧诱导因子1α水平与不稳定型心绞痛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周秀 朱洪斌 廖晓现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347-351,共5页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血清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水平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4月于本院行PCI术的202例UAP患者为研究对象,根...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血清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水平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4月于本院行PCI术的202例UAP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随访1年内是否发生ISR将患者分为两组:ISR组56例和非ISR组14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PCI术后24 h血清ESM-1、HIF-1α水平。分析血清ESM-1与HIF-1α水平对ISR的预测价值及影响ISR的因素。结果ISR组吸烟史比例、血糖、LDLC水平、血清ESM-1、HIF-1α水平高于非IS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AP PCI术后ISR患者血清ESM-1水平与HIF-1α水平呈正相关(r=0.545,P<0.05)。血清ESM-1、HIF-1α预测UAP患者PCI术后ISR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13、0.851,特异度分别为87.0%、74.0%,灵敏度分别为82.1%、85.7%;二者联合预测的AUC为0.936,特异度为91.8%,灵敏度为78.6%。ESM-1(≥2.42μg/L)、吸烟是影响UAP患者PCI术后IS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UAP患者PCI术后血清ESM-1、HIF-1α水平增高与ISR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 低氧诱导因子1Α 不稳定型心绞痛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支架内再狭窄
下载PDF
血清骨硬化蛋白、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与2型糖尿病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被引量:3
12
作者 谭艳飞 谭艳美 梅琅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410-415,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骨硬化蛋白(Sclerostin)、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ndocan)与2型糖尿病(T2DM)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SAS)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3月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17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T2DM患者SAS发生情况;分析... 目的探讨血清骨硬化蛋白(Sclerostin)、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ndocan)与2型糖尿病(T2DM)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SAS)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3月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17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T2DM患者SAS发生情况;分析血清Sclerostin、Endocan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IMT)的相关性;分析T2DM患者发生SAS的影响因素;分析血清Sclerostin、Endocan预测T2DM患者发生SAS的价值。结果117例T2DM患者中有68例(58.12%)出现SAS。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2DM患者SAS的发生与年龄、T2DM病程、合并高血压、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纤维蛋白原、CIMT、Sclerostin、Endocan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LDLC、CIMT、FPG、Sclerostin、Endocan均是T2DM患者发生SAS的影响因素(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clerostin、Endocan与CIMT均呈正相关(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clerostin、Endocan及二者联合预测T2DM患者发生SAS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1(95%CI:0.616~0.926)、0.712(95%CI:0.493~0.929)、0.827(95%CI:0.657~0.988)。结论T2DM患者并发SAS的风险较高,血清Sclerostin、Endocan与T2DM患者发生SAS有关,二者联合可以预测T2DM患者SAS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硬化蛋白 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 2型糖尿病 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血清肿瘤坏死因子配体超家族成员18及人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对冠心病患者PCI后发生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的预测价值
13
作者 赵慧 程功 +4 位作者 王依阳 蒋红英 梁宸源 姜瑞嘉 陈亮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3期12-16,共5页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配体超家族成员18(TNFSF18)及人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对冠心病患者PCI后发生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MVD)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2年9月陕西省人民医院行PCI的冠心病患者113例为研究对象。收...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配体超家族成员18(TNFSF18)及人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对冠心病患者PCI后发生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MVD)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2年9月陕西省人民医院行PCI的冠心病患者113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TNFSF18、ESM-1,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2.0判定为发生CMVD。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冠心病患者PCI后发生CMVD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以评估血清TNFSF18、ESM-1对冠心病患者PCI后发生CMVD的预测价值。结果 113例患者中发生CMVD 78例(69.0%)。发生CMVD者淋巴细胞分数及血清TNFSF18、ESM-1高于未发生CMVD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TNFSF18[OR=1.015,95%CI(1.005~1.024)]、ESM-1[OR=1.008,95%CI(1.004~1.012)]是冠心病患者PCI后发生CMVD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TNFSF18、ESM-1预测冠心病患者PCI后发生CMVD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8[95%CI(0.740~0.896)]、0.757[95%CI(0.666~0.847)],最佳截断值分别为253 ng/L、84 ng/L,灵敏度分别为80.8%、57.7%,特异度分别为74.3%、82.9%。结论 血清TNFSF18、ESM-1是冠心病患者PCI后发生CMVD的独立影响因素,且其对冠心病患者PCI后发生CMVD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 肿瘤坏死因子配体超家族成员18 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 预测
下载PDF
血清人附睾蛋白4、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
14
作者 张玉敏 张小楠 +3 位作者 高秀娟 鞠思敏 李玉柱 周琪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23年第2期81-85,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人附睾蛋白4(HE4)、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1年1月唐山市人民医院经病理确诊的90例肺癌患者和50例肺良性病变患者临床资料,选择40名同期健... 目的探讨血清人附睾蛋白4(HE4)、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1年1月唐山市人民医院经病理确诊的90例肺癌患者和50例肺良性病变患者临床资料,选择40名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三组血清HE4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ESM-1、EGFR水平。比较三组血清HE4、ESM-1、EGFR表达水平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诊断肺癌有效指标,构建诊断肺癌的预测模型。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指标对肺癌的诊断效能。结果肺癌组、肺良性病变组与健康对照组血清HE4水平分别为119.55 pmol/L(82.06 pmol/L,189.00 pmol/L)、58.84 pmol/L(45.62 pmol/L,69.41 pmol/L)、42.67 pmol/L(37.09 pmol/L,51.84 pmol/L),ESM-1水平分别为33.00 ng/ml(25.85 ng/ml,47.40 ng/ml)、20.14 ng/ml(11.93 ng/ml,28.90 ng/ml)、15.39 ng/ml(11.84 ng/ml,20.19 ng/ml),EGFR水平分别为46.60 pg/ml(37.45 pg/ml,58.98 pg/ml)、32.77 pg/ml(26.27 pg/ml,40.86 pg/ml)、30.43 pg/ml(27.54 pg/ml,35.75 pg/ml),3组间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肺癌组血清HE4、ESM-1、EGFR水平均高于肺良性病变组与健康对照组。肺癌患者中,以HE4(X_(1))、ESM-1(X_(2))、EGFR(X_(3))为自变量,以病理诊断结果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肺癌预测回归模型:P=0.171X_(1)+0.351X_(2)+0.184X_(3)-24.660,计算得到预测肺癌的准确率可达98.5%,血清HE4、ESM-1、EGFR是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均P<0.05)。ROC曲线下面积由高到低依次为HE4(0.960)、ESM-1(0.942)、EGFR(0.859),血清HE4水平为63.67 pmol/L时诊断的灵敏度为86.7%,特异度为97.5%。肺癌患者血清HE4与EGFR具有相关性(r=0.304,P=0.004),ESM-1与EGFR具有相关性(r=0.416,P<0.001)。结论血清HE4、ESM-1、EGFR可作为诊断肺癌的有效指标,根据3种血清肿瘤标志物建立的预测模型对肺癌的诊断与预测具有较好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人附睾蛋白4 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 受体 表皮生长因子
原文传递
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结直肠癌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水平相关性
15
作者 韩喜娜 王彩云 +1 位作者 裴天琦 夏文静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23年第15期1884-1888,共5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CRC)患者血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与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纳入宁波市奉化区人民医院2019年9月—2022年9月CRC患者,根据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4个周...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CRC)患者血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与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纳入宁波市奉化区人民医院2019年9月—2022年9月CRC患者,根据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4个周期的治疗效果分为2组。分析NLR、ESM-1水平在CRC患者不同病理特征中的表达;分析NLR、ESM-1水平与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最终124例患者进入研究。治疗前NLR、ESM-1水平在不同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30例患者中52例无效;治疗前后,无效组NLR、ESM-1水平均高于有效组(P<0.01);治疗后,有效组NLR、ESM-1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而无效组治疗前后的NLR、ESM-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治疗前NLR、ESM-1与化疗治疗效果成正相关(r值分别为0.497、0.425,P<0.05);NLR、ESM-1变化幅度预测CRC患者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疗效的AUC分别为0.776、0.825。结论NLR、ESM-1水平与CRC患者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效果密切相关,对临床疗效的判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西妥昔单抗 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 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
原文传递
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和Presepsin对脓毒症引起的ARDS预后评估价值
16
作者 向群 殷宗宝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295-298,314,共5页
目的 探讨血清Presepsin和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 (ESM-1)对脓毒症引起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预后评估意义。方法 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首次收治的由脓毒症引起的ARDS患者8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第28天预后将患者分为生存组43例... 目的 探讨血清Presepsin和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 (ESM-1)对脓毒症引起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预后评估意义。方法 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首次收治的由脓毒症引起的ARDS患者8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第28天预后将患者分为生存组43例和死亡组40例。在入院第1天使用抗菌药前、第3、7、14天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Presepsin和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ESM-1)水平,并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结果 生存组与死亡组患者的年龄和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生存组的APACHEⅡ评分、血清Presepsin和ESM-1逐渐降低,而死亡组相反。在第7天、14天生存组的APACHEⅡ评分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7、14天死亡组的血清Presepsin和ESM-1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以Presepsin>927.5 pg·mL^(-1)和ESM-1>4.96 ng·mL^(-1)为界值,在灵敏度方面,Presepsin第1天和第3天高于APACHEⅡ评分,在特异度方面,第3、7、14天Presepsin的均高于APACHEⅡ评分(P均<0.05);在灵敏度方面,ESM-1第1天高于APACHEⅡ评分(P<0.05),在特异度方面,第1、3、7、14天ESM-1的评分均高于APACHEⅡ评分(P均<0.05);各时间点血清Presepsin和ESM-1的AUC高于APACHEⅡ评分。结论 血清Presepsin检测能够提高早期脓毒症引起ARDS诊断率,ESM-1检测可以提高其死亡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亚型 内皮细胞异性分子-1 预后
下载PDF
血清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降钙素原水平变化与脓毒症患者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17
作者 张峥 程彦博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20期2996-2999,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与脓毒症患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100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28 d后预后情... 目的探讨血清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与脓毒症患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100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28 d后预后情况分为病死组(21例)和存活组(79例)。比较病死组和存活组患者不同时间(入院时、治疗3 d后、治疗7 d后)血清ESM-1、PCT水平,以及不同严重程度患者入院时血清ESM-1、PC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分析入院时血清ESM-1、PCT水平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入院28 d后病死的影响因素及治疗3、7 d后血清ESM-1、PCT水平,血清ESM-1、PCT水平联合检测对入院28 d后病死的预测价值。结果病死组患者治疗3、7 d后血清ESM-1、PCT水平均高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脓毒症患者入院时血清ESM-1、PC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均低于重度脓毒症患者和脓毒症休克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血清ESM-1、PCT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3、7 d后血清ESM-1、PCT水平升高是脓毒症患者入院28 d后病死的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治疗3 d后血清ESM-1、PCT联合检测预测脓毒症患者入院28 d后病死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02,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0.48%、78.48%;治疗7 d后血清ESM-1、PCT联合检测预测脓毒症患者入院28 d后病死的AUC为0.929,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5.24%、83.54%。结论动态监测血清ESM-1、PCT水平有助于评估脓毒症患者的病情程度,且2项指标联合检测可有效预测其预后,可为临床治疗方案制订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 内皮细胞异性分子-1 降钙素原
下载PDF
肌腱蛋白-C与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及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与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关系
18
作者 董凤梅 赵敏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3年第10期1007-1013,共7页
目的:探讨血清肌腱蛋白-C(tenascin-C,TNC)、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ndothelial cell specific molecule-1,ESM-1)、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iopoietin like protein 4,ANGPTL4)与阵发性心房颤动(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PAF)患... 目的:探讨血清肌腱蛋白-C(tenascin-C,TNC)、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ndothelial cell specific molecule-1,ESM-1)、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iopoietin like protein 4,ANGPTL4)与阵发性心房颤动(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P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我院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PAF患者134例,随访3年,根据随访结果分为复发组(n=42)和未复发组(n=92),比较两组血清TNC、ESM-1、ANGPTL4水平,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关联影响因素,并建立联合应用的风险预测模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血清TNC、ESM-1、ANGPTL对P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复发组血清TNC、ESM-1水平显著高于未复发组,ANGPTL4水平显著低于未复发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AF病程≥3年、CHA2DS2-VASc评分≥2分、术中出现心房扑动/房性心动过速、TNC升高、ESM-1升高、ANGPTL4降低是P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TNC、ESM-1、ANGPTL4联合检验对P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预测的效能最高。结论:PAF射频消融术后复发患者血清TNC、ESM-1水平升高,ANGPTL4水平降低,检测血清TNC、ESM-1、ANGPTL对P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术 肌腱蛋白-C 内皮细胞异性分子-1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
下载PDF
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4
19
作者 向昕 赵文博 王欣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61-664,共4页
目的探讨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ESM-1在15份正常肝组织、15份癌旁组织及30份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及mRNA水平,并分析肝癌组织ESM—1的表达情... 目的探讨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ESM-1在15份正常肝组织、15份癌旁组织及30份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及mRNA水平,并分析肝癌组织ESM—1的表达情况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相应肝癌患者及正常对照者血清中ESM—1的水平。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两样本均数t检验及t’检验。结果在正常肝组织、癌旁组织及肝癌组织中,ESM-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40%(6/15)、80%(24/30);mRNA水平分别为0.064±0.018、0.383±0.103、0.528±0.148,各组织中ESM1表达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MI的表达与肝癌的TNM分期、血管侵犯显著相关(P〈0.01)。肝癌患者血清ESM-1的水平[(12.643±2.280)n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4.660±1.172)ng/ml],t=10.16,P〈0.05。结论肝癌患者ESM-1表达水平的增高可能在肝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聚合酶链反应 免疫组织化学 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