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脏型肥胖男性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与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朱晶 郭峻臣 +5 位作者 毕兵 吴礼贤 申利平 刘韬 潘贤翠 郭久畅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4年第1期137-140,共4页
目的探讨男性内脏型肥胖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男性内脏型肥胖患者264例,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分为单纯内脏型肥胖... 目的探讨男性内脏型肥胖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男性内脏型肥胖患者264例,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分为单纯内脏型肥胖组(VO组)150例及内脏型肥胖合并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组(VO-ECAS组)114例。根据血25(OH)D的四分位数进行维生素D水平分级,将受检者分为Q1组[25(OH)D≥24.70 ng/ml]、Q2组[19.70 ng/ml≤25(OH)D<24.70 ng/ml]、Q3组[16.10 ng/ml≤25(OH)D<19.70 ng/ml],Q4组[25(OH)D<16.10 ng/ml]各66例。收集各受试者年龄、体质指数、血压、血糖、血脂、尿酸、25(OH)D、内脏脂肪面积(VFA)等资料,分析男性内脏型肥胖患者血清25(OH)D水平与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结果VO-ECAS组血清25(OH)D水平较VO组明显降低(P<0.05),Q1、Q2、Q3和Q4组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分别为24.24%、46.97%、51.52%和65.15%(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男性内脏型肥胖者血清25(OH)D与收缩压、空腹血糖、三酰甘油、内脏脂肪面积及体质指数呈负相关(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水平的25(OH)D是男性内脏型肥胖患者合并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内脏型肥胖合并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男性患者的血清25(OH)D水平较单纯内脏型肥胖者明显降低,25(OH)D水平的下降是内脏型肥胖男性患者发生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脏型肥胖 男性 颈动脉粥样硬化 25羟维生素D
下载PDF
内脏型肥胖对2型糖尿病骨密度及代谢综合征的影响
2
作者 熊丹 刘丽君 +6 位作者 贺佩祥 彭韦霞 钟雅琴 彭可 李菊香 曹昭仙 唐佳宁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11期61-64,共4页
目的:探讨内脏型肥胖对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综合征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7月至12月湖南省益阳市中心医院18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内脏型肥胖与内脏脂肪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内脏脂肪面积对代谢综合征、骨密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内脏型肥胖对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综合征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7月至12月湖南省益阳市中心医院18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内脏型肥胖与内脏脂肪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内脏脂肪面积对代谢综合征、骨密度的影响。结果:在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中,内脏型肥胖患者患有代谢综合征的比例高于内脏脂肪正常患者(P<0.05);在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中,内脏型肥胖患者与内脏脂肪正常患者患有代谢综合征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中内脏型肥胖患者体重、内脏脂肪面积、皮下脂肪面积、总髋骨密度高于内脏脂肪正常患者(P<0.05);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中内脏型肥胖患者与内脏脂肪正常患者的年龄、身高、腰椎及股骨颈骨密度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中内脏型肥胖患者体重、内脏脂肪面积、皮下脂肪面积、总髋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腰椎骨密度高于内脏脂肪正常患者(P<0.05);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中内脏型肥胖患者与内脏脂肪正常患者年龄、身高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校正年龄、体重后,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中内脏脂肪正常患者内脏脂肪面积与腰椎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总髋骨密度呈正相关;内脏型肥胖患者内脏脂肪面积与腰椎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总髋骨密度呈负相关(P<0.05)。校正年龄、体重后,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中内脏脂肪正常患者内脏脂肪面积与腰椎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与总髋骨密度呈负相关(P<0.05);内脏型肥胖患者内脏脂肪面积与腰椎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总髋骨密度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结论:男性内脏型肥胖2型糖尿病人群更易发生代谢综合征。内脏型肥胖的2型糖尿病人群有较高的骨密度。内脏脂肪正常的2型糖尿病男性,内脏脂肪面积会正性影响腰椎、股骨颈及总髋骨密度,2型糖尿病伴内脏型肥胖男性,内脏脂肪面积会负性影响腰椎、股骨颈及总髋骨密度。内脏脂肪正常的2型糖尿病女性,内脏脂肪面积会负性影响总髋骨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脏型肥胖 骨密度 骨质疏松症 代谢综合征
下载PDF
内脏型肥胖对右半结肠癌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赵丽霞 曹聪 +4 位作者 张洪来 陈一锋 王涛 张维胜 杨熊飞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865-1868,共4页
目的:探究内脏型肥胖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甘肃省人民医院肛肠科接受右半结肠癌根治性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依据患者术前1个月内的腹部CT资料,估计内脏脂肪面积(visc... 目的:探究内脏型肥胖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甘肃省人民医院肛肠科接受右半结肠癌根治性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依据患者术前1个月内的腹部CT资料,估计内脏脂肪面积(visceral fat area, VFA),将VFA≥100 cm^(2)归为VFA-H组,VFA<100 cm^(2)归为VFA-L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术后早期并发症情况。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右半结肠癌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112例右半结肠癌患者,其中VFA-H组共49例,VFA-L组共6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T分期、分化程度、白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M分期、BMI、ASA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情况相比,VFA-H组术中出血量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术后首次通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180 min和VFA≥100 cm^(2)是右半结肠癌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VFA≥100 cm^(2)是右半结肠癌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VFA≥100 cm^(2)是右半结肠癌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脏型肥胖 VFA 右半结肠癌 术后早期并发症
下载PDF
内脏型肥胖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敏 段降龙 刘思达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3年第1期61-64,71,共5页
目的:探讨内脏型肥胖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11月就诊的180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CT测量所有患者内脏脂肪面积(VFA)及部分病例内脏脂肪体积,共分为高VFA组(n=62)及低VFA组(n=118),比较其对腹腔镜结... 目的:探讨内脏型肥胖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11月就诊的180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CT测量所有患者内脏脂肪面积(VFA)及部分病例内脏脂肪体积,共分为高VFA组(n=62)及低VFA组(n=118),比较其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结果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腰围、BMI、术前合并冠心病、术前合并高血压、吸烟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VFA组术中出血量(P<0.05)、手术时间(P<0.05)、住院花费(P<0.05)、术后首次排气时间(P<0.05)、术后肠梗阻并发症发生率(P<0.05)均较高;内脏脂肪体积与术中出血量(r=0.672,P<0.05)、手术时间(r=0.393,P<0.05)正相关;VFA与术中出血量(r=0.910,P<0.05)、手术时间(r=0.422,P<0.05)、住院花费(r=0.205,P<0.05)、术后首次排气时间(r=0.209,P<0.05)正相关。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中,内脏型肥胖患者的手术难度更大、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较慢、住院花费更高、术后肠梗阻并发症发生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腹腔镜检查 内脏型肥胖 内脏脂肪面积 内脏脂肪体积 手术结果
下载PDF
基于“微生物-肠-脑轴”理论的三部穴位干预法治疗内脏型肥胖伴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
5
作者 王茜 曾阳 《针灸临床杂志》 2023年第12期20-26,共7页
目的:观基于“微生物-肠-脑轴”理论的三部穴位干预法治疗内脏型肥胖伴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12月—2023年1月于本院内脏型肥胖伴高脂血症患者12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埋线组、埋线头穴组以及联用组各42例。在常规治疗的... 目的:观基于“微生物-肠-脑轴”理论的三部穴位干预法治疗内脏型肥胖伴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12月—2023年1月于本院内脏型肥胖伴高脂血症患者12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埋线组、埋线头穴组以及联用组各4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埋线组对脐周八穴进行埋线治疗;埋线头穴组在埋线组基础上针刺头穴(选择正中线和额旁1、2与3线);联用组在埋线头穴组基础上采用穴位敷贴。分析治疗前后的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腰臀比(WHR)、腹部脂肪厚度与内脏脂肪指数(VAI),再检测粪便肠道菌群丰度以及血脂相关指标。结果:一般体脂参数方面,联用组在BMI、WHR低于其余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WC仅低于埋线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埋线头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腹部脂肪厚度、VAI比较,联用组在两项指标均低于其余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道菌群丰度,联用组在拟杆菌门、变形菌纲、产碱杆菌科与巨球型菌属均高于其余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厚壁菌门低于埋线组、丁酸弧菌属高于埋线组,而与埋线头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梭菌纲和伯克菌目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相关水平,联用组在TC、血清内脂素低于其余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DP高于其余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G指标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BMI指数与TC、血清内脂素呈正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DP、拟杆菌门、变形菌纲、产碱杆菌科和巨球型菌属呈现负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部穴位干预法干预内脏型肥胖,可以降低体质量、腹围,减少内脏脂肪厚度,降低血脂水平,改善相关生化指标和肠道菌群丰度,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肠-脑轴 肠道菌群 针刺 内脏型肥胖 高脂血症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内脏型肥胖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6
作者 郭超 尚文斌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5年第15期1702-1704,共3页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其中有90%~95%是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属于后天获得性糖尿病,与先天性糖尿病有根本差异[1]。2型糖尿病多发生于中年人,表现为血糖急剧升高,且多饮、多食、多尿、消瘦。发病机制一是胰岛素抵抗(表现为...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其中有90%~95%是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属于后天获得性糖尿病,与先天性糖尿病有根本差异[1]。2型糖尿病多发生于中年人,表现为血糖急剧升高,且多饮、多食、多尿、消瘦。发病机制一是胰岛素抵抗(表现为胰岛素利用率降低),二是胰岛素分泌不足[2],最终造成血糖调节异常。糖尿病若得不到有效治疗,逐渐发展恶化,最终导致肾衰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糖尿病 内脏型肥胖 胰岛素抵抗 相关性
下载PDF
内脏型肥胖 被引量:8
7
作者 田成功 《医师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6-9,共4页
关键词 内脏型肥胖 评估 病因 脂解活性 脂蛋白脂酶
下载PDF
性激素与内脏型肥胖及胰岛素抵抗 被引量:16
8
作者 杨治芳 毛季萍 《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 2004年第B05期18-20,共3页
女性相对雄激素水平升高,成年男性睾酮水平降低均可引起胰岛素抵抗(IR)。性激素通过影响胰岛素和受体的结合减少葡萄糖转运体4(GLUT4)的蛋白表达及细胞内胰岛素受体底物(IRS)-1、IRS-2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的P85α亚单位含量,降低... 女性相对雄激素水平升高,成年男性睾酮水平降低均可引起胰岛素抵抗(IR)。性激素通过影响胰岛素和受体的结合减少葡萄糖转运体4(GLUT4)的蛋白表达及细胞内胰岛素受体底物(IRS)-1、IRS-2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的P85α亚单位含量,降低蛋白激酶B活性等使GLUT4的血浆跨膜转位减少。内脏型肥胖与性激素变化引起的IR有一定关系。短期性激素替代治疗或应用脱氢表雄酮可改善I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激素 内脏型肥胖 胰岛素抵抗 激素替代疗法 高雄激素血症
下载PDF
探讨内脏型肥胖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脏及动脉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曼丽 贾竹敏 +5 位作者 陈增军 马亚昕 刘婕 付留俊 姜宏卫 王巧丽 《实用糖尿病杂志》 2020年第4期35-36,共2页
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3月2型糖尿病患者1108例(男性576例、女性532例),分为内脏型肥胖组(VAT≥100cm^2)和非内脏型肥胖组(VAT<100cm^2)。结果内脏脂肪面积与心脏左房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后壁厚度显著正相关,均... 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3月2型糖尿病患者1108例(男性576例、女性532例),分为内脏型肥胖组(VAT≥100cm^2)和非内脏型肥胖组(VAT<100cm^2)。结果内脏脂肪面积与心脏左房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后壁厚度显著正相关,均P<0.05;内脏脂肪面积与颈内、颈总血管内径,ABI、bapwv之间,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内脏脂肪型肥胖是左室舒张功能减低的危险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内脏脂肪面积增多,会导致心脏左房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后壁厚度增加,心脏结构异常;内脏型肥胖也是导致左室功能减退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脏型肥胖 2糖尿病 心脏结构及功能 内脏脂肪面积(VAT)
原文传递
内脏型肥胖与脾胃关系刍议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山峰 陆剑豪 《安徽中医临床杂志》 1999年第6期435-436,共2页
关键词 中医药疗法 内脏型肥胖 脾胃 肥胖症病机
原文传递
天津市和平区成年人内脏型肥胖与高尿酸血症的关系 被引量:5
11
作者 郑莉 张美琳 +3 位作者 李萍 朱玉凤 常红 黄国伟 《天津医药》 CAS 2016年第12期1456-1459,共4页
目的分析内脏型肥胖与高尿酸血症(HUA)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肥胖和HUA的关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在天津市和平区健康教育指导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1824例体检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体格检查和生化指标检查,并测量... 目的分析内脏型肥胖与高尿酸血症(HUA)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肥胖和HUA的关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在天津市和平区健康教育指导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1824例体检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体格检查和生化指标检查,并测量内脏脂肪面积(VFA)。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内脏型肥胖与HUA之间的关系。结果随着VFA的增大,男、女性HUA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P<0.05);且VFA、腰围(WC)和腰臀比(WHR)与血尿酸(SUA)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男性VFA(OR=1.805,95%CI=1.166~2.794)和WHR(OR=2.108,95%CI=1.061~4.189)是HUA发生的影响因素;女性VFA(OR=1.775,95%CI=1.154~2.732),WC(OR=2.015,95%CI=1.137~3.570)和WHR(OR=2.489,95%CI=1.400~4.426)均是HUA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内脏脂肪的蓄积会增加HUA的发生风险。加强人群内脏型肥胖的检测对于预防HUA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内脏型肥胖 内脏脂肪面积 腰围 腰臀比
下载PDF
包头地区2型糖尿病合并内脏型肥胖的影响因素分析
12
作者 王晓艳 魏枫 +3 位作者 张苑 周坤 张悦 郑朦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1年第30期163-167,共5页
目的:分析包头地区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内脏型肥胖(VO)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12月-2020年6月本院内分泌科入组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的T2DM患者393例,采用生物电阻抗方法测量内脏脂肪面积(VFA)和皮下脂肪面积(SFA),根... 目的:分析包头地区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内脏型肥胖(VO)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12月-2020年6月本院内分泌科入组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的T2DM患者393例,采用生物电阻抗方法测量内脏脂肪面积(VFA)和皮下脂肪面积(SFA),根据VFA值的高低将T2DM患者分为VO组(VFA≥100 cm2)246例,非VO组(VFA<100 cm^(2))147例。记录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以及T2DM并发症,并分析T2DM并发症的相关因素。结果:VO组BMI、WHR、VFA、SFA、餐后2 h C肽、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TG、血尿酸(UA)均明显高于非VO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FA、SFA均与体重、BMI、WC、HC、WHR、DBP、FCP、餐后2 h C肽、HOMA-IR、TG、UA呈正相关(P<0.05),VFA与身高、Cr均呈正相关(P<0.05),SFA与SBP呈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分析显示年龄、身高、体重、BMI、WC、HOMA-IR、TG与VFA增大密切相关,是T2DM合并VO的影响因素(P<0.05)。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男性、身高<170 cm、腰围≥95 cm、BMI>30 kg/m2、并发高血压、高脂血症、脂肪肝是T2DM合并VO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T2DM合并VO发生风险与性别有关,男性较女性发生风险高;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与VFA、SFA有明显的相关性;随着VFA的增大,T2DM患者并发高血压、脑卒中的风险也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糖尿病 内脏型肥胖 内脏脂肪面积 皮下脂肪面积
下载PDF
内脏型肥胖2型糖尿病外周动脉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卢新妍(综述) 林萱 崔静(审校) 《微循环学杂志》 2022年第1期71-75,共5页
内脏型肥胖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可能发生外周动脉疾病(PAD)等并发症。PAD起病隐匿,诊断缺乏灵敏性,确诊时或已出现不可逆血管损伤,继而使患者致残、致死。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及内皮功能障碍等是T2DM并发PAD的关键危险因素;内脏型肥胖通... 内脏型肥胖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可能发生外周动脉疾病(PAD)等并发症。PAD起病隐匿,诊断缺乏灵敏性,确诊时或已出现不可逆血管损伤,继而使患者致残、致死。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及内皮功能障碍等是T2DM并发PAD的关键危险因素;内脏型肥胖通过持续加剧内皮功能障碍和血管氧化应激等机制,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而导致或加重PAD。利用多靶点早期预防及干预内脏型肥胖T2DM患者PAD的发生、发展,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病亡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脏型肥胖 2糖尿病 外周动脉疾病
下载PDF
运动对内脏型肥胖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珠江 尹建峰 魏本领 《海军医学杂志》 2006年第3期209-211,共3页
目的:研究内脏型肥胖患者运动疗法后的血糖、血脂的变化,探讨运动疗法对内脏型肥胖的疗效。方法:选择内脏型肥胖患者60例,施行3个月的有氧运动,测定所有入选对象运动前后的体重指数(BMI),腰臀围比(WHR),空腹血糖、血脂水平,并对观察结... 目的:研究内脏型肥胖患者运动疗法后的血糖、血脂的变化,探讨运动疗法对内脏型肥胖的疗效。方法:选择内脏型肥胖患者60例,施行3个月的有氧运动,测定所有入选对象运动前后的体重指数(BMI),腰臀围比(WHR),空腹血糖、血脂水平,并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通过运动疗法辅以饮食控制,内脏型肥胖患者运动后的腰臀围比、甘油三酯、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明显下降(P<0.01),体重指数低于运动前(P<0.05)。结论:运动疗法对内脏型肥胖患者具有一定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疗法 内脏型肥胖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和鱼油对内脏型肥胖者血浆高敏CRP的影响
15
作者 龚雨萍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 2003年第3期186-186,共1页
关键词 内脏型肥胖 阿托伐他汀 鱼油 高敏CRP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探讨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对内脏型肥胖人群甲状腺结节患病风险的中介效应研究
16
作者 秦迁 杨阳 +3 位作者 闫航 闫肃 王守俊 丁素英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33-738,共6页
目的探讨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TyG)对内脏型肥胖人群甲状腺结节患病风险的中介效应。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健康体检者9 324名, 收集其基本信息、生化指标、甲状腺彩超等结果。以内脏脂... 目的探讨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TyG)对内脏型肥胖人群甲状腺结节患病风险的中介效应。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健康体检者9 324名, 收集其基本信息、生化指标、甲状腺彩超等结果。以内脏脂肪面积(VFA)为100 cm2和体重指数(BMI)为24 kg/m2作为临界值, 分为VFA(-)BMI(-)、VFA(-)BMI(+)、VFA(+)BMI(-)、VFA(+)BMI(+)组。采用卡方检验比较4组患病率差异,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将TyG和VFA按照四分位数分组, 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yG、VFA对甲状腺结节患病风险的影响;回归系数依次检验法分析TyG是否介导VFA与甲状腺结节患病率之间的关联。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与VFA(-)BMI(-)组相比, VFA(+)BMI(-)组甲状腺结节患病风险最高(OR=1.283, 95%CI 1.064~1.546,P=0.009), VFA(+)BMI(+)次之(OR=1.245, 95%CI 1.028~1.508,P=0.025);以TyG和VFA各自Q1为对照组, Q4组甲状腺结节患病风险增加1.584倍(95%CI 1.208~2.077,P=0.001)和1.573倍(95%CI 1.249~1.982,P<0.001)。中介效应分析显示, VFA对甲状腺结节患病率具有直接影响(β=0.162, 95%CI 0.140~0.186,P<0.001), TyG部分介导VFA对甲状腺结节患病率的影响(β=0.103, 95%CI 0.087~0.121,P<0.001), 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8.87%。结论无论BMI是否超标, VFA是甲状腺结节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内脏型肥胖而BMI正常者甲状腺结节患病率最高, 而TyG部分介导内脏型肥胖患者甲状腺结节患病率的风险。内脏型肥胖的评估对于甲状腺结节的早期筛查和防治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脏型肥胖 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 胰岛素抵抗 甲状腺结节 中介效应
原文传递
膳食多不饱和脂肪酸与女性内脏型肥胖的关系 被引量:4
17
作者 朱玉凤 张美琳 +2 位作者 李萍 常红 黄国伟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2016年第3期192-195,共4页
目的分析女性内脏型肥胖与膳食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之间的相关性,为预防女性肥胖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在天津市和平区健康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1 617名女性为调查对象,按照内脏脂肪面积(VFA)的大小,分为内脏脂肪正常组(VFA... 目的分析女性内脏型肥胖与膳食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之间的相关性,为预防女性肥胖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在天津市和平区健康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1 617名女性为调查对象,按照内脏脂肪面积(VFA)的大小,分为内脏脂肪正常组(VFA〈90 cm^2,1 011例)和内脏脂肪肥胖组(VFA≥90 cm^2,606例)。对体检者进行体格检查、实验室生化指标检查和膳食调查,并采用体脂仪测定VFA。应用SPSS 19.0软件及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应用协方差分析以及logistic回归分析女性VFA与PUFA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女性内脏脂肪肥胖组的年龄、体质指数(BMI)、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空腹血糖(FPG)均高于内脏脂肪正常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低于内脏脂肪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BMI、TG、TC、LDL-C和FPG与VFA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79、0.792、0.401、0.300、0.325和0.262,P〈0.01),HDL-C与VFA呈负相关(r=-0.210,P〈0.01)。随着VFA的升高,膳食n-3 PUFAs的摄入量逐渐减少,趋势性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步入法调整年龄、BMI、能量、膳食纤维、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体力活动和吸烟饮酒等混杂因素后,最高摄入水平的n-3 PUFAs(OR=0.67,95%CI:0.45~0.98)和n-6 PUFAs(OR=0.65,95%CI:0.44~0.97)是女性内脏型肥胖的保护性因素。未发现n-6/n-3比例与女性内脏型肥胖相关。结论在女性人群中膳食低n-3、n-6 PUFAs摄入水平容易导致体内内脏脂肪蓄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脏脂肪面积 多不饱和脂肪酸 内脏型肥胖
原文传递
评估内脏型肥胖的新型人体测量学指标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秦叶叶 李燕 +2 位作者 郑路 魏健 王琦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1年第3期207-211,共5页
内脏型肥胖是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的独立危险因素。内脏型肥胖的新型人体测量学指标简单易行,能更好地反映肥胖相关并发症的风险。本文就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肥胖相关疾病的预测与诊治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内脏型肥胖 内脏脂肪 人体测量学
原文传递
新型人体测量学指标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长期预后的相关性
19
作者 王凯阳 陶静 +4 位作者 吴婷婷 永佳蕙 李国庆 谢翔 杨毅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3040-3046,共7页
目的 探讨新型人体测量学指标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长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就诊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明确诊断为AMI的71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 目的 探讨新型人体测量学指标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长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就诊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明确诊断为AMI的71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s)分为事件组和非事件组。Gensini评分用以定量评估冠脉病变程度,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讨新型人体测量学指标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新型人体测量学指标对MACEs的预测能力,依据最佳截断值分组,Kaplan-Meier曲线分析组间生存差异;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MACEs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27(20,39)个月,共有125例患者发生MACEs,与非事件组患者相比,事件组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腹型肥胖的比例更高,HbA1c和FBG水平更高,体质量及腰围较大,LAP指数、CMI指数、BRI指数及Gensini评分明显升高(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LAP指数、CMI指数及BRI指数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233、0.126、0.272,P <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LAP指数、CMI指数、VAI指数、BRI指数及ABSI指数的AUC分别为0.745、0.640、0.490、0.874、0.506;Kaplan-Meier曲线分析结果显示:LAP指数、CMI指数和BRI指数高值组患者MACEs累积发生率显著增加(Log-rank test,P<0.05);调整混杂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MI指数(HR=1.430,95%CI:1.049~1.952,P=0.024)和BRI指数(HR=1.332,95%CI:1.234~1.439,P<0.001)是MACE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新型人体测量学指标CMI指数和BRI指数是AMI患者长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测量学指标 内脏型肥胖 急性心肌梗死 GENSINI评分 预后
下载PDF
女性内脏脂肪与骨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20
作者 唐佳宁 刘丽君 +6 位作者 任奕 贺佩祥 彭可 李菊香 曹昭仙 熊丹 彭韦霞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4期18-21,共4页
目的:探讨女性内脏脂肪与骨密度及骨折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益阳市女性居民217名,测量内脏脂肪面积、腰椎及髋部骨密度,分析内脏脂肪面积与骨密度的相关性。结果:1.女性内脏型肥胖患病率为8.3%,绝经后女性内脏型肥胖患病率为13.8... 目的:探讨女性内脏脂肪与骨密度及骨折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益阳市女性居民217名,测量内脏脂肪面积、腰椎及髋部骨密度,分析内脏脂肪面积与骨密度的相关性。结果:1.女性内脏型肥胖患病率为8.3%,绝经后女性内脏型肥胖患病率为13.8%。绝经前内脏脂肪与年龄及体重均呈正相关(P<0.01)。2.与绝经后非内脏型肥胖女性相比,绝经后内脏型肥胖女性L_(4)、L_(2-4)、总髋骨密度均更高,主要部位及髋部骨折风险更低(P<0.05)。3.绝经前女性内脏脂肪与L_(2-4)、总髋骨密度呈正相关(P<0.01)。绝经后女性内脏脂肪与L_(1)、L_(2)、L_(4)、股骨颈、总髋骨密度呈正相关(P<0.01)。4.校正体重、年龄后绝经前女性内脏脂肪面积与L骨密度呈负相关(P<0.05)。绝经后内脏型肥胖女性内脏脂肪面积与L_(4)呈负相关(P<0.05)。结论:1.女性内脏脂肪面积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绝经后女性内脏型肥胖患病率显著增高。2.内脏脂肪对骨密度具有双重影响,总的效应是对骨密度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脏脂肪 内脏型肥胖 骨密度 骨质疏松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