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06篇文章
< 1 2 1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子宫内膜增生中隐匿性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1
1
作者 时娟娟 杨慧 +4 位作者 杜超 李南 韩珊珊 刘洋 崔秀娟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24年第2期146-148,共3页
子宫内膜增生(EH)有并发子宫内膜癌(EC)的风险,治疗前缺乏可疑EC的判断,会增加隐匿性EC发生率。本文从临床因素、影像学因素、组织病理学因素以及遗传和分子学因素的风险预测作一综述,以提高并发EC诊断准确性。
关键词 子宫内膜增生 子宫内膜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基于Rho/Rock通路研究麝香心痛宁抗大鼠血管损伤后内膜增生的机制研究
2
作者 于凌群 高伟萍 +4 位作者 史明仟 辛新 王萌媛 曹桂云 杨莹 《药学研究》 CAS 2024年第3期232-235,共4页
目的观察麝香心痛宁抗大鼠血管损伤后内膜增生的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和麝香心痛宁组。采用球囊损伤法制备大鼠腹主动脉血管损伤模型,造模后灌胃给予大鼠麝香心痛宁片(200 mg·kg^(-1)... 目的观察麝香心痛宁抗大鼠血管损伤后内膜增生的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和麝香心痛宁组。采用球囊损伤法制备大鼠腹主动脉血管损伤模型,造模后灌胃给予大鼠麝香心痛宁片(200 mg·kg^(-1)),14 d后将大鼠处死,取其血清及腹主动脉,主动脉血管进行HE染色,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ELISA法检测大鼠血管组织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Rho、Rock1和Rock2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腹主动脉血管组织内膜增生,腹主动脉血管部位弹力变弱且管壁增厚。麝香心痛宁治疗后血管内膜损伤程度减轻。与模型对照组相比,麝香心痛宁组大鼠血清SOD、GSH-Px活性升高,MCP-1、MDA活性降低(P<0.05);血管组织NO含量升高,ET-1、VEGF和IL-1β含量降低(P<0.05);Rho/Rock通路相关因子Rock1、Rock2、Rho的表达降低(P<0.05)。结论麝香心痛宁可抑制血管损伤后内膜增生,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Rho/Rock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o/Rock通路 麝香心痛宁 内膜增生 动脉球囊损伤
下载PDF
子宫内膜增生病变进展的相关性研究
3
作者 张蜀苏 何艳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2期3930-3936,共7页
子宫内膜增生是非生理性的内膜腺体增生病变,病情进展过程中,非典型增生或子宫上皮内瘤变被称作子宫内膜癌的癌前病变,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的诊疗规范。本文综述了关于子宫内膜增生的分类演变、危险因素和管理治疗的证据基础。据此研究... 子宫内膜增生是非生理性的内膜腺体增生病变,病情进展过程中,非典型增生或子宫上皮内瘤变被称作子宫内膜癌的癌前病变,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的诊疗规范。本文综述了关于子宫内膜增生的分类演变、危险因素和管理治疗的证据基础。据此研究为子宫内膜增生患者恶性病变进展提供警示条件及预防措施,为达到规范诊断及治疗子宫内膜增生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增生 分类演变 危险因素 治疗
下载PDF
异常子宫出血,警惕内膜增生
4
作者 陈燕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24年第3期68-69,共2页
子宫内膜增生是临床常见的妇科疾病,该病是一种非生理性、非侵袭性的内膜异常增殖,常见症状是异常子宫出血。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更年期及绝经后妇女发病率最高。子宫内膜增生是子宫内膜癌的癌前病变,因此,增加对疾病的了解,... 子宫内膜增生是临床常见的妇科疾病,该病是一种非生理性、非侵袭性的内膜异常增殖,常见症状是异常子宫出血。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更年期及绝经后妇女发病率最高。子宫内膜增生是子宫内膜癌的癌前病变,因此,增加对疾病的了解,及时识别相关临床症状对于早期发现疾病非常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增生 异常子宫出血 非生理性 非侵袭性 异常增殖 常见症状 妇科疾病 子宫内膜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桂龙护瘘酊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血管内膜增生的作用机制
5
作者 温福龙 谢娟 +2 位作者 李正胜 项永晶 蔡猛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65-273,共9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以及分子对接探讨桂龙护瘘酊(GT)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AVF)血管内膜增生(IH)的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基于HERB数据库并查阅相关文献,筛选GT方中药物的活性成分,按Lipinsk五原则筛选有效成分,并使用PubChem数据库...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以及分子对接探讨桂龙护瘘酊(GT)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AVF)血管内膜增生(IH)的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基于HERB数据库并查阅相关文献,筛选GT方中药物的活性成分,按Lipinsk五原则筛选有效成分,并使用PubChem数据库获取成分的Smile,再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成分靶点。利用GeneCards、Pharmgkb、OMIM数据库收集AVF血管内膜增生相关靶点。利用Venn在线网站得到GT-AVF血管内膜增生的交集靶点韦恩图。利用String平台构建以药物、活性成分、潜在靶点的PPI网络,利用DAVID数据库中对其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分析,采用分子对接进行验证。结果:通过网络药理学研究,GT方中共获取到主要活性成分81个、关键成分预测靶点30个,应用PPI网络得到ACE、NOS3等关键交集靶点。富集分析后得到221个GO相关条目、47条相关KEGG信号通路,GO分析结果主要集中在异种生物分解代谢过程、外源性药物分解代谢过程等,KEGG富集分析关键通路是钙信号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通路等,关键靶点主要富集在ADRB3、NOS3、ADRB1等。分子对接显示(-)-Limonene、(-)-alpha-Pinene、Tridecnoic acid核心成分与NOS3蛋白(PDB:1d0c)核心靶点具有非常好的结合构象。结论:本研究采用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为GT治疗AVF血管内膜增生提供了(-)-Limonene、(-)-alpha-Pinene及Tridecnoic acid等多靶点;钙信号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通路的作用特点,主要与调控NOS3蛋白表达水平有关,为后期进一步实验、临床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也是对AVF瘘管处局部外用中药复方防治IH进行的新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动静脉内瘘 血管内膜增生 桂龙护瘘酊 网络药理学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调控AKT抑制血管内膜增生的作用机制
6
作者 罗亚丹 丁瑞雪 +2 位作者 鲍宇翔 吕俊远 杨丹莉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27-134,共8页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并结合体内实验验证,探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YDXNT)对血管内膜增生的干预效应及其机制。方法从TCMSP、Symmap数据库中检索YDXNT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通过OMIM、DisGeNET、GeneCards数据库获取血管内膜增生的疾病...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并结合体内实验验证,探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YDXNT)对血管内膜增生的干预效应及其机制。方法从TCMSP、Symmap数据库中检索YDXNT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通过OMIM、DisGeNET、GeneCards数据库获取血管内膜增生的疾病靶点,并对YDXNT与血管内膜增生的靶点取交集。利用Cytoscape软件对交集基因构建“成分-疾病-靶点-通路”网络并可视化,应用Metascape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CytoNCA插件获取核心靶点,利用autodock软件进行核心靶点与活性成分的分子对接。采用球囊损伤法制作大鼠血管内膜增生模型,给予YDXNT干预。通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分析各组血管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内膜增生血管中核心靶蛋白的表达。结果网络药理学分析提示YDXNT可通过槲皮素、木犀草素、黄芩素等药理成分作用于血管内膜增生关键靶点AKT1(蛋白激酶B的一种亚基),HE结果显示YDXNT能有效抑制血管内膜增生,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中AKT、p-AKT(Thr308)蛋白较假手术组表达增高,YDXNT给药组较模型组AKT、p-AKT(Thr308)蛋白表达下调。结论YDXNT可通过调控AKT表达及其磷酸化进而发挥抗血管内膜增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丹心脑通 血管内膜增生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下载PDF
亮丙瑞林联合孕激素治疗子宫内膜增生不伴非典型性患者的效果
7
作者 康黎芳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8期74-76,共3页
目的:观察亮丙瑞林联合孕激素治疗子宫内膜增生不伴非典型性(EH)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86例EH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醋酸甲羟孕酮片治疗,研究组在... 目的:观察亮丙瑞林联合孕激素治疗子宫内膜增生不伴非典型性(EH)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86例EH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醋酸甲羟孕酮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微球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性激素[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雌二醇(E2)]水平、子宫内膜厚度、月经期,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LH、FSH、E2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均小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小于对照组,两组月经期均短于治疗前,且研究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7%(42/43),高于对照组的69.77%(3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亮丙瑞林联合孕激素治疗EH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缩小子宫内膜厚度,缩短月经期,降低性激素水平,其效果优于单纯孕激素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亮丙瑞林 孕激素 子宫内膜增生不伴非典型性 性激素 子宫内膜 月经期
下载PDF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器(曼月乐环)在子宫内膜增生治疗中的应用
8
作者 刘义静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期0021-0024,共4页
探究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器(曼月乐环)在子宫内膜增生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2021年7月—2022年7月在本院治疗的80例患者为样本,随机分为40例一组。对照组落实常规治疗,观察组利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器治疗,对比疗效。结果 在临床治疗... 探究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器(曼月乐环)在子宫内膜增生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2021年7月—2022年7月在本院治疗的80例患者为样本,随机分为40例一组。对照组落实常规治疗,观察组利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器治疗,对比疗效。结果 在临床治疗中,观察组的疗效更显著。在治疗后,血红蛋白、子宫内膜厚度、月经指标、生活质量优于另一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子宫内膜增生以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器治疗的疗效显著,能够改善月经异常,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器 曼月乐环 子宫内膜增生 治疗
原文传递
壳聚糖通过下调动静脉内瘘模型家兔血清MCP-1和VEGF-A表达影响血管内膜增生作用机制
9
作者 郑婕 李小生 +2 位作者 彭凤 罗娟 汤显湖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33-637,共5页
目的探讨壳聚糖下调动静脉内瘘模型家兔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表达影响动脉内膜增生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新西兰兔60只作为实验对象,48只用于建立动静脉内瘘模型,分为模型对照组和壳聚糖低、中、高剂量... 目的探讨壳聚糖下调动静脉内瘘模型家兔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表达影响动脉内膜增生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新西兰兔60只作为实验对象,48只用于建立动静脉内瘘模型,分为模型对照组和壳聚糖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2只,雌雄各半,其余12只行假伤手术作为假伤对照组。壳聚糖低、中、高剂量组脉注射不同剂量的壳聚糖溶液,假伤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治疗28 d后观察相关指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实验兔颈内静脉内膜病理变化,测量并计算各组新生血管内膜厚度,免疫组化法检测血管内膜组织MCP-1、VEGF-A表达水平,Western印迹检测实验兔血清MCP-1、VEGF-A蛋白表达水平,qRT-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血清MCP-1 mRNA、VEGF-A mRNA表达水平。结果各组血管内膜组织MCP-1和VEGF-A蛋白阳性表达、血清MCP-1和VEGF-A蛋白相对表达量、血清MCP-1 mRNA和VEGF-A mRNA相对表达量及新生动脉内膜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7个指标水平中,与假伤对照组比较,建模各组均明显升高,模型对照组均明显高于壳聚糖低、中、高剂量组,壳聚糖低剂量组明显高于中、高剂量组(P<0.05);除MCP-1 mRNA和VEGF-A mRNA外,其余指标水平在壳聚糖中剂量中均明显高于高剂量组(P<0.05)。HE染色结果显示,建模各组可见内膜增生,血管管腔明显变窄,壳聚糖干预治疗各组,增生内膜减少,剂量越大抑制内膜增生越明显。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MCP-1、VEGF-A蛋白及其mRNA相对表达量与新生血管内膜厚度呈正相关(r=0.830,0.840,0.818,0.828;P=0.000)。结论壳聚糖可有效下调动静脉内瘘模型内膜组织及血清MCP-1和VEGF-A表达,抑制动脉内膜增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动静脉内瘘模型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血管内膜增生
下载PDF
血液透析行扣眼穿刺患者动静脉内瘘发生内膜增生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秀明 牛洪艳 +3 位作者 刘金凤 孙琳 黄丽 宋月霞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3年第9期710-714,共5页
目的探讨扣眼穿刺患者动静脉内瘘发生内膜增生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1年1月—12月在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血液透析患者,对其中扣眼穿刺患者进行调查。以内膜增生组和正常组为二... 目的探讨扣眼穿刺患者动静脉内瘘发生内膜增生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1年1月—12月在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血液透析患者,对其中扣眼穿刺患者进行调查。以内膜增生组和正常组为二分类因变量,患者一般资料及扣眼穿刺相关指标为自变量,运用单因素分析、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内膜增生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预测血管内膜增生风险筛查的最佳临界值。结果85例扣眼穿刺患者中内膜增生发生率为68.2%,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扣眼使用时间(OR=1.059,95%CI:1.004~1.116,P=0.036)、正常静脉内径(OR=0.744,95%CI:0.589~0.940,P=0.013)、有无感染发生(OR=7.460,95%CI:1.685~33.033,P=0.008)是内瘘血管内膜增生的影响因素;ROC曲线预测血管内膜增生的最佳临界时间是扣眼使用时间到达10.5个月时。结论扣眼穿刺处血管内膜增生发生率较高,与扣眼使用时间过长、正常静脉内径纤细、感染发生密切相关。为防止血管内膜增生引起的血管通路并发症,建议临床护理人员应严格掌握扣眼穿刺技术的适用范围,提升对扣眼穿刺患者内膜增生的认识,及早采取干预措施,并且实施更加严格的监测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扣眼穿刺 内膜增生 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PDF
地屈孕酮联合醋酸亮丙瑞林微球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内膜增生不孕术后患者的干预效果 被引量:3
11
作者 赵振蓓 聂春红 +1 位作者 王淑敏 高玉霞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3期70-72,共3页
目的观察地屈孕酮联合醋酸亮丙瑞林微球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内膜增生不孕术后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9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内膜增生不孕患者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平均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 目的观察地屈孕酮联合醋酸亮丙瑞林微球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内膜增生不孕术后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9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内膜增生不孕患者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平均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两组患者均实施宫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术后采用醋酸亮丙瑞林微球治疗,观察组术后采用醋酸亮丙瑞林微球联合地屈孕酮治疗。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病情控制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的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_(2))、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和治疗前(P<0.05)。随访1年,观察组的妊娠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地屈孕酮联合醋酸亮丙瑞林微球应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内膜增生不孕术后患者中,有利于提升临床效果、改善性激素水平及减轻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屈孕酮 子宫内膜异位症 内膜增生 不孕 性激素 妊娠率
下载PDF
子宫内膜增生合并子宫腔粘连的临床分析
12
作者 贾柠伊 韩丹 +3 位作者 杨保军 徐云 李晶华 冯力民 《武警医学》 CAS 2023年第8期698-701,共4页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增生合并子宫腔粘连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特点、治疗及转归。方法选择2018-01至2023-07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行宫腔镜检查后发现子宫内膜增生合并子宫腔粘连的患者12例,对其临床特点,病史、超声和病理结果、转...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增生合并子宫腔粘连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特点、治疗及转归。方法选择2018-01至2023-07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行宫腔镜检查后发现子宫内膜增生合并子宫腔粘连的患者12例,对其临床特点,病史、超声和病理结果、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患者宫腔镜下所见为子宫腔粘连样改变,病理结果为子宫内膜增生。术前超声提示子宫内膜增厚,回声不均匀,合并月经紊乱病史或糖尿病病史的患者需警惕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后续遵照子宫内膜病理进行治疗。结论子宫腔粘连可能与子宫内膜增生同时存在,应避免无内膜病理情况下使用雌激素治疗;宫腔镜手术前需要根据患者高危因素及超声进行评估,术中应注意子宫内膜异常形态以及子宫内膜的采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腔粘连 子宫内膜增生 经阴道超声 宫腔镜
下载PDF
交感神经激活在自体动静脉内瘘新生内膜增生中的作用
13
作者 王群 梁黎明 孔祥雷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3年第6期442-445,共4页
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是血液透析治疗最常用的血管通路。然而,AVF失功问题严重制约着其临床应用,静脉流出道狭窄是AVF失功的常见原因,其病理基础是新生内膜增生(neointimal hyperplasia,NIH)。NIH的发生发展与血... 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是血液透析治疗最常用的血管通路。然而,AVF失功问题严重制约着其临床应用,静脉流出道狭窄是AVF失功的常见原因,其病理基础是新生内膜增生(neointimal hyperplasia,NIH)。NIH的发生发展与血管内病理机制有关,包括炎症、氧化应激等一系列级联反应和血管重塑,导致血管狭窄、失功。终末期肾病患者存在交感神经的过度激活,而交感神经的激活可能通过不同的机制参与NIH的发生而导致AVF的失功。本综述重点阐述交感神经激活参与NIH发生发展的可能机制,旨在为AVF失功提供新的理论解释及其防治提供新的干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感神经 终末期肾病 自体动静脉内瘘 新生内膜增生 肾脏去交感术
下载PDF
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处内膜增生特点及停止穿刺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尧 王霄 +3 位作者 杜楠楠 王辰玮 张瑞斌 高庆贞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3年第5期396-400,共5页
目的 研究动静脉内瘘钝针扣眼穿刺处内膜增生的演变特征,分析内膜增生的可能发病机制,探求合理的干预措施。方法 运用多普勒超声观察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处内膜增生情况,测定增生组织大小,总结其形态学特点;将穿刺处出现内膜增生的扣眼... 目的 研究动静脉内瘘钝针扣眼穿刺处内膜增生的演变特征,分析内膜增生的可能发病机制,探求合理的干预措施。方法 运用多普勒超声观察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处内膜增生情况,测定增生组织大小,总结其形态学特点;将穿刺处出现内膜增生的扣眼依照是否继续穿刺,分为继续使用组、停止使用组,动态观察穿刺处内膜增生的变化,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内膜增生与患者临床资料的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39例患者、82个扣眼。超声检查显示扣眼穿刺处血管前后壁均可出现内膜增生,并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初次检查时钝针扣眼组内膜增生发生率为54.9%,高于传统锐针组(χ~2=103.197,P<0.001)。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扣眼穿刺处内膜增生与穿刺时间呈正相关(r=0.211,P=0.001)。1年内的前后对比结果显示:继续使用组(n=28)内膜增生进行性加重,增生组织长、宽、厚值较前增加(t=-4.030、-3.093、-2.454,P值分别为<0.001、0.005、0.021);停止使用组(n=21)增生组织逐渐消退,增生组织长、宽值较前减小(t=3.140、3.084,P=0.005、0.006)。结论 扣眼穿刺处容易出现内膜增生,内膜增生程度随穿刺时间延长逐渐加重,及时停止穿刺是缓解内膜增生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内瘘 扣眼穿刺 钝针 内膜增生 多普勒超声
下载PDF
活血通络方对5/6肾切除大鼠Hippo/YAP通路及血管内膜增生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旭峰 冷冬月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716-1721,共6页
目的活血通络方对5/6肾切除大鼠Hippo/Yes相关蛋白(YAP)通路及血管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将6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活血通络方低、中、高剂量组〔10、20、40 g/(kg·d)〕,每组12只。采用5/6肾切除术及套管法构建慢... 目的活血通络方对5/6肾切除大鼠Hippo/Yes相关蛋白(YAP)通路及血管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将6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活血通络方低、中、高剂量组〔10、20、40 g/(kg·d)〕,每组12只。采用5/6肾切除术及套管法构建慢性肾衰竭(CRF)伴自体动静脉内瘘大鼠模型。造模完成后,活血通络方各剂量组灌胃相应剂量的药物干预4 w。观察并记录大鼠的一般状态;给药结束后代谢笼收集24 h尿量测定大鼠24 h尿蛋白(24 h UAlb)水平;检测血清中尿素氮(BUN)、肌酐(Scr)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学变化;弹力和胶原纤维的双重组合染色(VVG)染色测量颈动脉组织的管腔面积、内膜(I)和中膜(M)面积并计算内膜与中膜的比值(I/M);免疫组化检测肾脏YAP、动脉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肾脏组织YAP、大抑癌基因(LATs)、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精神倦怠、毛色枯黄、尿量增加,体重、肾脏p-LATs/LATs表达明显降低,24 h UAlb、血清Scr、BUN水平、颈动脉内膜PCNA、肾脏组织YAP、p-YAP/YAP、CTGF表达显著升高(P<0.05),肾组织损伤严重,颈动脉内膜结构紊乱,血管腔狭窄,内膜面积、I/M比值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活血通络方高、中剂量组大鼠精神、毛色及活跃度明显好转,体重、p-LATs/LATs的表达明显增加,24 h UAlb、血清Scr、BUN水平、颈动脉内膜PCNA、肾脏组织YAP、p-YAP/YAP、CTGF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肾脏病变程度减轻,颈动脉内膜形态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内膜面积、I/M比值明显降低(P<0.05),血管腔增大,且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结论活血通络方可有效改善5/6肾切除大鼠的肾功能,抑制自体动静脉内瘘后CRF大鼠血管内膜增生;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Hippo/YAP通路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通络方 慢性肾衰竭 动静脉瘘 血管内膜增生 Hippo/Yes相关蛋白
下载PDF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与地屈孕酮治疗子宫内膜增生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玲玲 何嘏娜 +2 位作者 李榕梓 姚祺 刘小梅 《海峡药学》 2023年第1期133-136,共4页
目的观察对比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曼月乐)与地屈孕酮治疗子宫内膜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于我院妇科病房手术后病理确诊的不伴不典型性的子宫内膜增生患者共68例,其中术后使用曼月乐治疗的32例纳为A组,... 目的观察对比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曼月乐)与地屈孕酮治疗子宫内膜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于我院妇科病房手术后病理确诊的不伴不典型性的子宫内膜增生患者共68例,其中术后使用曼月乐治疗的32例纳为A组,使用地屈孕酮治疗的36例纳为B组。6个月后观察对比两组疗效、子宫内膜厚度变化、血红蛋白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疗效方面,A组总有效率为96.88%,B组为88.89%,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厚度方面,治疗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子宫内膜厚度明显降低,且A组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方面,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红蛋白均有明显升高,且A组总体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方面,乳房胀痛、恶心呕吐发生率两组相比,B组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子宫出血、肝肾功能损害、下腹痛发生率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曼月乐环及地屈孕酮均可有效治疗不伴不典型性的子宫内膜增生,曼月乐更适合无生育要求的围绝经期女性,而地屈孕酮更适合有妊娠需求的育龄期患者。A组的不良反应总体少于B组。长期看花费方面A组更有优势。临床应该根据患者病情及需求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 曼月乐 地屈孕酮 子宫内膜增生
下载PDF
屈螺酮炔雌醇片与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联合治疗子宫内膜增生不伴非典型增生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妍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9期114-117,共4页
目的探究屈螺酮炔雌醇片与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联合治疗子宫内膜增生不伴非典型增生的效果。方法100例子宫内膜增生不伴非典型增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电脑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治... 目的探究屈螺酮炔雌醇片与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联合治疗子宫内膜增生不伴非典型增生的效果。方法100例子宫内膜增生不伴非典型增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电脑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屈螺酮炔雌醇片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月经周期以及月经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后卵巢储备功能指标[窦卵泡计数(AFC)、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素(LH)、雌二醇(E_(2))]。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月经期、月经周期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小于本组治疗前,月经期、月经周期均短于本组治疗前,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5.25±1.02)mm小于对照组的(7.52±1.74)mm,月经期(4.51±1.01)d、月经周期(28.52±1.41)d均短于对照组的(7.52±1.52)、(30.85±1.47)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组间AFC、FSH、LH、E_(2)水平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增生不伴非典型增生患者采用屈螺酮炔雌醇片与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联合治疗的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研究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增生不伴非典型增生 屈螺酮炔雌醇片 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
下载PDF
血管内膜增生和再狭窄手术模型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姚智超 朱妍 霍丽蓉 《实验动物科学》 2023年第3期104-108,共5页
科技发展颠覆了传统的生活模式,但由于良好生活习惯的缺乏,加剧了人类罹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总量连年增多即是一个明显例证,也就此显著提高了临床血管成形术介入治疗的需求量。传统治疗方案存在较高的术后再狭窄可能... 科技发展颠覆了传统的生活模式,但由于良好生活习惯的缺乏,加剧了人类罹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总量连年增多即是一个明显例证,也就此显著提高了临床血管成形术介入治疗的需求量。传统治疗方案存在较高的术后再狭窄可能性,因此明确再狭窄发生的机制对再狭窄的防治具有重大的意义。探索再狭窄诱因与治疗方案的前提主要在于构建可靠、安全、稳定的血管再狭窄动物模型。目前,内膜增生和再狭窄模型已经成熟并广泛地应用于模拟血管成形术后血管再狭窄的情况。内膜增生的动物模型可采用多种方式致动脉损伤,如球囊导管、导丝、结扎和套环等。这些方法均可以造成动脉内膜增生,继而导致血管狭窄。本文将结合各种建模方法的特点概述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以求寻找一种实用性最强的建模方法,供实验性血管疾病研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膜增生 再狭窄 动物模型
下载PDF
屈螺酮炔雌醇片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内膜增生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英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23期46-50,共5页
目的:探讨屈螺酮炔雌醇片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治疗子宫内膜增生(EH)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福州市长乐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0例EH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LNG... 目的:探讨屈螺酮炔雌醇片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治疗子宫内膜增生(EH)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福州市长乐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0例EH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LNG-IUS治疗,观察组予以屈螺酮炔雌醇片联合LNG-IUS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性激素水平、子宫内膜厚度、月经量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孕激素受体m RNA相对表达量、雌激素受体m RNA相对表达量与治疗前比较均下调,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子宫内膜厚度与月经量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屈螺酮炔雌醇片联合LNG-IUS治疗EH可取得显著效果,不仅能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性激素水平,降低子宫内膜厚度与月经量,而且还能促进患者治疗安全性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螺酮炔雌醇片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 子宫内膜增生 疗效 性激素 安全性
下载PDF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与甲羟孕酮治疗子宫内膜增生不伴非典型性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20
作者 何兰妹 龙月秋 刘燕丽 《中外医疗》 2023年第24期85-88,共4页
目的分析在子宫内膜增生不伴非典型性治疗中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与甲羟孕酮治疗的干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贺州市人民医院子宫内膜增生不伴非典型性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 目的分析在子宫内膜增生不伴非典型性治疗中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与甲羟孕酮治疗的干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贺州市人民医院子宫内膜增生不伴非典型性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患者50例,设定为观察组;采用甲羟孕酮治疗患者50例,设定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激素受体水平[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和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激素状态[雌二醇(estradiol,E2)、孕酮(progesterone,P)、卵泡刺激素(follicule-stimulating hormone,FSH)、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不良反应发生率(乳房胀痛、阴道分泌物增加、恶心呕吐)、子宫内膜厚度与失血量情况、子宫内膜逆转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激素受体水平、激素状态、月经失血量及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半年后逆转率为90%,高于对照组的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000,P<0.05)。结论在子宫内膜增生不伴非典型性治疗中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可显著提高疾病治疗效果,对改善激素水平与受体水平有重要作用,与甲羟孕酮治疗相比较而言,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可引起的不良反应相对更低,且治疗后子宫内膜逆转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 甲羟孕酮 子宫内膜增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