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部变率和全球变暖对春季北太平洋维多利亚模态增强的相对贡献
1
作者 刘宇豪 丁瑞强 李扬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4-92,共9页
【目的】讨论北太平洋维多利亚模态(Victoria mode,VM)在1900—2021年(122 a)内时空分布变化,研究内部变率和全球变暖对春季VM在122 a年际变率增强的相对贡献。【方法】利用英国Hadley海表温度资料和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 【目的】讨论北太平洋维多利亚模态(Victoria mode,VM)在1900—2021年(122 a)内时空分布变化,研究内部变率和全球变暖对春季VM在122 a年际变率增强的相对贡献。【方法】利用英国Hadley海表温度资料和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模式资料,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内部变率和全球变暖对春季VM在122 a年际变率增强的相对贡献。【结果与结论】1)VM模态的解释方差从1900—1960年的9.3%增长到1961—2021年的13.1%,东北-西南方向的偶极子型结构变得更明显,且强VM事件年发生频率得到明显提高。2)定量分析得到全球变暖对1900—2014年春季VM的年际变率增强的相对贡献占46.67%,内部变率对1900—2014年春季VM的年际变率增强的相对贡献占34.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太平洋 维多利亚模态 CMIP6 内部变率 全球变暖 多元线性回归
下载PDF
模式内部变率引起的1.5℃和2℃升温阈值出现时间模拟的不确定性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季涤非 刘利 +5 位作者 李立娟 孙超 于馨竹 李锐喆 张诚 王斌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43-351,共9页
模式内部变率是模拟结果不确定性的重要来源,然而它对于1.5℃和2℃升温阈值出现时间不确定性的影响尚不清楚。因此,基于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五阶段(CMIP5)的多模式数据研究了模式内部变率对1.5℃和2℃升温阈值出现时间不确定性的影响以... 模式内部变率是模拟结果不确定性的重要来源,然而它对于1.5℃和2℃升温阈值出现时间不确定性的影响尚不清楚。因此,基于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五阶段(CMIP5)的多模式数据研究了模式内部变率对1.5℃和2℃升温阈值出现时间不确定性的影响以及对未来排放情景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模式内部变率对升温阈值出现时间模拟的影响与外强迫的影响相当,单个模式内部不同成员达到全球平均1.5℃或2℃增温的年份相差2 ~ 12 年;其影响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影响极大值出现在欧亚大陆以北洋面、白令海峡周围区域、北美东北部及其与格陵兰岛之间的海域、南半球高纬地区等;低排放情景下模式内部变率的影响大于高排放情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IP5 1.5℃和2℃升温 出现时间 模式内部变率
下载PDF
表面气温内部变率估算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陆静文 周天军 +2 位作者 黄昕 张文霞 邹立维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5-121,共17页
本文利用37个CMIP5模式和CESM(Community Earth System Model)包含40个成员的超级集合试验的表面气温预估数据,比较了工业革命前气候参照试验、多项式拟合法和方差分析方法这三种目前在国际上运用较多的方法所估算的表面气温内部变率的... 本文利用37个CMIP5模式和CESM(Community Earth System Model)包含40个成员的超级集合试验的表面气温预估数据,比较了工业革命前气候参照试验、多项式拟合法和方差分析方法这三种目前在国际上运用较多的方法所估算的表面气温内部变率的异同,分析了内部变率的估算对气候预估中信号萌芽时间(TOE)的影响。结果表明:若采用CMIP5多模式集合,则工业革命前气候参照试验和多项式拟合法都是估算内部变率的合理方法,而方差分析方法则由于包含模式性能自身的影响会夸大内部变率故不推荐使用。内部变率的全球分布呈现出极向强化的现象,中高纬度地区的内部变率幅度远大于热带、副热带地区。内部变率受不同排放情景的影响较小,且随时间无显著变化,但方差分析方法估算的内部变率在热带地区容易受到排放情景的影响。若基于类似CESM这样的单个气候模式的超级集合模拟试验来估算内部变率,三种方法估算的结果相似。不同方法估算的内部变率对TOE的影响主要位于北大西洋拉布拉多海、南大洋威德尔海和罗斯海等邻近海洋深对流区。对于中国区域平均来说,基于CESM超级集合模拟试验,三种方法估算的内部变率与强迫信号之比都小于15%;对CMIP5多模式集合,采用工业革命前气候参照试验和多项式拟合法得到的结果与此接近,但若采用方差分析方法则显著高估内部变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部变率 表面气温 工业革命前气候参照试验 多项式拟合 方差分析 信号萌芽时间
下载PDF
考虑气候内部变率影响的偏差校正评价框架及其应用
4
作者 惠宇 徐雨妮 +1 位作者 李书飞 彭培艺 《水资源研究》 2022年第1期50-60,共11页
气候内部变率可能引起全球气候模式输出变量(如降雨和气温)偏差非一致性,进而会影响偏差校正方法的结果。因此,本文建立了考虑气候内部变率影响的偏差校正评价框架,采用残留偏差指标定量评价了偏差校正方法在历史和未来时段的偏差校正... 气候内部变率可能引起全球气候模式输出变量(如降雨和气温)偏差非一致性,进而会影响偏差校正方法的结果。因此,本文建立了考虑气候内部变率影响的偏差校正评价框架,采用残留偏差指标定量评价了偏差校正方法在历史和未来时段的偏差校正结果。同时,分别通过4个GCM多成员集合估算了气候内部变率,进而分析气候内部变率模拟值的不确定性对偏差校正评价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历史时段,偏差校正方法能够有效地降低GCM输出变量的偏差,使得残留偏差在气候内部变率范围内。在未来时段,偏差校正方法仅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GCM输出变量的偏差。虽然气候内部变率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但残留偏差依然可能大于气候内部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内部变率 非一致性 全球气候模式 偏差校正方法
下载PDF
The dry and hot American Southwest under the present and future climates
5
作者 Wei Zhang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CSCD 2023年第6期48-51,共4页
由于正在持续的特大干旱,更频繁的洪水,热浪以及导致空气污染的山火,美国西南部目前正在经历气候危机.这些气候危机主要与水文气候过程相关,尤其是气候系统各圈层之间的水汽通量.本研究主要讨论目前一些水文系统的科学基站以及物理驱动... 由于正在持续的特大干旱,更频繁的洪水,热浪以及导致空气污染的山火,美国西南部目前正在经历气候危机.这些气候危机主要与水文气候过程相关,尤其是气候系统各圈层之间的水汽通量.本研究主要讨论目前一些水文系统的科学基站以及物理驱动因素,比如北美夏季风以及太平洋北美遥相关.本研究指出降水以及气温对于干旱的相对作用的理论和工具.确定内部变率和外部强迫对于美国西南部水文气候系统的相对作用尤为重要.展望未来,需要研究高分辨率模拟系统,加强降水以及温度对于水文气候系统相对作用的理解,外部强迫的作用以及通过科学家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西南部 热浪 干旱 气候变化 内部变率 外部强迫
下载PDF
全球变暖“停滞”研究综述 被引量:9
6
作者 刘珊 陈幸荣 蔡怡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4,共14页
全球变暖"停滞"现象自提出以来,备受关注,是近来全球气候变化领域的热点问题。全球变暖停滞主要表现为全球平均表面温度在1998-2012年增温速率明显偏低。除此之外,大气环流和海洋环流也发生了显著改变。在归因分析方面,很多... 全球变暖"停滞"现象自提出以来,备受关注,是近来全球气候变化领域的热点问题。全球变暖停滞主要表现为全球平均表面温度在1998-2012年增温速率明显偏低。除此之外,大气环流和海洋环流也发生了显著改变。在归因分析方面,很多科学家认为太平洋年代际振荡发挥了重要作用,另外的可能因素还有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和南极底层水的改变等。然而,由于观测资料在时间一致性和空间覆盖区域等方面存在偏差,从而为全球变暖停滞增添了诸多不确定性。但气候系统内部变率发生改变,导致深层海洋吸收热量增多是众多科学家的共识。尝试解答变暖停滞研究中的不确定性问题,观测资料的丰富和完善是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暖“停滞” 环流特征 气候系统内部变率 深层海洋变暖 观测资料缺陷
下载PDF
北极涛动的年代际变化及其气候影响 被引量:15
7
作者 王林 龚海楠 兰晓青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0-60,共11页
北极涛动(Arctic Oscillation,AO)是北半球热带外地区大气环流变率的主导模态,对北半球以及区域尺度气温变化具有重要影响。AO可在没有外强迫条件下通过波流相互作用形成,因此它被认为是全球气候系统内部变率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年代... 北极涛动(Arctic Oscillation,AO)是北半球热带外地区大气环流变率的主导模态,对北半球以及区域尺度气温变化具有重要影响。AO可在没有外强迫条件下通过波流相互作用形成,因此它被认为是全球气候系统内部变率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年代际尺度上AO的变化及其气候影响,可加深对当前北半球气候变化规律的物理理解,也可为预估未来年代际尺度上气候变化及其不确定性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从AO影响东亚冬季风年代际变化的物理机制、AO对北半球冬季气温长期趋势的贡献、AO年代际影响的不确定性三个方面出发,简要回顾和总结了近年来有关年代际尺度上冬季AO时空变化及其对北半球气候影响的研究成果,并初步展望一些值得继续深入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涛动 行星波 年代际变化 内部变率 气候变化
下载PDF
20世纪太平洋海温变化中人为因子与自然因子贡献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董璐 周天军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8-60,共13页
基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IAP)发展的气候系统模式FGOALS_gl对20世纪太平洋海温变化的模拟,讨论了自然因子和人为因子对20世纪太平洋海温变化的相对贡献。观测资料表明,20世纪太平洋平均... 基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IAP)发展的气候系统模式FGOALS_gl对20世纪太平洋海温变化的模拟,讨论了自然因子和人为因子对20世纪太平洋海温变化的相对贡献。观测资料表明,20世纪太平洋平均的SST变化主要分为3个时段:20世纪上半叶的增暖,40—70年代的微弱变冷,70年代之后的迅速增暖。20世纪太平洋SST变化的主导模态是全海盆尺度的振荡上升模态,其次为PDO振荡型,在70年代末PDO存在明显的年代际转型。通过全强迫试验、自然强迫试验、控制试验对上述现象进行归因分析,结果表明,人为因子和内部变率都对第一次增暖有贡献,而人类活动(主要是温室气体的增加)是70年代之后太平洋SST迅速增暖的主要原因。分区域来看,在两个增暖时段中,影响黑潮延伸体区SST变化的主要是自然因子和内部变率,影响其它海域SST变化的则主要是人为因子。全强迫试验可以较好的模拟出前两个模态的空间分布及时间序列。在没有人为因子的影响下,PDO成为太平洋海温变化的主导模态,其年代际转变发生在60年代中期,意味着人为因子是全海盆振荡增暖的主导原因,并且它使得年代际转型滞后了10a。因此,自然因子是导致SST年代际转型中的主导因子,人为因子有"调谐"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系统模式 20世纪太平洋海温变化 自然因子 人为因子 内部变率
下载PDF
全新世亚洲季风百年-千年尺度变化的模拟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孙炜毅 刘健 +1 位作者 严蜜 宁亮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42-354,共13页
气候重建工作的深入开展极大地促进了全新世亚洲季风变化的研究,然而当前重建结果对亚洲季风的演变特征和机理存在很大争议,开展古气候模拟对理解全新世亚洲季风演变的时空特征和成因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主要从气候模式模拟的... 气候重建工作的深入开展极大地促进了全新世亚洲季风变化的研究,然而当前重建结果对亚洲季风的演变特征和机理存在很大争议,开展古气候模拟对理解全新世亚洲季风演变的时空特征和成因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主要从气候模式模拟的角度回顾全新世亚洲季风百年-千年尺度变化的模拟研究工作,并将从外强迫和气候系统内部变率这两个角度对机制进行探讨。主要有以下进展:全新世瞬变模拟试验结果反映早全新世以来亚洲季风降水呈下降趋势,这主要受到地球轨道参数的影响,并通过改变海陆热力差异和半球间温度梯度来影响亚洲季风降水。在百年尺度弱季风事件上,模拟的8.2 ka BP时期的亚洲季风弱事件主要是由冰川融水触发,引起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AMOC减弱并通过大气遥相关导致季风降水减少;而4.2 ka BP时期模式模拟的亚洲弱季风事件主要是受内部变率所主导而并非外强迫因子影响。亚洲季风百年尺度变化的模拟研究主要集中在过去2 000年时段,中世纪气候异常期季风明显增强,而在小冰期逐渐减弱,太阳辐射和火山活动是影响其变化的主导因子,它们通过影响海陆热力差异、印—太海温变化来影响季风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季风 全新世 古气候模拟 百年-千年尺度 外强迫因子 内部变率
下载PDF
Perspectives on the non-stationarit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ian and East Asian summer rainfall variations 被引量:1
10
作者 WU Ren-Guang HU Kai-Ming LIN Zhong-Da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CSCD 2018年第2期104-111,共8页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ian and East Asian summer rainfall variations is non-stationary in observations as well as in historical simulations of climate models.Is this non-stationarity due to changes in effects of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ian and East Asian summer rainfall variations is non-stationary in observations as well as in historical simulations of climate models.Is this non-stationarity due to changes in effects of external forcing or internal atmospheric processes? Whilst ENSO is an important oceanic forcing of Indian and East Asian summer rainfall variations,its impacts cannot explain the observed long-term changes in the Indian-East Asian summer rainfall relationship.Monte Carlo test indicates that the role of random processes cannot be totally excluded in the observed longterm changes of the relationship.Analysis of climate model outputs shows that the Indian-North China summer rainfall relationship displays obvious temporal variations in both individual and ensemble mean model simulations and large differences among model simulations.This suggests an important role played by atmospheric internal variability in changes of the Indian-East Asian summer rainfall relationship.This point of view is supported by results from a 100-years AGCM simulation with climatological SST specified in the global ocean.The correlation between Indian and North China or southern Japan summer rainfall variations displays large fluctuations in the AGCM sim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dian and East Asian summer rainfall nonstationary relationship ENSOinternal atmospheric variability
下载PDF
过去2000年重大火山喷发对全球和中国气候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炜毅 陈德亮 +5 位作者 闾国年 宁亮 高超超 张人禾 王斌 刘健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4-82,共19页
重大火山喷发(MVEs)越来越受到科学界的关注.已有很多工作研究了过去2000年MVEs对气候的影响,但古气候重建资料和气候模拟资料显示的全球和中国气候对MVEs的响应存在较大差异.本文汇总了观测、重建、模拟和同化数据,系统地总结了MVEs的... 重大火山喷发(MVEs)越来越受到科学界的关注.已有很多工作研究了过去2000年MVEs对气候的影响,但古气候重建资料和气候模拟资料显示的全球和中国气候对MVEs的响应存在较大差异.本文汇总了观测、重建、模拟和同化数据,系统地总结了MVEs的史实、对气候的影响和机制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主要结论是:过去2000年MVEs密集时期发生在公元530~700、1200~1460和1600~1840年.对温度影响上, MVEs会引起年际-年代际尺度全球和中国的显著降温,但模拟的年际尺度降温幅度明显大于重建结果.对降水影响上,热带MVEs会导致全球季风降水显著减少;在中国区域,长江流域的降水有所增加,但在华北、东北以及青藏高原南部区域,不同数据所反映的结果存在较大差异.频繁的强火山爆发、火山叠加太阳活动极小期、气候系统内部变率叠加火山的作用都可能引起北半球季风区和中国东部的年代际干旱事件.在机制上, MVEs既通过直接辐射效应影响气候,也通过调制气候系统内部变率来间接影响气候,如火山喷发会影响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和大西洋多年代际振荡(AMO)的变化.然而, MVEs调制ENSO和AMO等气候系统内部变率模态的相位、振幅、周期和机理尚存在争议,这会加大重建-模拟之间的差异.此外,其他的气候系统内部变率、火山强迫重建的不确定性、气候模式的不确定性以及气候背景等也可能导致重建–模拟结果的分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大火山喷发 气候变率 影响机理 过去2000年 气候系统内部变率
原文传递
Impacts of internal climate variability on meteorological drought changes in China
12
作者 WANG Ai-Hui Xubin ZENG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CSCD 2018年第1期78-85,共8页
Drought is one of the extreme events that can be caused by internal climate variability (ICV) and external forcing (EF). Here, the authors investigate the relative contributions of ICY and EF to meteorological dro... Drought is one of the extreme events that can be caused by internal climate variability (ICV) and external forcing (EF). Here, the authors investigate the relative contributions of ICY and EF to meteorological drought changes in China using 40 members from the Community Earth System Model Large Ensemble (CESE_LE) project for historical simulations (in response to greenhouse gases and other EF) and future simulations under the RCP8.5 scenario. The authors use the 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 (SPI) to represent meteorological drought, and then define and analyze four drought parameters (frequency, severity, duration, and maximum duration) over eight regions of China. For historical periods, the ICV plays a dominant role in drought variation, while with global warming under the RCP8.5 scenario the EF becomes the prominent factor for drought characteristics. With the global warming signal, the effect of ICV varies with the drought parameters.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the ICV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when climate model simulations are used to investigate drought--in particular, for historical peri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OUGHT SPI CESM_LE internal climate variability external forcing
下载PDF
A techno-economic analysis of aquaculture business in Ogun State,Nigeria
13
作者 R. O. KAREEM S. B. WILLIAMS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2期415-420,共6页
Fish supplies 25% of the total protein sourc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 techno-economic analysis was performed for developing a good business proposal for aquaculture loans to enhance aquaculture development in Niger... Fish supplies 25% of the total protein sourc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 techno-economic analysis was performed for developing a good business proposal for aquaculture loans to enhance aquaculture development in Nigeria. A case study of catfish Clarias gariepinus framing was conducted in Abeokuta North Local Government of Ogun State, Nigeri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ixed cost is N18 338 per year, and the variable cost is N459 700 per year, accounting for the largest amount of the total; therefore, a profit of N43 289 per month can be made. Sensitivity analysis was performed to assess any risk(s) that associated with unfavorable changes in government policy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monetary policy. Positive net present value shows that the investment in fish farm is economically feasible and the net investment ratio is 3.52. Also, the benefit-cost ratio is 2.17. The internal rate of return (IRR) is 21% showing that the enterprise is able to offset the interest being charged on the loan. It is therefore worthwhile to invest into fish farm business in the study area. The study suggests that to better sustain the local aquaculture business, the government should create a good conducive environment to foster development of the fish farming.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is urgently needed to solve problems such as in traditional land tenure, grant credit facilities and subsidies, to enhance the aquacultural development in the coun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QUACULTURE net present value B-C ratio net-investment-ratio internal rate of return
原文传递
动力统计相结合的未来30年东亚气温年代际预测 被引量:5
14
作者 罗菲菲 李双林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02-413,共12页
基于实际气候主要由气候系统自然变率和外强迫影响二者叠加而形成的认识,利用统计和动力相结合的方法对东亚表面气温(EATs)未来30年的演变进行了预测.关于自然变率部分,利用1901-1999年的观测资料,通过计算海温模态与EATs内部变率(EA... 基于实际气候主要由气候系统自然变率和外强迫影响二者叠加而形成的认识,利用统计和动力相结合的方法对东亚表面气温(EATs)未来30年的演变进行了预测.关于自然变率部分,利用1901-1999年的观测资料,通过计算海温模态与EATs内部变率(EATs_int)的超前-滞后相关,选取几个主要海温模态作为预测因子,建立了EATs_int年代际内部变率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首先对2000-2005年进行了后报检验,发现该模型有较好的预测能力.于是,根据海温模态的准周期性,利用该模型对未来30年进行了预测试验,得到了内部变率的预测结果.关于外强迫影响部分,利用参与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5次评估报告的19个耦合模式的历史试验和21世纪RCP4.5情景的预估结果,通过二阶拟合,得到EATs相对于1970-1999年的趋势变化(即外强迫的影响信号).将得到的内部变率和趋势进行叠加,形成最后的预测结果(Re_EATs).该结果显示:在2010-2040年,温度将呈波动性变化,其中在2015-2030年缓慢降温,之后开始上升.将这一结果与第五期耦合模式相互比较计划(CMIP5)的年代际预测进行对比,发现它与多数单个模式得到的预测结果及多模式预测集合平均的结果定性一致,表明利用统计和动力相结合的方法来预测东亚气温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表面气温 年代际预测 年代际内部变率 人类强迫
原文传递
全球变暖停滞的研究进展回顾 被引量:17
15
作者 徐一丹 李建平 +1 位作者 汪秋云 林霄沛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5-190,共16页
1998—2012年,全球平均地面增温速率较之前明显趋缓,出现全球变暖停滞现象,该现象的成因与机制是当前气候变化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主要从外部强迫和内部变率2个角度回顾全球变暖停滞产生机制的研究进展。从气候系统外部强迫影响来说,... 1998—2012年,全球平均地面增温速率较之前明显趋缓,出现全球变暖停滞现象,该现象的成因与机制是当前气候变化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主要从外部强迫和内部变率2个角度回顾全球变暖停滞产生机制的研究进展。从气候系统外部强迫影响来说,全球变暖停滞主要受到太阳活动、火山爆发、气溶胶以及平流层水汽等的影响。从气候系统内部调控作用来看,全球增温速率减缓主要受到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南大洋自然变率以及相应的热量再分配过程的影响。全球变暖停滞期间气候系统内部能量并没有减少,其中一部分能量被转移并储存在了海洋中深层,从而对全球增温减缓产生影响。同时,重点回顾了针对部分耦合强迫作用的"起搏器"试验,该类试验是研究全球变暖停滞的特征、成因及机制的有力手段。此外,也总结了全球变暖停滞现象对气候系统能量收支平衡、资料、模拟以及相关政策制定等方面带来的挑战,展望了未来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暖停滞 外部强迫 内部变率 能量 “起搏器”试验
原文传递
大西洋多年代际变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秦旻华 戴爱国 张人禾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63-978,共16页
大西洋多年代际变化或称大西洋多年代际变率,是指发生在北大西洋区域海表温度周期性冷暖的变化,其周期为60~80年。虽然大西洋多年代际变化对全球和区域气候的影响十分显著,但是目前有关大西洋多年代际变化的形成机制一直是科学界关注的... 大西洋多年代际变化或称大西洋多年代际变率,是指发生在北大西洋区域海表温度周期性冷暖的变化,其周期为60~80年。虽然大西洋多年代际变化对全球和区域气候的影响十分显著,但是目前有关大西洋多年代际变化的形成机制一直是科学界关注的焦点,包括海洋内部动力过程、大气随机扰动以及人为和自然强迫均被证实会对大西洋多年代际变化有重要贡献。因此,更加全面地认识大西洋多年代际变化,对于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以及年代际气候预测都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研究回顾了有关大西洋多年代际变化的定义和主要特征、形成机制和原因,以及对全球和区域气候的影响等;然后讨论了大西洋多年代际变化的相关研究要点和存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西洋多年代际变化 年代际变化 北大西洋海温 外强迫 内部变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