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4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大球囊扩张术与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远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涛 郝立校 +8 位作者 吕婵 吴静怡 李兴佳 王永明 陈萌 纪晓丹 刘畅 别里克 龚彪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65-170,共6页
目的 比较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大球囊扩张术(ESLBD)(12~15 mm)与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难治性胆总管结石的远期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和上海中医药大... 目的 比较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大球囊扩张术(ESLBD)(12~15 mm)与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难治性胆总管结石的远期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和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消化内镜中心采用EST或ESLBD(12~15 mm)治疗的131例难治性胆总管结石患者,分为EST组(n=70)和ESLBD组(n=61),比较2组的完全取石成功率、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相关术后近期并发症及远期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EST组和ESLBD组的取石成功率和机械碎石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98.6%比100.0%,24.3%比18.0%,P均>0.05)。EST组的ERCP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高于ESLBD组(8.6%比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期随访结果显示,EST组和ESLBD组的ERCP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9%比8.6%,P>0.05)。结论 与EST相比,ESLBD(12~15 mm)用于治疗难治性胆总管结石是安全有效的,尤其是对于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凝血功能障碍等患者,ESLBD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EST与ESLBD的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率相似,ESLBD也会造成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大球囊扩张 胆总管结石
下载PDF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
2
作者 高悦悦 陶凯歌 +2 位作者 朱美玲 刘加宁 李运红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5期49-55,共7页
目的评价内镜下乳头括约肌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2022年10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接受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284例患者,术中的球囊扩张时间均为5 min,依手术方式分为内镜下乳头括... 目的评价内镜下乳头括约肌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2022年10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接受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284例患者,术中的球囊扩张时间均为5 min,依手术方式分为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37例)、内镜下乳头括约肌球囊扩张术(49例)及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198例)3组,收集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及短期并发症等资料并分析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安全性方面,内镜下乳头括约肌球囊扩张术组术中出血发生率(6.1%)明显低于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组(29.7%)以及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26.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3组患者间的其他短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效性方面,3组患者的首次结石清除率和机械碎石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内镜下乳头括约肌球囊扩张术手术安全有效,且术中出血风险更低,临床应用具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球囊扩张 胆总管结石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下载PDF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治疗10 mm以上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及安全性
3
作者 袁艳 陈琼 习羽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7期28-31,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治疗10 mm以上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2023年6月宜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32例10 mm以上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应用球囊扩张分为球囊组(...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治疗10 mm以上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2023年6月宜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32例10 mm以上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应用球囊扩张分为球囊组(n=86)和非球囊组(n=46)。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前后的生化指标。结果:球囊组总取石成功率、一次性取石成功率均高于非球囊组,取石时间短于非球囊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球囊组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血清淀粉酶均低于非球囊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治疗10 mm以上胆总管结石取石成功率较高,且操作时间短,能够改善患者生化指标水平,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 球囊扩张 胆总管结石 安全性
下载PDF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不同类型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分析
4
作者 谷明明 朱明莉 +1 位作者 杨澜 荣晓锋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4期79-81,共3页
目的:分析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不同类型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2022年6月威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103例作为研究对象,依... 目的:分析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不同类型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2022年6月威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103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与十二指肠乳头相对位置分为包绕型组(n=8)、边缘型组(n=43)、周围型组(n=52)。所有患者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术取石。比较三组手术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三组取石操作时间比较,包绕型组>边缘型组>周围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一次性取石成功率、机械碎石使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急性胰腺炎发生率比较,包绕型组>边缘型组>周围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高淀粉酶血症、胆道感染、出血、穿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包绕型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取石操作时间较边缘型、周围型患者长,且患者术后急性胰腺炎发生率高,需引起临床医师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 胆总管结石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 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
下载PDF
线阵超声内镜引导精准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对胆总管结石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胆囊功能的影响
5
作者 陈潇 张兆辉 +2 位作者 高胜强 姜静华 杨斌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6期8-16,共9页
目的探讨线阵超声内镜引导精准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对胆总管结石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术后胆汁淀粉酶(BA)、胆汁细菌阳性率和隐匿性胰胆反流(OPBR)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6月-2023年2月在该院进行ERCP的146... 目的探讨线阵超声内镜引导精准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对胆总管结石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术后胆汁淀粉酶(BA)、胆汁细菌阳性率和隐匿性胰胆反流(OPBR)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6月-2023年2月在该院进行ERCP的14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需要行EST,根据EST的不同分为两组,各73例。观察组接受线阵超声内镜引导精准EST治疗,对照组行传统EST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术前、术后1和3 d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综合胆红素(CB)和丙氨酸转氨酶(ALT)等]、炎症和应激指标[C反应蛋白(CRP)、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皮质醇(Cor)和去甲肾上腺素(NE)等],以及BA和胆汁细菌阳性率。统计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和术后12个月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取石成功率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和3 d,两组患者TBiL、CB和ALT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和3 d,两组患者血清CRP、HMGB1、Cor和NE水平及BA浓度高于术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1和3 d胆汁细菌阳性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前后各时点胆汁细菌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和3 d胆汁细菌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OPBR发生率和术后12个月复发率(15.07%和1.37%)低于对照组(57.53%和10.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线阵超声内镜引导精准EST相对于传统EST,能有效减少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损伤,避免肠胆反流,抑制BA分泌及细菌增殖,降低OPBR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阵超声内镜 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隐匿性胰胆反流 胆总管结石 精准治疗
下载PDF
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术和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被引量:3
6
作者 李素娟 苏秉忠 +1 位作者 陈平 黄应龙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1528-1532,共5页
目的: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是胆总管结石的经典治疗方法,但存在一些并发症。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术(endoscopic papillary balloon dilatation,EPBD)创伤小、并发症少、对乳头括约肌有保护作用,被认为... 目的: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是胆总管结石的经典治疗方法,但存在一些并发症。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术(endoscopic papillary balloon dilatation,EPBD)创伤小、并发症少、对乳头括约肌有保护作用,被认为是EST取石最有价值的替代方法。本研究旨在对比2种术式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和并发症,为个体化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住院治疗的164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式分为EPBD组(79例)和EST组(85例)。比较2组的有效性和近期及远期并发症。结果:与EST组相比,EPBD组的机械碎石率高(35.44%vs 20.00%);随访1年的远期并发症结石复发率低(2.53%vs 11.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近期并发症中出血发生率低(1.26%vs 7.0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EST相比,EPBD术后出血发生率和结石复发率降低,结石清除率相近,提示EPBD可以作为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治疗选择,特别是对不适于EST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 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
下载PDF
内镜乳头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及费用分析
7
作者 缪青 张玉 邵建国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4年第2期205-208,共4页
目的探究内镜乳头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并进行费用评价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南通大学第三人民医院329例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病例资料。按照取石方式的不同将纳入的病例分为ESBD组和... 目的探究内镜乳头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并进行费用评价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南通大学第三人民医院329例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病例资料。按照取石方式的不同将纳入的病例分为ESBD组和EST组,其中ESBD组207例,EST组122例,ESBD组使用内镜乳头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取石,EST组使用单纯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取石,对比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并对两种术式做费用评价分析。结果两组一次取石成功率与术中出血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SBD组的机械碎石率、操作时间明显低于EST组(P均<0.05)。随访18个月,ESBD组的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12.1%,显著低于EST组的23.0%(P<0.01);ESBD组的术后出血率为0.0%,显著低于EST组的4.1%(P<0.01)。ESBD组的住院总费用中位数为20769.18元,高于EST组的18439.98元(P<0.05);但ESBD组并发症成本-效果比为236.28元,低于EST组的239.48元,ESBD组并发症增量成本-效果比为213.69元。结论ESBD取胆总管结石机械碎石率低、操作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及成本-效果比较低,可作为临床ERCP胆总管取石手术首选取石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 乳头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 单纯乳头括约肌切开 胆总管结石 成本-效果比
下载PDF
早期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老年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疗效
8
作者 麦麦提江·麦麦提明 朱功兵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3期1021-1027,共7页
目的:探讨早期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老年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本院在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556例老年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289例)予以常规保守治疗,观察组(267... 目的:探讨早期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老年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本院在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556例老年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289例)予以常规保守治疗,观察组(267例)行早期EST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炎症因子水平、肝功能指标、临床症状变化,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相比治疗前,两组治疗后的CRP、TNF-α、IL-6、WBC、D-D及AMY水平均明显下降,ALT、AST、TBIL及GGT水平均有所提高(P 0.05)。结论:早期EST治疗老年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能有效控制炎症反应,缓解临床症状,其疗效显著,且对患者肝功能有一定的作用,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内镜 乳头括约肌切开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内镜辅助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观察
9
作者 韩贤养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4期42-44,共3页
目的 探讨内镜辅助乳头括约肌切开(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取石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2022年4月婺源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 目的 探讨内镜辅助乳头括约肌切开(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取石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2022年4月婺源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行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治疗的29例患者为对照组,行EST取石+LC治疗的31例患者为观察组,均观察到术后3个月。对比2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情况、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内各维度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ST取石+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效果明显,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患者术后恢复快,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且并发症较少,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可大力推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辅助乳头括约肌切开 腹腔镜胆囊切除 胆囊结石 胆总管结石
下载PDF
内镜下乳头气囊扩张术联合网篮碎石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研究
10
作者 柯松 马先仕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19期57-59,共3页
目的分析内镜下乳头气囊扩张术(EPBD)联合网篮碎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为治疗该疾病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3年6月阳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5例,实施内镜下乳头括约肌... 目的分析内镜下乳头气囊扩张术(EPBD)联合网篮碎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为治疗该疾病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3年6月阳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5例,实施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联合网篮碎石术]和研究组(35例,实施EPBD联合网篮碎石术)。两组患者均于术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取石情况,术前和术后2周肝功能指标,以及术后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一次清除结石率、总清除结石率均高于对照组;与术前比,术后2周两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天冬氨酸基转移酶(AST)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随访期间,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采用EPBD联合网篮碎石的治疗方式,可以更好地清除胆总管结石患者胆总管内结石,有利于改善肝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内镜下乳头气囊扩张 网篮碎石 胆红素 肝功能
下载PDF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中重度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效果
11
作者 步军 《大医生》 2024年第10期51-53,共3页
目的 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囊结石合并中重度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9月肥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胆囊结石合并中重度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 目的 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囊结石合并中重度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9月肥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胆囊结石合并中重度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传统腹腔镜组(行传统腹腔镜手术治疗,46例)和EST组(行EST治疗,46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肝功能指标、免疫功能指标。结果 EST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传统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腹腔镜组,排气、住院时间均短于传统腹腔镜组(均P<0.05)。术后3 d,两组患者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均升高,但EST组均低于传统腹腔镜组(均P<0.05)。术后3 d,两组患者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均降低,但EST组均高于传统腹腔镜组(均P<0.05)。结论 EST治疗胆囊结石合并中重度肝硬化患者手术时间较传统腹腔镜手术用时更长,但手术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时间更短,可促进患者肝功能、免疫功能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 胆囊结石 肝硬化
下载PDF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联合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效果探究
12
作者 蒙冠龙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083-0086,共4页
针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在接受临床治疗过程中,采取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联合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方法 筛选本院在2021.10-2023.10期间收治60名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基于治疗方案不同分成普通组(n=50)和研... 针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在接受临床治疗过程中,采取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联合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方法 筛选本院在2021.10-2023.10期间收治60名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基于治疗方案不同分成普通组(n=50)和研究组(n=10),分别行常规治疗、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联合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比较两组炎症因子、肝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在术后炎症因子水平显著降低,肝功能指标明显改善。相较于普通组,研究组的腹痛、发热、腹胀等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缩短,住院时间也相应减少,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比对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联合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在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方面效果突出,可以满足临床患者的治疗要求,在临床推广普及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联合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 治疗效果
下载PDF
内镜夹闭乳头成形术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中的应用
13
作者 张多强 彭波 +5 位作者 刘晶 辛国军 虎晓军 杨勇 郝成强 张晓燕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6期1-7,共7页
目的探讨内镜夹闭乳头成形术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11月该院行ERCP的患者62例。随机行内镜乳头夹闭成形术32例,成功30例。分为两组,内镜夹闭乳头成形术成功组(A组,n=30)和十二指肠... 目的探讨内镜夹闭乳头成形术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11月该院行ERCP的患者62例。随机行内镜乳头夹闭成形术32例,成功30例。分为两组,内镜夹闭乳头成形术成功组(A组,n=30)和十二指肠乳头未夹闭组(B组,n=30)。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并发症和远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内镜夹闭乳头成形术的成功率为93.8%(30/32)。两组患者术后胰腺炎、术后出血和术后胆管炎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十二指肠穿孔病例。两组患者1年内胆管炎发病率和胆总管结石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胆管炎发生率+结石复发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夹闭乳头成形术对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大球囊扩张术(EPLBD)后乳头的夹闭成形成功率高,手术安全,可减少远期胆管炎的发生,降低结石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 奥迪括约肌 内镜夹闭乳头成形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大球囊扩张(EPLBD) ERCP后并发症
下载PDF
内镜下不同大小乳头括约肌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及安全性 被引量:2
14
作者 叶艳清 廖跃光 +1 位作者 谢军 吴雄建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第14期82-85,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不同大小乳头括约肌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9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资料。按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组(EST组,n=61)、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 目的探讨内镜下不同大小乳头括约肌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9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资料。按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组(EST组,n=61)、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小扩张组(sEST+EPBD组,球囊直径≤9 mm,n=26)、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大扩张组(sEST+EPLBD组,10 mm≤球囊直径<15 mm,n=32)。分析各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机械碎石率及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sEST+EPLBD组、sEST+EPBD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96.8%、84.6%)均高于EST组(7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EST+EPLBD组、sEST+EPBD组患者的机械碎石率(12.5%、15.4%)均低于EST组(3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术后出血、穿孔、胰腺炎及胆管炎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乳头括约肌球囊扩张术(球囊直径<15 mm)治疗胆总管结石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扩张术 并发症
下载PDF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及其对Oddi括约肌功能的影响
15
作者 张奇 王哲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3年第4期582-584,706,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术对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对患者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Oddi括约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期间我科收治的97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术对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对患者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Oddi括约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期间我科收治的97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组(n=48)和内镜组(n=49)。传统组采取传统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内镜组采取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在患者出院时评估患者的临床疗效、取石时间、一次取石成功率、机械碎石率;在术后1 h、术后24 h检测患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随访6 m后统计并对比2组患者胆道积气、胆总管反流、胆总管结石复发、反流性胆管炎的发生率。结果:内镜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传统组(P<0.05);内镜组患者取石时间、一次取石成功率均高于传统组,机械碎石率低于传统组(P<0.05);术后24 h,内镜组患者血清淀粉酶水平、PCT、CRP以及TNF-α水平均低于传统组(P<0.05);内镜组患者术后出现胆道积气的人数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术可提高对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手术质控指标,降低患者术后炎症水平并提高患者预后Oddi括约肌功能,手术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 球囊扩张 胆总管结石 ODDI括约肌功能
下载PDF
内镜下乳头大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远期结果 被引量:1
16
作者 朱岩举 周建 +1 位作者 冯明 郭胜利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19期3299-3301,共3页
目的:探讨与分析内镜下乳头大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20年6月在本院诊治的6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1∶1信封抽签原则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 目的:探讨与分析内镜下乳头大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20年6月在本院诊治的6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1∶1信封抽签原则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内镜下乳头大球囊扩张术治疗,调查与随访两组的远期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组的围术期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但研究组一次性取石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机械碎石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4d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含量均明显低于术前1d,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并发症发生率为6.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3%(P<0.05)。术后随访2年,研究组的复发率为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2%(P<0.05)。结论:内镜下乳头大球囊扩张术治疗能减少对胆总管结石患者的创伤,提高一次性取石成功率与降低机械碎石率,改善患者的胆囊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者的远期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内镜下乳头大球囊扩张 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 胆囊功能 远期效果
下载PDF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2
17
作者 王庆华 韩玮 +2 位作者 包洁 王炳芳 陆永高 《中国内镜杂志》 2020年第2期32-36,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术(sEST+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可能存在的机制。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2月因胆总管结石入住该院的200例患者,分为单纯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组和sEST+EPBD组,每... 目的探讨采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术(sEST+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可能存在的机制。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2月因胆总管结石入住该院的200例患者,分为单纯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组和sEST+EPBD组,每组100例。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总费用、并发症以及炎症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胰腺炎,所有患者均治愈。其中,sEST+EPBD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及术后胆道感染均明显少于EST组(P<0.05)。两组患者总费用和胆道穿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及24 h,sEST+EPBD组白细胞(WBC)、环氧化酶-2(Cox-2)、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以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EST组(P<0.01),而sEST+EPBD组的血淀粉酶水平明显升高(P<0.01);术后72 h,sEST+EPBD组WBC及Cox-2水平均明显低于EST组(P<0.05),PCT、CRP、淀粉酶以及TNF-α水平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EST+EPBD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能减少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有效控制术后胆道感染的发生,并且能明显降低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内镜括约肌切开 内镜乳头气囊扩张 随机对照试验 炎症反应
下载PDF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ESBD)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肝硬化的疗效评估 被引量:19
18
作者 竹建强 彭庆慧 +1 位作者 张献文 赵红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257-260,共4页
目的:研究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ESBD)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肝硬化的疗效.方法:选择接受ESBD治疗的胆总管结石合并肝硬化患者作为ESBD组(n=52),选择接受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术(EPBD)治疗的胆总管结石合并... 目的:研究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ESBD)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肝硬化的疗效.方法:选择接受ESBD治疗的胆总管结石合并肝硬化患者作为ESBD组(n=52),选择接受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术(EPBD)治疗的胆总管结石合并肝硬化患者作为EPBD组(n=52).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血淀粉酶变化趋势以及炎症介质含量.结果:ESBD组的结石完全清除率和一次性清除率均高于EPBD组;ESBD组血淀粉酶含量从术后第4天开始降低,EPBD组血淀粉酶含量从术后第6天开始降低;术后1~7 d时,ESBD组血淀粉酶含量均低于EPBD组;术后第7天时,ESBD组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IL-6、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含量低于EPBD组.结论:ESBD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肝硬化的取石效果优于EPBD;ESBD能够提高结石清除率、减轻十二指肠乳头水肿、缓解炎症反应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肝硬化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 内镜下球囊扩张 炎症反应
下载PDF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与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17
19
作者 姜海行 唐国都 +4 位作者 黄杰安 覃山羽 刘诗权 陆秀萍 雷荣娥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19-923,共5页
目的比较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扩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与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球囊扩张术(EPBD)治疗胆石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329例经内镜下行EST或EPBD治疗的胆石症患者纳入该研究。比较及评价指标包括结石完全... 目的比较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扩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与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球囊扩张术(EPBD)治疗胆石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329例经内镜下行EST或EPBD治疗的胆石症患者纳入该研究。比较及评价指标包括结石完全清除率、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等。结果在EST组和EPBD组中结石完全清除率分别为93.2%和95.9%(P=0.304);EST组和EPBD组对于直径<1 cm结石清除率均显著高于直径≥1cm结石者(P值分别为0.001与0.025);EST组与EPBD组总体并发症发生分别为7.3%和12.7%(P=0.112);EPBD组术后胰腺炎发生率显著高于EST组(10.2%VS 4.2%,P=0.037);所有20例术后胰腺炎均为轻度胰腺炎。EPBD操作及胰管内插管或注射造影均是发生术后胰腺炎的危险因素。结论内镜下EST与EPBD治疗胆石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相似。胰管插管或胰管内注射造影是EST或EPBD术后发生胰腺炎的危险因素。EPBD操作简单,对于直径<1 cm结石者,尤其年老体弱、有凝血功能障碍或需抗凝治疗者,EPBD是一个更好的治疗之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 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球囊扩张 后并发症
下载PDF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大球囊扩张术治疗难治性胆总管结石10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7
20
作者 李炜 曹亦军 +2 位作者 张计训 倪雷 陈超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353-356,共4页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大球囊扩张术(SEST+EPLBD)治疗难治性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和安全性,以及结石大小、数量、机械碎石与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2年11月我院收治的106例难治性胆总管结石患者先行乳头小切...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大球囊扩张术(SEST+EPLBD)治疗难治性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和安全性,以及结石大小、数量、机械碎石与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2年11月我院收治的106例难治性胆总管结石患者先行乳头小切开(SEST),再行大球囊扩张术(EPLBD),然后行胆总管取石术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5例一次取石成功,8例经两次ERCP操作后取石成功,3例取石失败;术后无穿孔及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生,术后4例出现胆道感染,3例出现轻型胰腺炎,2例死亡。结果发现:结石大小及数量与操作次数及并发症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机械碎石在结石直径超过2 cm的患者中使用率明显增高(P<0.05);采用机械碎石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头小切开联合大球囊扩张术治疗难治性胆总管结石成功率及安全性较高,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低,有一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 十二指肠乳头大球囊扩张 胆总管结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