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1
作者 朱倩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0期0067-0069,共3页
分析内镜下粘膜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12月在我院门诊内镜中心处置的67例结肠息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4例)和参考组(33例),参考组患者采用氩离子凝固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内镜下粘膜切除术治疗,... 分析内镜下粘膜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12月在我院门诊内镜中心处置的67例结肠息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4例)和参考组(33例),参考组患者采用氩离子凝固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内镜下粘膜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结肠息肉患者的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参考组(P<0.05),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参考组(P<0.05),研究组结肠息肉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 相较于氩离子凝固术(APC),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治疗结肠息肉具有良好的效果,能明显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 结肠息肉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治疗结肠息肉的护理配合研究
2
作者 刘永妮 米叶色·热夏提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12期0164-0167,共4页
探讨内镜下粘膜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的护理配合;方法 抽取我院结肠息肉的患者200例,根据护理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配合;结果 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配合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探讨内镜下粘膜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的护理配合;方法 抽取我院结肠息肉的患者200例,根据护理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配合;结果 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配合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结肠息肉患者开展内镜下粘膜切除术后,给予综合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整体的治疗效果,防止并发症的发生[1],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 结肠息肉 综合护理配合 临床效果
原文传递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治疗消化道隆起型病变 被引量:10
3
作者 文武 蹇贻 +1 位作者 陈曦 吴晓英 《西部医学》 2010年第5期869-870,873,共3页
目的总结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治疗消化道隆起型病变的经验。方法72例患者经内镜检查发现消化道隆起型病变,并明确病变源于粘膜层或粘膜下层,确定患者无手术禁忌证后,择期选择单独直接圈套切除或EMR—L或EPMR或联合以上方法切除... 目的总结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治疗消化道隆起型病变的经验。方法72例患者经内镜检查发现消化道隆起型病变,并明确病变源于粘膜层或粘膜下层,确定患者无手术禁忌证后,择期选择单独直接圈套切除或EMR—L或EPMR或联合以上方法切除病变。病变标本固定、标注后送病理检查。结果EMR耗费时间为15~70分钟,平均为(30±3.1)分钟。病理结果为:息肉、粘膜肌层来源的平滑肌瘤、黄斑瘤、Peutz—Jeghers综合征、低\高级别上皮内或粘膜内瘤变、异住胰腺、LST、类癌、纤维瘤。所有高级别上皮内或粘膜内瘤变的病理标本均未发现离切缘2mm内范围内存在瘤变灶。术后有2例患者发生急性和1例延迟出血,相应止血治疗后出血停止。术后无穿孔或管腔狭窄出现。结论EMR是治疗消化道隆起型病变微创、安全、有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 消化道隆起型病变 治疗
下载PDF
胃上皮内瘤变与早癌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后复发率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连元 令狐恩强 +5 位作者 王志强 卢忠生 孟江云 王向东 杜红 王红斌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1年第12期101-103,共3页
目的调查早期胃癌经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治疗后的复发率,以探讨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301医院内镜中心数据库中的数据,筛选出2000年8月至2011年8月11年间行EMR治疗早期胃癌的38例病人、54例次临床... 目的调查早期胃癌经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治疗后的复发率,以探讨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301医院内镜中心数据库中的数据,筛选出2000年8月至2011年8月11年间行EMR治疗早期胃癌的38例病人、54例次临床资料,进行随访调查研究,其中男28人,女10人,年龄50~94岁,平均67.9岁,1例病例失访,失访率为2.6%。将临床资料按术后病理类型分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癌,随访平均周期为28个月,进行复发率等分析。结果切除病灶31个,病灶直径0.6~2.5cm,随访后统计总术后复发率为22.2%,各类型复发率分别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0%;高级别上皮内瘤变32%;癌21.1%。结论内经下粘膜切除术(EMR)治疗早期胃癌的术后复发率较高,如患者有行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适应征且患者经济情况允许建议行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 上皮内瘤变 早癌 复发率
下载PDF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治疗大肠息肉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4
5
作者 姚健 王军 +2 位作者 孙荣 杨志 李奇志 《中外医疗》 2015年第35期77-78,共2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粘膜切除术治疗大肠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整群选取2011年6月—2014年12月该院收治的120例大肠息肉患者的207枚〉0.5 cm息肉,进行内镜下粘膜切除术,标本送病理检查,术后随访。结果息肉切除后病理检查结果炎性息肉2枚,增生... 目的探讨内镜下粘膜切除术治疗大肠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整群选取2011年6月—2014年12月该院收治的120例大肠息肉患者的207枚〉0.5 cm息肉,进行内镜下粘膜切除术,标本送病理检查,术后随访。结果息肉切除后病理检查结果炎性息肉2枚,增生性息肉12枚,管状腺瘤170枚,绒毛状管状腺瘤16枚,绒毛状腺瘤7枚,其中伴有中重度不典型增生53枚,局部癌变3枚,经病理确认癌变仅限制于粘膜层未侵及粘膜下肌层,故未进行肿瘤根治术。术后无严重出血和穿孔等并发症。有78例患者6~12个月后进行了肠镜复查,未发现切除部位的息肉复发,3例息肉癌变的患者随访6~24个月未见复发和转移。结论采用内镜下粘膜切除术对大肠广基和亚蒂息肉进行治疗,是非常安全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 内镜 息肉 腺瘤
下载PDF
高频超声小探头辅助内镜下粘膜切除术治疗微小直肠类癌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余细球 刘锦涛 +2 位作者 侯华军 陈彩霞 欧阳爱云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0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归纳直肠类癌内镜超声图像特征与染色放大内镜腺管开口形态特点,探讨高频超声小探头辅助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治疗微小直肠类癌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37例直肠隆起性病变,予内镜下观察病灶腺管开... 目的归纳直肠类癌内镜超声图像特征与染色放大内镜腺管开口形态特点,探讨高频超声小探头辅助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治疗微小直肠类癌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37例直肠隆起性病变,予内镜下观察病灶腺管开口,小探头高频超声探测病灶来源、大小、性质及浸润性;其中29例行EMR。结果共8例经病理检查确诊为直肠类癌,平均病变直径(6.25±2.46)mm,内镜下扁平或轻度隆起,呈黄白色,表面粘膜正常,腺管开口Ⅰ型,超声内镜下表现为低回声团影,多局限于粘膜下层,不侵犯固有肌层,未探及直肠周围淋巴结,病理均显示残端肿瘤完全切除。操作过程顺利,无穿孔和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出现,随访6-54月,未见一例复发、转移,但1例死于结肠癌。结论高频超声小探头检查可初步明确病变来源及层次,可安全有效地指导直肠微小类癌EMR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类癌瘤 超声检查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
下载PDF
探讨内镜下粘膜切除术治疗75例大肠息肉的配合及护理 被引量:9
7
作者 王小莹 邓绢芬 谢春松 《中外医疗》 2013年第1期16-17,共2页
目的总结内镜下粘膜切除术治疗大肠息肉的配合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该院2010年12月—2011年11月收治的大肠息肉患者75例作为观察组,以前一年同期收治的大肠息肉患者68例作为对照组。全部患者均给予内镜下粘膜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加强围手... 目的总结内镜下粘膜切除术治疗大肠息肉的配合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该院2010年12月—2011年11月收治的大肠息肉患者75例作为观察组,以前一年同期收治的大肠息肉患者68例作为对照组。全部患者均给予内镜下粘膜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加强围手术期配合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护患满意率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出院时进行护患满意度调查,观察组护患满意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内镜下粘膜切除术中实施优质的护理配合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可增进护患关系,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 大肠息肉 护理配合
下载PDF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及粘膜剥离术(ESD)在早期消化道肿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9
8
作者 吴永梅 王君 +1 位作者 邱枫 苟冬梅 《新疆医学》 2012年第10期94-97,共4页
消化道肿瘤是一种常见病,也造成人类死亡的主要死因之一,全球每年死于消化道肿瘤的病人高达数百万.消化道肿瘤的有效治疗在于早发现、早治疗.近年来内镜技术的飞速发展,已从单纯的检查诊断进入到治疗消化道肿瘤的时期。由剥脱活检术(st... 消化道肿瘤是一种常见病,也造成人类死亡的主要死因之一,全球每年死于消化道肿瘤的病人高达数百万.消化道肿瘤的有效治疗在于早发现、早治疗.近年来内镜技术的飞速发展,已从单纯的检查诊断进入到治疗消化道肿瘤的时期。由剥脱活检术(strip biopsy)发展而来的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目前广泛应用于消化道病变如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的治疗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 消化道肿瘤 早期癌 粘膜剥离 应用 有效治疗 消化道病变 主要死因
下载PDF
从内镜下粘膜切除术到内镜粘膜下层剥离术 被引量:8
9
作者 刘斌 郭强 《云南医药》 CAS 2007年第5期500-504,共5页
内镜下剥离胃粘膜治疗胃肿瘤最早源于1968年高频电胃息肉切除术。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最初为粘膜剥脱活检术(strip biopsy),主要用于常规活检难以确诊的病变或对肿瘤浸润深度难以估计的病例进行... 内镜下剥离胃粘膜治疗胃肿瘤最早源于1968年高频电胃息肉切除术。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最初为粘膜剥脱活检术(strip biopsy),主要用于常规活检难以确诊的病变或对肿瘤浸润深度难以估计的病例进行大块活检的方法,后来逐步运用到早期消化道肿瘤的切除。近年来,内镜治疗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更多新的内镜下治疗器具不断开发,内镜粘膜下层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就此发展而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消化道肿瘤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 内镜粘膜下层剥离
下载PDF
早期大肠癌染色与放大内镜诊断及内镜下粘膜切除术的相关研究
10
作者 孙亚新 韩秀文 +6 位作者 徐岩 张秀芝 赵锦玉 贺杰 陈红玉 郭英慧 付秀清 《中华腹部疾病杂志》 2004年第10期703-705,共3页
目的 探讨早期大肠癌的染色与放大内镜诊断及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的治疗价值。方法 利用靛胭脂染色后放大内镜观察腺管开口类型,判断病变性质及浸润深度,并经活检病理组织学证实诊断。对侧向生长型(LST)及凹陷型早期大肠癌行EMR或... 目的 探讨早期大肠癌的染色与放大内镜诊断及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的治疗价值。方法 利用靛胭脂染色后放大内镜观察腺管开口类型,判断病变性质及浸润深度,并经活检病理组织学证实诊断。对侧向生长型(LST)及凹陷型早期大肠癌行EMR或分片粘膜切除术(EPMR)。结果 32例早期大肠癌中粘膜内癌17例,粘膜下浸润癌15例,病变最大为42mm×58mm。内镜下呈隆起型19例,凹陷型5例,颗粒均一型3例,结节混合型5例。大肠粘膜腺管开口类型Ⅳ型1例,ⅢS型2例,Ⅴ型29例。治疗采用内镜下单纯电切或电切+肠段切除术13例;EMR或EPMR19例,18例切除标本未见癌组织残留。内镜完全切除率93.7%(30/32)。术中出血5例,经内镜止血,1例用钛夹缝合止血。1例EMR治疗6个月后复发。结论 染色与放大内镜有助于早期大肠癌诊断,Ⅴ型腺管开口为其重要特征,EMR或EPMR是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大肠癌 染色 放大内镜诊断 病理组织学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
下载PDF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治疗食管癌前病变的疗效与护理
11
作者 刘娜 魏子白 +1 位作者 孙旭芳 魏建平 《中华腹部疾病杂志》 2003年第3期167-170,共4页
目的 应用内镜下卢戈液染色、p53蛋白检测和内镜下粘膜切除术序贯切除食管粘膜癌前病灶,预防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方法 273例可疑食管癌病人经内镜下卢戈液染色,粘膜不染色区行p53蛋白免疫组化检测,并对p53蛋白阳性病灶进行内镜下粘... 目的 应用内镜下卢戈液染色、p53蛋白检测和内镜下粘膜切除术序贯切除食管粘膜癌前病灶,预防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方法 273例可疑食管癌病人经内镜下卢戈液染色,粘膜不染色区行p53蛋白免疫组化检测,并对p53蛋白阳性病灶进行内镜下粘膜切除。结果 在85处重度不典型增生的粘膜内,p53蛋白阳性34处(40.0%),9例病人经内镜下粘膜切除术治疗,治愈1例(11.1%),好转5例(55.6%),总有效率为60.7%。对照组好转2例(8.0%),总有效率为8.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治疗食管癌前病变能有效切除病灶,预防食管癌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 食管癌 疗效 护理方法 卢戈液 判断标准 并发症
下载PDF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治疗胃肠粘膜隆起性病变的护理配合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静芳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3年第5期35-36,共2页
总结了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治疗胃肠粘膜隆起性病变的护理配合要点,其中术前护理包括完善术前检查、肠道准备、器械准备,并给予心理护理;术中护理包括观察患者,配合术者切除病变组织;术后给予饮食指导等。认为采取有效的术前、术中、... 总结了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治疗胃肠粘膜隆起性病变的护理配合要点,其中术前护理包括完善术前检查、肠道准备、器械准备,并给予心理护理;术中护理包括观察患者,配合术者切除病变组织;术后给予饮食指导等。认为采取有效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 粘膜隆起性病变 护理
下载PDF
胃肠间质瘤内镜下粘膜切除术的护理 被引量:4
13
作者 邱新辉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08年第10期46-47,共2页
总结24例胃肠间质瘤患者内镜下粘膜切除术的护理。其主要护理措施包括术前准备与心理护理,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做好饮食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认为精心的护理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
关键词 胃肠间质瘤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 护理
下载PDF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切除大肠息肉44例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连兴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5期22-23,共2页
目的:评估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对大肠扁平及亚蒂息肉切除效果.方法:对我院行结肠镜检查发现的44例患者共46枚息肉行EMR切除术,对术后的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即时出血2例,延迟出血1例,以上3例均... 目的:评估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对大肠扁平及亚蒂息肉切除效果.方法:对我院行结肠镜检查发现的44例患者共46枚息肉行EMR切除术,对术后的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即时出血2例,延迟出血1例,以上3例均内镜下处理后出血停止,无穿孔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内镜下粘膜下层切除术(EMR)切除大肠扁平及亚蒂息肉是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息肉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 治疗
下载PDF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治疗结肠息肉的护理配合及体会 被引量:1
15
作者 魏燕 马丽 李致静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15年第4期152-152,共1页
EMR术即内镜黏膜切除术,指的是在内镜下做黏膜切除术,其目的为切除部分黏膜,其深度可达黏膜下组织,因而起到诊断深部黏膜病变和治疗黏膜表浅病变的作用。结肠肿瘤多是由结肠息肉演变而来,随着肠道肿瘤发病率的逐年上升,结肠息肉... EMR术即内镜黏膜切除术,指的是在内镜下做黏膜切除术,其目的为切除部分黏膜,其深度可达黏膜下组织,因而起到诊断深部黏膜病变和治疗黏膜表浅病变的作用。结肠肿瘤多是由结肠息肉演变而来,随着肠道肿瘤发病率的逐年上升,结肠息肉的早发现、旱诊断、早治疗是很有必要的。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术)是治疗大肠息肉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本院自开展内镜下粘膜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以来,取得满意效果.目的:探索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护理配合与护理体会。方法:在90例患者进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术)治疗结肠息肉过程中,护理人员加强心理护理、肠道准备、密切配合医生插镜、治疗.结果:在90例患者检查中,无一例穿孔、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护理人员的配合与护理对黏膜切除术的顺利完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 结肠息肉 护理配合
下载PDF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治疗早期胃癌36例护理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原莉 周钢 +1 位作者 赵纯成 汪俊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1年第4期452-452,共1页
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是指胃癌病变位于粘膜或粘膜下层,而无论病灶大小和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是应用辅助技术在内镜下对消化道较小的无蒂浅表性恶性病变行病灶切... 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是指胃癌病变位于粘膜或粘膜下层,而无论病灶大小和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是应用辅助技术在内镜下对消化道较小的无蒂浅表性恶性病变行病灶切除的方法。随着内镜技术和器械的改进与发明,EMR技术得到不断改进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 早期胃癌 护理
下载PDF
高频电切术、氩离子凝固术、内镜下粘膜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18
17
作者 王红艳 《系统医学》 2018年第3期45-47,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结肠息肉患者分别采用高频电切术、氩离子凝固术、内镜下粘膜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月—2017年11月期间收治的128例结肠息肉患者按照不同手术方式随机分为Ⅰ组(43例,58枚,采用高频电切术治疗)、Ⅱ组(43... 目的对比分析结肠息肉患者分别采用高频电切术、氩离子凝固术、内镜下粘膜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月—2017年11月期间收治的128例结肠息肉患者按照不同手术方式随机分为Ⅰ组(43例,58枚,采用高频电切术治疗)、Ⅱ组(43例,70枚,采用氩离子凝固术治疗)、Ⅲ组(42例,61枚,采用内膜下粘膜切除术治疗),对比3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Ⅱ组(100.0%)、Ⅲ组扁平及浅表隆起息肉治愈率(97.1%)均显著高于Ⅰ组57.1%(χ~2=10.879,χ~2=12.343,P<0.05),Ⅱ组、Ⅲ组扁平及浅表隆起息肉治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23,P>0.05)。Ⅰ组(95.8%)、Ⅲ组亚蒂及有蒂隆起息肉治愈率(100.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12,P>0.05),Ⅰ组、Ⅲ组亚蒂及有蒂隆起息肉治愈率显著高于Ⅱ组85.7%(χ~2=10.231,χ~2=12.126,P<0.05)。结论高频电切术在亚蒂及有蒂隆起息肉治疗中具有很大优势,氩离子凝固术在扁平及浅表隆起息肉治疗中具有很大优势,内镜下粘膜切除术对于各种息肉治疗中都可取得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息肉 高频电切 氩离子凝固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
下载PDF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治疗结肠息肉的护理配合及体会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晓慧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第16期228-229,共2页
目的:分析在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治疗结肠息肉治疗中使用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方法:从2019年4月开始进行病例收集,一直到2020年5月结束,共收集到配合本研究的结肠息肉患者330例,对这些患者进行编号,然后对编号进行随机抽取,分为2组,... 目的:分析在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治疗结肠息肉治疗中使用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方法:从2019年4月开始进行病例收集,一直到2020年5月结束,共收集到配合本研究的结肠息肉患者330例,对这些患者进行编号,然后对编号进行随机抽取,分为2组,研究组165例,用围手术期护理,对照组165例,用常规护理,对两组的手术依从性进行对比,并评价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治疗结肠息肉治疗中使用围手术期护理,有效的提高手术的依从性,提高手术的配合度,促进手术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治疗 围手期护理 结肠息肉 依从性 治疗效果
下载PDF
结肠息肉患者内镜下粘膜切除术中丙泊酚麻醉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9
作者 陶岩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0年第2期45-45,87,共2页
目的:研究对结肠息肉患者在内镜之下进行黏膜切除手术治疗时通过丙泊酚进行麻醉所取得的效果。方法:本文所选病例来自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结肠息肉患者98例,采用随机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评价不同麻醉方法所... 目的:研究对结肠息肉患者在内镜之下进行黏膜切除手术治疗时通过丙泊酚进行麻醉所取得的效果。方法:本文所选病例来自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结肠息肉患者98例,采用随机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评价不同麻醉方法所取得的效果。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8%(2/49),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33%(8/49),P<0.05,差异明显;观察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术后血氧饱和度水平、丙泊酚用量都明显比对照组更优,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对结肠息肉患者在内镜下采用黏膜切除术治疗时通过丙泊酚麻醉可以发挥理想的麻醉效果,而且为患者应用丙泊酚持续静脉输注麻醉相对于丙泊酚间断静脉注射而言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可促进患者尽快苏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息肉患者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 丙泊酚 麻醉
下载PDF
联合内镜下粘膜切除术与氩离子凝固术在食管癌高发区应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周瑞雪 李素华 +3 位作者 唐平 夏伟 刁玉涛 李会庆 《中国消化内镜》 2008年第9期48-52,共5页
目的胆汁反流性胃炎(Bile Reflux Gastritis,BRG)是消化系统常见病之一,目前仍多采用内镜检查诊目的探讨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联合氩离子凝固术(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在食管癌高发区治疗早期食... 目的胆汁反流性胃炎(Bile Reflux Gastritis,BRG)是消化系统常见病之一,目前仍多采用内镜检查诊目的探讨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联合氩离子凝固术(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在食管癌高发区治疗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意义。方法应用透明帽法对食管癌高发区普查中发现的31例食管鳞状细胞原位癌、23例食管鳞状上皮重度不典型增生、1例食管鳞状上皮中等不典型增生行EMR,应用APC治疗残留及复发病灶。术后2、6、12个月进行内镜复查。结果(1)在2004~2007年间共55例患者成功行EMR,治疗成功率为100%;(2)并发症:术中出血3例,术后出血2例,经内镜下治疗或保守治疗均成功止血;无一例穿孔、狭窄等并发症发生;(3)随访:本组55例中,19例原位癌和11例重度不典型增生术后半年随访时行内镜下活检,其中有4例重度不典型增生、7例中度不典型增生和6例轻度不典型增生,均内镜下APC治疗。平均随访21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应用透明帽法内镜下粘膜切除联合氩离子凝固术治疗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是干预食管癌的发生实现二级预防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食管癌 癌前病变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