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胆管末端良性病变并胆管炎经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后胆管炎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1
作者 毕玉珍 周利民 《大医生》 2024年第5期90-92,共3页
目的探讨胆管末端良性病变并胆管炎经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术后胆管炎复发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淳安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胆管末端良性病变并胆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胆管末端良性病变并胆管炎经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术后胆管炎复发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淳安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胆管末端良性病变并胆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ERCP治疗,且术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胆管末端良性病变并胆管炎患者ERCP术后胆管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68例胆管末端良性病变并胆管炎患者ERCP术后胆管炎复发12例(17.65%),未复发56例(82.35%)。胆管末端良性病变并胆管炎患者年龄、手术操作时间、合并憩室、合并胆囊结石、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胆管末端良性病变并胆管炎患者性别、病程、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合并高血压、低蛋白血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操作时间>45min、合并憩室、合并胆囊结石、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是胆管末端良性病变并胆管炎患者ERCP术后胆管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手术操作时间>45min、合并憩室、合并胆囊结石、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是胆管末端良性病变并胆管炎患者ERCP术后胆管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末端良性病变 管炎 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 复发 危险因子
下载PDF
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被引量:10
2
作者 杨家英 严俊 +1 位作者 邱红根 危力秀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287-288,共2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的原因及护理。方法分析我院2001年1月—2006年12月ERCP手术189例中并发急性胰腺炎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患者均术后12h内出现腹痛、低热、白细胞升高、血淀粉酶升高,...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的原因及护理。方法分析我院2001年1月—2006年12月ERCP手术189例中并发急性胰腺炎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患者均术后12h内出现腹痛、低热、白细胞升高、血淀粉酶升高,均经过CT检查确诊为急性胰腺炎。给予胃肠减压、禁食水、芒硝腹部外敷、大黄水灌肠,并抗感染、解痉、抑制胰腺分泌(施他宁)和肠外营养支持等治疗。11例术后2-3周治愈。1例术后5 d死亡。结论反复多次插管是引起急性胰腺炎的主要原因,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及时正规的治疗和护理是防止病情加重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 急性腺炎 护理
下载PDF
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对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疗效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王超智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19年第4期233-235,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对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00例采用ERCP治疗的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手术情况,取石结果,术前、术后生化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及并发...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对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00例采用ERCP治疗的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手术情况,取石结果,术前、术后生化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术中出血量为(52.03±8.30)ml,手术时间为(95.06±12.41)min,排气时间为(21.10±2.17)h,住院时间为(8.54±1.60)d,腹痛缓解时间为(1.29±0.15)d,黄疸消退时间为(4.27±0.50)d,结石清除率为97%(97/100)。本组患者中,发生胆管炎2例,急性胰腺炎4例,一过性高淀粉酶血症18例。术后,患者体温、中性粒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水平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CP是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的安全、有效手段,术后炎症反应较轻,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管结石 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 老年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对行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的患者进行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 被引量:4
4
作者 曹美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第23期248-250,共3页
目的 :探讨对接受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的患者进行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 :将近年来在南通市通州区人民医院进行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比组和风险管理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风险管理... 目的 :探讨对接受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的患者进行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 :将近年来在南通市通州区人民医院进行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比组和风险管理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风险管理组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护理指标。结果 :风险管理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比组患者(P<0.05),其对护理的总满意率高于对比组患者(P<0.05)。结论 :对接受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的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降低其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其对护理的满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 护理风险管理 护理不良事件 并发症
下载PDF
对行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的患者进行护理风险管理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郭燕君 储霞飞 《当代临床医刊》 2021年第4期106-107,共2页
目的探究对行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的病人进行护理风险管理的疗效评价。方法选取我院行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患者2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护理模式,研究组患者在常规的护理模式上加以护理风险管理,护理风... 目的探究对行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的病人进行护理风险管理的疗效评价。方法选取我院行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患者2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护理模式,研究组患者在常规的护理模式上加以护理风险管理,护理风险管理主要有手术后制定合理的管理方案、手术过程中配合管理、手术之前的风险评估等内容。比较两组在护理后的手术时间、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引发并发症的概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研究组对于护理满意度显然比对照组高,差距有意义(P<0.05);研究组引发并发症的概率(10.00%)比对照组的概率(30.00%)明显较低,差距有意义(P<0.05)。结论对于进行内镜下匿名胆胰管造影术的病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明显减少病人的手术时间、提高病人对于护理的满意度并降低引发并发症的概率,具有临床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风险管理 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 疗效评价
下载PDF
胆胰疾病患者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术前胃潴留风险的预测研究
6
作者 陈萃 陈丽珊 +4 位作者 刘晓岚 付亭亭 钱琳 方佩颖 叶志霞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46-49,共4页
目的分析胃轻瘫主要症状指数(gastroparesis cardinal symptom index,GCSI)量表及胃潴留危险因素评估,对胆胰疾病患者发生胃潴留的预测效果。方法采用GCSI量表及相关危险因素调查表,在421名胆胰疾病患者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ndoscop... 目的分析胃轻瘫主要症状指数(gastroparesis cardinal symptom index,GCSI)量表及胃潴留危险因素评估,对胆胰疾病患者发生胃潴留的预测效果。方法采用GCSI量表及相关危险因素调查表,在421名胆胰疾病患者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术前进行评估,于术中观察验证是否有胃潴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法分析GCSI量表对胆胰疾病患者发生胃潴留的预测效果。结果胆胰疾病患者发生胃潴留GCSI量表最佳临界值为25分,其预测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7.5%、91.4%,ROC曲线下面积为0.979。女性、胆胰恶性肿瘤、消化道梗阻为患者发生胃潴留的独立危险因素,其预测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3.3%、77.1%,ROC曲线下面积为0.916。GCSI量表预测胆胰疾病患者胃潴留的准确度较高。结论GCSI量表可作为胆胰疾病患者ERCP术前筛查胃潴留的工具。对于GCSI量表评分≥25分的患者,可提前给予预防措施,从而保证ERCP的按期顺利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 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 胃潴留 GCSI量表 预测
下载PDF
影响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手把手培训学员插管成功率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郑立跃 潘阳林 +1 位作者 罗辉 郭学刚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69-273,共5页
目的探讨影响ERCP手把手培训中学员插管成功率的危险因素,旨在提高ERCP的培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学员在西京消化病医院进行ERCP手把手培训的1193例病例资料,并对可能影响插管成功率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 目的探讨影响ERCP手把手培训中学员插管成功率的危险因素,旨在提高ERCP的培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学员在西京消化病医院进行ERCP手把手培训的1193例病例资料,并对可能影响插管成功率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纳入患者选择性胆管插管1165例,胰管插管28例。学员选择性胆管插管成功率为58.5%(681/1165),教员接手后总体成功率为97.9%(1140/1165);学员选择性胰管插管成功率为39.3%(11/28),教员接手后总体成功率为89.3%(25/28)。ERCP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8.0%(96/1193),术后胰腺炎(PEP)发生率4.4%(53/119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胆管恶性狭窄(OR=0.44,95%CI:0.28—0.67,P〈0.01)、胆管良性或不明原因狭窄(OR=0.32,95%CI:0.17—0.60,P〈0.01)、怀疑乳头括约肌功能障碍(SOD)(OR=0.28,95%CI:0.16~0.47,P〈0.01)、合并有高血压(OR=0.65,95%CI:0.44~0.96,P〈0.05)、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48fL(OR=0.69,95%CI:0.51~0.92,P〈0.05)、血小板(PLT)〈100×109/L(OR=1.68,95%CI:1.05—2.71,p〈0.05)为插管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胆管良恶性或不明原因狭窄、怀疑SOD、合并有高血压、RDW和PLT异常是影响ERCP手把手培训学员插管成功率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 选择性插管 培训
原文传递
Oddi括约肌测压术在慢性胆胰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徐志洁 王琨 +1 位作者 段丽萍 黄永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3期252-255,共4页
目的评价Oddi括约肌测压术(sphincter of Oddi manometry,SOM)在慢性胆胰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5月-2009年1月11例慢性上腹痛疑似Oddi括约肌功能紊乱(sphincter of Oddi dysfunction,SOD)在ERCP检查时接受SO... 目的评价Oddi括约肌测压术(sphincter of Oddi manometry,SOM)在慢性胆胰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5月-2009年1月11例慢性上腹痛疑似Oddi括约肌功能紊乱(sphincter of Oddi dysfunction,SOD)在ERCP检查时接受SOM的临床资料,分析测压结果、ERCP诊治情况,并随访远期疗效。结果SOM结果正常2例(18.2%),均为胆囊切除术后腹痛待查患者,未行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长期随访腹痛无加重,未再因此就医。5例复发性胰腺炎和4例腹痛伴胆总管增宽的SOM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Oddi括约肌基础压力为(52.7±19.2)mm Hg(34-96.5mm Hg);蠕动压力为(167.3±24.8)mm Hg(140-200mm Hg)。9例SOM结果异常者均接受EST治疗,术后随访7例(77.8%)获得良好效果,2例复发性胰腺炎再次行ERCP并放置胰管支架后获满意疗效。结论SOM有助于评价Oddi括约肌功能,尤其适用于胆囊切除术后腹痛怀疑为SODⅢ型的患者,可以帮助明确诊断SOD,指导ERCP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ddi括约肌测压术 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 ODDI括约肌功能紊乱
下载PDF
治疗性ERCP在老年胆胰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9
作者 高秀华 李必瑾 +2 位作者 王建华 沈为民 张爱琼 《交通医学》 2008年第5期490-491,493,共3页
目的:探讨治疗性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在老年胆胰疾病中的治疗价值。方法:对140例经ERCP治疗的老年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评价治疗性ERCP在各种老年胆胰疾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治疗性ERCP成功率98.5%。25例恶性胆道梗阻均... 目的:探讨治疗性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在老年胆胰疾病中的治疗价值。方法:对140例经ERCP治疗的老年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评价治疗性ERCP在各种老年胆胰疾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治疗性ERCP成功率98.5%。25例恶性胆道梗阻均成功引流减黄,10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行鼻胆管引流术,5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和10例乳头良性狭窄行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后症状迅速缓解。并发症发生率5.0%,包括胆道感染、局部出血和急性胰腺炎,均保守治疗痊愈。结论:治疗性ERCP对老年人多种胆胰疾病疗效确实且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 道疾病 腺疾病 老年人
下载PDF
MRCP对ERCP胆管插管难度预测的价值 被引量:3
10
作者 朱恒 赵清喜 +4 位作者 孙学国 王小玮 鞠辉 毛涛 田字彬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57-361,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对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胆管插管难度预测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93例术前行MRC...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对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胆管插管难度预测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93例术前行MRCP检查的ERCP患者,根据ERCP胆管插管难易程度将患者分为ERCP胆管插管困难组(A组,30例)和非困难组(B组,63例).对两组患者MRCP图像上相关解剖学指标(包括胆总管直径、胰管直径、胆胰管汇合角度、胆胰管汇合点与十二指肠内壁间距、胆胰管末端间距)进行观察和测量,比较分析两组患者MRCP图像上述解剖指标数据的差别,探讨其对ERCP胆管插管难度预测的价值.结果:ERCP胆管插管成功率为98.92%.两组患者MRCP上胆总管直径、胆胰管汇合角度存在差异(4.48±1.27 vs 6.73±2.32;25.89±14.40 vs 43.37±24.88,P<0.05),而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胰管直径、胆胰管汇合点与十二指肠内壁间距、胆胰管末端间距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RCP胆管插管难度与MRCP图像上胆总管直径、胆胰管汇合角度有相关性(P<0.05),而与胰管直径、胆胰管汇合点与十二指肠内壁间距、胆胰管末端间距无相关性.结论:ERCP术前常规行MRCP检查对判定ERCP胆管插管难易程度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 磁共振管成像 疾病 胰管解剖 困难插管
下载PDF
ERCP治疗胆管末端良性病变并胆管炎的疗效及复发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周亚柏 张开光 +1 位作者 王成 王桂周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412-1415,共4页
目的探究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治疗胆管末端良性病变合并胆管炎的疗效,分析术后复发胆管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胆管末端良性病变合并胆管炎患者86例,患者均接受ERCP治疗。统计患者术后2周实验室检查指标及主要症状改善... 目的探究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治疗胆管末端良性病变合并胆管炎的疗效,分析术后复发胆管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胆管末端良性病变合并胆管炎患者86例,患者均接受ERCP治疗。统计患者术后2周实验室检查指标及主要症状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率;随访1年,统计胆管炎复发率,分析术后复发胆管炎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后2周,86例患者中总胆红素(TB)改善占75.58%,谷丙转氨酶(ALT)改善占81.40%,白细胞下降占87.21%,腹痛缓解占88.37%。共发生并发症10例(11.6%),其中胰腺炎3例(3.5%),胆道感染3例(3.5%),高淀粉酶血症3例(3.5%),低氧血症1例(1.2%);无死亡病例及穿孔、消化道出血发生。术后复发胆管炎患者有18例(20.93%);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65岁、并憩室、操作时间>45min以及合并胆囊结石是胆管末端良性病变合并胆管炎患者术后复发胆管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ERCP治疗胆管末端良性病变合并胆管炎近期疗效确切,并发症少;而年龄>65岁、并憩室、操作时间>45 min,合并胆囊结石的患者术后更易复发胆管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末端良性病变 管炎 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 复发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胆总管十二指肠瘘继发急性胆管炎ERCP诊治一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翁裕杰 《右江医学》 2021年第4期318-320,共3页
胆总管十二指肠瘘(choledochoduodenal fistula,CDF)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胆肠内瘘,为连接胆总管及十二指肠之间的病理性通道,其发病率较低,因胆道感染表现就诊,由于临床表现不典型,且部分影像学检查无法直接确诊,往往造成诊断较为困难,极... 胆总管十二指肠瘘(choledochoduodenal fistula,CDF)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胆肠内瘘,为连接胆总管及十二指肠之间的病理性通道,其发病率较低,因胆道感染表现就诊,由于临床表现不典型,且部分影像学检查无法直接确诊,往往造成诊断较为困难,极易误诊。现报道我院一例胆总管十二指肠瘘继发急性胆管炎,经内镜下诊治-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胆管引流,最终明确诊断,病情获得显著缓解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管十二指肠瘘 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 急性管炎
下载PDF
同一术者ERCP+LC与LECBD+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3
13
作者 范卫填 邱思远 +3 位作者 纪任 刘春红 朱洪涛 卢宠茂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331-335,共5页
目的比较同一术者操作的内镜下逆行性胆胰管造影+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RCP+LC)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ECBD+LC)两种微创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期间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肝... 目的比较同一术者操作的内镜下逆行性胆胰管造影+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RCP+LC)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ECBD+LC)两种微创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期间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肝胆胰外科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病例102例,患者接受同一术者操作的ERCP+LC(n=65)或LECBD+LC(n=37),对两组手术中转率、胆总管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等临床数据进行统计比较。结果ERCP+LC组在手术时间[(129.88±47.91)min vs(183.54±74.75)min,P<0.05]、住院时间[(7.15±3.14)d vs(10.68±5.00)d,P<0.05]方面优于LECBD+LC组;在手术中转率、胆总管结石清除率、手术出血量、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ERCP+LC和LECBD+LC均是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有效方法,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术者同时熟练掌握两种方法才可能使患者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结石 总管结石 内镜下逆行管造影术 腹腔镜总管探查术 腹腔镜囊切除术
下载PDF
急性胆管炎ERCP术前术后HDL-C及Alb、WBC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姚必瑜 黄智铭 《浙江创伤外科》 2019年第4期735-737,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胆管炎患者内镜下逆行性胆胰管造影术(ERCP)术前术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白蛋白(Alb)、白细胞数(WBC)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急性胆管炎患者分成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组及普通梗阻性黄疸组,分别检测ERCP术前术后患者... 目的探讨急性胆管炎患者内镜下逆行性胆胰管造影术(ERCP)术前术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白蛋白(Alb)、白细胞数(WBC)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急性胆管炎患者分成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组及普通梗阻性黄疸组,分别检测ERCP术前术后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白蛋白、白细胞数(WBC)的变化,并相互比较。结果ERCP术前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组患者血浆HDL-C、白蛋白明显降低,白细胞数明显升高,与普通梗阻性黄疸组有差异(P<0.01)。ERCP术后1周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组患者血浆HDL-C、白蛋白均会上升,白细胞数下降,与ERCP术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普通梗阻性黄疸组患者ERCP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HDL-C、白蛋白明显降低,可用于评估胆管炎患者的严重程度,通过ERCP术解除梗阻减轻炎症,HDL-C、白蛋白可回升,白细胞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脂蛋白固醇 白蛋白 急性化脓性管炎 内镜下逆行管造影术
下载PDF
浅谈影响ERCP操作的制约因素 被引量:9
15
作者 谢明征 梁国刚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7年第19期1735-1742,共8页
内镜下逆行性胆胰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由于具有创伤小、时间短的优点,已在胆胰疾病的诊治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在胆总管结石、胆囊切除术后的胆管复发结石的治疗方面已经成为了首选.... 内镜下逆行性胆胰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由于具有创伤小、时间短的优点,已在胆胰疾病的诊治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在胆总管结石、胆囊切除术后的胆管复发结石的治疗方面已经成为了首选.但随着ERCP的广泛开展和认识的不断提高,大量研究显示局部解剖因素,尤其是十二指肠周围憩室、乳头嵌顿结石和乳头狭窄是影响ERCP操作成功的主要解剖因素.同时医护患三者间的配合也是影响ERCP操作成功的重要原因.本文系统复习相关文献资料,对ERCP操作失败的原因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逆行管造影术 操作失败 十二指肠壶腹周围憩室 乳头嵌顿性结石 乳头狭窄
下载PDF
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 被引量:16
16
作者 王红禄 赵振生 +4 位作者 陈宁 胡毅 曹双军 李晋 石庆龙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11年第5期301-304,共4页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胆道成像联合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内镜Oddi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治疗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09年6月期间,应用螺旋CT三维胆道成像联...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胆道成像联合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内镜Oddi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治疗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09年6月期间,应用螺旋CT三维胆道成像联合十二指肠镜及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30例的方法与经验.并与2005年7月至2007年6月期间,传统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36例患者进行对比,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两镜联合组全部病例取得成功,ERCP并发症2例,均为急性轻型胰腺炎,螺旋CT三维胆道成像胆总管、肝总管、左右肝管显影率为100%,胆囊管显影率为73%,可清晰显示胆囊管的走行及汇入胆总管的位置.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传统手术组(P<0.05).结论 螺旋CT三维胆道成像联合十二指肠镜与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具有安全、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且能减少术中胆管损伤的优点,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囊切除术 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 螺旋CT三维道成像
原文传递
LC+LCBDE与ERCP/S+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程玉 罗云藩 +5 位作者 邓予 罗小平 张胜 艾志国 饶小惠 黄运涛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4期222-225,共4页
目的研究两种微创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切开取石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 and stone extraction,LCBDE)和内镜下逆行性胆胰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 目的研究两种微创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切开取石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 and stone extraction,LCBDE)和内镜下逆行性胆胰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内镜下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LC]在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84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LC+LCBDE组(59例)和ERCP/S+LC组(125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石取净率、并发症发生率、中转开腹率。结果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存在显著性差异[(13.12±6.47)d vs(11.40±6.83)d、(27 956.24±9 896.90)元vs(35 381.35±8 571.20)元,P<0.05];但是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无显著性差异。LC+LCBDE组的住院时间长于ERCP+LC组,住院费用低于ERCP/S+LC组,并发症发生率、但结石清除率、中转开腹率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对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LC+LCBDE与ERCP/S都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但两者皆需改进。LC+LCBDE需要减少住院时间,ERCP/S+LC需要减少住院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囊切除术 腹腔镜总管探查切开取石术 内镜下逆行管造影术 内镜下括约肌切开取石术
原文传递
ERCP患者术后并发胰腺炎的原因及护理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妥英 刘旭明 +2 位作者 邬佩芳 黄事盛 李康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3年第3期164-165,共2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术后并发胰腺炎的原因及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搜集我院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经ERCP的116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将术后并发胰腺炎的66例作为研究组,术后未并发胰腺炎的50例作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术后并发胰腺炎的原因及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搜集我院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经ERCP的116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将术后并发胰腺炎的66例作为研究组,术后未并发胰腺炎的5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对两组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对比,总结术后并发胰腺炎的原因并总结有效的护理方法。结果:研究组中多次插管36例,胰管损伤42例,胆管压迫48例;对照组中多次插管18例,胰管损伤20例,胆管压迫25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造成ERCP术后并发胰腺炎的主要因素有多次插管、胰管损伤、胆管压迫。ERCP操作技术欠佳是造成患者并发胰腺炎的主要原因,细致的护理是促进ERCP术后并发胰腺炎患者好转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炎 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 原因分析 护理
原文传递
内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取石术后对胆囊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杨渝 吕云福 郑进方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35-238,共4页
胆总管结石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近年来经十二指肠内镜取石已成为热门话题,并逐渐取代外科手术,且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因需要切开Oddi括约肌以扩大十二指肠乳头的开口,术后会造成永久性损伤,导致一系列相关并发症发生。相关并发症... 胆总管结石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近年来经十二指肠内镜取石已成为热门话题,并逐渐取代外科手术,且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因需要切开Oddi括约肌以扩大十二指肠乳头的开口,术后会造成永久性损伤,导致一系列相关并发症发生。相关并发症研究多集中于胆管结石复发、胆管炎、胆管狭窄甚至胆管癌,但较少涉及胆囊功能。本文主要就Oddi括约肌切开术(EST)术后对胆囊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发现EST术后胆囊的充盈和储存功能减弱,排空功能和收缩功能代偿性增强,浓缩能力发生异常,导致各种EST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增加,因而应严格掌握EST术后胆囊切除的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管结石 Oddi括约肌 内镜下逆行管造影术(ERCP) 内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术(EST) 囊功能
原文传递
护理风险管理在ERCP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7
20
作者 黄秀芹 诸葛玮玮 +3 位作者 黄庆科 徐李娟 严超群 何敏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5年第12期59-61,共3页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2012年1月1日~12月31日和2013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行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的1000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2012年1月1日~12月31日和2013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行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的1000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0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护理风险管理。观察两组的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观察组的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行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的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有效减少各种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术后并发症,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风险 护理管理 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 应用效果 评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