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个体化老年综合评估护理模式在消化道早癌行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术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作者 杨孝亲 邓娟 +1 位作者 王晓艳 王晶欣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24期119-121,共3页
目的:探讨个体化老年综合评估(CGA)护理模式在消化道早癌行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术(ESD)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12月于无锡市人民医院行ESD的消化道早癌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 目的:探讨个体化老年综合评估(CGA)护理模式在消化道早癌行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术(ESD)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12月于无锡市人民医院行ESD的消化道早癌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个体化CGA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情绪状态、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护理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 1)。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 7)。结论:个体化CGA护理模式在消化道早癌行ESD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改善其不良情绪,提升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早癌 个体化老年综合评估护理 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术 并发症
下载PDF
心理护理联合优质护理在行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术消化道早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
作者 王晶欣 朱樱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30期128-130,共3页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联合优质护理在行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术(ESD)的消化道早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行ESD的80例消化道早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奇偶数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联合优质护理在行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术(ESD)的消化道早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行ESD的80例消化道早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奇偶数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心理护理联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社会功能、躯体功能、一般感受、物质生活评分高于对照组,消化系统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后自主进食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联合优质护理在行ESD的消化道早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并改善其负性情绪与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护理 优质护理 消化道早癌 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术
下载PDF
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价值及术后病理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刘鹏军 葛亚强 +3 位作者 王晓燕 张利霞 许丽娟 徐敏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2期1433-1436,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上消化道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GIN)的临床疗效,并分析手术前后标本病理特点。方法 48例研究对象术前经胃镜活检标本检...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上消化道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GIN)的临床疗效,并分析手术前后标本病理特点。方法 48例研究对象术前经胃镜活检标本检查确诊为黏膜HGIN,均经ESD治疗。观察手术时间、并发症、病灶大小、术后病理特点,评价整块切除率、完整切除率及治愈性切除率等指标。结果手术整块切除率100%,手术平均时间(76.8±23.4)min,1例穿孔。ESD切除标本最大直径(25.9±11.4)mm,术后病理证实维持HGIN 33例、HGIN伴局灶癌变11例、高-中分化腺癌3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ow-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LGIN)1例,术前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68.8%,与活检相比,ESD手术标本诊断HGIN更准确(χ2=17.778,P<0.05),HGIN癌变率29.2%,食管黏膜癌变率与胃黏膜癌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38,P>0.05);ESD术完整切除率95.8%,治愈性切除率95.8%。1例局部复发,2例食管ESD术后狭窄。结论上消化道黏膜HGIN具有潜在癌变风险,胃镜活检标本不能准确评估其性质,ESD可一次性完全切除病灶,且可以提供完整标本进行进一步病理学评估,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术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上消化道
下载PDF
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术治疗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的价值及术后病理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袁媛 周炳喜 +4 位作者 程黎娜 张建民 刘博伟 谢甲贝 贾长河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13期51-52,共2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术(ESD)治疗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69例研究对象术前经胃镜活检标本检查确诊为早期食管癌或食管癌前病变,均经ESD治疗,观察其临床特征、并发症、病灶大小、术前及术后病理特点等。结果手术整...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术(ESD)治疗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69例研究对象术前经胃镜活检标本检查确诊为早期食管癌或食管癌前病变,均经ESD治疗,观察其临床特征、并发症、病灶大小、术前及术后病理特点等。结果手术整块切除率100%,完整切除率95.7%,治愈性切除率95.7%。结论 ESD是治疗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的有效方法,可提供完整标本进行进一步病理学评估,以提高病理的正确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术 食管癌 癌前病变
下载PDF
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效果探究
5
作者 毕亭亭 裴雪霞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第24期67-70,共4页
目的:研究用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术(ESD)治疗早期胃癌(EGC)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接诊的EGC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组的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15例/组)。为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分别采... 目的:研究用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术(ESD)治疗早期胃癌(EGC)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接诊的EGC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组的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15例/组)。为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分别采用ESD、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病灶的整块切除率、完整切除率、切下病灶组织的最大径、手术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住院的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1)观察组患者病灶的整块切除率、完整切除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其切下病灶组织的最大径长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者手术的时间长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术中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患者,其住院的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采用EMR相比,用ESD治疗EGC的效果较好,可显著提高患者病灶的整块切除率和完整切除率,减少其术中的出血量,缩短其住院的时间,且安全性较高。但进行此手术的时间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术 内镜下黏膜切除 早期胃癌 病灶 切除率 并发症
下载PDF
基于5A护理模式的医护一体化查房在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手术中应用
6
作者 陈炜璋 袁莉 李靖玉 《中华养生保健》 2023年第16期108-111,共4页
目的探讨与分析基于5A护理模式的医护一体化查房在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4月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1∶1随机分配原则把患者分为5A组与对照组,每组40... 目的探讨与分析基于5A护理模式的医护一体化查房在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4月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1∶1随机分配原则把患者分为5A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均给予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医护一体化查房护理,5A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5A模式护理,两组患者护理观察时间为3个月,观察与记录患者术后恢复、自我护理能力与心理状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继发性出血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A组患者的术后置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与对照组对比,显著减少(P<0.05)。5A组患者护理期间的继发性出血、穿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为5.00%,与对照组的22.50%相比显著降低(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前(P<0.05),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显著低于护理前(P<0.05);护理后5A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5A组的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5A护理模式的医护一体化查房联合能减少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手术患者护理的置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也可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缓解焦虑与抑郁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护一体化查房 5A护理模式 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术 胃肠道肿瘤 自我护理能力
下载PDF
结扎装置辅助内镜下黏膜下层切除术与黏膜下层剥离术治疗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杨根源 郭晓红 +1 位作者 施茜 李楚滨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155-158,共4页
目的探讨结扎装置辅助内镜下黏膜下层切除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resection with ligating device,EMSR-L)与黏膜下层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根治性切除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rectal neroendocrine tumors,... 目的探讨结扎装置辅助内镜下黏膜下层切除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resection with ligating device,EMSR-L)与黏膜下层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根治性切除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rectal neroendocrine tumors,r-NETs)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总结珠海市人民医院2011年-2014年经内镜局部切除的46例r-NETs患者。其中,EMSR-L 27例(EMSR-L组),ESD 19例(ESD组),比较两种术式治疗r-NETs的手术费用、手术时间、病变整块切除率、组织学完全切除率、并发症及随访结果方面的差异。结果 EMSR-L组的手术费用明显低于ESD组(P=0.005);EMSR-L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ESD组(P=0.007);两组的整块切除率均为100%;两组组织学完全切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两组即刻性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两组迟发性出血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两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4);两组均无消化道穿孔发生;术后随访观察1~3.5年,两组患者均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 EMSR-L是根治性治疗rNETs的安全、可行、有效的局部切除方法,且手术费用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 结扎装置 内镜下黏膜下层切除 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术 并发症 可行性 安全性 有效性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层剥离术治疗胃肠道间质瘤26例临床报告 被引量:7
8
作者 蒋小猛 徐岷 +4 位作者 魏金文 王晓燕 张尤历 陈萍 徐美东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3年第6期529-531,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经胃肠镜及超声内镜诊断的26例来源于固有肌层的GIST行ESD治疗。患者使用丙泊...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经胃肠镜及超声内镜诊断的26例来源于固有肌层的GIST行ESD治疗。患者使用丙泊酚静脉注射诱导麻醉。手术标本行免疫组化进一步判定肿瘤性质。观察肿瘤完整切除率、手术时间、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病理等指标。结果:26例中,25例为单发肿瘤,1例为多发(2个)肿瘤。7例位于食管,10例位于胃底,5例位于胃体,3例位于胃窦,1例位于直肠。27个瘤体成功切除26个(96.30%)。22例(84.62%)瘤体一次性完整剥离,3例(11.54%)瘤体破裂,1例(3.85%)因肿瘤多发,分期切除。ESD手术时间为(59.62±28.18)min,ESD操作过程中,平均出血量不超过50 mL,术后无持续活动性及迟发性出血。2例(7.69%)发生穿孔,应用多枚钛夹成功封闭裂孔,未转外科开腹手术。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确定间质瘤诊断17例,平滑肌瘤7例,异位胰腺1例,血管球瘤1例。良性间质瘤14例,潜在恶性间质瘤2例,恶性间质瘤1例。术后住院时间(4.15±1.71)d。术后随访期(27.73±12.16)月。3个月及6个月胃镜及超声胃镜检查未提示肿瘤残留及复发。结论: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术治疗胃肠道间质瘤近期疗效安全、可靠,病变可以被完整切除并提供详细的病理学诊断资料,无严重手术相关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外科手 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术 胃肠道间质瘤 黏膜下肿瘤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层剥离术治疗消化道病变 被引量:2
9
作者 梁彪 杨小乔 +3 位作者 汤绍辉 许鸣 李子旭 王芳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012-1015,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黏膜下切除术的患者,行ESD治疗,在病灶周围标记、黏膜下注射、切开病灶周围黏膜、剥离病灶、处理创面及术后追踪。结果ESD治疗了11例消化道病变。病变直径2.0...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黏膜下切除术的患者,行ESD治疗,在病灶周围标记、黏膜下注射、切开病灶周围黏膜、剥离病灶、处理创面及术后追踪。结果ESD治疗了11例消化道病变。病变直径2.0~6.5cm,ESD手术时间为70~180min,10例病变为整块剥离切除,1例为分块切除。术后病理显示增生性息肉2例,腺瘤性病变7例,中级别内瘤变1例,早期癌1例。除1例ESD术后6h出血外,其余病例均无严重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ESD术后随访1~3个月,创面愈合良好,均未见肿瘤残留和复发。结论ESD治疗消化道病变安全有效,并且具有整块切除率高、便于病理学评估、复发率较小、患者痛苦少恢复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术 消化道病变 消化道早期癌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层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临床意义
10
作者 郭书华 蒋小猛 +1 位作者 何莉云 王晓燕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6年第1期54-56,60,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层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上消化道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GIN)的临床疗效及分析手术前后标本病理特点。方法:选择48例上消化道黏膜HGIN患者,均采...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层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上消化道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GIN)的临床疗效及分析手术前后标本病理特点。方法:选择48例上消化道黏膜HGIN患者,均采用ESD治疗。观察并记录手术时间、并发症、病灶大小、术后病理特点,评价整块切除率、完整切除率及治愈性切除率等指标。结果:ESD手术时间为(76.8±23.4)min;1例局部复发,1例穿孔,2例食管术后狭窄;切除标本最大直径(25.9±11.4)mm;术后病理证实维持HGIN 33例、HGIN伴局灶癌变11例、高中分化腺癌3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1例;手术整块切除率为100%,完整切除率为95.8%(46/48),治愈性切除率为95.8%(46/48)。结论:上消化道黏膜HGIN具有潜在癌变风险,ESD可安全、有效地一次性完全切除病灶,且可提供完整标本行进一步病理学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术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上消化道
下载PDF
套扎器辅助性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胃底固有肌层胃肠道间质瘤切除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仇建伟 钱俊波 +2 位作者 王亚民 樊锦河 赵程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213-1215,共3页
目的:观察套扎器辅助性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胃底固有肌层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效果。方法:选取35例经超声内镜检查诊断来源胃底固有肌层的GIST病例,瘤体直径0.5... 目的:观察套扎器辅助性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胃底固有肌层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效果。方法:选取35例经超声内镜检查诊断来源胃底固有肌层的GIST病例,瘤体直径0.5~1.3 cm,实验组17例以7连环套扎器行内镜下GIST套扎,套扎后用超声内镜证实GIST完整套入圈套中,再行ESD;对照组18例直接行ESD治疗。结果:35例患者均一次性顺利完整切除病变,两组在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接受随访3~24个月,未见病灶残留和复发。结论:套扎器辅助性ESD在胃底GIST切除中,方法简便、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结扎装置 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术
原文传递
回盲部侧向发育型肿瘤的临床特点及其内镜治疗效果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婷 肖君 +1 位作者 张其德 韩树堂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年第19期25-26,29,共3页
目的探讨回盲部侧向发育型肿瘤(LST)的临床特点及内镜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回盲部LST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内镜治疗,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灶最大径、病理分型、手术方式、病灶分型,并分析病灶... 目的探讨回盲部侧向发育型肿瘤(LST)的临床特点及内镜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回盲部LST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内镜治疗,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灶最大径、病理分型、手术方式、病灶分型,并分析病灶分型与病理分型的关系、不同手术方式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60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5∶1,患者年龄主要为50~79岁;病灶最大径<20mm的患者占比最大;病理分型为管状腺瘤的患者占比最大,其次为绒毛状管状腺瘤;手术方式以ESD为主;病灶分型以扁平隆起型为主,其次为结节混合型。扁平隆起型病灶的病理类型多为管状腺瘤,结节混合型病灶的病理类型多为绒毛状管状腺瘤,假凹陷型病灶数量较少;行EPMR治疗的患者复发率高于行ESD、EMR治疗的患者(P<0.05)。结论回盲部LST好发于男性、中老年人群;病灶最大径多小于20mm;不同病灶分型的病理分型存在差异;应对锯齿状腺瘤加以重视,减少漏诊;ESD对病变的完整切除率高,可有效减少术后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向发育型肿瘤 回盲部 临床特点 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术
下载PDF
同时性多发早期胃癌和/或癌前病变的危险因素分析
13
作者 陈毓岱 何利平 +4 位作者 方超英 庄宸麟 黄建敏 潘慧 郑晓玲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30-32,共3页
目的 探讨经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术治疗的多发早期胃癌(MEGC)和/或癌前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22年6月术后病理证实为早期胃癌或癌前病变住院患者信息,包括性别、年龄、病史、病灶大小、位置分布、术后各病灶病理数据等... 目的 探讨经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术治疗的多发早期胃癌(MEGC)和/或癌前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22年6月术后病理证实为早期胃癌或癌前病变住院患者信息,包括性别、年龄、病史、病灶大小、位置分布、术后各病灶病理数据等。结果 最终选取248例,其中单发性202例,同时多发性46例。两组黏膜背景萎缩、肠化程度、水平和垂直位置分布,病理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黏膜背景萎缩、肠化程度分别对多发癌的发生有显著影响(OR=5.82,95%CI:1.97,17.17,P=0.001;OR=11.22,95%CI:4.22,29.83,P<0.001);对主副病灶大小进行线性回归模型构建,发现其之间存在线性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8,P<0.002)。结论 胃黏膜背景的萎缩和肠化生程度是同时性MEGC和/或癌前病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副病灶大小与主病灶大小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时性多发早期胃癌 萎缩性胃炎 肠化生 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术
下载PDF
超级微创手术治疗结直肠早癌与癌前病变的疗效评估
14
作者 孙冠超 陈倩倩 +3 位作者 王立辉 吕昆明 董晓宇 石卉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24年第4期292-296,共5页
目的探讨消化内镜超级微创手术(SMIS)在结直肠早癌与癌前病变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10月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及第二医学中心行消化内镜SMIS的结直肠早癌与癌前病变357例患者,其中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 目的探讨消化内镜超级微创手术(SMIS)在结直肠早癌与癌前病变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10月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及第二医学中心行消化内镜SMIS的结直肠早癌与癌前病变357例患者,其中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组168例,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术(ESD)组103例,内镜下高频电切术(EHE)组86例。比较三组患者的息肉情况、术中操作情况、治疗疗效以及经济学评价。结果三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在息肉个数和早期癌变侵犯深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组在息肉形态、大小分布及病理诊断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三组术中穿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ESD组术中出血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大于EMR组及EHE组[62.1%(64/103)比14.9%(25/168)和7.0%(6/86)、17.5%(18/103)比4.8%(8/168)和7.0%(6/86)](P<0.05)。ESD组非治愈性切除率高于EMR组及EHE组[6.8%(7/103)比0.6%(1/168)、1.2%(1/86)](χ^(2)=8.82,P<0.05),三组整块切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D组住院时长及手术费用高于EMR组及EH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不同术式的SMIS均能实现较高的结直肠早癌与癌前病变的整块切除率与治愈性切除率,但术式选择应依据病变的特点进行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早癌 癌前病变 疗效评估 内镜下黏膜切除 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术
原文传递
蓝色橡皮疱痣综合征1例 被引量:9
15
作者 赵晶 高善玲 +2 位作者 刘冰熔 刘中宏 范玉晶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2081-2083,共3页
蓝色橡皮疱痣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疾病,皮肤及胃肠道出现特征性蓝色疱疹样血管畸形,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及缺铁性贫血,其他脏器亦可受累.本病例以慢性胃肠道出血为主要表现,我们通过胃肠镜及超声胃镜检查诊断,并应用内镜下硬化、套扎及内... 蓝色橡皮疱痣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疾病,皮肤及胃肠道出现特征性蓝色疱疹样血管畸形,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及缺铁性贫血,其他脏器亦可受累.本病例以慢性胃肠道出血为主要表现,我们通过胃肠镜及超声胃镜检查诊断,并应用内镜下硬化、套扎及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术(ESD)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色橡皮疱痣综合征 套扎治疗 硬化治疗 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术
下载PDF
胃异位胰腺2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郑汝桦 吕瑛 +3 位作者 王雷 李运红 张晓琦 邹晓平 《新医学》 2015年第8期546-549,共4页
目的探讨胃异位胰腺的内镜、超声内镜下特点及超声内镜诊断胃异位胰腺的价值。方法对经常规胃镜或超声内镜拟诊的30例胃异位胰腺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患者均行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术(ESD),术后经病理确诊的胃异位胰腺21例,其余... 目的探讨胃异位胰腺的内镜、超声内镜下特点及超声内镜诊断胃异位胰腺的价值。方法对经常规胃镜或超声内镜拟诊的30例胃异位胰腺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患者均行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术(ESD),术后经病理确诊的胃异位胰腺21例,其余9例分别为胃黏膜慢性炎(3例)、脂肪瘤(2例)、印戒细胞癌(1例)、间质瘤(1例)、腺肌症(1例)、布氏腺增生(1例)。30例患者中有19例术前行超声内镜检查,其中13例术后确诊为异位胰腺,另6例病理为其他病变,超声内镜诊断胃异位胰腺的符合率为68.4%(13/19)。21例异位胰腺患者经随访均无并发症出现。结论超声内镜对诊断胃异位胰腺有一定的价值,但仍易与其他超声内镜下表现相似的病变混淆,胃镜及超声内镜下拟诊胃异位胰腺的,建议行内镜下切除进一步明确诊断,以免漏诊其他恶性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胰腺 超声内镜 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术
下载PDF
早期胃癌ESD术后发生同时性与异时性胃癌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宋顺喆 杨芳 +1 位作者 宫爱霞 张经文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03-207,212,共6页
目的分析影响早期胃癌患者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术(ESD)后发生同时性和异时性胃癌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01-01-2019-12-31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镜中心行ESD治疗的早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 目的分析影响早期胃癌患者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术(ESD)后发生同时性和异时性胃癌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01-01-2019-12-31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镜中心行ESD治疗的早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ESD术后发生同时性和异时性胃癌的危险因素。结果12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14例(11.7%)发生异时性胃癌,11例(9.2%)发生同时性胃癌。初始病变位于胃下三分之一(OR=11.280,95%CI:2.720~46.775,P=0.001)、重度肠化(OR=6.206,95%CI:1.667~23.109,P=0.006)和分化型胃癌(OR=9.178,95%CI:1.642~51.305,P=0.012)是发生多次胃癌(同时性或异时性)的独立危险因素。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初始病变位于胃下三分之一(OR=14.870,95%CI:2.508~88.166,P=0.003)、重度肠化(OR=4.484,95%CI:1.029~19.536,P=0.046)和分化型胃癌(OR=12.644,95%CI:1.303~122.714,P=0.029)是发生异时性胃癌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根据病灶特点制定随访计划,初始病变位于远端胃,背景黏膜重度肠化的分化型胃癌患者,即使随访时间>1年,也要警惕异时性胃癌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时性胃癌 异时性胃癌 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术 肠化生 分化型胃癌
原文传递
残胃癌诊疗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7
18
作者 陈剑辉 蔡世荣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862-865,共4页
随着药物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的提高,保守治疗已逐渐取代胃大部分切除术成为消化性溃疡的首选治疗。如今胃大部分切除的手术适应证主要是顽同性的溃疡出血或复发性溃疡引起的胃出口梗阻。残胃癌的潜伏期长,20世纪后期仍有相当多的病人... 随着药物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的提高,保守治疗已逐渐取代胃大部分切除术成为消化性溃疡的首选治疗。如今胃大部分切除的手术适应证主要是顽同性的溃疡出血或复发性溃疡引起的胃出口梗阻。残胃癌的潜伏期长,20世纪后期仍有相当多的病人因良性疾病行胃大部分切除术,故现今残胃癌的发病率并无下降趋势,在日本残胃癌占胃癌的1%-5%。对于残胃癌的定义、术后间隔时间及残胃癌的治疗仍有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胃癌 病灶切除 淋巴结清扫 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