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0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在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中的应用
1
作者 张丽 刘敏 +2 位作者 李强 姬瑞 周永宁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18-222,共5页
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rectal neuroendocrine neoplasms,R-NENs)是一类异质性肿瘤,发病率逐渐上升。对于早期无转移肿瘤,多采用内镜下切除治疗,由于多数R-NENs呈浸润性生长,累及黏膜下深层组织,传统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 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rectal neuroendocrine neoplasms,R-NENs)是一类异质性肿瘤,发病率逐渐上升。对于早期无转移肿瘤,多采用内镜下切除治疗,由于多数R-NENs呈浸润性生长,累及黏膜下深层组织,传统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的疗效及安全性不尽如人意,因此多种改良EMR(modified EMR,m-EMR)用于治疗R-NENs,本文就m-EMR在R-NENs治疗中的应用作一综述,为R-NENs有效、规范的内镜下治疗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 改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内镜黏膜下剥离
下载PDF
注水法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患者的效果观察
2
作者 马晓芬 杨小兰 张攸龄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期55-57,共3页
目的:观察注水法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结肠息肉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高频电切术治疗,观察组应用注水法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 目的:观察注水法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结肠息肉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高频电切术治疗,观察组应用注水法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指标、术后12h心理应激情况、预后质量及手术前后血清学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8.00%,比对照组的86.00%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比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明显更短,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观察组术后12h的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比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术后两组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胃泌素17(G-17)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随访3个月后复发率比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结论:相比高频电切术,注水法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患者效果更佳,明显改善手术指标、术后12h心理应激情况、预后质量,降低血清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法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高频电切 结肠息肉 预后质量
下载PDF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大肠广基息肉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3
作者 骆亚冰 汪胜林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期0073-0076,共4页
探讨经内窥镜下粘膜剥脱手术对结直肠癌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80例结直肠广基息肉病人,将其分为两组进行比较:1 0 0例行普通手术,2组行内镜下粘膜剥脱。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消化道功能恢复时间... 探讨经内窥镜下粘膜剥脱手术对结直肠癌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80例结直肠广基息肉病人,将其分为两组进行比较:1 0 0例行普通手术,2组行内镜下粘膜剥脱。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消化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治疗前后患者炎症指数,总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上述参数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对于大肠广基息肉的治疗效果确切,安全有效,可减少创伤,加速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大肠广基息肉患者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胃肠道息肉的手术效果及对患者胃肠道激素水平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王小英 邓大一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 探究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胃肠道息肉的手术效果及对患者胃肠道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100例胃肠道息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排列表法分为干预组与参照组,每组50例。干预组给予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参照组给予普通内镜下电凝切除术治... 目的 探究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胃肠道息肉的手术效果及对患者胃肠道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100例胃肠道息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排列表法分为干预组与参照组,每组50例。干预组给予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参照组给予普通内镜下电凝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息肉切除率(整块切除率、完整切除率),术后恢复情况(术后3 d平均体温、术后1 d白细胞计数、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前后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水平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组息肉整块切除率98.00%、完整切除率100.00%均高于参照组的84.00%、9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 d平均体温、术后1 d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术后进食时间(2.96±0.72)d、术后住院时间(5.23±1.15)d均短于参照组的(3.87±0.98)、(6.82±2.0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干预组血清C反应蛋白(53.60±6.08)mg/L、降钙素原(0.47±0.11)ng/ml均低于参照组的(72.96±8.55)mg/L、(0.79±0.18)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00%)低于参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胃肠道息肉患者使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诊治有利于提高整体诊治效果,降低机体炎症反应及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具有临床应用价值,提倡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息肉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电凝切除 胃肠道激素
下载PDF
结直肠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与冷圈套切除术对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5
作者 孟玉此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24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探究结直肠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与冷圈套息肉切除术(CSP)治疗肠息肉完整切除率及对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夏邑县人民医院2108年12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结直肠息肉患者53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25例与... 目的探究结直肠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与冷圈套息肉切除术(CSP)治疗肠息肉完整切除率及对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夏邑县人民医院2108年12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结直肠息肉患者53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25例与对照组28例。研究组采用EMR,对照组采用CSP,观察2组息肉完整切除率和手术前、手术后1 d 2组患者的血清疼痛因子[(前列腺素E2(PGE2)和物质P(SP)]、儿茶酚胺类代谢产物[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和皮质醇(Co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栓素B2(TXB2)水平。结果研究组完整切除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00%比92.86%,P>0.05);2组术前血清PGE_(2)、SP、E、Cor、NE、VEGF和TXB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研究组PGE_(2)、SP、E、Cor、NE、VEGF和TXB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直肠息肉EMR与CSP治疗结直肠息肉的完整切除率均高,疗效相似,但EMR在改善血清疼痛因子、应激反应产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血栓素B2水平方面优于CS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冷圈套息肉切除 结直肠息肉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基于回馈理论的健康教育在肠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
6
作者 杨顺 钱柯伊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24年第1期49-52,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回馈理论的健康教育在肠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本院消化内科收治的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的98例肠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 目的探讨基于回馈理论的健康教育在肠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本院消化内科收治的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的98例肠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进行围手术期常规健康指导,观察组进行基于回馈理论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疾病知识水平、遵医行为水平、不良情绪以及预后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疾病知识评分及遵医行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状态-特质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恢复正常饮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回馈理论的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接受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的肠息肉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改善其遵医行为,减轻其焦虑、抑郁情绪,并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馈理论 健康教育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遵医行为 胃肠功能 不良情绪
下载PDF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对结肠息肉患者炎症因子、预后恢复的影响
7
作者 梁晨 《中外医疗》 2024年第2期37-40,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对结肠息肉患者炎症因子、预后恢复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烟台海港医院收治的102例结肠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案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采取高频电切术治疗的51例患者纳入对照...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对结肠息肉患者炎症因子、预后恢复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烟台海港医院收治的102例结肠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案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采取高频电切术治疗的51例患者纳入对照组,采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51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围术期指标、炎症因子、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04%,高于对照组的78.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44,P=0.002)。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前,两组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术前相比,术后1 d两组上述炎性因子水平均上升明显,且观察组术后1 d上述炎性因子水平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患者,能够有效抑制炎症反应,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可促进患者预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结肠息肉 炎症因子 预后恢复 并发症
下载PDF
冷圈套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直肠息肉的 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8
作者 杨莉芹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第2期22-24,69,共4页
目的:探讨冷圈套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直肠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就诊的96例结直肠息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冷圈组和热圈组各48例。热圈组采用热圈套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冷圈组采用冷圈套器内... 目的:探讨冷圈套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直肠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就诊的96例结直肠息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冷圈组和热圈组各48例。热圈组采用热圈套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冷圈组采用冷圈套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实验室指标[血栓素B2(TXB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冷圈组息肉切除时间、总操作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热圈组,住院费用低于热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息肉回收率均为100.00%(48/48);两组组织完整切除率、回盲部插管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TXB2、VEGF水平与术前相比均明显下降,且冷圈组TXB2、VEGF较热圈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明显提高,且冷圈组生活质量评分较热圈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穿孔和术后迟发穿孔、迟发出血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冷圈组术后腹部不适发生率较热圈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冷圈套器与热圈套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均能有效切除结直肠息肉,但冷圈套器术式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腹部不适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息肉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冷圈套器 热圈套器
下载PDF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消化道无蒂息肉的临床价值分析
9
作者 吴淑瑞 陈章兴 《中外医疗》 2024年第3期51-54,共4页
目的探讨采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消化道无蒂息肉的应用价值。方法方便选取2022年1月—2023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收治的112例消化道无蒂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采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消化道无蒂息肉的应用价值。方法方便选取2022年1月—2023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收治的112例消化道无蒂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观察组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手术切除效果、手术前后炎症因子指标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围术期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除成功率为98.21%高于对照组的8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46,P=0.028);两组术后1 d血清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高于术前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3 d血清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均下降,且术后1、3 d观察组血清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消化道无蒂息肉,相较于传统应用高频电凝电切手段,能减少手术时间,减轻手术对于患者的创伤,便于加快患者术后恢复进程,能提高息肉切除效果,降低术后炎症因子水平,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无蒂息肉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的效果分析
10
作者 徐建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3期28-30,共3页
目的:分析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结肠息肉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临沂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结肠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内镜下高频电切术疗法,观察组采取EMR疗法。比较两... 目的:分析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结肠息肉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临沂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结肠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内镜下高频电切术疗法,观察组采取EMR疗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手术前,两组社会活动、生理功能、心理状态以及主观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60 d,两组社会活动、生理功能、心理状态以及主观症状评分均高于手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MR治疗结肠息肉的效果较好,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生活质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息肉 内镜下高频电切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下载PDF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胃肠道息肉分析
11
作者 李静绿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038-0040,共3页
分析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胃肠道息肉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3年1-11月收治的胃肠道息肉拟行内镜治疗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内镜下电凝切除术,实验组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分析患者炎症因子水平以及治疗结... 分析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胃肠道息肉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3年1-11月收治的胃肠道息肉拟行内镜治疗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内镜下电凝切除术,实验组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分析患者炎症因子水平以及治疗结果等指标。结果 实验组炎症因子降低,各项指标改善显著,P<0.05,差异显著。结论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胃肠道息肉效果好。对于效果来说,粘膜切除的效果十分彻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随机对照研究 胃肠道息肉 治疗有效性 炎症因子水平
下载PDF
注水辅助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直肠息肉的临床研究
12
作者 赵义 邓敏 王启之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3年第8期1014-1017,共4页
目的分析传统内镜下黏膜切除术(CEMR)和水下内镜下黏膜切除术(UEMR)治疗结直肠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CEMR和UEMR治疗的结直肠息肉共40例,CEMR组21例,UEMR组19例,比较两组患... 目的分析传统内镜下黏膜切除术(CEMR)和水下内镜下黏膜切除术(UEMR)治疗结直肠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CEMR和UEMR治疗的结直肠息肉共40例,CEMR组21例,UEMR组1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变情况(病变部位、病变大小、病变形态)、手术操作情况(操作时间、整块切除率、标本回收率、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结果UEMR组的操作时间短于CEMR组(P<0.05),UEMR组的整块切除率(97.37%)高于CEMR组(80.00%)(P<0.05),UEMR组的标本回收率(94.74%)较CEMR组(72.00%)高(P<0.05),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相比无差异性(P>0.05),两组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与CEMR相比,UEMR治疗结直肠息肉具有更高的整块切除率及标本回收率,操作时间更短,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水下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结直肠息肉 结肠镜
下载PDF
延续性护理对结肠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孙慧 严惠兰 金霞 《齐鲁护理杂志》 2023年第4期46-48,共3页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结肠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患者的影响。方法:将消化内镜室收治的120例结肠息肉EMR患者以便利抽样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结肠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患者的影响。方法:将消化内镜室收治的120例结肠息肉EMR患者以便利抽样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4周、干预12周生存质量[采用胃肠道生存质量指数(GIQLI)]、自我效能感[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自我效能感、生存质量均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干预4周、干预12周随着时间的推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值=67.691、14.739,P<0.00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别值=28.596、69.534,P<0.001,F时间×组别值=78.770、20.368,P<0.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延续性护理应用于结肠息肉EMR患者,可提高其自我效能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结肠息肉术后管理的预防、诊治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息肉 延续性护理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早期食管癌的临床效果对比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睿 赵海艳 刘雪 《实用癌症杂志》 2023年第6期930-932,945,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早期食管癌的效果。方法选择96例早期食管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EMR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ESD进行治疗,2组均随访6个月。对比2组完全切除率、手术及...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早期食管癌的效果。方法选择96例早期食管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EMR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ESD进行治疗,2组均随访6个月。对比2组完全切除率、手术及住院时间、并发症、生活质量及疾病复发率。结果观察组完全切除率[91.67%(44/48)]高于对照组[81.25%(39/48)],统计学有差异(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100.72±10.62)min]长于对照组[(72.78±9.93)min],住院时间[(6.23±1.12)h]短于对照组[(9.16±2.03)h],统计学有差异(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相近,统计学无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中心理、躯体、社会功能及物质生活等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观察组随访6个月后疾病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统计学无差异(P>0.05)。结论ESD用于早期食管癌的治疗具有较好疗效,能够提升完全切除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完全切除 生活质量 并发症
下载PDF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应用在肠息肉治疗中的临床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季永胜 《中外医疗》 2023年第8期41-44,53,共5页
目的探讨对肠息肉患者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7月—2021年7月启东市中医院收治的100例肠息肉患者进行治疗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内镜下高频电切术完成疾病治疗)和研究组(采用内镜下黏膜... 目的探讨对肠息肉患者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7月—2021年7月启东市中医院收治的100例肠息肉患者进行治疗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内镜下高频电切术完成疾病治疗)和研究组(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完成疾病治疗),每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并发症、完整切除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治疗过程中使用的软组织夹数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少量渗血、术中明显出血、切口过深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穿孔发生率以及术后延迟出血发生率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内镜下切除息肉后1个月复查肠镜,其中,研究组完整切除率达95.89%,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63,P=0.013)。结论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可改善患者手术指标,在术中对出血的控制、对切除范围、切除深度的把控上,都明显优于传统的内镜下高频电切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明显提高了息肉的完整切除率,从而提高了肠息肉患者的总体预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息肉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相关指标 并发症 完整切除
下载PDF
预切开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肠广基息肉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6
作者 樊翠翠 颜开华 朱明艳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3年第6期70-73,共4页
目的:观察预切开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Pre-cut-EMR)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结肠广基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80例结肠广基息肉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 目的:观察预切开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Pre-cut-EMR)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结肠广基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80例结肠广基息肉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EMR治疗,观察组行Pre-cut-EMR治疗。对比两组一次切除率、手术相关指标、血清学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切除率(92.50%)高于对照组(65.00%)(P<0.05);观察组圈套器使用次数、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血清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去甲肾上腺素(NE)、C反应蛋白(CRP)、皮质醇(Cor)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均高于术前,但观察组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EMR相比,Pre-cut-EMR治疗结肠广基息肉一次切除率较高,可减少圈套器使用次数及出血量,对机体应激反应较小,安全性好,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广基息肉 预切开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挖除术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效果及安全性
17
作者 尚品杰 夏永欣 刘晓政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14期2587-2590,共4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SE)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NET)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95例NET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ESE组(48例)和EMR组(47例)。对...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SE)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NET)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95例NET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ESE组(48例)和EMR组(47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以及复发情况。结果ESE组一次性完整病灶切除成功率高于EMR组,ESE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EMR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SE组术中出血率、术中穿孔率、术后出血率较EMR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低于EM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E较EMR治疗NET的效果更为显著,一次性完整病灶切除率高、术后并发症少且可降低复发风险,但术中术后出血率及术中穿孔率较高,临床应给予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挖除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 安全性
下载PDF
结肠癌患者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后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因素
18
作者 王琳 刘哲 王士玲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1期92-95,共4页
目的 分析结肠癌(CC)患者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后自我感受负担(SPB)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5月至2020年7月接受EMR治疗的83例CC患者研究对象,采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评估患者SPB情况,设计一般资料... 目的 分析结肠癌(CC)患者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后自我感受负担(SPB)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5月至2020年7月接受EMR治疗的83例CC患者研究对象,采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评估患者SPB情况,设计一般资料填写表,询问并记录患者相关资料,比较不同资料特征患者SPB情况,分析可能影响CC患者EMR术后SPB的相关因素。结果 83例CC患者EMR术后均伴有不同程度SPB,SPBS得分为33.00(17.00,42.00)分;自觉经济能力不足、家庭关怀一般、消极应对的CC患者SPBS评分均高于自觉经济能力充足、家庭关怀良好、积极应对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不同资料特征的CC患者SPB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自觉经济能力不足、家庭关怀一般、消极应对均可能是CC患者EMR术后SPB严重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CC患者EMR术后伴有不同程度SPB,自觉经济能力不足、家庭关怀一般、消极应对可能是影响CC患者EMR术后SPB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自我感受负担
下载PDF
丙泊酚复合不同剂量布托啡诺对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患者麻醉效果的影响
19
作者 王荣国 梁健 +1 位作者 刘轩肇 王立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1期93-95,共3页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不同剂量布托啡诺对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患者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徐州市中心医院2021年4月至2021年11月期间行内镜下肠黏膜切除术患者90例,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B1组(丙泊酚1.5~2 mg·kg^(-1)+布托啡诺10...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不同剂量布托啡诺对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患者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徐州市中心医院2021年4月至2021年11月期间行内镜下肠黏膜切除术患者90例,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B1组(丙泊酚1.5~2 mg·kg^(-1)+布托啡诺10μg·kg^(-1))、B2组(丙泊酚1.5~2 mg·kg^(-1)+布托啡诺5μg·kg^(-1))、F组(丙泊酚1.5~2 mg·kg^(-1)+芬太尼1μg·kg^(-1)),每组30例,比较三组患者苏醒后(T1)、苏醒30 min后(T2)的认知评分、疼痛程度及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F组T2的平均动脉压(MAP)高于麻醉前10 min(T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组患者T2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均低于T0,且F组MoCA评分低于B1、B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F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高于B1、B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B2组患者低血压发生率低于F组,低氧血症发生率低于B1组、F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EMR患者采用丙泊酚复合5μg·kg^(-1)布托啡诺方案有助于减少早期认知功能损害及不良事件发生,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布托啡诺 丙泊酚 芬太尼
下载PDF
康复护理干预对接受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的胃息肉患者应用效果分析
20
作者 许素贞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23期134-136,共3页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对接受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的胃息肉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12月在沛县人民医院行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的84例胃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对接受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的胃息肉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12月在沛县人民医院行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的84例胃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心理情绪、疼痛程度、进食功能、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进食功能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操作技术、服务态度、康复训练、心理护理、疼痛护理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康复护理干预应用于接受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的胃息肉患者中,能改善其负性情绪,缓解疼痛程度,促进进食功能恢复,提高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护理干预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胃息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