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6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认知行为干预对上消化道早癌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患者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何艳 唐莉 陈恋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115-119,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人文关怀理念的认知行为干预对上消化道早癌患者疼痛、心理和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196例上消化道早期癌症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8例。对照组给予上消化道早癌ESD知识宣教,观察组在... 目的探讨基于人文关怀理念的认知行为干预对上消化道早癌患者疼痛、心理和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196例上消化道早期癌症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8例。对照组给予上消化道早癌ESD知识宣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基于人文关怀理念的认知行为干预。比较2组康复情况、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为(24.67±8.25)h、(43.90±10.27)h、(9.38±2.02)d,分别短于对照组的(27.83±9.40)h、(50.03±12.85)h、(10.26±2.37)d;手术24、48、72 h后观察组VAS评分为(2.63±0.67)、(1.84±0.52)、(1.33±0.38)分,分别低于对照组的(2.89±0.70)、(2.06±0.58)、(1.47±0.42)分;观察组干预后SAS评分为(38.73±7.40)分,低于对照组的(42.05±8.01)分;观察组干预后的GSES评分为(31.53±6.27)分,高于对照组的(29.28±5.9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上消化道早癌患者实施基于人文关怀理念的认知行为干预可减轻疼痛和焦虑情绪,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早癌 认知行为干预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康复
下载PDF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老年人胃早期肿瘤的风险性及安全性研究
2
作者 袁磊 沈磊 +1 位作者 付萍 季梦遥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1434-1437,共4页
目的评价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对老年人胃早期肿瘤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2019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确诊为内镜下可切除胃早期肿瘤的患者150例,将其分为老年组(年龄≥65岁)70例和... 目的评价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对老年人胃早期肿瘤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2019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确诊为内镜下可切除胃早期肿瘤的患者150例,将其分为老年组(年龄≥65岁)70例和非老年组(年龄<65岁)80例。分别从病灶切除复发率、围手术期指标、生活质量等几方面进行评估。结果整块切除率老年组为94.3%(66/70),非老年组为92.5%(74/80),完整切除率老年组为92.9%(65/70),非老年组为88.8%(71/80),治愈性切除率老年组为90.0%(63/70),非老年组为88.8%(71/80)。术后迟发性出血老年组为2.9%(2/70),非老年组为1.3%(1/80)。术中穿孔老年组为1.4%(1/70),非老年组为0(0/80)。感染率老年组为2.9%(2/70),非老年组均为1.3%(1/80)。术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病灶切除复发率在老年组与非老年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中生理、心理、社会及环境领域评分显示,老年组与非老年组在术后6个月与术前6个月相比有显著的提高(P<0.05)。结论ESD对治疗老年人胃早期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早期肿瘤 老年人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安全性 有效性
下载PDF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老年消化道早癌患者的临床价值
3
作者 刘鑫 李剑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912-914,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老年消化道早癌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将78例老年消化道早癌患者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ESD)和对照组(EMR)各39例。记录与随访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老年消化道早癌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将78例老年消化道早癌患者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ESD)和对照组(EMR)各39例。记录与随访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整块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随访1年的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D术治疗老年消化道早癌并不会增加手术难度,还可减少对患者的创伤,提高病灶的整块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随访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消化道早癌 内镜分片黏膜切除 整块切除率 治愈性切除率
下载PDF
龙七胃康片辅助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患者的疗效及对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4
作者 王清华 王磊 +1 位作者 任亚娟 牛高丽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5期767-769,共3页
目的:探讨龙七胃康片辅助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在早期胃癌(EGC)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1年8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94例EGC患者为观察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联合组和ESD组,ESD组实施ESD治疗,联合组在ESD组... 目的:探讨龙七胃康片辅助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在早期胃癌(EGC)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1年8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94例EGC患者为观察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联合组和ESD组,ESD组实施ESD治疗,联合组在ESD组基础上给予龙七胃康片治疗。观察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对比术后1d、7d体液免疫功能[免疫球蛋白A(IgA)、IgG、IgM]和肠黏膜屏障功能[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采用评估患者术后1d、3个月生活质量[癌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EORTCQLQ-C30)]。结果:联合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ESD组(P<0.05);术后7d两组IgA、IgG、IgM水平较术后1d升高,且联合组高于ESD组(P<0.05);术后7d两组DAO、D-乳酸水平较术后1d降低,且联合组低于ESD组(P<0.05);术后3个月联合组功能领域、总体健康状况评分高于ESD组,症状领域评分低于ESD组(P<0.05)。结论:龙七胃康片辅助ESD治疗EGC能改善免疫功能,促进肠黏膜屏障功能恢复,缩短术后恢复进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七胃康片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早期胃癌 体液免疫功能
下载PDF
影响胃肿瘤内镜下黏膜剥离术中穿孔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5
作者 朱琳 路宁 张明鑫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21期4111-4114,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影响胃肿瘤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mucosal stripping,ESD)中穿孔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构建相关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8年05月到2024年01月行胃肿瘤ESD术的4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 目的:回顾性分析影响胃肿瘤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mucosal stripping,ESD)中穿孔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构建相关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8年05月到2024年01月行胃肿瘤ESD术的4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胃肿瘤ESD术中穿孔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medcalc软件进行ROC曲线分析及绘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的预测价值,最后对筛选的相关因素构建预测胃肿瘤ESD术中穿孔风险的相关预测模型。结果: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指数、手术时间、溃疡瘢痕和病变部位均是影响胃肿瘤ESD术中穿孔的独立危险因素。手术时间、发病部位、体质量指数、溃疡瘢痕和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8(95%CI:0.718~0.791)、0.719(95%CI:0.677~0.758)、0.672(95%CI:0.629~0.713)、0.733(95%CI:0.692~0.772)、0.837(95%CI:0.802~0.868),联合检测的预测价值明显优于单独检测。构建的胃肿瘤ESD术中穿孔预测模型总体c-index为0.833(95%CI:0.812~0.859,P<0.001),同时绘制的校准曲线也显示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体质量指数、手术时间、溃疡瘢痕和病变部位均是影响胃肿瘤ESD术中穿孔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评估胃肿瘤ESD术中穿孔发生率的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预测模型
下载PDF
益胃生津行气汤联合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临床研究
6
作者 何金品 石拓 陈星星 《陕西中医》 CAS 2024年第8期1061-1064,共4页
目的:分析益胃生津行气汤联合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早期胃癌的疗效。方法:选取98例胃癌患者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9例,接受ESD治疗)和观察组(4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益胃生津行气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目的:分析益胃生津行气汤联合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早期胃癌的疗效。方法:选取98例胃癌患者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9例,接受ESD治疗)和观察组(4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益胃生津行气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症候积分、免疫功能、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及各项中医症候积分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免疫细胞亚群CD3^(+)、CD4^(+)、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癌胚抗原(CEA)和糖链抗原19-9(CA199)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益胃生津行气汤联合ESD治疗早期胃癌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提高免疫功能,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癌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益胃生津行气汤 免疫功能 肿瘤标志物 中医症候积分
下载PDF
消化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对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患者胃肠动力、生活质量的影响
7
作者 蒋菁蕊 许琳 朱梅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29期55-58,共4页
目的探讨消化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对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1月徐州市肿瘤医院收治的65例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为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组(32... 目的探讨消化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对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1月徐州市肿瘤医院收治的65例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为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组(32例)与ESD组(33例),EMR组接受EMR治疗,ESD组接受ESD治疗,持续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围手术期指标、术前及术后7 d血清胃动素(MTL)、生长抑素(SS)、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因子(CEA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水平以及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生活质量。结果ESD组标本厚度、创面直径大小、术中出血量高于EMR组,手术时间、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长于EM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D组术后7dMTL水平高于EM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本组术前,且ESD组精神健康、情感职能、活力、生理职能、生理功能及总体健康均高于EM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患者采用EMR、ESD治疗均能有效切除病灶,对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的切除效果相当,虽ESD手术损伤相对较高,但对胃肠动力损伤程度更小,并可提升术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早期 癌前病变 消化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胃肠动力
下载PDF
抗血栓药物治疗对胃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术后出血影响的荟萃分析
8
作者 许松欣 李贵庆 吴健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2期196-200,共5页
目的通过荟萃分析评估抗血栓药物治疗对胃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术后出血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EBSCO、HighWire、OVID和EMBASE截至2022年11月前所有已发表的英文文献,检索关键词为(antithrombotic OR antiplatelet OR anti... 目的通过荟萃分析评估抗血栓药物治疗对胃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术后出血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EBSCO、HighWire、OVID和EMBASE截至2022年11月前所有已发表的英文文献,检索关键词为(antithrombotic OR antiplatelet OR anticoagulant OR aspirin OR warfarin OR heparin)AND(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ORESD)AND(bleeding OR hemorrhage),共纳入22项回顾性研究。结果无论是中断抗血栓药物(OR=2.01,95%CI 1.50~2.70,P<0.001)还是持续使用抗血栓药物(OR=6.05,95%CI4.88~7.51,P<0.001)均与ESD术后出血显著相关。中断抗血栓药物与不使用抗血栓药物的早期出血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OR=1.57,95%CI 0.91~2.74,P=0.11),但迟发性出血的风险增加(OR=2.57,95%CI1.95~3.39,P<0.001)。中断多种抗血栓药物患者的ESD术后出血的发生率(OR=5.45,95%CI 3.59~8.28,P<0.001)高于中断单一抗血栓药物患者(OR=1.74,95%CI 1.06~2.83,P=0.03)和口服单一抗血小板药物患者(OR=1.47,95%CI 0.75~2.91,P=0.27)。在1周以内恢复抗血栓药物使用的患者ESD术后出血发生率显著增加(OR=2.31,95%CI 1.88~2.83,P<0.001),而在1周后恢复抗血栓药物使用并未增加ESD术后出血发生率(OR=1.07,95%CI 0.67~1.71,P=0.79)。持续服用单药阿司匹林不会显著增加出血发生率(OR=0.90,95%CI 0.51~1.59,P=0.73)。结论抗血栓药物治疗中断不会降低ESD术后迟发性出血的风险,中断多种抗血栓药物以及在1周内恢复使用抗血栓药物可显著增加ESD术后出血的风险,持续使用单一抗血小板药物并不会增加ESD术后出血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血栓药物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后出血
下载PDF
经肛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早期直肠癌患者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吴鹏 杨鸿炜 李朝杰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7期1181-1185,共5页
目的探究经肛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早期直肠癌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许昌龙耀医院收治的92例早期直肠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经肛组和腹腔镜组,各46例。经肛组男25例,... 目的探究经肛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早期直肠癌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许昌龙耀医院收治的92例早期直肠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经肛组和腹腔镜组,各46例。经肛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57.88±5.03)岁,体质量指数(22.51±1.55)kg/m2,肿瘤长径(2.46±0.31)cm;腹腔镜组男23例,女23例,年龄(58.22±5.34)岁,体质量指数(22.69±1.71)kg/m^(2),肿瘤长径(2.51±0.33)cm。经肛组实施经肛门ESD治疗,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恢复情况、术前与术后炎性指标[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IL-8、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类抗原724(carbohydrate antigen,CA724)]及预后情况。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结果经肛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59.43±5.22)min、(30.58±4.31)ml,均少于腹腔镜组的(82.77±7.35)min、(59.79±8.44)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560、20.905,均P<0.001)。经肛组术后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与住院天数分别为(1.85±0.32)d、(2.01±0.28)d、(4.75±0.69)d,均短于腹腔镜组的(2.21±0.41)d、(2.35±0.37)d、(5.48±0.7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695、4.970、4.965,均P<0.001)。经肛组血清CRP、IL-6、IL-8水平术后24 h分别为(39.58±5.42)mg/L、(58.19±5.62)ng/L、(56.79±4.53)ng/L,术后72 h分别为(24.55±4.39)mg/L、(49.35±4.01)ng/L、(40.28±4.32)ng/L,均低于腹腔镜组[术后24 h:(44.76±6.13)mg/L、(63.77±7.18)ng/L、(60.48±4.42)ng/L;术后72 h:(28.47±5.13)mg/L、(55.73±5.24)ng/L、(48.76±4.11)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94、4.151、3.954、3.938、6.558、9.646,均P<0.001)。术后1年,经肛组CEA、CA724水平分别为(5.35±1.08)μg/L、(3.62±0.54)IU/ml,低于腹腔镜组的(5.83±1.11)μg/L、(3.88±0.58)IU/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02、2.225,P=0.038、0.029)。术后1年,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比4.35%(2/46);χ^(2)=0.511,P=0.474]。结论经肛门ESD治疗早期直肠癌患者能优化手术,降低出血量和减轻炎症反应,改善患者消化功能,缩短患者术后恢复进程,患者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腹腔镜手 炎症因子 肿瘤标志物 预后
下载PDF
安胃疡胶囊联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上消化道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后人工溃疡的临床效果
10
作者 卢志勇 黄超 桂冠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31期83-85,92,共4页
目的观察安胃疡胶囊联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上消化道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术后人工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2月宜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上消化道病变行ESD治疗且发生人工溃疡的患者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 目的观察安胃疡胶囊联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上消化道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术后人工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2月宜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上消化道病变行ESD治疗且发生人工溃疡的患者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安胃疡胶囊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2组患者溃疡改善状况(溃疡治愈率、好转率及溃疡面积减少率)、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指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尿素氮(BUN)、血肌酐(SCr)],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结果试验组溃疡治愈率、好转率、溃疡面积减少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4周后,2组AST、ALT、BUN、SCr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试验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23.33%(χ^(2)=5.192,P=0.023)。结论安胃疡胶囊联合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ESD术后人工溃疡效果较好,可明显改善患者溃疡状况、临床症状及肝肾功能,还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人工溃疡 安胃疡胶囊 奥美拉唑肠溶胶囊 临床效果
原文传递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效果观察及护理体会
11
作者 张敏 徐慧超 孙运军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3期5-8,共4页
目的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治疗及护理方法。方法将60例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两组均行ESD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个体化心理护理联合体位护理。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整块切除率及治愈性切除... 目的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治疗及护理方法。方法将60例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两组均行ESD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个体化心理护理联合体位护理。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整块切除率及治愈性切除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44,P=0.035),护理后HAMA、自我护理能力、健康知识水平评分改善程度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ESD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疗效肯定;应用个体化心理护理联合体位护理临床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癌 癌前病变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下载PDF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未分化型早期胃癌患者的效果
12
作者 姬盼盼 靳淑丹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20期39-41,共3页
目的:观察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未分化型早期胃癌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该院收治的100例未分化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 目的:观察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未分化型早期胃癌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该院收治的100例未分化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行ESD治疗。比较两组整块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预后指标(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水平,手术前后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并发症发生率,以及1年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整块切除率高于对照组,治愈性切除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CEA、CA19-9、CA125水平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00%(6/50),低于对照组的36.00%(1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年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D治疗未分化型早期胃癌患者可提高整块切除率,以及降低预后指标水平、肿瘤标志物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优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但治愈性切除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腹腔镜胃癌根治 未分化型 早期 胃癌 肿瘤标志物 并发症
下载PDF
叙事医学护理对食管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术后患者癌症复发恐惧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13
作者 黄连春 蔡秀真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63-166,170,共5页
目的:探讨叙事医学护理对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术后食管癌患者癌症复发恐惧、癌因性疲乏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接受ESD术后的食管癌患者117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 目的:探讨叙事医学护理对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术后食管癌患者癌症复发恐惧、癌因性疲乏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接受ESD术后的食管癌患者117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8)和观察组(n=59)。对照组患者给予食管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叙事医学护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癌症复发恐惧[采用疾病进展恐惧简化量表(FoP-Q-SF)]、癌因性疲乏[采用癌症疲乏量表(CFS)]及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的变化,并分析FoP-Q-SF、CFS、PSQ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干预前,2组FoP-Q-SF、CFS、PSQ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3个月,2组FoP-Q-SF、CFS、PSQI评分较本组干预前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干预后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FoP-Q-SF、CFS、PSQI评分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呈正相关,且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叙事医学护理可以有效降低食管癌ESD术后患者的癌症复发恐惧和癌因性疲乏,提高睡眠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癌症复发恐惧 癌因性疲乏 睡眠质量
下载PDF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术后迟发性出血及影响因素
14
作者 章倩 周利民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9期1690-1692,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患者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后迟发性出血(delayed post-polypectomy bleeding,DPPB)的发生情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对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患者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后迟发性出血(delayed post-polypectomy bleeding,DPPB)的发生情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对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121例行ESD治疗早期胃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其DPPB发生情况,并对影响因素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组12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ESD手术,其中12例发生DPPB,发生率为9.92%,出血时间为术后13 h~186 h,平均(99.62±2.18)h,均行胃镜下止血成功;DPPB组年龄、性别、糖尿病、病变数目、浸润深度构成比与非DPP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PPB组高血压、手术时长、术前服用抗凝、病灶部位、病变最大径、病灶形态、黏膜下层纤维化、术中出血各项构成比与非DPP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早期EGC患者ESD术后有无发生DPPB作为因变量(无=0,有=1),将高血压、手术时长等指标作为自变量,行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手术时长≥90 min、术前服用抗凝药、病灶部位在胃底-贲门、病变最大径≥2 cm、黏膜下层纤维化、术中出血为早期EGC患者ESD术后发生DPPB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早期胃癌患者ESD术后容易发生DPPB,其发生原因复杂繁多,高血压、手术时长>90 min、病灶位于胃底-贲门、病变最大径≥2 cm、黏膜下层纤维化、术中出血均为其发生影响因素,临床应引起重视,及时制定相应干预措施,积极预防ESD术后DPPB发生,最大程度改善患者手术效果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早期胃癌 后迟发性出血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消化道病变术后延迟出血危险因素分析
15
作者 刘卫华 姜海波 《哈尔滨医药》 2024年第1期89-91,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病变术后延迟出血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接受ESD治疗的消化道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相关临床、内镜及病理资料,按是否发生术后延迟出血分为出血组与未出血组,比较两组上述资料差...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病变术后延迟出血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接受ESD治疗的消化道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相关临床、内镜及病理资料,按是否发生术后延迟出血分为出血组与未出血组,比较两组上述资料差异,总结ESD术后延迟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并发症、既往是否服用抗凝药物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组患者的病变大小与有表面溃疡占比高于未出血组(P<0.05)。两组患者整块切除情况比较(P>0.05);出血组的手术时间、术中明显出血占比高于未出血组(P<0.05)。病变大小、有表面溃疡、手术时间、术中明显出血均为影响消化道病变术后延迟出血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病变较大、有表面溃疡、手术时间长、术中明显出血的消化道病变患者术后迟发性出血风险较高,应及早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消化道病变 延迟出血
下载PDF
共情护理干预在早期胃癌患者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中护理应用
16
作者 刘玉萍 陈燕丽 《生命科学仪器》 2024年第1期236-238,共3页
目的:分析对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的早期胃癌患者应用共情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使用随机抽取的方法将我院70例早期胃癌患者分为两个研究组,即对比组以及观察组,研究时间为2022.11-2023.12,对比组(35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35例)采取共... 目的:分析对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的早期胃癌患者应用共情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使用随机抽取的方法将我院70例早期胃癌患者分为两个研究组,即对比组以及观察组,研究时间为2022.11-2023.12,对比组(35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35例)采取共情护理。之后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进行希望水平的对比结果上显示,观察组效果更加理想(P<0.05);对比恐惧疾病量表评分结果显示,两组在护理后数据差异明显(P<0.05);对比调查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满意度明显更高(P<0.05);生活质量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优(P<0.05)。结论:共情护理在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的早期胃癌护理中的护理效果十分理想,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等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情护理干预 早期胃癌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护理 应用
下载PDF
胃黏膜病变活检病理诊断与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后病理诊断的差异及影响因素探析
17
作者 宋昭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0092-0095,共4页
对胃黏膜病变活检病理诊断与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后病理诊断的差异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随机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在我院收治的200例胃黏膜病变患者,均接受胃黏膜病变活检病理诊断与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后病理诊断,对比诊断差异。结... 对胃黏膜病变活检病理诊断与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后病理诊断的差异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随机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在我院收治的200例胃黏膜病变患者,均接受胃黏膜病变活检病理诊断与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后病理诊断,对比诊断差异。结果 两种方式在上皮内瘤变检查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误差原因集中在病灶直径、病灶溃烂等。结论 胃黏膜病变活检病理诊断病变检出率良好,但在上皮内瘤变诊断上需辅助检查提高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病变活检 病理诊断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胃镜 上皮内瘤变
下载PDF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后患者实施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观察
18
作者 晁漫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7期0176-0180,共5页
基于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后患者常规护理现状分析护理路径方案在其中应用的效果及积极价值。方法 以2023年1月至2023年为研究时段,纳入该时段符合纳排标准的120例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12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的分组... 基于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后患者常规护理现状分析护理路径方案在其中应用的效果及积极价值。方法 以2023年1月至2023年为研究时段,纳入该时段符合纳排标准的120例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12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的分组方法进行1~120的数字编号后,按照每组60例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依照医院科室标准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基于既往问题分析优化护理流程,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法为患者进行护理。评估两种不同护理方案的应用效果,采取视觉模拟法评估患者术后疼痛并评估围术期各时间指标进行对比,同时对比不同护理方案对术后并发症预防的效果。于护理流程结束后由患者匿名填写本院发放的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分析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围术期时间指标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后患者中,护理路径的护理方案在术后疼痛缓解上具有更为显著的作用,针对患者病情制定护理路径表可更好地发现潜在风险,于术后并发症风险防控具有积极价值,可减轻术后躁动、出血等情况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有利于缩短患者康复进程,帮助患者尽快出院,护理效果较好,可为患者安全提供更有力的保障,优化围术期时间指标,基于对各个护理环节的关注及优化可有效优化患者诊疗体系,其护理满意度也得以有效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护理路径 应用效果 护理
原文传递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估
19
作者 冯剑飞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7期0041-0044,共4页
本研究旨在评估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在治疗早期胃癌方面的临床效果以及其安全性。通过对我院从2018年1月到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72名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所有这些患者都已经接受了ESD的治疗。对患者的基本信息... 本研究旨在评估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在治疗早期胃癌方面的临床效果以及其安全性。通过对我院从2018年1月到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72名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所有这些患者都已经接受了ESD的治疗。对患者的基本信息、手术所需时间、并发症的出现率、手术后的病理结果以及后续的复发率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和分析。在72名早期胃癌病人中,61名被诊断为高级上皮内瘤变,而11名为粘膜内癌。ESD手术所需的时间范围是45-120min,平均时间为(66.7±18.2)min。手术过程中有5例(占6.9%)出现出血,手术后有3例(占4.2%)出血,还有2例(占2.8%)出现穿孔,但所有这些都在内镜的帮助下得到了恢复。手术后的病理学检查显示,61例患者(占84.7%)接受了R0切除手术。在12-48个月的随访期间,有3例(占4.2%)出现了复发,但在经过内镜或手术治疗后,没有复发情况。结论是,ESD作为一种治疗早期胃癌的微创技术,既安全又有效,它具备彻底切除、较少的并发症和较低的复发风险,因此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癌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疗效 并发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