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或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结合胆道支架置入对高位恶性胆道梗阻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彦国 安建立 +1 位作者 沙俊峰 王景诗 《中国医刊》 CAS 2020年第4期424-427,共4页
目的分析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PTCD)或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结合胆道支架置入对高位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肝功能、免疫功能及临床疗... 目的分析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PTCD)或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结合胆道支架置入对高位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肝功能、免疫功能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9年7月于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高位恶性胆道梗阻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TCD组与ERCP组,每组48例。PTCD组采用PTCD结合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ERCP组采用ERCP结合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肝功能、免疫功能进行评估及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和谷氨酰转移酶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CD3^+、CD4^+、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4^+/CD8^+比值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前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PTCD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58%,明显高于ERCP组的2.08%,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PTCD或ERCP结合胆道支架置入均可有效治疗高位恶性胆道梗阻,改善肝功能,增强免疫力,但ERCP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肝穿刺道引流术 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 道支架置入 高位恶性道梗阻 肝功能 免疫功能
下载PDF
儿童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护理配合 被引量:4
2
作者 陆玮 龚彪 王伟 《上海护理》 2013年第6期50-52,共3页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逐渐成为诊断胆胰管疾病的金标准.在此基础上开展的微创治疗使众多原本需要外科手术的胆胰疾病患者避免了外科手术带来的痛苦[1].目...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逐渐成为诊断胆胰管疾病的金标准.在此基础上开展的微创治疗使众多原本需要外科手术的胆胰疾病患者避免了外科手术带来的痛苦[1].目前成人诊疗性ERCP技术已日趋成熟,由于儿童胆胰疾病患病率较低,未普遍配备儿童专用十二指肠镜,缺少经过ERCP培训的儿童胃肠病医师,以及无明确的儿童ERCP应用指征及安全性综合评价标准等诸多因素,限制了ERCP在儿童胆胰疾病中的应用[2-3].随着近年来儿童内镜技术的发展,ERCP在儿童胆胰疾病中的应用已成为我院的一大特色,现将2008年3月-2012年3月儿童ERCP治疗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关键词:儿童;胆胰疾病;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护理分类号:R473.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疾病 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 护理
下载PDF
超高龄患者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2
3
作者 潘佰灵 缪滔 何赛琴 《护理与康复》 2011年第4期307-308,共2页
总结超高龄患者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主要并发症为脑栓塞、出血、肠穿孔、急性胰腺炎、胆管感染。护理重点为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腹部症状及体征、血淀粉酶变化,做好鼻胆管引流的护理,积极实施各项预防措施... 总结超高龄患者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主要并发症为脑栓塞、出血、肠穿孔、急性胰腺炎、胆管感染。护理重点为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腹部症状及体征、血淀粉酶变化,做好鼻胆管引流的护理,积极实施各项预防措施,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患者 疾病 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 并发症 护理
下载PDF
高龄患者治疗性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26例的护理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君君 林海 倪建英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9年第11期44-45,共2页
总结了26例高龄患者行治疗性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的观察与护理体会。认为护理重点是:术前对患者的心理、手术耐受性进行充分评估,重点进行手术卧位训练;术后密切监测血压、脉搏、心律和血氧饱和度,观察患者的腹部情况及鼻胆管引流... 总结了26例高龄患者行治疗性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的观察与护理体会。认为护理重点是:术前对患者的心理、手术耐受性进行充分评估,重点进行手术卧位训练;术后密切监测血压、脉搏、心律和血氧饱和度,观察患者的腹部情况及鼻胆管引流液的性质、量和颜色,定期监测血淀粉酶、血常规和电解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 高龄 护理
下载PDF
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在肝移植术后远期怀疑胆道并发症的应用
5
作者 李友佳 陈盛 +2 位作者 王卫东 张瑛华 李子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791-1792,共2页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远期尽早应用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技术在诊断与治疗胆道远期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4年12月~2006年5月间12例肝移植术后远期临床上怀疑胆道并发症而未明确诊断的病例,对其临床资料、ERCP的应用进行...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远期尽早应用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技术在诊断与治疗胆道远期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4年12月~2006年5月间12例肝移植术后远期临床上怀疑胆道并发症而未明确诊断的病例,对其临床资料、ERCP的应用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2例肝移植术后远期临床上怀疑胆道并发症患者,首选行ERCP,均明确诊断为胆道并发症;12例患者共行ERCP21例次,肝内胆管狭窄2例,1例伴胆泥形成;肝外胆管狭窄4例,2例伴胆泥与胆石形成;吻合口狭窄6例,1例伴胆泥形成,2例伴胆石形成。针对不同的诊断结果,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12例均治疗成功,仅1例出现淀粉酶升高。结论肝移植术后远期临床上怀疑胆道并发症的患者应尽早行ERCP;ERCP对胆道远期并发症诊断与治疗有效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道并发症 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
下载PDF
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在老年胆胰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 被引量:4
6
作者 张排旗 王向平 +2 位作者 王景杰 许昌泰 郭学刚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139-142,共4页
目的分析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对老年胆胰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和西京医院因普通检查未确诊而行ERCP的患者325例,男137例,女188例,年龄60~88岁,病程1周至5 a。271例(83.38%... 目的分析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对老年胆胰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和西京医院因普通检查未确诊而行ERCP的患者325例,男137例,女188例,年龄60~88岁,病程1周至5 a。271例(83.38%)肝功能酶学异常,245例(75.38%)胆管扩张,49例(15.08%)胰管扩张,90例(27.69%)血尿淀粉酶升高。患者确定适应证后,应用Olympus内镜进行诊断和治疗。结果 325例患者行ERCP后,确诊为十二指肠乳头及胆管下段炎性狭窄93例(28.61%),胆总管单发或多发结石70例(21.54%),十二指肠乳头壶腹癌61例(18.77%),医源性胆管损伤28例(8.61%),胆总管泥沙样结石25例(7.69%),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15例(4.62%),胆管良性狭窄11例(3.38%),胆管癌10例(3.08%),硬化性胆管炎和胆管蛔虫症各5例(各占1.54%),胰腺癌2例(0.62%)。行ERCP治疗的267例(82.15%)患者中,86例(26.46%)转外科手术治疗。11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中5例转外科手术治疗,105例采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5例胆道蛔虫症患者1次治愈;93例十二指肠乳头及胆管下段炎性狭窄患者给予EST治疗取得良好效果;十二指肠乳头壶腹癌61例患者中有52例转外科行Whipple's手术和胆肠吻合术,9例行内镜乳头气囊扩张术(EPBD)治疗;10胆管癌患者中5例转外科手术,另外5例胆管癌、2例胰腺癌、6例胆管良性狭窄(5例转外科手术)和5例硬化性胆管炎患者均行EPBD治疗;28例医源性胆管损伤患者中19例经外科胆肠吻合术治愈,9例伴胆瘘患者经鼻胆引流管治愈。并发症发生率为4.61%(15/325),包括高淀粉酶血症12例和急性胰腺炎3例,经临床处理均痊愈。212例(88.70%)患者随访1~12个月,预后良好,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ERCP在老年胆胰疾病诊断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诊断的同时进行ERCP治疗有很好的疗效。在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老年患者进行ERCP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 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 老年 疾病 内镜下治疗
下载PDF
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穿孔致后腹膜腔感染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啸 林秀英 +1 位作者 王晖 黄海涛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7-110,共4页
乳头旁穿孔是少见的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近期严重并发症,少量的渗漏保守治疗多能自愈,若有多量的肠液和胆汁、胰液进入后腹膜腔继发感染时,会引发败血症等甚至危及生命。穿孔后是否应手术,很难做出准确判断。笔者选择了非... 乳头旁穿孔是少见的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近期严重并发症,少量的渗漏保守治疗多能自愈,若有多量的肠液和胆汁、胰液进入后腹膜腔继发感染时,会引发败血症等甚至危及生命。穿孔后是否应手术,很难做出准确判断。笔者选择了非手术方法治疗2例,现结合文献,讨论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 腹膜腔感染 介入治疗 穿孔 非手术方法治疗 严重并发症 保守治疗 继发感染
原文传递
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的操作方法及技巧探讨 被引量:9
8
作者 徐康 王敏 范志宁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266-1269,1274,共5页
目的探讨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的操作方法和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0年1月在该院与南医大二附院行ERCP且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的143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对造影成功率及其... 目的探讨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的操作方法和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0年1月在该院与南医大二附院行ERCP且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的143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对造影成功率及其并发症的影响。结果使用切开刀直接插管成功122例,成功率87.1%(122/140);采用双导丝技术插管8例,成功率100%(8/8);采用胰管支架置入辅助插管5例,成功率100%(5/5);针状刀预切开乳头插管5例,成功率80%(1/5),2例术中明显出血;采用小活检钳提拉乳头旁粘膜辅助插管2例,成功率100%(2/2);1例未找到十二指肠乳头,未行ERCP,总成功率为98.6%。胆总管结石患者91例(63.6%),化脓性胆管炎患者10例(7%),胆管癌患者6例(4.2%),胆总管及肝总管良性狭窄5例(3.5%),胆总管下段乳头口狭窄16例(11.1%),胆源性胰腺炎10例(7.0%),十二指肠乳头腺瘤2例(1.4%),慢性胰腺炎并胆管下段狭窄3例(2.1%)。结论合并乳头旁憩室ERCP应谨慎操作,根据乳头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操作方法和技巧有助于临床提高ERCP插管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 憩室 内镜 内镜逆行管造影
下载PDF
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与磁共振胆胰管成像在胆系梗阻性疾病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4
9
作者 缪传文 骆明德 +2 位作者 林谋彬 周怡和 杨秀军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13-113,共1页
关键词 系梗阻性疾病 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 磁共振胰管成像 ERCP
原文传递
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诊治指南(2010版) 被引量:71
10
作者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ERCP学组 胡冰 +1 位作者 麻树人 李兆申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0年第6期1-20,共20页
自从1968年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问世以来,尤其是1974年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的临床应用,ERCP已成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胆胰疾病的重要手段。我国E... 自从1968年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问世以来,尤其是1974年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的临床应用,ERCP已成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胆胰疾病的重要手段。我国ERCP技术起步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经过几代内镜工作者的不懈努力,目前已日益成熟和普及。为规范ERCP操作,促进我国消化内镜技术的健康发展,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ERCP学组制定了ERCP诊治指南,本指南是遵照循证医学(Evidence Based Medicine,EBM)的原则,参考了大量国内外文献及专家经验,结合国内各地的实际情况而制定,并将随着ERCP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CP MRCP 管炎 ABP 结石 腺炎 腺疾病 管梗阻 管疾病 内镜逆行管造影 诊治指南
下载PDF
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对老年胆胰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价值
11
作者 潘炜 《医学新知》 CAS 2018年第A01期444-444,共1页
目的 探究分析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对老年胆胰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 将我院接诊的96例老年胆胰病患采用ERCP检查,当中胆总管结石、黄疸、胆管扩张、胆管炎、急性胰腺炎占81.3%(78例),肿瘤占18.7%(18例),并对经ERCP检查确诊... 目的 探究分析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对老年胆胰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 将我院接诊的96例老年胆胰病患采用ERCP检查,当中胆总管结石、黄疸、胆管扩张、胆管炎、急性胰腺炎占81.3%(78例),肿瘤占18.7%(18例),并对经ERCP检查确诊的病患进行ERCP治疗。结果 所有病患中有95.83%(92例)成功造影,其结果显示肿瘤占比明显高于检查前,分别为胆总管结石和炎性狭窄占63%(58例),肿瘤37%(34例)。治疗性ERCP中有88例行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48例经胆道取石,成功率为91.7%(44例),80例行鼻胆管引流(ENBD)或胆管内引流(ERBD),成功率为97.5%(78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5例),未发生死亡病例。结论 采用ERCP对老年胆胰疾病诊断有着较高的准确率,并且应用其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具备便捷、创伤小以及并发症少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 老年疾病
原文传递
胰胆系恶性肿瘤的内镜治疗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曹海莲 李兆申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420-422,共3页
胰胆系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困难,手术切除率低。近年来,内镜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内镜下支架引流术、超声内镜引导下腹腔神经节阻断术、细针注射术、光动力学疗法、射频消融术等均在胰胆系恶性肿瘤的姑息性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系恶性肿瘤 道支架 超声内镜 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
下载PDF
LC+LCBDE+PS与ERCP+EST+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对比
13
作者 王平 宋振顺 +1 位作者 周嘉 陈季松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95-99,共5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LC+LCBDE+PS)与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内镜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RCP+EST+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上海...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LC+LCBDE+PS)与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内镜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RCP+EST+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上海市同仁医院、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间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病例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LC+LCBDE+PS组(n=1 036)和ERCP+EST+LC组(n=428),并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PSM)对两组病例进行匹配,匹配后每组398例。对两组治疗效果、围术期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PSM后,LC+LCBDE+PS组成功实施382例,ERCP+EST+LC组成功实施320例。与ERCP+EST+LC组相比,LC+LCBDE+PS组手术成功率更高、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总费用更低,但引流管留置时间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LC+LCBDE+PS组比较,ERCP+EST+LC组术后胆漏发生率更低,但胰腺炎发生率及术后6个月内复发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胆管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LCBDE+PS和ERCP+EST+LC两种手术方法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均安全有效。LC+LCBDE+PS技术成熟,操作并不困难,适用于大多数患者;ERCP+EST+LC由于存在两种独立手术,需要内镜医师和外科医师进行序贯操作,导致成功率较低,手术的并发症较高,但其创伤更小,对不能耐受全麻及气腹的患者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结石 总管结石 腹腔镜囊切除术 总管探查取石 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
下载PDF
ERCP联合LC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疗效及手术时机的选择 被引量:3
14
作者 朱禛菁 陈裕春 徐化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6期782-786,共5页
目的探究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治疗效果及最佳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124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 目的探究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治疗效果及最佳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124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联合组(接受ERCP联合LC治疗)72例和开腹组(接受传统开腹治疗)52例;联合组再根据手术时间分为早期组(发病48 h内手术)30例和延期组(发病48 h后手术)42例。比较早期组、延迟组及开腹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术中出血量、恢复肠内营养天数、结石清除率、腹痛缓解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三组患者术前及术后7 d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γ-谷氨酰基转移酶(γ-GT)]、白细胞计数(WBC)、血清淀粉酶(SAMY)和血清炎症应激指标[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8(IL-8)、血清内皮素(ET)]。结果早期组、延期组及传统开腹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51.42±15.68)m L vs(50.66±15.05)m L vs(84.35±25.40)m L]、恢复肠内营养天数[(1.91±0.60)d vs(2.13±0.73)d vs(2.43±0.76)d]、腹痛缓解时间[(3.48±1.14)h vs(3.67±1.17)h vs(4.84±1.61)h]及术后住院时间[(9.34±2.4)d vs(12.05±3.72)d vs(13.19±4.03)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组患者的结石清除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前的血清TBIL、γ-GT、WBC、SAMY、CRP、IL-8、E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早期组、延期组及传统开腹组患者术后7 d时的血清TBIL[(17.55±4.70)μmol/L vs(17.76±4.81)μmol/L vs(26.13±5.64)μmol/L]、γ-GT[(39.23±6.02)U/L vs(41.26±6.47)U/L vs(58.61±7.73)U/L]、WBC[(6.37±2.12)×10^(9)/L vs(6.65±2.21)×10^(9)/L vs(8.73±2.78)×10^(9)/L]、SAMY[(64.73±10.52)U/L vs(68.46±10.8)U/L vs(102.53±13.72)U/L]、CRP[(21.73±7.43)mg/L vs(22.36±7.50)mg/L vs(48.69±11.26)mg/L]、IL-8[(82.15.±16.69)pg/mL vs(84.85±18.43)pg/mL vs(112.38±20.58)pg/mL]、ET[(46.56±6.48)ng/L vs(48.07±6.52)ng/L vs(64.17±9.23)ng/L]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早期组及延期组明显低于传统开腹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CP联合LC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效果良好,可有效加快术后恢复,并改善肝功能与炎症反应,患者发病48 h内治疗还可进一步缩短住院时间,促进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源性腺炎 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 腹腔镜囊切除术 手术时机
下载PDF
梗阻性黄疸在内镜引导下安置胆胰管双支架治疗的安全性探讨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林森 毕建钢 +2 位作者 张卓 郭跃华 马扬 《现代医院》 2017年第3期384-386,共3页
目的探讨梗阻性黄疸患者在内镜引导下安置胆胰管双支架治疗的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0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目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接受内镜引导下的胆胰管双支架治疗,对照组... 目的探讨梗阻性黄疸患者在内镜引导下安置胆胰管双支架治疗的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0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目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接受内镜引导下的胆胰管双支架治疗,对照组仅行传统的胆管内支架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一次性操作成功,两组患者TBIL、DBIL、ALT、AST指标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组间比较术后实验组各指标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4.0%vs 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梗阻性黄疸患者行内镜引导下的胆胰管双支架治疗,疗效显著,并发症发生率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 胰管双支架 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 黄疸
下载PDF
内镜下乳头修补术对Oddi括约肌切开胆总管取石术后复发的影响
16
作者 肖志强 黄恋君 +1 位作者 周巧容 王跃平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26期93-96,共4页
目的研究内镜下乳头修补术对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Oddi括约肌切开胆总管取石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至7月邵阳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51例因胆总管结石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Oddi括约肌切开取石术患者... 目的研究内镜下乳头修补术对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Oddi括约肌切开胆总管取石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至7月邵阳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51例因胆总管结石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Oddi括约肌切开取石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行内镜下乳头修补术分为乳头修补组(17例)及对照组(34例)。乳头修补组在乳头Oddi括约肌切开取石后行内镜下钛夹修补切开的Oddi括约肌,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乳头Oddi括约肌切开取石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短期并发症(术后出血、穿孔、胰腺炎、胆管炎、高淀粉酶血症等情况)及长期并发症(2年结石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短期并发症、长期并发症发生率及碎石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钛夹乳头修补术没有增加并发症的发生,但未能显著降低术后胆总管结石的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修补 内镜 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 总管结石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结合内镜Oddi’s括约肌切开取石二期治疗胆道结石 被引量:9
17
作者 刘扬 宗明 +2 位作者 龚彪 姚晓平 吴孟超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239-240,共2页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LC)和内镜Oddi’s括约肌切开术 (endoscopicsphincterotomy ,EST) +内镜下胆总管取石二期治疗胆囊和胆管结石病的方法和价值。方法 :对12例胆囊和胆总管结石病病人 (...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LC)和内镜Oddi’s括约肌切开术 (endoscopicsphincterotomy ,EST) +内镜下胆总管取石二期治疗胆囊和胆管结石病的方法和价值。方法 :对12例胆囊和胆总管结石病病人 (术前经MRCP或B超证实 ) ,在全麻下一期行LC术后 1w ,二期行ERCP +EST+内镜下胆总管取石以清除残余胆管结石。结果 :12例病人LC和EST均在 2w内顺利完成 ,术中和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术后 10~ 15d出院。结论 :联合应用LC和EST +内镜下胆总管取石分期治疗胆囊和胆管结石病切实可行 ,该法具有手术成功率高、病人痛苦少和住院时间短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结石 囊切除术 腹腔镜 括约肌切开术 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
下载PDF
内镜在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平红 姚礼庆 +2 位作者 高卫东 何国杰 秦新裕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1年第4期36-37,共2页
目的 :探讨内镜在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 (PCS)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2 48例PCS病人行ER CP检查 ,根据不同病因 ,分别行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EST)和 /或内镜乳头气囊扩张术 (EPBD) ,内镜鼻胆管引流 (ENBD) ,内支架治疗 ,取... 目的 :探讨内镜在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 (PCS)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2 48例PCS病人行ER CP检查 ,根据不同病因 ,分别行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EST)和 /或内镜乳头气囊扩张术 (EPBD) ,内镜鼻胆管引流 (ENBD) ,内支架治疗 ,取石治疗等。结果 :2 43例 (98% )ERCP成功。未发现异常 2 4例。胆管结石 141例 ,138例经 1~ 3次内镜取石取净。乳头狭窄 38例 ,经EST或EPBD治疗 1次成功 ,其余有乳头旁憩室压迫乳头开口 ,乳头肿瘤等 40例 ,行EPBD或ENBD等治疗后 ,均有满意疗效。总的并发症发生率 4.0 %。结论 :ERCP能及早发现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确切病因 ,内镜治疗胆管结石和乳头狭窄安全有效 ,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囊切除术后综合征 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
下载PDF
间苯三酚预防胆总管结石ERCP术后胰腺炎的效果 被引量:4
19
作者 林蕤 顾卫 黄慧 《海南医学》 CAS 2016年第12期1960-1962,共3页
目的研究在胆总管结石患者接受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术前,应用间苯三酚对预防术后胰腺炎的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于我院肝胆外科接受ERCP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38例,以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例。对照... 目的研究在胆总管结石患者接受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术前,应用间苯三酚对预防术后胰腺炎的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于我院肝胆外科接受ERCP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38例,以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手术方案,术前应用地西泮、哌替啶、山莨菪碱;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术前应用间苯三酚。比较两组患者术中不良反应、胃蠕动次数、手术时间,术前、术后6 h、术后24 h的血清淀粉酶水平,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急性胰腺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恶心呕吐1例、高血压2例,术中胃蠕动次数(1.6±0.5)次,分别低于对照组的6例、9例及(4.2±0.6)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34.7±6.7)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48.2±12.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前、术后6 h,术后24 h的血清淀粉酶分别为(55.8±12.5)c·μ-1·L-1、(82.5±24.7)c·μ-1·L-1、(72.1±29.5)c·μ-1·L-1,对照组分别为(56.3±13.7)c·μ-1·L-1、(122.4±44.6)c·μ-1·L-1、(114.3±58.4)c·μ-1·L-1,两组患者术前接近,术后6 h、术后24 h均明显低于术前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各时点观察组血清淀粉酶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急性胰腺炎总发生率为10.5%(2/19),低于对照组的42.1%(8/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ERCP方案的基础上,术前应用间苯三酚有助于预防胆总管结石患者术后急性胰腺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苯三酚 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 总管结石 血清淀粉酶 急性腺炎
下载PDF
腹腔镜、内镜联合技术在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海峰 刘建军 胡国超 《医学综述》 2011年第24期3820-3821,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术中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及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取石一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应用LC联合术中ERCP一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术中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及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取石一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应用LC联合术中ERCP一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15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采用传统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治疗的患者2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手术成功,取石成功率均为100%;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但术后通气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安全性更好。结论 LC联合术中ERCP一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有利于患者的恢复,值得临床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结石 腹腔镜 内镜逆行管造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