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0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模式影像指导超时间窗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血管内再灌注治疗的应用研究
1
作者 陈昕 吴光亮 +4 位作者 徐德辉 张现伟 赵晶 陈豪选 林浩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23期16-21,共6页
目的探讨超时间窗急性大血管闭塞所致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严格影像学评估后行急诊绿色通道血管内再灌注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救治的急性大血管狭窄或闭塞所致的缺血性脑卒中并... 目的探讨超时间窗急性大血管闭塞所致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严格影像学评估后行急诊绿色通道血管内再灌注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救治的急性大血管狭窄或闭塞所致的缺血性脑卒中并经影像学评估存在缺血半暗带和侧支循环的3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3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19例)与对照组(17例)。观察组接受血管内有效再灌注治疗,对照组接受标准内科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出院时、出院3个月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出院3个月后良好临床结局,以及治疗30 d内脑卒中、症状性脑出血、死亡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的NIHSS评分低于本组入院时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的m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的mRS评分均低于本组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的良好临床结局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 d内,两组患者的脑卒中、症状性脑出血、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时间窗急性大血管闭塞所致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严格影像学评估后急诊行血管内再灌注治疗可能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影像学评估 缺血半暗带 血管内再灌注治疗 侧支循环
下载PDF
接受再灌注治疗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性别差异的荟萃分析
2
作者 汪雁博 苏利芳 +3 位作者 刘畅畅 周庆 田佳 谷新顺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7-253,共7页
目的 探讨接受再灌注治疗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死亡率的性别差异。方法 全面检索PubMed、EMBASE、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和谷歌学术等数据库自建库至2023年8月1日的文献中,对接受溶栓治疗或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PCI)的ST... 目的 探讨接受再灌注治疗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死亡率的性别差异。方法 全面检索PubMed、EMBASE、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和谷歌学术等数据库自建库至2023年8月1日的文献中,对接受溶栓治疗或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PCI)的STEMI患者短期或长期死亡率的性别差异进行对比的相关研究。观察性研究和随机对照研究均纳入本研究。使用Rev Man 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危险度(RR)和95%CI表示性别差异对STEMI患者死亡率的影响。使用漏斗图评估研究偏倚。结果 共纳入36项研究,其中33项观察性研究和3项随机对照研究,共108 132例STEMI患者,其中男性82 848例,女性25 284例。与男性患者相比,女性患者住院期间(RR=1.73,95%CI:1.52~1.98,P<0.001,I~2=69%)、1个月(RR=1.89,95%CI:1.74~2.06,P<0.001,I~2=46%)、1年(RR=1.56,95%CI:1.40~1.74,P<0.001,I~2=0%)和2年(RR=1.78,95%CI:1.51~2.10,P<0.001,I~2=43%)死亡率显著增加。在调整后的分析中,女性STEMI患者住院期间(RR=1.60,95%CI:1.27~2.02,P<0.001,I~2=69%)、1个月(RR=1.40,95%CI:1.04~1.88,P<0.001,I~2=65%)和2年(RR=1.25,95%CI:1.10~1.42,P<0.001,I~2=48%)死亡率仍明显高于男性患者。结论 对于接受再灌注治疗的STEMI患者,女性的短期和长期死亡率均高于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再灌注治疗 溶栓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性别差异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再灌注治疗决策辅助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廖宗峰 李玲 +1 位作者 李赛君 彭希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9-22,共4页
介绍决策辅助概念和实施步骤,常用工具有决策辅助手册、计算机辅助、视频决策辅助等,实施方式有质性访谈决策辅助、阶段式决策辅助、护理目标决策辅助,比较不同决策辅助方式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再灌注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其优缺点,提出未来... 介绍决策辅助概念和实施步骤,常用工具有决策辅助手册、计算机辅助、视频决策辅助等,实施方式有质性访谈决策辅助、阶段式决策辅助、护理目标决策辅助,比较不同决策辅助方式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再灌注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其优缺点,提出未来决策辅助方式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再灌注治疗 静脉溶栓 血管内治疗 决策辅助 综述文献
下载PDF
多模式CT指导下再灌注治疗在醒后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4
作者 毕学超 李霞 +3 位作者 贺超 刘庆涛 刘雅微 王真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3-288,共6页
目的:探讨多模式CT指导下再灌注治疗在醒后卒中(WU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3年8月入住我院的80例WUS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50例,非多模式CT指导下再灌注治疗)和观察组(30例,多模式CT指导下再... 目的:探讨多模式CT指导下再灌注治疗在醒后卒中(WU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3年8月入住我院的80例WUS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50例,非多模式CT指导下再灌注治疗)和观察组(30例,多模式CT指导下再灌注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及术后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PT、APTT均低于对照组,FIB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7 d、14 d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院后90 d的m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后sICH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多模式CT指导下进行再灌注治疗,能改善WUS患者神经缺损及凝血功能,提高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其疗效显著,具备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成像 CT灌注成像 再灌注治疗 醒后卒中
下载PDF
再灌注治疗的神经影像学评估
5
作者 郝曼均 王利圆 熊云云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9-467,共9页
目前,以缺血半暗带为靶点的再灌注治疗是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首选治疗措施。缺血半暗带的神经影像学评估方法不断更新,为组织窗指导再灌注治疗提供了更多依据。本文对缺血半暗带理论50年来的重要进展进行梳理,重点综述了现有的缺血半暗带... 目前,以缺血半暗带为靶点的再灌注治疗是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首选治疗措施。缺血半暗带的神经影像学评估方法不断更新,为组织窗指导再灌注治疗提供了更多依据。本文对缺血半暗带理论50年来的重要进展进行梳理,重点综述了现有的缺血半暗带神经影像学评估方法(如目前被广泛使用的缺血低灌注-梗死核心或临床症状-梗死核心错配、新兴的多时相CTA及ASL等),并对目前市场上5款主流影像自动后处理软件进行对比,以期为临床再灌注诊疗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再灌注治疗 神经影像学 缺血半暗带
下载PDF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卒中再灌注治疗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符鹏程 曹黎明 +2 位作者 朱佳倩 赵桂玉 徐格林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04-1011,共8页
急性缺血性卒中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症状更重,预后更差,再灌注治疗可有效改善这类患者的功能预后。近年来再灌注治疗技术发展迅速,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如治疗时间窗内患者比例低、再灌注损伤、出血转... 急性缺血性卒中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症状更重,预后更差,再灌注治疗可有效改善这类患者的功能预后。近年来再灌注治疗技术发展迅速,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如治疗时间窗内患者比例低、再灌注损伤、出血转化等。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采取对策,如优化急救流程、革新操作技术、加强损伤防护等。本文对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卒中再灌注治疗面临的挑战和对策进行了初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 再灌注治疗 现状
下载PDF
提高急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率
7
作者 肖健豪 李清华 +2 位作者 陈丽华 项晓燕 邹丽雯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24年第7期72-75,81,共5页
目的提高急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率。方法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再灌注治疗率低的现状,成立品管圈小组,通过解析原因、拟订对策,从卒中院前筛查宣教一体化、多学科协作并加强培训、优化绿色通道等方面进行持续改进。结果急性脑梗死再灌注治... 目的提高急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率。方法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再灌注治疗率低的现状,成立品管圈小组,通过解析原因、拟订对策,从卒中院前筛查宣教一体化、多学科协作并加强培训、优化绿色通道等方面进行持续改进。结果急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率从26.1%提升至40.8%。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有效提高了卒中救治能力及急性脑梗死患者再灌注治疗率,确保了患者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问题解决型品管圈 急性脑梗死 再灌注治疗 医疗质量 患者安全
下载PDF
注射用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的效果观察
8
作者 梁熙源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23期54-56,共3页
目的:观察注射用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4年3月在广州市白云区钟落潭镇卫生院急诊科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且需行再灌注治疗的患者6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 目的:观察注射用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4年3月在广州市白云区钟落潭镇卫生院急诊科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且需行再灌注治疗的患者6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肝素及尿激酶治疗,观察组接受注射用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启动剂治疗,比较两组冠状动脉再通率、终点事件发生率、神经损伤情况、日常生活功能、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0.5 h、1 h、2 h,观察组冠状动脉再通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各终点事件发生率及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美国国家健康研究所卒中量表评分降低,Barthel指数升高,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44)。结论:注射用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在急性心肌梗死且需行灌注治疗的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优于尿激酶与肝素,可提高患者冠状动脉再通率,改善神经损伤和日常生活功能,且未增加终点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再灌注治疗 注射用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病人再灌注治疗后残疾水平的纵向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牟春英 辛霞 +4 位作者 李文文 张蜜 朱丹丹 谭颖 韩建峰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7期989-993,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病人再灌注治疗后至6个月的肢体残疾水平动态变化、生活自理能力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神经内科急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后病人112例,收集病人一般资料,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病人再灌注治疗后至6个月的肢体残疾水平动态变化、生活自理能力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神经内科急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后病人112例,收集病人一般资料,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价病人的残疾水平及日常生活能力,定义mRs评分2~5分为残疾并计算残疾水平。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病人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因素。结果:接受治疗后6个月病人生活自理能力结果显示,完全自理者61例(57.0%),其余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自理能力障碍;有无房颤、不同发病年龄、疾病治疗方式、疾病严重程度及肢体康复训练者生活自理能力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急性脑梗死病人再灌注治疗后1、3、6个月残疾率分别为44.86%、40.19%、35.51%;治疗后1、3、6个月mRS评分显示,病人的机体残疾等级可随着时间逐渐下降(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病人再灌注治疗后的残疾水平可随着时间逐渐恢复,进行运动功能康复是病人的肢体功能恢复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残疾水平 再灌注治疗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后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影响因素
10
作者 梁燕 陈静 +1 位作者 张家诚 齐林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20期5-8,共4页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后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至2022年6月该院收治的12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急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后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后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至2022年6月该院收治的12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急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后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后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影响因素。结果:根据急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后患者是否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分为恶化组37例和非恶化组84例;恶化组合并糖尿病、责任大血管闭塞、白细胞计数>9.15×10^(9)/L、治疗前NIHSS评分≥12分、昏迷、合并吞咽障碍、心源性脑栓塞占比均高于非恶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责任大血管闭塞、治疗前NIHSS评分≥12分、昏迷、合并吞咽障碍、心源性脑栓塞、白细胞计数>9.15×10^(9)/L均为影响急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后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合并糖尿病、责任大血管闭塞、治疗前NIHSS评分≥12分、昏迷、合并吞咽障碍、心源性脑栓塞、白细胞计数>9.15×10^(9)/L均为影响急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后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再灌注治疗 神经功能恶化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提升区域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率的江苏经验
11
作者 孟浩宇 孔祥清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23年第8期12-15,共4页
提高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再灌注治疗率,可以降低疾病死亡率和致残率,改善患者预后。江苏省胸痛质控中心在前期建立的省级胸痛中心联盟基础上,通过加强救治单元建设,构建全省质控网络,并同步推广STEMI再灌注适宜技术,最终实现... 提高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再灌注治疗率,可以降低疾病死亡率和致残率,改善患者预后。江苏省胸痛质控中心在前期建立的省级胸痛中心联盟基础上,通过加强救治单元建设,构建全省质控网络,并同步推广STEMI再灌注适宜技术,最终实现省域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率的逐年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再灌注治疗 胸痛中心 质量控制与管理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诊断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后合并后间隔室壁瘤穿孔1例报道 被引量:1
12
作者 康萍 陈恩琪 +3 位作者 刘美含 王志远 李相冬 石卫东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3年第2期182-184,共3页
左心室后间隔基底段的室壁瘤穿孔在临床上比较少见,本文通过对1例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后合并后间隔室壁瘤穿孔患者的超声影像学特点、临床表现、相关检查、治疗方法及预后的分析总结及文献复习,提高超声医师对该病认识,避免漏诊及误诊。
关键词 再灌注治疗 心动图 心肌梗死 室壁瘤
下载PDF
体外膜氧合在高危肺栓塞再灌注治疗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13
作者 杜佳欣 王君君 张曙光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1期1097-1100,共4页
肺栓塞起病急、进展快,病死率极高,高危肺栓塞患者常出现右心功能不全、循环衰竭,再灌注治疗前1 h内可迅速发展为心脏骤停。体外膜肺氧合(ECMO)因其可通过迅速恢复血流动力学稳定来改善患者的右心功能不全而越来越多地被用于高危肺栓塞... 肺栓塞起病急、进展快,病死率极高,高危肺栓塞患者常出现右心功能不全、循环衰竭,再灌注治疗前1 h内可迅速发展为心脏骤停。体外膜肺氧合(ECMO)因其可通过迅速恢复血流动力学稳定来改善患者的右心功能不全而越来越多地被用于高危肺栓塞的桥接治疗。但ECMO在高危肺栓塞再灌注治疗中植入时机、治疗模式等并无统一标准,基于此,本文就ECMO治疗高危肺栓塞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和ECMO在高危肺栓塞再灌注治疗中的应用时机、适用人群及治疗模式的选择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高危肺栓塞 右心功能衰竭 体外膜氧合 再灌注治疗 桥接作用
下载PDF
肺栓塞的再灌注治疗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熊俞朗 刘成伟 《临床肺科杂志》 2023年第5期741-744,共4页
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是造成全球疾病负担的一个重要因素,每年影响着全世界近1000万人。在西方国家,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总发病率在每年0.52‰~0.69‰之间[1]。2007年到2016年,中国肺栓塞年住院率从0.... 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是造成全球疾病负担的一个重要因素,每年影响着全世界近1000万人。在西方国家,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总发病率在每年0.52‰~0.69‰之间[1]。2007年到2016年,中国肺栓塞年住院率从0.012‰增加到0.071‰,住院死亡率从8.5%降至3.9%,尽管有这种趋势,肺栓塞仍然是高死亡的一个重要因素[2]。在过去十年中,高危和中高危肺栓塞患者的预后没有改善。目前的治疗策略主要是抗凝治疗及全身溶栓。然而,在严重梗阻和右心室功能障碍的患者中,抗凝作用下缓慢的溶栓速度并不能显著降低右心室负荷和肺血管阻力,因此,高危和中高危肺栓塞患者的治疗仍是一个难题[3]。本文拟针对肺栓塞的再灌注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治疗 肺血管阻力 静脉血栓栓塞 住院死亡率 全球疾病负担 严重梗阻 住院率 肺栓塞
下载PDF
缺血性卒中新再灌注治疗时代的海口宣言
15
作者 《中国卒中杂志》 2023年第12期1465-1466,共2页
提高缺血性卒中再灌注治疗的数量和质量是落实我国《健康中国行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的重要举措和目标。为此,中国卒中学会发起了整合脑影像评估(B)、组织化卒中医疗(O)、人工智能(A)、溶栓和取栓(T)专业优... 提高缺血性卒中再灌注治疗的数量和质量是落实我国《健康中国行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的重要举措和目标。为此,中国卒中学会发起了整合脑影像评估(B)、组织化卒中医疗(O)、人工智能(A)、溶栓和取栓(T)专业优势,以全面、切实提高我国缺血性卒中再灌注覆盖范围和诊疗质量的“BOAT行动”。2023年12月8日在海口市召开的“BOAT行动”——再灌注治疗战略发展规划闭门研讨会上,中国卒中学会相关领域的专家共同发起“海口宣言”,号召国内相关领域研究者和工作者深入合作、共同努力,打通认知壁垒,开辟我国卒中再灌注治疗的新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再灌注治疗 静脉溶栓 动脉溶栓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再灌注治疗的新选择
16
作者 程忻 董强 《中国卒中杂志》 2023年第3期245-246,共2页
再灌注治疗包括静脉溶栓和动脉内取栓,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最有效的治疗措施。阿替普酶作为目前唯一被国内外相关指南推荐的缺血性卒中急性期静脉溶栓药物,迄今已有近30年的循证证据。对发病时间窗(4.5 h)内、醒后、发病4.5~9 h缺血性卒中... 再灌注治疗包括静脉溶栓和动脉内取栓,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最有效的治疗措施。阿替普酶作为目前唯一被国内外相关指南推荐的缺血性卒中急性期静脉溶栓药物,迄今已有近30年的循证证据。对发病时间窗(4.5 h)内、醒后、发病4.5~9 h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均已有针对性的Ⅲ期临床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再灌注治疗 阿替普酶 替奈普酶 静脉溶栓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再灌注治疗后幽灵梗死核心情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17
作者 王安娜 景良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3年第4期1-3,15,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再灌注治疗后幽灵梗死核心(GIC)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四川绵阳四〇四医院2019年8月至2021年1月接受再灌注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一般资料、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再灌注治疗后幽灵梗死核心(GIC)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四川绵阳四〇四医院2019年8月至2021年1月接受再灌注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一般资料、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CTP)资料,评估所有患者GIC(初始核心梗死区-最终梗死区>10 mL)发生情况,并根据是否存在GIC分为GIC组和非GIC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再灌注治疗GIC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共入选228例患者,其中43例出现GIC为GIC组,其余185例未出现GIC为非GIC组;两组入院时血糖、达峰时间、症状发作至开始CTP时间、症状发作至再通时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416、5.124、3.601、4.959,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入院时血糖高、达峰时间长、症状发作至开始CTP时间短、症状发作至再通时间短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再灌注治疗后出现GIC的独立影响因素[OR(95%CI)=1.993(1.414~2.810)、2.657(1.815~3.889)、0.972(0.951~0.993)、0.971(0.958~0.985),均P<0.05]。结论入院时血糖、达峰时间、症状发作至开始CTP时间、症状发作至再通时间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再灌注治疗GIC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再灌注治疗 幽灵梗死核心 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丁士芳 陈玉国 +6 位作者 张运 李继福 刘黎明 李贵双 纪求尚 刘同涛 蒋世亮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593-596,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不同再灌注治疗的特点及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4年5月期间281例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接受直接冠状动脉成形术、静脉溶栓、补救性冠状动脉成形术、冠状动脉搭桥治疗,比较接受不...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不同再灌注治疗的特点及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4年5月期间281例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接受直接冠状动脉成形术、静脉溶栓、补救性冠状动脉成形术、冠状动脉搭桥治疗,比较接受不同再灌注治疗患者的临床特征、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时间、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住院及随访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接受静脉溶栓、直接冠状动脉成形术、补救性冠状动脉成形术、冠状动脉搭桥治疗患者分别为51例、182例、34例、14例,接受再灌注治疗以男性为主,常伴有糖尿病史,补救性冠状动脉成形术组年龄偏小.心肌梗死部位无差异性,发病至入院时间无差异性,入院至再灌注治疗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冠状动脉造影示直接冠状动脉成形术组、补救冠状动脉成形术组、冠状动脉搭桥组梗死相关动脉分布、狭窄程度、病变类型无明显差异(P>0.05),病变血管数有明显差异(P<0.001),梗死相关动脉再通率有显著性差别(P<0.001).住院期间仅直接冠状动脉成形术组有4例行再次血运重建,四组患者再发心绞痛发生率无差异性,但四组患者死亡率有显著性差异.21例患者失访,随访期间四组患者再发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病死率均无显著性差异,直接冠状动脉成形术组因支架内再狭窄分别有6例和9例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和切割球囊+支架植入术.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不同再灌注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应重视对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开展直接冠状动脉成形术和急症冠状动脉搭桥术.直接冠状动脉成形术组再次血运重建率高(8.2%),应用药物洗脱支架有望进一步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学 急性心肌梗死的再灌注治疗 冠状动脉造影 急性心肌梗死 再灌注治疗 溶栓治疗
下载PDF
尿激酶原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中对残余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
19
作者 黄友良 谭碧峰 +2 位作者 俞家贤 张旋 滕树恩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1期92-95,共4页
分析研究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中加冠脉内尿激酶原溶栓对心肌是否存在保护作用。方法 以收治的患者为实验依据,随机选取60人平均分为两组,试验组与对照组30人,其中对照组急诊PCI+替罗非班进行治疗,试验组急诊PCI+替罗非班+冠... 分析研究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中加冠脉内尿激酶原溶栓对心肌是否存在保护作用。方法 以收治的患者为实验依据,随机选取60人平均分为两组,试验组与对照组30人,其中对照组急诊PCI+替罗非班进行治疗,试验组急诊PCI+替罗非班+冠脉内尿激酶原溶栓治疗,分别对比两种治疗形式对于参与心肌的保护作用。结果 试验组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冠脉内尿激酶原溶栓治疗对于残存心肌有保护作用。结论 冠脉内尿激酶原溶栓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的能够有效提高残余心肌的保护作用,减少预后心衰的发生率,切实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再灌注治疗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脉内尿激酶原溶栓
原文传递
心肌梗死前心绞痛对再灌注治疗后心肌微血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20
作者 陈小林 刘伊丽 +5 位作者 查道刚 张稳柱 刘俭 谢志斌 李琦 贾满盈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 :探讨心肌梗死前心绞痛对再灌注治疗后心肌微血管功能的影响 ,从心肌微循环灌注角度阐明梗死前心绞痛的意义。  方法 :2 4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分为有梗死前心绞痛 (AP)组 (AP组 ,13例 )和无梗死前心绞痛组 (无AP组 ,11例 )。所有... 目的 :探讨心肌梗死前心绞痛对再灌注治疗后心肌微血管功能的影响 ,从心肌微循环灌注角度阐明梗死前心绞痛的意义。  方法 :2 4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分为有梗死前心绞痛 (AP)组 (AP组 ,13例 )和无梗死前心绞痛组 (无AP组 ,11例 )。所有病人在症状开始后 6小时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 ,术后 12小时内行静脉心肌声学造影 ;监测心肌酶谱变化。  结果 :两组病人基本临床情况无显著差异 (P >0 0 5 )。有AP组与无AP组肌酸激酶峰值分别为 1880± 2 60U/L、2 3 5 7± 3 81U/L (P <0 0 1) ,肌酸激酶MB同工酶峰值分别为 3 84± 5 4U/L、 5 3 1± 5 7U /L (P <0 0 1) ;室壁运动积分分别为 1 0 1± 1 0 4、 1 2 3± 0 44 (P <0 0 5 ) ,左心室射血分数分别为 0 61± 0 13、 0 43± 0 11(P <0 0 1) ;心肌声学造影积分分别为 1 2 3± 0 44、 1 91± 1 0 4(P <0 0 5 ) ,标化A×B值分别为 0 81± 0 2 3、 0 46± 0 3 5 (P <0 0 1) ,均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 :有微血管损伤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 ,其心肌损伤严重 ,心功能较差 ;梗死前心绞痛通过预适应效应限制心肌损伤 ,有利于心肌存活、心功能恢复及心肌微血管完整性的保存。因而 ,梗死前心绞痛不仅对心肌有保护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再灌注治疗 微血管 预适应 声学造影 心肌梗死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