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再生丝素蛋白涂膜对冷藏草鱼肉块保鲜效果的影响
1
作者 朱正华 李雅晶 +3 位作者 周晓红 许金伟 林楠 黄芸芸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46-452,共7页
用不同浓度(2.0%、5.0%、8.0%)的自组装再生丝素蛋白溶液对新鲜草鱼肉块进行涂膜处理,并在4℃低温条件下冷藏,研究再生丝素蛋白涂膜处理对草鱼肉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贮藏期内,与对照组相比,自组装再生丝素蛋白溶液涂膜处理... 用不同浓度(2.0%、5.0%、8.0%)的自组装再生丝素蛋白溶液对新鲜草鱼肉块进行涂膜处理,并在4℃低温条件下冷藏,研究再生丝素蛋白涂膜处理对草鱼肉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贮藏期内,与对照组相比,自组装再生丝素蛋白溶液涂膜处理能有效保持新鲜草鱼肉的良好品质,降低鱼肉的失重率,使草鱼肉的感官品质、失重率、pH值、挥发性盐基氮(TVB⁃N)含量、新鲜度指标K值均维持较好水平,其中5.0%自组装再生丝素蛋白溶液涂膜处理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丝素蛋白 涂膜处理 草鱼肉片 贮藏品质
原文传递
再生丝素蛋白/聚乙烯醇共混取向纳米纤维膜的制备与性能
2
作者 姚双双 付少举 +1 位作者 张佩华 孙秀丽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19,共9页
为进一步提升取向纳米纤维膜在纺织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潜力,以再生丝素蛋白(RSF)和聚乙烯醇(PVA)为原料,通过静电纺丝制备取向纳米纤维膜。通过单因子及正交试验确定最优纺丝参数,并对取向纳米纤维膜的形貌、化学结构、力学性能、热稳... 为进一步提升取向纳米纤维膜在纺织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潜力,以再生丝素蛋白(RSF)和聚乙烯醇(PVA)为原料,通过静电纺丝制备取向纳米纤维膜。通过单因子及正交试验确定最优纺丝参数,并对取向纳米纤维膜的形貌、化学结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能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静电纺丝最优纺丝参数为选甲酸为溶剂,滚筒转速2400 r/min,纺丝液质量浓度0.16 g/mL,纺丝电压23 kV,出液速度0.6 mL/h,接收距离17 cm;RSF与PVA之间存在一定相互作用,使RSF中部分无规结构向α螺旋结构转变;与相同纺丝时间下得到的无取向纳米纤维膜相比,取向纳米纤维膜的特点为断裂强力更高,是无取向纳米纤维膜的2倍以上,孔径更大,集中在0.5μm附近;取向结构对纳米纤维膜热稳定性基本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向纳米纤维膜 静电纺丝 再生丝素蛋白 聚乙烯醇
下载PDF
再生丝素蛋白膜表面的纳米图案化修饰对细胞黏附和增殖的影响
3
作者 欧阳秦君 刘晓娇 +1 位作者 姚响 张耀鹏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1-209,共9页
为了拓展再生丝素蛋白(RSF)生物医用材料在细胞培养和组织修复等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提高RSF材料的细胞相容性至关重要。本研究采用等离子体刻蚀技术制备了纳米“岛”图案化RSF膜,并进一步考察其对NIH3T3细胞黏附和增殖行为的影响。... 为了拓展再生丝素蛋白(RSF)生物医用材料在细胞培养和组织修复等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提高RSF材料的细胞相容性至关重要。本研究采用等离子体刻蚀技术制备了纳米“岛”图案化RSF膜,并进一步考察其对NIH3T3细胞黏附和增殖行为的影响。所有定量检测实验中至少设3个重复样(n≥3)。细胞培养1 d后的显微观察结果表明,与未修饰的RSF平整膜相比,纳米图案化修饰的RSF膜具有更好的黏附形态。CCK-8检测细胞培养1和4 d的吸光度(OD)结果表明,与未修饰的RSF平整膜相比,纳米图案化修饰RSF膜能够明显促进细胞的增殖,且其中刻蚀30 min膜组的吸光度(1.13±0.32)最高,显著高于未修饰的RSF平整膜(0.46±0.03,P<0.001)。等离子体刻蚀技术可作为一种简便、快捷、可大规模制备的纳米图案化修饰策略用于提高RSF材料的细胞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丝素蛋白 等离子体刻蚀 纳米图案化修饰 细胞黏附 细胞增殖
下载PDF
再生丝素蛋白-壳聚糖包药微囊的质量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张幼珠 雷晓英 +1 位作者 王新波 李建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17-121,共5页
以模型药物消炎痛 (吲哚美辛 )作为芯料 ,在W /O型乳化体系中分别以复凝聚法制备再生丝素蛋白壳聚糖包药微囊和以单凝聚法制备壳聚糖包药微囊 ,测试并分析了两种微囊的形貌、粒径、成囊率、包囊率和释药率等质量指标。结果表明 ,丝素壳... 以模型药物消炎痛 (吲哚美辛 )作为芯料 ,在W /O型乳化体系中分别以复凝聚法制备再生丝素蛋白壳聚糖包药微囊和以单凝聚法制备壳聚糖包药微囊 ,测试并分析了两种微囊的形貌、粒径、成囊率、包囊率和释药率等质量指标。结果表明 ,丝素壳聚糖包药微囊的成囊率、包囊率比壳聚糖包药微囊高 ,药物缓释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丝素蛋白-壳聚糖微囊 吲哚美辛 质量 缓释 包药微囊 复凝聚法 单凝聚法 微胶囊
下载PDF
泊洛沙姆对再生丝素蛋白凝胶化结构及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邓春闽 钟天翼 +3 位作者 许亚娟 岳晓晓 明津法 左保齐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9,共6页
研究了泊洛沙姆(Poloxamer)对再生丝素蛋白(RSF)凝胶化结构及形态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和热分析(TG-DTA)表征了Poloxamer对RSF凝胶化的影响作用。FTIR、XRD和TG-DTA研究表明Poloxamer与RSF共混后... 研究了泊洛沙姆(Poloxamer)对再生丝素蛋白(RSF)凝胶化结构及形态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和热分析(TG-DTA)表征了Poloxamer对RSF凝胶化的影响作用。FTIR、XRD和TG-DTA研究表明Poloxamer与RSF共混后极大的加速了RSF的凝胶化转变,并且随着共混溶液中Poloxamer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所占的共混比例越大,其凝胶化时间越短,但对所形成的水凝胶的结构和形态影响很小。SEM研究表明RSF-Poloxamer凝胶为片层状结构,这是由于其凝胶化过程中大量丝素分子由无规卷曲转变为β-折叠结构所致,随着Poloxamer含量的增加,RSF-Poloxamer凝胶的片层结构变得越来越规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丝素蛋白 水凝胶 泊洛沙姆 结构和形态
下载PDF
再生丝素蛋白—壳聚糖微胶囊的制备及结构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幼珠 王晓芳 韩龙龙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7-19,29,共4页
以液体石蜡作连续相、Span为乳化剂、戊二醛为交联剂 ,在W /O型乳化体系中制备再生丝素蛋白—壳聚糖包药微胶囊 ,探讨了制备工艺条件对微胶囊的影响 ;采用激光粒度仪、电子扫描电镜、IR光谱仪、X 射线衍射仪 ,对微胶囊的形态、粒度及其... 以液体石蜡作连续相、Span为乳化剂、戊二醛为交联剂 ,在W /O型乳化体系中制备再生丝素蛋白—壳聚糖包药微胶囊 ,探讨了制备工艺条件对微胶囊的影响 ;采用激光粒度仪、电子扫描电镜、IR光谱仪、X 射线衍射仪 ,对微胶囊的形态、粒度及其表面结构进行初步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丝素蛋白 壳聚糖 微胶囊 制备 结构 药物
下载PDF
再生丝素蛋白/海藻酸盐包药微胶囊的结构与释药性能 被引量:9
7
作者 韩龙龙 张幼珠 尹桂波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521-524,共4页
以模型药物消炎痛(吲哚美辛)作囊芯,再生丝素蛋白和海藻酸盐(FB/AG)作囊膜,在液体石蜡,Span-80的W/O型乳化体系中于50~60℃,高速搅拌下,采用复凝聚法制备包药微胶囊。采用扫描电镜(SEM)、激光粒度仪、X ray、FTIR、DSC等测定并表征了... 以模型药物消炎痛(吲哚美辛)作囊芯,再生丝素蛋白和海藻酸盐(FB/AG)作囊膜,在液体石蜡,Span-80的W/O型乳化体系中于50~60℃,高速搅拌下,采用复凝聚法制备包药微胶囊。采用扫描电镜(SEM)、激光粒度仪、X ray、FTIR、DSC等测定并表征了包药微胶囊的结构。结果显示,微胶囊呈近似球型,粒径为65μm左右,粒径呈正态分布,再生丝素蛋白与海藻酸盐之间具有相互作用,结晶程度提高。采用药物体外释放法测其释药性能,该包药微胶囊24h的释药率为24%,海藻酸盐微胶囊为42%,药粉为80%,FB/AG具有缓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丝素蛋白 海藻酸盐 微胶囊 吲哚美辛 缓释
下载PDF
仿生制备的再生丝素蛋白水溶液的静电纺丝(Ⅰ)——工艺参数及结构特性 被引量:9
8
作者 朱晶心 邵惠丽 胡学超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5-118,122,共5页
制备出了与蚕腺体内纺丝液浓度和后部丝腺pH值相近的再生丝素蛋白水溶液,利用静电纺丝技术模仿蚕在空气中吐丝的过程得到了再生丝素蛋白纤维。所得纤维的直径在350-4200nm之间,平均直径1700nm。通过正交实验方法考察了各种因素对纤维形... 制备出了与蚕腺体内纺丝液浓度和后部丝腺pH值相近的再生丝素蛋白水溶液,利用静电纺丝技术模仿蚕在空气中吐丝的过程得到了再生丝素蛋白纤维。所得纤维的直径在350-4200nm之间,平均直径1700nm。通过正交实验方法考察了各种因素对纤维形态、直径及直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施电压对纤维的形态影响最大;溶液浓度对纤维的直径影响最大;喷头与接受板间距离对纤维直径的分布影响最大。实验得出了一个较好的静电纺丝条件为浓度30%,电压40kV,喷头与接受板间距离20cm。采用拉曼光谱、X衍射、DSC对再生丝素蛋白纤维进行了表征,发现再生丝素蛋白纤维中含有少量的Silk Ⅰ结晶结构,主要以无定形结构为主,这与天然蚕丝的半结晶结构相比尚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再生丝素蛋白 仿生
下载PDF
再生丝素蛋白水溶液的干法纺丝 被引量:6
9
作者 魏伟 张耀鹏 +2 位作者 赵瀛梅 邵惠丽 胡学超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29-236,共8页
以高浓度再生丝素蛋白水溶液为纺丝液,采用自制毛细管纺丝装置制备了再生丝素蛋白纤维。探讨了丝素蛋白分子量、pH、金属离子及纺丝工艺参数对溶液可纺性及纤维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为5.2~6.0时,纺丝液表现出良好的可纺性,尤... 以高浓度再生丝素蛋白水溶液为纺丝液,采用自制毛细管纺丝装置制备了再生丝素蛋白纤维。探讨了丝素蛋白分子量、pH、金属离子及纺丝工艺参数对溶液可纺性及纤维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为5.2~6.0时,纺丝液表现出良好的可纺性,尤其以pH=6.0、Ca2+浓度为0.3 mol/L的纺丝液可纺性最佳。在最佳纺丝条件下(纺丝管长径比为133;卷绕速率为30mm/s)制得的纤维力学强度最高约为45.5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丝素蛋白 金属离子 干法纺丝
下载PDF
甲醇处理对再生丝素蛋白干法纺丝纤维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朱晶心 马彦龙 +2 位作者 张耀鹏 邵惠丽 胡学超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71-573,576,共4页
采用甲醇水溶液对初生的再生丝素蛋白干法纺丝纤维进行了后处理。研究表明,甲醇处理对再生丝的表面形态、结晶结构及机械性能有影响。甲醇处理前,初生丝蛋白纤维透明而有光泽;甲醇处理后,丝纤维呈现白色,光泽度下降,同时沿纤维轴方向出... 采用甲醇水溶液对初生的再生丝素蛋白干法纺丝纤维进行了后处理。研究表明,甲醇处理对再生丝的表面形态、结晶结构及机械性能有影响。甲醇处理前,初生丝蛋白纤维透明而有光泽;甲醇处理后,丝纤维呈现白色,光泽度下降,同时沿纤维轴方向出现了细小的条纹,并可观察到明显的双折射现象。甲醇处理还可使初生丝蛋白纤维中存在的无规卷曲或SilkⅠ结构向SilkⅡ结构转变,并提高初生丝的断裂强度。和脱胶丝相比,处理后的丝纤维模量较高,但断裂伸长率较小,丝纤维的脆性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丝素蛋白 干法纺丝 甲醇
下载PDF
再生丝素蛋白膜的性能及其细胞培养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龙仕和 李明生 +7 位作者 靳冬武 崔梦楠 马素娟 徐水林 柏家林 李倬 冯玉萍 马忠仁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5-70,共6页
研究了温度梯度法所制再生丝素蛋白膜的溶失率、抗酶能力和动物细胞体外培养特性。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丝素蛋白膜在水中的溶失率;再用质量体积浓度0.25%和0.5%的胰蛋白酶液分别消化丝素蛋白膜2d,以膜的结构和质量是否发生明显变化为指... 研究了温度梯度法所制再生丝素蛋白膜的溶失率、抗酶能力和动物细胞体外培养特性。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丝素蛋白膜在水中的溶失率;再用质量体积浓度0.25%和0.5%的胰蛋白酶液分别消化丝素蛋白膜2d,以膜的结构和质量是否发生明显变化为指标,判断膜抗胰蛋白酶的能力;最后在丝素蛋白膜上培养BHK-21细胞和Vero细胞,再用0.25%和0.5%胰蛋白酶液分别消化膜上细胞并进行传代培养,观察细胞形态和生长状况。实验结果表明,温度梯度法直接所制丝素蛋白膜48h内的溶失率低于0.2%,再经25%甲醇处理后溶失率为0,2d内膜仍保持完整结构且质量无明显变化;BHK-21细胞和Vero细胞在丝素蛋白膜上生长良好,形态正常;0.25%和0.5%的胰蛋白酶液均可在4min内将膜上两种细胞消化脱落且细胞连续传代培养5代,细胞形态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丝素蛋白 溶失率 消化 细胞培养基质
下载PDF
仿生制备的再生丝素蛋白水溶液的静电纺丝(Ⅱ)——pH值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朱晶心 邵惠丽 胡学超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86-289,共4页
制备了与蚕体内相近浓度的再生丝素蛋白水溶液并模仿其腺体内不同部位的pH值(从6.9-5.2)对溶液进行了调节,研究了不同pH下丝素蛋白水溶液的流变性能,并对溶液进行了静电纺丝的尝试。研究结果表明,随着pH值的下降,体系的表观粘度... 制备了与蚕体内相近浓度的再生丝素蛋白水溶液并模仿其腺体内不同部位的pH值(从6.9-5.2)对溶液进行了调节,研究了不同pH下丝素蛋白水溶液的流变性能,并对溶液进行了静电纺丝的尝试。研究结果表明,随着pH值的下降,体系的表观粘度增大,对剪切的敏感性提高;利用静电纺丝技术成功获得了平均直径在700nm的丝纤维,通过拉曼光谱、X衍射、DSC对再生丝素蛋白纤维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发现再生丝素蛋白纤维主要是无规卷曲或silkⅠ结构,pH值的降低,有利于静电纺丝纤维从无规卷曲或silkⅠ结构向silkⅡ结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丝素蛋白 静电纺丝 PH值 仿生
下载PDF
仿生制备的再生丝素蛋白水溶液的静电纺丝(Ⅲ)-金属离子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朱晶心 杭怡春 +2 位作者 张耀鹏 邵惠丽 胡学超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731-1735,共5页
通过添加在家蚕丝腺体中含量较多的钾、钙、镁3种金属离子,研究了不同种类的金属离子对丝素蛋白水溶液的流变性能及静电纺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添加K^+后溶液的表观粘度较大,而含Ca^2+和Mg^2+的丝素溶液粘度较小;分别加入0.2... 通过添加在家蚕丝腺体中含量较多的钾、钙、镁3种金属离子,研究了不同种类的金属离子对丝素蛋白水溶液的流变性能及静电纺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添加K^+后溶液的表观粘度较大,而含Ca^2+和Mg^2+的丝素溶液粘度较小;分别加入0.225mol/L K^+、Ca^2+和Mg^2+后,再生丝素蛋白水溶液在PH为6.0浓度为30%时都可通过静电纺丝法成纤。对于添加了0.225mol/L的混合金属离子的PH为6.0的再生丝素蛋白水溶液而言,丝素溶液的静电纺丝可纺浓度在27%~35%之间,随着丝素浓度的增加,所制纤维的平均直径增大,直径分布变宽。通过拉曼光谱、X衍射、DSC对再生丝素蛋白纤维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发现再生丝素蛋白纤维中已含有少量的Silk Ⅱ结构,主要是无定形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丝素蛋白 静电纺丝 金属离子 仿生
下载PDF
再生丝素蛋白与明胶为壁材的大蒜油微胶囊的制备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佳弘 江虹锐 +3 位作者 姜毅 白云霞 赵谋明 刘小玲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140-146,共7页
以再生丝素蛋白与明胶复配作为壁材,利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大蒜油微胶囊。论文以乳状液的乳化能力、稳定性和微观形态、微胶囊的包埋率和产率为指标,探讨了壁材种类、芯材/壁材比例和乳化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对微胶囊形成的影响。结果... 以再生丝素蛋白与明胶复配作为壁材,利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大蒜油微胶囊。论文以乳状液的乳化能力、稳定性和微观形态、微胶囊的包埋率和产率为指标,探讨了壁材种类、芯材/壁材比例和乳化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对微胶囊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再生丝素蛋白与明胶以1∶1(g/g)复合配制为壁材溶液,加入壁材质量50%的大蒜油及HLB值为12.9的复合乳化剂,该体系的乳状液性质稳定,喷雾干燥前不发生相分离。经喷雾干燥制备的大蒜油微胶囊的包埋率和产率最大,分别为85%和88%。大蒜油微胶囊表面光滑,为直径10~20μm均匀球状颗粒;当储存至21 d时,微胶囊中的大蒜油保留率为88.2%。结论:再生丝素蛋白是一种理想的大蒜油微胶囊壁材,对大蒜油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丝素蛋白 大蒜油 微胶囊 喷雾干燥
原文传递
再生丝素蛋白固定过氧化氢酶传感器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冯治平 刘清斌 黄丹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03-105,共3页
从莴苣种子中提取过氧化氢粗酶,利用再生丝素蛋白在甲醇作用下,其分子结构由可溶性randomcoil向不溶性β-sheet发生转变,从而将过氧化氢粗酶固定在的β-sheet所特有的分子氢键中,制得过氧化氢传感器。该传感器在pH=6.5的KH2PO4-NaOH工... 从莴苣种子中提取过氧化氢粗酶,利用再生丝素蛋白在甲醇作用下,其分子结构由可溶性randomcoil向不溶性β-sheet发生转变,从而将过氧化氢粗酶固定在的β-sheet所特有的分子氢键中,制得过氧化氢传感器。该传感器在pH=6.5的KH2PO4-NaOH工作介质中,过氧化氢浓度在5.0×10-5~3.0×10-3mol/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丝素蛋白 过氧化氢酶 生物传感器 过氧化氢 固定化 制备
下载PDF
再生丝素蛋白干纺纤维的后处理体系及方法 被引量:3
16
作者 魏伟 张耀鹏 +2 位作者 赵瀛梅 邵惠丽 胡学超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30-235,共6页
模仿蚕的干法纺丝工艺,制备了再生丝素蛋白纤维,并通过后处理进一步提高了其力学性能。结果表明:与无机盐水溶液后处理体系相比,醇的水溶液可显著促使蛋白构象从无规卷曲及α-helix转变为β-sheet。同时通过拉伸诱导β-sheet构象取向,... 模仿蚕的干法纺丝工艺,制备了再生丝素蛋白纤维,并通过后处理进一步提高了其力学性能。结果表明:与无机盐水溶液后处理体系相比,醇的水溶液可显著促使蛋白构象从无规卷曲及α-helix转变为β-sheet。同时通过拉伸诱导β-sheet构象取向,干纺纤维的力学强度可大幅提高。在φ=80%的乙醇-水溶液中,将初生丝拉伸2倍后再浸泡1 h,其断裂强度可达200 MPa,断裂伸长率可达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丝素蛋白纤维 干法纺丝 拉伸 后处理
下载PDF
再生丝素蛋白/细菌纤维素复合膜的制备及发酵培养条件优化 被引量:3
17
作者 朱正华 董悦涵 +1 位作者 赵潇 周晓红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40-945,共6页
将再生丝素蛋白加入生产细菌纤维素的发酵液,以木醋杆菌(Acetobacter xylinum)进行静置发酵,利用发酵过程中的较高酸性环境(pH<3.4),使菌株产生的纤维素残基(—OH)与丝素蛋白的残基(—COOH、—NH2)原位聚合,制备新型生物医学材料再... 将再生丝素蛋白加入生产细菌纤维素的发酵液,以木醋杆菌(Acetobacter xylinum)进行静置发酵,利用发酵过程中的较高酸性环境(pH<3.4),使菌株产生的纤维素残基(—OH)与丝素蛋白的残基(—COOH、—NH2)原位聚合,制备新型生物医学材料再生丝素蛋白/细菌纤维素(SF/BC)复合膜。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发酵培养时间为10 d,并进一步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发酵培养基配方为80 g/L果糖、10 g/L酵母粉、2.0 g/L无水硫酸镁、1.0 g/L柠檬酸、10 g/L磷酸氢二钠、30 g/L磷酸氢二钾,培养基初始pH为6.8。在此培养条件下SF/BC复合膜干膜的产量为1.871 5 g/L。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SF/BC复合膜中细菌纤维素纤维间因丝素蛋白的引入,使得纳米纤维间的孔径增大,而内部含水率也将随着孔径的增大而增加,说明丝素蛋白的引入改善了单一细菌纤维素膜在孔径、含水率等方面的性能,同时也改进了单纯丝素蛋白膜在亲水性、机械性能等方面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 木醋杆菌 发酵 培养基配方 再生丝素蛋白/细菌纤维复合膜
原文传递
再生丝素蛋白-纳米生物活性玻璃复合膜的制备和表征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娜 冯新星 +3 位作者 朱海霖 吴章伟 孙斌 陈建勇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23-229,共7页
将再生丝素蛋白(SF)与纳米生物活性玻璃(NBG)粉体复合成膜,制备出一种新型生物材料。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A)等方法对复合膜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NBG均匀分散在丝素膜中,随着NBG含量的增加,复合... 将再生丝素蛋白(SF)与纳米生物活性玻璃(NBG)粉体复合成膜,制备出一种新型生物材料。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A)等方法对复合膜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NBG均匀分散在丝素膜中,随着NBG含量的增加,复合膜中丝素的构象部分由无规线团或SilkⅠ向SilkⅡ转变,同时力学性能变差。体外生物活性研究表明:复合膜表面沉积出较多的类骨羟基磷灰石(HA),说明其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及优良的诱导类骨HA沉积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丝素蛋白 纳米生物活性玻璃 结构 生物活性
下载PDF
再生丝素蛋白水溶液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洪 张耀鹏 +1 位作者 邵惠丽 胡学超 《合成纤维》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10期12-14,共3页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丝素蛋白水溶液在不同温度下的稳定性,发现随着溶液浓度和存放温度的升高,溶液的稳定性迅速下降。X衍射、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的分析结果认为,大部分丝素蛋白分子在水溶液中以无规卷曲的构象存在,当发生凝胶化后,部分丝...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丝素蛋白水溶液在不同温度下的稳定性,发现随着溶液浓度和存放温度的升高,溶液的稳定性迅速下降。X衍射、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的分析结果认为,大部分丝素蛋白分子在水溶液中以无规卷曲的构象存在,当发生凝胶化后,部分丝素蛋白分子转变为β折叠或α螺旋结构,形成了silkI和silkⅡ晶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丝素蛋白 水溶液 稳定性 凝胶 构象 晶体
下载PDF
再生丝素蛋白溶液对羊毛织物的改性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吴惠英 左保齐 刘尚楠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9-42,共4页
选用不同浓度的再生丝素蛋白溶液对羊毛织物进行改性处理,讨论处理后织物性能的变化情况。测试结果表明:经过丝素蛋白溶液改性后的羊毛织物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穿着舒适;织物的吸湿性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浓度过高反而会影响到织... 选用不同浓度的再生丝素蛋白溶液对羊毛织物进行改性处理,讨论处理后织物性能的变化情况。测试结果表明:经过丝素蛋白溶液改性后的羊毛织物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穿着舒适;织物的吸湿性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浓度过高反而会影响到织物的吸湿性;织物的折皱回复性也得到了改善,其变化情况与吸湿性的变化相似;经过处理后的羊毛织物具有良好的尺寸稳定性,在穿着过程中不易发生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丝素蛋白 氨基酸 吸湿性 折皱回复性 尺寸稳定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