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6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响水稻再生力QTLs位点与再生稻筛选体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建福 肖晏嘉 +3 位作者 谢鸿光 林强 蔡秋华 谢华安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37-842,共6页
挖掘水稻产量潜力是水稻研究最重要的方向之一。再生稻是一种利用水稻头季收割后稻桩上存活的腋芽,在适宜的光照、温度、养分等条件下萌发成蘖,进而抽穗成熟的水稻,在节约大量人力物力的同时能够保证水稻产量与双季稻基本持平,对于稳定... 挖掘水稻产量潜力是水稻研究最重要的方向之一。再生稻是一种利用水稻头季收割后稻桩上存活的腋芽,在适宜的光照、温度、养分等条件下萌发成蘖,进而抽穗成熟的水稻,在节约大量人力物力的同时能够保证水稻产量与双季稻基本持平,对于稳定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已报道的水稻再生力相关QTLs位点,发现水稻再生力相关的QTLs位点贡献率偏低,相关研究不深入,与生产联系不紧密;总结了水稻再生力评价标准的现状,发现前期头季稻的SPAD衰减指数、中期再生稻的再生芽出鞘率以及收获后期的日产量和热量利用率是评价水稻品种再生力的重要指标,可用于筛选强再生力的水稻品种;概括了留桩高度对再生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提出再生稻的培育应聚焦优质、高产、抗病等水稻重要性状及强再生力相关性状,利用多组学分析挖掘新基因及其优异自然变异,开发功能分子标记,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与分子模块育种技术相结合开展强再生力水稻种质资源精准鉴定、新基因发掘、种质创新、新品种选育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再生 再生力 QTL 再生力评价标准
下载PDF
基于Micro-CT和改进DeepSORT的再生稻再生芽追踪计数与再生力评价 被引量:2
2
作者 黄成龙 华向东 +4 位作者 黄诗豪 卢智浩 董佳乐 张俊 杨万能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65-174,共10页
再生稻具有一种两收的优势,其再生力直接决定了水稻再生季产量,而水稻再生力与再生季再生芽的数量密切相关。传统人工水稻再生芽检测方法存在接触损伤、主观低效和重复性差等缺点,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MicroCT(computed tomography)和... 再生稻具有一种两收的优势,其再生力直接决定了水稻再生季产量,而水稻再生力与再生季再生芽的数量密切相关。传统人工水稻再生芽检测方法存在接触损伤、主观低效和重复性差等缺点,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MicroCT(computed tomography)和改进的DeepSORT(simple online and realtime tracking)的再生芽多目标追踪计数和再生力评价方法。首先采用Micro-CT成像获取再生季水稻断层图视频流,然后利用YOLOv5s网络作为再生芽追踪检测器,最后通过改进的DeepSORT追踪算法实现水稻再生芽的精准追踪计数。其中DeepSORT改进包括优化再生芽追踪过程中的ID错误;增加再生芽目标追踪的匹配次数,改善ID跳变的问题;计算再生芽的高度信息,实现对再生芽中有效芽的判别。试验结果表明,在目标检测上,YOLOv5s对再生芽和茎秆的平均检测准确率分别为97.3%和99.1%,在再生芽多目标追踪上,改进的DeepSORT算法的多目标跟踪准确度为77.61%,高阶跟踪精度为61.73%,ID跳变为6,与改进之前相比,多目标跟踪准确度和高阶跟踪精度分别提升了1.5和8.5个百分点,ID跳变降低了94%。对8种不同处理共104盆水稻再生芽进行追踪计数,将系统测量值与人工测量值进行统计对比,结果证明本文方法测量的再生芽数量和人工观测值的决定系数为0.983,均方根误差为3.460,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为5.647%,两者具有较高的回归性。研究基于有效再生芽和茎秆数量的比值得到水稻早期再生力,对2个水稻品种共38盆水稻的再生力和再生季实际产量进行相关分析得到决定系数分别为0.795和0.764。该研究为水稻再生芽无损检测和再生力早期评价提供了一种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测 Micro-CT成像 DeepSORT 目标追踪计数 再生再生 水稻再生力
下载PDF
强再生力杂交稻品种筛选及其农艺性状表现
3
作者 陈丽娟 《福建稻麦科技》 2023年第3期62-66,共5页
再生稻是中国南方稻区提高复种指数和增加粮食产量的一项重要种植模式,品种再生力强与弱及其农艺性状优与劣是决定再生稻发展成败的重要因素。2022年选用6个优质稻新品种为供试材料,以泸优明占为对照,研究调查了人工收割高留桩条件下各... 再生稻是中国南方稻区提高复种指数和增加粮食产量的一项重要种植模式,品种再生力强与弱及其农艺性状优与劣是决定再生稻发展成败的重要因素。2022年选用6个优质稻新品种为供试材料,以泸优明占为对照,研究调查了人工收割高留桩条件下各品种再生力及头季和再生季的农艺性状。结果表明,榕夏两优676、荃优607、内10优7185等3个品种具有再生力强、产量高的特点,适宜在尤溪县再生稻区大面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稻 高留桩 再生力 农艺性状
下载PDF
优质稻新品种产量性状表现及再生力对比试验初报
4
作者 时祖胜 时怡陶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3年第2期29-32,共4页
灌阳县地处桂北高寒山区,通过大力推广“一季优质稻+再生稻”栽培模式,能够有效利用温光资源,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粮食产量。水稻增产良种是关键,通过开展优质稻新品种再生力对比试验,筛选出万太优美占、万太优3158等米质优、丰产性好、... 灌阳县地处桂北高寒山区,通过大力推广“一季优质稻+再生稻”栽培模式,能够有效利用温光资源,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粮食产量。水稻增产良种是关键,通过开展优质稻新品种再生力对比试验,筛选出万太优美占、万太优3158等米质优、丰产性好、再生力强的优质稻新品种,为当地今后大面积推广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稻新品种 再生力 丰产性
下载PDF
杂交中稻强再生力品种的冠层特征研究 被引量:34
5
作者 徐富贤 熊洪 +1 位作者 赵甘霖 洪松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26-430,共5页
本文以 19个杂交中稻品种为材料 ,研究了杂交中稻强再生力品种的冠层特征。结果表明 :杂交中稻品种间再生力取决于头季稻的叶粒比 ,强再生力品种头季稻单位颖花的绿叶面积占有量大 ,其光合产物满足头季稻高产之后剩余量较多 ,为再生稻... 本文以 19个杂交中稻品种为材料 ,研究了杂交中稻强再生力品种的冠层特征。结果表明 :杂交中稻品种间再生力取决于头季稻的叶粒比 ,强再生力品种头季稻单位颖花的绿叶面积占有量大 ,其光合产物满足头季稻高产之后剩余量较多 ,为再生稻高产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头季稻品种间着粒数分别与其单位颖花的绿叶面积占有量及再生力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中稻 再生力 品种 冠层特征 水稻
下载PDF
利用RIL群体对水稻再生力及相关农艺性状的QTL分析 被引量:22
6
作者 杨川航 王玉平 +3 位作者 涂斌 李婷 胡亮 李仕贵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240-1246,共7页
以粳糯稻品种糯89-1与籼型重穗型杂交稻骨干恢复系蜀恢527杂交构建的籼粳交F7代RIL群体的169个家系为作图群体,构建了一张含105个微卫星(SSR)标记的分子连锁图谱。定位了水稻正季7个农艺性状的QTL15个,分布在第1、第2、第3、第5、第6、... 以粳糯稻品种糯89-1与籼型重穗型杂交稻骨干恢复系蜀恢527杂交构建的籼粳交F7代RIL群体的169个家系为作图群体,构建了一张含105个微卫星(SSR)标记的分子连锁图谱。定位了水稻正季7个农艺性状的QTL15个,分布在第1、第2、第3、第5、第6、第7、第10染色体上,LOD值介于2.10~7.51,贡献率3.77%~25.37%,其中贡献率10.0%以上的QTL7个,单个性状的QTL1~4个;定位了水稻再生季7个农艺性状的QTL19个,分布在第1、第2、第3、第4、第5、第6、第7、第10染色体上,LOD值介于2.17~18.34,贡献率3.23%~37.66%,其中贡献率10.0%以上的QTL7个,单个性状的QTL1~5个;定位了影响水稻再生力(最终再生率)的QTL2个(qRA4,qRA5),分别在第4和第5染色体上,贡献率分别为8.17%和7.09%,加性效应分别为0.32和0.39,贡献率和加性效应均较小,属微效基因。共检测到两季农艺性状QTL36个,同一性状被重复检测的QTL8个。水稻再生力与正季稻有效穗呈极显著负相关;水稻再生力与再生稻有效穗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每穗总粒数和着粒密度呈显著负相关。QTL定位结果揭示了有效穗是影响再生力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重组自交系 再生力 农艺性状 QTL
下载PDF
杂交中稻再生力的鉴定方法 被引量:28
7
作者 徐富贤 郑家奎 +2 位作者 朱永川 熊洪 王贵雄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06-510,共5页
20 0 2 - 2 0 0 3年分别以2 5个和18个杂交中籼迟熟组合为材料,从头季稻与再生力密切相关的若干性状中选择了可操作性强的5个性状,进行与再生稻产量间的定量研究,提出了根据头季稻(前期)“分蘖力”、(中期)齐穗期“单位颖花茎鞘干物重... 20 0 2 - 2 0 0 3年分别以2 5个和18个杂交中籼迟熟组合为材料,从头季稻与再生力密切相关的若干性状中选择了可操作性强的5个性状,进行与再生稻产量间的定量研究,提出了根据头季稻(前期)“分蘖力”、(中期)齐穗期“单位颖花茎鞘干物重占有量”和(后期)头季稻收后第5日头季稻桩再生芽的“出鞘率”3个性状,将杂交中稻再生力分为4级,其准确率达86 0 5 %~93 0 2 % ,为杂交中稻强再生力组合的选育,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中稻 再生力 鉴定方法
下载PDF
杂交中稻齐穗后叶片SPAD值衰减对再生力的影响 被引量:20
8
作者 徐富贤 熊洪 +4 位作者 张林 郭晓艺 朱永川 周兴兵 刘茂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3442-3450,共9页
【目的】探明影响再生力的主作关键植株性状,为杂交水稻及其再生稻的高产育种与栽培提供参考。【方法】以18个杂交中稻品种为材料,在大田高产栽培条件下,通过相关、回归与通径分析,研究了杂交中稻植株性状与再生力关系及主作和再生总体... 【目的】探明影响再生力的主作关键植株性状,为杂交水稻及其再生稻的高产育种与栽培提供参考。【方法】以18个杂交中稻品种为材料,在大田高产栽培条件下,通过相关、回归与通径分析,研究了杂交中稻植株性状与再生力关系及主作和再生总体高产组合的穗粒结构。【结果】活芽率、发苗力、再生稻有效穗和产量4个性状是代表品种再生力的关键因子,增加有效穗是进一步提高再生稻产量的重要途径;穗粒数、叶颖花比、叶粒数比、叶粒重比、LAI衰减指数和SPAD值衰减指数分别与活芽率、发苗力、再生稻有效穗和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其中仅有头季稻齐穗期至成熟期叶片SPAD值衰减指数对活芽率、发苗力、再生稻有效穗和产量的偏相关均达显著以上水平;同一个组合同时实现头季稻和再生稻均分别达到最高产量的可能性小,两季总产同时满足理论产量达11.5t·hm-2和产量潜力达14t·hm-2的高产组合的主作群体主要特征最佳取值范围:穗粒数为160~190粒,叶粒重比0.0737~0.0827cm2·mg-1、SPAD值衰减指数0.4029~0.5409、有效穗232.12万~249.40万/hm2、结实率81.54%~85.74%、千粒重28.58~30.07g、单穗重4.13~4.43g。【结论】再生稻进一步高产的主攻目标是增加有效穗,头季稻齐穗到成熟叶片SPAD值衰减指数可作为鉴定再生力的新指标,中等偏大穗品种是中稻-再生稻总体高产的重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中稻 再生力 SPAD值衰减指数 库源特征
下载PDF
促芽肥与杂交中稻再生力关系及其作用机理 被引量:53
9
作者 徐富贤 洪松 熊洪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11-317,共7页
1991~1993年以2个杂交中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促芽肥与杂交中稻再生力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促芽肥不能提高倒2、倒3节位活芽率,可提高倒4、5节位活芽率。再生稻活芽数、有效穗、产量及其穗粒结构分别与促芽肥施用量和母茎鞘干物... 1991~1993年以2个杂交中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促芽肥与杂交中稻再生力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促芽肥不能提高倒2、倒3节位活芽率,可提高倒4、5节位活芽率。再生稻活芽数、有效穗、产量及其穗粒结构分别与促芽肥施用量和母茎鞘干物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促芽肥提高再生力的作用,是通过施氮延缓了头季稻生长后期绿叶衰老速度,提高母茎叶片全氮含量及其净光合速率,增加叶片当时的光合产物向头季稻穗部输入比例,减少先前贮藏于母茎鞘中光合产物向穗部输入量,相对地提高了母茎鞘干物重而增强再生力。促芽肥对提高再生力的效果与母茎鞘干物重有关,当母茎鞘干物重过大或过小时,促芽肥的作用极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 中稻 再生 促芽肥 再生力
下载PDF
施氮与杂交中稻再生力关系研究 被引量:26
10
作者 徐富贤 方文 +3 位作者 熊洪 江世华 罗文质 张景国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5-28,共4页
以实验数据资料为基础,论述了施氮对杂交中稻再生稻产量及穗粒结构的影响,分析了促芽肥、壮苗肥与再生力及产量的关系,并对再生稻不同节位的成穗率和穗粒结构进行了比较,为再生稻科学施肥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杂交稻 施肥 氮肥 再生力
下载PDF
杂交稻强再生力鉴定指标的建立及组合筛选 被引量:13
11
作者 林强 姜照伟 +7 位作者 林祁 王颖姮 张初长 卓传营 谢鸿光 蒋家焕 谢华安 张建福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73-882,共10页
【目的】解析生产上杂交稻品种的再生力鉴定指标,以期筛选出头季稻产量高、再生力强的组合,为再生稻新组合的选育和研究提供基础。【方法】试验于2015-2017年在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以23个杂交稻组合为材料,其中3个为再生稻发展不同阶段... 【目的】解析生产上杂交稻品种的再生力鉴定指标,以期筛选出头季稻产量高、再生力强的组合,为再生稻新组合的选育和研究提供基础。【方法】试验于2015-2017年在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以23个杂交稻组合为材料,其中3个为再生稻发展不同阶段的代表性品种,统一采用高产栽培方式,利用相关、回归与通径分析,研究性状指标与再生稻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关系,进而确定再生力筛选指标,并进行新组合再生力的比较和筛选。【结果】头季稻产量与穗粒数的相关系数为0.83,达极显著水平,穗粒数对产量的贡献率达54.61%,因而头季高产的品种特征为重穗,以穗粒数的优势形成巨大的库容量;再生季产量与有效穗数的相关系数为0.70,达显著水平,有效穗数对产量的贡献率达38.98%,显示再生季的库容量来源于多穗。头季稻的有效穗数、有效穗数与母茎数比率,均与再生稻产量极显著相关,系数分别为-0.86和0.82,经回归分析获得再生稻产量预测模型,其预测准确率分别为70.6%~99.6%和76.5%~99.5%。【结论】再生季产量是衡量再生力强弱的直接依据,而头季有效穗数、有效穗数与母茎数比率是强再生力品种的重要筛选指标。经鉴定和筛选,内6优7206、川优7185、川优7206、荃优7028为再生稻优良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再生力 鉴定指标 组合筛选
下载PDF
杂交中稻单茎茎鞘干物重与再生力的关系及其高产栽培途径 被引量:12
12
作者 徐富贤 熊洪 洪松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4-43,共10页
1992~1995年,以汕优63、K优3号、K优5号为材料,研究了杂交中稻单茎茎鞘干物重与再生力的关系及其高产途径。结果表明:(1)头季稻生长后期光合物质是影响再生芽生长的主导因素,环境因素仅能通过光合物质间接起作用... 1992~1995年,以汕优63、K优3号、K优5号为材料,研究了杂交中稻单茎茎鞘干物重与再生力的关系及其高产途径。结果表明:(1)头季稻生长后期光合物质是影响再生芽生长的主导因素,环境因素仅能通过光合物质间接起作用;(2)头季稻生长后期单茎茎鞘干物重分别与再生芽活芽率、芽长、芽重、再生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头季稻产量、收获指数分别与再生芽长呈极显著负相关;(3)在保证头季稻高产所需有效穗数前提下,提高成穗率、提高头季稻抽穗后单位颖花绿叶占有量、施促芽肥可有效增加母茎单茎茎鞘干物重,实现中稻及再生稻双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中稻 茎鞘干物重 中稻 再生力 成穗率 栽培
下载PDF
利用籼粳交RIL群体对水稻耐寒性及再生力的QTL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杨川航 王玉平 +2 位作者 涂斌 曾玉清 李仕贵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41-745,共5页
以粳糯稻糯89-1与籼稻蜀恢527构建的籼粳交F7代RIL群体169个家系为作图群体,构建了一张含105个微卫星(SSR)标记的分子连锁图谱。在5℃低温条件下,对亲本及RIL群体进行芽期耐寒性鉴定;在冬季自然低温条件下,对亲本及RIL群体进行再生稻桩... 以粳糯稻糯89-1与籼稻蜀恢527构建的籼粳交F7代RIL群体169个家系为作图群体,构建了一张含105个微卫星(SSR)标记的分子连锁图谱。在5℃低温条件下,对亲本及RIL群体进行芽期耐寒性鉴定;在冬季自然低温条件下,对亲本及RIL群体进行再生稻桩越冬耐寒性鉴定;对亲本及RIL群体进行再生力鉴定。利用SSR标记对水稻耐寒性、再生力进行QTL检测。结果表明,水稻耐寒性和再生力在RIL群体呈连续分布,表现为数量性状遗传特征。共检测到控制芽期耐寒性的QTL 2个(qCtg3、qCtg5),分布在第3和第5染色体上,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分别为75.57%和79.04%;检测到控制再生稻桩越冬耐寒性的主效QTL 1个(qCtr5),在第5染色体上;检测到控制再生力的QTL 2个(qRa4、qRa5),分布在第4和第5染色体上,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分别为8.17%和7.09%。qCtg5、qCtr5和qRa5同时与第5染色体上标记RM153连锁,在分子水平上表明水稻芽期、越冬耐寒性与再生力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重组自交系 耐寒性 再生力 数量性状基因座
下载PDF
应用SSR标记定位水稻再生力和再生产量及其构成的QTL 被引量:16
14
作者 郑景生 李义珍 林文雄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42-347,共6页
用两个籼稻品种明恢86和佳辐占为亲本建立的F2群体及相应的SSR分子标记连锁图,对水稻再生力和再生产量及其构成的基因进行了定位。结果定位了影响水稻再生力(再生穗数)的1个QTL,影响再生产量的1个QTL和影响产量构成的2个QTL,各QTL的加... 用两个籼稻品种明恢86和佳辐占为亲本建立的F2群体及相应的SSR分子标记连锁图,对水稻再生力和再生产量及其构成的基因进行了定位。结果定位了影响水稻再生力(再生穗数)的1个QTL,影响再生产量的1个QTL和影响产量构成的2个QTL,各QTL的加性效应均来自亲本明恢86,起增效作用。影响水稻再生穗数、结实率和单株产量的QTL位于同一染色体的相同区段上,且加性效应方向相同,这很好地解释了再生穗数与单株产量、结实率呈极显著正相关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SR标记定位 水稻 再生力 再生产量 QTL
下载PDF
杂交中稻粒叶比与再生力的关系 被引量:24
15
作者 徐富贤 熊洪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49-252,共4页
以 33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 ,研究了粒叶比与再生力的关系。结果表明 :头季稻品种间粒叶比与再生力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 ,在粒叶比的调节下 ,品种间再生力的强弱可以相互转化 ;其原因在于 ,母茎鞘干物重与再生力呈极显著正相关 ,而粒... 以 33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 ,研究了粒叶比与再生力的关系。结果表明 :头季稻品种间粒叶比与再生力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 ,在粒叶比的调节下 ,品种间再生力的强弱可以相互转化 ;其原因在于 ,母茎鞘干物重与再生力呈极显著正相关 ,而粒叶比与母茎鞘干物重则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 ,即头季稻粒叶比小 ,单位颖花绿叶面积占有量大 ,可减少母茎鞘中先期贮藏的光合产物向穗部的输入量 ,使头季稻收割时母茎鞘有较多剩余光合产物 ,为再生芽生长提供重要的营养物质 ;杂交中稻组合间着粒数与粒叶比呈极显著正相关 ,组合间着粒数与再生稻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再生 粒叶比 再生力 相关关系 育种
下载PDF
水稻亚种间杂种再生力评价及其与头季稻农艺性状的相关性 被引量:13
16
作者 刘永胜 周开达 +1 位作者 罗文质 曾日勇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2年第3期408-412,共5页
本文对水稻亚远缘杂种再生力与头季稻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通径分析,开花期和有效穗对杂种再生力有极显著的直接作用,开花期的直接作用最大。穗粒数通过有效穗间接影响杂种的再生力。亚种间杂种的超亲晚熟和再生力的超亲优势都是普遍存在... 本文对水稻亚远缘杂种再生力与头季稻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通径分析,开花期和有效穗对杂种再生力有极显著的直接作用,开花期的直接作用最大。穗粒数通过有效穗间接影响杂种的再生力。亚种间杂种的超亲晚熟和再生力的超亲优势都是普遍存在的且成极显著正相关。讨论了作为复合性状的再生力的遗传基础的复杂性及其改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品种间杂交 杂种优势 再生力
下载PDF
促芽肥施用量对杂交中稻再生力的影响与组合间源库结构的关系 被引量:7
17
作者 徐富贤 熊洪 +1 位作者 朱永川 张林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3期688-694,共7页
为研究杂交中稻组合间再生稻高产对促芽肥需求量的差异性。以25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通过促芽肥施用量与剪穗叶处理,研究了促芽肥施用量对杂交中稻再生力的影响。头季稻齐穗期组合间着粒数与单茎的叶重、茎鞘干物重呈极显著正相关,... 为研究杂交中稻组合间再生稻高产对促芽肥需求量的差异性。以25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通过促芽肥施用量与剪穗叶处理,研究了促芽肥施用量对杂交中稻再生力的影响。头季稻齐穗期组合间着粒数与单茎的叶重、茎鞘干物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叶粒比和茎粒比呈极显著负相关。头季稻着粒数越多的组合,其满足头季稻高产后剩余的光合产物量越少;头季稻着粒数较高的品种蓄留再生稻高产需要施用的促芽肥量更高。但当头季稻剩余的光合产物量过多或过少时施促芽肥对再生稻都没有显著增产作用。着粒数130~160粒的组合,以每公顷施促芽肥150kg尿素为宜;着粒数170~200粒的组合,以每公顷施促芽肥300kg尿素为佳;着粒数210—2.50粒的组合,每公顷施尿素应高于300kg,但其具体施用量尚有待进一步研究。再生稻高产的促芽肥需求量与头季稻组合间着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中稻 源库结构 再生力 促芽肥
下载PDF
促芽肥施用时期对杂交中稻再生力的影响 被引量:15
18
作者 徐富贤 熊洪 洪松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1年第1期21-23,39,共4页
以K优 5号为材料 ,研究了促芽肥施用时期与杂交中稻再生力关系。结果表明 :促芽肥对再生芽生长的作用从头季稻齐穗后 10d左右开始显现 ;从头季稻齐穗至成熟 ,促芽肥施用时期越早越有利于提高再生力 ,以头季稻齐穗期施肥为佳 ,提早促芽... 以K优 5号为材料 ,研究了促芽肥施用时期与杂交中稻再生力关系。结果表明 :促芽肥对再生芽生长的作用从头季稻齐穗后 10d左右开始显现 ;从头季稻齐穗至成熟 ,促芽肥施用时期越早越有利于提高再生力 ,以头季稻齐穗期施肥为佳 ,提早促芽肥施用时期对提高再生力的效果与母茎营养状况有关 ,当母茎营养状况过好或极差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中稻 促芽肥 施用时期 再生力 产量 显现始期
下载PDF
不同留桩高度下水稻再生力的基因型差异 被引量:5
19
作者 朱永生 何炜 +5 位作者 郑燕梅 罗曦 谢鸿光 连玲 张建福 谢华安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123-127,共5页
以192份生产上广泛应用的水稻品种为研究对象,对其再生季分别进行了高留桩(40cm)和低留桩(5cm)处理,研究水稻再生力与品种及其留桩高度的关系。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高留桩处理时水稻再生芽出鞘率整体水平显著高于低留桩处理,但不同品种类... 以192份生产上广泛应用的水稻品种为研究对象,对其再生季分别进行了高留桩(40cm)和低留桩(5cm)处理,研究水稻再生力与品种及其留桩高度的关系。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高留桩处理时水稻再生芽出鞘率整体水平显著高于低留桩处理,但不同品种类型的再生力受留桩高度的影响程度各异。分析表明,粳稻品种普遍适合低留桩处理,而籼稻品种则多数适合于高留桩处理。同时,本研究还筛选出少蘖粳、台北309、K264806、R402-10等再生能力较强的品种,为强再生力水稻新品种的选育和再生力相关的遗传学分析及生理机制研究提供了可用的基因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再生力 基因型 留桩高度
下载PDF
水稻再生力与产量性状的QTL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杨莉 蒋开锋 +8 位作者 张涛 赵建国 郭小蛟 杨乾华 万先齐 游书梅 曹应江 罗婧 郑家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179-2184,共6页
以‘日本晴’与‘泸恢99’及其构建的RIL群体的188个家系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含207个分子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对同一地点两年再生力及6个产量相关性状进行了基因定位。7个性状共检测到20个QTL,分布于除4,6、10、11号染色体外的8条染色... 以‘日本晴’与‘泸恢99’及其构建的RIL群体的188个家系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含207个分子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对同一地点两年再生力及6个产量相关性状进行了基因定位。7个性状共检测到20个QTL,分布于除4,6、10、11号染色体外的8条染色体上,单个QTL的贡献率为0.01%-13.85%,单个性状QTL个数为1到6个。其中再生力QTL 3个,位于第7、8染色体上,贡献率3.4%-5.39%。7个性状共检测到4对加性上位性互作效应,但均不显著。单株产量、每穗颖花数、每穗实粒数检测到了较明显的环境互作效应。再生力与单株有效穗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产量因子 再生力 上位性效应 QTL与环境互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