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55篇文章
< 1 2 1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取秧侧向零偏移的空间轨迹再生稻分插机构设计与试验
1
作者 孙良 姜凯雯 +3 位作者 周斌 俞高红 崔荣江 薛向磊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1-108,共8页
为了解决现有空间行星轮系式分插机构在再生稻宽窄行机械化种植取秧过程中出现侧向偏移量和侧向偏转角的技术难题,本文提出一种具有局部平面轨迹特性的空间轨迹不等速行星轮系机构,并开展基于取秧口和机构回转中心位置约束下的宽窄行分... 为了解决现有空间行星轮系式分插机构在再生稻宽窄行机械化种植取秧过程中出现侧向偏移量和侧向偏转角的技术难题,本文提出一种具有局部平面轨迹特性的空间轨迹不等速行星轮系机构,并开展基于取秧口和机构回转中心位置约束下的宽窄行分插机构综合研究。构建了基于关键位姿点(取秧起始点、取秧结束点、推秧点)的空间轮系机构运动综合模型,利用关键位姿点求解机构杆长参数与空间交错轴信息,并通过优选二杆相对角位移参数实现机构传动比分配。将不完全非圆齿轮副引入空间行星轮系机构,利用间歇机构锁止弧约束行星轴,实现机构取秧过程侧向零偏移量、侧向零偏转角的平面轨迹段。通过仿真分析与机构样机试验验证了机构实际作业性能与理论设计相一致,结果表明:分插机构取秧侧向零偏移量,取秧侧向零偏转角,推秧侧向总偏移量为50.24 mm、取秧角为5.18°、推秧角为71.56°、推秧侧向角为16.26°、插秧穴口宽度为22.43 mm、轨迹高度为289.76 mm,满足预期设计要求。最后通过田间试验验证,分插机构可实现等行距取秧口和既定机构回转中心下宽行(40 cm)与窄行(20 cm)间隔机插,满足再生稻宽窄行种植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分插机构 零偏移量 零偏角 宽窄行 不完全非圆齿轮系
下载PDF
稻—再生稻—小龙虾稻田综合种养经济效益分析
2
作者 陈静 何吉祥 +5 位作者 黄龙 吴本丽 陈夏君 吴仓仓 汪翔 武松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3期139-144,共6页
为充分利用光温资源,在稻—小龙虾种养模式的基础上,进行稻虾综合种养,与再生稻种植相结合,开展稻—再生稻—小龙虾综合种养技术模式研究。设置4种种养模式,分别是种植中稻(MR)、种植再生稻(RR)、中稻—小龙虾综合种养(MRC)和稻—再生... 为充分利用光温资源,在稻—小龙虾种养模式的基础上,进行稻虾综合种养,与再生稻种植相结合,开展稻—再生稻—小龙虾综合种养技术模式研究。设置4种种养模式,分别是种植中稻(MR)、种植再生稻(RR)、中稻—小龙虾综合种养(MRC)和稻—再生稻—小龙虾综合种养(RRC),分析不同种养模式对稻虾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1)RR的全年水稻产量均高于MR产量,再生季稻的产量约为头季稻产量的1/4,RRC模式水稻产量最高。(2)MRC和RRC模式养虾田水稻产量的提高主要通过较高的穗粒数和千粒重来实现。(3)稻—再生稻—小龙虾综合种养模式的产值、利润和产投比均最高,分别为102754元//hm^(2)、64704元//hm^(2)和2.70。综合来看,稻虾综合种养模式与再生稻模式相结合,能提高稻谷总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是一种资源高效型、环境友好型的种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小龙虾 稻田养虾 农业经济效益
下载PDF
隆回县再生稻优质高产种植技术探索
3
作者 罗瑾 《农村科学实验》 2024年第3期43-45,共3页
再生稻实现了“一种两收”,是一种高产的水稻。再生稻优质高产种植技术的应用具有较高的投入产出比,并且产出的稻米品质好,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生态效益显著。湖南省在再生稻优质高产种植技术研发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该文以湖南省隆... 再生稻实现了“一种两收”,是一种高产的水稻。再生稻优质高产种植技术的应用具有较高的投入产出比,并且产出的稻米品质好,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生态效益显著。湖南省在再生稻优质高产种植技术研发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该文以湖南省隆回县种植的“甬优1538”品种为例,详细分析了再生稻优质高产种植技术的应用要点,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种植技术 病虫害防治
下载PDF
不同再生稻栽培模式氮足迹及经济效益评估
4
作者 李延实 李成芳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2-591,共10页
有关不同栽培措施下再生稻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碳足迹与产量变化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然而不同再生稻栽培模式氮足迹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通过大田试验,采用生命周期法,研究了不同再生稻栽培模式[常规栽培模式(CM)和两个优化栽培模式(OM1... 有关不同栽培措施下再生稻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碳足迹与产量变化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然而不同再生稻栽培模式氮足迹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通过大田试验,采用生命周期法,研究了不同再生稻栽培模式[常规栽培模式(CM)和两个优化栽培模式(OM1和OM2)]对水稻产量、氮足迹与经济效益的影响。其中,CM模式采用人工插秧、常规施肥、浅水淹灌、留茬高度20 cm与秸秆不还田等传统再生稻栽培技术,OM1模式采用机插秧、一次性缓释肥施用、干湿交替、头季留茬高度20 cm与秸秆还田,OM2模式采用机插秧、氮肥深施、干湿交替、头季留茬高度40 cm与秸秆还田配施腐熟剂。结果表明,OM2再生季产量和稻季总产量最高,较CM和OM1分别提高再生季产量37.1%(P<0.05)和28.1%(P<0.05)、总产量21.7%和12.5%(P<0.05)。对于再生稻氮足迹构成,OM2具有最高间接活性氮排放。对于直接活性氮排放,3个模式N_(2)O排放无显著差异;但对于头季稻NH_(3)挥发,OM2比CM显著降低14.4%(P<0.05)。因此,OM2具有最低周年活性氮排放,分别比CM和OM1显著降低10.9%(P<0.05)和2.2%(P<0.05)。对于再生稻氮足迹,OM2比CM和OM1分别显著降低26.9%(P<0.05)和13.1%(P<0.05)。此外,OM2经济效益最高,分别较OM1和CM提高20.9%和29.2%。本研究表明,OM2模式是一项降低氮足迹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再生稻栽培模式,值得在我国南方再生稻区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活性氮排放 氮足迹 经济效益
下载PDF
浙江省再生稻生产现状与发展策略
5
作者 汤郑豪 李诚永 +3 位作者 朱镕一 陈勇 赵光武 王晓敏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8-81,86,共5页
再生稻具有一种两收、省种省工、减肥减药、增产增效等优势,是增加复种指数和提高水稻总产的一种种植模式。浙江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水稻生产区。本文依据种植品种的类型将浙江再生稻的发展历程分为3个阶段,分别是以籼型早稻为主的起步... 再生稻具有一种两收、省种省工、减肥减药、增产增效等优势,是增加复种指数和提高水稻总产的一种种植模式。浙江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水稻生产区。本文依据种植品种的类型将浙江再生稻的发展历程分为3个阶段,分别是以籼型早稻为主的起步阶段、以甬优1540为主的转变阶段和以甬优系列品种为主的快速发展阶段。以衢州市为例,再生稻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在这3个阶段中不断提高,生产效益相较于单季稻和双季稻显著提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浙江省再生稻发展前景以及高产稳产技术体系缺乏、农机农艺不配套、扶持力度低、品牌创建乏力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以期为浙江省水稻生产方式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发展历程 生产现状 发展策略 浙江省
下载PDF
“小龙虾—再生稻”种养模式效益高
6
作者 叶庆娟 陈静 +6 位作者 何吉祥 黄龙 吴本丽 陈夏君 吴仓仓 汪翔 武松 《农村百事通》 2024年第3期38-40,共3页
稻田养小龙虾、种再生稻要求严控播期,统筹兼顾,衔接好茬口。3月中下旬至4月下旬以养殖小龙虾为主;5月初移栽水稻秧苗,稻虾共作;8月底收割头季水稻;10月底收割再生季水稻。现将该模式种养技术要点及经济效益分析总结如下:一、稻田选择... 稻田养小龙虾、种再生稻要求严控播期,统筹兼顾,衔接好茬口。3月中下旬至4月下旬以养殖小龙虾为主;5月初移栽水稻秧苗,稻虾共作;8月底收割头季水稻;10月底收割再生季水稻。现将该模式种养技术要点及经济效益分析总结如下:一、稻田选择与田间工程选择周边无污染源,环境安静,水源充足,水体清澈,土壤肥沃,进、排水方便的田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龙虾 田间工程 种养模式 水稻秧苗 种养技术 稻田选择 再生稻 经济效益分析
下载PDF
不同杂交中稻作再生稻栽培的再生能力及产量比较研究
7
作者 杨森 孔令娟 +5 位作者 张琦 王青 骆忠明 张晓红 金四九 袁功平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749-755,共7页
当前各级政府紧抓粮食安全,不断出台鼓励政策,以促进提高产量。再生稻作为一种提高产量的生产措施,正在得到政府和种植主体的重视。文章通过对7个杂交中稻做再生稻的再生能力及产量进行比较,筛选出适宜安徽沿江江南地区的再生稻品种,促... 当前各级政府紧抓粮食安全,不断出台鼓励政策,以促进提高产量。再生稻作为一种提高产量的生产措施,正在得到政府和种植主体的重视。文章通过对7个杂交中稻做再生稻的再生能力及产量进行比较,筛选出适宜安徽沿江江南地区的再生稻品种,促进提高当地水稻产量。结果表明,新两优611和六两优香11再生能力强、产量高,综合表现最好;鑫两优香128、友两优2152、荃优1606高节位再生能力强,再生季产量表现高于对照;旱优116、旱优73头季稻产量较高,再生能力一般、再生季产量较低。对比品种再生能力及产量表现,选择再生稻品种时,头季稻每hm^(2)穗数高的品种,两季产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中稻 再生稻 再生能力 产量
下载PDF
“油—稻—再生稻”周年三熟制水稻品种示范研究
8
作者 王青 孔令娟 +4 位作者 杨森 黄磊 姜艳 鲁新华 刘明霞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2期9-12,37,共5页
为发挥皖南油菜生产优势,积极扩大油菜种植面积,同时保障水稻面积稳步增加,在宣城市宣州区开展了“油-稻-再生稻”周年三熟制水稻品种试验示范及效益分析。结果显示:鑫香糯286头季和再生季产量均较高,两季纯收益可达11 190.54元/hm^(2)... 为发挥皖南油菜生产优势,积极扩大油菜种植面积,同时保障水稻面积稳步增加,在宣城市宣州区开展了“油-稻-再生稻”周年三熟制水稻品种试验示范及效益分析。结果显示:鑫香糯286头季和再生季产量均较高,两季纯收益可达11 190.54元/hm^(2);中早47两季纯收益为4 935.53元/hm^(2);中科发早粳1号因干旱发生大面积倒伏,未纳入再生季统计。同时,本文还对未来“油-稻-再生稻”周年三熟制栽培模式进行了展望,以期实现扩油稳粮任务的同时,提高农户的收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稻—再生稻 周年三熟制 产量 经济效益 安徽宣城 宣州区
下载PDF
再生稻种出“致富路”——记农工党党员、常山县农业农村局推广研究员何水清
9
作者 徐丽萍 《前进论坛》 2024年第2期33-34,共2页
“何专家,去年再生稻大丰收,我多了十几万元收入呢!您看,这是我买的新轿车!”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球川镇种粮大户老陈高兴地大声说。听到这个好消息,农工党党员、常山县人大常委、常山县农业农村局推广研究员何水清感到无比自豪。
关键词 农工党党员 人大常委 推广研究员 浙江省衢州市 种粮大户 再生稻 常山县 致富路
下载PDF
江淮地区优质再生稻品种筛选试验
10
作者 贾昌州 赵淼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7期19-22,共4页
为筛选适宜江淮地区气候特点生产的再生稻品种,以促进再生稻的进一步推广,本试验选择了桃优香占等12个生产中推广的优质高产水稻品种,以丰两优香1号作为对照,对其生育期、经济性状和产量等因子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隆晶优1212和Y两优... 为筛选适宜江淮地区气候特点生产的再生稻品种,以促进再生稻的进一步推广,本试验选择了桃优香占等12个生产中推广的优质高产水稻品种,以丰两优香1号作为对照,对其生育期、经济性状和产量等因子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隆晶优1212和Y两优911的第一季产量可以达到11 010和11 070.0 kg/hm^(2),再生季产量为3 324.0和3 705.0 kg/hm^(2),两季总产量达到14 334.0和14 775.0 kg/hm^(2),与对照品种丰两优1号相近,且2个品种的生育期适宜,具有在江淮地区作为再生稻品种推广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品种筛选 生育期 经济性状 水稻产量
下载PDF
再生稻一代二化螟发生特点及重发原因分析
11
作者 杨学文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7期86-89,共4页
为探究再生稻头茬一代二化螟重发原因,从而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控制其为害,实现再生稻头茬高产稳产,采取田间系统调查和面上普查方法,结合4年黑光灯和性诱剂诱集情况、田间调查历史数据及气象资料等对再生稻一代二化螟重发原因进行综合... 为探究再生稻头茬一代二化螟重发原因,从而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控制其为害,实现再生稻头茬高产稳产,采取田间系统调查和面上普查方法,结合4年黑光灯和性诱剂诱集情况、田间调查历史数据及气象资料等对再生稻一代二化螟重发原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重发原因是越冬代残虫量高,田间累计卵块密度大;再生稻种植面积小,易造成集中为害,头茬分蘖期与一代二化螟发生期吻合程度高;4月至6月初温度适宜,卵孵化高峰期无较强降水,对初孵蚁螟冲刷作用减弱;再生稻主栽品种不抗(耐)二化螟,以及二化螟抗药性上升。基于以上原因,建议采取翻耕灌深水灭蛹,健康栽培,建立有利于水稻生长而不利于二化螟为害的稻田生态系统;充分发挥杀虫灯、二化螟性诱剂和香根草等生态诱杀作用;种植显花植物,保护稻螟赤眼蜂等天敌,提高二化螟卵块的自然寄生率,降低孵化率;科学合理开展药剂防治等绿色防控措施来综合防治一代二化螟,实现控害保产、减药增效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代二化螟 再生稻 气候条件 防控措施 农作物害虫 绿色防控
下载PDF
宣城市再生稻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12
作者 胡锋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2期189-191,213,共4页
本文介绍了宣城市再生稻产业现状,分析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具体包括再生稻专用品种缺乏、社会化服务能力不足、产业化发展重视不够等方面内容,并从规模化生产基地建设、优质品种筛选及应用、机械化丰产技术集成、品牌化生产加工营销、... 本文介绍了宣城市再生稻产业现状,分析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具体包括再生稻专用品种缺乏、社会化服务能力不足、产业化发展重视不够等方面内容,并从规模化生产基地建设、优质品种筛选及应用、机械化丰产技术集成、品牌化生产加工营销、产业化主体扶持带动等方面提出了发展对策,以期为促进宣城市再生稻产业健康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产业现状 发展对策 安徽宣城
下载PDF
澧县城头山镇桃源香丝苗作再生稻种植示范总结
13
作者 吴华 贾先勇 +3 位作者 刘俊 吴合周 彭建 贾琳 《农业科技通讯》 2024年第1期149-152,共4页
2022年笔者在澧县城头山镇大兴村用桃源香丝苗进行再生稻高产示范12 hm~2,头季平均产量达到8 925 kg/hm~2,再生季平均产量超过5 000 kg/hm~2,农民年收益超过40 000元/hm~2;2023年在湖南洞庭春米业的支持下,全镇进行桃源香丝苗再生稻订... 2022年笔者在澧县城头山镇大兴村用桃源香丝苗进行再生稻高产示范12 hm~2,头季平均产量达到8 925 kg/hm~2,再生季平均产量超过5 000 kg/hm~2,农民年收益超过40 000元/hm~2;2023年在湖南洞庭春米业的支持下,全镇进行桃源香丝苗再生稻订单生产700 hm~2,普遍获得丰收,成为优质米产业发展中的一抹亮色。笔者总结了桃源香丝苗的生产模式和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适于该品种作再生稻轻简栽培的高产措施,对该品种的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香稻 桃源香丝苗 再生稻 示范表现
下载PDF
低镉臻两优8612在衡东县作再生稻栽培
14
作者 谭民权 冯伟 阳寅 《湖南农业》 2024年第5期11-11,共1页
低镉臻两优8612具有穗型大、抗性强、镉吸收不超标、再生能力强、超高产、米质好等特点。为确保低镉臻两优8612再生稻高产,提升种粮效益,笔者将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总结如下。一、头季高产栽培技术。1.适时早播早插3月中下旬与早稻同期播种。
关键词 适时早播 再生稻 穗型 种粮效益 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超高产 抗性强 再生能力
下载PDF
福清市机收再生稻生产现状及其发展对策
15
作者 薛扳佟 《福建稻麦科技》 2024年第1期67-70,共4页
再生稻作为“一次播种,两季收获”的种植模式,对稳定粮食面积,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种粮效益起到关键性作用。介绍了福清市机收再生稻生产现状和发展潜力,分析再生稻发展存在的问题,对进一步发展再生稻高效生产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机收再生稻 生产现状 发展对策
下载PDF
潜山市再生稻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
16
作者 朱贵根 《种子科技》 2024年第3期137-139,共3页
发展再生稻产业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需要,是提升粮食及整体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基于此,阐述了再生稻生产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关键技术难题,分析了现阶段再生稻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应用要求,... 发展再生稻产业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需要,是提升粮食及整体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基于此,阐述了再生稻生产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关键技术难题,分析了现阶段再生稻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应用要求,探讨了潜山市再生稻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推广措施,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山市 再生稻 高产栽培
下载PDF
再生稻全程机械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分析
17
作者 钱光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0098-0101,共4页
本文围绕具有绿色安全、节本增效、效益好、米质高等优势特点的再生稻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分析新时期下此项技术高产高效实施要点,使各项技术工作符合再生稻发展方向和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农业生产的发展趋势。技术分析中,具体要点... 本文围绕具有绿色安全、节本增效、效益好、米质高等优势特点的再生稻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分析新时期下此项技术高产高效实施要点,使各项技术工作符合再生稻发展方向和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农业生产的发展趋势。技术分析中,具体要点包括品种优选、二次考田、保根肥施用、留桩作业、再生季灌水、早施壮苗肥等,依托于合理肥水管理促使休眠芽萌发,实现高质量、高产能的耕作,在较少的成本投入下获得较高的培育收益,增加粮食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栽培 高产高效 全程机械化
下载PDF
基于Micro-CT和改进DeepSORT的再生稻再生芽追踪计数与再生力评价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成龙 华向东 +4 位作者 黄诗豪 卢智浩 董佳乐 张俊 杨万能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65-174,共10页
再生稻具有一种两收的优势,其再生力直接决定了水稻再生季产量,而水稻再生力与再生季再生芽的数量密切相关。传统人工水稻再生芽检测方法存在接触损伤、主观低效和重复性差等缺点,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MicroCT(computed tomography)和... 再生稻具有一种两收的优势,其再生力直接决定了水稻再生季产量,而水稻再生力与再生季再生芽的数量密切相关。传统人工水稻再生芽检测方法存在接触损伤、主观低效和重复性差等缺点,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MicroCT(computed tomography)和改进的DeepSORT(simple online and realtime tracking)的再生芽多目标追踪计数和再生力评价方法。首先采用Micro-CT成像获取再生季水稻断层图视频流,然后利用YOLOv5s网络作为再生芽追踪检测器,最后通过改进的DeepSORT追踪算法实现水稻再生芽的精准追踪计数。其中DeepSORT改进包括优化再生芽追踪过程中的ID错误;增加再生芽目标追踪的匹配次数,改善ID跳变的问题;计算再生芽的高度信息,实现对再生芽中有效芽的判别。试验结果表明,在目标检测上,YOLOv5s对再生芽和茎秆的平均检测准确率分别为97.3%和99.1%,在再生芽多目标追踪上,改进的DeepSORT算法的多目标跟踪准确度为77.61%,高阶跟踪精度为61.73%,ID跳变为6,与改进之前相比,多目标跟踪准确度和高阶跟踪精度分别提升了1.5和8.5个百分点,ID跳变降低了94%。对8种不同处理共104盆水稻再生芽进行追踪计数,将系统测量值与人工测量值进行统计对比,结果证明本文方法测量的再生芽数量和人工观测值的决定系数为0.983,均方根误差为3.460,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为5.647%,两者具有较高的回归性。研究基于有效再生芽和茎秆数量的比值得到水稻早期再生力,对2个水稻品种共38盆水稻的再生力和再生季实际产量进行相关分析得到决定系数分别为0.795和0.764。该研究为水稻再生芽无损检测和再生力早期评价提供了一种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测 Micro-CT成像 DeepSORT 目标追踪计数 再生稻再生 水稻再生
下载PDF
影响水稻再生力QTLs位点与再生稻筛选体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建福 肖晏嘉 +3 位作者 谢鸿光 林强 蔡秋华 谢华安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37-842,共6页
挖掘水稻产量潜力是水稻研究最重要的方向之一。再生稻是一种利用水稻头季收割后稻桩上存活的腋芽,在适宜的光照、温度、养分等条件下萌发成蘖,进而抽穗成熟的水稻,在节约大量人力物力的同时能够保证水稻产量与双季稻基本持平,对于稳定... 挖掘水稻产量潜力是水稻研究最重要的方向之一。再生稻是一种利用水稻头季收割后稻桩上存活的腋芽,在适宜的光照、温度、养分等条件下萌发成蘖,进而抽穗成熟的水稻,在节约大量人力物力的同时能够保证水稻产量与双季稻基本持平,对于稳定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已报道的水稻再生力相关QTLs位点,发现水稻再生力相关的QTLs位点贡献率偏低,相关研究不深入,与生产联系不紧密;总结了水稻再生力评价标准的现状,发现前期头季稻的SPAD衰减指数、中期再生稻的再生芽出鞘率以及收获后期的日产量和热量利用率是评价水稻品种再生力的重要指标,可用于筛选强再生力的水稻品种;概括了留桩高度对再生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提出再生稻的培育应聚焦优质、高产、抗病等水稻重要性状及强再生力相关性状,利用多组学分析挖掘新基因及其优异自然变异,开发功能分子标记,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与分子模块育种技术相结合开展强再生力水稻种质资源精准鉴定、新基因发掘、种质创新、新品种选育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再生稻 再生 QTL 再生力评价标准
下载PDF
利用双向导入系定位再生稻外观品质的QTL 被引量:1
20
作者 胡慧 高若愚 +5 位作者 李志新 徐俊英 杨隆维 田雨 邱先进 徐建龙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62-273,共12页
再生稻具有较好的外观品质。为解析再生稻外观品质的遗传基础,本研究利用籼稻明恢63和粳稻02428构建的双向导入系为材料,连续两年在湖北荆州考察了双向导入系头季和再生季的外观品质。结果表明,明恢63头季和再生季的外观品质均显著优于0... 再生稻具有较好的外观品质。为解析再生稻外观品质的遗传基础,本研究利用籼稻明恢63和粳稻02428构建的双向导入系为材料,连续两年在湖北荆州考察了双向导入系头季和再生季的外观品质。结果表明,明恢63头季和再生季的外观品质均显著优于02428,双向导入系的所有性状均表现为连续分布。同一性状在头季和再生季间表现为显著正相关,同一季节内不同性状间也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其中粒宽对外观品质的影响最大。结合双向导入系已有的4568个Bin的高密度基因型数据,共定位到57个影响再生稻外观品质的数量性状点位(QTL),位于全部12条染色体上。其中25个QTL在两年间稳定表达,17个QTL在两个遗传背景下被重复鉴定到。此外,第3号染色体16.28~17.33 Mb、第5号染色体3.35~4.28 Mb、第7号染色体24.68~25.46 Mb和第11号染色体6.19~6.97 Mb这4个区间同时影响4个以上性状,来自明恢63的等位基因在这4个区间均可提高外观品质。最后,利用分离群体验证了第11号染色体6.19~6.97 Mb具有真实性。本研究结果为分子育种改良再生稻的外观品质提供了遗传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导入系 再生稻 外观品质 数量性状位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