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07篇文章
< 1 2 1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取秧侧向零偏移的空间轨迹再生稻分插机构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
1
作者 孙良 姜凯雯 +3 位作者 周斌 俞高红 崔荣江 薛向磊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1-108,共8页
为了解决现有空间行星轮系式分插机构在再生稻宽窄行机械化种植取秧过程中出现侧向偏移量和侧向偏转角的技术难题,本文提出一种具有局部平面轨迹特性的空间轨迹不等速行星轮系机构,并开展基于取秧口和机构回转中心位置约束下的宽窄行分... 为了解决现有空间行星轮系式分插机构在再生稻宽窄行机械化种植取秧过程中出现侧向偏移量和侧向偏转角的技术难题,本文提出一种具有局部平面轨迹特性的空间轨迹不等速行星轮系机构,并开展基于取秧口和机构回转中心位置约束下的宽窄行分插机构综合研究。构建了基于关键位姿点(取秧起始点、取秧结束点、推秧点)的空间轮系机构运动综合模型,利用关键位姿点求解机构杆长参数与空间交错轴信息,并通过优选二杆相对角位移参数实现机构传动比分配。将不完全非圆齿轮副引入空间行星轮系机构,利用间歇机构锁止弧约束行星轴,实现机构取秧过程侧向零偏移量、侧向零偏转角的平面轨迹段。通过仿真分析与机构样机试验验证了机构实际作业性能与理论设计相一致,结果表明:分插机构取秧侧向零偏移量,取秧侧向零偏转角,推秧侧向总偏移量为50.24 mm、取秧角为5.18°、推秧角为71.56°、推秧侧向角为16.26°、插秧穴口宽度为22.43 mm、轨迹高度为289.76 mm,满足预期设计要求。最后通过田间试验验证,分插机构可实现等行距取秧口和既定机构回转中心下宽行(40 cm)与窄行(20 cm)间隔机插,满足再生稻宽窄行种植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分插机构 零偏移量 零偏角 宽窄行 不完全非圆齿轮系
下载PDF
冬水田轻简化栽培杂交稻蓄留再生稻产量形成特点
2
作者 蒋鹏 张林 +6 位作者 周兴兵 郭晓艺 朱永川 刘茂 郭长春 熊洪 徐富贤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44-554,共11页
【目的】轻简化栽培水稻因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探明再生稻系统下轻简化栽培对杂交稻头季、再生季产量形成特点的影响,可为再生稻轻简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21-2022年在四川省典型再生稻区泸... 【目的】轻简化栽培水稻因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探明再生稻系统下轻简化栽培对杂交稻头季、再生季产量形成特点的影响,可为再生稻轻简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21-2022年在四川省典型再生稻区泸州进行大田试验,以7个杂交稻(益两优94、德优6699、泰优1060、蓉7优680、乐3优2275、德优727、锦丰优727)和1个常规稻(金农丝苗)为材料,研究两种栽培方式(免耕直播、免耕抛秧)对杂交稻头季、再生季产量形成特点的影响。【结果】栽培方式和品种基因型对杂交稻头季、再生季及两季总产量影响显著。与免耕抛秧相比,免耕直播头季、再生季及两季总产量分别增加了3.52%~7.37%、18.94%~47.37%、7.04%~14.93%,免耕直播杂交稻蓄留再生稻的增产优势主要表现在有效穗数、结实率、干物质积累量和收获指数上。不同基因型杂交稻头季产量以泰优1060、锦丰优727较高,再生季产量及两季总产量则以泰优1060最高。从2年平均值来看,高产杂交稻(德优6699、泰优1060、德优727、锦丰优727)头季、再生季以及两季总产量分别为8.80、2.53、11.33t/hm^(2),较中低产杂交稻(益两优94、蓉7蓉680、乐3优2275)分别增加了13.54%、6.03%、11.76%;比高产常规稻(金农丝苗)分别增加了9.97%、21.87%、12.41%。与高产常规稻相比,中低产杂交稻头季产量平均降低了3.15%,但其再生季及两季总产量则分别平均增加了14.94%、0.58%。从产量构成来看,高产杂交稻头季、再生季的有效穗数、千粒重均高于高产常规稻。从干物质生产来看,与高产常规稻相比,高产杂交稻头季和再生季成熟期的干物质量、收获指数分别平均增加3.82%和11.16%、5.45%和5.70%。中低产杂交稻头季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低于高产常规稻是其减产的主要原因。【结论】再生稻系统下免耕直播相对于免耕抛栽有明显的增产优势,是其源库协调的一种良好响应。综合考虑再生季产量与两季总产量,四川省冬水田区再生稻轻简化高产栽培适宜选用分蘖能力强、千粒重大的杂交稻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杂交稻 常规稻 免耕直播 产量
下载PDF
皖中不同类型再生稻品种产量与温光资源利用特征分析
3
作者 潘志军 吴小文 +9 位作者 吴晨阳 程驭 陈龙 张晓红 张进山 周兵 江波 张文静 车钊 宋贺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92-1501,共10页
为探究皖中地区不同类型再生稻的生长发育与温光资源利用特征,为再生稻品种选择和周年稻作模式搭配提供参考,本研究以早熟籼型常规稻、早熟籼型杂交稻、中熟籼型杂交稻和籼粳杂交稻4个类型的8个代表品种为供试材料,监测不同类型再生稻... 为探究皖中地区不同类型再生稻的生长发育与温光资源利用特征,为再生稻品种选择和周年稻作模式搭配提供参考,本研究以早熟籼型常规稻、早熟籼型杂交稻、中熟籼型杂交稻和籼粳杂交稻4个类型的8个代表品种为供试材料,监测不同类型再生稻的产量和全生育期气象要素情况。结果显示,中熟籼型杂交稻品种作再生稻时产量[(12.47±0.24)t·hm^(-2)]、光能生产效率[(0.40±0.01)g·MJ^(-1)]和有效积温(≥10℃)生产效率[(4.35±0.10)kg·hm^(-2)·℃^(-1)·d^(-1)]最高,可通过较高的日产量和适度较长的生育期促进高产形成。早熟籼型常规稻和早熟籼型杂交稻较中熟籼型杂交稻和籼粳杂交稻的再生季成熟期提前24~47 d,可用于后茬作物的温光资源更充裕。综上,选择中熟籼型杂交稻品种做再生稻时,温光资源利用效率和产量最高;选择早熟籼型常规稻和早熟籼型杂交稻作再生稻时,可搭配的轮作模式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品种 产量 温光资源利用 轮作模式
下载PDF
福建省再生稻的生产现状及其增产潜力与发展对策
4
作者 翁伯琦 刘岑薇 +4 位作者 陈华 李艳春 林怡 姜照伟 王义祥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4年第3期86-91,共6页
再生稻播一茬收两茬,具有生长期短、病虫害少、米质好等优点,是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粮食产量和种粮收入的重要措施。福建是中国最适宜种植再生稻的省份之一,绝大部分县市都可以种植再生稻。本研究分析了福建省再生稻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 再生稻播一茬收两茬,具有生长期短、病虫害少、米质好等优点,是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粮食产量和种粮收入的重要措施。福建是中国最适宜种植再生稻的省份之一,绝大部分县市都可以种植再生稻。本研究分析了福建省再生稻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福建省发展再生稻的优势所在与增产潜力,提出了促进再生稻发展与粮食产能的思路与对策建议,以求为优化福建省再生稻产业高质量发展体系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生产现状 发展思路 对策 福建省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川渝地区再生稻产业的影响与建议——以富顺县为例
5
作者 罗伟 梅岫峰 +3 位作者 李强 李钰春 张凯 李昱锐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0-74,共5页
2022—2023年以田间调查、电话访谈、文献查阅和专家座谈等方式对川渝地区再生稻生产情况进行了调研,统计分析了气候变化下川渝再生稻种植区生产格局变化和发展趋势,以富顺县为例,剖析了川渝地区再生稻产业发展的潜力和面临的挑战,并就... 2022—2023年以田间调查、电话访谈、文献查阅和专家座谈等方式对川渝地区再生稻生产情况进行了调研,统计分析了气候变化下川渝再生稻种植区生产格局变化和发展趋势,以富顺县为例,剖析了川渝地区再生稻产业发展的潜力和面临的挑战,并就如何提升再生稻气候韧性提出5条建议。调研显示,在气候变暖情况下,川渝地区秋季热量资源更加丰富,再生稻种植呈现适生区、优生区面积不断增加、产量稳步提高等有利变化;但气象灾害呈重发趋势,再生稻生产气候风险增高。富顺县为再生稻种植优生区,具有自然条件、技术、品种、历史、品牌、需求和政策等优势。随着再生稻产业的迅猛发展和极端天气频发重发,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加强再生稻气候韧性建设,对加快推进川渝地区再生稻产业发展和品牌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气候变化 气候韧性 川渝地区
下载PDF
谷优676在尤溪县作再生稻种植的特征特性及高效栽培技术
6
作者 王晓方 蔡秋华 +1 位作者 林强 王乌齐 《福建稻麦科技》 2024年第3期45-47,共3页
谷优676是福建兴禾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福建禾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用谷丰A与福恢676杂交选育的品种,2017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谷优676连续3 a在尤溪县作再生稻示范种植,具有高产、抗病、... 谷优676是福建兴禾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福建禾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用谷丰A与福恢676杂交选育的品种,2017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谷优676连续3 a在尤溪县作再生稻示范种植,具有高产、抗病、熟相好、抗逆性和再生力强等特点。总结了谷优676作再生稻种植的高产高效生产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优676 再生稻 高产高效 栽培技术
下载PDF
半预留机收行种植对杂交中稻-再生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
7
作者 孙永健 孙园园 +2 位作者 邓榆千 熊文波 马均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24年第3期27-30,共4页
机收头季碾压造成再生季减产是机收再生稻发展瓶颈,探明不同机插与机收配套模式对再生稻头季和再生季产量及米质的影响,为杂交中稻-再生稻全程机械化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设置4种再生... 机收头季碾压造成再生季减产是机收再生稻发展瓶颈,探明不同机插与机收配套模式对再生稻头季和再生季产量及米质的影响,为杂交中稻-再生稻全程机械化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设置4种再生稻机插与机收配套模式:常规机插(30 cm×20 cm)不预留机收行蓄留再生稻(M_(1))、增密(30 cm×18 cm)机插不预留机收行蓄留再生稻(M_(2))、增密(30 cm×18 cm)机插预留机收行蓄留再生稻(M_(3))、增密(30 cm×18 cm)机插半预留机收行蓄留再生稻(M_(4))。研究其对杂交中稻-再生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收头季稻以M_(2)处理产量最高,蓄留再生稻以M_(3)处理产量最高;两季稻谷产量则以M_(4)处理最高,且相对于M_(1)、M_(2)和M_(3)处理分别增产8.00%、1.69%和4.63%;增产主要归因于头季、再生季均具有较高的群体总颖花数及结实率。M_(4)和M_(3)处理间头季稻米品质各指标差异不显著,但再生季M_(4)处理整精米率和垩白度均显著优于M_(3)处理。因此,再生稻增密(30 cm×18 cm)机插半预留机收行蓄留再生稻模式,可实现再生稻两季总产量提高的同时不影响两季米质,兼顾高产高效,值得大面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插稻 半预留机收行 杂交中稻-再生稻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稻—再生稻—小龙虾稻田综合种养经济效益分析
8
作者 陈静 何吉祥 +5 位作者 黄龙 吴本丽 陈夏君 吴仓仓 汪翔 武松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3期139-144,共6页
为充分利用光温资源,在稻—小龙虾种养模式的基础上,进行稻虾综合种养,与再生稻种植相结合,开展稻—再生稻—小龙虾综合种养技术模式研究。设置4种种养模式,分别是种植中稻(MR)、种植再生稻(RR)、中稻—小龙虾综合种养(MRC)和稻—再生... 为充分利用光温资源,在稻—小龙虾种养模式的基础上,进行稻虾综合种养,与再生稻种植相结合,开展稻—再生稻—小龙虾综合种养技术模式研究。设置4种种养模式,分别是种植中稻(MR)、种植再生稻(RR)、中稻—小龙虾综合种养(MRC)和稻—再生稻—小龙虾综合种养(RRC),分析不同种养模式对稻虾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1)RR的全年水稻产量均高于MR产量,再生季稻的产量约为头季稻产量的1/4,RRC模式水稻产量最高。(2)MRC和RRC模式养虾田水稻产量的提高主要通过较高的穗粒数和千粒重来实现。(3)稻—再生稻—小龙虾综合种养模式的产值、利润和产投比均最高,分别为102754元//hm^(2)、64704元//hm^(2)和2.70。综合来看,稻虾综合种养模式与再生稻模式相结合,能提高稻谷总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是一种资源高效型、环境友好型的种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小龙虾 稻田养虾 农业经济效益
下载PDF
生物降解地膜在江淮地区再生稻上的应用效果
9
作者 刘利平 查明方 +2 位作者 朱建东 张仁琴 王成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20期8-13,共6页
为解决水稻生产中杂草难除的问题,同时提高江淮地区再生稻的生产能力,保障生产安全,以4个厂家生产的生物降解地膜为材料,选取4个较适宜用于再生稻生产的水稻品种进行再生稻覆膜栽培试验,验证水田环境下可降解地膜的降解效果,分析覆膜对... 为解决水稻生产中杂草难除的问题,同时提高江淮地区再生稻的生产能力,保障生产安全,以4个厂家生产的生物降解地膜为材料,选取4个较适宜用于再生稻生产的水稻品种进行再生稻覆膜栽培试验,验证水田环境下可降解地膜的降解效果,分析覆膜对田间土壤的温度、墒情及对水稻植株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湖北光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甘肃梓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新疆蓝山屯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全生物降解地膜可以满足水田环境下的生产需要,在覆膜59~65 d进入降解诱导期,在当季生产中基本达到无膜期,宿州中科德润环境治理有限公司生产的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在水田降解较慢,直至收获后仍未明显降解。4种地膜覆膜区域基本无杂草,覆膜能有效调节地温,在5—6月环境温度较低时能提高土壤温度2℃以上,但在7月连续高温情况下,膜下温度较裸地对照低0.7~1.0℃,对土壤墒情保持效果较好,0~<1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平均增加8.6百分点,对水稻植株促发快长效果明显,头茬较不覆膜对照平均增产38.15%,二茬较不覆膜对照平均增产17.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生物降解地膜 应用效果 江淮地区
下载PDF
江淮地区不同灌溉方式对再生稻产量及水分生产率的影响
10
作者 翟厚松 吴汉 +1 位作者 万义周 钱娜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22期7-9,共3页
研究江淮地区再生稻水分高效利用的灌溉方式,有利于水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以及再生稻高产栽培。鉴于此,于2022年和2023年再生季设置了2种不同节水灌溉处理(T_(1):再生季发苗期间歇1~3 d,孕穗期和抽花期间歇0~1 d,乳熟期间歇1~3 d的灌溉方... 研究江淮地区再生稻水分高效利用的灌溉方式,有利于水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以及再生稻高产栽培。鉴于此,于2022年和2023年再生季设置了2种不同节水灌溉处理(T_(1):再生季发苗期间歇1~3 d,孕穗期和抽花期间歇0~1 d,乳熟期间歇1~3 d的灌溉方式;T_(2):再生季发苗期间歇5~7 d,孕穗期和抽花期间歇3~5 d,乳熟期间歇5~7 d的灌溉方式),并以常规淹灌为对照(CK),研究间歇灌溉对水稻产量及水分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22年,随着间歇时间的增加,再生稻需水量、灌水量、排水量整体呈逐渐减少趋势,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无显著变化,处理T_(2)的水分生产率较高;在2023年,处理T_(2)与CK各指标(再生季结实率除外)均差异不显著,这主要是由于再生季雨水较多造成的。因此,采用再生季发苗期间歇5~7 d、孕穗期和抽花期间歇3~5 d、乳熟期间歇5~7 d的灌溉方式,可以稳定再生稻产量,减少水分投入,提高水分生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灌溉方式 产量 水分生产率 江淮地区
下载PDF
尤溪县麻洋村“内10优7185”再生稻头季喜获丰收
11
作者 王颖姮 《福建稻麦科技》 2024年第3期28-28,共1页
盛夏八月,骄阳似火。2024年8月3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邀请海南大学、福建农林大学、闽江学院、福建省种子管理总站、安徽荃银高科农科院、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同行专家在福建省尤溪县西城镇麻洋村再生稻示范基地,对水稻所承担的... 盛夏八月,骄阳似火。2024年8月3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邀请海南大学、福建农林大学、闽江学院、福建省种子管理总站、安徽荃银高科农科院、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同行专家在福建省尤溪县西城镇麻洋村再生稻示范基地,对水稻所承担的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水稻优异种质创制及新品种选育与示范推广”项目建立的“内10优7185”再生稻百亩示范片头季进行现场测产验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城镇 海南大学 福建农林大学 种子管理 闽江学院 测产验收 再生稻 示范基地
下载PDF
优质再生稻新品种“榕两优2153”在浦城县全程机械化栽培头季获高产
12
作者 蔡秋华 《福建稻麦科技》 2024年第3期24-24,共1页
2024年8月10日上午,受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委托,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研处组织专家对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优质再生稻新品种“榕两优2153”在南平市浦城县临江镇水西村万鑫家庭农场实施的全程机械化栽培百亩示范片进行头季现场... 2024年8月10日上午,受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委托,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研处组织专家对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优质再生稻新品种“榕两优2153”在南平市浦城县临江镇水西村万鑫家庭农场实施的全程机械化栽培百亩示范片进行头季现场观摩和产量测产验收。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研究员、水稻所所长张建福研究员、浦城县副县长林武俊、县农业农村局相关人员及项目组成员莅临现场参加观摩与验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程机械化 再生稻 中国科学院院士 测产验收 家庭农场 科研处 项目组成员 临江镇
下载PDF
隆回县再生稻优质高产种植技术探索
13
作者 罗瑾 《农村科学实验》 2024年第3期43-45,共3页
再生稻实现了“一种两收”,是一种高产的水稻。再生稻优质高产种植技术的应用具有较高的投入产出比,并且产出的稻米品质好,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生态效益显著。湖南省在再生稻优质高产种植技术研发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该文以湖南省隆... 再生稻实现了“一种两收”,是一种高产的水稻。再生稻优质高产种植技术的应用具有较高的投入产出比,并且产出的稻米品质好,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生态效益显著。湖南省在再生稻优质高产种植技术研发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该文以湖南省隆回县种植的“甬优1538”品种为例,详细分析了再生稻优质高产种植技术的应用要点,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种植技术 病虫害防治
下载PDF
浦城县临江镇再生稻“内10优7185”头季喜获丰收
14
作者 蔡秋华 《福建稻麦科技》 2024年第3期5-5,共1页
近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邀请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福建农林大学等同行专家在福建省浦城县临江镇水西村万鑫家庭农场再生稻示范基地,对水稻所选育的强再生力品种“内1... 近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邀请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福建农林大学等同行专家在福建省浦城县临江镇水西村万鑫家庭农场再生稻示范基地,对水稻所选育的强再生力品种“内10优7185”再生稻全程机械化栽培百亩示范片头季产量进行现场观摩与验收。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研究员、水稻所所长张建福研究员、浦城县副县长林武俊、县农业农村局相关技术人员及项目组成员参加观摩与验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全程机械化 中国科学院院士 福建农林大学 再生 家庭农场 项目组成员 福建省浦城
下载PDF
浙江省再生稻生产现状与发展策略 被引量:2
15
作者 汤郑豪 李诚永 +3 位作者 朱镕一 陈勇 赵光武 王晓敏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8-81,86,共5页
再生稻具有一种两收、省种省工、减肥减药、增产增效等优势,是增加复种指数和提高水稻总产的一种种植模式。浙江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水稻生产区。本文依据种植品种的类型将浙江再生稻的发展历程分为3个阶段,分别是以籼型早稻为主的起步... 再生稻具有一种两收、省种省工、减肥减药、增产增效等优势,是增加复种指数和提高水稻总产的一种种植模式。浙江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水稻生产区。本文依据种植品种的类型将浙江再生稻的发展历程分为3个阶段,分别是以籼型早稻为主的起步阶段、以甬优1540为主的转变阶段和以甬优系列品种为主的快速发展阶段。以衢州市为例,再生稻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在这3个阶段中不断提高,生产效益相较于单季稻和双季稻显著提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浙江省再生稻发展前景以及高产稳产技术体系缺乏、农机农艺不配套、扶持力度低、品牌创建乏力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以期为浙江省水稻生产方式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发展历程 生产现状 发展策略 浙江省
下载PDF
甬优籼粳杂交稻作再生稻种植的再生特性及产量形成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谌江华 汪峰 +5 位作者 史骏 肖山 何水清 王亚梁 朱德峰 陈若霞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2-138,共7页
为探究甬优籼粳杂交稻作再生稻种植时的再生特性及产量形成特点,以生产上应用广泛的甬优籼粳杂交稻品种甬优1540和甬优4949为试验材料、籼型杂交稻品种隆两优534为对照材料作再生稻种植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显示:籼粳杂交稻和籼型杂交稻... 为探究甬优籼粳杂交稻作再生稻种植时的再生特性及产量形成特点,以生产上应用广泛的甬优籼粳杂交稻品种甬优1540和甬优4949为试验材料、籼型杂交稻品种隆两优534为对照材料作再生稻种植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显示:籼粳杂交稻和籼型杂交稻2个类型品种的再生特性存在显著差异;籼粳杂交稻甬优1540和甬优4949的优势再生节位为低节位的倒5节和倒4节,2个节位的再生苗有效穗占比之和分别为81.9%和68.9%,产量贡献率之和分别为89.6%和72.5%;2个节位再生稻的穗长、每穗粒数显著高于倒3节和倒2节,并呈现出从下往上节位逐步变小的趋势;而籼型杂交稻品种隆两优534的优势再生节位则是高节位的倒2节和倒3节,2个节位的有效穗占比和产量贡献率之和分别为71.5%和72.5%;甬优4949头季稻收割后1~7 d内的再生苗的成穗率、有效穗占比和产量贡献率分别为89.4%、74.6%和79.2%,均显著高于收割后8~12 d和12 d以上的再生苗;甬优1540和甬优4949再生稻的穗长、每穗粒数均要显著大于隆两优534,产量分别增产21.6%和17.3%。结果表明甬优籼粳杂交稻的低节位强再生力和再生苗穗大粒多的再生特性是其作再生稻种植时易获得高产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杂交稻 再生稻 再生特性 产量形成 轻简栽培
下载PDF
根际微生物响应再生稻衰老的演变特征及其延效机制
17
作者 郭春林 林满红 +3 位作者 陈婷 陈鸿飞 林文芳 林文雄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039-2052,共14页
探索根际微生物响应再生稻生育后期植株衰老进程的菌群演变规律及其生态对策是防止作物早衰发生,促进耕地土壤肥力和作物生产力协同提升的关键。本研究选用2个具有亲缘关系的常规再生稻品种黄华占(Huanghuazhan,HHZ)和丰华占(Fenghuazha... 探索根际微生物响应再生稻生育后期植株衰老进程的菌群演变规律及其生态对策是防止作物早衰发生,促进耕地土壤肥力和作物生产力协同提升的关键。本研究选用2个具有亲缘关系的常规再生稻品种黄华占(Huanghuazhan,HHZ)和丰华占(Fenghuazhan,FHZ)为供试材料,采用高通量测序等方法研究再生稻生育后期根际菌群随植株衰老进程而发生的多样变化、菌群演变生态策略和物种间生态位关系。结果表明,2个具有紧密亲缘关系的供试品种其生育后期的自然衰老变化趋于一致。但在同等施肥条件下,丰华占生育后期的所有相关生理指标衰败速度均明显高于黄华占,即呈现早衰现象,并显著影响其头季和再生季稻的干物质积累与籽粒灌浆结实,进而减产。进一步分析结果证实,根际微生物多样性与再生稻植株的衰老进程紧密关联,具体表现在随着再生稻生育后期的推进,FHZ根际微生物多样性Chao 1指数和Shannon指数下降幅度更大,根际微生物生态位宽度变小。进一步分析发现,HHZ头季稻成熟期较FHZ头季稻成熟期根际土壤显著提高了地杆菌属(Geobacter)、卤囊菌属(Haliangium)、亚硝酸盐氧化菌属(Candidatus_Nitrotoga)以及硝化螺菌属(Nitrospira)的相对丰度(0.61%、0.17%、0.42%和0.045%);而在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鞘脂单胞菌属(Sphingomonas)以及芽单胞菌属(Gemmatimonas)上HHZ较FHZ显著下降了0.29%、0.76%和0.15%;HHZ根际上调的微生物在土壤的营养循环和有效性转化上起到重要功能作用,其根际土壤微生物生态位宽度比FHZ高36.81%,反映了根际微生物对资源利用的差异,是微生物适应土壤胁迫环境的生物印迹。本研究认为植物早衰发生是根际微生物生态对策的结果,再生稻头季植株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对其再生季具有显著的延效作用。因此,加强再生稻头季后期的根际调控,强化根际土壤微生物菌群的合理构建,促进根际正效应形成,是活化土壤营养环境,防止再生稻早衰发生,进一步提升再生季稻产量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早衰 根际微生物 根际效应 栽培调控
下载PDF
主季减氮增密对再生稻产量形成特性的影响
18
作者 郑德超 田琴琴 +3 位作者 王罕 陈秋红 黄新杰 易镇邪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0-178,共9页
为探明减氮增密对再生稻产量形成特性的影响,以杂交稻品种创两优669为材料,在3个施氮水平(N1:180 kg/hm^(2);N2:153 kg/hm^(2);N3:126 kg/hm^(2))与2个株行距(M1:20.0 cm×16.7 cm;M2:16.7 cm×16.7 cm)条件下开展了2 a大田试... 为探明减氮增密对再生稻产量形成特性的影响,以杂交稻品种创两优669为材料,在3个施氮水平(N1:180 kg/hm^(2);N2:153 kg/hm^(2);N3:126 kg/hm^(2))与2个株行距(M1:20.0 cm×16.7 cm;M2:16.7 cm×16.7 cm)条件下开展了2 a大田试验。结果表明,减氮降低再生稻叶面积指数(LAI),但合理减氮范围内增密可提高主季和再生季的LAI,互作处理N1M2与N2M2的LAI较高;减氮和增密均降低再生稻叶片SPAD值,但密度影响不显著;减氮导致干物质质量下降,而增密可显著提高干物质质量,互作处理N1M2与N2M2干物质质量较高。减氮降低再生稻产量,但在合理减氮范围内增密可提高产量,互作处理N1M2与N2M2产量较高。减氮显著降低主季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再生季再生率、有效穗数,但增密对穗数有弥补作用,合理减氮增密(N2M2)能够协调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从而获得较高产量。相关分析表明,合理减氮增密主要通过提高主季和再生季的LAI和干物质质量,提高主季的有效穗数和穗粒数以及再生季的有效穗数,进而提高再生稻产量。综合来看,减氮增密处理N2M2(施N 153 kg/hm^(2)、株行距16.7 cm×16.7 cm)可以节氮15%,并可获得较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氮肥 密度 产量
下载PDF
头季稻刈割时期对粮饲型再生稻饲草和再生稻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19
作者 吴银发 杨水银 +7 位作者 缪佳利 夏宇玲 何一帆 石笑飞 彭廷 秦建权 赵全志 郑常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7-67,共11页
【目的】探究头季稻不同刈割时期对粮饲型再生稻饲草和再生稻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为粮饲型再生稻的高产优质高效种植及南方稻区解决粮饲争地、实现粮饲统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以我国南方稻区大面积作为再生稻种... 【目的】探究头季稻不同刈割时期对粮饲型再生稻饲草和再生稻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为粮饲型再生稻的高产优质高效种植及南方稻区解决粮饲争地、实现粮饲统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以我国南方稻区大面积作为再生稻种植的品种两优6326和桃优香占为试验材料,设开花期、乳熟期和蜡熟期3个头季刈割时期,分析头季饲草和再生季稻米的产量和品质差异,并对粮饲型再生稻模式的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随着刈割时期的推迟,头季干饲草产量逐渐增加,在蜡熟期刈割时最高,两优6326和桃优香占分别达9.17和10.35 t/ha。青贮饲草的饲用品质变化趋势与干饲草产量一致,刈割时期越晚,发酵品质越优,相对饲用价值越高,且在蜡熟期刈割时青贮饲草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等发酵品质指标均达GB/T 25882—2010《青贮玉米品质分级》优质二级标准。再生季水稻产量在开花期刈割时最高,两优6326和桃优香占分别达8.94和8.92 t/ha,之后随着刈割时期的推迟逐渐降低。随刈割时间推迟,再生季稻米各品质指标变化趋势不尽相同,但各刈割处理下的整精米率、直链淀粉含量和垩白度表现达到或接近GB/T 17891—2017《优质稻谷》二级标准。再生季稻谷经济收益大幅高于头季饲草,2个品种的总收益、净收益和产出投入比在开花期刈割时最高,平均分别达36755元/ha、17450元/ha和1.90,并随着刈割时期的推迟逐渐降低。【结论】以高产优质饲草生产为目的,头季宜在蜡熟期刈割;以高产优质稻米生产为目的,头季宜在开花期刈割,且该模式在开花期刈割时的总体经济效益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刈割时期 饲草 产量 品质 经济效益
下载PDF
“油—稻—再生稻”周年三熟制水稻品种示范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青 孔令娟 +4 位作者 杨森 黄磊 姜艳 鲁新华 刘明霞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2期9-12,37,共5页
为发挥皖南油菜生产优势,积极扩大油菜种植面积,同时保障水稻面积稳步增加,在宣城市宣州区开展了“油-稻-再生稻”周年三熟制水稻品种试验示范及效益分析。结果显示:鑫香糯286头季和再生季产量均较高,两季纯收益可达11 190.54元/hm^(2)... 为发挥皖南油菜生产优势,积极扩大油菜种植面积,同时保障水稻面积稳步增加,在宣城市宣州区开展了“油-稻-再生稻”周年三熟制水稻品种试验示范及效益分析。结果显示:鑫香糯286头季和再生季产量均较高,两季纯收益可达11 190.54元/hm^(2);中早47两季纯收益为4 935.53元/hm^(2);中科发早粳1号因干旱发生大面积倒伏,未纳入再生季统计。同时,本文还对未来“油-稻-再生稻”周年三熟制栽培模式进行了展望,以期实现扩油稳粮任务的同时,提高农户的收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稻—再生稻 周年三熟制 产量 经济效益 安徽宣城 宣州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