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南省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TFP影响研究
1
作者 曾洁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5年第6期21-25,共5页
以湖南省2012~2021年14个市州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分析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相互关系,并纳入控制变量农业规模化和农业专业化进行讨论。结果显示:研究期内湖南省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农... 以湖南省2012~2021年14个市州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分析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相互关系,并纳入控制变量农业规模化和农业专业化进行讨论。结果显示:研究期内湖南省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存在直接影响效应,但是这种促进作用还有待加强,且二者之间并未形成良性互动机制;湖南省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与农业规模化、农业专业化之间长期来看存在双向正影响关系,并且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通过影响农业规模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较强的间接促进作用,但农业专业化的影响效应还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 农业全要素生产 农业规模化 农业专业化
下载PDF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困境与对策:以贵州省为例
2
作者 龙军民 《山西农经》 2025年第8期168-170,共3页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对乡村振兴、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以贵州省为例,从服务主体、服务内容、服务创新三个维度对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困境及对策进行研究。为更好地推动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对乡村振兴、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以贵州省为例,从服务主体、服务内容、服务创新三个维度对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困境及对策进行研究。为更好地推动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贵州省应完善多元主体协同机制、推动服务领域拓展与服务内容更新、努力提升服务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 高质量发展 服务主体 服务内容 服务创新
下载PDF
黑龙江省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3
作者 赵巳妍 《商业经济》 2025年第1期10-12,共3页
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是落实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建设任务的重中之重,而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于培育农业农村经济新业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国内外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结构优化及模式创... 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是落实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建设任务的重中之重,而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于培育农业农村经济新业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国内外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结构优化及模式创新理论研究的梳理,明确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和边界,厘清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农业服务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等相似概念的区别和联系。在借鉴农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基础上,从培育农业合作组织、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补齐农村金融短板、提升从业人员素质、营造农村营商环境五个方面对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供给结构优化及模式创新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 结构优化 创新发展
下载PDF
新时期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创新路径与策略 被引量:3
4
作者 蒋和平 詹琳 +1 位作者 何亚萍 王晓君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2-22,F0002,共12页
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在政策扶持下迅速发展,农业机械装备总量与作业水平持续提升,服务主体与业务范围日趋多元,服务形式不断创新,规模服务主体组织带动农户优势凸显,农业生产性服务的功能作用不断升级。然而,该领域仍面临诸多挑... 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在政策扶持下迅速发展,农业机械装备总量与作业水平持续提升,服务主体与业务范围日趋多元,服务形式不断创新,规模服务主体组织带动农户优势凸显,农业生产性服务的功能作用不断升级。然而,该领域仍面临诸多挑战,如产业仍处于辅助性地位、服务供给不足、机械化作业环节发展不均衡、服务组织数量和融合度不足以及服务短板突出。为应对这些挑战,提出新时期的发展策略: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创新农业生产性服务主体合作方式;引导农业生产性服务业规范发展,推动各地建立服务标准;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创新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支持方式;加快培育有实力的服务组织,创新服务供给形式;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加快补齐服务短板;切实发挥村集体在推进适度规模经营中“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 创新路径 策略建议
下载PDF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耦合协调关系的实证研究--以吉林省为例
5
作者 陈楠 Abilimi Essossinam Cyrille 杨春慧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89-298,共10页
在乡村振兴和农村产业融合大背景下,正确认识和处理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为明确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关系,基于吉林省2010-2022年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与新... 在乡村振兴和农村产业融合大背景下,正确认识和处理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为明确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关系,基于吉林省2010-2022年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检验和耦合协调模型分析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间的互动关系和动态耦合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吉林省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水平持续攀升,分别由0.284 9提升至0.837 9、0.100 1提升至0.994 1;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两系统存在着显著正相关的长期均衡关系,且互为格兰杰原因,即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是有效促进新型农业主体发展的重要原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推动推动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提升的重要动力;2010-2022年,吉林省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上升趋势明显,先后经历拮抗阶段(0.410 9)、勉强协调(0.517 9~0.572 0)、初级协调(0.637 4)、中级协调(0.735 8~0.773 8)、高度协调(0.843 1~0.870 9~0.916 6~0.914 7~0.914 8~0.915 3~0.915 7)的变化过程,目前两系统处于关系稳定的高水平耦合阶段。未来应通过促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协调发展推进现代农业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省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协整分析 GRANGER因果检验 耦合协调
下载PDF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共同富裕效应研究
6
作者 廖信林 孙婷婷 朱华岳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6-15,共10页
以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本文以农业生产性服务业视角,基于2006—2020全国市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 以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本文以农业生产性服务业视角,基于2006—2020全国市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调节效应、空间效应以及异质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及其子指标均显著促进共同富裕。同时,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共同富裕的存在地区异质性: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在中西部明显,在东部不明显;在农业大市显著,在农业小市不显著。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共同富裕的发展性指标的影响弱于共享性。(2)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通过影响乡村产业发展与城镇化,促进共同富裕。(3)政策助农力度对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和共同富裕的关系起到了正向调节的作用,政策助农力度进一步加强了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在促进共同富裕的作用。(4)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即本市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也会促进邻市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 共同富裕 乡村产业发展 城镇化
下载PDF
数字经济对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基于非农就业和要素供给视角 被引量:11
7
作者 魏滨辉 罗明忠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4-166,共13页
基于2003—2019年213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将智慧城市试点作为一项衡量数字经济发展的准自然实验,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表明:(1)数字经济显著促进了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基于2003—2019年213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将智慧城市试点作为一项衡量数字经济发展的准自然实验,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表明:(1)数字经济显著促进了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且这一结论在经过平行趋势、安慰剂等多种方法检验后依然稳健。(2)“需求-供给”两端分析表明,促进非农就业和资本、技术和信息等要素供给是数字经济推动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路径。(3)数字经济对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以及传统基础设施和规模化种植较为完善的城市更明显。(4)城镇化在数字经济与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之间具有显著“单一”门槛效应,只有在人口、产业和土地城镇化达到一定水平时,数字经济才能发挥出对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智慧城市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 非农就业 准自然实验
下载PDF
农业农村数字经济赋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机理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唐小平 王阳 蒋健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8-286,共9页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是农业现代化转型的基础,农业农村数字经济的发展能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提供新的动能,有利于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在测度农业农村数字经济的基础上,利用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通过固定效应模型与中介效应...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是农业现代化转型的基础,农业农村数字经济的发展能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提供新的动能,有利于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在测度农业农村数字经济的基础上,利用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通过固定效应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实证研究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对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固定效应模型下农业农村数字经济系数为0.013 4且显著,说明农业农村数字经济的发展能够促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农业科技创新,农业产业合理化与农业产业高级化在中介检验检验中系数分别为0.033 2、0.035 4、0.018 2且显著为正;异质性条件下,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对于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为中部>东部>西部;农业发达省份影响较为显著,而对农业不发达地区无显著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农村数字经济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 机制研究 中介效应 区域异质
下载PDF
数字经济背景下吉林省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晓明 王芳 《村委主任》 2024年第8期198-200,共3页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吉林省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数字经济凭借高效、智能的优势,为吉林省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提供了广阔的创新空间和发展机遇。文章分析了数字经济背景下吉林省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及面...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吉林省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数字经济凭借高效、智能的优势,为吉林省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提供了广阔的创新空间和发展机遇。文章分析了数字经济背景下吉林省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以期促进数字经济与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深度融合,使吉林省进一步释放发展潜力,为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助推吉林省实现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 乡村振兴 创新空间 吉林省农业 深度融合 发展潜力 生产服务业发展 新动力
下载PDF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
10
作者 薛莹 李林青 +1 位作者 陈迪 努尔沙提·吾尼尔汗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24年第4期104-108,共5页
农业高质量发展是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而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基于2006—2020年全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测算各省份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农... 农业高质量发展是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而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基于2006—2020年全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测算各省份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从东部、中部、西部、东北部地区探究其具体作用路径。结果表明: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且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劳动者受教育程度、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正向影响,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指数、城乡收入比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负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 农业高质量发展 熵值法 地区差异
下载PDF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11
作者 夏龙腾 樊帆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6期1512-1520,共9页
文章基于2003—2021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运用SBM-GML指数模型测算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探究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和作用路径,并采用面板门槛模型对城镇化进程中农业... 文章基于2003—2021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运用SBM-GML指数模型测算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探究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和作用路径,并采用面板门槛模型对城镇化进程中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阶段性差异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主要通过改善绿色技术效率提升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绿色技术进步路径的贡献不明显。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非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表现为显著的正向影响(P<0.05),对粮食主产区的作用不显著。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当人口城镇化和就业城镇化水平跨越门槛值后,增长效应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 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 绿色发展 城镇化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增收效应优化与启示
12
作者 王永乐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19,共3页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以改善农业生产过程、创新农业生产模式和拓展农业发展路径为目的,可以中间投入改善实现先进要素资源在农业产业链的充分嵌入,以生产性服务供给解决农业劳动力供给短缺、老龄化等问题,以多元化信息资源覆盖农业生产全...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以改善农业生产过程、创新农业生产模式和拓展农业发展路径为目的,可以中间投入改善实现先进要素资源在农业产业链的充分嵌入,以生产性服务供给解决农业劳动力供给短缺、老龄化等问题,以多元化信息资源覆盖农业生产全过程加速农业供给侧改革,以开放状态和动态创新趋势加速农业生产、发展模式转型升级等实现农民增收。这就意味着,充分发挥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于农户的增收效应,应以市场为导向提升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引领效应,以共享社会资源加速培育农村多元服务主体,以差异化策略方案务实提高农业生产服务水平,并积极改善农业发展的宏观环境并有序协调各方主体职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 农民收入增长 农业现代化
下载PDF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主要模式及其经济效应——对河南省发展现代农业的调查 被引量:35
13
作者 肖卫东 杜志雄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12-115,共4页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是农业、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河南省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主要呈现出政府主导的公共农业生产性服务模式、农民专业合作社引领的内在扩张模式、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外部拉动模式、农产品市场带...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是农业、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河南省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主要呈现出政府主导的公共农业生产性服务模式、农民专业合作社引领的内在扩张模式、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外部拉动模式、农产品市场带动与新型农业服务组织模式、传统服务组织的创新发展模式五种主要发展模式。这五种模式不断进行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和完善多元化合作机制,日益成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引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 发展模式 经济效应 现代农业 河南省
下载PDF
传统农业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现状、问题和发展思路——以安徽省为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4
14
作者 吴宏伟 侯为波 卓翔芝 《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44-47,共4页
传统农业区一直都是"三农"问题最突出的地区,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是解决传统农业区"三农"问题的有效措施,本文以安徽省为例指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有了良好的开端,但也存在财政支持少、服务功能弱且专业化程度... 传统农业区一直都是"三农"问题最突出的地区,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是解决传统农业区"三农"问题的有效措施,本文以安徽省为例指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有了良好的开端,但也存在财政支持少、服务功能弱且专业化程度低等诸多问题,农业公共服务机构提供的农业生产服务供求错位和供不应求的现象,为此本文提出建立多元化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供给模式、强化对农村生产性服务的财政支持和人才队伍建设等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农业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 公共服务机构
下载PDF
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会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吗?——基于空间溢出和门槛特征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36
15
作者 张荐华 高军 《西部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5-54,共10页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是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的主要表现之一,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会促进农业现代化并提高农村经济运行效率,进而有利于提高农村居民相对收入水平和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基于我国2003—2017年30个省级区域的面板数据...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是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的主要表现之一,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会促进农业现代化并提高农村经济运行效率,进而有利于提高农村居民相对收入水平和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基于我国2003—2017年30个省级区域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分析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仅有利于缩小本地区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还对周边地区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同时,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由促进转变为抑制,且抑制作用逐渐增大。因此,应积极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并促进区域合作和交流;同时,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要与各地区农业生产的现实需求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 农业产前服务 农业产中服务 农业产后服务
下载PDF
中国区域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差异及驱动因素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秦天 彭珏 邓宗兵 《产业经济评论》 2018年第6期63-75,共13页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有助于解决农业家庭经营与农村留守劳动力结构失衡等问题,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3~2014年31个省份面板数据,运用Theil指数对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区域差异进行了结构分解,并实证检验了农业生产性...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有助于解决农业家庭经营与农村留守劳动力结构失衡等问题,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3~2014年31个省份面板数据,运用Theil指数对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区域差异进行了结构分解,并实证检验了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差异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具有非均衡空间分布特征,区域差异明显且总体呈现收敛态势;区域内差异是造成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总体差异的主要原因,东、中、西部差异程度梯度递减特征显著;政策扶持力度、经济发展水平、技术创新能力是影响全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最重要的三大因素;地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 THEIL指数 区域差异
下载PDF
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历程与经验启示 被引量:42
17
作者 芦千文 姜长云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4-115,157,共12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和体系恢复建设,经营性农业生产性服务萌发和自发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末期,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开启体制机制改革,服务职能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和体系恢复建设,经营性农业生产性服务萌发和自发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末期,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开启体制机制改革,服务职能逐渐推向市场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期到末期,农业公共服务机构改革继续深入,经营性服务主体多元化发展提速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期到2008年,健全公益性农业生产性服务体系,发展经营性农业生产性服务产业体系阶段;2008年以来,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在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中的重要性迅速凸显,日益成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的突出亮点。在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过程中,需求扩张是主要动力、规模经济是提升方向、因地制宜是客观要求、顺势而为是关键所在。促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和优质高效发展,是未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 政策演进 发展历程 经验启示
下载PDF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外溢效应和溢出渠道研究 被引量:32
18
作者 郝爱民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1-59,共9页
摘要:基于新兴古典经济框架,本文分析了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外溢效应的形成机制,认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产生外溢效应的基本动力源于专业化分工,其微观基础是对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展。农业技术水平、农业政策环境因素、城镇化水... 摘要:基于新兴古典经济框架,本文分析了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外溢效应的形成机制,认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产生外溢效应的基本动力源于专业化分工,其微观基础是对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展。农业技术水平、农业政策环境因素、城镇化水平和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规模等因素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生产,是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产生外溢效应的重要渠道。运用我国2004~2011年的统计数据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城镇化水平、农业政策环境、农业技术水平等因素正向影响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的外溢效应,但是各变量的影响程度依次减弱。因此应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稳步推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集聚、加大对农业科技投入和推广以及完善农业政策环境以促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外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 溢出效应 超边际分析 城镇化水平 新型城镇化
下载PDF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被引量:36
19
作者 鲁钊阳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29,共7页
在剖析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基础上,设定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运用我国28个省级单位1991-2010年的数据,实证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发现:农资配送服务、农技推广服务、农业信息服务、农产品营... 在剖析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基础上,设定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运用我国28个省级单位1991-2010年的数据,实证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发现:农资配送服务、农技推广服务、农业信息服务、农产品营销服务、农村金融保险服务水平的提高均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间呈现出负相关关系;同时还发现,城乡收入差距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城镇化水平、城乡就业结构差异水平、城乡人力资本差异水平、政府的城乡差异化政策等的影响。文末从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视角出发,提出了缩小当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 城乡收入差距 农村经济发展
下载PDF
城镇化与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门槛效应 被引量:26
20
作者 郝爱民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9-26,共8页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我国城镇化有积极的影响,且存在着显著的门槛效应。运用Hansen的门限回归思想,设计门限回归模型,并将2005—2013年我国31省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指标的面板数据作为门限变量值。测算结果表明:当农业生产性服...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我国城镇化有积极的影响,且存在着显著的门槛效应。运用Hansen的门限回归思想,设计门限回归模型,并将2005—2013年我国31省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指标的面板数据作为门限变量值。测算结果表明:当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到一定水平,使其发展指标跨过某个门限值时,地区城镇化率增速水平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 门槛效应 城镇化 市民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