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峡库区山区传统农业生态系统转型 被引量:26
1
作者 梁鑫源 李阳兵 +2 位作者 邵景安 刘雁慧 冉彩虹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605-1621,共17页
三峡库区是集农村、山区、移民区为一体的典型生态脆弱区,研究其传统农业生态系统的变化对于库区的农村发展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理论分析-实证研究-趋势预测"的研究框架,以草堂溪流域为例,利用2012-2017年的Quick B... 三峡库区是集农村、山区、移民区为一体的典型生态脆弱区,研究其传统农业生态系统的变化对于库区的农村发展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理论分析-实证研究-趋势预测"的研究框架,以草堂溪流域为例,利用2012-2017年的Quick Bird高分遥感影像结合自然资源要素与农户行为从空间尺度上人地关系变化角度出发对三峡库区山区传统农业生态系统的转型及趋势进行解析。研究发现:①利用100 m间隔范围的缓冲环将三峡库区的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分为高低低、高低高、低高低与低低高4种类型,不同模式分别代表三峡库区不同的农业发展阶段,揭示了库区传统农业生态系统由传统耕作方式向现代农业转型的趋势。②库区的农业生态系统正逐步由传统的耕作区域内粗放利用的纯农生计方式,通过坡耕地撂荒、经果林种植等生态恢复方式,向聚落周边300 m范围内种植结构合理化、物种多样化的集约利用方式转型。③以农户与坡耕地等系统要素为代表的三峡库区传统农业生态系统正在发生转型。其中坡耕地多由生产功能主导向生态与经济功能并重转变,农户生计方式趋于多样化,聚落系统生态活力逐渐增强,且农业生态系统转型的变化范围基本由高海拔山地区域向河谷平坝区迁移。此外,尽管在数据时限方面存在不足,但研究结果对于库区乡村土地利用、山区水土流失治理及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均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生态脆弱山区 传统农业生态系统转型 案例研究 空间尺度
原文传递
稻虾共作模式碳足迹评价的敏感性和不确定性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蒋榕 徐强 +4 位作者 李京咏 戴林秀 敖弟彩 窦志 高辉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577-1587,共11页
客观全面地评价稻虾共作模式的碳足迹对于稻田综合种养产业的低碳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碳足迹进行敏感性和不确定性分析有助于增加评价结果的稳健性,并为未来进一步优化参数和降低评价结果的不确定性提供借鉴。本研究基于大田试验... 客观全面地评价稻虾共作模式的碳足迹对于稻田综合种养产业的低碳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碳足迹进行敏感性和不确定性分析有助于增加评价结果的稳健性,并为未来进一步优化参数和降低评价结果的不确定性提供借鉴。本研究基于大田试验和生命周期评价方法(LCA),以单位面积、单位产值和单位营养密度单元(NDU)为功能单位对水稻单作和稻虾共作模式进行较为全面的碳足迹评价。结果表明,水稻单作和稻虾共作模式的单位面积碳足迹分别为14126 kg(CO_(2)-eq)∙hm^(−2)和13140 kg(CO_(2)-eq)∙hm^(−2)。由于稻虾共作有更高的经济产值和营养密度输出,该模式的单位产值碳足迹[0.11 kg(CO_(2)-eq)∙¥^(–1)]和单位NDU碳足迹[3.05 kg(CO_(2)-eq)∙NDU^(–1)]分别比水稻单作降低81.4%和49.3%,而该模式的净生态系统经济预算(85745¥∙hm^(−2))比水稻单作增加511.5%。热点分析表明,CH_(4)排放(59.8%)、电力消耗(13.8%)和饲料投入(12.3%)对稻虾共作模式的碳足迹构成贡献较大,这几个参数比其他输入参数对评价结果的影响程度也更大。不确定性分析表明,在95%的置信区间下,稻虾共作模式的单位面积碳足迹为11179~15613 kg(CO_(2)-eq)∙hm^(−2)。本研究结果突显了稻虾共作模式丰富的营养产出功能,并从改善居民饮食结构的角度剖析了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型的迫切性和必要性。本研究所使用的方法可为具有多功能产出的农业生产系统进行更全面的碳足迹评价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足迹 温室气体排放 稻虾共作 生命周期评价 不确定性分析 营养密度单元 农业生态系统转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