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代农作制在辽宁地区的应用
1
作者 程晋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3年第1期68-69,共2页
在简述我国农作制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辽宁省农业基础现状,分别介绍保护农作制、节水农作制、设施性农作制在辽宁中部平原农作制度区、辽西北低山丘陵农作制度区、辽南半岛丘陵农作制度区和东部山地农作制度区的应用,为辽宁省发展现... 在简述我国农作制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辽宁省农业基础现状,分别介绍保护农作制、节水农作制、设施性农作制在辽宁中部平原农作制度区、辽西北低山丘陵农作制度区、辽南半岛丘陵农作制度区和东部山地农作制度区的应用,为辽宁省发展现代农作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农作制 辽宁 保护农作制 节水农作制 设施性农作制
下载PDF
山东省现代农作制分区及其结构特征 被引量:1
2
作者 高鹏 耿广坡 +2 位作者 王华伟 李增嘉 宁堂原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1-14,共4页
以黄淮海农业发达区的山东省为研究区域,采用田间与野外定点试验、历年统计年鉴资料与典型农户调查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确定了山东现代农作制分区指导思想和分区原则的基础上,以县(市、区)为单元,将山东省农作制划分为7个一级农作制区,... 以黄淮海农业发达区的山东省为研究区域,采用田间与野外定点试验、历年统计年鉴资料与典型农户调查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确定了山东现代农作制分区指导思想和分区原则的基础上,以县(市、区)为单元,将山东省农作制划分为7个一级农作制区,共涉及136个县(市、区),并系统分析了各分区的结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农作制 农作制分区 结构特征
下载PDF
变传统高产农作制为优质多元高效农作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一平 《作物研究》 2000年第2期29-30,共2页
阐述了我省传统农作制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认为发展优质多元高效农作制是农作制度走出困境的出路所在 。
关键词 持续农业 湖南 农作制改革 优质多元高效农作制
下载PDF
我国东中西片农作制特征与战略优先序 被引量:12
4
作者 刘巽浩 陈阜 高旺盛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21-329,共9页
在以县域为单元的中国农作制区划的基础上,将全国划分为三大片:东部沿海片、中部平原片和西部高原生态脆弱片。分析讨论了这三大片的农作制特征与战略优先序,以为宏观决策参考。
关键词 东部沿海片 中部平原片 西部高原生态脆弱片 农作制特征 战略优先序
下载PDF
虚拟水理论在绿洲灌区农作制多目标评价中的应用——以武威市凉州区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白刚 黄高宝 +1 位作者 景锐 李广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0-64,70,共6页
根据虚拟水理论,采用多目标综合决策的方法,以武威市凉州区的农作制为研究对象,以提高区域农作制的经济效益、生产效益、生态效益为目标,选择用工量、净收益、农产品单位质量虚拟水含量、单位水价值等8个评价指标,对现有不同农作模式进... 根据虚拟水理论,采用多目标综合决策的方法,以武威市凉州区的农作制为研究对象,以提高区域农作制的经济效益、生产效益、生态效益为目标,选择用工量、净收益、农产品单位质量虚拟水含量、单位水价值等8个评价指标,对现有不同农作模式进行优先排序.结果表明:凉州区农作模式的优势度依次为葡萄>制种玉米>蔬菜>玉米>啤酒大麦>小麦>薯类>油料,进而得出凉州区应从虚拟水贸易角度出发,优先发展综合效益高的葡萄酒酿造、玉米制种、蔬菜种植等产业,合理安排农产品区际贸易,从区域水资源平衡及水资源高效利用层面上缓解水资源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水 多目标综合决策 农作制 绿州灌区 凉州区
下载PDF
山东现代农作制特征及其发展策略 被引量:3
6
作者 韩惠芳 周勋波 +1 位作者 宁堂原 李增嘉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共5页
从山东省的农业自然资源状况入手,简要介绍了山东省60多年农作制度的演变特征。针对山东省发展现代农作制面临的资源消耗、区域经济发展、劳动力转移、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及农业基本建设等方面的问题与挑战,提出了向现代经营体制转变、... 从山东省的农业自然资源状况入手,简要介绍了山东省60多年农作制度的演变特征。针对山东省发展现代农作制面临的资源消耗、区域经济发展、劳动力转移、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及农业基本建设等方面的问题与挑战,提出了向现代经营体制转变、全面改善和提高农业生态环境、强化投入和政策支撑及全面实现农作制度现代化技术支撑等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 现代农作制 问题和对策
下载PDF
山东省农作制演变特征及发展对策 被引量:2
7
作者 齐林 韩惠芳 +1 位作者 周勋波 宁堂原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15-618,共4页
通过对山东省人口与耕地情况、粮食生产情况及种植业结构演变、总产值构成以及复种指数变化的分析,阐述了山东省农作制主要历史阶段特征;从山东省农作制演变过程与主要特征出发,指出了目前山东省农作制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可... 通过对山东省人口与耕地情况、粮食生产情况及种植业结构演变、总产值构成以及复种指数变化的分析,阐述了山东省农作制主要历史阶段特征;从山东省农作制演变过程与主要特征出发,指出了目前山东省农作制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可行性对策,以促进山东省现代农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制 特征 发展对策 现代农业
下载PDF
山东省农作制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岩 宁堂原 周勋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4期19699-19701,共3页
介绍了山东省农作制的发展概况,目前山东省尚处在半集约半自给半商品农作制水平,东部沿海和鲁中农业区正在向现代农作制迈进,初步形成了粮食、饲料、经济等作物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分析了山东省农作制发展的影响因素,主要因素有农业生产... 介绍了山东省农作制的发展概况,目前山东省尚处在半集约半自给半商品农作制水平,东部沿海和鲁中农业区正在向现代农作制迈进,初步形成了粮食、饲料、经济等作物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分析了山东省农作制发展的影响因素,主要因素有农业生产条件和投入水平、人口与粮食、政策措施、自然资源和区域的发展、农业产业化与城市化水平、科学技术水平。2020年山东省人口约1亿,人均年粮食占有量为475 kg,粮食生产压力大。因此,必须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速建立现代农作制度。农业机械、农田水利工程、化肥施用等农业生产条件明显影响农作制的发展;生产条件的改善,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增加了冬小麦-夏玉米的种植比例,提高了复种指数;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及现代农作制的建立,而城市发展不平衡,制约着现代农作制的建立。因此,科学合理的区域化布局、适当的政策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有利于山东省现代农作制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省 结构调整 区域发展 农作制
下载PDF
基于AEZ模型我国农作制区划的玉米产量潜力分析 被引量:14
9
作者 蔡承智 Harrij van Velthuizen +1 位作者 Guenther Fischer Sylvia Prieler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58-161,共4页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IIASA)基于中国1961 ̄1997的统计资料(经多方校正)共同开发的AEZ模型,运用GIS平台计算了中国41个农作制亚区的玉米生产潜力,并指出了单产最高潜力分布区域。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玉米的...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IIASA)基于中国1961 ̄1997的统计资料(经多方校正)共同开发的AEZ模型,运用GIS平台计算了中国41个农作制亚区的玉米生产潜力,并指出了单产最高潜力分布区域。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玉米的最高产量潜力大约是目前产量的2.5倍,这对我国玉米高产育种及栽培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AEZ模型 产量潜力 农作制区划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的西北旱作农区农作制优先序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成敏 于玲玲 +1 位作者 冯永忠 廖允成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3-48,共6页
区域农作制优先序是区域农业结构调整的主要依据。本研究通过对西北旱作农区农业自然资源、农田生态环境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等现状的调研,总结出西北旱作农区主要的7种农作制度。并应用BP神经网络模型,以随机技术模拟生成的评价指标序... 区域农作制优先序是区域农业结构调整的主要依据。本研究通过对西北旱作农区农业自然资源、农田生态环境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等现状的调研,总结出西北旱作农区主要的7种农作制度。并应用BP神经网络模型,以随机技术模拟生成的评价指标序列与其所属的评价等级值进行网络训练。网络训练后,将不同农作制度的评价指标为网络输入,通过计算可以得到相应的农作制优先序的评价等级值。结果表明,西北旱作农区农作制的优先序为:粮草果畜复合制>粮棉(油)轮作制>特色产业(苹果)型农作制>抗旱节水型农作制>小杂粮、草畜主导型农作制>两粮一肥型农作制>粮油豆草肥田制。本方法只要给定相应的评价指标值,通过BP神经网络模型的计算,可直接得出农作制度优先序的评价等级值,可以用于农作制度优先序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旱作农区 农作制 神经网络 优先序
下载PDF
河南省麦田新型农作制战略优先序的评价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温建 马新明 +1 位作者 曹殿立 赵鹏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04-607,共4页
为对河南省麦田农作制的战略优先序进行评价,系统分析了自然资源利用、科技发展、农业集约化水平、粮食安全、政策支持等5个方面对河南省农作物优先序的影响,采用投影寻踪综合评价法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由于河南省18个地市的地理生... 为对河南省麦田农作制的战略优先序进行评价,系统分析了自然资源利用、科技发展、农业集约化水平、粮食安全、政策支持等5个方面对河南省农作物优先序的影响,采用投影寻踪综合评价法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由于河南省18个地市的地理生态不同,其作物种植的优先序也各不相同。就河南省总体而言,粮食作物的优先序依次是小麦、玉米、水稻、甘薯、大豆、大麦、谷子、绿豆和高粱,油料经济作物的优先序依次为:蔬菜、花生、棉花、油菜、麻类、烟草和芝麻。该评价结果可为优化可持续发展的河南农作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农作制 优先序 投影寻踪综合评价法
下载PDF
农机农艺相结合──吉林省西部地区新型农作制探索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盛文 栾玉振 +5 位作者 田宏伟 侯季理 任成礼 戴晶毓 杨玉侠 姜岩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1期70-74,共5页
吉林省西部地区农业生产蕴藏着极大的潜力,但固有的农作制制约着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研究探讨西部地区旱作农作制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农机农艺相结合经连续三年的试验研究,提出了适宜该地区自然条件特点的以机械化作业为前提的早作... 吉林省西部地区农业生产蕴藏着极大的潜力,但固有的农作制制约着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研究探讨西部地区旱作农作制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农机农艺相结合经连续三年的试验研究,提出了适宜该地区自然条件特点的以机械化作业为前提的早作新型农作制,对吉林省西部地区农业现代化建设将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制 吉林西部
下载PDF
再议吉林省农作制的改革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兴礼 栾金花 +1 位作者 姜岩 胡文河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21-25,共5页
再议吉林省农作制的改革王兴礼,栾金花,姜岩,胡文河(吉林农业大学,长春130118)五年前我们对吉林省农作制的改革,根据我们在土壤有机培肥方面理论研究取得的进展[1],提出了初步的设想[2].经过五年的实践,已经不再... 再议吉林省农作制的改革王兴礼,栾金花,姜岩,胡文河(吉林农业大学,长春130118)五年前我们对吉林省农作制的改革,根据我们在土壤有机培肥方面理论研究取得的进展[1],提出了初步的设想[2].经过五年的实践,已经不再是一种设想,认为农作制度的改革不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制 改革 吉林
下载PDF
我国小麦单产潜力的农作制区划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蔡承智 梁颖 李啸浪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7-89,共3页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ⅡASA)基于中国1961年以来的统计资料共同开发的AEZ模型,运用GIS平台计算了中国41个农作制亚区的小麦单产潜力,指出我国小麦单产最高潜力分布在黄土高原南部。研究结果表明:我...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ⅡASA)基于中国1961年以来的统计资料共同开发的AEZ模型,运用GIS平台计算了中国41个农作制亚区的小麦单产潜力,指出我国小麦单产最高潜力分布在黄土高原南部。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小麦的最高单产潜力大约将是目前大面积单产的2-3倍(是2005年的2.2倍)。这对我国小麦高产育种及栽培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单产潜力 农作制区划
下载PDF
湖南农作制高效种植模式及其发展策略 被引量:13
15
作者 汤文光 肖小平 +2 位作者 唐海明 汪柯 杨光立 《湖南农业科学》 2009年第1期36-39,共4页
根据湖南省农作制度的演变过程和现有农作制高效种植模式,采用比较分析,对现有稻田、旱地、棉田高效农作种植模式进行了经济效益分析。从"优化农田种植业结构,建立粮、经、饲三元农作技术体系,发展多熟农作种植模式;发扬精耕细作... 根据湖南省农作制度的演变过程和现有农作制高效种植模式,采用比较分析,对现有稻田、旱地、棉田高效农作种植模式进行了经济效益分析。从"优化农田种植业结构,建立粮、经、饲三元农作技术体系,发展多熟农作种植模式;发扬精耕细作的传统,大力推广旱地多熟种植技术,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以科技为先导,通过集成创新,促进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农作制度的发展;实施农业科技产业工程,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产业链的延伸与升级增值"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农作制度的改革,提高复种指数,发展现代农作制种植模式的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制 种植模式 粮油作物 生产安全
下载PDF
基于AEZ模型的我国大豆产量潜力的农作制区划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蔡承智 Harrijvan Velthuizen +1 位作者 Guenther Fischer Sylvia Prieler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7-31,共5页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IIASA)基于中国1961~1997年的统计资料(经多方校正)共同开发的AEZ模型,运用GIS平台研究了中国41个农作制亚区的大豆生产潜力,以及单产和总产最高潜力分布区域。研究结果表明...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IIASA)基于中国1961~1997年的统计资料(经多方校正)共同开发的AEZ模型,运用GIS平台研究了中国41个农作制亚区的大豆生产潜力,以及单产和总产最高潜力分布区域。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大豆的最高单产潜力大约是目前产量的2~3倍。单产潜力主要分布在鲁西平原鲁中丘陵、黄淮平原南阳盆地及汾渭谷地,总产潜力主要分布在三江平原、黄淮平原南阳盆地及松辽平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EZ模型 大豆 产量潜力 农作制区划
下载PDF
基于AEZ模型的我国水稻产量潜力的农作制区划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蔡承智 Harrij van Velthuizen +1 位作者 Guenther Fischer Sylvia Prieler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9,共4页
本文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IIASA)基于中国1961—1997年的统计资料(经多方校正)共同开发的AEZ模型,运用GIS平台计算了中国41个农作制亚区的水稻生产潜力,并指出了单产最高潜力分布区域。研究结果表... 本文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IIASA)基于中国1961—1997年的统计资料(经多方校正)共同开发的AEZ模型,运用GIS平台计算了中国41个农作制亚区的水稻生产潜力,并指出了单产最高潜力分布区域。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水稻的最高产量潜力大约将是目前产量的2倍。这对我国水稻高产育种及栽培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EZ模型 水稻 产量潜力 农作制区划
下载PDF
稻麦两熟农作制结构优化模式初探 被引量:3
18
作者 汪洪洋 徐宗进 +3 位作者 张立智 于松溪 苏兴智 王维屯 《安徽农学通报》 2013年第5期21-22,40,共3页
针对东海县温光资源、稻麦两熟农作制栽培特点,通过对旱育秧人工移栽稻、机插秧、直播稻与小麦套播、机条播等栽培方式组合的研究,初步探明在本地区稻麦两熟制条件下,在传统手栽稻地区可推广"水稻旱育人工移栽+小麦机条播"的... 针对东海县温光资源、稻麦两熟农作制栽培特点,通过对旱育秧人工移栽稻、机插秧、直播稻与小麦套播、机条播等栽培方式组合的研究,初步探明在本地区稻麦两熟制条件下,在传统手栽稻地区可推广"水稻旱育人工移栽+小麦机条播"的模式,在劳动力紧张、经济条件好的地区,应积极推广"水稻机插+小麦套播或机条播",本地区不宜盲目发展直播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麦两熟农作制 旱育秧 机插秧 直播稻 小麦套播 机条播
下载PDF
基于AEZ模型的我国马铃薯产量潜力的农作制区划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蔡承智 Harrij van Velthuizen +1 位作者 Guenther Fischer Sylvia Prieler 《中国马铃薯》 2006年第4期207-211,共5页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IIASA)基于中国1961~1997年的统计资料(经多方校正)共同开发的AEZ模型,运用GIS平台计算了中国41个农作制亚区的马铃薯生产潜力,并指出了单产最高潜力分布区域。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马...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IIASA)基于中国1961~1997年的统计资料(经多方校正)共同开发的AEZ模型,运用GIS平台计算了中国41个农作制亚区的马铃薯生产潜力,并指出了单产最高潜力分布区域。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马铃薯的最高产量潜力大约将是目前产量的2~3倍。这对我国马铃薯高产育种及栽培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EZ模型 马铃薯 产量潜力 农作制区划
下载PDF
黑龙江省平原地区农作制度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炜 来永才 +6 位作者 钱春荣 王麒 冯延江 李琬 肖佳雷 夏天舒 毕影东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1年第2期30-32,共3页
通过分析2008年黑龙江省平原地区的农作制各要素的现状和特点,探讨了黑龙江省平原区农作制发展趋势,即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田抗旱排涝能力,促进大农业循环体系的良性循环;完善土地流转机制,缓解小土地资源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之... 通过分析2008年黑龙江省平原地区的农作制各要素的现状和特点,探讨了黑龙江省平原区农作制发展趋势,即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田抗旱排涝能力,促进大农业循环体系的良性循环;完善土地流转机制,缓解小土地资源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之间的矛盾;引进龙头企业加快农产品深加工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地区 农作制 黑龙江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