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农学大学生就业与新农村建设的互动 被引量:1
1
作者 穆福山 张新想 《中国集体经济》 2020年第10期9-10,共2页
相较其他院校而言,农业院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和挑战更大,其原因主要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导致农学类毕业生不愿面向农村就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科技人员。文章在分析... 相较其他院校而言,农业院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和挑战更大,其原因主要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导致农学类毕业生不愿面向农村就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科技人员。文章在分析农学类毕业生就业难和新农村建设人才匮乏的基础上,试图从社会、学校和个人三个方面解决两者的矛盾,以期实现农学大学生就业与新农村建设的良性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学大学生 就业 新农村建设
下载PDF
“新农科”背景下农学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2
作者 付健 佟丹丹 +2 位作者 王玉凤 赵长江 杨克军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第2期171-173,共3页
本文在探讨“新农科”背景下农学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现实状况基础上,找寻适合的培养模式,从而加强农学专业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知农爱农精神,建立强农兴农的使命感。“新农科”背景下农学专业大学生作为我国新型农民的储备人... 本文在探讨“新农科”背景下农学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现实状况基础上,找寻适合的培养模式,从而加强农学专业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知农爱农精神,建立强农兴农的使命感。“新农科”背景下农学专业大学生作为我国新型农民的储备人才,培养其创新能力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服务乡村治理和乡村文化建设,实现乡村振兴,成为美丽中国的建设者具有重要意义。农业类大学应以专业教学为根本,打牢科技创新基础,以试验研究为核心,创建科技创新平台,以生产实践为途径,加强实践创新能力,同时丰富各类科技活动,使其作为载体,提高大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创新能力,从而为“新农科”背景下农学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科 农学大学生 科技创新
下载PDF
农业院校农学类大学生实践能力结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施芬 吴文良 岳敏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175-178,共4页
通过构建包括实践动机、基本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综合实践能力4个维度的一般大学生实践能力结构框架,了解农业院校农学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内涵以及农学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特点,不仅可以分析该类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结构维度,还可... 通过构建包括实践动机、基本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综合实践能力4个维度的一般大学生实践能力结构框架,了解农业院校农学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内涵以及农学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特点,不仅可以分析该类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结构维度,还可以呈现完整的农业院校农学类大学生实践能力结构模型,并最终为研究农业院校培养农学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指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院校 农学大学生 实践能力结构
下载PDF
加强农学类大学生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2
4
作者 杨安中 李孟良 余海兵 《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62-63,共2页
本文就加强农学类大学生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当前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措施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和思考。
关键词 农学大学生 实践教学 措施
下载PDF
农学专业大学生人文教育现状及困境反思 被引量:3
5
作者 付秀荣 张岩 《黑龙江史志》 2009年第10X期146-147,共2页
大学人文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其目标在于推动学生"精神成人",实现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职业精神的融合。农学专业大学生人文教育现状是:学生渴望学习人文知识,但人文精神仍显不足;学习兴趣不浓,科学精神有待激发;职业认知不强,... 大学人文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其目标在于推动学生"精神成人",实现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职业精神的融合。农学专业大学生人文教育现状是:学生渴望学习人文知识,但人文精神仍显不足;学习兴趣不浓,科学精神有待激发;职业认知不强,职业精神需要培育;因此,农学专业人文教育要处理好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全面发展与学有所长;校内基地与校外基地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学专业大学生 人文教育 精神成人
原文传递
“双创”教育对农学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影响
6
作者 徐东英 《农村牧区机械化》 2018年第4期31-34,共4页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全民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双创"一词由此开始走红。大学生作为教育素质高、有创新创业热情的群体,无疑成为"双创"中很重要的主体。在双创时代下,当代农学专业大学生的学...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全民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双创"一词由此开始走红。大学生作为教育素质高、有创新创业热情的群体,无疑成为"双创"中很重要的主体。在双创时代下,当代农学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和工作发生了很大变化。双创课的开设可以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实现"培养学生掌握创新创业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及基本技能,通过多形式教学和多样化训练等手段,强化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个性化发展,实现应用型、复合交叉型、创新创业型的人才"这样的培养目标,也是农学专业大学生形成及增强创新创业意识的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创 创新创业意识 农学专业大学生
下载PDF
农学类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育人体系的思考
7
作者 李铁玉 《人文之友》 2019年第18期169-169,共1页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学类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新时代农科类高校重要的育人方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性.农学类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要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凝聚专业特点,以"理想信念教育、强化奋斗精神"为抓手,以"凝聚师生力...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学类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新时代农科类高校重要的育人方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性.农学类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要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凝聚专业特点,以"理想信念教育、强化奋斗精神"为抓手,以"凝聚师生力量、校友力量、社会力量"为支撑,结合专业特点,多举措深入开展富有农学特色的志愿服务活动,构建常态开展、专业发展、品牌运行的长效特色育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学大学生 志愿服务 育人体系
原文传递
互联网时代高校大学新生思想教育针对性研究——基于湖北省部分普通高校农学类专业大学新生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朝容 《学园》 2018年第27期39-40,共2页
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至今,取得进展的同时,也面临着重重挑战,在这样的形势下,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无论是课上、课下的各种校内活动,还是社会实践、网页浏览等校外活动都要有针对性。围绕素质教育中德育的培养要求,依据学生的兴趣... 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至今,取得进展的同时,也面临着重重挑战,在这样的形势下,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无论是课上、课下的各种校内活动,还是社会实践、网页浏览等校外活动都要有针对性。围绕素质教育中德育的培养要求,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身心特点,充分发扬学生的主体作用;依据学生不同层次的实际状况,建设分层递进的思想政治教育分目标;运用互联网的优势,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随着社会分工的精细,高校专业的分类也愈加广泛,不同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更要具有针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针对性 农学大学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