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96篇文章
< 1 2 16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杆菌介导辣椒遗传转化的影响因素
1
作者 许晴 张宏冠 +4 位作者 赵红杰 龙醌 吴明秋 刘震桦 胡博文 《辣椒杂志》 2024年第1期38-46,共9页
再生体系遗传转化是现代生物技术的一个重要手段,该技术转化基因稳定、成本低效益高。但基因依赖型和顽抗性植物辣椒对农杆菌不敏感,导致辣椒再生体系遗传转化效率低,且存在基因转移整合或目的基因脱靶等问题。为此,综述了农杆菌介导辣... 再生体系遗传转化是现代生物技术的一个重要手段,该技术转化基因稳定、成本低效益高。但基因依赖型和顽抗性植物辣椒对农杆菌不敏感,导致辣椒再生体系遗传转化效率低,且存在基因转移整合或目的基因脱靶等问题。为此,综述了农杆菌介导辣椒遗传转化的基因型、受体、外源添加物、发育调节因子、编辑器、接种物、预培养、侵染时间、共培养以及褐化等影响因素,以期降低辣椒遗传转化风险,提高辣椒再生体系遗传转化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再生体系 遗传转化 农杆菌
下载PDF
从一道选考题解析农杆菌转化法中的“三除”
2
作者 虞银江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0-82,共3页
从筛除对象、用于筛除的物质、影响筛除效果的因素等方面解析了农杆菌转化法中的“三除”:筛除未转化的农杆菌、筛除共培养的农杆菌、筛除未转化的受体细胞,为教师教学和学生深度学习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杆菌转化 生物学选考 深度学习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水稻遗传转化的影响因素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陈思 张从合 +4 位作者 王慧 吴浩然 杨力 黄艳玲 管昌红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5期1-4,8,共5页
在水稻遗传转化过程中,农杆菌介导转化法与其他方法相比优势较多,比如转入的外源DNA结构完整及表达比较稳定、操作简便、转化率高等,已被广泛应用于转基因技术中。本文对根癌农杆菌介导水稻遗传转化的原理、影响遗传转化的因素进行了综... 在水稻遗传转化过程中,农杆菌介导转化法与其他方法相比优势较多,比如转入的外源DNA结构完整及表达比较稳定、操作简便、转化率高等,已被广泛应用于转基因技术中。本文对根癌农杆菌介导水稻遗传转化的原理、影响遗传转化的因素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农杆菌介导转化法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根癌农杆菌 农杆菌介导转化法 遗传转化
下载PDF
根癌农杆菌中DapB突变株功能的研究
4
作者 阎春兰 赵薇 +2 位作者 陈凤美 王祖英 谭彦平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00-608,共9页
在对根癌农杆菌中二氢吡啶二羧酸还原酶DapB蛋白序列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转座子诱变敲除dapB基因.结果发现,根癌农杆菌中的DapB序列具有典型的保守的二核苷酸结合域和底物结合域.dapB基因突变后,突变株的生长明显延迟,外加二氨基庚二酸可... 在对根癌农杆菌中二氢吡啶二羧酸还原酶DapB蛋白序列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转座子诱变敲除dapB基因.结果发现,根癌农杆菌中的DapB序列具有典型的保守的二核苷酸结合域和底物结合域.dapB基因突变后,突变株的生长明显延迟,外加二氨基庚二酸可恢复突变株的生长;突变株可能通过在细胞膜中合成更多的蛋白质和提高细胞壁碳水化合物含量来提高细胞的韧性以对抗外界环境;与此同时,dapB基因突变影响到农杆菌对GABA的响应.以上结果说明根癌农杆菌中DapB蛋白是一个有功能活性的二氢吡啶二羧酸还原酶,与细胞的生长、细胞壁的合成以及细胞对GABA的响应有关.本研究为寻求新的抗生素靶位点以控制根癌农杆菌中冠瘿瘤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癌农杆菌 二氢吡啶二羧酸还原酶 抗生素靶位点 植物病原菌
下载PDF
发根农杆菌介导的细茎柱花草毛状根转化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1
5
作者 赵兴坤 孙昊 +2 位作者 杨丽云 罗丽娟 刘攀道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81-586,共6页
细茎柱花草(Stylosanthes gracilis)是圭亚那柱花草(S.guianensis)的野生近缘种,具有茎秆直立、种子落粒性低、抗旱能力较强等特点。为开发一种高效的细茎柱花草毛状根转化体系,本研究以细茎柱花草子叶节为外植体及4个发根农杆菌为供试... 细茎柱花草(Stylosanthes gracilis)是圭亚那柱花草(S.guianensis)的野生近缘种,具有茎秆直立、种子落粒性低、抗旱能力较强等特点。为开发一种高效的细茎柱花草毛状根转化体系,本研究以细茎柱花草子叶节为外植体及4个发根农杆菌为供试菌种,探索菌液浓度、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对毛状根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MSU440为诱导毛状根发生的最优菌株,诱导率为88.3%。其中,该菌株诱导毛状根产生的最佳条件为菌液浓度OD600=0.3、侵染时间为15 min、共培养4 d,转化效率达34.72%。同时,获得的转基因材料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分子鉴定方式,证实了外源基因已整合到细茎柱花草毛状根的基因组中。因此,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一种细茎柱花草的毛状根转基因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茎柱花草 子叶节 发根农杆菌 转基因 毛状根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的籼稻9311和华占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佳 王慧杰 +1 位作者 何正权 刘文真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3-224,共12页
【目的】水稻转基因技术是推动水稻分子生物学研究和精准育种的重要工具。农杆菌介导法是水稻遗传转化的主流方法。然而受基因型限制,典型籼稻的转化效率仍然偏低,需提高其转化效率。【方法】以顽拗型籼稻品种9311和华占为受体材料,研... 【目的】水稻转基因技术是推动水稻分子生物学研究和精准育种的重要工具。农杆菌介导法是水稻遗传转化的主流方法。然而受基因型限制,典型籼稻的转化效率仍然偏低,需提高其转化效率。【方法】以顽拗型籼稻品种9311和华占为受体材料,研究了不同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有机物和碳源的组合,植物激素浓度,侵染培养基,乙酰丁香酮(AS)浓度和光周期对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在成熟种子组织培养试验中,MS大量元素、B5微量元素、N6有机物和麦芽糖为9311最优组合,华占最优组合为MS大量元素、MS微量元素、MS有机物和麦芽糖。诱导培养基中添加0.5mg/L的BAP或1.5mg/L的KT可显著提高9311和华占的组织培养再生率,可达70.0%以上。在侵染过程中,添加100μmol/LAS的转化效率高于200μmol/LAS。光周期实验显示9311和华占宜采用不同的光周期策略,9311在全黑暗条件下进行愈伤诱导和筛选,在全光照条件下进行分化,转化效率最高,达6.0%~6.4%,而华占在12h光照/12h黑暗条件下进行诱导、筛选和分化,获得的转化效率最高(5.0%~7.5%)。【结论】本研究优化了顽拗型籼稻9311和华占的组织培养和遗传转化体系,该体系也可以应用于其他相关籼稻基因型的遗传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顽拗型籼稻 根癌农杆菌 组织培养 遗传转化
下载PDF
农杆菌在单子叶植物上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蒋玉宝 于元杰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10期47-52,共6页
在植物基因工程中,农杆菌质粒介导的遗传转化是比较完善与有效的基因转移方法,但在单子叶植物上应用较少。在此,对农杆菌介导植物的机理与特点、影响农杆菌转化单子叶植物的因素、农杆菌介导转化单子叶植物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进行... 在植物基因工程中,农杆菌质粒介导的遗传转化是比较完善与有效的基因转移方法,但在单子叶植物上应用较少。在此,对农杆菌介导植物的机理与特点、影响农杆菌转化单子叶植物的因素、农杆菌介导转化单子叶植物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进行了较全面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杆菌 单子叶植物 基因转化技术 农杆菌介导转化 单子叶植物 植物基因工程 基因转移方法 农杆菌转化 遗传转化 质粒介导 应用
下载PDF
不同载体和农杆菌对苜蓿瞬时表达影响的研究
8
作者 孙敏 杨红红 +6 位作者 王安琪 张悦婧 达晓伟 张继 孙坤 吴建平 冯汉青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35-845,共11页
苜蓿(Medicago sativa)是重要的牧草类植物,为了在苜蓿中有效地实现外源基因的瞬时表达,该研究以绿色荧光蛋白(GFP)作为报告基因,以本氏烟草(Nicotiana benthamiana)作为对比,研究了2种不同的表达载体(非复制型载体和基于菜豆黄矮病毒... 苜蓿(Medicago sativa)是重要的牧草类植物,为了在苜蓿中有效地实现外源基因的瞬时表达,该研究以绿色荧光蛋白(GFP)作为报告基因,以本氏烟草(Nicotiana benthamiana)作为对比,研究了2种不同的表达载体(非复制型载体和基于菜豆黄矮病毒的复制型载体)、2种不同类型的根癌农杆菌菌株(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LBA4404和EHA105)对苜蓿叶片瞬时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LBA4404与复制型载体的组合(revector/LBA4404)可在苜蓿叶片中有效地实现GFP的瞬时表达。进一步地,研究了re-vector/LBA4404的浓度和侵染后时间对苜蓿叶片瞬时表达的影响。观察显示,随着re-vector/LBA4404菌悬液浓度或侵染后时间的增加,GFP在苜蓿叶片中的瞬时表达水平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菌悬液浓度为1.0(OD600)时,GFP瞬时表达水平最高;侵染后时间为5~7 d时,GFP瞬时表达水平达到峰值。相较于本氏烟草叶片,在苜蓿叶片中实现最高水平的瞬时转化需要更高浓度的农杆菌和更长的侵染后孵育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杆菌 瞬时表达 苜蓿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法获得辣木PKM-1转双价抗虫基因(sck+Cry1-Ac)愈伤组织
9
作者 杨钺戈 李跃 +3 位作者 张慧 阮明菊 马丽宣 曾千春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7-33,共7页
[目的]辣木生产中鳞翅目害虫辣木瑙螟危害日益严重,为提高辣木抗虫性,使用农杆菌介导法将抗虫基因导入辣木,以期获得抗虫转基因转化子。[方法]利用内质网定位修饰的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sck)和苏云金芽孢杆菌基因(Cry1-Ac)筛选标记基... [目的]辣木生产中鳞翅目害虫辣木瑙螟危害日益严重,为提高辣木抗虫性,使用农杆菌介导法将抗虫基因导入辣木,以期获得抗虫转基因转化子。[方法]利用内质网定位修饰的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sck)和苏云金芽孢杆菌基因(Cry1-Ac)筛选标记基因nptⅡ;利用农杆菌EHA105介导遗传转化辣木PKM-1的叶片和茎段,以卡那霉素筛选获得抗性植株;采用PCR和NPTⅡImmunoStrip检测确定nptⅡ基因的整合与表达。[结果]辣木叶片和茎段无需预培养可直接进行农杆菌转化,最佳转化条件为:工程菌液OD_(600)值为0.2,侵染时间为2 min,共培养时间为2 d;乙酰丁香酮添加与否对获得抗性愈伤率的影响不明显;200 mg/L提门叮可有效抑制农杆菌生长;卡那霉素抗性愈伤组织PCR检测表明:标记基因nptⅡ已成功整合到辣木PKM-1基因组中;NPTⅡImmunoStrip检测表明NPTⅡ蛋白水平得以表达。[结论]获得了辣木PKM-1卡那霉素抗性愈伤组织,为辣木抗虫分子育种提供了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木 抗虫转基因 农杆菌 愈伤组织
下载PDF
发根农杆菌介导的闽楠遗传转化体系构建与优化
10
作者 吴梦洁 洪家都 +3 位作者 李芳燕 周生财 林二培 程龙军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516-1522,共7页
闽楠[Phoebe bournei(Hemsl.)Yang]为我国重要的珍贵树种。为建立闽楠遗传转化体系,以闽楠幼苗为材料,利用pCAMBIA1300-GFP质粒转化的发根农杆菌介导植株转化。在比较注射和菌液浸泡两种侵染方式侵染效率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正交[L9(3^(... 闽楠[Phoebe bournei(Hemsl.)Yang]为我国重要的珍贵树种。为建立闽楠遗传转化体系,以闽楠幼苗为材料,利用pCAMBIA1300-GFP质粒转化的发根农杆菌介导植株转化。在比较注射和菌液浸泡两种侵染方式侵染效率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正交[L9(3^(3))]试验从菌株种类、菌液侵染浓度和侵染植株苗龄三个方面优化了遗传转化体系。另外,对不同光强影响闽楠毛状根诱导及转化率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注射法的毛状根诱导率和遗传转化率分别为80.0%、66.7%;而菌液浸泡法的诱导率和遗传转化率分别为41.2%、35.3%。正交试验中,影响闽楠毛状根诱导率和遗传转化率的主要因素为菌株种类。最大诱导率和转化效率分别达到了87.5%、70.6%。该体系的最优组合为:K599菌株在菌液浓度OD_(600)=1.2条件下注射侵染三叶期的闽楠幼苗。此外,较弱光强(50μmol·m^(-2)·s^(-1))的培养条件比较强光照(100μmol·m^(-2)·s^(-1))更有利于闽楠幼苗的生长和遗传转化。本研究创建并优化了一套高效、稳定的闽楠遗传转化体系,成功获得了具有转基因毛状根的闽楠植株,为闽楠重要基因挖掘、新种质创建和遗传改良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楠 遗传转化 发根农杆菌
下载PDF
发根农杆菌介导的甘薯遗传转化体系优化
11
作者 陶娜 李茂兴 郭华春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75-183,共9页
遗传转化体系对植物基因功能的验证具有重要意义,为在甘薯(Ipomoea batatas L.)中建立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本研究采用3×3×5三因素试验设计研究发根农杆菌侵染时间、外植体类型、发根农... 遗传转化体系对植物基因功能的验证具有重要意义,为在甘薯(Ipomoea batatas L.)中建立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本研究采用3×3×5三因素试验设计研究发根农杆菌侵染时间、外植体类型、发根农杆菌菌株对甘薯毛状根诱导率的影响。确定合适的外植体类型、侵染时间,在此基础上采用5×5双因子设计,研究5种发根农杆菌菌株和甘薯品种(系)对甘薯发根诱导率的影响。用PCR技术检测诱导出的毛状根,证实了发根农杆菌Ri质粒的rolB基因已经整合到甘薯细胞基因组中。结果表明,发根农杆菌侵染时间、外植体类型、发根农杆菌菌株、甘薯品种均影响发根诱导率,且各因子间存在交互作用。最适宜发根的外植体为茎段,最佳侵染时间是20 min,‘徐薯22’适宜菌株为MSU440,‘泰中6号’适宜菌株为K599,‘1610’适宜菌株为C58C1,‘YS’适宜菌株为K599,‘灰薯’适宜菌株为C58C1。采用发根农杆菌菌株MSU440,以‘徐薯22’茎段为外植体、农杆菌侵染20 min,最高获得了79.63%的毛状根诱导率。构建过表达载体进行毛状根遗传转化,通过目的基因的PCR扩增发现甘薯毛状根的转基因效率为38.1%。建立了发根农杆菌介导的甘薯遗传转化体系,为甘薯进一步的转基因育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发根农杆菌 毛状根 诱导率 转基因根 转基因率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的玉木耳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1
12
作者 苏文英 纪伟 +2 位作者 刘晓梅 秦裕营 任立凯 《农业与技术》 2023年第14期14-17,共4页
以玉木耳菌丝球为受体,潮霉素(Hyg)为筛选标记,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对玉木耳菌丝进行了遗传转化研究。潮霉素敏感性测试结果表明,玉木耳Hyg耐受浓度为30mg·L^(-1)。农杆菌介导的玉木耳菌丝最佳遗传转化体系为菌液浓度OD600=0.6~0.8,... 以玉木耳菌丝球为受体,潮霉素(Hyg)为筛选标记,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对玉木耳菌丝进行了遗传转化研究。潮霉素敏感性测试结果表明,玉木耳Hyg耐受浓度为30mg·L^(-1)。农杆菌介导的玉木耳菌丝最佳遗传转化体系为菌液浓度OD600=0.6~0.8,共培养时间2d,乙酰丁香酮(AS)浓度为100μmol·L^(-1);经潮霉素抗性筛选和GUS活性的组织化学分析,表明外源基因GUS已转入到玉木耳菌丝中,并获得表达。本实验成功地建立了稳定的农杆菌介导的玉木耳遗传转化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木耳 菌丝球 农杆菌 GUS染色 转化体系
下载PDF
基于发根农杆菌的大豆CRISPR/Cas9系统靶点可行性的快速检测方法
13
作者 罗可 王珞 刘辉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第7期56-58,共3页
研究选取大豆FAD2-1A和FAD2-1B基因为靶标,使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构建靶点的基因敲除载体,并利用发根农杆菌K599的特性侵染大豆植株,以获取不定根,通过对不定根的DNA提取和PCR测序鉴定,发现靶点前的序列峰图平稳且准确,在靶点处... 研究选取大豆FAD2-1A和FAD2-1B基因为靶标,使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构建靶点的基因敲除载体,并利用发根农杆菌K599的特性侵染大豆植株,以获取不定根,通过对不定根的DNA提取和PCR测序鉴定,发现靶点前的序列峰图平稳且准确,在靶点处开始出现杂乱的套峰,表明大豆FAD2-1A与FAD2-1B2个基因均被成功编辑。此方法操作简单、实验周期较短,实现了对大豆中选择靶点的可行性的快速鉴定,为研究大豆的FAD2基因功能和遗传改良方面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9 大豆 发根农杆菌 基因编辑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的葡萄风信子愈伤组织遗传转化体系的优化
14
作者 田淑婷 曹晓云 +1 位作者 时春莹 杜灵娟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34-1241,共8页
葡萄风信子(Muscari spp.)为百合科葡萄风信子属植物的总称,该属植物多具有稀少的正蓝色花色,是研究单子叶植物花青苷合成机理的模式材料。为开发一种高效的葡萄风信子遗传转化体系,本试验以葡萄风信子常见种亚美尼亚(M.armeniacum)、... 葡萄风信子(Muscari spp.)为百合科葡萄风信子属植物的总称,该属植物多具有稀少的正蓝色花色,是研究单子叶植物花青苷合成机理的模式材料。为开发一种高效的葡萄风信子遗传转化体系,本试验以葡萄风信子常见种亚美尼亚(M.armeniacum)、栽培品种‘黑眼睛’(M.aucheri‘Dark Eyes’)为材料,用叶片和花蕾分别诱导获得愈伤组织,对愈伤组织的潮霉素敏感性进行测试,对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愈伤组织遗传转化体系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葡萄风信子亚美尼亚和‘黑眼睛’愈伤组织的潮霉素临界浓度分别为150 mg·L^(-1)和120 mg·L^(-1)。GUS染色结果显示不同基因型、不同农杆菌菌株及不同功率超声处理的愈伤组织瞬时转化效率差异不显著。而液体培养的花源愈伤组织能获得更高的瞬时转化效率,为葡萄风信子遗传转化的最优受体。其最高瞬时转化效率为98.73%。试验共获得了209块抗性愈伤组织,经PCR和RT-PCR检测,阳性率可达90%。本研究为在葡萄风信子中快速有效的开展基因功能研究奠定了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风信子 愈伤组织 根癌农杆菌 遗传转化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注射法建立番茄子叶瞬时表达系统
15
作者 郎遥玲 王倩 +3 位作者 陈彬 白国辉 管晓燕 刘建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4期5462-5468,共7页
背景:转基因植物生产口服疫苗具有较大的优势及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关于番茄瞬时表达系统的研究罕见报道,对番茄瞬时表达条件进行优化,可使植株的遗传转化效率大幅度提高。目的:利用农杆菌介导的注射法,建立番茄子叶瞬时表达系统,检... 背景:转基因植物生产口服疫苗具有较大的优势及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关于番茄瞬时表达系统的研究罕见报道,对番茄瞬时表达条件进行优化,可使植株的遗传转化效率大幅度提高。目的:利用农杆菌介导的注射法,建立番茄子叶瞬时表达系统,检测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E8-APB-DOCK8中外源基因的转录水平。方法:通过对番茄无菌苗的培育,观察不同番茄品种的出芽数、成苗数及农艺学性状的差异显著性,筛选出适用于此实验的番茄品种,将前期构建的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E8-APB-DOCK8转化到农杆菌EHA105中,通过对番茄子叶、注射农杆菌浓度、农杆菌注射量、生长苗龄以及共培养天数进行筛选,建立农杆菌介导的番茄子叶瞬时表达系统,观察报告基因的转录水平。结果与结论:初步建立番茄子叶瞬时表达系统,筛选出适合的番茄品种为欧洲大红(苹果型),选材部位为番茄的子叶,注射农杆菌浓度A600为0.2-0.7,农杆菌注射量为50μL,苗龄为7-10 d,共培养24-48 h。该实验为后期外源基因蛋白表达分析研究提供一种方便、快捷和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农杆菌介导 瞬时表达系统构建 E8-APB-DOCK8 植物疫苗 转录分析
下载PDF
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获得耐逆性增强的高羊茅转基因植株 被引量:28
16
作者 吴关庭 陈锦清 +5 位作者 胡张华 郎春秀 陈笑芸 王伏林 金卫 夏英武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395-2402,共8页
为改良草坪型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的耐逆性,以成熟种子来源的胚性愈伤组织为受体材料,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耐逆相关CBF1基因导入4个供试品种的基因组,经GUS染色、PCR检测和Southern杂交分... 为改良草坪型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的耐逆性,以成熟种子来源的胚性愈伤组织为受体材料,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耐逆相关CBF1基因导入4个供试品种的基因组,经GUS染色、PCR检测和Southern杂交分析验证,获得了112株转基因植株,转化频率为0.92%~2.87%,不同品种间存在差异.试验表明,在高盐与高渗胁迫下,转基因植株具有显著生长优势,存活率极显著高于非转化对照植株,经低温、高温、干旱和高盐等逆境胁迫处理后的叶片相对电导率平均较对照植株低25%~30%,证明转基因植株的耐逆性有所增强.考察发现,非胁迫条件下CBF1基因的组成型超表达使转基因植株的生长受到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羊茅 根癌农杆菌 遗传转化 CBFI基因 耐逆性 农杆菌介导法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的双价抗盐基因转化番茄的研究 被引量:19
17
作者 刘晶 周树峰 +2 位作者 陈华 韩和平 李银心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636-1644,共9页
植物的耐盐性是一个多基因控制的复杂性状,将多个耐盐相关基因导入同一植物更有助于提高植物的耐盐能力。运用农杆菌介导法向转AtNHX1(拟南芥Na+/H+逆向运输蛋白编码基因)的番茄(Lycopersicumesculentum L.Moneymaker’)株系X1OEA1自交... 植物的耐盐性是一个多基因控制的复杂性状,将多个耐盐相关基因导入同一植物更有助于提高植物的耐盐能力。运用农杆菌介导法向转AtNHX1(拟南芥Na+/H+逆向运输蛋白编码基因)的番茄(Lycopersicumesculentum L.Moneymaker’)株系X1OEA1自交二代植株(T2)中转入山菠菜甜菜碱醛脱氢酶基因(BADH)。PCR、Southern、RT-PCR和甜菜碱含量分析结果表明,BADH已经整合到番茄基因组中,并在转基因植株中转录和翻译表达。叶绿素荧光(Fv/Fm)、相对电导率(Rc/Rc’)、叶绿素含量(Chla+b)、叶绿素a/b比(Chla/b)、光合速率(Pn)测定结果表明,200mmol·L-1NaCl胁迫下,双转化的番茄植株各项生理指标均优于单转化AtNHX1的番茄。转双基因植株TT0-2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Fv/Fm值下降幅度最小;相对电导率与非胁迫条件下相比增加了3.6倍,而单转化AtNHX1的T2增加了4.2倍;与转单基因植株T2相比,茎部干重、鲜重分别增加12.5%、19.8%;叶部干重、鲜重分别增加22.5%、14.0%,差异达显著水平。初步证明双基因转化有助于增强番茄的耐盐性。同时对番茄的转化系统进行优化的结果表明,使用抗生素特美汀的转化效率明显高于头孢霉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杆菌 BADN AtNHXI 双基因转化 耐盐性 番茄 基因转化 农杆菌介导 Na^+/H^+逆向运输 甜菜碱醛脱氢酶基因 转基因植株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高羊茅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15
18
作者 吴关庭 胡张华 +5 位作者 郎春秀 陈笑芸 王伏林 金卫 陈锦清 夏英武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40-346,共7页
为建立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Schreb.)遗传转化体系,以草坪型高羊茅品种凌志的胚性愈伤组织为受体材料,通过gus基因瞬时表达检测,研究了多种因素对农杆菌介导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杆菌介... 为建立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Schreb.)遗传转化体系,以草坪型高羊茅品种凌志的胚性愈伤组织为受体材料,通过gus基因瞬时表达检测,研究了多种因素对农杆菌介导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杆菌介导高羊茅胚性愈伤组织转化的适宜条件为:愈伤组织在含BAP和NAA各0.5mg/L的培养基上预培养3d;菌液浓度OD600值0.7,感染时间15min;农杆菌预培养基和悬浮培养基以及共培养基中添加100μmol/L的乙酰丁香酮;共培养温度23℃,共培养时间3d,共培养基pH值5.2。不同浓度潮霉素筛选效果试验表明,采用低浓度(50mg/L)潮霉素连续筛选,再生获得的转基因植株数最多,因此是最为可取的筛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羊茅 农杆菌 遗传转化 影响因素 筛选效果 农杆菌介导转化 草坪型高羊茅 遗传转化体系 胚性愈伤组织 菌液浓度
下载PDF
提高农杆菌介导转化水稻效率的因素 被引量:15
19
作者 李双成 王世全 +4 位作者 尹福强 邹良平 起登风 江洪 李平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1-237,共7页
以3个籼稻品种和2个粳稻品种为对象,对农杆菌转化水稻过程中影响转化效率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菌株AGL1和EHA105按一定比例混合共转化和转化前菌体重悬对抗性愈伤率有显著影响;琼脂粉加倍和超净工作台上风干4h的方法因能明显提... 以3个籼稻品种和2个粳稻品种为对象,对农杆菌转化水稻过程中影响转化效率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菌株AGL1和EHA105按一定比例混合共转化和转化前菌体重悬对抗性愈伤率有显著影响;琼脂粉加倍和超净工作台上风干4h的方法因能明显提高抗性愈伤率和分化率而被认为是最适合的干燥培养方式;分化培养基中加入二甲基亚砜(DMSO)或脯氨酸(Pro)可以提高分化率;壮苗时加入适量的NAA有利于壮根并提高移栽成活率。应用此农杆菌转化系统,获得了一批经PCR和点杂交鉴定的转基因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杆菌介导转化 水稻 农杆菌转化系统 二甲基亚砜 分化培养基 移栽成活率 转基因植株 粳稻品种 籼稻品种 转化效率 比例混合 培养方式 杂交鉴定 分化率 对抗性 共转化 高抗性 工作台 脯氨酸 NAA PCR 愈伤 体重 适量 壮苗
下载PDF
根癌农杆菌介导籼稻遗传转化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刘元风 刘彦卓 +4 位作者 王金花 罗文永 毛兴学 李玲 李晓方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5年第5期737-743,748,共8页
研究了抗生素种类、继代和菌液浓度对农杆菌介导籼稻转化的影响,并将反义蜡质基因导入4个高产、直链淀粉含量高的籼稻品种中。结果显示,羧苄青霉素的抑菌效果优于头胞霉素,其适宜浓度为250 ̄350mg/L;4个品种继代愈伤比初代愈伤能获得更... 研究了抗生素种类、继代和菌液浓度对农杆菌介导籼稻转化的影响,并将反义蜡质基因导入4个高产、直链淀粉含量高的籼稻品种中。结果显示,羧苄青霉素的抑菌效果优于头胞霉素,其适宜浓度为250 ̄350mg/L;4个品种继代愈伤比初代愈伤能获得更高的抗性愈伤得率;各个品种转化有其最佳的农杆菌菌液浓度(OD600值),茉莉新占和绿黄占为1.0,粤香占和矮秀占为0.6。应用此优化的农杆菌转化体系,我们得到了转化植株;PCR扩增和Southern杂交结果证明外源基因已经整合到转基因水稻的基因组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根癌农杆菌 基因转化 反义WX基因 根癌农杆菌介导 籼稻品种 遗传转化 羧苄青霉素 直链淀粉含量 菌液浓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