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氮肥调控对小麦/玉米产量、氮素利用及农田氮素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34
1
作者 刘欢 陈苗苗 +2 位作者 孙志梅 刘建涛 甄文超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32-238,共7页
为了实现小麦/玉米高产高效生产,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氮肥管理措施对小麦/玉米产量、氮素利用及农田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季在农民常规施肥的基础上适当减少追氮量不会对小麦产量产生明显影响,在施氮总量195 kg/hm... 为了实现小麦/玉米高产高效生产,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氮肥管理措施对小麦/玉米产量、氮素利用及农田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季在农民常规施肥的基础上适当减少追氮量不会对小麦产量产生明显影响,在施氮总量195 kg/hm2基础上配施调控剂处理小麦增产8.3%-24.6%,氮肥偏生产力、表观利用率和农学效率及氮肥贡献率均得到相应提高。在玉米季,以一次性基施适量氮肥同时配施抑制剂的氮肥管理方案为最佳,在施氮240 kg/hm2水平上与不添加抑制剂等氮量一次性基施和基追结合处理相比,增产幅度分别为7.4%-9.6%和13.9%-16.2%,氮肥贡献率、肥料偏生产力和农学效率亦得到显著提高;经过一个轮作周期后,农田土壤氮素盈余量为63.94-126.83 kg/hm2。在总施氮量435 kg/hm2的情况下,与单施尿素相比较,配施氮素调控剂的氮素盈余量降低了27.4%-44.2%,其中脲酶与硝化抑制剂配施效果最佳。但在总施氮量480 kg/hm2的情况下,即使施用了氮素调控剂,氮素平衡盈余率仍在20%以上,存在较大的环境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夏玉米 氮肥调控 脲酶/硝化抑制剂 产量 氮素利用 农田氮素表观平衡
下载PDF
不同氮效率玉米品种对土壤硝态氮时空分布及农田氮素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16
2
作者 屈佳伟 高聚林 +6 位作者 于晓芳 王志刚 胡树平 孙继颖 苏治军 谢岷 青格尔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37-749,共13页
阐明不同氮效率玉米品种对土壤硝态氮时空分布及农田氮素平衡的影响,是挖掘品种氮素高效利用的生物学潜力,提高氮素供应与作物需求的匹配度,进而提高氮肥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以氮高效玉米品种郑单958、金山27和氮低效玉米品种蒙... 阐明不同氮效率玉米品种对土壤硝态氮时空分布及农田氮素平衡的影响,是挖掘品种氮素高效利用的生物学潜力,提高氮素供应与作物需求的匹配度,进而提高氮肥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以氮高效玉米品种郑单958、金山27和氮低效玉米品种蒙农2133、内单314、四单19为材料,在不同施氮量下(0、300和450 kg hm^(-2)),系统研究了不同氮效率玉米品种对土壤硝态氮时空分布、农田氮素平衡的影响,并分析了植株氮积累量与土壤硝态氮累积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施氮水平下,氮高效品种的产量、氮素吸收效率、氮肥利用率都显著高于氮低效品种;相关分析表明植株氮素积累量与土壤硝态氮累积量呈显著负相关。从土壤硝态氮时空分布来看,随生育进程,土壤硝态氮含量最大土层逐渐下移,下移速率不受品种氮效率影响,其年际间差异与降雨量差异显著相关;但吐丝后氮高效品种的60~100 cm土壤剖面内硝态氮含量显著低于氮低效品种,差异达显著水平;收获后土壤硝态氮残留量则表现为氮低效品种显著高于氮高效品种,且随施氮量的增加显著增加。从农田氮素平衡来看,品种的氮效率显著影响农田土壤氮素残留及表观损失,氮低效品种的农田氮素表观损失是氮高效品种的2.2倍(300 kg hm^(-2))和1.5倍(450 kg hm^(-2)),且年际间差异较大。因此,不同氮效率品种通过对氮素的差异性吸收显著影响农田氮素平衡。选用氮高效品种可显著降低土壤中硝态氮残留和表观损失,降低氮素淋溶风险,是提高氮肥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品种 氮效率 土壤硝态氮 农田氮素表观平衡
下载PDF
长期定位施氮条件下不同品质类型冬小麦适宜施氮量的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姚艳荣 金欣欣 +4 位作者 李辉 张丽 李谦 申海平 贾秀领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20-1128,共9页
为了探明河北不同品质类型冬小麦的适宜施氮量,在十年定位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0、60、120、180、240和360 kg·hm^-2)下小麦中筋品种济麦22、中强筋品种石优20、强筋品种藁优2018和超强筋品种师栾02-1的产量和品质以... 为了探明河北不同品质类型冬小麦的适宜施氮量,在十年定位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0、60、120、180、240和360 kg·hm^-2)下小麦中筋品种济麦22、中强筋品种石优20、强筋品种藁优2018和超强筋品种师栾02-1的产量和品质以及农田氮素平衡和土壤氮素盈余状况。结果表明,产量和品质在不同类型小麦品种间及氮肥处理间均差异显著。不施氮和施氮60 kg·hm^-2处理的产量和品质显著低于其他处理。长期不施氮肥时各小麦品种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稳定时间等品质指标降至弱筋麦水平。济麦22、石优20、藁优2018和师栾02-1实现高产高效的适宜施氮范围依次是120~240、180~240、120~300和120~240 kg·hm^-2,济麦22达到品种本身品质水平的适宜施氮量范围为120~300 kg·hm^-2,其他品种为180~240 kg·hm^-2。不同品质指标对施氮量的反应有差异,强筋品种的蛋白质含量和面团稳定时间在施氮120 kg·hm^-2条件下能达到较高水平,而湿面筋含量、面团形成时间和延伸性则需要更高施氮量才能达到较高水平。济麦22、石优20、藁优2018和师栾02-1达到农田氮素表观平衡的适宜施氮量分别为197、166、199和218 kg·hm^-2,土壤氮素表观平衡的施氮量均为212 kg·hm^-2。过量施氮不能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降低施肥效益,会造成土壤氮素盈余。可见,施氮180 kg·hm^-2为最优施氮处理,能实现小麦高产、高效、优质和生态安全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施氮量 产量 品质 农田氮素平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