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甘肃不同地理来源大豆品种生育期性状与气象因子及农艺性状的关系 |
杨如萍
贾贞
韦瑛
魏野畴
王立明
陈光荣
张国宏
宋雯雯
|
《作物杂志》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
|
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评价新疆水稻农艺性状、品质与产量间的关系 |
赵志强
朱凌云
唐福森
康民泰
袁杰
张燕红
王奉斌
杜孝敬
侯天钰
|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3
|
1775份水稻种质资源重要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研究 |
金京花
李淑芳
赵亚东
王迪
张妤
金国光
李鹤南
全成哲
张强
|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4
|
吉林西部半干旱地区不同谷子品种产量与农艺性状的分析 |
刘婷婷
郝曦煜
王辉
冷静文
宫世航
刘伟
|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5
|
紫花苜蓿半同胞家系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分析 |
胡鹏飞
叶雨浓
王通锐
王晶
王星
伏兵哲
高雪芹
|
《草业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6
|
黄淮南片小麦新品种(系)农艺性状和抗病性的综合分析 |
薛志伟
朱高纪
杨春玲
|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7
|
新育成籼粳稻杂交F_(2)代不分离品种及其与不育系杂交组合的综合农艺性状分析 |
包灵丰
江青山
张英
赵德明
贺兵
陈家彬
张杰
廖宗永
姜方洪
王峰
韩冬
李恒进
邬相宏
|
《四川农业科技》
|
2025 |
0 |
|
8
|
江苏高沙土地区种植密度对鲜食春大豆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
刘军民
蔡志林
陈维娟
常亚芸
蒋建军
赵向阳
全雯珺
|
《农业科技通讯》
|
2025 |
0 |
|
9
|
氮肥运筹对保大麦25号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影响 |
赵加涛
郭勉艳
刘猛道
付正波
|
《安徽农业科学》
|
2025 |
0 |
|
10
|
黄花菜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 |
高晶霞
裴红霞
席维娜
谢华
|
《安徽农业科学》
|
2025 |
0 |
|
11
|
吕梁地区玫瑰栽培品种的农艺性状比较研究 |
郭爱华
周紫菱
李书瑶
张静
岳春富
|
《北方园艺》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2
|
‘费乌瑞它’不同级别脱毒种薯的农艺性状比较试验 |
许娟妮
曾钰婷
祁驰恒
尼玛卓嘎
|
《陕西农业科学》
|
2025 |
0 |
|
13
|
西藏冬小麦地方品种农艺性状的分析和评价 |
黄海皎
曲吉
|
《西藏农业科技》
|
2025 |
0 |
|
14
|
品种和种植密度对红花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
申思洋
孙玉镯
李梦荷
朱红彩
李习军
赵治军
金玉蔓
董琪
屈涛
马海涛
董彦琪
李连珍
|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5
|
黑龙江不同育种阶段粳稻主要农艺性状演变规律 |
刘猷红
唐傲
董文军
孟英
张喜娟
刘凯
冷春旭
商全玉
来永才
|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6
|
彩色小麦种质主要农艺性状和营养品质综合评价 |
应开
孟天琪
高旺南
玉应罕
田汉钊
武军
张正茂
刘玉秀
|
《麦类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7
|
缺体-四体染色体对小麦农艺性状和加工品质的影响 |
杨少伟
李煜
吴倩
席甜甜
杨建光
罗佳
董剑
马守才
王军卫
|
《麦类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8
|
高异交率大豆种质资源花朵气-质成分及农艺性状特征分析 |
徐铭阳
丁孝羊
关哲允
刘大壮
孙妍妍
王亮
谷岩
闫昊
|
《大豆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9
|
播期对不同糜子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
赵云
胡相伟
吐拉甫·吐合逊
张贵
刘杰
穆亚萨尔·阿里木
吴岳
再吐尼古丽·库尔班
王卉
冯国郡
|
《大麦与谷类科学》
|
2025 |
0 |
|
20
|
绿肥轮作对谷子农艺性状、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
赵娜
李国清
李国瑜
丛新军
张继波
徐慧媛
|
《中国农学通报》
|
202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