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6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不同地理来源大豆品种生育期性状与气象因子及农艺性状的关系
1
作者 杨如萍 贾贞 +5 位作者 韦瑛 魏野畴 王立明 陈光荣 张国宏 宋雯雯 《作物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3-132,共10页
以2011-2013年甘肃5个不同生态试验点种植的161份甘肃各地大豆种质资源的生育期相关性状数据为基础,结合2011年大豆生长期的气象数据,分析甘肃不同区域大豆品种生育期相关性状分布特征,明确影响各区域大豆品种生育期性状的关键气象因子... 以2011-2013年甘肃5个不同生态试验点种植的161份甘肃各地大豆种质资源的生育期相关性状数据为基础,结合2011年大豆生长期的气象数据,分析甘肃不同区域大豆品种生育期相关性状分布特征,明确影响各区域大豆品种生育期性状的关键气象因子,以及农艺性状与生育期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参试材料出苗至生理成熟日数(VE~R7)在75~197 d,随着材料来源地经度东移、纬度降低,大豆VE~R7平均日数及营养生长期(VE~R1)逐渐延长,生殖生长期/营养生长期(R/V)逐渐减小。随着种植地点由北向南,VE~R1均值逐渐缩短,R/V逐渐升高。同一区域育成品种的平均R/V均高于地方品种。汾豆8号等11个品种在多个试点VE~R7基本一致。在气象因素中,除可照时数是影响来自河西地区大豆品种VE~R7长度的最大直接因素外,平均气温>10℃的日数是影响甘肃大豆品种生育期长度的最大直接因素。VE~R7、VE~R1和R1~R7与株高、主茎节数、单株重、底荚高度和有效分枝数均呈正相关关系,但与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百粒重的关系各来源区域间并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大豆 生育期 生态特征 气象因子 农艺性状
原文传递
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评价新疆水稻农艺性状、品质与产量间的关系
2
作者 赵志强 朱凌云 +6 位作者 唐福森 康民泰 袁杰 张燕红 王奉斌 杜孝敬 侯天钰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7-173,共7页
为水稻品种选育中选择多个优良目标性状指明方向,高质高效完成目标性状选定,加速育种进程,本研究以新疆常用的24个水稻品种(系)为材料,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研究了水稻主要农艺性状、外观品质、碾米品质、蒸煮品质及产量等15个性状指... 为水稻品种选育中选择多个优良目标性状指明方向,高质高效完成目标性状选定,加速育种进程,本研究以新疆常用的24个水稻品种(系)为材料,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研究了水稻主要农艺性状、外观品质、碾米品质、蒸煮品质及产量等15个性状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与水稻产量关联度高的农艺性状为千粒重、株高和结实率;关联度高的2个外观品质是粒长和长/宽比;关联度高的2个碾米品质是出糙率和精米率;关联度高的1个蒸煮品质是直链淀粉含量。在研究水稻品质影响因素时应注重考虑粒长、出糙率和直链淀粉含量等性状指标,且应以水稻长/宽比、精米率、整精米率、胶稠度等性状作为参考指标。同时产量方面要侧重千粒重、株高和结实率的改良。研究结果可以为水稻育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产量 农艺性状 品质 灰色关联度
下载PDF
1775份水稻种质资源重要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研究
3
作者 金京花 李淑芳 +6 位作者 赵亚东 王迪 张妤 金国光 李鹤南 全成哲 张强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1-495,共15页
水稻种质资源是水稻遗传改良及新品种选育的重要基础,研究水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对拓宽稻种资源的遗传背景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对1775份水稻种质资源的20个重要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发现所有种质资源农艺性... 水稻种质资源是水稻遗传改良及新品种选育的重要基础,研究水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对拓宽稻种资源的遗传背景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对1775份水稻种质资源的20个重要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发现所有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差异较大,范围为4.42%(谷粒厚度)~89.75%(空粒数),空粒数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变异;遗传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范围为1.585(空粒数)~2.069(抽穗期),抽穗期具有较丰富的多样性。通过对11个省(市)种质的单独分析发现,吉林省种质的有效穗数及穗粒数等7个性状具有较丰富的多样性;云南省种质的始穗期及穗长等4个性状具有较丰富的多样性;黑龙江省种质的抽穗期等3个性状具有较丰富的多样性。对不同类型种质的分析发现,地方品种的剑叶长度、株高等11个性状具有较丰富的多样性,选育品种的生育期性状、有效穗数等9个性状具有较丰富的多样性。相关分析表明,149个相关系数达到极显著(P<0.01)水平,其中始穗期等3个生育期性状与其他农艺性状相关程度较高。主成分分析发现,前6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79.309%,且与生育期相关的性状贡献率最大。通过聚类分析,1775份水稻种质被划分成3个类群,其中东北三省及北京和杭州的种质为类群Ⅰ,该群种质的始穗期、分蘖数及有效穗数等10个性状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可为今后水稻种质资源创新及新品种选育提供优异种质。第Ⅱ类群仅包含宁夏种质,说明宁夏种质资源与其他省(市)的种质资源亲缘关系较远,可为今后拓宽水稻种质资源遗传基础起到重要作用。第Ⅲ类群包含河北、山东、云南、江苏及新疆种质,此类群种质谷粒长度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可为今后水稻品质育种提供丰富的种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种质资源 农艺性状 遗传多样性
原文传递
吉林西部半干旱地区不同谷子品种产量与农艺性状的分析
4
作者 刘婷婷 郝曦煜 +3 位作者 王辉 冷静文 宫世航 刘伟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0-60,共11页
为探究不同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筛选适宜吉林西部种植的谷子品种,对20个谷子品种在各重要生育期节点的23个农艺性状进行观察并测定产量,采用变异分析、偏相关分析、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等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单穗粒重的变异系数最... 为探究不同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筛选适宜吉林西部种植的谷子品种,对20个谷子品种在各重要生育期节点的23个农艺性状进行观察并测定产量,采用变异分析、偏相关分析、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等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单穗粒重的变异系数最大(15.3%),生育日数的变异系数最小(5.9%);抽穗期茎节数、成熟期茎节数、拔节期叶片数、抽穗期叶片数、成熟期倒第2片叶长、穗粗、单穗重、单穗粒重、千粒重共同影响了产量98.6%的变异;偏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抽穗期茎节数、抽穗期叶片数、穗粗、单穗粒重显著相关,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687、0.642、0.647和0.573;相关分析表明,穗长、单穗重和单穗粒重均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01、0.958、0.962,穗粗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59;通径分析表明,成熟期茎节数、抽穗期叶片数、成熟期倒第2片叶长、穗粗、单穗粒重、千粒重对产量有正直接效应,单穗粒重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综上所述,冀谷168、中谷9号、嫩选18为适宜吉林西部半干旱地区种植的中熟、高产品种,应以单穗粒重和单穗重为主,抽穗期茎节数、抽穗期叶片数和穗粗为辅开展田间筛选和品种选育。以上结果为吉林西部半干旱地区谷子新品种选育和高产品种筛选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产量 农艺性状 分析
下载PDF
紫花苜蓿半同胞家系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分析
5
作者 胡鹏飞 叶雨浓 +4 位作者 王通锐 王晶 王星 伏兵哲 高雪芹 《草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5-96,共12页
通过对紫花苜蓿的35个半同胞家系农艺性状的调查,在分析家系间农艺性状遗传变异的基础上进行家系选择,推进紫花苜蓿的良种选育。结果表明:各性状变异在不同家系间都达到极显著水平;不同性状间的变异系数为5.24%~33.18%;广义遗传力、家... 通过对紫花苜蓿的35个半同胞家系农艺性状的调查,在分析家系间农艺性状遗传变异的基础上进行家系选择,推进紫花苜蓿的良种选育。结果表明:各性状变异在不同家系间都达到极显著水平;不同性状间的变异系数为5.24%~33.18%;广义遗传力、家系遗传力和遗传进度分别为0.05%~69.04%、1.07%~72.90%和0~20.08;株高、茎粗、分枝数与鲜草产量极显著相关,分枝数与干草产量和种子产量显著相关,不同茬次间除鲜干比和茎叶比外均显著相关;根据隶属函数综合评价,筛选出FM22、FM7、FM15、FM1这4个优良家系,入选家系的株高、茎粗、分枝数、鲜草产量、干草产量、鲜干比、茎叶比和种子产量的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3.78%、0.43%、10.21%、1.08%、4.82%、-0.16%、-0.27%、9.36%。35个半同胞家系各性状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变异,有较大的改良潜力,初步筛选出的优良家系可以为紫花苜蓿的良种选育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半同胞家系 农艺性状 遗传变异 遗传增益
下载PDF
黄淮南片小麦新品种(系)农艺性状和抗病性的综合分析
6
作者 薛志伟 朱高纪 杨春玲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5-112,共8页
黄淮南片冬麦区是我国主要的小麦种植区,以2022—2023年国家小麦良种联合攻关黄淮南片水地组生产试验的19份小麦品种(系)为材料,通过多样性指数、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生育期等9个主要农艺性状和籽粒产量,以及蛋白质含量等6... 黄淮南片冬麦区是我国主要的小麦种植区,以2022—2023年国家小麦良种联合攻关黄淮南片水地组生产试验的19份小麦品种(系)为材料,通过多样性指数、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生育期等9个主要农艺性状和籽粒产量,以及蛋白质含量等6个主要品质性状,并对其抗病性鉴定结果进行赋值和量化评分。结果表明,产量的变化范围为8302.50~8617.50kg/hm^(2),变异系数为1.12%,H′为1.87,产量三要素的协调性提高。主要农艺性状的多样性指数(H′)范围为1.50~1.97,其中容重的H′最低,穗粒数的H′最大。主要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为4.95%~75.52%,H′的范围为1.36~1.98,其中稳定时间的H′最小,蛋白质含量的H′最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籽粒产量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609),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表现为明显的相关性。生育期与有效穗数呈显著正相关,与最高茎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千粒重与最高茎数、有效穗数均呈极显著负相关;稳定时间、最大拉伸阻力与拉伸面积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成穗率呈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84061%,可以解释小麦农艺性状、品质性状的大部分信息。对条锈病、纹枯病综合评分分别为4.42、8.42,抗性在中感和慢之间;对叶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的综合评分分别为6.74、7.79、8.84,抗性在高感和中感之间。参试的小麦品种(系)抗性评分范围在28~52之间。有8个品种(系)(42.10%)的条锈病抗性,3个品种(系)(15.80%)的叶锈病抗性,3个品种(系)(15.80%)的白粉病病抗性,2个品种(系)(10.50%)的纹枯病抗性,3个品种(系)(15.80%)的赤霉病抗性均达到慢及以上抗性水平,没有对病害达到免疫的品种(系)。参试小麦品种(系)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表现为明显的相关性,对条锈病、纹枯病的抗性相对较好,植株的整体抗病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新品种(系) 黄淮南片 农艺性状 抗病性 综合评价
下载PDF
新育成籼粳稻杂交F_(2)代不分离品种及其与不育系杂交组合的综合农艺性状分析
7
作者 包灵丰 江青山 +10 位作者 张英 赵德明 贺兵 陈家彬 张杰 廖宗永 姜方洪 王峰 韩冬 李恒进 邬相宏 《四川农业科技》 2025年第1期24-28,共5页
2014年以来,宜宾市农业科学院开展了籼稻和粳稻杂交育种。以粳稻“苏引-11”作母本与“籼稻宜恢5979”的杂交后代F_(2)的外观性状没有分离并在后代中一直保持(命名为“宜早稳稻001”,简写为“Ryzw001”),“Ryzw001”植株较高、有效穗多... 2014年以来,宜宾市农业科学院开展了籼稻和粳稻杂交育种。以粳稻“苏引-11”作母本与“籼稻宜恢5979”的杂交后代F_(2)的外观性状没有分离并在后代中一直保持(命名为“宜早稳稻001”,简写为“Ryzw001”),“Ryzw001”植株较高、有效穗多、稻穗很长、穗粒数多、产量极高。用它为母本同众多恢复系杂交,后代F_(2)外观性状依然没有分离,据此选育了许多籽粒产量优势突出的F_(2)代就已稳定的常规杂交稻。选育的“Ryzw001”“HRyzw02”等14个F_(2)代已稳定的常规杂交稻品种穗粒数约为400,籽粒产量高,优于四川省杂交稻区域试验对照品种“宜香优2115”,这些F_(2)代稳定杂交稻作为恢复系与“宜香1A”杂交,所得杂交种F 1的有效穗、穗粒数和籽粒产量多数明显高于对照“宜香优2115”,具有较强的恢复力。F_(2)代不分离杂交稻的选育能简化杂交水稻育种程序,缩短新品种选育年限,为杂交稻育种提供了一种简单、经济、高效的育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稻杂交 杂交F_(2)代不分离 早世代稳定 高效育种 农艺性状
下载PDF
江苏高沙土地区种植密度对鲜食春大豆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8
作者 刘军民 蔡志林 +4 位作者 陈维娟 常亚芸 蒋建军 赵向阳 全雯珺 《农业科技通讯》 2025年第3期117-121,共5页
为探讨江苏高沙土地区生态条件下种植密度对鲜食春大豆生长动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种植密度,为大面积生产提供参考,本研究设计了36.0万株/hm^(2)(M1)、29.4万株/hm^(2)(M2)、22.5万株/hm^(2)(M3)、18.0万株/hm^(2)(M4)、... 为探讨江苏高沙土地区生态条件下种植密度对鲜食春大豆生长动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种植密度,为大面积生产提供参考,本研究设计了36.0万株/hm^(2)(M1)、29.4万株/hm^(2)(M2)、22.5万株/hm^(2)(M3)、18.0万株/hm^(2)(M4)、15.9万株/hm^(2)(M5)5个密度水平开展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鲜食春大豆株高、茎粗、有效分枝数、叶面积指数均有显著影响,各处理产量水平表现为M2>M1>M3>M4>M5,M2处理产量最高为19.39 t/hm^(2),极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在江苏高沙土地区大面积种植鲜食春大豆,建议以行距0.40 m、穴距0.16 m、每穴2苗较为适宜,该密度下栽培鲜食春大豆群体结构合理,可显著提高鲜食春大豆的产量水平,有效提高鲜食春大豆种植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春大豆 种植密度 农艺性状 产量
下载PDF
氮肥运筹对保大麦25号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影响
9
作者 赵加涛 郭勉艳 +1 位作者 刘猛道 付正波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154-156,160,共4页
为了探索保大麦25号氮肥最佳施用时期以及每个时期最佳施用量,在总施肥量不变的前提下,以氮肥作底肥和分蘖肥为试验因素,设9个处理,分析氮肥作种肥和分蘖肥不同运筹方式对保大麦25号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后立即漫灌... 为了探索保大麦25号氮肥最佳施用时期以及每个时期最佳施用量,在总施肥量不变的前提下,以氮肥作底肥和分蘖肥为试验因素,设9个处理,分析氮肥作种肥和分蘖肥不同运筹方式对保大麦25号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后立即漫灌出苗水,种肥施氮量占总施氮量的70%以下时,有效穗随着种肥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穗实粒数随着分蘖肥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至施氮量占70%达最大值后开始下降;分蘖肥施氮量占50%及以上时,千粒重显著增加。种肥占施氮总量的20%~50%、分蘖肥占50%~80%施氮法比氮肥一次性作种肥增产显著,比氮肥一次性作分蘖肥增产,但不显著;保大麦25号氮肥运筹施用量为种肥施尿素105.0~262.5 kg/hm^(2),分蘖盛期施尿素262.5~420.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氮肥运筹 农艺性状 产量
下载PDF
黄花菜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
10
作者 高晶霞 裴红霞 +1 位作者 席维娜 谢华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33-35,共3页
以国内主栽的黄花菜品种马莲、沙苑、大乌嘴等11个品种为研究对象,对各品种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以11个不同品种的黄花菜生物量、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等指标... 以国内主栽的黄花菜品种马莲、沙苑、大乌嘴等11个品种为研究对象,对各品种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以11个不同品种的黄花菜生物量、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等指标为评价对象,对其所有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宁夏干旱区土壤及气候条件下,黄花菜品种高山1号、台东6号、四月白、大乌嘴、四月花、沙苑生物量积累较多,植株长势好,对当地气候条件适应性强,适合宁夏干旱区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菜 农艺性状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吕梁地区玫瑰栽培品种的农艺性状比较研究
11
作者 郭爱华 周紫菱 +2 位作者 李书瑶 张静 岳春富 《北方园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4-79,共6页
以吕梁地区栽培的“保加利亚”“大马士革”“平阴”“紫枝”“苦水”5个玫瑰品种为试材,对其生长性状进行调查分析,利用CIE L^(*)a^(*)b^(*)表色系法及分光光度法测定花色和叶绿素,研究了其不同品种间农艺性状差异及生理变化,以期为吕... 以吕梁地区栽培的“保加利亚”“大马士革”“平阴”“紫枝”“苦水”5个玫瑰品种为试材,对其生长性状进行调查分析,利用CIE L^(*)a^(*)b^(*)表色系法及分光光度法测定花色和叶绿素,研究了其不同品种间农艺性状差异及生理变化,以期为吕梁地区的玫瑰产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紫枝”玫瑰以较好的叶形和花形特征展现出独特的观赏价值,其展叶程度较好,复叶较长(113.87 mm)、平均花冠直径较大(88.66 mm)、花托直径较宽(9.94 mm),在花蕾完全开放期颜色最红且饱和度最高,可以作为吕梁地区园林景观栽植的优良品种之一;“苦水”玫瑰有较好的生长适应性,其一级分枝数最多(9.08个),单株花蕾数(103.25个)产量较为可观;“平阴”玫瑰叶片叶绿素含量最高,为2.11 mg·g^(-1)F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 栽培品种 农艺性状
原文传递
‘费乌瑞它’不同级别脱毒种薯的农艺性状比较试验
12
作者 许娟妮 曾钰婷 +1 位作者 祁驰恒 尼玛卓嘎 《陕西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37-39,55,共4页
以‘费乌瑞它’原原种、原种、一级种、二级种为试验材料,对其进行农艺性状评价,掌握‘费乌瑞它’不同级别脱毒种薯的生长表现。结果表明,各个级别种薯的生长期、植株性状、薯块性状等方面表现存在一定的差异,综合表现较好的是原种和原... 以‘费乌瑞它’原原种、原种、一级种、二级种为试验材料,对其进行农艺性状评价,掌握‘费乌瑞它’不同级别脱毒种薯的生长表现。结果表明,各个级别种薯的生长期、植株性状、薯块性状等方面表现存在一定的差异,综合表现较好的是原种和原原种,植株性状好,病害少且薯块大,商品薯率高,产量高,其次是一级种,表现差的是二级种,生产上种植马铃薯在考虑到生产成本和经济效益的情况下,应选用原种和一级种作为种薯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毒种薯 不同级别 农艺性状 费乌瑞它
下载PDF
西藏冬小麦地方品种农艺性状的分析和评价
13
作者 黄海皎 曲吉 《西藏农业科技》 2025年第1期23-27,共5页
以59份冬小麦地方品种作为供试材料,通过分析株高、穗粒数、千粒重、粒形等12个性状及各性状变异情况和遗传多样性,同时对各性状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对冬小麦地方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59份冬小麦地方品种可分为四大类... 以59份冬小麦地方品种作为供试材料,通过分析株高、穗粒数、千粒重、粒形等12个性状及各性状变异情况和遗传多样性,同时对各性状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对冬小麦地方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59份冬小麦地方品种可分为四大类:农艺性状均衡类、矮杆强分蘖类、高杆类和株高适中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地方品种 农艺性状 遗传多样性 西藏
下载PDF
品种和种植密度对红花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14
作者 申思洋 孙玉镯 +9 位作者 李梦荷 朱红彩 李习军 赵治军 金玉蔓 董琪 屈涛 马海涛 董彦琪 李连珍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4-80,共7页
为探究不同品种和种植密度对红花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筛选出更适合“卫红花”区域种植的红花品种和密度,本试验选取6个红花品种、设置3个密度(D1:33.3万株/hm^(2);D2:16.7万株/hm^(2);D3:11.1万株/hm^(2))处理,采用随机区组排... 为探究不同品种和种植密度对红花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筛选出更适合“卫红花”区域种植的红花品种和密度,本试验选取6个红花品种、设置3个密度(D1:33.3万株/hm^(2);D2:16.7万株/hm^(2);D3:11.1万株/hm^(2))处理,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法进行对比试验,分析比较各处理植株农艺性状、花产量、种子产量及花和种子中化学成分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同一密度不同品种间比较,新疆大果球(P5)为优势品种,其植株株高、主茎粗、二级分枝数、花蕾数、花蕾直径、花和种子产量、种子含油量和种子可溶性糖含量大多显著大于其他品种;同一品种不同密度比较,D2为最适宜种植密度,其中各性状的具体表现为,株高随密度增加而提高,主茎粗、花蕾直径随密度增加而减小,植株一级分枝数、二级分枝数、花蕾数均随密度增加而降低,花和种子产量随密度增加而提高,种子含油量和种子蛋白质、可溶性糖、淀粉含量均随密度增加而降低,这些性状综合来看,3个密度处理中D2表现优良。综上所述,适宜“卫红花”区域推广种植的红花品种为新疆大果球,种植密度为16.7万株/hm^(2),即行距30 cm,株距20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 品种 种植密度 农艺性状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黑龙江不同育种阶段粳稻主要农艺性状演变规律
15
作者 刘猷红 唐傲 +6 位作者 董文军 孟英 张喜娟 刘凯 冷春旭 商全玉 来永才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73,共6页
选用1949—2020年育成的寒地粳稻品种200份,分析不同育种阶段寒地粳稻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育种阶段的推进,寒地粳稻株高逐渐增加,穗长逐渐变长。2000年以前(旱育稀植育种阶段)穂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最高,2000年后... 选用1949—2020年育成的寒地粳稻品种200份,分析不同育种阶段寒地粳稻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育种阶段的推进,寒地粳稻株高逐渐增加,穗长逐渐变长。2000年以前(旱育稀植育种阶段)穂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最高,2000年后则实粒数与产量相关系数最高。通径分析表明,在2010年前各育种阶段,穗数对产量的直接贡献最大,而优质高产多抗育种阶段实粒数对产量的直接贡献最大。随着育种阶段的推进,寒地粳稻稻米食味值和直链淀粉含量呈升高趋势,而蛋白质含量则呈降低趋势。2000年后各育种阶段,寒地粳稻稻米垩白粒率和垩白度降低,长宽比和粒长均值增加。各育种阶段食味值与蛋白质含量极显著负相关,而与直链淀粉含量、粒长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各育种阶段蛋白质含量直接作用系数最大且起负向效应,而直链淀粉含量起正向效应,在2000年之后,垩白粒率对食味值起负向直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地粳稻 育种阶段 农艺性状 演变规律
下载PDF
彩色小麦种质主要农艺性状和营养品质综合评价
16
作者 应开 孟天琪 +5 位作者 高旺南 玉应罕 田汉钊 武军 张正茂 刘玉秀 《麦类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7-348,共12页
为筛选彩色小麦优异种质,对14份彩色小麦材料和2份白粒小麦材料(对照)的主要农艺性状和营养品质进行测定,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对彩色小麦种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紫优5号的有效分蘖、穗数、产量、生物量和收获指数以及西黑88的穗长、... 为筛选彩色小麦优异种质,对14份彩色小麦材料和2份白粒小麦材料(对照)的主要农艺性状和营养品质进行测定,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对彩色小麦种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紫优5号的有效分蘖、穗数、产量、生物量和收获指数以及西黑88的穗长、穗粒数和千粒重较好;西黑88、紫优11号、杨黑1号、紫优5号、灵黑麦2号和西黑-2的整体营养品质好,优于对照。彩色小麦种质的有效分蘖、穗长、产量、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峰值粘度和矿质营养元素变异系数较高,改良空间较大。经相关性分析,穗粒数、千粒重和穗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粗蛋白与湿面筋、吸水率、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利用SDS-PAGE对供试种质进行HMW-GS检测,共检测出8种亚基类型(Null、1、2^(*)、7+8、7+9、14+15、2+12、5+10)和7种亚基组合,其中7份彩色小麦种质的评分达到10分,高于对照;西农彩麦007和杨黑1号含有稀有优质亚基14+15。18个主要农艺性状和营养品质的主成分分析共提取到5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81.70%,其中西黑88、紫优11号和西农彩麦3号综合表现优异,在农艺性状和营养品质改良方面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可应用于彩色小麦遗传改良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小麦 农艺性状 营养品质 HMW-GS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缺体-四体染色体对小麦农艺性状和加工品质的影响
17
作者 杨少伟 李煜 +6 位作者 吴倩 席甜甜 杨建光 罗佳 董剑 马守才 王军卫 《麦类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62-473,共12页
小麦缺体-四体材料是一种重要的染色体遗传材料,通常被用来进行目的基因定位等研究,而对于缺体-四体小麦材料本身的农艺和品质性状的研究报道较少。为了解染色体缺失和重复对小麦主要农艺和品质性状的影响,对38份中国春缺体-四体材料进... 小麦缺体-四体材料是一种重要的染色体遗传材料,通常被用来进行目的基因定位等研究,而对于缺体-四体小麦材料本身的农艺和品质性状的研究报道较少。为了解染色体缺失和重复对小麦主要农艺和品质性状的影响,对38份中国春缺体-四体材料进行了农艺、籽粒及面粉加工品质性状调查及分析。结果表明:缺体-四体材料的农艺性状变异系数表现为穗粒数>分蘖数>穗长>小穗数>株高;与对照(中国春)相比,N7D-T7A的小穗数显著增加(P<0.05),N2A-T2B和N6B-T6A的穗粒数极显著降低(P<0.01),N4B-T4A和N7D-T7A的株高显著增加,N6D-T6B的株高显著降低,N4A-T4B和N7A-T7B的穗长极显著变短,但是分蘖数上所有缺体-四体材料与对照无显著差异。缺体-四体材料的籽粒性状变异系数表现为千粒重>面积>长宽比>粒宽>粒长>周长;与对照相比,N3B-T3D、N3D-T3A、N3D-T3B、N6A-T6B、N6B-T6A的籽粒面积显著增加,N3B-T3A、N3B-T3D、N3D-T3B、N6A-T6B和N6B-T6A的粒宽极显著增加,N1B-T1A、N1B-T1D、N3A-T3D、N4A-T4B、N4A-T4D、N5B-T5A、N5B-T5D、N6A-T6D、N7A-T7B、N7A-T7D在长宽比上极显著降低,N2A-T2B的千粒重显著降低,在周长和粒长性状上所有缺体-四体材料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缺体-四体材料的面粉品质性状变异系数表现为沉降值>湿面筋含量>粗蛋白含量>水分>淀粉;与对照相比,缺体-四体材料在面粉品质性状上存在差异,但不显著。缺体-四体材料的变异系数表现为稳定时间>形成时间>粉质质量指数>弱化度>吸水率;与对照相比,只有第一同源群缺体-四体材料在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上表现出了显著差异,其中N1A-T1B面团稳定时间显著增加,N1A-T1D面团形成时间和面团稳定时间极显著增加,N1D-T1A面团形成时间显著增加,面团稳定时间极显著增加,而在其他指标上缺体-四体材料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缺体-四体 农艺性状 籽粒性状 面粉加工品质性状
下载PDF
高异交率大豆种质资源花朵气-质成分及农艺性状特征分析
18
作者 徐铭阳 丁孝羊 +5 位作者 关哲允 刘大壮 孙妍妍 王亮 谷岩 闫昊 《大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I0001-I0005,共16页
为挖掘具备高异交率的大豆种质资源所具有的相关特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分析法对76份不同异交率大豆种质资源的挥发性化合物进行提取及鉴定,调查全部大豆种质资源的47种农艺性状,并采... 为挖掘具备高异交率的大豆种质资源所具有的相关特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分析法对76份不同异交率大豆种质资源的挥发性化合物进行提取及鉴定,调查全部大豆种质资源的47种农艺性状,并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法进行统计分析及验证。结果显示:共鉴定出201种不同气-质化学成分,14种气-质化学成分可作为高异交率大豆种质的显著特征。贡献率由高到低排序分别是:Decanal(ID=15);Nonanal(ID=10);Nonanal(ID=138);7-Hexadecenal,(Z)-(ID=123);m-Menth-1(7)-ene,(R)-(-)-(ID=125);4-Chloro-3-cyclohexyltetrahydropyran(ID=124);Undecanal(ID=130);Undecanal(ID=18);Benzaldehyde(ID=3);Benzaldehyde(ID=174);2-Pentadecanone,6,10,14-trimethyl-(ID=145);2-Pentadecanone,6,10,14-trimethyl-(ID=32);10-Methyltricyclo[4.3.1.1(2,5)]undecan-10-ol(ID=46);10-Methyltricyclo[4.3.1.1(2,5)]undecan-10-ol(ID=200)。同时7种农艺性状可作为高异交率大豆种质的显著特征,贡献率由高到低排序分别是:单株荚数、完全粒百粒重、13水完全粒百粒重、粗百粒重、13水百粒重、株高和虫食率。研究结果可为选育大豆高异交率种质资源提供理论依据并奠定实践基础,促进高异交率大豆品种选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异交率 花朵成分 气-质联用 农艺性状
原文传递
播期对不同糜子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19
作者 赵云 胡相伟 +7 位作者 吐拉甫·吐合逊 张贵 刘杰 穆亚萨尔·阿里木 吴岳 再吐尼古丽·库尔班 王卉 冯国郡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25年第1期37-43,共7页
为确定内地主栽糜子品种引种到新疆西部干旱区的最佳种植时间,以期为北疆冷凉地区春播糜子高产优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试验材料为内糜5号、固糜21号、陕糜1号、托里1号,设5个播期,依次为B1(5月15日)、B2(5月31日)、B3(6月15日)、B... 为确定内地主栽糜子品种引种到新疆西部干旱区的最佳种植时间,以期为北疆冷凉地区春播糜子高产优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试验材料为内糜5号、固糜21号、陕糜1号、托里1号,设5个播期,依次为B1(5月15日)、B2(5月31日)、B3(6月15日)、B4(6月30日)、B5(7月15日),阐明不同播期下糜子品种的生育期、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奇台当地播期B5(7月15日)糜子不能正常成熟,其余4个播期糜子均能安全成熟,且随着播期的推迟,各品种生育期逐渐缩短。株高、穗下节间长随播期延迟而降低。主穗长、单穗质量、千粒质量、产量呈单峰曲线变化,在B2处理达到峰值。从产量来看,内糜5号、固糜21号、陕糜1号、托里1号适宜早播,在5月中上旬播种,内糜5号产量最高可达3386.73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期 糜子 品种 农艺性状 产量
下载PDF
绿肥轮作对谷子农艺性状、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20
作者 赵娜 李国清 +3 位作者 李国瑜 丛新军 张继波 徐慧媛 《中国农学通报》 2025年第7期15-21,共7页
为探讨不同绿肥/谷子轮作对谷子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通过设置毛叶苕子、油菜、二月兰3种北方常用绿肥与谷子轮作,以冬闲田为对照(CK),研究绿肥翻压前(T1)、翻压30 d(T2)、翻压60 d(T3) 3个不同时期耕层土壤的全氮、磷、钾、有效磷、... 为探讨不同绿肥/谷子轮作对谷子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通过设置毛叶苕子、油菜、二月兰3种北方常用绿肥与谷子轮作,以冬闲田为对照(CK),研究绿肥翻压前(T1)、翻压30 d(T2)、翻压60 d(T3) 3个不同时期耕层土壤的全氮、磷、钾、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及pH的影响,并测定不同处理对谷子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时期土壤全氮、磷、钾、速效磷、有效钾、有机质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且均在T3时期达到最低值,各处理pH均在T2时期达到最低,表明3种绿肥均能培肥地力。与CK相比,3种绿肥处理均能增加谷子株高、穗长、穗粗及出米率,但不同绿肥作用效果不同。3种绿肥翻压处理均能提高谷子产量,增幅范围为22.56%~65.34%。3种绿肥对土壤养分及后茬谷子的产量综合影响表现为油菜>毛叶苕子>二月兰。在本试验条件下油菜更适宜与谷子进行轮作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肥 谷子 农艺性状 产量 土壤肥力 轮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