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EGF免疫组化染色在冠心病猝死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陈建国 徐小虎 +2 位作者 姚青松 汪冠三 祝家镇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期6-7,共2页
运用免疫组化SABC法和图像分析与统计学处理系统 ,对16例冠心病猝死和15例非冠心病猝死对照组尸检心脏标本心肌局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 :16例冠心病猝心脏标本心肌梗死局部心肌均有VEGF的阳性表达 ,尤以心... 运用免疫组化SABC法和图像分析与统计学处理系统 ,对16例冠心病猝死和15例非冠心病猝死对照组尸检心脏标本心肌局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 :16例冠心病猝心脏标本心肌梗死局部心肌均有VEGF的阳性表达 ,尤以心肌梗死灶边缘为甚 ,阳性表达率为100 %。15例非冠心病猝死对照组心脏标本仅有2例心肌局部散在有VEGF弱阳性表达 ,其余为阴性。将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进行图像定量分析与统计学处理 ,冠心病猝死组阳性指数为13.68±2.73 ,对照组为2.05±0.84 ,两组结果有极显著性差异 (P<0.01)。本研究结果提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猝死 免疫组织化学 VEGF 应用
下载PDF
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在冠心病猝死风险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刚 童嘉毅 +2 位作者 朱建 李东 郝世博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4年第3期300-303,共4页
目的:探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应用于冠心病猝死风险预测的可行性。方法:建立冠心病猝死相关因素的两级指标体系,确定指标权重和隶属函数,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构建冠心病猝死风险预测的二级模糊决策模型。结果:成功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 目的:探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应用于冠心病猝死风险预测的可行性。方法:建立冠心病猝死相关因素的两级指标体系,确定指标权重和隶属函数,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构建冠心病猝死风险预测的二级模糊决策模型。结果:成功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创建基于模糊决策的冠心病猝死风险预测软件。结论: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可以建立冠心病猝死风险预测软件,软件的推广使用能弥补基层单位医师临床经验的不足,使高危患者及时接受早期干预治疗,大大降低冠心病猝死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综合评判 冠心病猝死 风险预测 死亡率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1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在冠心病猝死早期心肌缺血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6
3
作者 章丽霞 王宇 +1 位作者 张丽华 牛彩琴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813-815,共3页
目的:了解冠心病猝死(sudden coronary death,SCD)者心肌中TGF-β1和ERK1/2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对SCD诊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xtr... 目的:了解冠心病猝死(sudden coronary death,SCD)者心肌中TGF-β1和ERK1/2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对SCD诊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1/2,ERK1/2)在30例SCD心肌样本(SCD组)和15例非心源性即刻死亡心肌样本(对照组)的表达情况。结果:SCD组心肌TGF-β1和ERK1/2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t值TGF-β1为19.807,ERK1/2为15.478,两种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GF-β1和ERK1/2在SCD组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642,P<0.01)。结论:心肌缺血激活TGF-β1/ERK1/2信号通路,使其在心肌中表达明显升高,检测TGF-β1和ERK1/2可为SCD的早期心肌缺血病理诊断提供客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猝死 转化生长因子Β1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冠心病猝死心肌肌红蛋白缺失的免疫组化进一步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陈新山 饶广勋 +1 位作者 李政 黄光照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38-42,共5页
 目的 探讨冠脉狭窄程度与心肌肌红蛋白缺失的关系及心肌肌红蛋白缺失在冠心病猝死中的意义和诊断价值。方法 综合应用常规病理学方法、免疫组化技术 (SABC法) 和图像分析处理系统, 对本教研室 26 例冠心病猝死病例和17例非冠心病猝...  目的 探讨冠脉狭窄程度与心肌肌红蛋白缺失的关系及心肌肌红蛋白缺失在冠心病猝死中的意义和诊断价值。方法 综合应用常规病理学方法、免疫组化技术 (SABC法) 和图像分析处理系统, 对本教研室 26 例冠心病猝死病例和17例非冠心病猝死的对照组病例的心肌肌红蛋白缺失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冠心病猝死者心肌内均有肌红蛋白缺失, 呈多发散在灶片状分布, 且冠脉狭窄最严重处相应部位心肌的肌红蛋白缺失较其他部位更明显, 而对照组无或仅见轻度缺失。用SAS统计软件包对图像分析结果进行统计处理发现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心肌的肌红蛋白缺失情况可用作冠心病猝死的诊断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猝死 动脉粥样硬化 肌红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图像分析
下载PDF
冠心病猝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理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冯相平 楼琳 +1 位作者 陈新山 黄光照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5期271-274,共4页
目的观察冠心病猝死(SCD)和对照组心冠状动脉(CA)粥样硬化斑块的差异,探讨其在SCD中的意义.方法从本教研室2001年~2003年尸检档案中挑选64例有严重CA粥样硬化病变的病例及心脏标本,分SCD组(36例)和对照组(28例冠心病非猝死者).除常规... 目的观察冠心病猝死(SCD)和对照组心冠状动脉(CA)粥样硬化斑块的差异,探讨其在SCD中的意义.方法从本教研室2001年~2003年尸检档案中挑选64例有严重CA粥样硬化病变的病例及心脏标本,分SCD组(36例)和对照组(28例冠心病非猝死者).除常规检查心脏外,重点检查CA左主干(LM)、左前降支(LAD)、左旋支(LC)和右主支(RM)的开口、类型、走向及粥样硬化斑块情况.每支CA分近、中、远3段,检测每个斑块距开口的距离、狭窄程度、长度、数目和形状(分偏心、环形、偏心+环形三种).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SCD组中CA粥样硬化病变4级21例,3级15例;对照组4级12例,3级16例.两组斑块病变的严重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SCD组粥样斑块长(-x2.0365cm)、以CA近段较多、与CA开口或分支处的距离近(-x0.7457cm);对照组斑块短(-x1.4283cm)、以中段多见,与CA开口或分叉处的距离远(-x2.1942cm);两组斑块的长度和距开口的距离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间斑块的形状在LAD和RM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LM和LC则无(P>0.05).结论SCD与冠心病非猝死者的CA粥样硬化斑块在部位、长度、形状和距CA开口的距离存在差异,而狭窄程度无差异.这对SCD的病理诊断和法医学鉴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猝死 冠心病猝死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冠心病猝死 病理形态学观察 显著性差异 心脏标本 狭窄程度 心冠状动脉 SCD 法医学鉴定
下载PDF
心肌钙蛋白Ⅰ在冠心病猝死中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吴薇 冯相平 陈新山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77-680,共4页
目的探讨心肌钙蛋白Ⅰ(cTnI)在冠心病猝死(SCD)心肌内的表达变化及其与SCD的关系。方法选取2003年检案50例,分SCD组(15例)及3个对照组:有冠心病但非SCD的对照组1(12例),无严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s)及其它心血管疾病的对照组2(15例)和无... 目的探讨心肌钙蛋白Ⅰ(cTnI)在冠心病猝死(SCD)心肌内的表达变化及其与SCD的关系。方法选取2003年检案50例,分SCD组(15例)及3个对照组:有冠心病但非SCD的对照组1(12例),无严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s)及其它心血管疾病的对照组2(15例)和无严重As病变但有其它心脏病的对照组3(8例)。通过免疫组化SP法和图像分析技术对不同组的cTnI在心肌细胞内的表达进行阳性单位(PU)、平均灰度值(AG)定量检测,并分析比较各组表达的差异。结果SCD组病例的心肌细胞内未见cTnI阳性着色,3个对照组病例的心肌细胞内cTnI呈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统计分析结果显示SCD组和3个对照组心肌细胞内cTnI表达的PU和AG值都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心肌细胞内cTnI表达缺失与SCD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检测心肌cTnI表达变化对于SCD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猝死 心肌细胞 心肌钙蛋白Ⅰ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2在冠心病猝死心肌中的表达 被引量:2
7
作者 吴薇 冯相平 陈新山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I0003,共5页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冠心病猝死(SCD)心肌细胞和间质中的表达与SCD的关系。方法选取本教研室2003年51例死亡鉴定病例,分为SCD组,患有冠心病但非SCD组(对照组1),无严重冠脉粥样硬化(As)病变和其它心血管疾病组(对照组2),无严...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冠心病猝死(SCD)心肌细胞和间质中的表达与SCD的关系。方法选取本教研室2003年51例死亡鉴定病例,分为SCD组,患有冠心病但非SCD组(对照组1),无严重冠脉粥样硬化(As)病变和其它心血管疾病组(对照组2),无严重As病变但有其它心脏病组(对照组3)。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染色及图像分析技术,检测mmp2在各组心肌细胞和间质内表达的阳性率(R值)和平均灰度值(H值),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SCD组与3个对照组之间心肌细胞内mmp2 H值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SCD组与对照组2和3之间心肌间质内mmp2 H值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镜下各组心肌间质及心肌细胞内表达的阳性率差别明显。结论心肌间质及心肌细胞内mmp2同相表达增高与SCD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联合检测心肌和间质mmp2的表达对诊断SCD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冠心病猝死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心肌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冠心病猝死冠脉斑块组成成分的病理形态学改变 被引量:1
8
作者 冯相平 叶加喜 +1 位作者 王飞翔 陈新山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猝死(SCD)组和对照组冠脉粥样硬化斑块纤维帽厚度和脂质核心百分比的差异。方法随机挑选病例及心脏标本共64例,分为SCD组和对照组。在冠脉粥样硬化最严重的部位取材,制片,并行HE染色,显微镜观察冠脉的病理变化和斑块的组... 目的探讨冠心病猝死(SCD)组和对照组冠脉粥样硬化斑块纤维帽厚度和脂质核心百分比的差异。方法随机挑选病例及心脏标本共64例,分为SCD组和对照组。在冠脉粥样硬化最严重的部位取材,制片,并行HE染色,显微镜观察冠脉的病理变化和斑块的组成,采用图像分析系统对冠脉斑块纤维帽厚度和脂质核心与整个斑块的百分比进行定量分析,所得数据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SCD组中,冠脉粥样硬化病变Ⅳ级21例,Ⅲ级15例,对照组中冠脉粥样硬化病变Ⅳ级12例,Ⅲ级16例,两组在病变的严重程度上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冠脉粥样硬化斑块纤维帽的厚度和脂质核心百分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SCD组与对照组在冠脉粥样斑块的纤维帽厚度和脂质核心百分比大小等两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对SCD的病理诊断和法医学鉴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猝死 冠心病猝死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病理形态学
下载PDF
心肌Heidenhain染色在冠心病猝死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5
9
作者 胡志红 王庭 吴萍 《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探讨铁矾苏木素伊红染色(Heidenhain stain)在冠心病猝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铁矾苏木素伊红染色法,对10例可疑缺血心肌和5例冠心病梗死心肌进行染色观察,并与5例正常心肌对比。结果:Heidenhain染色显示冠心病心肌梗死组... 目的:探讨铁矾苏木素伊红染色(Heidenhain stain)在冠心病猝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铁矾苏木素伊红染色法,对10例可疑缺血心肌和5例冠心病梗死心肌进行染色观察,并与5例正常心肌对比。结果:Heidenhain染色显示冠心病心肌梗死组呈强阳性,可疑心肌缺血缺氧组部分心肌阳性,对照组呈阴性。结论:Heidenhain染色法可作为诊断早期心肌缺血、判断心肌损伤程度的一种简便易行的形态学观察方法,应用于法医案检实践中,对冠心病猝死的辅助诊断及鉴别极具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猝死 早期心肌缺血 心肌梗死 Heidenhain染色
下载PDF
冠心病猝死者冠状动脉内弹力膜病变与内膜增厚的关系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新山 吴华 岳霞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83-485,共3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猝死者(SCD)冠状动脉内弹力膜(internal elastic lamina,IEL)病变与内膜增厚的关系。方法从2001-2005年尸检案例中挑选成年病例及其心脏标本40例,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和死因分为SCD组(病变≥Ⅲ级)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冠心病猝死者(SCD)冠状动脉内弹力膜(internal elastic lamina,IEL)病变与内膜增厚的关系。方法从2001-2005年尸检案例中挑选成年病例及其心脏标本40例,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和死因分为SCD组(病变≥Ⅲ级)和对照组(病变≤Ⅱ级的非SCD者),各20例。检查心脏及冠状动脉病变,于左前降支近段取材,制片,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双重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内膜和IEL的变化;用图像分析技术对特殊染色的内膜和IEL进行形态定量分析。结果SCD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内膜厚度和IEL缺失率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IEL缺失率与内膜厚度的关系:SCD组呈正相关(r=0.3860,P〈0.05),对照组无相关性(r=0.1681,P〉0.05)。结论SCD者冠状动脉内膜厚度与IEL缺失率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猝死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内弹力膜 冠状动脉内膜
下载PDF
QT离散度与冠心病猝死 被引量:1
11
作者 侯爱洁 张明 +3 位作者 李占全 赵安乐 刘钊 李冬梅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1999年第2期14-15,共2页
目的 :探讨 QTd对猝死的预测价值。方法 :分析 2 3例发生猝死的冠心病患者和 34例住院冠心病患者的 QT离散度及心率校正 QT离散度。结果 :猝死组 QTd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5。结论
关键词 QT离散度 冠心病猝死 对照组 冠心病患者 住院 预测价值 心率 分析 目的 校正
下载PDF
冠状动脉内弹力膜缺损与冠心病猝死的关系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华 岳霞 陈新山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2期94-97,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弹力膜(IEL)病变与冠心病猝死(SCD)的关系。方法从本单位近5年尸检案例中挑选60例病例和心脏标本,分为SCD组、对照组A和B组。每例分别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近段取材,常规制片,HE和双重组合特殊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冠...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弹力膜(IEL)病变与冠心病猝死(SCD)的关系。方法从本单位近5年尸检案例中挑选60例病例和心脏标本,分为SCD组、对照组A和B组。每例分别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近段取材,常规制片,HE和双重组合特殊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冠状动脉IEL,并用图像分析技术对特殊染色的IEL进行形态定量分析。结果60例中,SCD组(男性24例,女性6例,年龄30~83岁)的冠状动脉IEL缺失明显(缺失率=41.64%),未缺失的IEL失去原有弯曲度而变平直;对照组A(冠心病非猝死者,男性13例、女性2例,年龄41~80岁)的冠状动脉IEL缺失程度较SCD组稍轻(缺失率=30.53%);对照组B(无冠心病的其他死者,男性8例,女性7例,年龄17~54岁)的冠状动脉IEL仅有轻度缺失(缺失率=15.67%),多保持原有波浪状结构。统计学分析显示,SCD组与对照组、SCD组与对照组B、对照组A与对照组B之间IEL缺损率的差异均具有极显著性意义;SCD组与对照组A在IEL缺损率上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SCD与其冠状动脉IEL缺损率的大小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冠心病猝死 冠状动脉 内弹力膜
下载PDF
心肌Heidenhain染色在诊断冠心病猝死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晓宇 崔国峰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19期9-11,共3页
目的探讨心肌铁矾苏木素伊红染色(Heidenhain染色)诊断冠心病猝死(CAD-SD)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34例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CAD-MI组)、119例高血压心脏病患者(HHD组)、97例失血性休克患者(HS组)、75例心脏病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HD-HS组)... 目的探讨心肌铁矾苏木素伊红染色(Heidenhain染色)诊断冠心病猝死(CAD-SD)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34例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CAD-MI组)、119例高血压心脏病患者(HHD组)、97例失血性休克患者(HS组)、75例心脏病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HD-HS组)、64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COP组)以及同期体检科确诊的60例健康个体(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心肌Heidenhain染色检查,分析各组心肌Heidenhain染色检测结果。结果 6组研究对象心肌Heidenhain染色阳性强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心肌Heidenhain染色检查结果强阳性(2+)作为CAD-SD的诊断标准,心肌Heidenhain染色诊断CAD-SD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准确度分别为94.8%、99.5%、98.4%、98.3%、98.4%。结论心肌Heidenhain染色诊断CAD-SD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与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猝死 心肌梗死 心肌Heidenhain染色
下载PDF
cTnI、bFGF在冠心病猝死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包乌仁吐亚 武彦 +3 位作者 耿虹 贾富全 张杰 顾捷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10-12,14,共4页
目的:探讨心肌钙蛋白I(cTnI)、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冠心病猝死(SCD)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Image-Pro Plus 6.0图像分析软件、SPSS11.5统计软件研究cTnI、bFGF在SCD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在cTnI免疫组化... 目的:探讨心肌钙蛋白I(cTnI)、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冠心病猝死(SCD)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Image-Pro Plus 6.0图像分析软件、SPSS11.5统计软件研究cTnI、bFGF在SCD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在cTnI免疫组化染色中,对照组cTnI的累积光密度(IOD)明显高于SCD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bFGF免疫组化染色中,对照组bFGF的IOD明显低于SCD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TnI、bFGF免疫组化染色方法的联合应用对SCD的诊断据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钙蛋白I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免疫组织化学 冠心病猝死
下载PDF
Fn、HSP70在冠心病猝死心肌中表达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6
15
作者 孙忠国 张凡 +1 位作者 成日青 张九鸿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7年第1期67-70,共4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猝死心肌组织Fn、HSP70染色改变,为法医学鉴定冠心病猝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择35例冠心病猝死案例、30例冠心病死亡案例以及32例非冠心病死亡案例,用免疫组化方法对比检测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 Fn)和热休克蛋白70... 目的:探讨冠心病猝死心肌组织Fn、HSP70染色改变,为法医学鉴定冠心病猝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择35例冠心病猝死案例、30例冠心病死亡案例以及32例非冠心病死亡案例,用免疫组化方法对比检测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 Fn)和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70 HSP70)的表达。结果:纤维连接蛋白在35例冠心病猝死案例、冠心病死亡案例以及非冠心病死亡案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且冠心病组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冠心病猝死组和非冠心病死亡组(P<0.05);冠心病猝死组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冠心病死亡组(P<0.05);HSP70在冠心病猝死案例、冠心病死亡案例组呈阳性表达,冠心病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冠心病猝死组(P<0.05),非冠心病死亡组均呈阴性表达;Fn在冠心病猝死组中的表达与HSP70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纤维连接蛋白和HSP70的阳性表达是心肌缺血和损伤的灵敏指标,对推断冠心病猝死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猝死 纤维连接蛋白 热休克蛋白70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冠心病猝死的法医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汪静宇 丁美满 李永宏 《刑事技术》 2007年第6期32-35,共4页
冠心病猝死(sudden coronary death,SCD)是各种猝死中最常见的原因,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mmuno-histochemistry,IHC)是近年来研究冠心病猝死的有效方法。本文根据国内外文献对冠心病猝死的法医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
关键词 冠心病猝死 免疫组化 进展
下载PDF
冠心病猝死鉴定中VEGF的免疫组化染色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汪静宇 李永宏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67-69,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Growth Factor,VEGF)在人体冠心病猝死(sudden coronarydeath,SCD)尸检心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从而提高SCD法医学鉴定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方法:运用改良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20例冠...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Growth Factor,VEGF)在人体冠心病猝死(sudden coronarydeath,SCD)尸检心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从而提高SCD法医学鉴定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方法:运用改良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20例冠心病猝死组和20例非冠心病猝死对照组尸检心肌组织中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20例SCD组中有3例VEGF染色为阴性,另17例心肌梗死局部均有VEGF阳性表达,而20例非冠心病猝死组仅4例局部散在VEGF弱阳性表达,其余16例均为阴性表达。SCD组VEGF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VEGF的表达可作为法医病理学诊断SCD较为客观的病理形态学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猝死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冠心病猝死 被引量:6
18
作者 郭小梅 《医学新知》 CAS 2000年第3期113-117,120,共6页
关键词 冠心病猝死 流行病学 病因 病理
下载PDF
冠心病猝死与心绞痛的症状及心电图规律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韩秀萍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1年第8期906-907,共2页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指因冠状动脉狭窄、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机能障碍和(或)器质性病变,在我国,是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病之一,冠心病可分为五型即:心绞痛型、心肌梗死型、无症状心肌缺血型、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型、猝...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指因冠状动脉狭窄、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机能障碍和(或)器质性病变,在我国,是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病之一,冠心病可分为五型即:心绞痛型、心肌梗死型、无症状心肌缺血型、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型、猝死型。猝死指自然发生,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猝死 心绞痛 冠状动脉痉挛 心电图改变 ST-T改变
下载PDF
老年人冠心病猝死2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科 《社区医学杂志》 2005年第4期6-7,共2页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猝死的相关因素、死亡原因,探讨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急诊及ICU2 8例老年冠心病猝死的临床资料。结果 猝死原因中急性和陈旧心肌梗死占75 % ,猝死前多数患者有明显诱因,猝死前多数有先兆症状或心电图改变...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猝死的相关因素、死亡原因,探讨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急诊及ICU2 8例老年冠心病猝死的临床资料。结果 猝死原因中急性和陈旧心肌梗死占75 % ,猝死前多数患者有明显诱因,猝死前多数有先兆症状或心电图改变。结论 老年冠心病猝死与其诱因、前驱症状、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密切相关。早发现、早治疗,避免诱因,加强巡视是预防发生猝死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猝死 临床分析 老年人 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陈旧心肌梗死 心电图改变 死亡原因 防治措施 临床资料 回顾分析 猝死原因 先兆症状 前驱症状 诱因 早发现 早治疗 相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