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28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代定量血流分数评估血管腔直径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中的应用价值
1
作者 孙明明 谈文开 +2 位作者 贾乾君 胡天宇 黄美萍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8-13,21,共7页
目的探讨二代定量血流分数(quantitative flow ratio 2,QFR2)测量冠状动脉血管腔直径是否具有作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中选择合适支架尺寸的参考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并分析2021年2月至2021年... 目的探讨二代定量血流分数(quantitative flow ratio 2,QFR2)测量冠状动脉血管腔直径是否具有作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中选择合适支架尺寸的参考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并分析2021年2月至2021年9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行PCI治疗中有血管内超声(intravenous ultrasound,IVUS)检查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96例的资料。以PCI治疗后IVUS测量的植入支架的边缘近、远端血管腔直径为“金标准”,用QFR2、定量冠状动脉造影(quantitative coronary angi⁃ography,QCA)测量的支架边缘近、远端血管腔直径与IVUS测量的支架边缘近、远端血管腔直径进行比较,探讨QFR2测量的支架边缘近、远端血管腔直径与IVUS测量的支架边缘近、远端血管腔直径的相关性和一致性。结果96例CHD患者(100条血管,植入157枚支架)入选本研究。QFR2、QCA和IVUS测量的支架边缘近端(P=0.481)和远端(P=0.083)血管腔直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FR2和IVUS测量的支架边缘近端(r=0.892,P<0.001)和远端(r=0.880,P<0.001)血管腔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其优于QCA与IVUS测量的近端(r=0.723,P<0.001)和远端(r=0.718,P<O.001)血管腔直径的相关性。QFR2测量的支架边缘近端(平均绝对差值为0.09,平均差值的95%可信区间[LOA]为-0.55~0.37)、远端(平均绝对差值为0.16,LOAs为-0.64~0.31)的血管腔直径与IVUS的一致性均优于QCA(近端平均绝对差值为0.02,LOAs为-0.83~0.78;远端平均绝对差值为0.14,LOAs为-0.96~0.69)。结论与QCA相比,QFR2在测量血管腔直径方面同IVUS具有更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QFR2显示的血管腔直径对于帮助术者选择合适的支架尺寸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定量血流分数 定量冠状动脉造影 血管内超声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血管腔直径
下载PDF
血管内碎石术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钙化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
作者 晋辉 孙红蕾 +6 位作者 韦艳 王中明 曾辉 刘静 周庆庆 尹遇冬 郑海军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年第2期167-171,共5页
目的观察血管内碎石术(intravascular lithotripsy,IVL)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on-segment elevation acute coronal syndrome,NSTE-ACS)合并钙化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 目的观察血管内碎石术(intravascular lithotripsy,IVL)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on-segment elevation acute coronal syndrome,NSTE-ACS)合并钙化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0月至2023年4月期间在焦作市人民医院和焦作市煤业集团中央医院接受IVL治疗的所有患者。收集患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临床数据、手术操作具体数据及相关并发症,观察IVL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43例患者在此期间接受IVL辅助PCI,年龄(67.77±7.21)岁。76.7%的患者为不稳定型心绞痛,23.3%的患者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26例(60.5%)为原位病变,11例(25.6%)为支架内再狭窄,6例(13.9%)为支架膨胀不全“补救”治疗。手术成功率为100%。支架植入/DCB后狭窄率为(3.372±4.040)%,最小管腔面积为(9.416±0.940)mm^(2)。围术期有1例患者出现慢血流,围术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为16.7%,均为手术相关性心肌梗死,共7例。术后30 d无MACE发生。结论IVL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修饰冠状动脉钙化以实现支架充分膨胀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钙化 血管内碎石术 冠状动脉原位病变 支架内再狭窄
下载PDF
血管内超声指导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效果
3
作者 张浩 郭明凯 张晓东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3期34-36,57,共4页
目的:观察血管内超声指导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复杂冠状动脉(冠脉)病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该院收治的90例复杂冠脉病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 目的:观察血管内超声指导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复杂冠状动脉(冠脉)病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该院收治的90例复杂冠脉病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PCI治疗,研究组采用血管内超声指导下PCI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内皮素-1(ET-1)、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随访3个月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手术成功率和随访3个月的冠脉再狭窄率。结果:术后,研究组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LVESD和LVED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ET-1、Hcy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89%(4/45),低于对照组的24.44%(1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冠脉再狭窄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超声指导下PCI治疗复杂冠脉病变患者可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心功能指标水平,降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水平、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和冠脉再狭窄率,效果优于常规PCI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超声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复杂冠状动脉病变 心功能 心血管不良事件 冠状动脉再狭窄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斑块消蚀术治疗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观察
4
作者 赵虎 陶敏 +3 位作者 贺行巍 崔广林 万琼 曾和松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37-141,146,共6页
目的:探讨准分子冠状动脉斑块消蚀术(ELCA)治疗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3年8月在我院采用ELCA治疗的50例(53处病变)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观察ELCA的疗效和安全性,术后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观... 目的:探讨准分子冠状动脉斑块消蚀术(ELCA)治疗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3年8月在我院采用ELCA治疗的50例(53处病变)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观察ELCA的疗效和安全性,术后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观察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情况。结果:53处病变中4处因重度钙化,0.9 mm激光导管未能通过,ELCA治疗成功率为92.5%(49/53)。ELCA术后1处病变靶血管严重夹层、2处病变残余病变仍>30%,PCI手术即刻成功率为86.8%(46/53)。术后24 h有1例患者出现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急诊行血栓抽吸术后恢复,其余患者围术期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7(5~10)月,1例患者在术后1周因急性脑梗死致死,其余患者未发生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结论:ELCA是治疗高阻力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斑块消蚀术 复杂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疾病
下载PDF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老年冠状动脉狭窄的应用价值
5
作者 梁崟 《临床医药实践》 2024年第3期195-197,共3页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以下简称冠脉)成像诊断老年冠状动脉狭窄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3年6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50例,均接受64排128层螺旋CT(64-SCTA)及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以CAG检查结果作为冠脉狭窄诊断的...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以下简称冠脉)成像诊断老年冠状动脉狭窄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3年6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50例,均接受64排128层螺旋CT(64-SCTA)及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以CAG检查结果作为冠脉狭窄诊断的“金标准”,计算64-SCTA检查的诊断价值指标,包括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64-S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64.82%,94.35%和70.80%;进一步去除钙化节段,64-S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84.09%,97.33%和84.09%,其中诊断灵敏度和准确度较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度较前提高,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诊断老年冠状动脉狭窄的灵敏度和准确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狭窄 多层螺旋CT 冠状动脉造影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发病危险因素、影像学诊断方法和治疗研究进展
6
作者 乔文伟 黄亚晓 +3 位作者 胡世娇 何新雨 曾小娟 张锦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9期112-114,F0003,共4页
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SCAD)是中青年女性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重要病因,临床表现以胸部不适最常见,病理生理特征是冠状动脉内自发形成壁内血肿和/或内膜撕裂导致动脉壁分离形成假腔。SCAD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其发病危险因素包括系统性动脉疾... 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SCAD)是中青年女性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重要病因,临床表现以胸部不适最常见,病理生理特征是冠状动脉内自发形成壁内血肿和/或内膜撕裂导致动脉壁分离形成假腔。SCAD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其发病危险因素包括系统性动脉疾病(如纤维肌发育不良)、躯体性应激(如等长运动)和心理性应激(如焦虑、抑郁)、性激素(如雌激素、孕激素)、基因突变与遗传等。临床上可借助影像学检查来识别SCAD,包括有创冠状动脉造影(ICA)、冠状动脉腔内影像学、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心脏磁共振成像等,其中ICA是SCAD诊断的“金标准”。SCAD常见的治疗措施有药物保守治疗(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阻滞剂)、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以及其他治疗方案(机械支持治疗、心脏移植、心脏康复),预后较好,但需长期随访与监测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夹层 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下载PDF
比伐芦定抗凝治疗在冠状动脉钙化病变旋磨术中安全性与有效性的研究
7
作者 张涛 段作成 +3 位作者 冯婷婷 张宇晨 王志坚 赵林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23-128,共6页
目的:评价比伐芦定在冠状动脉钙化病变旋磨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连续入选北京安贞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因冠状动脉重度钙化病变行旋磨术入院的患者182例,其中88例使用比伐芦定抗凝治疗,94例使用普通肝素抗凝治疗。分析... 目的:评价比伐芦定在冠状动脉钙化病变旋磨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连续入选北京安贞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因冠状动脉重度钙化病变行旋磨术入院的患者182例,其中88例使用比伐芦定抗凝治疗,94例使用普通肝素抗凝治疗。分析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病变特点、旋磨治疗情况、并发症及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结果:普通肝素组1例患者旋磨未成功,其余所有患者均旋磨成功并置入支架。比伐芦定组患者围术期心肌损伤显著少于普通肝素组(8.0%vs.18.1%,P=0.044),比伐芦定组患者总出血事件显著少于普通肝素组(4.5%vs. 14.9%,P=0.025),住院期间无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结论:旋磨术中使用比伐芦定抗凝治疗能显著减少围术期心肌损伤和出血事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钙化病变 冠状动脉旋磨术 抗凝治疗 比伐芦定
下载PDF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建立情况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8
作者 孟晓雪 赵晶 +2 位作者 江尕学 药素毓 白明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06-208,共3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侧支循环(CCC)建立情况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急性冠状动脉闭塞病变(ATOs)患者远端心肌灌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2月~2022年6月在我院住院诊断为AMI的ATOs患者92例,根据CCC建立情况分为CCC不良组(45例)和CCC良好...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侧支循环(CCC)建立情况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急性冠状动脉闭塞病变(ATOs)患者远端心肌灌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2月~2022年6月在我院住院诊断为AMI的ATOs患者92例,根据CCC建立情况分为CCC不良组(45例)和CCC良好组(47例),收集所有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心脏专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系统(D-SPECT)检查结果并进行组间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AMI患者负荷总缺血范围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CCC建立情况对AMI患者负荷总缺血范围的预测价值。结果CCC良好组患者负荷总缺血范围、总计负荷得分及总计静息得分均低于CCC不良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CC建立良好是AMI患者负荷总缺血范围降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23)。CCC预测AMI患者负荷总缺血范围<20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4(95%CI 0.49~0.80,P<0.05),敏感度为59%,特异度为70%。CCC预测AMI患者负荷总缺血范围<13的AUC为0.67(95%CI0.47~0.87,P<0.05),敏感度为71%,特异度为63%。结论AMI ATOs患者CCC建立良好的病变较CCC建立不良的病变负荷总缺血范围小,CCC建立良好是AMI患者负荷总缺血范围降低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对患者远期预后的预测指标。D-SPECT可以作为评估心肌灌注水平的可靠指标,具有较好的临床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 急性心肌梗死 心脏专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系统 急性冠状动脉闭塞病变 心肌灌注
下载PDF
基于CAD-RADS的高危斑块特征联合CT-FFR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预后的预测价值
9
作者 赵建春 龚沈初 +1 位作者 张凡 王司晔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1期53-58,共6页
目的:研究基于冠状动脉疾病报告和数据系统(coronary artery disease-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CAD-RADS)的高危斑块特征联合CT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 derived from CT,CT-FFR)对冠状动脉病临界病变患者预后的临床应... 目的:研究基于冠状动脉疾病报告和数据系统(coronary artery disease-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CAD-RADS)的高危斑块特征联合CT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 derived from CT,CT-FFR)对冠状动脉病临界病变患者预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CAD-RADS结构式报告基础上,前瞻性研究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oronary artery CT angiography,CCTA)影像资料和临床资料,共301例临界病变患者纳入研究,影像观察指标包括CAD-RADS≥3、钙化积分≥100、斑块易损性特征、高危斑块、长病变、CT-FFR≤0.8,观察指标的组合包括CAD-RADS≥3 V、CAD-RADS≥3 V且CT-FFR≤0.8。研究终点为预后不良,包括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及计划外有创冠状动脉造影(invasive coronary angiography,ICA)、血运重建手术,研究样本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通过统计不同组间数据的差异,评价CAD-RADS高危斑块联合CT-FFR对临界病变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结果:年龄、钙化积分、CAD-RADS类别、斑块易损性特征、高危斑块、长病变、CT-FFR在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D-RADS类别、高危斑块、CT-FFR是冠状动脉临界病变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CT-FFR≤0.8在CAD-RADS≥3组、钙化积分≥100组、不同斑块易损性特征组、高危斑块组、长病变组中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指标组合(CAD-RADS≥3 V且CT-FFR≤0.8)预测预后不良的特异性、准确性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7.2%、85.7%、88.7%,AUC为0.795(95%CI:0.731~0.858)。结论:基于CAD-RADS的高危斑块特征联合CT-FFR能有效预测MACE及计划外ICA、血运重建手术,指导临床针对性干预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临界病变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 冠状动脉疾病报告和数据系统 高危斑块 斑块易损性 CT血流储备分数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鉴别老年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与次全闭塞患者的价值研究
10
作者 任俊立 任丽臣 +1 位作者 姚广 张永高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对老年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和次全闭塞患者进行无创区分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CCTA和有创冠状动脉造影的老年CTO或次全闭塞患者134例,分为CTO...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对老年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和次全闭塞患者进行无创区分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CCTA和有创冠状动脉造影的老年CTO或次全闭塞患者134例,分为CTO组62例和次全闭塞组72例。测量患者闭塞长度、闭塞头端形态(钝形/锥形)、侧支血管作为解剖学相关参数。管腔内密度衰减梯度通过后处理软件获得。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运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图(第10、第50、第90个百分位数)建模相关因素和CTO的关联,使用ROC曲线分析。结果糖尿病(OR=0.423,95%CI:0.186~0.963)、闭塞长度(OR=1.088,95%CI:1.031~1.148)、钝形头端(OR=2.453,95%CI:1.042~5.773)是鉴别老年CTO和次全闭塞患者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P<0.01)。闭塞长度鉴别老年CTO与次全闭塞患者的曲线下面积为0.718(95%CI:0.634~0.792,P=0.001)。结论CCTA可用于老年CTO与次全闭塞患者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闭塞 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术 LOGISTIC模型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 冠状动脉次全闭塞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
11
作者 王佳旺 吴琼 +3 位作者 刘莲莲 韩雪 董传政 于靖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57-60,共4页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构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模型。方法267例既往行PCI的冠心病患者,根据是否发生支架内再狭窄分为再狭窄组144例、非再狭窄组123例,收...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构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模型。方法267例既往行PCI的冠心病患者,根据是否发生支架内再狭窄分为再狭窄组144例、非再狭窄组123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基于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构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法、Bootstarp内部验证法评价预测列线图的准确度、区分度及符合度。结果高脂血症、血管钙化病变、血管迂曲病变、植入支架时间是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2.896、20.711、9.856、1.244,95%CI分别为1.201~6.895、4.674~91.775、2.088~46.525、1.139~1.359,P均<0.05)。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模型为Logit(P)=-2.988+1.063×(高脂血症,有=1,无=0)+3.031×(钙化,是=1,否=0)+2.288×(迂曲,是=1,否=0)+0.219×支架植入时长(年)。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1(95%CI 0.782~0.880),χ^(2)=12.072,P=0.148,Bootstarp内部验证校准曲线与标准曲贴合良好。结论存在高脂血症、血管钙化病变、血管迂曲病变及PCI术中、植入支架时间较长的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易发生支架内再狭窄。成功构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模型,模型的准确度、区分度及符合度均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并发症 支架内再狭窄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冠心病
下载PDF
《冠心病诊断与治疗》出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老年复杂冠状动脉病变临床差异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田泽祥 王坚 刘志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I0003-I0003,共1页
书名:《冠心病诊断与治疗》主编:王一尘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ISBN:978754398110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疾病,简称“冠心... 书名:《冠心病诊断与治疗》主编:王一尘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ISBN:978754398110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疾病,简称“冠心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因此冠心病的防治刻不容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冠状动脉血管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血管腔 上海科学技术 复杂冠状动脉病变 文献出版社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及血清指标对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评价
13
作者 赵宇明 赵树媛 +2 位作者 侯鹏 王爽 纪俊雨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3期48-52,共5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及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ANGPTL3)对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评价。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3月河北省胸科医院诊治的102例冠心病患者,按照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积分(G...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及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ANGPTL3)对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评价。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3月河北省胸科医院诊治的102例冠心病患者,按照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积分(Gensini积分)情况将其分为轻度组(0分≤Gensini积分≤20分)、中度组(20分<Gensini积分≤60分)及重度组(Gensini积分>60分),每组34例。对比3组患者冠状动脉最小管腔直径(MLD)、狭窄面积百分比(%AS)、狭窄直径百分比(%DS)、最小管腔面积(MLA)、Lp-PLA2及ANGPTL3,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预测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诊断效能。结果:重度组MLA、MLD低于中度组和轻度组,而%AS、%DS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05、4.083、5.871、6.976、3.387、2.198、2.668、3.505,P<0.05)。重度组Lp-PLA2、ANGPTL3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64、8.220、2.575、3.050,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MLA、MLD、%AS、%DS、CCTA综合参数、LpPLA2以及ANGPTL3预测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838、0.690、0.742、0.801、0.904、0.808和0.807。灵敏度分别为91.20%、91.20%、64.70%、94.10%、97.10%、70.60%和88.20%;特异度分别为76.50%、57.40%、75.00%、50.00%、70.60%、97.10%和70.60%。CCTA综合参数的AUC分别高于LpPLA2和ANGPTL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CTA及血清Lp-PLA2、ANGPTL3评估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均具有一定效能,且CCTA的预测效能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A2Lp-PLA2)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ANGPTL3) 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
下载PDF
冠状动脉钙化研究进展
14
作者 陈亮 程功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4期814-819,共6页
冠状动脉钙化是由于钙和磷酸盐以羟基磷灰石的形式结晶而引起,多种机制促使羟基磷灰石储存于冠状动脉壁的细胞外基质中导致的病理性改变。冠状动脉钙化,伴随着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与心血管疾病的传统危险因素、血运重建术后再发心血管... 冠状动脉钙化是由于钙和磷酸盐以羟基磷灰石的形式结晶而引起,多种机制促使羟基磷灰石储存于冠状动脉壁的细胞外基质中导致的病理性改变。冠状动脉钙化,伴随着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与心血管疾病的传统危险因素、血运重建术后再发心血管事件及未来的心血管事件密切相关。在严重钙化病变的冠脉中,不仅常规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并不能顺利地进行,而且介入手术即刻的并发症以及早期和晚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升高。本文将对冠状动脉钙化的机制、目前的冠脉内影像学检测及介入治疗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钙化 IVUS OCT
下载PDF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不同介入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15
作者 温晓林 蒋叶 赖红梅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3期547-554,共8页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占所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15%~20%,是冠心病介入治疗中较难处理的一种复杂病变类型,且由于冠脉分叉病变个体差异极大、手术操作复杂、术中风险高、术后并发症多等特点,术者难以一套标准流程解决所有分叉病变。因此...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占所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15%~20%,是冠心病介入治疗中较难处理的一种复杂病变类型,且由于冠脉分叉病变个体差异极大、手术操作复杂、术中风险高、术后并发症多等特点,术者难以一套标准流程解决所有分叉病变。因此,明晰患者分叉病变的分型及术式选择对于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冠状动脉造影微循环阻力指数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预后的评估价值
16
作者 伍逸轩 陈磊 +2 位作者 任燕飞 杨玉琳 陆远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6-354,共9页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造影微循环阻力指数(coronary angiography-derived index of microcirculatory resistance,caIMR)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造影微循环阻力指数(coronary angiography-derived index of microcirculatory resistance,caIMR)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9月~2022年3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诊断为STEMI的患者541例。使用FlashAngio系统(苏州润迈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计算caIMR。按照住院或随访期间MACE发生与否将患者分为MACE组和非MACE组,MACE定义为全因死亡、心力衰竭再入院、非计划性血运重建。采用COX回归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Kaplan-Meier生存曲线探究caIMR对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随访时间为1年,其中发生MACE 61例(11.28%)。与非MACE组比较,MACE组患者有着更高的caIMR。多因素COX分析表明,caIMR是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aIMR预测MACE的曲线下面积0.688,最佳截断值为25.3 U。caIMR加入到临床危险因素模型中后显著增加了模型的判别和重新分类能力;进一步将患者分为低caIMR组(caIMR<25 U,n=377)和高caIMR组(caIMR≥25 U,n=164)。Kaplan-Meier曲线显示caIMR≥25 U患者预后更差。结论caIMR是STEMI患者行PCI术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caIMR≥25 U患者预后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造影微循环阻力指数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 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原文传递
依洛尤单抗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的影响
17
作者 周婧 邱新成 +4 位作者 李延晖 江家荣 王莉莉 刘慧娟 文童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6期570-574,共5页
目的探究依洛尤单抗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冠状动脉微循环、心室重构和血清炎症水平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收治的106... 目的探究依洛尤单抗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冠状动脉微循环、心室重构和血清炎症水平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收治的106例NSTE-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3)、观察组(n=53)。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组给予依洛尤单抗+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两组均连续用药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2个月后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指数(IMR)、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12个月后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LDL-C水平分别为(3.65±1.02)、(1.23±0.40)、(1.84±0.53)mmol/L,均低于对照组[(4.63±1.07)、(1.48±0.42)、(2.42±0.60)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MR为25.26±2.54,低于对照组(27.88±2.78),TMPG略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2个月后的LVEDD、LVESD分别为(46.73±3.97)、(34.86±2.86)mm,均低于对照组[(50.26±4.02)、(36.85±3.24)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2个月后,血清hs-CRP、TNF-α水平分别为(3.03±0.49)mg/L、(34.58±7.54)ng/L,均低于对照组[(3.50±0.56)mg/L、(52.32±11.53)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依洛尤单抗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可明显降低NSTE-ACS患者PCI术后的血脂水平,改善冠状动脉微循环,扭转心室重构,抑制炎症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洛尤单抗 阿托伐他汀钙片 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微循环 心室重构
下载PDF
能谱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对糖尿病患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研究
18
作者 叶万春 张永婕 阮彩霞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7期149-153,共5页
目的能谱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CTA)对糖尿病患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88例疑似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共随机选取352个冠脉节段,均接受能谱CCT... 目的能谱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CTA)对糖尿病患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88例疑似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共随机选取352个冠脉节段,均接受能谱CCTA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CAG)为金标准,分析能谱CCTA对T2DM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冠脉狭窄程度及冠脉斑块类型的诊断效能。结果88例T2DM患者能谱CCTA诊断有56例合并冠状动脉病变,352个冠脉节段中,无狭窄134例,轻度狭窄115例,中度狭窄68例,重度狭窄10例,无斑块135例,钙化斑块26例,非钙化斑块103例,混合斑块67例。能谱CCTA诊断T2DM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准确度为88.64%,Kappa值为0.733;诊断冠脉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的准确度分别为95.74%、95.82%、97.73%,Kappa值分为0.900、0.857、0.702;诊断冠脉钙化斑块、非钙化斑块、混合斑块的准确度分别为96.01%、97.43%、98.24%,Kappa值分为0.754、0.964、0.969。结论能谱CCTA诊断T2DM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冠脉狭窄程度及冠脉斑块类型均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能为临床T2DM合并冠状动脉病变早期诊断、治疗工作提供一定参考,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谱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 糖尿病 冠状动脉病变 冠状动脉造影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