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肝脏脂肪含量与心肌缺血的关系研究
1
作者 王钰璇 任超 +2 位作者 孙宵宇 赵亚子 翟建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1-426,共6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I)、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肝脏脂肪含量与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确定的心肌缺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5月-2022年9月在本院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检查发现有冠状动脉狭窄的2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I)、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肝脏脂肪含量与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确定的心肌缺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5月-2022年9月在本院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检查发现有冠状动脉狭窄的229例患者资料,测量其冠状动脉狭窄程度、FAI和CT-FFR。将CT-FFR≤0.80和>0.80者分别归为心肌缺血组(n=74例)和非缺血组(n=155例)。受试者均行腹部CT平扫,采用QCT Pro软件测量其肝脏脂肪分数。比较上述各指标在2组间的差异,并将其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心肌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因素单独或联合对预测心肌缺血的诊断效能。结果:冠状动脉三支大血管FAI值及FAI均值、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肝脏脂肪分数在心肌缺血组与非缺血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上述指标可能是心肌缺血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AI均值(OR=1.155,95%CI 1.088~1.226)、冠状动脉狭窄程度(OR=7.435,95%CI 3.708~14.908)是心肌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FAI均值、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单独及两者联合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4、0.738、0.828,联合模型与2个单一指标模型比较,AU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311,P=0.000 9;Z=4.185,P<0.000 1)结论:随着肝脏脂肪含量增加,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更易发生心肌缺血。FAI均值、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是CT-FFR确定的心肌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均对心肌缺血有一定预测价值,且两者联合预测模型效能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 CT血流储备分数 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肝脏脂肪
下载PDF
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I)与粥样硬化斑块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2
作者 张祺悦 李泽茂 +1 位作者 罗童 张惠英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9期1255-1264,共10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t Attenuation Index, FAI)与冠状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9例存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CTA)...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t Attenuation Index, FAI)与冠状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9例存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CTA)图像,其中221支冠状动脉存在斑块。使用人工智能软件自动测量存在斑块的冠状动脉血管近端40 mm周围脂肪FAI值,分析其与斑块相关特征参数包括斑块位置、斑块性质、斑块数量、斑块长度、血管狭窄程度的关系,使用线性回归分析FAI与斑块特征的相关性。结果: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对比不同血管分布、不同性质、不同狭窄程度、不同斑块长度的斑块发现,左回旋支FAI高于左前降支及右冠状动脉(P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ericoronary fat attenuation index (FAI)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plaques. Methods: 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CTA) images of 99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of which 221 coronary arteries had plaque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oftware was used to automatically measure the FAI value of the fat 40 mm around the proximal end of the coronary artery with plaque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plaque-related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including plaque location, plaque nature, plaque number, plaque length, and degree of vascular stenosis was analyzed. Linear regression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FAI and plaque characteristics. Results: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the FAI of the left circumflex artery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artery and the right coronary artery (P < 0.001). The FAI of blood vessels in calcified plaques was lower than that in non-calcified plaques (P < 0.05) and mixed plaque (P < 0.005). The FAI of blood vessels in diffusely distributed plaques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localized (P < 0.05) and segmental (P < 0.005) distributions. The FAI of vessels with mild stenosi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vessels with mild stenosis (P < 0.001) and moderate stenosis (P < 0.005). Multivariat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non-calcified plaques, mixed plaques, plaques located in the left circumflex artery, and diffusely distributed plaques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proximal FAI value of pericoronary fat (P < 0.05). Conclusion: The FAI value is correlated with the location, type and length of atherosclerotic plaques, and has potential predictive value for the diagnosis and prognosis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to a certain ext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 斑块
下载PDF
CT血流储备分数与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联合临床及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特征预测主动脉瓣置换术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 被引量:3
3
作者 黄书苑 杨宝珠 +1 位作者 于鑫鑫 王锡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48-852,共5页
目的评估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与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I)联合临床及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特征预测主动脉瓣置换术(AVR)术后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9例接受AVR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根据随访... 目的评估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与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I)联合临床及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特征预测主动脉瓣置换术(AVR)术后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9例接受AVR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根据随访中是否发生MACE将其分为MACE组与非MACE组;以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临床、CCTA及冠状动脉CT-FFR、FAI,筛选术后发生MACE的独立预测因素,基于临床、CCTA特征,以及CT-FFR及右冠状动脉(RCA)FAI建立嵌套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及Harrell C指数,评估各模型诊断效能及其拟合优度。结果MACE组22例、无MACE组117例。CT-FFR(HR=3.683)及RCA-FAI(HR=3.261)均为AVR术后发生MACE的独立预测因素。临床模型、临床+CCTA、临床+CCTA+CT-FFR模型及临床+CCTA+CT-FFR+RCA-FAI模型预测AVR术后MACE的AUC分别为0.636、0.730、0.758及0.817,C指数分别为0.614、0.707、0.733及0.782;其中,临床+CCTA+CT-FFR+RCA-FAI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的一致性最高、拟合优度最佳。结论CT-FFR及RCA-FAI联合临床及CCTA特征能有效预测AVR术后M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动脉瓣狭窄 不良心血管事件 CT血流储备分数 脂肪衰减指数
下载PDF
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联合实验室指标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研究
4
作者 杨林 叶维韬 +3 位作者 王绍荣 吴璐思 杨军 曹希明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32期11-15,共5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t attenuation index,FAI)联合实验室指标预测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风险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至2020年南方医科大...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t attenuation index,FAI)联合实验室指标预测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风险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至2020年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广东省人民医院确诊的CHD患者454例病历资料,将其分为稳定性冠心病(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SCAD)组(n=233)与ACS组(n=221)。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冠状动脉主要分支[右冠状动脉(right coronary artery,RCA)、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branch,LAD)及左旋支(left circumflex branch,LCX)]的FAI值、实验室指标及临床资料,筛选CHD患者发生ACS的独立影响因素;构建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价独立影响因素及其联合应用的预测效能。结果LAD-FAI、RCA-FAI及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是CHD患者发生ACS的独立影响因素。LAD-FAI、RCA-FAI、hs-CRP值升高单独预测CHD患者发生ACS的AUC分别为0.568、0.703、0.749,三者联合预测的AUC为0.815。结论LAD-FAI、RCA-FAI与hs-CRP联合对CHD患者发生ACS的风险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 冠心病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血管周围脂肪衰减指数
下载PDF
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及影像组学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骆凡昕 鲁际 《中国医疗设备》 2023年第2期149-153,共5页
冠心病已成为全球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而冠脉炎症在冠心病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作为临床上检测冠心病的一线研究工具,由此延伸的冠状动脉钙化评分(Coronary Calcium Score,CACS)及CT血流储备分数在冠心病风险... 冠心病已成为全球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而冠脉炎症在冠心病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作为临床上检测冠心病的一线研究工具,由此延伸的冠状动脉钙化评分(Coronary Calcium Score,CACS)及CT血流储备分数在冠心病风险分层及限流性狭窄方面提供了更多信息,但在动脉粥样硬化早期阶段的预测价值仍较有限,而冠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t Attenuation Index,FAI)对冠心病的诊断及预后预测有增量价值。本文基于现有的文献资料,结合相关实验研究,归纳冠脉周围FAI及其影像组学在冠心病中的应用,旨在为检测早期冠心病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 影像组学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与冠状动脉钙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孙嘉晨 景梦园 +3 位作者 李政晓 刘苏卫 任铁柱 周俊林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年第8期40-43,48,共5页
目的探究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测量的右冠状动脉近端冠状动脉周围(冠周)脂肪衰减指数(FAI)与不同等级冠状动脉钙化之间的潜在关联。方法回顾性收集340例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进行CCTA检查并符合条件的患者。基于CCTA测量每位患者... 目的探究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测量的右冠状动脉近端冠状动脉周围(冠周)脂肪衰减指数(FAI)与不同等级冠状动脉钙化之间的潜在关联。方法回顾性收集340例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进行CCTA检查并符合条件的患者。基于CCTA测量每位患者右冠状动脉近端的冠周FAI和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评估冠状动脉炎症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负担间的关系。结果CACS=0的冠心病(CHD)患者冠周FAI显著高于CACS>0的CHD患者和CACS=0的无CHD患者(P<0.001)。冠周FAI在不同CACS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CACS=0的CHD患者中最高(P<0.05)。结论冠周FAI和不同等级冠状动脉钙化之间没有关系,但冠周FAI在CACS=0的CHD患者中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脂肪衰减指数 冠状动脉钙化积分
下载PDF
基于双源CT下人工智能CT血流储备分数联合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对高海拔地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的评估及预测 被引量:7
7
作者 罗焕 曹成瑛 +2 位作者 高律萍 杨陵武 朱友义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2期284-288,共5页
目的 分析基于双源CT下人工智能CT血流储备分数(FFR)联合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I)对高海拔地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的评估及预测。方法 选取2021年10~12月于我院行冠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的的63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以冠脉CTA结... 目的 分析基于双源CT下人工智能CT血流储备分数(FFR)联合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I)对高海拔地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的评估及预测。方法 选取2021年10~12月于我院行冠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的的63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以冠脉CTA结果将患者分为血管狭窄率≥50%组与血管狭窄率<50%组。比较冠脉狭窄程度、CT-FFR与冠脉周围FAI检查结果;根据冠脉血管钙化程度分组,比较轻中度钙化组、重度钙化组中血管狭窄率≥50%组与<50%组的CT-FFR、冠脉周围FAI检查结果,分析各组间CT-FFR与冠脉周围FAI单独与联合的诊断效能。结果 本研究63例患者中共检查79支冠脉血管,血管狭窄率≥50%组共24支血管,血管狭窄率<50%组55支。血管狭窄率≥50%组与血管狭窄率<50%组的病变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支血管冠脉狭窄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狭窄率≥50%组的CT-FFR低于血管狭窄率<50%组,冠脉周围FAI高于血管狭窄率<50%组(P<0.05)。63例患者中,冠脉血管轻中度钙化47例,重度钙化16例。轻中度钙化组中血管狭窄率≥50%组冠脉狭窄率高于血管狭窄率<50%组,CT-FFR低于血管狭窄率<50%组(P<0.05)。重度钙化组中血管狭窄率≥50%组CT-FFR低于血管狭窄率<50%组,冠脉周围FAI高于血管狭窄率<50%组,两组冠脉狭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CT-FFR+冠脉周围FAI对血管钙化的诊断效能相对于两者单独检查有显著提升(P<0.05)。结论 CT-FFR对重度钙化血管诊断效能较低,联合冠脉周围FAI能为血流异常的冠心病患者提高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 血流储备分数 冠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 CT血管造影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智能的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联合CT血流储备分数预测冠心病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的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解福友 刘艺超 +2 位作者 邱晓晖 王利 涂胜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25-1331,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人工智能的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I)联合CT的血流储备分数(CT⁃FFR)技术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风险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3月我院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检... 目的探讨基于人工智能的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I)联合CT的血流储备分数(CT⁃FFR)技术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风险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3月我院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检查的冠心病患者180例,经排除标准筛选后最终纳入128例,根据MACE发生情况,分为MACE组(n=35)、非MACE组(n=93)。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MACE发生风险因素,并比较不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不同斑块类型的冠心病患者冠周FAI、CT⁃FFR水平,经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FAI、CT⁃FFR对MACE的联合预测价值。结果糖尿病史、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斑块类型、FAI、CT⁃FFR为冠心病患者发生MACE的风险因素(P<0.05);中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FAI低于重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CT⁃FFR高于重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P<0.05);非钙化斑块患者FAI高于钙化斑块患者,CT⁃FFR低于钙化斑块患者(P<0.05);FAI、CT⁃FFR联合预测MACE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82,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价值(P<0.05)。结论糖尿病史、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斑块类型、FAI、CT⁃FFR为MACE发生影响因素,FAI、CT⁃FFR对冠心病患者MACE发生具有良好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人工智能 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 血流储备分数 不良心血管事件 预测价值
原文传递
冠状动脉周围脂肪CT衰减指数联合CT-FFR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MACE事件预测价值
9
作者 孙刚 常艺桐 +2 位作者 徐娜 孟庆涛 朱霓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7期90-92,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冠状动脉周围脂肪CT衰减指数(FAI)联合CT-FFR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MACE事件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7月在我院接受PCI手术治疗的ACS患者162例,根据患者术后1年是否发生MACE,将其分为MACE组(37例)和非M... 目的探讨分析冠状动脉周围脂肪CT衰减指数(FAI)联合CT-FFR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MACE事件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7月在我院接受PCI手术治疗的ACS患者162例,根据患者术后1年是否发生MACE,将其分为MACE组(37例)和非MACE组(125例)。记录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FAI及CT-FFR检查,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采用ROC曲线分析FAI、CT-FFR对ACS患者PCI术后MACE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MACE组患者FAI显著高于非MACE组患者(P<0.05),且MACE组患者CT-FFR显著低于非MACE组(P<0.05)。CTFFR、FAI、年龄以及血管病变直数进入回归模型(P<0.05),为影响ACS患者PCI术后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FAI、CT-FFR对ACS患者PCI术后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显示,FAI曲线下面积为0.695、CT-FFR曲线下面积为0.771,FAI联合CT-FFR曲线下面积为0.943。结论冠状动脉周围脂肪CT衰减指数联合CT血流储备分数对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MACE发生具有着良好的预测价值,术前完善相关检查评估,对于高危患者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治疗对策,对于改善患者临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周围脂肪CT衰减指数 CT-FFR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MACE 预测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A量化脂肪衰减指数指导冠状动脉非钙化斑块危险分层的价值
10
作者 刘学谦 秦涛 丁倩倩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2期228-231,共4页
目的:通过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量化脂肪衰减指数(FAI),分析FAI对冠状动脉非钙化斑块危险分层的指导价值。方法:选取行CCTA检查且有非钙化斑块的患者160例为非钙化斑块组;另抽取同期行CCTA检查无病变的患者50例为对照组;按管腔狭窄... 目的:通过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量化脂肪衰减指数(FAI),分析FAI对冠状动脉非钙化斑块危险分层的指导价值。方法:选取行CCTA检查且有非钙化斑块的患者160例为非钙化斑块组;另抽取同期行CCTA检查无病变的患者50例为对照组;按管腔狭窄程度,将非钙化斑块组分为轻度组72例、中度组53例及重度组35例。检测所有患者的FAI,分析非钙化斑块管腔狭窄程度与FAI的相关性及FAI对非钙化斑块危险分层的评估价值。结果:非钙化斑块组FAI高于对照组(P<0.05);轻、中、重度组FA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低于中度组、重度组(均P<0.05),中度组与重度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非钙化斑块管腔狭窄程度与FAI呈正相关(r=0.523,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FAI评估非钙化斑块危险分层的AUC、特异度及敏感度分别为0.710、70.50%、75.00%。结论:CCTA量化的FAI与非钙化斑块管腔狭窄程度呈正相关,且对非钙化斑块危险分层有一定指导价值,可作为评估冠状动脉疾病患者斑块进展及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脂肪衰减指数 非钙化斑块 危险分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基于冠状动脉CT钙化积分图像与血管成像测量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陈灿 陶青 +3 位作者 陈蒙 查昕仪 胡粟 胡春洪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54-258,共5页
目的探索不同阈值下基于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CS)图像测得的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I)与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图像测量结果的差异,并探讨基于CCS方法测量FAI的可行性并探索合适阈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于... 目的探索不同阈值下基于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CS)图像测得的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I)与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图像测量结果的差异,并探讨基于CCS方法测量FAI的可行性并探索合适阈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CCTA检查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按纳排标准筛选后,非钙化斑块组纳入122例冠状动脉仅有非钙化斑块的患者,包含144支病变血管;无斑块组纳入97例冠状动脉未见明显异常的患者,包含186支正常血管。使用Perivascular Fat Analysis Tool软件勾画CCS和CCTA图像的冠状动脉并设置相应的脂肪组织阈值,软件自动生成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的感兴趣区,并计算出FAI。CCS图像设置4种脂肪组织阈值(-190~-30、-185~-25、-180~-20和-175~-15 HU);CCTA图像设置1种脂肪组织阈值(-190~-30 HU)。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估2名医师基于CCS和CCTA图像测量FAI的组内及组间一致性。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CCS与CCTA图像测量的血管周围FAI间的差异,并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探讨其相关性。结果(1)2名医师基于CCS及CCTA图像测得的FAI具有较好的组内及组间一致性;(2)阈值取-185~-25 HU时,非钙化斑块组基于CCS和CCTA图像测得的FAI分别为(-84.15±5.99)和(-83.83±5.98)H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9,P=0.429);且无斑块组基于CCS和CCTA图像测得的FAI分别为(-83.41±5.75)和(-83.84±6.25)HU,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t=-1.08,P=0.280);(3)阈值取-190~-30、-180~-20和-175~-15 HU时,非钙化斑块组和无斑块组分别基于CCS与CCTA图像测得的FAI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非钙化斑块组和无斑块组不同阈值下基于CCS图像测得的FAI与CCTA图像所测得的FAI均呈中度相关。结论基于CCS图像测量FAI具有可行性,合适阈值为-185~-25 H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脂肪衰减指数 冠状动脉
原文传递
基于人工智能探究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I)与CCTA斑块性质的相关性研究
12
作者 韩伊萍 王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0期4-7,共4页
采用人工智能技术(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对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进行分析,探讨冠心病患者的斑块性质与血管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I)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连续收集2023年1月~2023年7月在我院拟诊为冠心病且在影像中心进行C... 采用人工智能技术(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对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进行分析,探讨冠心病患者的斑块性质与血管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I)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连续收集2023年1月~2023年7月在我院拟诊为冠心病且在影像中心进行CCTA检查的273例患者的临床与影像资料;将其分为两组:冠状动脉斑块组和对照组(无斑块组);随后,使用人工智能辅助诊断软件,对所选的CCTA进行了深入分析,将CCTA最佳舒张期原始数据导入人工智能辅助诊断软件(深睿心脑血管辅助诊断系统),全自动的完成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三支大血管的三维重建、斑块智能检出以及斑块周围FAI计算,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探究冠周FAI与斑块所在血管分支及斑块类型的相关性。结果 在冠状动脉周围FAI值方面,有斑块组和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有斑块组中左前降支与左回旋支三种不同类型的斑块冠状动脉周围FAI值具有显著差异性,混合斑块及非钙化斑块冠状动脉周围FAI值较钙化斑块冠状动脉周围FAI值升高,具体统计学意义;右冠状动脉存在不同性质斑块的冠状动脉周围FA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状动脉三大分支近段40mm节段的冠状动脉周围FAI值与血管分支有关,也与斑块的类型有关。结论 冠状动脉周围FAI与所在血管分支及不同斑块类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 冠状动脉 CT 血管造影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冠周脂肪衰减指数评估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蔺倩 段慧 刘霖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2期135-139,共5页
冠周脂肪组织是冠状动脉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解剖学上紧紧包绕冠状动脉,不同于身体其他部位的脂肪组织,它具有独特的病理生理功能,其分泌的脂肪细胞因子在冠状动脉炎症反应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中起重要的作用。基于冠状动脉CT... 冠周脂肪组织是冠状动脉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解剖学上紧紧包绕冠状动脉,不同于身体其他部位的脂肪组织,它具有独特的病理生理功能,其分泌的脂肪细胞因子在冠状动脉炎症反应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中起重要的作用。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测量的冠周脂肪组织CT衰减是一种无创的评估冠心病的方法,本文将从冠周脂肪组织生物学、量化方法及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几个方面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周脂肪组织 冠周脂肪组织衰减指数 冠状动脉炎症 动脉粥样硬化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基于CCTA测量冠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与冠脉狭窄及斑块稳定性的关系
14
作者 苏鸿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4年第15期13-16,共4页
目的探究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测量冠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t Attenuation Index,FAI)与冠脉狭窄及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2022年4月至2024年4月期间对本院诊治的80例接受计算机断层... 目的探究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测量冠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t Attenuation Index,FAI)与冠脉狭窄及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2022年4月至2024年4月期间对本院诊治的80例接受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患者的医疗记录进行回顾性评估,所有患者均接受CCTA检查,根据冠脉狭窄程度分为重度狭窄组(n=38,血管狭窄≥50%)和轻中度狭窄组(n=42,血管狭窄<50%),再根据斑块稳定性的不同分为不稳定组(n=45)和稳定组(n=35)。分别比较上述不同分组FAI指数的差异,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评估FAI在区分不同狭窄程度和斑块稳定性的效能,并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FAI与冠脉狭窄及斑块稳定性之间的关联性。结果四组一般资料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狭窄组的FAI指数显著高于轻中度狭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FAI区分冠脉重度狭窄和轻中度狭窄的AUC为0.643(95%CI:0.528-0.747),当FAI阈值为-69.71时,敏感度为64.29%,特异度为65.79%。斑块不稳定组的FAI指数显著高于斑块稳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FAI区分不稳定斑块和稳定斑块的AUC为0.656(95%CI:0.541-0.759),当FAI阈值为-67.52时,敏感度为71.43%,特异度为57.78%。FAI与冠脉狭窄程度呈现显著正相关(P<0.05,r=0.520),FAI与斑块稳定性呈现显著负相关(P<0.05,r=-0.485)。结论CCTA测量的FAI与冠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与斑块稳定性呈负相关,FAI有潜力作为冠心病风险评估的补充指标,有助于及早发现高风险个体,为临床决策和个性化治疗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冠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 冠脉狭窄 斑块稳定性
下载PDF
449例患者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与CT高危斑块及狭窄程度的关联 被引量:11
15
作者 张润知 顾慧 +4 位作者 李亚妮 杨世锋 高艳 王箬芃 王锡明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7-31,共5页
目的基于第三代双源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图像获得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I),探讨FAI与高危斑块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联。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行CCTA检查的449例患者的临床资... 目的基于第三代双源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图像获得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I),探讨FAI与高危斑块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联。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行CCTA检查的44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存在CT高危斑块,将患者分为高危斑块组(n=226)、非高危斑块组(n=223)。基于CCTA图像,测量右冠状动脉周围FAI,并进行两组间比较。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FAI及FAI联合狭窄程度对CT高危斑块的诊断价值。根据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进一步将高危斑块组分为3组:组1(1%~49%)、组2(50%~99%)、组3(100%),计算各组间FAI值。结果高危斑块组与非高危斑块组的FAI值分别为(-81.54±7.46)HU、(-90.12±7.23)HU,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ROC结果显示,FAI及FAI联合狭窄程度诊断CT高危斑块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0、0.849,灵敏度分别为79.65%、80.53%,特异度分别为74.44%、79.37%。FAI诊断CT高危斑块的最佳阈值为-86.5 HU。高危斑块组中,不同狭窄程度组1~3 FAI值分别为:(-84.76±8.23)HU、(-80.41±6.59)HU、(-77.07±4.50)HU,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FAI作为新型影像标记物可监测冠状动脉炎症水平,其值越高,提示斑块风险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 脂肪衰减指数 高危斑块 冠脉狭窄程度
原文传递
基于CT的冠状动脉周围脂肪在心血管疾病诊断及预后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灵丽 蒋思宇 +1 位作者 冯馨仪 李睿(审校)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24年第4期463-468,共6页
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PCAT)的变化可以动态反映冠状动脉炎症活动,冠状动脉炎症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冠状动脉CT的PCAT衰减及影像组学等参数指标可以无创评估冠状动脉炎症,这对于心血管疾病进行早期诊断及预后评... 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PCAT)的变化可以动态反映冠状动脉炎症活动,冠状动脉炎症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冠状动脉CT的PCAT衰减及影像组学等参数指标可以无创评估冠状动脉炎症,这对于心血管疾病进行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就冠状动脉CT检查技术的PCAT影像学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 脂肪衰减指数 血管炎 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CCTA冠周脂肪联合冠状动脉斑块参数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预测价值分析
17
作者 刘超 寇介丽 +1 位作者 郑书刚 郑彩端 《蚌埠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249-253,共5页
目的:基于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CTA)冠周脂肪联合冠状动脉斑块参数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诊断效能分析。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有记录的ACS事件(急性心肌梗死或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斑块破裂的客观证据)并... 目的:基于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CTA)冠周脂肪联合冠状动脉斑块参数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诊断效能分析。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有记录的ACS事件(急性心肌梗死或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斑块破裂的客观证据)并在ACS事件前1个月至2年接受CCTA检查的病人。通过CCTA检查收集斑块参数和冠周脂肪特征[冠周脂肪衰减指数(FAI)]。采用信息增益评估每个特征的相对重要性,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单个或组合特征预测ACS的风险价值。结果:本研究纳入了59例病人,CCTA和ACS事件之间的中位间隔为341 d(IQR为166~544,范围55~702),94.9%的病人出现急性心肌梗死。罪犯病变中低衰减斑块的患病率和FAI高于非罪犯病变(P<0.05和P<0.01)。FAI显示出最高的信息增益(0.051,95%CI:0.050~0.052),其次是低衰减斑块(0.028,95%CI:0.027~0.029)和斑块体积(0.023,95%CI:0.022~0.024)。具有较高FAI和存在低衰减斑块的病变与后续ACS罪犯病变的风险较高相关(FAI和低衰减斑块风险比分别为HR=3.251,95%CI:1.310~8.040,P<0.01和HR=2.601,95%CI:1.356~4.945,P<0.05)。FAI、低衰减斑块和斑块体积的联合模型在预测ACS风险中表现出最佳性能(AUC=0.737,95%CI:0.714~0.767,P<0.01)。结论:斑块参数和冠周脂肪特征的结合可以提高对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病变病人ACS风险的无创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冠周脂肪衰减指数 斑块参数
下载PDF
CCTA成像中冠周脂肪应用于冠状动脉高危斑块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李育昌 杨卫东 +1 位作者 李旋 吴赛月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5年第4期4-6,9,共4页
目前,心血管疾病是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主要致死原因为高危斑块破裂、侵蚀及血栓形成导致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故高危斑块的识别、诊断和及时处理是避免心血管事件和降低死亡率的关键。血管炎症可促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目前,心血管疾病是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主要致死原因为高危斑块破裂、侵蚀及血栓形成导致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故高危斑块的识别、诊断和及时处理是避免心血管事件和降低死亡率的关键。血管炎症可促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并可诱导高危斑块破裂,导致ACS的发生,而冠状动脉炎症与冠状动脉周围脂肪可以通过双向作用互相影响。本文就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的研究进展、冠状动脉周围脂肪在高危斑块中的应用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急性冠脉综合征 脂肪衰减指数 高危斑块 CT CT血管造影
下载PDF
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与冠心病预后关系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徐媛 郭歌 +4 位作者 蔡嘉庚 蔡珠兰 吴岑岑 赵鹏辉 祖凌云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53-456,共4页
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PCAT)是指距离冠状动脉壁血管直径范围内的脂肪组织,其可以与邻近的冠状动脉进行双向通讯,调节局部冠状动脉炎症。PCAT对冠心病预后的预测价值在多项研究中已得到验证。因此,本文就PCAT与冠状动脉相互作用的病理... 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PCAT)是指距离冠状动脉壁血管直径范围内的脂肪组织,其可以与邻近的冠状动脉进行双向通讯,调节局部冠状动脉炎症。PCAT对冠心病预后的预测价值在多项研究中已得到验证。因此,本文就PCAT与冠状动脉相互作用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其与冠心病预后关联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 脂肪衰减指数 冠状动脉炎症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