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指数变化及可能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建强 余佳欣 康林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6期675-679,共5页
目的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指数变化及可能的影响因素展开分析。方法 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收集雅安市人民医院符合研究标准的3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期遵循配对原则选择36例非高血压老年患者作为对照... 目的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指数变化及可能的影响因素展开分析。方法 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收集雅安市人民医院符合研究标准的3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期遵循配对原则选择36例非高血压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因胸痛、胸闷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症状就诊,实施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功能检测,重点观察两组冠状动脉微循环指数变化,并结合其他检查结果探讨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空腹血糖、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血浆黏度、血沉、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质量、左心室质量指数、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指数、基线平均传导时间、平均冠状动脉内压力、最大充血状态下平均传导时间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指数变化作为应变量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LDL-C、血浆黏度、血沉、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左心室质量指数、舒张功能减退等因素可能是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指数异常改变的影响因素。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指数异常改变,应从血脂浓度、血浆黏度、炎症情况、肾功能、心脏功能等方面加强干预,以改善冠状动脉功能,降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微循环指数 冠状动脉造影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冠状动脉造影衍生的微循环阻力指数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室重构的预测价值
2
作者 鹿冠玉 赵蕾 +4 位作者 惠可尧 卢志辉 王兰菱 高海 马晓海 《中国循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8-144,共7页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冠脉)造影衍生的微循环阻力指数(AMR)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后心室重构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4月至2023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接受PCI的STEMI患者168例。...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冠脉)造影衍生的微循环阻力指数(AMR)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后心室重构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4月至2023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接受PCI的STEMI患者168例。患者分别于PCI术后3~7 d和3个月时接受急性期与恢复期心脏磁共振成像(CMR)检查。恢复期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较急性期增加20%及以上认为发生心室重构,据此将入选患者分为心室重构组(n=49)与无心室重构组(n=119)。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临床特征、AMR值及CMR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估AMR和急性期CMR显示的微血管阻塞(MVO)范围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AMR对STEMI患者PCI术后心室重构的预测价值。结果:168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6.4±11.4)岁,男性139例(82.7%)。AMR值与急性期CMR显示的MVO范围呈正相关(r=0.42,P<0.01)。心室重构组的AMR值高于无心室重构组[3.00(2.56,3.52)mmHg·s/cm vs.2.48(2.20,2.74)mmHg·s/cm,1 mmHg=0.133 kPa,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MR是STEMI患者PCI术后心室重构的独立预测因素,AMR值每增加0.2 mmHg·s/cm,心室重构风险增加45.1%(OR=1.451,95%CI:1.228~1.714,P<0.01)。AMR预测心室重构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69。结论:AMR与MVO范围呈正相关,是STEMI患者PCI术后心室重构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衍生的微循环阻力指数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微循环 心室重构
下载PDF
冠状动脉造影微循环阻力指数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5
3
作者 伍逸轩 陈磊 +2 位作者 任燕飞 杨玉琳 陆远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6-354,共9页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造影微循环阻力指数(coronary angiography-derived index of microcirculatory resistance,caIMR)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造影微循环阻力指数(coronary angiography-derived index of microcirculatory resistance,caIMR)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9月~2022年3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诊断为STEMI的患者541例。使用FlashAngio系统(苏州润迈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计算caIMR。按照住院或随访期间MACE发生与否将患者分为MACE组和非MACE组,MACE定义为全因死亡、心力衰竭再入院、非计划性血运重建。采用COX回归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Kaplan-Meier生存曲线探究caIMR对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随访时间为1年,其中发生MACE 61例(11.28%)。与非MACE组比较,MACE组患者有着更高的caIMR。多因素COX分析表明,caIMR是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aIMR预测MACE的曲线下面积0.688,最佳截断值为25.3 U。caIMR加入到临床危险因素模型中后显著增加了模型的判别和重新分类能力;进一步将患者分为低caIMR组(caIMR<25 U,n=377)和高caIMR组(caIMR≥25 U,n=164)。Kaplan-Meier曲线显示caIMR≥25 U患者预后更差。结论caIMR是STEMI患者行PCI术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caIMR≥25 U患者预后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造影微循环阻力指数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 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原文传递
基于冠状动脉造影计算的微循环阻力指数在不同类型冠心病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4
作者 李新健 王贵松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4年第9期778-781,共4页
冠状动脉微循环在心肌血流灌注调节中发挥关键作用,微循环阻力指数是评价微血管功能的金标准。随着计算流体力学技术的发展,基于冠状动脉造影计算的微循环阻力指数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种方法无需使用压力导丝和血管扩张剂,并且与基于... 冠状动脉微循环在心肌血流灌注调节中发挥关键作用,微循环阻力指数是评价微血管功能的金标准。随着计算流体力学技术的发展,基于冠状动脉造影计算的微循环阻力指数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种方法无需使用压力导丝和血管扩张剂,并且与基于压力导丝的微循环阻力指数有较好的诊断一致性。目前已在心肌梗死、慢性冠脉综合征和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中得到应用。现对基于冠状动脉造影计算的微循环阻力指数在不同类型冠心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微循环阻力指数 基于冠状动脉造影的微循环阻力指数
下载PDF
微循环阻力指数对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择期行介入治疗的预测价值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3
5
作者 王世超 刘玉昊 +2 位作者 武越 张纯全 王旭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32-336,共5页
目的:评价微循环阻力指数(IMR)对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患者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的预测价值,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择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或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错过时间窗(〉12小时以上)半月以上仍有... 目的:评价微循环阻力指数(IMR)对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患者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的预测价值,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择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或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错过时间窗(〉12小时以上)半月以上仍有症状的34例患者,择期行PCI后,使用一根头端带有压力-温度传感器的冠状动脉导引导丝进行IMR测定。以IMR=25 U为界值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微循环正常组(n=16),微循环异常组(n=18)。比较两组患者PIC术前及术后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对两组间有差异的指标用二分类Logistic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微循环异常组侧支循环不良患者比例、糖尿病患者比例、肌酐(C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空腹血糖(FBG)、B型脑钠肽(BNP)明显高于微循环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的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证实:hs-CRP(OR=2.41,95%CI:1.145~5.074,P〈0.01)是影响冠状动脉完全闭塞患者微循环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2)微循环正常组PCI术后3个月LVEF较术前明显增加,微循环异常组PCI术后3个月LVEDD较术前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微循环阻力指数是一种表示微血管完整性的新型指数,能够提早且可靠地确定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患者择期行PCI后左心室功能恢复情况。(2)在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的患者中,hs-CRP是预测冠状动脉微循环异常的独立的危险因素,冠状动脉完全闭塞后hs-CRP高的患者即使是择期开通了闭塞血管,也会出现微循环障碍,提示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微循环指数 心肌梗死 C反应蛋白质
下载PDF
益气活血法对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PCI后心肌损伤、冠状动脉微循环的影响
6
作者 谭玉培 尚菊菊 +3 位作者 刘红旭 周琦 刘子豪 黄熙曼 《北京中医药》 2024年第10期1126-1130,共5页
目的 探讨参元益气活血胶囊(SYD)对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PCI后心肌损伤、冠状动脉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6月—2023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68例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 探讨参元益气活血胶囊(SYD)对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PCI后心肌损伤、冠状动脉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6月—2023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68例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在规范化治疗基础上加SYD口服,对照组在规范化治疗基础上加安慰剂(PBO)口服,2组均给予PCI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后心肌损伤指标肌酸激酶同工酶MB (CK-MB)、CK-MB峰值、冠状动脉微循环指数(IMR)、IMR的变化率(△IMR)以及安全性。CK-MB峰值与△IMR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法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24 h,2组CK-MB水平均高于术前(P<0.05),且观察组CK-M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72 h,2组CK-MB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K-MB水平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K-MB峰值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组IMR水平均高于术前(P<0.05),观察组IMR水平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MR低于对照组(P<0.05)。PCI术后对照组CK-MB峰值与△IMR无明显相关性(r=-0.158 5,P>0.05),观察组CK-MB峰值与△IMR呈正相关性(r=0.3392,P<0.05)。观察组1例血脂控制不佳,予阿托伐他汀钙片加倍强化治疗后出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停药后恢复正常。余患者未出现肝肾功能、血尿便常规、凝血指标等异常。2组均未发生药物性皮炎、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 SYD可改善冠心病UA患者PCI后心肌损伤及冠状动脉微循环,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性心绞痛 益气活血法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肌酸激酶同工酶MB 冠状动脉微循环指数
原文传递
微循环阻力指数对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患者择期行PCI治疗的预测价值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姜荣泸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6期645-648,665,共5页
目的评价微循环阻力指数(index of microcirculatory resistance,IMR)对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患者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预测价值并分析IMR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非ST段抬高型心肌... 目的评价微循环阻力指数(index of microcirculatory resistance,IMR)对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患者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预测价值并分析IMR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及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错过时间窗(〉12 h以上)15 d以上仍有症状的患者84例,择期行PCI治疗后,对其IMR进行测定。以IMR=25 U为界值将入组患者分为:微循环正常组(n=38),微循环异常组(n=46),比较两组PCI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并对可能影响IMR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微循环异常组中糖尿病患者比例、侧支循环不良患者比例、高敏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脑钠肽、肌酐浓度明显高于微循环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进一步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敏C反应蛋白是影响冠状动脉微循环的危险因素(OR=2.365,95%CI:1.852~6.025)。微循环正常组PCI治疗后3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术前明显增加,微循环异常组PCI治疗后3个月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MR能够可靠地预测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患者择期行PCI治疗后左心室功能恢复情况,高敏C反应蛋白可以预测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的患者是否有微循环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微循环指数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重构与冠状动脉微循环及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1
8
作者 陈逸敏 李光 +3 位作者 谢桂庭 林艳 余冰艳 董豪坚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29-134,共6页
目的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且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治疗患者中研究以左心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 目的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且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治疗患者中研究以左心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为代表的左心室重构与以冠状动脉(冠脉)造影微循环阻力指数(angio-IMR,AMR)为代表的微循环障碍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本研究是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8年3月至2020年12月于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珠海分院和2021年11月至2022年1月于博罗县人民医院确诊STEMI且行pPCI治疗的患者,在术后及3个月后分别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计算患者LVMI变化百分比,根据LVMI变化量是否>20%分为高左心室重构组(n=62)、低左心室重构组(n=99)。通过对比两组的一般情况、冠脉微循环指标及预后情况,评价其之间的相关性及结局变量。结果(1)高左心室重构组比低左心室重构组AMR更高(287±89 vs.247±56,P=0.006),冠脉血流速度(coronary flow velocity,CFV)更慢(14.6±5.8 vs.16.6±5.3,P<0.05),预后更差(33.8%vs.13.1%,P=0.003)。LVMI绝对变化量与AMR呈正相关、线性关系(r=0.169,P=0.032)。无复流仅存在于高左心室重构组[3(4.8%)vs.0,P=0.027]。(2)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AMR是LVMI变化量大于20%的危险因素(OR=1.008,P=0.001)。AMR是左心室重构的独立预测因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AMR切点为268.5。结论STEMI患者行pPCI治疗以LVMI为代表的左心室重构与以AMR为代表的冠脉微循环有明确关系,左心室重构变化越大,AMR越大,预后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质量指数 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造影微循环阻力指数 冠状动脉微循环 左心室重构
下载PDF
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指数联合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在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访中的应用 被引量:9
9
作者 岑锦明 熊卿圆 +1 位作者 杨希立 许兆延 《广东医学》 CAS 2021年第10期1182-1187,共6页
目的通过测定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和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指数(IMR)评估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心外膜及微循环功能,并根据FFR>0.83及IMR≥25界值对患者进行分组随访,以明确不同组别患者的预后。方法纳入FFR>0.75未接受经皮冠状... 目的通过测定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和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指数(IMR)评估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心外膜及微循环功能,并根据FFR>0.83及IMR≥25界值对患者进行分组随访,以明确不同组别患者的预后。方法纳入FFR>0.75未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22例,进一步测量IMR值、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值(CFR)。根据是否IMR值≥25 U及FFR值>0.83分成4组,A组(IMR<25 U及FFR>0.83)、B组(IMR≥25 U及0.75<FFR≤0.83)、C组(IMR≥25 U及FFR>0.83)、D组(IMR<25 U及0.75<FFR≤0.83),其中A组为对照组。所有入选患者均按照指南正规服用药物治疗。患者出院当天即开始随访,出院后2周以后每月随访1次,如病情变化随时就诊,随访截止日期2020年8月31日。比较不同组别之间的临床资料和预后情况。结果年龄、高血压病比例、Gensini积分、HDL-C、LDL-C、CFR值、Hcy 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组间比较,B组患者年龄、高血压病比例、Gensini积分、LDL-C和Hcy较对照组高,HDL-C及CFR值较对照组低(P<0.05)。C组患者年龄及Hcy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D组患者HDL-C水平及Gensini积分较对照组高(P<0.05)。B组患者生存时间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且MACE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C组、D组MACE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 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指数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冠状动脉造影衍生的微循环阻力指数的影响因素及预后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妍博 侯昌 +1 位作者 刘健 聂文畅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9期659-666,共8页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衍生的微循环阻力指数(caIMR)升高的因素,并对其预后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诊断为STEMI并行...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衍生的微循环阻力指数(caIMR)升高的因素,并对其预后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诊断为STEMI并行PCI的患者113例,依据术后caIMR值分为低caIMR组(caIMR<40 U,50例)和高caIMR组(caIMR≥40 U,63例),筛选出caIMR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对其1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进行分析。结果与低caIMR组相比,高caIMR组超重/肥胖患者比例[45(71.4%)比24(48.0%),P=0.011]、肌钙蛋白I(TnI)峰值[46.06(25.11,80.90)pg/ml比67.63(32.94,143.81)pg/ml,P=0.018]、谷丙转氨酶[29.00(19.00,52.00)mmol/L比21.00(16.00,35.25)mmol/L,P=0.027]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超重/肥胖(OR 3.263,95%CI 1.397~7.619,P=0.006)、TnI峰值(OR 1.007,95%CI 1.001~1.014,P=0.021)是caIMR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 0.586,95%CI 0.378–0.908,P=0.017)是caIMR升高的保护因素。高caIMR(OR 5.340,95%CI 1.121~25.449,P=0.035)、术前心绞痛(OR 0.144,95%CI 0.033~0.628,P=0.010)、左心室射血分数(OR 0.893,95%CI 0.827~0.965,P=0.004)是心力衰竭再住院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STEMI患者行PCI后高caIMR组TnI峰值、超重/肥胖比例更高,心力衰竭再住院比例更高,提示可能远期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衍生的微循环阻力指数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预后
下载PDF
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微循环阻力指数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年的心脏功能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芳 陶凌 +10 位作者 张剑桥 高超 刘建正 杨旺伟 牟方俊 张亮 王欢 张亚敏 郭春棉 杨华 贺媛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4期280-285,共6页
目的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微循环阻力指数(caIMR)评估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即刻与随访6个月时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的变化,进而预测患者术后1年心脏功能的变化。方法纳入TARGET STEMI OCT China研... 目的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微循环阻力指数(caIMR)评估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即刻与随访6个月时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的变化,进而预测患者术后1年心脏功能的变化。方法纳入TARGET STEMI OCT China研究中符合caIMR测量的患者30例,测量直接PCI术后即刻(caIMR0)及随访6个月(caIMR6)冠状动脉造影的caIMR值,通过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的变化对STEMI患者1年心脏功能的影响。结果30例患者caIMR0(41.70±12.22)U,caIMR6(28.74±10.05)U。caIMR6与caIMR0的差值△caIMR(–12.96±13.08)U。线性回归分析发现,△caIMR与术后1年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P=0.023,r=–0.414),△caIMR对患者长期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协方差分析发现,靶病变血管为左前降支(β=10.18,P=0.016)及新生内膜厚度(β=0.11,P=0.039)与caIMR6成正相关。结论STEMI患者△caIMR对术后1年的LVEF具有预测价值,二者成负相关。△caIMR越小时,术后1年的LVEF恢复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造影微循环阻力指数 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 心脏功能
下载PDF
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评价方法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吴建涛 刘峰 +1 位作者 魏青政 牛兆倬 《微循环学杂志》 2018年第4期75-80,共6页
心脏疾病病理生理研究重心已由心外膜下冠状动脉病变逐步向冠状动脉微循环(CMV)功能改变转移,心脏X综合征、应激性心肌病及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后的无复流和慢血流现象等的CMV受到更重视。随着诊断设备技术的进步,CMV评价出现了一些新方... 心脏疾病病理生理研究重心已由心外膜下冠状动脉病变逐步向冠状动脉微循环(CMV)功能改变转移,心脏X综合征、应激性心肌病及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后的无复流和慢血流现象等的CMV受到更重视。随着诊断设备技术的进步,CMV评价出现了一些新方法。目前主要有冠状动脉造影血流分级技术(TIMI血流分级)、心电图、冠脉血流储备分数(FFR)、超声技术(心肌声学造影、冠状动脉血流超声显像、瞬测血流量技术等)、PET、心脏磁共振显像(CMR)、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指数(IMR)及细胞学等;未来评价CMV将呈现分子生物学、细胞学及影像学等多学科融合应用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微循环 声学造影 心肌磁共振显像 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指数
下载PDF
对冠状动脉疾病中微循环阻力指数的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卢晨 莫静丽 杨瑛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12期19081-19086,共6页
心脏供血不足与心绞痛的问题主要源于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异常。在医学实践里,精准地确定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状况及其障碍程度并对冠脉微循环功能做出定量分析,这对疾病等级分类和预测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当前,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利用压... 心脏供血不足与心绞痛的问题主要源于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异常。在医学实践里,精准地确定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状况及其障碍程度并对冠脉微循环功能做出定量分析,这对疾病等级分类和预测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当前,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利用压力导丝检测微循环阻力指数作为衡量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的标准,然而这种方式因为额外的时间消耗、费用支出以及注射液的使用等因素而受到限制,无法广泛运用于实际治疗过程中。最近的研究表明,采用冠状动脉造影技术可以有效代替传统的压力导丝法来计算微循环阻力指数。本篇文章将会对此种新技术的理论基础、准确度以及其实际应用效果等方面做全面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冠状动脉造影测定微循环阻力指数 冠心病
下载PDF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评估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津 龚艳君 郑博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10期770-774,共5页
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会导致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准确识别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对疾病干预和预后意义重大。随着有创和无创技术的发展,出现多种方法评估冠状动脉微循环,如核素显像、磁共振成像以及有创的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指数... 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会导致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准确识别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对疾病干预和预后意义重大。随着有创和无创技术的发展,出现多种方法评估冠状动脉微循环,如核素显像、磁共振成像以及有创的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指数,其中基于冠状动脉造影的微循环阻力指数受到了更多的关注。本文将对各种冠状动脉微循环评估方法的原理、准确性、预后研究、优势和局限性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微循环 功能学评估 基于冠状动脉造影的微循环阻力指数
下载PDF
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对STEMI介入术后左心室重塑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泽 李佳维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11期58-61,共4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指数(IMR)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介入术后左心室重塑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7月—2019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收治的83例STEMI患者,入院后均施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PC...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指数(IMR)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介入术后左心室重塑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7月—2019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收治的83例STEMI患者,入院后均施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PCI),术中测量PCI治疗后IMR,将患者分为高IMR组(38例,IMR≥25 U)和正常IMR组(45例,IMR<25 U)。患者术后6个月均常规随访心脏彩色超声,比较两组心功能变化及左心室重塑情况,评价IMR与左心室重塑的关系及对其预测价值。结果与在院比较,术后6个月高IMR组LVEF降低,LVEDV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高IMR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IMR正常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重塑发生率高于正常IM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IMR与LVEF之间为负相关(r=-0.357),与LVEDV(r=0.608)为正相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IMR是STEMI患者介入术后左心室重塑的危险因素(OR=1.87,95%CI:1.07-3.25,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提示IMR预测STEMI患者介入术后6个月发生左心室重塑的曲线下面积为0.84(95%CI:0.76-0.93),最佳诊断界值为32.64 U,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69%、78%。结论IMR影响STEMI介入术后心功能及左心室容积,同时其是STEMI发生左心室重塑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指数 介入 心功能 左心室重塑
下载PDF
冠状动脉慢血流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勇 刘敏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7期34-36,共3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CSF)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相关性。方法 6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将符合冠状动脉慢血流诊断标准的3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30例冠状动脉血流灌注正常及无显著狭窄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检验并记录所有患者的实验室...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CSF)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相关性。方法 6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将符合冠状动脉慢血流诊断标准的3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30例冠状动脉血流灌注正常及无显著狭窄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检验并记录所有患者的实验室检验结果及基线资料、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帧数和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指数(IMR),比较两组患者实验室结果及基线资料,研究并分析IMR与TIMI血流帧数及hs-CRP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为(1.45±0.38)mmol/L、载脂蛋白-A1水平(1.42±0.32)g/L低于对照组(1.63±0.44)mmol/L、(1.58±0.39)g/L,而IMR为(29.29±7.69)、hs-CRP水平(3.64±1.68)μg/ml高于对照组(24.95±6.68)、(1.75±0.76)μg/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MR与TIMI血流帧数为正相关(r=0.77,P<0.05),与hs-CRP为正相关(r=0.61,P<0.05)。结论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的发生发展相关。在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中,炎症性反应可能具有一定作用,载脂蛋白-A1及HDL-C水平的降低,可能促使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发生,导致冠状动脉慢血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慢血流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指数 载脂蛋白-A1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下载PDF
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评价技术现状的分析
17
作者 崔东吉 王晔玲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0年第23期2997-3000,共4页
冠状动脉微循环主要是指心脏微动脉以及小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亦是心肌细胞和血液完成物质交换的重要场所。以往研究认为,发生在冠状动脉的微循环障碍有较大可能会诱发冠脉非阻塞型心肌梗死,从而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为了更好地掌... 冠状动脉微循环主要是指心脏微动脉以及小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亦是心肌细胞和血液完成物质交换的重要场所。以往研究认为,发生在冠状动脉的微循环障碍有较大可能会诱发冠脉非阻塞型心肌梗死,从而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为了更好地掌握此种微循环障碍的病理生理变化,通过从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的评价技术进行分析,对于临床诊治工作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微循环 影像学评价 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指数 声学造影
下载PDF
宽胸气雾剂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冠脉微循环阻力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叶如剑 陈忠武 +1 位作者 沈丽娟 王一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2年第7期617-619,共3页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属于冠状动脉性心脏范畴,为近期发生的、发作频率增多而程度逐渐恶化,或越来越轻劳累诱发,或休息心绞痛,是介入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综合征,如未及时有效治疗,易发展成为急...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属于冠状动脉性心脏范畴,为近期发生的、发作频率增多而程度逐渐恶化,或越来越轻劳累诱发,或休息心绞痛,是介入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综合征,如未及时有效治疗,易发展成为急性心肌梗死,危及患者生命[1]。目前治疗UAP有效的药物包括血小板抑制剂、抗凝剂、抗缺血及抗心律失常药物等,但冠脉微循环恢复效果仍差强人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绞痛 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指数 宽胸气雾剂
下载PDF
心肌微循环障碍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9
作者 郭欣 刘海涛 李飞 《心脏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112-115,共4页
近年来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普及和冠脉慢血流现象的认识,心肌微循环障碍日益受到临床医生的关注。目前评估心肌微循环障碍的方法主要有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心肌声学造影、心肌磁共振成像... 近年来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普及和冠脉慢血流现象的认识,心肌微循环障碍日益受到临床医生的关注。目前评估心肌微循环障碍的方法主要有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心肌声学造影、心肌磁共振成像及冠脉微循环阻力指数(IMR),但上述方法各有一定的局限性,部分指标特异性及敏感性有待于询证医学的进一步验证,本文对心肌微循环障碍的评估方法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微循环 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 心肌声学造影 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指数
原文传递
定量血流分数和血流储备分数的诊断一致性和影响因素
20
作者 张瑞涛 谢鹏昕 +5 位作者 田振宇 米琳 周继升 吴本真 何立芸 郭丽君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9期481-488,共8页
目的探讨血流储备分数(FFR)和定量血流分数(QFR)诊断一致性以及影响二者诊断一致性病变的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冠状动脉造影狭窄30%~70%并接受FFR检测的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FFR或QFR... 目的探讨血流储备分数(FFR)和定量血流分数(QFR)诊断一致性以及影响二者诊断一致性病变的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冠状动脉造影狭窄30%~70%并接受FFR检测的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FFR或QFR≤0.80为阳性(+),>0.80为阴性(–),将患者分为:诊断一致组(FFR+/QFR+和FFR–/QFR–)、诊断不一致组(FFR+/QFR–和FFR–/QFR+),以FFR为金标准,分析QFR的诊断价值,比较各组之间临床特征及病变特征之间的差异。结果共纳入236例患者,平均年龄(64.48±9.63)岁,男67.8%。QFR和FFR诊断一致性为184例(78.0%),Person相关系数为0.557(P<0.001)。在FFR+患者中,诊断不一致组中最小管腔直径更大[(1.56±0.34)mm比(1.39±0.31)mm,P=0.019]、病变长度更短[(21.37±11.73)mm比(36.86±18.09)mm,P<0.001]、冠状动脉造影衍生的微循环阻力指数(AMR)更高[(277.50±28.87)mmHg·s/m比(178.02±49.13)mmHg·s/m,P<0.001]。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AMR[OR0.93,95%CI0.88~0.99,P=0.030]和病变长度[OR 1.27,95%CI 1.01~1.60,P=0.045]是诊断不一致独立预测因子。在FFR–组中,诊断不一致组的病变长度更长[(33.08±16.05)mm比(21.40±13.36)mm,P=0.020],AMR[(169.66±24.01)mmHg·s/m比(265.95±44.78)mmHg·s/m,P<0.001]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57(1.10,1.97)mmol/L比2.15(1.79,2.74)mmol/L,P=0.031]更低。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未发现具有统计学意义变量。结论QFR和FFR具有较高的诊断一致性。在FFR+患者中,AMR和病变长度可能影响QFR和FFR的诊断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储备分数 定量血流分数 冠状动脉功能学 冠状动脉造影衍生的微循环阻力指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