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MSCT在血管内超声判断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及斑块性质准确性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
6
1
作者
陈亚伟
许巧玲
+3 位作者
张欣欣
邸杰
杨蕾
许倩
《中国医学装备》
2017年第8期47-49,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在64排螺旋CT判断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及冠状动脉斑块性质准确性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05例心血管疾病患者(378个冠状动脉节段)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血管内超声(IVUS)组(5...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在64排螺旋CT判断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及冠状动脉斑块性质准确性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05例心血管疾病患者(378个冠状动脉节段)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血管内超声(IVUS)组(50例,189个冠状动脉节段)和64排螺旋CT(MSCT)组(55例,189个冠状动脉节段),对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IVUS组患者的189个冠状动脉节段中,临界病变99处;在108个斑块中有39个为钙化斑块,40个为纤维斑块,29个为脂质斑块。MSCT诊断钙化斑块的灵敏度显著高于脂质斑块、纤维斑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2,x^2=7.38;P<0.05),诊断脂质斑块、纤维斑块的灵敏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71,P>0.05);MSCT诊断脂质斑块、纤维斑块、钙化斑块的特异度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1.32,P>0.05)。钙化斑块的CT值显著高于脂质斑块、纤维斑块,而纤维斑块的CT值又显著高于脂质斑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03,t=3.182,t=2.776;P<0.05)。结论:IVUS在MSCT判断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及冠状动脉斑块性质准确性的评价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超声
64排螺旋CT
冠状动脉
临界病变
冠状动脉斑块性质
准确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冠状动脉不同性质斑块的血管内超声研究
被引量:
10
2
作者
杨建敏
张邢炜
+5 位作者
高炎
王宁夫
李佩璋
周亮
叶显华
葛均波
《浙江医学》
CAS
2006年第3期172-174,183,共4页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冠状动脉(冠脉)病变血管斑块性质的关系及冠脉不同性质斑块的血管内超声(IVUS)表现。方法在行冠脉介入治疗前,应用IVUS观察152例冠心病患者病变血管,测量血管外弹力膜面积(EEM...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冠状动脉(冠脉)病变血管斑块性质的关系及冠脉不同性质斑块的血管内超声(IVUS)表现。方法在行冠脉介入治疗前,应用IVUS观察152例冠心病患者病变血管,测量血管外弹力膜面积(EEMCSA)、最小管腔面积(MLA)、斑块面积、斑块负荷、脂核大小、脂核负荷、斑块纤维帽厚度、重构指数、斑块破裂情况、夹层和血栓形成等。结果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全部表现为破裂斑块和不稳定斑块,80%的不稳定心绞痛(UA)患者表现为破裂斑块和不稳定斑块,而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主要表现为稳定斑块;破裂斑块和不稳定斑块表现为EEMCSA、斑块面积、斑块负荷、脂核面积和脂核负荷增大,MLA更小,纤维帽更薄,正性重构、夹层和血栓较多,而稳定斑块主要表现为负性重构,无夹层和血栓发生。结论冠心病患者临床表现与冠脉病变血管斑块性质关系密切,不同性质斑块的IVUS表现各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不同
性质
斑块
血管内超声
血栓发生
冠脉病变血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冠状动脉CTA研究冠状动脉斑块成分与血清Lp(a)水平的相关性
被引量:
5
3
作者
陈伟彬
李忠垚
+3 位作者
张玄星
石倩倩
李盖
康立清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46-751,共6页
目的 通过对参与本研究患者的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图像进行观察分析,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成分及发生率与血清脂蛋白(a)[Lp(a)]水平的潜在性关系。方法 选取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8月,共188例疑似为冠心病...
目的 通过对参与本研究患者的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图像进行观察分析,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成分及发生率与血清脂蛋白(a)[Lp(a)]水平的潜在性关系。方法 选取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8月,共188例疑似为冠心病且血清Lp(a)增高的患者且作为观察组;选取188例同时期疑似为冠心病且血清Lp(a)正常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统计并处理分析两组患者冠状动脉主要分支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病变血管段数及不同性质斑块构成比等方面的具体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为76.6%、66.5%,两组结果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病变血管的段数占比为11.5%、5.0%,两组结果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同性质斑块构成比间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冠状动脉三大分支中各支不同斑块性质的构成比间均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与对照组左主干不同斑块性质的构成比间不具备统计学差异(P=0.09>0.05);且观察组三大主支中各支不同斑块性质的构成比不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成分及发生率与血清Lp(a)水平存在一定相关性,通过监测患者血清中Lp(a)水平的变化,可一定程度上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成分及发生率,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脂蛋白(a)
冠状动脉斑块性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题名
MSCT在血管内超声判断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及斑块性质准确性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
6
1
作者
陈亚伟
许巧玲
张欣欣
邸杰
杨蕾
许倩
机构
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心内科
出处
《中国医学装备》
2017年第8期47-49,共3页
文摘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在64排螺旋CT判断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及冠状动脉斑块性质准确性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05例心血管疾病患者(378个冠状动脉节段)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血管内超声(IVUS)组(50例,189个冠状动脉节段)和64排螺旋CT(MSCT)组(55例,189个冠状动脉节段),对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IVUS组患者的189个冠状动脉节段中,临界病变99处;在108个斑块中有39个为钙化斑块,40个为纤维斑块,29个为脂质斑块。MSCT诊断钙化斑块的灵敏度显著高于脂质斑块、纤维斑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2,x^2=7.38;P<0.05),诊断脂质斑块、纤维斑块的灵敏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71,P>0.05);MSCT诊断脂质斑块、纤维斑块、钙化斑块的特异度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1.32,P>0.05)。钙化斑块的CT值显著高于脂质斑块、纤维斑块,而纤维斑块的CT值又显著高于脂质斑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03,t=3.182,t=2.776;P<0.05)。结论:IVUS在MSCT判断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及冠状动脉斑块性质准确性的评价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血管内超声
64排螺旋CT
冠状动脉
临界病变
冠状动脉斑块性质
准确性
Keywords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64-slice spiral CT
Coronary critical lesions
Coronary plaque
Accuracy
分类号
R814.42 [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冠状动脉不同性质斑块的血管内超声研究
被引量:
10
2
作者
杨建敏
张邢炜
高炎
王宁夫
李佩璋
周亮
叶显华
葛均波
机构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出处
《浙江医学》
CAS
2006年第3期172-174,183,共4页
基金
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2004A075)
杭州市科技局重点专科项目(2004433Q06)
文摘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冠状动脉(冠脉)病变血管斑块性质的关系及冠脉不同性质斑块的血管内超声(IVUS)表现。方法在行冠脉介入治疗前,应用IVUS观察152例冠心病患者病变血管,测量血管外弹力膜面积(EEMCSA)、最小管腔面积(MLA)、斑块面积、斑块负荷、脂核大小、脂核负荷、斑块纤维帽厚度、重构指数、斑块破裂情况、夹层和血栓形成等。结果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全部表现为破裂斑块和不稳定斑块,80%的不稳定心绞痛(UA)患者表现为破裂斑块和不稳定斑块,而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主要表现为稳定斑块;破裂斑块和不稳定斑块表现为EEMCSA、斑块面积、斑块负荷、脂核面积和脂核负荷增大,MLA更小,纤维帽更薄,正性重构、夹层和血栓较多,而稳定斑块主要表现为负性重构,无夹层和血栓发生。结论冠心病患者临床表现与冠脉病变血管斑块性质关系密切,不同性质斑块的IVUS表现各不相同。
关键词
冠状动脉
不同
性质
斑块
血管内超声
血栓发生
冠脉病变血管
Keywords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Uhrasonography, interventional Plaque
分类号
R541.4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冠状动脉CTA研究冠状动脉斑块成分与血清Lp(a)水平的相关性
被引量:
5
3
作者
陈伟彬
李忠垚
张玄星
石倩倩
李盖
康立清
机构
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
沧州市中心医院医学影像科
出处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46-751,共6页
基金
省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编号:JYG2021002)
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编号:16277140)。
文摘
目的 通过对参与本研究患者的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图像进行观察分析,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成分及发生率与血清脂蛋白(a)[Lp(a)]水平的潜在性关系。方法 选取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8月,共188例疑似为冠心病且血清Lp(a)增高的患者且作为观察组;选取188例同时期疑似为冠心病且血清Lp(a)正常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统计并处理分析两组患者冠状动脉主要分支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病变血管段数及不同性质斑块构成比等方面的具体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为76.6%、66.5%,两组结果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病变血管的段数占比为11.5%、5.0%,两组结果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同性质斑块构成比间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冠状动脉三大分支中各支不同斑块性质的构成比间均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与对照组左主干不同斑块性质的构成比间不具备统计学差异(P=0.09>0.05);且观察组三大主支中各支不同斑块性质的构成比不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成分及发生率与血清Lp(a)水平存在一定相关性,通过监测患者血清中Lp(a)水平的变化,可一定程度上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成分及发生率,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关键词
血清脂蛋白(a)
冠状动脉斑块性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Keywords
Serum Lp(a)
The nature of coronary plaque
Tomography,X-ray computed
分类号
R541.4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R816.2 [医药卫生—放射医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MSCT在血管内超声判断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及斑块性质准确性评价中的应用
陈亚伟
许巧玲
张欣欣
邸杰
杨蕾
许倩
《中国医学装备》
2017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冠状动脉不同性质斑块的血管内超声研究
杨建敏
张邢炜
高炎
王宁夫
李佩璋
周亮
叶显华
葛均波
《浙江医学》
CAS
2006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基于冠状动脉CTA研究冠状动脉斑块成分与血清Lp(a)水平的相关性
陈伟彬
李忠垚
张玄星
石倩倩
李盖
康立清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2
5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