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全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旁路术连续260例无死亡的体会
1
作者 高长青 李伯君 《世界医学杂志》 2002年第14期33-35,共3页
关键词 非全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旁路术 冠状动脉旁路术 OPCAB 适应证 禁忌证 方式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术同期进行心脏瓣膜替换术对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刘正 霍强 +2 位作者 木提拉.阿布都热合曼 严飞 朱涛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9年第4期534-536,共3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术同期进行心脏瓣膜替换术对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月28日至2014年6月28日于该院就诊的64例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变患者,对所有患者均选择冠状动脉旁路术,并同期采用心脏瓣膜替换术进行治...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术同期进行心脏瓣膜替换术对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月28日至2014年6月28日于该院就诊的64例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变患者,对所有患者均选择冠状动脉旁路术,并同期采用心脏瓣膜替换术进行治疗,分析心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随访情况。结果相比治疗前,治疗后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提高,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明显降低(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81%;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重症监护室监护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34.61±2.84)h、(4.72±1.63)d、(13.31±2.32)d;术后随访得知,61例(95.31%)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对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变患者采用冠状动脉旁路术同期心脏瓣膜替换术治疗的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替换 冠心病 心脏瓣膜病变 冠状动脉旁路术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术中动脉供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文林 钟世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76-377,382,共3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术 动脉供体 解剖学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术中动脉移植物附加手术的设计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文林 钟世镇 +1 位作者 王武军 蔡开灿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5期447-448,452,共3页
体内可用于冠状动脉旁路术的动脉有限。为使长度和管径不符合要求的动脉能用于该手术,作者在显微外科血管缝合技术的基础上,根据各种动脉的具体特性,设计出了相应的附加手术。本文介绍了这一附加手术的设计方案,并对其可行性及存在... 体内可用于冠状动脉旁路术的动脉有限。为使长度和管径不符合要求的动脉能用于该手术,作者在显微外科血管缝合技术的基础上,根据各种动脉的具体特性,设计出了相应的附加手术。本文介绍了这一附加手术的设计方案,并对其可行性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术 自体动脉移植物 附加手
下载PDF
异丙酚对冠状动脉旁路术病人术前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叶平安 白各庆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2期85-86,共2页
目的和方法:对19例择期冠状动脉旁路术病人麻醉诱导前各静注异丙酚1~2mg/kg(1.7mg/kg),观察其后2、4、8min血流动力学效应。结果:用药后2min平均动脉压(P<0.001)、肺动脉压(P<0.002... 目的和方法:对19例择期冠状动脉旁路术病人麻醉诱导前各静注异丙酚1~2mg/kg(1.7mg/kg),观察其后2、4、8min血流动力学效应。结果:用药后2min平均动脉压(P<0.001)、肺动脉压(P<0.002)、外周血管阻力(P<0.001)、心每搏量(P<0.05)、每搏指数(P<0.02)和左心室搏出功指数(P<0.001)均比对照组降低非常显著;由于心率明显增快(P<0.001),故心输出量和心脏指数无改变。上述各血流动力学参数至4min已恢复至对照值。结论:异丙酚扩张血管、降低外周阻力,从而短暂降低血压,用于冠状动脉旁路术的麻醉时,应依病人年龄、ASA等选择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酚 冠状动脉旁路术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术自体血管移植物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文林 蔡开灿 +1 位作者 张希 王武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647-649,共3页
关键词 血管移植物 冠状动脉旁路术 自体血管移植 临床 供血 CABG 直接影响 ITA 对手
下载PDF
心肌肌钙蛋白I在冠状动脉旁路术中的变化及与围术期心肌梗死的关系 被引量:2
7
作者 史宏伟 鲍红光 韩流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771-772,共2页
目的 研究心肌肌钙蛋白I(cTnI)在冠状动脉旁路术 (CABG)中的变化及其与围术期心肌梗死 (PMI)的关系。方法 观察与记录 6 9例CABG患者术后cTnI水平和肌酸激酶同功酶(CK MB)活性在不同时点的变化 ,记录心电图 (ECG)及其他临床数据和事... 目的 研究心肌肌钙蛋白I(cTnI)在冠状动脉旁路术 (CABG)中的变化及其与围术期心肌梗死 (PMI)的关系。方法 观察与记录 6 9例CABG患者术后cTnI水平和肌酸激酶同功酶(CK MB)活性在不同时点的变化 ,记录心电图 (ECG)及其他临床数据和事件。结果  6例 (8 7% )PMI者与 6 3例非PMI者相比cTnI和CK MB显著增高 (P <0 0 1) ,其CABG后 2 4小时cTnI平均值 (2 7 1± 15 8) μg/L。血清cTnI值超过 3 9μg/L时更多比例患者需要正性肌力药和血管活性药支持 ,且有更长的住院日 ,cTnI水平和心肺转流 (CPB)时间与PMI最密切相关 (P <0 0 5 )。结论 cTnI有助于PMI的早期诊断 ,估计术后心血管并发症的高危性 ,指导心肌保护。ECG低估了CABG后心肌损害或可能PM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BG 冠状动脉旁路术 心肌肌钙蛋白Ⅰ 心肌梗死 CK-MB ECG PMI 活性 研究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术后静脉桥狭窄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宏林 尤庆生 +2 位作者 沈卫东 刘琨 孟小勇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139-141,F0003,共4页
目的建立冠状动脉旁路术后移植静脉桥狭窄的动物模型。方法游离一段兔颈外静脉,与同侧中间剪断的颈总动脉的两断端间行端端连续吻合,每个吻合口12针。术后常规饲喂。结果4周后取材,可见静脉桥管腔狭窄,病理切片示内膜增殖。结论本模型... 目的建立冠状动脉旁路术后移植静脉桥狭窄的动物模型。方法游离一段兔颈外静脉,与同侧中间剪断的颈总动脉的两断端间行端端连续吻合,每个吻合口12针。术后常规饲喂。结果4周后取材,可见静脉桥管腔狭窄,病理切片示内膜增殖。结论本模型能真实反映冠状动脉旁路术后静脉桥狭窄的情况,是进一步研究防治静脉桥狭窄的理想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术 静脉桥 狭窄
下载PDF
自身移植物─—冠状动脉旁路术进展和评价 被引量:5
9
作者 陈酌 陈耀然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1994年第1期24-27,共4页
自身移植物─—冠状动脉旁路术进展和评价苏州医学院陈酌,陈耀然综述李灏审校当人体循环障碍时,常伴有脑血管机能紊乱,表明脑和心脏的血管有其共同的神经因素参与它们的整合作用。因此,凡适用于脑血管搭桥的移植物,同样适用于冠状... 自身移植物─—冠状动脉旁路术进展和评价苏州医学院陈酌,陈耀然综述李灏审校当人体循环障碍时,常伴有脑血管机能紊乱,表明脑和心脏的血管有其共同的神经因素参与它们的整合作用。因此,凡适用于脑血管搭桥的移植物,同样适用于冠状动脉旁路术(CBO),如大隐静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术 CBO 自身移植物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术后静脉桥狭窄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7
10
作者 连锋 朱洪生 +4 位作者 郑家豪 梁宏立 张有荣 吴学军 张谷兰 《上海实验动物科学》 2002年第2期89-91,98,共4页
为建立一种与冠状动脉旁路术后移植静脉桥狭窄病理过程相似的动物模型 ,取一段游离兔颈外静脉 ,与一侧颈总动脉近心端及远心端行端侧吻合 ,两吻合口之间的颈总动脉予以结扎。术后一月取材 ,可见静脉桥管腔狭窄 ,病理切片示新内膜形成。... 为建立一种与冠状动脉旁路术后移植静脉桥狭窄病理过程相似的动物模型 ,取一段游离兔颈外静脉 ,与一侧颈总动脉近心端及远心端行端侧吻合 ,两吻合口之间的颈总动脉予以结扎。术后一月取材 ,可见静脉桥管腔狭窄 ,病理切片示新内膜形成。本模型能真实反映冠状动脉旁路术后静脉桥狭窄的情况 ,是进一步研究防治静脉桥狭窄的理想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术 静脉桥狭窄 动物模型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术52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谢维泉 韩涛 +7 位作者 翁国星 陈同 谢琦 李温仁 颜光烈 浦晓东 陈诗泉 胡锡衷 《福建医药杂志》 CAS 1998年第4期1-2,共2页
近10年来我所进行了冠状动脉旁路(搭桥)术52例,计单支冠状动脉搭桥术6例,双支手术33例,多支手术9例,未作冠状动脉造影行应急手术4例。手术死亡率为3.8%(2/52)。随访结果:1例高血压并发脑卒中死亡,1例脑梗... 近10年来我所进行了冠状动脉旁路(搭桥)术52例,计单支冠状动脉搭桥术6例,双支手术33例,多支手术9例,未作冠状动脉造影行应急手术4例。手术死亡率为3.8%(2/52)。随访结果:1例高血压并发脑卒中死亡,1例脑梗塞,其余病例症状显著减轻或消失,心脏功能和生活质量均有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术 应急手 搭桥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术中药物扩张大隐静脉的优越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彤宇 陈长志 周嘉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06年第4期265-267,共3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术(CABG)中药物扩张大隐静脉的效果。方法将异搏定10mg、硝酸甘油5mg、5%碳酸氢钠1.0ml、肝素12500U加入林格氏液至500ml配成等渗溶液。22例接受CABG患者在术中暴露大隐静脉时,将此溶液灌注至静脉腔内,同时浇注于...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术(CABG)中药物扩张大隐静脉的效果。方法将异搏定10mg、硝酸甘油5mg、5%碳酸氢钠1.0ml、肝素12500U加入林格氏液至500ml配成等渗溶液。22例接受CABG患者在术中暴露大隐静脉时,将此溶液灌注至静脉腔内,同时浇注于静脉表面,并将切取的静脉浸泡于该溶液中。另取同一患者邻近部位的一段大隐静脉作对照,采用加压灌注法扩张,比较两种方法处理的静脉管壁厚度,光镜下血管壁结构的变化。结果压力扩张的静脉管壁变薄;药物扩张使平滑肌舒张,血管腔均匀性扩大。光镜下加压组内皮细胞大量脱落,固有膜细胞水肿明显,肌层细胞出现粘液变性;药物组静脉管壁结构完整。结论药物扩张的大隐静脉管壁结构完整,管腔足够大,有利于桥血管的近、远期通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术 大隐静脉 血管扩张剂
下载PDF
桡动脉在冠状动脉旁路术中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正洪 陈龙菊 王军 《解剖与临床》 2003年第2期69-70,共2页
目的 :为应用桡动脉作冠状动脉旁路术 (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ing ,CABG)的动脉桥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观测了 35具成人尸体的两侧桡动脉长度、外径、毗邻结构和可用于CABG的长度和外径。结果 :桡动脉总长度为 2 0 .87cm ,可用于C... 目的 :为应用桡动脉作冠状动脉旁路术 (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ing ,CABG)的动脉桥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观测了 35具成人尸体的两侧桡动脉长度、外径、毗邻结构和可用于CABG的长度和外径。结果 :桡动脉总长度为 2 0 .87cm ,可用于CABG的长度为 19.99cm ;桡动脉上端外径为 3.18mm ,可用于CABG的桡动脉上端、中点、下端外径分别是 2 .6 6mm、2 .2 8mm、2 .2 9mm。结论 :桡动脉有足够的长度和与冠状动脉相匹配的外径 ,可作为CABG的动脉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冠状动脉旁路术 解剖学 CABG 动脉供血
下载PDF
胃网膜右动脉与胸廓内动脉在冠状动脉旁路术中应用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林卡莉 李凯丽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61-264,共4页
目的;为将胃网膜右动脉应用于冠状动脉旁路术提供依据.方法:观测了38具成人尸体的胃网膜后动脉和胸廓内动脉,并对其中30例进行了组织学观察及体视学计量,结果:胃网膜后动脉和胸廓内动脉的长度分别为27.97cm和19.89cm,距起点0.5cm处外径... 目的;为将胃网膜右动脉应用于冠状动脉旁路术提供依据.方法:观测了38具成人尸体的胃网膜后动脉和胸廓内动脉,并对其中30例进行了组织学观察及体视学计量,结果:胃网膜后动脉和胸廓内动脉的长度分别为27.97cm和19.89cm,距起点0.5cm处外径分别为1. 11mm和1.29mm,胃网膜后动脉和胸廓内动脉的内、中膜均未见营养血管,胃网膜后动脉中膜平滑肌较厚,而弹性纤维较少,结论:胃网膜后动脉是继胸廓内动脉之后的较理想的移植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网膜右动脉 胸廓内动脉 冠状动脉旁路术
下载PDF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用于冠状动脉旁路术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文林 蔡开灿 +1 位作者 钟世镇 王武军 《中国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0年第4期309-312,共4页
目的 为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用于冠状动脉旁路术提供解剖学依据,并对其手术切取方法进行初步设计。方法 对19具福尔马林保存成年尸体38侧旋股外侧动脉起始部及其降支的走行、分支及周围结构进行详细的观察,测定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主干的长度... 目的 为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用于冠状动脉旁路术提供解剖学依据,并对其手术切取方法进行初步设计。方法 对19具福尔马林保存成年尸体38侧旋股外侧动脉起始部及其降支的走行、分支及周围结构进行详细的观察,测定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主干的长度、起点和止点处的外径,以及髂前上棘至髌骨中点连线的中点到股外侧肌与股直肌间沟的水平距离。结果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位置较为恒定,位于股中间肌、股直肌、股外侧肌之间的肌间隙内。主干长度为12.0±2.36cm,起点处外径为2.7±0.35mm,止点处外径为2.2±0.28mm,髂前上棘至髌骨中点连线的中点到股外侧肌、股直肌间隙前外侧缘的水平距离为0.4±0.18cm。结论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解剖特点符合冠状动脉旁路术的要求,可以用于该手术,经股直肌和股外侧肌间隙可方便切取该动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 冠状动脉旁路术 可行性
下载PDF
13例冠状动脉旁路术的临床分析
16
作者 杨军民 杨康 +3 位作者 王明荣 曾会昌 连丽红 唐令凤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22-523,共2页
目的 报告 1 3例冠状动脉旁路术的临床体会。方法 体外循环下手术 9例 ,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手术 4例 ,其中 3例同期行心肌激光血运重建术。单支病变 2例、双支病变 3例、三支病变 7例、左主干病变 1例。平均每例搭桥 2 .3支。结果... 目的 报告 1 3例冠状动脉旁路术的临床体会。方法 体外循环下手术 9例 ,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手术 4例 ,其中 3例同期行心肌激光血运重建术。单支病变 2例、双支病变 3例、三支病变 7例、左主干病变 1例。平均每例搭桥 2 .3支。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 ,术后心绞痛消失 1 1例 ,减轻 2例。结论 冠状动脉旁路术是安全的手术 ,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旁路术可减少术后输血及并发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术 体外循环 心肌激光血运重建 TMLR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术45例分析
17
作者 曾伟生 王文林 +2 位作者 刘岩 王克刚 蒋仁超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9期1000-1000,共1页
冠状动脉旁路术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手段,国外已经有非常成功的治疗经验,而我国起步较晚.我们自1995年6月到2001年12月共施行冠状动脉旁路术45例,现将治疗的体会报告如下.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术 冠心病 方法 病例分析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术
18
作者 魏蜀亮 马顺然 +1 位作者 徐志云 韩林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22-23,共2页
关键词 非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旁路术 方法
下载PDF
双瓣置换同期施行冠状动脉旁路术1例
19
作者 王文林 曾伟生 +1 位作者 蒋仁超 曹振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9期956-956,共1页
关键词 双瓣置换 冠状动脉旁路术 风湿性心脏病 病例报告 二尖瓣狭窄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术中同种异体血管移植物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王文林 蔡开灿 +1 位作者 张希 王武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433-435,共3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术 同种异体 血管移植物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