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4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参麦注射液对冠状动脉造影后急性肾损伤的影响
1
作者 崔冰 陈国峰 +3 位作者 任永朋 扈晓靖 刘涵 李智全 《中医研究》 2024年第3期36-39,共4页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对冠状动脉造影后急性肾损伤(post-contrast acute kidney injury,PC-AKI)的影响,为PC-AKI的诊治提供新的临床证据。方法:将80例拟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的患者采用单纯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每组4...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对冠状动脉造影后急性肾损伤(post-contrast acute kidney injury,PC-AKI)的影响,为PC-AKI的诊治提供新的临床证据。方法:将80例拟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的患者采用单纯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入院后均采用西医基础治疗。然后给予碘克沙醇注射液手动注射,单次注射剂量3~5 mL,行CAG检查。治疗组于CAG术前1 d及术后2 d给予参麦注射液100 mL,以15~20 d/min速度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采用常规水化治疗,于CAG术前1 d及术后2 d持续给予氯化钠溶液,以1 mL/(kg·h)速度静脉滴注24 h。观察PC-AKI发生率,检测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il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尿N-乙-β-葡萄糖苷酶(N-acetyl-β-glucosaminidase,NAG)、尿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水平,观察药物安全性。结果:治疗组PC-AKI发生0例,发生率为0.00%(0/40);对照组发生2例,发生率为5.00%(2/40)。两组PC-AKI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治疗组血清SCr、血Cys C、尿NGAL、尿NAG、尿β2M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0.05);BUN水平虽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 h,治疗组血清SCr、BUN、血Cys C、尿NGAL、尿NAG、尿β2M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两组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参麦注射液能够改善冠状动脉PC-AKI,发挥肾脏保护作用,安全可靠,但仍需扩大样本量、长期随访予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影后急性肾损伤 冠状动脉造影 参麦注射液 肌酐 血尿素氮 胱抑素C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 N-乙-β-葡萄糖苷酶 β2微球蛋白
下载PDF
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短期强化护理容量管理预防造影剂肾病的研究
2
作者 葛海燕 李敏 徐南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093-0096,共4页
冠状动脉造影后出现的造影剂肾病是一种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肾功能和患者预后。短期强化护理容量管理被提出作为预防造影剂肾病的干预措施,然而其效果尚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评估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短期强化护理容量管理对预防造影剂肾病... 冠状动脉造影后出现的造影剂肾病是一种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肾功能和患者预后。短期强化护理容量管理被提出作为预防造影剂肾病的干预措施,然而其效果尚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评估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短期强化护理容量管理对预防造影剂肾病的效果,并探讨可能的机制和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就诊江苏省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心内科行PCI的ACS患者506例,纳入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300例。参与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50例)和对照组(150例)。试验组的ACS患者择期PCI术水容量管理,对照组的ACS患者择期PCI术自由饮水。结果 比较两组CIN发生率、eGFR,血肌酐肾功能指标。结果试验组CIN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中的eGFR的浓度较高,且该统计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血肌酐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状动脉造影后短期强化护理容量管理是预防造影剂肾病的有效干预措施。进一步研究应重点关注能够从中获益最多的患者亚组,并探索更精确的容量管理策略以进一步改善患者肾功能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 造影剂肾病 护理容量管理 干预措施 预防策略
下载PDF
机器视觉技术在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3
作者 陈珍珍 代国方 +1 位作者 李超 耿启迪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99-103,共5页
冠状动脉造影是一种较为安全可靠的有创诊断技术,可以帮助医务工作者评估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然而,目前的冠状动脉造影存在着效率低、实时性差、外部干扰因素较多以及过度依赖医生经验等问题。随着机器视觉技术的... 冠状动脉造影是一种较为安全可靠的有创诊断技术,可以帮助医务工作者评估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然而,目前的冠状动脉造影存在着效率低、实时性差、外部干扰因素较多以及过度依赖医生经验等问题。随着机器视觉技术的不断革新,各类机器视觉技术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冠状动脉造影的各项流程,可以辅助冠状动脉造影图像增强、血管分割以及狭窄血管检测等,从而优化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各项流程,提高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 机器视觉 人工智能 血管分割 狭窄血管检测
下载PDF
冠状动脉造影微循环阻力指数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预后的评估价值
4
作者 伍逸轩 陈磊 +2 位作者 任燕飞 杨玉琳 陆远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6-354,共9页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造影微循环阻力指数(coronary angiography-derived index of microcirculatory resistance,caIMR)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造影微循环阻力指数(coronary angiography-derived index of microcirculatory resistance,caIMR)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9月~2022年3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诊断为STEMI的患者541例。使用FlashAngio系统(苏州润迈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计算caIMR。按照住院或随访期间MACE发生与否将患者分为MACE组和非MACE组,MACE定义为全因死亡、心力衰竭再入院、非计划性血运重建。采用COX回归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Kaplan-Meier生存曲线探究caIMR对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随访时间为1年,其中发生MACE 61例(11.28%)。与非MACE组比较,MACE组患者有着更高的caIMR。多因素COX分析表明,caIMR是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aIMR预测MACE的曲线下面积0.688,最佳截断值为25.3 U。caIMR加入到临床危险因素模型中后显著增加了模型的判别和重新分类能力;进一步将患者分为低caIMR组(caIMR<25 U,n=377)和高caIMR组(caIMR≥25 U,n=164)。Kaplan-Meier曲线显示caIMR≥25 U患者预后更差。结论caIMR是STEMI患者行PCI术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caIMR≥25 U患者预后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造影微循环阻力指数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 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原文传递
经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发展历程与展望
5
作者 汪若晨 戴宇翔 葛均波 《中国临床医学》 2024年第1期3-11,共9页
冠状动脉(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术是常用的冠脉疾病微创检查及治疗术。经桡动脉入路是目前国内外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术最常用的手术入路。这一入路从诞生伊始,便逐步发展,随着循证医学证据的不断更新,目前作为手术的常规入路已被广泛认... 冠状动脉(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术是常用的冠脉疾病微创检查及治疗术。经桡动脉入路是目前国内外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术最常用的手术入路。这一入路从诞生伊始,便逐步发展,随着循证医学证据的不断更新,目前作为手术的常规入路已被广泛认可。同时,有充分证据表明,经桡动脉入路可以胜任复杂、高危冠脉病变的介入治疗。经桡动脉入路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迅速,普及率极高。中国的冠脉介入治疗指南比欧洲、美国更早一步就推荐将经桡动脉入路作为手术入路的首选。虽然经桡动脉入路也存在一些客观限制,但随着器械的进步及介入医师技术水平的提高,经远桡动脉入路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也在不断开展。此外,经桡动脉入路在外周动脉介入及神经介入领域的应用亦在探索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桡动脉 冠状动脉造影 介入治疗 发展历程
下载PDF
CT冠状动脉造影在不同糖耐量冠心病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6
作者 毛杰 《影像技术》 CAS 2024年第2期40-44,共5页
目的:探讨CT冠状动脉造影在不同糖耐量冠心病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12月-2023年3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进行研究,其中糖耐量正常的患者选取30例,作为正常组;糖耐量受损的患者选取30例,作为受损组;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 目的:探讨CT冠状动脉造影在不同糖耐量冠心病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12月-2023年3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进行研究,其中糖耐量正常的患者选取30例,作为正常组;糖耐量受损的患者选取30例,作为受损组;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选取30例,作为糖尿病组。均接受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比较各组狭窄程度、病变部位、病变支数,分析糖尿量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并对其进行2年的随访,统计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糖尿病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重度患者显著高于正常组、受损组(P<0.05);受损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高于正常组,但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糖尿病组多支病变占比率高于正常组、受损组(P<0.05);受损组多支病变占比高于正常组(P<0.05)。各组冠状动脉病变部位中最少的是左主干,其余病变部位无明显差异和规律。糖耐量受损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CT冠状动脉造影在不同糖耐量冠心病患者诊断中显示出不同的狭窄程度和病变情况,通过CT冠状动脉造影能够明确糖耐量受损可促进冠心病的进展,发现糖耐量受损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密切相关,并且合并糖耐量受损的冠心病患者其发生MACE的风险也相对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CT冠状动脉造影 糖耐量受损 冠脉狭窄程度 影像学分析
下载PDF
冠状动脉造影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功能恢复的影响
7
作者 倪咸赟 杨利梅 +1 位作者 张杨 赵春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53-155,共3页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造影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功能恢复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10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术明确梗死相关血管(IRA),对TIMI血流0~1级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或PTCA+支架,观察左心功能恢复...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造影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功能恢复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10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术明确梗死相关血管(IRA),对TIMI血流0~1级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或PTCA+支架,观察左心功能恢复以及心脏急性事件发生情况等。结果 10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其中单支21例、双支29例及三支血管病变58例,共有115支IRA(包括51支前降支,51支右冠状动脉和13支回旋支);随访时E/A、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入院时(P<0.05),舒张末容积指数(LVEDVI)、室壁运动积分指数、左心室收缩末容积指数(LVESVI)比入院时低(P<0.05);108例患者中IRA前向血流TIMI Ⅲ级15例,未采取任何干预,93例患者IRA TIMI血流0~I级者给予干预。结论 冠状动脉造影术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有助于左心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造影 左心功能
下载PDF
安全预警护理对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图像质量及血管并发症的影响
8
作者 韩笑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9期1569-1571,共3页
目的:探讨安全预警护理对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图像质量及血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6月—2023年5月接收的88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根据接收时间分组,将2022年6—11月接收的44例患者纳入对照组,给予常规检查护理,另将2022年12月—... 目的:探讨安全预警护理对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图像质量及血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6月—2023年5月接收的88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根据接收时间分组,将2022年6—11月接收的44例患者纳入对照组,给予常规检查护理,另将2022年12月—2023年5月接收的44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在常规检查护理同时又给予安全预警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造影前及造影后20min的心率及血压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的图像质量及血管并发症情况。结果:安全预警护理后,观察组患者造影后20min的心率及血压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图像质量优良率为97.73%,高于对照组的79.55%(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为4.55%,低于对照组的18.18%(P<0.05)。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应用安全预警护理,可减轻检查时应激反应,提高检查图像质量,降低血管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预警护理 冠状动脉造影 应激反应 图像质量 血管并发症
下载PDF
血管内超声联合冠状动脉造影引导药物涂层球囊置入治疗冠状动脉原位病变的临床观察
9
作者 刘月 卢万玲 +1 位作者 马秋月 杨岚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4年第1期55-57,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IVUS)联合冠状动脉造影(CAG)引导药物涂层球囊(DCB)置入治疗冠状动脉原位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及DCB置入治疗的冠状动脉原位病变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IVUS)联合冠状动脉造影(CAG)引导药物涂层球囊(DCB)置入治疗冠状动脉原位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及DCB置入治疗的冠状动脉原位病变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CAG引导,观察组采用IVUS联合CAG引导,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DCB相关指标(DCB长度、DCB直径);比较两组术前、术后即刻以及随访结束时管腔相关指标(最小管腔直径、直径狭窄率),比较两组随访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观察组DCB长度、DCB直径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即刻、随访结束时最小管腔直径较术前均上升(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即刻、随访结束时直径狭窄率较术前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MACE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单纯采用CAG引导DCB置入相比,联合IVUS能更为精准的选择DCB大小,降低冠状动脉原位病变患者术后直径狭窄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超声 冠状动脉造影 药物涂层球囊 冠状动脉原位病变
下载PDF
血流储备分数与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的应用价值
10
作者 刘华 林芬 《医疗装备》 2024年第6期75-77,共3页
目的比较血流储备分数(FFR)与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CHD)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98例CHD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检查方式不同分为FFR组(50例,采用FFR指导PCI)与造影组(4... 目的比较血流储备分数(FFR)与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CHD)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98例CHD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检查方式不同分为FFR组(50例,采用FFR指导PCI)与造影组(48例,采用冠状动脉造影指导PCI)。统计两组行PCI的患者数量、行PCI患者的血管病变部位[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左冠状动脉回旋支(LCX)、右冠状动脉(RCA)]。两组出院后均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比较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包括再次血运重建、急性心肌梗死、复发心绞痛)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共26例患者进行PCI,其中FFR组18例(36.00%),造影组8例(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管病变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FFR组再次血运重建、急性心肌梗死、复发心绞痛的发生率均低于造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冠状动脉造影,使用FFR可指导CHD患者行PCI,明显降低MACE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储备分数 冠状动脉造影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冠心病
下载PDF
血流储备分数与冠状动脉造影指导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11
作者 梁鉴文 王崇法 +3 位作者 张磊辉 梁伦昌 陈伟泉 覃树杰 《临床医药实践》 2024年第3期163-165,共3页
目的:比较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采用冠状动脉造影(CAG)与血流储备分数(caFFR)指导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SAP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行CAG指导的PCI治疗,... 目的:比较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采用冠状动脉造影(CAG)与血流储备分数(caFFR)指导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SAP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行CAG指导的PCI治疗,观察组行caFFR指导的PCI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及随访指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植入支架数目、住院费用及造影剂用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半年,两组再住院率、复发率、再发心肌梗死率及靶血管重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CAG指导相比,caFFR指导的PCI术可减少SAP患者植入支架数目,降低治疗费用,且未增加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心绞痛 冠状动脉造影 血流储备分数 不良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术前适应性训练对冠状动脉造影日间手术应激及术后肿胀程度的影响
12
作者 张垒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期117-119,共3页
目的:分析术前适应性训练对冠状动脉造影(CAG)日间手术应激及术后肿胀程度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78例于我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手术患者,依据术前干预方式的差异性将患者分为常规组(n=38,常规措施干预)和试验组(n=40... 目的:分析术前适应性训练对冠状动脉造影(CAG)日间手术应激及术后肿胀程度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78例于我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手术患者,依据术前干预方式的差异性将患者分为常规组(n=38,常规措施干预)和试验组(n=40,增加术前适应性训练措施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术后1d,试验组心理状况(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随着时间推移,CAG术前、CAG立即、CAG 20min后试验组生理参数(SBP、DBP、MAP)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试验组患者术中体位、躯体制动、术后肢体活动、服药配合率均高于常规组,行CAG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3h、8h疼痛麻木程度评分、手掌周径均明显低于常规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组比较,试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患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术前进行适应性训练可以明显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况,稳定术中生命体征,降低行CAG后肢体麻木疼痛、肿胀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 术前适应性训练 心理状况 并发症
下载PDF
冠状动脉造影微创介入手术中全程精细化护理的应用研究
13
作者 周艳 张春香 +2 位作者 赵艳侠 宋芹 吴婷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4年第5期71-75,共5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微创介入手术中全程精细化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68例需行冠状动脉造影微创介入手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全程...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微创介入手术中全程精细化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68例需行冠状动脉造影微创介入手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全程精细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卧床时间与总住院时间、健康调查量表评分、住院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量表评分、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术后卧床时间、总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质量的主观评价高于对照组(P<0.05),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冠状动脉造影微创介入手术中,全程精细化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心理状况,缩短术后卧床时间与住院时间,提升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精细化护理 心理状况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哪些情况需要做冠状动脉造影
14
作者 陈洪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24年第4期77-77,共1页
您是否曾因为胸痛、心绞痛等症状而担忧不已?在现代医学中,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就像是心脏疾病的“照妖镜”,能够帮助医生深入了解您的心脏状况,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作为评估心脏供血血管的关键手段,具有极高的医学价值... 您是否曾因为胸痛、心绞痛等症状而担忧不已?在现代医学中,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就像是心脏疾病的“照妖镜”,能够帮助医生深入了解您的心脏状况,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作为评估心脏供血血管的关键手段,具有极高的医学价值。医生通过微小穿刺,将纤细导管送入心脏,注入造影剂,使冠状动脉在X射线下清晰显影。这一微创手术风险低、痛苦小,安全性高,在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下,患者无需过度担忧。此检查能精确判断冠状动脉健康状况,为医生提供有力依据,为患者制定更精准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血血管 冠状动脉造影 医学价值 胸痛 现代医学 造影 心脏疾病 微创手术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对冠心病诊断的对照研究
15
作者 龙梅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2期0120-0123,共4页
探究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对冠心病诊断效果。方法 选取2021.01~2022.12收入疑似冠心病患者120例,均开展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比结果。结果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和冠状动脉造影在特异度、敏感度对比上无... 探究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对冠心病诊断效果。方法 选取2021.01~2022.12收入疑似冠心病患者120例,均开展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比结果。结果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和冠状动脉造影在特异度、敏感度对比上无意义,P>0.05;冠状动脉造影准确性高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P<0.05;冠状动脉造影阳性吻合率为87.56%;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冠脉狭窄诊断阳性吻合率为88.73%。结论 CT冠脉成像为一类无创诊断方式,应用于冠心病疾病中则发挥良好诊断价值,但实际诊断中因外界因素影响下,此时无法全面动态观察则增加诊断误差率,将CT冠脉成像联合诊断应用期间,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共同应用下综合进行诊断,提高临床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冠心病 诊断
原文传递
平板DSA低剂量技术应用于冠状动脉造影的价值评估分析
16
作者 谢乃亮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048-0051,共4页
针对冠状动脉造影工作采取平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X光机(DSA)低剂量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选入时间为2022.11至2023.8,总计120例,均在此阶段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应用随机抽签方法划分为两组,包括的对照组60例(使用常规技术开展... 针对冠状动脉造影工作采取平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X光机(DSA)低剂量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选入时间为2022.11至2023.8,总计120例,均在此阶段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应用随机抽签方法划分为两组,包括的对照组60例(使用常规技术开展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观察组60例(使用平板DSA低剂量技术开展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比较两组检查情况。结果 比较检查时的辐射剂量,观察组更低;在图像质量方面做出比较,二组之间差异无意义,P>0.05;在患者图像质量优良率统计结果方面,观察组数据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采取平板DSA低剂量技术,不仅能够减少患者在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过程中的辐射剂量,同时也可以保证较好的图像质量,因此该项技术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值得普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 平板DSA低剂量技术 辐射剂量 图像质量
下载PDF
心脏探索之冠状动脉造影(上)
17
作者 柯元南 《中老年保健》 2024年第5期30-30,共1页
冠心病是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如何早期检出冠心病,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是一个重要的临床课题有些筛查心脏病的工具,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假阴性”结果。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是无创且简便的筛查心脏病... 冠心病是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如何早期检出冠心病,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是一个重要的临床课题有些筛查心脏病的工具,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假阴性”结果。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是无创且简便的筛查心脏病的工具。急性心肌梗死发生时,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都有特征性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冠心病患者 临床课题 超声心动图 冠状动脉造影 假阴性 心电图 心脏病
下载PDF
量化评估策略下风险管理对预防冠状动脉造影后血管并发症的效果分析
18
作者 张婧婷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2期182-185,共4页
目的分析量化评估策略下风险管理对预防冠状动脉造影后血管并发症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1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51例)与对照... 目的分析量化评估策略下风险管理对预防冠状动脉造影后血管并发症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1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51例)与对照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量化评估策略下的风险管理护理,两组干预时间均为检查日前1 d和检查当天,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疼痛及情绪变化、患者遵医行为和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冠状动脉造影后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临床遵医行为和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量化评估策略下的风险管理可以有效预防冠状动脉造影后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能够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依从性和满意度,并改善其造影前后表现,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化评估策略 风险管理 冠状动脉造影 血管并发症
下载PDF
128排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对壁冠状动脉诊断价值的对比
19
作者 陆晓玲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5期114-116,119,共4页
目的:探讨128排CT冠状动脉成像(CTCA)与冠状动脉造影(CAG)对壁冠状动脉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9月在德州市陵城区人民医院先后行128排CTCA及CAG检查的86例壁冠状动脉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CTCA及CAG对壁冠状动脉的... 目的:探讨128排CT冠状动脉成像(CTCA)与冠状动脉造影(CAG)对壁冠状动脉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9月在德州市陵城区人民医院先后行128排CTCA及CAG检查的86例壁冠状动脉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CTCA及CAG对壁冠状动脉的检出情况,比较CTCA检查中不同狭窄程度壁冠状动脉长度及埋藏深度,分析CTCA检查中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长度及埋藏深度的相关性。结果:86例壁冠状动脉患者中,CTCA检查得到壁冠状动脉79例(91.86%),CAG检查得到65例(75.58%),CTCA检出率高于CA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TCA及CAG检查显示壁冠状动脉主要位于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及右冠状动脉(RCA)。CTCA观察壁冠脉长度4.38~9.92 mm,平均(6.85±1.17)mm;狭窄程度35.63%~72.65%,平均(46.52±3.83)%;埋藏深度2.13~6.17 mm,平均(3.39±0.52)mm。CAG观察壁冠脉长度3.65~8.46 mm,平均(5.31±0.71)mm;狭窄程度36.42%~77.53%,平均(53.49±3.64)%;埋藏深度1.95~4.02 mm,平均(2.68±0.27)mm。CTCA检查显示,患者壁冠脉狭窄程度越重则长度越长埋藏越深(P <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长度及埋藏深度呈正相关,即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越重则长度越长,埋藏越深(P <0.05)。结论:128排CTCA对壁冠状动脉检出率高于CAG,能从长度、埋藏深度等多方面评估壁冠状动脉,能为壁冠状动脉患者的诊断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 128排CT冠状动脉成像 诊断
下载PDF
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造影+支架植入术治疗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20
作者 杨昌燕 万瑞廷 +1 位作者 陈克露 韦邦叶 《科技与健康》 2024年第3期25-28,共4页
研究分析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采用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造影+支架植入术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接受治疗的60例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实验... 研究分析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采用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造影+支架植入术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接受治疗的60例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予以常规组患者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造影+支架植入术,予以实验组患者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造影+支架植入术,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手术指标、术后恢复相关指标均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心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患者心肌微循环指标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优于常规组(P<0.05)。研究发现,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造影+支架植入术治疗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效果较好,患者手术安全性较高,可促进患者术后心功能恢复,减小手术对于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入路 冠状动脉造影 支架植入术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