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昔莫司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重建后脂蛋白a升高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裘晟 龚引进 +3 位作者 庞晓红 余昌杰 李爱娟 张柳林 《浙江医学》 CAS 2013年第15期1446-1447,共2页
脂蛋白a[Lp(a)]升高目前被认为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本文旨在探讨阿昔莫司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重建后Lp(a)升高的影响。
关键词 冠状动脉重建 冠心病患者 阿托伐他汀 脂蛋白A 阿昔莫司 独立危险因素 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美国2011年冠状动脉重建治疗指南亮点 被引量:2
2
作者 颜红兵 霍勇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1年第6期359-360,共2页
2011年11月7日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Circulation和Catheterization and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s三大杂志同时在线发表由美国心脏学院基金会(ACCF)、美国心脏协会(AHA)和心血管造影与介入治疗学会... 2011年11月7日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Circulation和Catheterization and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s三大杂志同时在线发表由美国心脏学院基金会(ACCF)、美国心脏协会(AHA)和心血管造影与介入治疗学会共同制订的新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指南和外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指南。两个指南的核心包括:(1)阐述了应用PCI还是CABG的时机。(2)对于左主干或多支血管病变,建议“心脏团队”讨论和采用Syntax积分评估风险。(3)修订了抗血小板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心脏学院 治疗指南 冠状动脉重建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美国心脏协会 多支血管病变 抗血小板治疗
下载PDF
再次冠状动脉重建治疗: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被引量:1
3
作者 颜红兵 刘臣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152-156,共5页
冠状动脉重建术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和外科冠状动脉搭桥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是目前治疗冠状动脉疾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最常用和最重要的手段。
关键词 冠状动脉重建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搭桥术 二级预防 冠状动脉疾病
下载PDF
冠状动脉重建后无复流现象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于富军 卫亚丽 傅向华 《华北国防医药》 2003年第6期407-410,共4页
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最显而易见的病理解剖学现象为冠状动脉(冠脉)的完全闭塞,所以既往大多数人们的研究兴趣以及治疗策略集中于心外膜下的闭塞冠脉[1],并且已有多种成熟应用于临床的闭塞冠脉重建措施.
关键词 冠状动脉重建 复流现象 急性心肌梗死 AMI 病理生理学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重建技术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邝平定 张敏鸣 朱建华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 2003年第4期228-230,共3页
多层螺旋CT旋转一周的扫描时间已短至500ms,在心电后门控技术的基础上,应用多层螺旋CT薄层及小螺距扫描心脏后进行冠状动脉重建已成为一项重要的非侵袭性冠状动脉成像手段。本文重点介绍了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重建的扫描技术和图像后处... 多层螺旋CT旋转一周的扫描时间已短至500ms,在心电后门控技术的基础上,应用多层螺旋CT薄层及小螺距扫描心脏后进行冠状动脉重建已成为一项重要的非侵袭性冠状动脉成像手段。本文重点介绍了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重建的扫描技术和图像后处理方法,并对其临床应用价值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重建 多层螺旋CT 扫描计数 图像处理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冠状动脉重建术与他汀干预 被引量:1
6
作者 胡大一 仝其广 《中国处方药》 2003年第11期76-80,共5页
过去三十余年的实践证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 BG)是治疗冠心病的主要进展之一,改善劳力性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症状,并延长了某些患者的生命.
关键词 冠状动脉重建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手术治疗 冠心病 他汀类药物
下载PDF
芬太尼复合咪达唑仑、异氟醚用于冠状动脉重建术
7
作者 韩冲芳 刘保江 汪祖巾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6期552-554,共3页
目的 观察芬太尼复合咪达唑仑 -异氟醚用于冠状动脉重建术麻醉的效果。方法  14例冠心病病人行冠状动脉重建术 ,经颈内静脉和桡动脉穿刺置入导管进行测压。采用咪达唑仑 0 .0 8~ 0 .16mg·kg-1、芬太尼 10~ 15 μg·kg-1、... 目的 观察芬太尼复合咪达唑仑 -异氟醚用于冠状动脉重建术麻醉的效果。方法  14例冠心病病人行冠状动脉重建术 ,经颈内静脉和桡动脉穿刺置入导管进行测压。采用咪达唑仑 0 .0 8~ 0 .16mg·kg-1、芬太尼 10~ 15 μg·kg-1、潘库溴铵0 .0 8~ 0 .12mg·kg-1诱导气管内插管 ,在切皮 ,劈胸骨及转机前追加芬太尼使剂量达 35~ 5 0 μg·kg-1,并吸入异氟醚 0 5 %~1 5 % (体积分数 )维持麻醉。用惠普监测仪监测入室 ,诱导后 30s,劈胸骨后 30s,打开心包 30s,转机前 15min ,转后 15min及术毕的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心率 (HR)。并计算各时值心率与收缩压的乘积 (RPP)。结果 在诱导后与诱导前相比SBP和RPP值明显下降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P <0 .0 1) ,但诱导后 ,术中 ,术毕各时值变化不大。结论 芬太尼复合咪达唑仑 -异氟醚吸入麻醉较安全地用于冠状动脉重建术的病人 ,可减少单独应用芬太尼引起的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芬太尼 咪达唑仑 异氟醚 冠状动脉重建
下载PDF
不同冠状动脉重建术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
8
作者 刘玉洁 陈刚 +7 位作者 陈闽荔 袁如玉 张颖 杨丽 董军 赵茹 刘寅 孙根义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7年第6期430-433,共4页
目的比较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NSTEAMI)的临床效果。方法98例NSTEAMI患者入院后行PCI和CABG治疗,进行12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冠状动脉造影血管病变情况... 目的比较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NSTEAMI)的临床效果。方法98例NSTEAMI患者入院后行PCI和CABG治疗,进行12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冠状动脉造影血管病变情况及心源性病死率、再发心绞痛以及再入院率和再次血运重建术率。结果CABG组三支和完全闭塞冠状动脉病变例数明显高于PCI组(87.23%vs.47.06%,87.23%vs.23.53%,P<0.05),随访12个月两组患者在心源性病死率、合并心律失常和再次血管重建术发生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心绞痛复发和再次住院率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组高于CABG组(21.57%vs.6.38%,23.52%vs.6.38%,P<0.05)。结论对NSTEAMI患者入院后行PCI与CABG治疗是安全的血运重建的重要手段,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合理的血运重建方式,以达到最佳重建冠状动脉血流的结果,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重建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下载PDF
冠状动脉重建术中小灶性心肌梗死的意义
9
作者 冀静 陆国平 龚兰生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1999年第1期62-63,共2页
当前介入性心脏病学最有争议的问题之一是经皮冠状动脉(冠脉)重建术中由心肌酶异常所诊断的小灶性心肌梗死是否有临床意义〔1〕。介入心脏病学专家通常使用小灶性心肌梗死的术语,意指小的无重要意义的临床事件。因此,冠脉重建术后... 当前介入性心脏病学最有争议的问题之一是经皮冠状动脉(冠脉)重建术中由心肌酶异常所诊断的小灶性心肌梗死是否有临床意义〔1〕。介入心脏病学专家通常使用小灶性心肌梗死的术语,意指小的无重要意义的临床事件。因此,冠脉重建术后出现的小灶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性研究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冠状动脉重建 手术中
下载PDF
冠状动脉重建术后氧输送和氧耗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1
10
作者 林蔚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5年第4期212-214,共3页
观察3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氧输送指数(DO2I)、氧耗指数(VO2I)及其关系。其中单纯CABG15例,伴左室室壁瘤切除12例,心脏瓣膜替换3例。全组架1~4支桥者分别是10、8、8、4例。结果29例... 观察3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氧输送指数(DO2I)、氧耗指数(VO2I)及其关系。其中单纯CABG15例,伴左室室壁瘤切除12例,心脏瓣膜替换3例。全组架1~4支桥者分别是10、8、8、4例。结果29例成活,1例死亡。成活组术后即刻至3小时DO2I提高10.6%(P<0.05)。VO2I增高15.8%(P<0.01).术后14小时较6小时DO2I增加15.8%(P<0.01),而VO2I降低4.4%。死亡例即刻至3小时DO2I增加6.0%,VO2I却降低29.1%,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资料表明,作为CABG术后正常恢复经过,早期DO2I升高的同时VO2I也升高,此时,细胞内氧化磷酸化得到改善,氧债得到清偿。氧输送和氧耗达到平衡后VO2I不再增加。可见CABG术后维持满意DO2I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重建 手术症 氧输送 氧耗
下载PDF
冠状动脉重建术对冠心病患者的治疗和疗效
11
作者 张金英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5年第6期411-411,共1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重建 冠心病患者 介入心脏病学 疗效 治疗 药物洗脱支架 药物支架 旁路手术 欧洲
下载PDF
采用多个通路的动脉旁路循环可实现全部动脉化冠状动脉重建术
12
作者 志远 《辽宁医学杂志》 2007年第5期335-335,共1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重建 冠状动脉旁路 动脉 通路 循环 血管重建技术 沙特阿拉伯 血液供应
下载PDF
基于德尔菲法的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后双心疾病痰瘀互结兼气郁证用药意见
13
作者 王帅 李秋冶 王凤荣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14期2630-2635,共6页
目的:采用德尔菲专家调查法对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后双心疾病痰瘀互结兼气郁证的中医药临床应用情况进行探讨和评价,分析更优中医药用药方案,为中医药更好地干预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后双心疾病提供思路和借鉴。方法:以从事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临... 目的:采用德尔菲专家调查法对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后双心疾病痰瘀互结兼气郁证的中医药临床应用情况进行探讨和评价,分析更优中医药用药方案,为中医药更好地干预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后双心疾病提供思路和借鉴。方法:以从事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临床心血管工作的副高级以上专家为调研对象,向各省、直辖市或自治区中医或中西医结合三级甲等医院投放问卷若干轮次,征询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后双心疾病痰瘀互结兼气郁证用药意见,每轮依据专家意见及SPSS分析得到的结果修订问卷内容,直至专家意见趋于一致时形成最终问卷。结果:共进行德尔菲专家调查问卷2轮,邀请专家38名,回收问卷76份,专家积极系数为100%,权威系数为0.90,甄别得出最佳单味药13味、方剂3首及中成药4种。结论: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后双心疾病痰瘀互结兼气郁证优选单味药为柴胡、香附、枳壳、郁金、川芎、延胡索、合欢花、瓜蒌、薤白、半夏、石菖蒲、远志、丹参,适宜方剂为血府逐瘀汤、柴胡疏肝散、瓜蒌薤白半夏汤,适宜中成药为丹蒌片、心可舒片、逍遥丸(丹栀逍遥丸、加味逍遥丸)、舒肝解郁胶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心疾病 冠状动脉血运重建 痰瘀互结 气郁证 德尔菲法
下载PDF
基于脉络学说探讨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后心绞痛的中医证治
14
作者 滕燊医 客蕊 +1 位作者 王贺 赵鑫 《中医药导报》 2023年第9期129-133,共5页
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存在破坏微血管结构和功能,并诱发心绞痛的风险。根据脉络学说,以及孙络与微血管的相关性,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后心绞痛的中医病机为素体虚弱和术中破血,术后抗凝导致络气虚滞,术中及术后紧张焦虑导致络气郁滞,痰瘀阻... 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存在破坏微血管结构和功能,并诱发心绞痛的风险。根据脉络学说,以及孙络与微血管的相关性,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后心绞痛的中医病机为素体虚弱和术中破血,术后抗凝导致络气虚滞,术中及术后紧张焦虑导致络气郁滞,痰瘀阻于脉络导致营卫不通,以及营卫失调导致脉络绌急。治疗方面,络气虚滞者以益气活血、调和营卫为主;络气郁滞者重在理气活血,以畅达脉络;痰瘀阻络者应治以活血化瘀、祛痰宣痹之法;脉络绌急者,辅以虫类药,以其搜风解痉之用,缓解脉络绌急痉挛的病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后心绞痛 脉络学说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证治
下载PDF
分站式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近中期效果探究
15
作者 王大玮 王茜 +2 位作者 沙博欣 王欣 晋美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3年第4期63-66,96,共5页
目的探究分站式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HCR)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近中期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4月收治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40例,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分站式HCR,对照组采用左胸小... 目的探究分站式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HCR)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近中期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4月收治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40例,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分站式HCR,对照组采用左胸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比较2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心肌损伤指标、动脉桥即时血流及术后7 d桥血管通畅率、术后1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术后复工或运动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P<0.01)。术后3 d,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T及丙二醛2组均较术前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P<0.01)。2组动脉桥即时血流值及动脉桥血流量搏动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7 d桥血管通畅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观察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内,观察组复工或运动人数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3~<7个月,观察组复工或运动人数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站式HCR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可明显改善心肌损伤及动脉血流情况,减少不良事件发生,促使尽早复工或运动,具有较好近中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 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手术时间 住院时间 肌酸激酶同工酶 肌钙蛋白T 丙二醛
下载PDF
基于“双心同治”对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后胸痛的理论探讨
16
作者 张毅 王帅 《中医临床研究》 2023年第32期35-39,共5页
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术后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等不良情志,且这种不良情志又诱发或加重胸痛,临床中常将此类疾病称为“双心疾病”。术后出现胸痛的主要原因包括术后精神焦虑抑郁,血管再灌注损伤,介入性诊疗操作导致血管痉挛,炎性反应,桥血... 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术后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等不良情志,且这种不良情志又诱发或加重胸痛,临床中常将此类疾病称为“双心疾病”。术后出现胸痛的主要原因包括术后精神焦虑抑郁,血管再灌注损伤,介入性诊疗操作导致血管痉挛,炎性反应,桥血管狭窄甚至闭塞等。近年来,冠状动脉学运重建术后胸痛复发率日渐增加,常规的西医治疗已经不能满足临床需要。临床发现,此胸痛与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已成为术后胸痛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中医治疗术后胸痛伴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已有一定的疗效和进展。在医学模式已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的条件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双心同治”。文章基于传统医学对五脏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特点的阐述,在《黄帝内经》精气血神理论基础上,从“精气化神”“心主神明”与“心主血脉”角度进行探讨,在血脉失和的病机基础上,表明心肝精气失调致神明失守为另一重要病机。文章论治术后胸痛时,在益气和脉、疏调肝气、暖土益火、调和营卫、调气解毒以调和血脉的基础上,始终贯穿祛瘀养肝调神,得以“双心同治”,望为临床提供更多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血运重建 血脉失和 精气化神 双心同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重建的最佳R-R时相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13
17
作者 邝平定 张敏鸣 +4 位作者 朱建华 肖圣祥 赵莉莉 彭志毅 许顺良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8-183,共6页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重建的最佳R R时相 ,评价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重建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2 0例拟诊冠心病患者多层螺旋CT扫描后 ,利用回顾性心电门控重建出 37 5 %、5 0 0 %、6 2 5 %、75 0 %R R时相...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重建的最佳R R时相 ,评价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重建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2 0例拟诊冠心病患者多层螺旋CT扫描后 ,利用回顾性心电门控重建出 37 5 %、5 0 0 %、6 2 5 %、75 0 %R R时相的横断面图像。然后进行冠状动脉容积重建及仿真血管内窥镜重建 ,分析不同R R时相各支冠状动脉的显示情况。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对照 ,评价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重建图像诊断冠状动脉≥ 5 0 %管径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重建的最佳时相为 5 0 0 %和 6 2 5 %R R时相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重建图像诊断冠状动脉≥ 5 0 %管径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诊断正确率分别为 91 7%、83 3%、2 8 2 %、99 3%和 83 9%。结论 选择回顾性心电门控最佳R R时相重建冠状动脉可以最大限度减轻心脏运动伪影 ,提高图像质量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重建图像具有很高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 ,可以作为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前的筛选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冠状动脉重建 最佳R-R时相 临床应用 冠状动脉造影
原文传递
冠状动脉重建术治疗老年人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18
作者 刘玉洁 陈刚 +8 位作者 陈闽荔 袁如玉 王健 张颖 杨丽 董军 赵茹 刘寅 孙根义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35-236,共2页
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NSTEMI)属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一种,有研究结果显示NSTEMI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50%以上。NSTEMI发病率高,特别是老年NSTEMI多,尽早对其做出诊断并积极治疗,对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及改善预后具有重要... 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NSTEMI)属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一种,有研究结果显示NSTEMI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50%以上。NSTEMI发病率高,特别是老年NSTEMI多,尽早对其做出诊断并积极治疗,对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及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 积极治疗 冠状动脉重建 老年人 疗效观察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NSTEMI 临床意义
原文传递
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对左心室收缩功能严重减低患者左心室重构及收缩功能的作用 被引量:8
19
作者 杨跃进 杨伟宪 +6 位作者 胡奉环 尤士杰 王燕武 叶苓 陈纪林 高润霖 陈在嘉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28-331,共4页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对陈旧性心肌梗死伴左心室收缩功能严重减低患者的左心室重构及整体和节段收缩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对陈旧性心肌梗死伴左心室收缩功能严重减低(左心室射血分数039±005),并证明病变部位有存活心肌的患...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对陈旧性心肌梗死伴左心室收缩功能严重减低患者的左心室重构及整体和节段收缩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对陈旧性心肌梗死伴左心室收缩功能严重减低(左心室射血分数039±005),并证明病变部位有存活心肌的患者26例,均完成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其中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2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支架14例。于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前、后[平均(68±29)月]进行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左心室容积及整体和节段收缩功能的变化,并完成术后临床随访。结果26例患者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后与术前相比,574%的运动异常节段(156/272)有收缩运动改善;术后平均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和收缩末容积(LVESV)均显著缩小(P<005~001),而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室壁节段运动评分指数均显著改善(P均<0001);随访期间的临床症状和NYHA心功能分级亦均明显改善,无心脏事件发生。去除4例行室壁瘤切除者后,各指标的变化与上述相同。再以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增加≥005与否分为心功能改善者和心功能无改善者各11例,心功能改善者的LVEDV和LVESV均较术前显著缩小(P均<001),心功能无改善者两参数较术前均无明显扩大。此外,术后功能改善的节段数与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显著正相关(r=051,P<001);而术后功能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血运重建 左心室收缩功能 左心室重构 收缩功能
下载PDF
氮氧化钛涂层支架在老年经桡(尺)动脉冠状动脉血运重建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孝忠 张晋 +3 位作者 张军 王红 原新茹 殷雪萍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关键词 动脉 动脉 冠状动脉血运重建 TITAN2支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