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24篇文章
< 1 2 1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深度卷积和多层尺度特征融合的冠脉造影图像血管分割
1
作者 许洋 翟楠楠 +2 位作者 倪维臻 谭强 王金甲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42,共9页
冠状动脉造影是诊疗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一种重要手段,快速而准确的血管分割对诊疗心血管疾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现有冠状动脉造影血管分割算法对细微血管的分割能力不强、分割血管的连通性较差、抗噪声及伪影能力弱等问题,本研... 冠状动脉造影是诊疗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一种重要手段,快速而准确的血管分割对诊疗心血管疾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现有冠状动脉造影血管分割算法对细微血管的分割能力不强、分割血管的连通性较差、抗噪声及伪影能力弱等问题,本研究吸取了Transformer结构长距离依赖与跨域跳转连接的优点,分别采用上下文分层聚合和多尺度特征融合的方法,对U型分割网络进行改进,称HAM-UNet。首先,采取必要的图像预处理方法,对原有的冠脉造影图像进行一些特征强化,并扩大了实验数据;然后,将预处理好的图片以HAM-UNet的方法进行分割。编码器同时结合深度卷积与残差结构,可以高效的捕获全局特征并有效增强网络细节感知力,提升分割精度的同时提高分割连通性。解码器进行了多尺度的特征融合,并且加入上采样跳转连接,网络的全局感知得到提高,有效降低了无关信息的影响。所使用数据集来自于天津市医科大学总医院的221张图像和秦皇岛市第一医院的494张图像,在两个数据集上,HAM-UNet算法的准确率分别为0.983和0.998,IOU分别为0.857和0.908,Dice分数分别为0.842和0.883;综合分割性能比U-Net和Att-UNet等算法有较大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分割 冠脉造影图像分割 U-Net 深度卷积 多层尺度融合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行冠脉造影及经皮冠脉支架植入术前后整体护理干预效果评价研究
2
作者 颜红梅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3期128-131,共4页
为了评估冠心病患者冠脉造影及经皮冠脉支架植入术前、后实施整体护理干预的疗效,研究整体护理干预对心脏功能的改善作用、心绞痛症状,心血管风险因素和心理健康状况等因素的影响。方法 选择80例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 为了评估冠心病患者冠脉造影及经皮冠脉支架植入术前、后实施整体护理干预的疗效,研究整体护理干预对心脏功能的改善作用、心绞痛症状,心血管风险因素和心理健康状况等因素的影响。方法 选择80例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整体护理干预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比较2组患者心脏功能状态,心绞痛症状减轻情况,心血管风险因素管控情况及心理健康状况。结果 在心脏功能、心绞痛症状的缓解、心血管风险的管理以及心理健康状态上,观察组明显胜过对照组(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冠脉造影及经皮冠脉支架植入术前术后采用整体护理干预效果显著,能有效地改善心脏功能,减轻心绞痛症状,控制心血管风险因素,改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为冠心病患者术前及术后护理提供一种新策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脉造影 支架植入 整体护理干预 效果评价
原文传递
冠脉造影和冠脉CTA诊断方式应用在冠心病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3
作者 冯雅琳 吴成青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2期066-069,共4页
分析冠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和冠脉计算机断层扫描(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诊断方式应用在冠心病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研究时间定为2023年1月—12月之间,冠心病患者总例数为100例,均接受冠脉造影、冠... 分析冠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和冠脉计算机断层扫描(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诊断方式应用在冠心病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研究时间定为2023年1月—12月之间,冠心病患者总例数为100例,均接受冠脉造影、冠脉CTA检查,对比检查结果特异性、敏感性、狭窄程度、检出位置,分析不同方法对于冠心病诊断的价值。结果 冠脉CTA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高于冠脉造影(P<0.05),冠脉CTA的总狭窄程度检出率低于冠脉造影(P<0.05)。不同检出位置的患者数量对比方面,两组并未体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检查方法有着各自的优势和不足,临床上虽然冠脉造影为金标准,但是冠脉CTA又具备较高的灵活性、安全性、无创性,可以成为临床冠心病诊断的一个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造影 冠脉CTA 冠心病 效果观察
下载PDF
综合护理在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检查中的护理效果研究
4
作者 赵丽花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4期129-132,共4页
探究综合护理在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检查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09月至2023年09月收治的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综合护理(研究组)。结果 研究组心理状态改善显著,SAS、SDS评分... 探究综合护理在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检查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09月至2023年09月收治的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综合护理(研究组)。结果 研究组心理状态改善显著,SAS、SDS评分大幅降低,总护理满意度(95.00%);对照组心理状态改善效果相对较差,总护理满意度(75.00%),P<0.05。结论 对于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检查而言,通过规范应用综合护理,能够缓解患者负面情绪,对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护理 多层螺旋CT 冠脉造影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造影术后并发症的细致护理要点
5
作者 李思瑶 杨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3期187-190,共4页
探究细致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造影术后并发症干预中的应用效能。方法 运用对照研究法,划分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推行个性化护理手段,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结果 多个维度数据显示,实验组表现更优。在术后心电图改变方面... 探究细致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造影术后并发症干预中的应用效能。方法 运用对照研究法,划分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推行个性化护理手段,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结果 多个维度数据显示,实验组表现更优。在术后心电图改变方面,实验组室性早搏、房性早搏、心房颤动及 ST 段变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值均近似 0.05);血清心肌酶水平上,多个时间点里,实验组血清 TnI 和 CK-MB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上,实验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 15.6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37.50%(P = 0.038);心脏功能评分持续改善,左室射血分数等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也明显降低(P<0.05)。结论 细致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恢复中优势显著,能够提升护理质量,减轻医疗负担,实现资源的合理调配与高效运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冠脉造影 术后并发症 细致护理要点
下载PDF
冠脉造影联合血流储备分数在评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的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熊丹东 夏日辉 +3 位作者 杨圆珍 熊辉 吴高祥 徐仕芳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期122-126,共5页
目的:探究冠脉造影联合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在评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5月—2022年8月丰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 目的:探究冠脉造影联合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在评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5月—2022年8月丰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及PCI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FFR诊断,依据FFR结果判定PCI方式。对比两组支架置入数量、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心功能、6 min步行距离(6-minute walking distance,6MWD)、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eattle angina questionnaire,SAQ)评分。结果:观察组支架置入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心功能、6MWD、SAQ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功能、6MWD、SAQ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脉造影联合FFR,对PCI术的方式具有显著的评估价值,提高临床治疗准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造影 血流储备分数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不良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基于全方位深层加权轻量化网络的冠脉造影图像超分辨率重建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博伟 何彦霖 +2 位作者 王康 黄宇辰 祝连庆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00-209,共10页
针对介入手术中对冠状动脉造影图像纹理清晰的需求,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全方位深层加权轻量化网络的超分辨率图像重建方法。首先通过设计局部卷积模块,降低特征图的维度减小其参数量,加快模型的处理速度;接着采用自注意力机制模块,融合图... 针对介入手术中对冠状动脉造影图像纹理清晰的需求,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全方位深层加权轻量化网络的超分辨率图像重建方法。首先通过设计局部卷积模块,降低特征图的维度减小其参数量,加快模型的处理速度;接着采用自注意力机制模块,融合图像的通道和空间信息,获得图像的丰富高频细节特征;此外,为了进一步提取图像的深层特征信息,研究设计了级联和权重匹配的层注意力结构,为图像不同深度的特征分配不同的权重,实现图像的超分辨率重建。最后为了使本文所研究方法在真实介入手术冠脉造影图像中有更强的泛化能力,本文构建了冠脉造影图像数据集(CAID)用于网络模型的训练和测试。实验测试结果表明,与Omni-SR算法相比,本文所提出算法在参数量减少32.3%、运行时间减少17.74%的同时,其重建图像的质量在客观指标和主观感受上均优于其他对比算法,且在放大倍数为4时,PSNR和SSIM的平均值在CAID数据集上分别提高了0.72 dB和0.012 2,在公共数据集上分别提高了0.13 dB和0.004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造影图像 超分辨率重建 局部卷积 注意力机制 轻量化
原文传递
简化手指操提高患者冠脉造影术中舒适度及减少相关并发症的作用
8
作者 张羿 皮文婕 +2 位作者 陈芬 赵琳 蔡丽芹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85-588,666,共5页
目的:采取前瞻性研究方法,对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开展术前简化手指操训练,观察手指操对于提高术中桡动脉穿刺成功率、预防桡动脉痉挛及撕裂、降低患者疼痛感及减轻术肢肿胀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于黄石市中心医院经桡动脉... 目的:采取前瞻性研究方法,对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开展术前简化手指操训练,观察手指操对于提高术中桡动脉穿刺成功率、预防桡动脉痉挛及撕裂、降低患者疼痛感及减轻术肢肿胀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于黄石市中心医院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的30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151例)和对照组(151例)。干预组于术前接受常规护理和简化手指操干预,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2组患者术中桡动脉穿刺成功率、桡动脉痉挛及撕裂发生率、患者疼痛感及手术前后术肢周径变化。结果:干预组术中桡动脉穿刺成功率较高、桡动脉痉挛及撕裂发生率较低、患者疼痛感较轻、术后术肢周径增加幅度较小(P<0.05)。结论:应用简化手指操能够提高冠脉造影术中桡动脉穿刺成功率、预防桡动脉痉挛及撕裂、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及术后术肢肿胀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指操 冠脉造影 桡动脉痉挛
下载PDF
基于特征图金字塔的冠脉造影图像血管分割方法
9
作者 郭昊虎 高若谦 +3 位作者 葛明锋 董文飞 刘炎 赵旭峰 《中国光学(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71-981,共11页
针对冠脉造影图像照明不均、血管结构与背景区域对比度低、冠脉血管拓扑结构复杂等分割难点,建立了一个冠脉造影血管分割标注数据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图金字塔的冠脉造影图像血管分割模型。本文模型以U-Net网络为基础进... 针对冠脉造影图像照明不均、血管结构与背景区域对比度低、冠脉血管拓扑结构复杂等分割难点,建立了一个冠脉造影血管分割标注数据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图金字塔的冠脉造影图像血管分割模型。本文模型以U-Net网络为基础进行改进和优化,首先,将U-Net编码部分的第一个卷积层修改为一个7×7的卷积层,并提高每一层的感受野,在编解码层中引入修改后的ConvNeXt block,使得网络提取更深层次特征的能力有所提升;其次,设计分组注意力机制模块GA,并将其引入到U-Net跨连接处,对编码部分提取的特征进行增强,弥补编解码器间存在的语义差距;最后,在U-Net解码器处设计了一个特征图金字塔级联模块PFC,融合各尺度的特征图,并在PFC中每一层中加入SE注意力机制模块,用于筛选特征图中的有效信息,网络损失函数为PFC模块各层输出的加权,以监督网络各层的特征提取。本文模型在测试集上的测试结果如下:Dice系数为0.8843,Jaccard系数为0.7926。实验结果表明,相比其他常用方法,本文模型在冠脉血管分割上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在低对比度下能够有效抑制噪声,对冠脉血管具有更好的分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造影 血管分割 特征金字塔网络 注意力机制 U-Net
下载PDF
优质护理应用于冠脉造影及介入术后护理的效果及满意度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莹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245-248,共4页
目的讨论优质护理应用于冠脉造影及介入术后护理的效果及满意度。方法入选100例接受冠脉造影及介入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主要于2021年01月-2022年12月接受试验观察,以1:1随机抽样法分组,分为对照组50例与研究组50例。对照组:术后实施常规... 目的讨论优质护理应用于冠脉造影及介入术后护理的效果及满意度。方法入选100例接受冠脉造影及介入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主要于2021年01月-2022年12月接受试验观察,以1:1随机抽样法分组,分为对照组50例与研究组50例。对照组:术后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术后实施优质护理。观察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负性心理、心功能、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P<0.05。研究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负性心理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负性心理评分下降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心功能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心功能改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升高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及时性、服务态度、护患沟通、护理指导及监督、护理质量与技术方面护理满意度评分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应用于冠脉造影及介入术后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机率,促使心功能改善,缩短住院时间,且可改善患者负性心理,优化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造影及介入 术后 常规护理 优质护理
下载PDF
标准化护理在冠脉造影术围术期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小畏 《中国标准化》 2024年第6期305-308,共4页
目的:研究对于冠脉造影术患者采取围术期标准化护理的实施效果。方法:于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冠脉造影术患者中随机抽取6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32例,实施围术期标准化护理,对... 目的:研究对于冠脉造影术患者采取围术期标准化护理的实施效果。方法:于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冠脉造影术患者中随机抽取6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32例,实施围术期标准化护理,对比两组实施效果。结果:观察组SAS(45.85±4.21)分,SDS(44.39±4.80)分,显著优于对照组[SAS(56.72±3.48)分,SDS(54.70±5.62)分](P<0.05)。观察组并发症合计2例(6.25%),少于对照组(31.25%)(P<0.05)。观察组依从率(96.88%)高于对照组(75.00%),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冠脉造影术患者实施围术期标准化护理有助于调整患者情绪,帮助患者建立信心,并积极预防各类并发症,有利于患者快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造影 标准化护理 不良情绪 并发症
下载PDF
心脏超声与冠脉造影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结构与功能病变诊断中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枭 梁春春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4年第4期638-640,647,共4页
目的:分析心脏超声与冠脉造影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结构与功能病变诊断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2月至2021年12月于单县中心医院接受诊治的1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研究观察,均接受心脏超声、冠脉造影检查。以冠脉造影检查结果作为... 目的:分析心脏超声与冠脉造影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结构与功能病变诊断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2月至2021年12月于单县中心医院接受诊治的1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研究观察,均接受心脏超声、冠脉造影检查。以冠脉造影检查结果作为急性心肌梗死诊断金标准,研究心脏超声与冠脉造影诊断价值。结果:以冠脉造影检查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176例患者经心脏超声检查明确为急性心肌梗死者168例,心脏超声诊断符合率是95.45%(168/176);冠脉造影检查发现,1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单支病变33例(18.75%),双支病变63例(35.80%),三支病变80例(45.45%);三支病变患者的心脏结构指标水平分别高于双支病变、单支病变患者,且双支病变患者高于单支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支病变患者的LVEF、E/A值分别低于双支病变患者、单支病变患者,且双支病变患者低于单支病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超声与冠脉造影可以反映心脏结构和功能病变变化,便于临床了解室壁各节段运动状况,从而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后续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超声 冠脉造影 急性心肌梗死 心脏结构 心脏功能病变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在心脏血管狭窄中的应用价值
13
作者 顾成东 《世界复合医学》 2024年第6期191-194,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诊断心脏血管狭窄疾病的效果与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3年12月建湖县人民医院接诊的疑似心脏血管狭窄患者134例,均接受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多层螺旋CT...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诊断心脏血管狭窄疾病的效果与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3年12月建湖县人民医院接诊的疑似心脏血管狭窄患者134例,均接受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同时分析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诊断狭窄位置、狭窄程度的诊断符合率。结果134例疑似心脏血管狭窄患者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90例(67.16%)患者确诊心脏血管狭窄情况,44例(32.84%)患者无心脏血管狭窄问题,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诊断的灵敏度为97.78%(88/90)、特异度为100.00%(44/44),准确度为98.51%(132/134),kappa值为0.966。进一步分析显示,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技术诊断心脏血管狭窄位置及狭窄程度的诊断符合率较高。结论心脏血管狭窄可通过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技术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为后续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影像学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冠脉造影 心脏血管狭窄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预见性护理模式对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后患者迟发性术肢血肿发生率及出血率的影响
14
作者 施娟 谢鸿鸣 林琼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4年第12期68-70,78,共4页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模式对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后患者迟发性术肢血肿发生率及出血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滨海院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收治的经桡动脉冠脉造影检查的74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模式对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后患者迟发性术肢血肿发生率及出血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滨海院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收治的经桡动脉冠脉造影检查的74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作为随机分组依据,将74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7例。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关于检查依从性、迟发性术肢血肿发生率、出血发生率、疼痛评分、心理评分、护理满意度在两组之间开展对比。结果关于检查依从性,研究组患者的总依从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发生迟发性术肢血肿、出血的概率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关于疼痛、焦虑、抑郁方面测评的分数均低于本组护理前,而研究组三项分数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于护理满意度,在总满意率方面,研究组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冠脉造影检查期间,采取预见性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检查依从性,降低迟发性术肢血肿、出血发生的风险,有利于减轻疼痛感和不良情绪,使其对护理服务更加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经桡动脉冠脉造影 预见性护理 迟发性术肢血肿 出血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中冠脉CTA与冠脉造影的临床应用分析
15
作者 邱建中 董坤 陈广义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1期112-114,共3页
目的:对冠脉CTA和冠脉造影应用于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3年9月于睢宁县人民医院的97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开展冠脉CTA和冠脉造影。对比病变检出情况、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斑块钙化情况。结果:冠状... 目的:对冠脉CTA和冠脉造影应用于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3年9月于睢宁县人民医院的97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开展冠脉CTA和冠脉造影。对比病变检出情况、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斑块钙化情况。结果:冠状动脉病变检出准确率冠脉CTA和冠脉造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CTA和冠脉造影对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诊断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CTA和冠脉造影在斑块分型方面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使用冠脉CTA和冠脉造影均可行,对于病变、狭窄程度和斑块钙化的检出作用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冠脉CTA 冠脉造影 狭窄 钙化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在心脏血管狭窄中的诊断效果 被引量:1
16
作者 雷霞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期173-175,共3页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CTA)对心脏血管狭窄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在淄博市张店区中医院影像科接诊的40例疑似心脏血管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期采用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进行诊断,以DSA诊断结果为“...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CTA)对心脏血管狭窄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在淄博市张店区中医院影像科接诊的40例疑似心脏血管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期采用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进行诊断,以DSA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A诊断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比较两种检测方式不同部位心脏血管狭窄及不同狭窄程度检出情况。结果:DSA诊断狭窄32例,不狭窄8例;CTA诊断狭窄33例,不狭窄7例,误诊1例。CTA诊断心脏血管狭窄灵敏度为100.00%(32/32)、特异度87.50%(7/8)、准确率97.50%(39/40),Kappa值=0.918,与金标准一致性良好。DSA诊断右侧狭窄18例,左侧狭窄14例,不狭窄8例,采用CTA诊断心脏血管狭窄中左侧狭窄与DSA诊断结果一致,CTA诊断将1例不狭窄患者诊断为右侧狭窄。CTA诊断心脏血管狭窄程度中对轻微狭窄、轻度狭窄及重度狭窄结果与DSA结果一致,CTA诊断漏检了1例中度狭窄患者,CTA对不同狭窄程度检出准确率96.88%(31/32)。结论:CTA在心脏血管狭窄的诊断中与DSA相比具有相似的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对不同部位狭窄及不同狭窄程度诊断准确率高,可作为一种可行且可靠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用于心脏血管狭窄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冠脉造影 心脏血管狭窄 诊断效果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应用于心脏血管狭窄诊断以及病情严重程度评估中的效果探讨
17
作者 张连圩 陈有佳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3期164-166,共3页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MSCTA)应用于心脏血管狭窄诊断以及病情严重程度评估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2021年2月—2023年2月收治的88例疑似心脏血管狭窄患者。所有患者均开展MSCTA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MSCTA)应用于心脏血管狭窄诊断以及病情严重程度评估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2021年2月—2023年2月收治的88例疑似心脏血管狭窄患者。所有患者均开展MSCTA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SCTA诊断心脏血管狭窄的效能;分析MSCTA对不同狭窄程度与分型心脏血管狭窄的检出率。结果: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MSCTA共检出心脏血管狭窄62例,其中1例漏诊,1例误诊,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98.39%、96.15%、97.73%,与DSA检出结果一致性极好(Kappa值=0.947)。MSCTA和DSA对轻度狭窄、中度狭窄及重度狭窄的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中度、重度狭窄组血管管腔A、B CT值均呈逐渐降低趋势,且经单因素分析证实,各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软斑块检出率低于不稳定型心绞痛,而钙化斑块检出率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P<0.05)。结论:MSCTA应用于心脏血管狭窄诊断中的效能较佳,且能实现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判定,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血管狭窄 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 病情严重程度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三维定量冠脉造影联合血清神经肽Y、S1P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18
作者 占传家 胡彦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7期1880-1883,共4页
目的 探索三维定量冠脉造影(3D QCA)联合血清神经肽Y(神经肽Y)、1-磷酸鞘氨醇(S1P)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在2022年1月至2024年3月洪湖市中医医院收治的225例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基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血管... 目的 探索三维定量冠脉造影(3D QCA)联合血清神经肽Y(神经肽Y)、1-磷酸鞘氨醇(S1P)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在2022年1月至2024年3月洪湖市中医医院收治的225例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基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血管病变狭窄程度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病变血管狭窄程度50%~70%,n=112)、对照组(病变血管狭窄程度<50%,n=113)。两组均进行3D QCA检查以及血清神经肽Y、S1P检测Gensini评分评估,对比两组面积狭窄程度、血管病变长度、直径狭窄程度、神经肽Y、S1P水平及Gensini评分;经Pearson法分析Gensini评分与3D QCA参数及血清指标的相关性;经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项指标诊断效能。结果 观察组面积狭窄程度、血管病变长度、直径狭窄程度、神经肽Y、S1P、Gensini评分分别为(78.95±10.65)%、(28.45±15.65) mm、(61.68±8.23)%、(211.65±39.71) ng/L、(324.65±58.95) nmol/L、(65.65±12.32)分,均高于对照组[(62.28±7.36)%、(17.41±12.33) mm、(46.31±9.98)%、(165.42±37.55) ng/L、(265.65±57.49) nmol/L、(48.79±10.3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法分析,冠脉临界病变患者面积狭窄程度、血管病变长度、直径狭窄程度、神经肽Y、S1P与Gensini评分均呈正相关(r=0.307、0.260、0.313、0.645、0.544,P<0.05)。经ROC曲线分析,面积狭窄程度、血管病变长度、直径狭窄程度、神经肽Y、S1P及联合诊断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AUC分别为0.850、0.704、0.854、0.791、0.745、0.926。结论 神经肽Y、S1P水平联合三维定量冠脉造影能够准确诊断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具有较高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定量冠脉造影 神经肽Y 1-磷酸鞘氨醇 冠状动脉 临界病变 评估
下载PDF
基于焦点模式的心理干预对冠脉造影患者社会行为的影响
19
作者 张红伟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15-116,共2页
目的:探讨基于焦点模式的心理干预对冠脉造影患者社会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行冠脉造影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焦点模式的心理干预;比较两组自我护理能力测... 目的:探讨基于焦点模式的心理干预对冠脉造影患者社会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行冠脉造影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焦点模式的心理干预;比较两组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PSQI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存在差异(P<0.05);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ESCA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差异(P<0.05)。结论:基于焦点模式的心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患者自我效能,改善睡眠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焦点模式的心理干预 冠脉造影 社会行为
下载PDF
SMART结合细节护理对冠脉造影及冠脉内支架植入患者并发症风险的影响
20
作者 王月 万秋红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4年第4期118-121,共4页
目的 SMART结合细节护理对冠脉造影及冠脉内支架植入患者并发症风险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22年8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100例冠脉造影及冠脉内支架植入患者,分组方式:随机数字法(对照组n=50、观察组n=50),对照组予以SMART结合常规护理;... 目的 SMART结合细节护理对冠脉造影及冠脉内支架植入患者并发症风险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22年8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100例冠脉造影及冠脉内支架植入患者,分组方式:随机数字法(对照组n=50、观察组n=50),对照组予以SMART结合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SMART结合细节护理。对比两组自护能力、生活质量、负性情绪、并发症。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自我概念、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护理责任、健康知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身体活动、情感情况、其他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负性情绪(抑郁、紧张、精力、疲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情况(2.00%)低于对照组(1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MART结合细节护理对冠脉造影及冠脉内支架植入患者,有助于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其自护能力以及生活质量水平,可改善其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ART 细节护理 冠脉造影 冠脉内支架植入 并发症风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