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5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冬灌方式对紫花苜蓿次年生长及土壤水热的影响
1
作者 刘晋 郑和祥 +2 位作者 邬佳宾 王国帅 何锐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5-61,共7页
为探寻干旱半干旱地区冬季灌水对土壤水分、温度以及翌年紫花苜蓿返青、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进而提出适宜于伊金霍洛旗地区紫花苜蓿高产的灌溉方式,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以未冬灌小区作为对照(CK),设置地下滴灌(DI)和畦灌(BI)2种灌溉方式,... 为探寻干旱半干旱地区冬季灌水对土壤水分、温度以及翌年紫花苜蓿返青、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进而提出适宜于伊金霍洛旗地区紫花苜蓿高产的灌溉方式,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以未冬灌小区作为对照(CK),设置地下滴灌(DI)和畦灌(BI)2种灌溉方式,灌水定额设置为30 mm,共3个试验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共9个试验小区。结果表明冬灌对次年紫花苜蓿返青时各土层土壤含水率和土层温度均有一定影响,地下滴灌和畦灌,均能提高紫花苜蓿返青前的土壤含水率、提高土壤温度、改善紫花苜蓿的越冬环境、提高紫花苜蓿的越冬率。冬灌后次年紫花苜蓿返青率较未冬灌处理小区高13.77%,且滴灌处理条件下返青率最高,有利于后期紫花苜蓿产量的提高。地下滴灌冬灌处理条件下紫花苜蓿第1茬产量最高,鲜草产量为31020 kg/hm^(2),干草产量为6150 kg/hm^(2),相对未冬灌处理分别增产23.32%、21.67%。综合考虑地下滴灌条件下冬灌对次年紫花苜蓿生长及土壤水热的影响,建议伊金霍洛旗地区紫花苜蓿在越冬期进行地下滴灌条件下的冬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冬灌 灌溉方式 地下滴灌 土壤水热 土壤水分 土壤温度 生长 产量
下载PDF
冬灌制度对膜下滴灌棉田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2
作者 翟江蕊 丁邦新 +5 位作者 白云岗 柴仲平 刘洪波 郑明 丁宇 姚城阳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7-107,共11页
为明确不同冬灌制度的应用效果,以南疆膜下滴灌棉田为研究对象,选取每年冬灌处理(CK)、不冬灌处理(H1)及隔年冬灌处理(H2)3种冬灌制度,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冬灌后土壤的理化性质、生物学性质以及微生物群落组成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 为明确不同冬灌制度的应用效果,以南疆膜下滴灌棉田为研究对象,选取每年冬灌处理(CK)、不冬灌处理(H1)及隔年冬灌处理(H2)3种冬灌制度,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冬灌后土壤的理化性质、生物学性质以及微生物群落组成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1)各处理间0~20 cm土层土壤总盐含量无显著差异,与CK相比,H1和H2处理显著降低了脲酶(0.96%~1.35%)和转化酶活性(1.17%)以及微生物量氮含量(4.21%~7.03%),但H2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14.30%)、全氮(14.29%)、全磷(4.55%)和全钾(7.40%)含量;H1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有机质(6.03%)、全磷(12.5%)和水分(23.08%)含量,提高了微生物量碳氮比(7.37%)。(2)不同处理下细菌群落的丰度和多样性以及真菌群落的丰度无显著差异,但与CK相比,H1和H2处理显著提高了真菌的辛普森指数(4.12%~4.55%)。此外,H1较CK处理提高了细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真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的相对丰度,H2较CK处理提高了细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和真菌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的相对丰度。(3)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细菌的群落结构主要受微生物量碳含量的影响,真菌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分别受转化酶和脲酶活性的影响。在无法保证每年冬灌用水的情况下,隔年冬灌更有利于保障膜下滴灌棉田的土壤耕地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灌制度 膜下滴灌棉田 土壤微生物群落 土壤酶 土壤理化性质
下载PDF
冬灌处理对河北冬油菜关键性状的影响
3
作者 李积铭 李和平 +6 位作者 陶肖蕾 武军艳 孙万仓 李学才 翟兰菊 马骊 李爱国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27-1237,共11页
为指导河北等地冬油菜的水分管理,明确冬前灌溉对河北冬油菜产量形成的影响,选用12个白菜型冬油菜及9个甘蓝型冬油菜品种(品系),进行冬灌处理,统计越冬率,测定叶片及角果的氮、磷、钾含量,考察产量及产量构成等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冬灌... 为指导河北等地冬油菜的水分管理,明确冬前灌溉对河北冬油菜产量形成的影响,选用12个白菜型冬油菜及9个甘蓝型冬油菜品种(品系),进行冬灌处理,统计越冬率,测定叶片及角果的氮、磷、钾含量,考察产量及产量构成等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冬灌可以有效预防油菜冻害、提高越冬率,有利于油菜返青后的生长、农艺性状的改善及产量的形成。与对照(不进行冬灌)相比,冬灌处理对冬油菜生育期无明显影响;但供试油菜品种的越冬率均可达90%以上,显著高于对照;且分枝部位高度、株高等农艺性状及产量均显著提高,分别较对照增加33%、90.3%、14.5%;6个供试冬油菜叶片中的氮、磷含量与果皮中的钾含量均高于其它器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油菜 白菜型油菜 甘蓝型油菜 冬灌 越冬率 农艺性状 产量
下载PDF
棉秆炭对黏土冬灌水分运移的影响
4
作者 王涛 蒲胜海 +6 位作者 杨广 李磐 马兴旺 马红红 王则玉 牛新湘 刘小利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31,共8页
【目的】探讨施用棉秆炭对黏土冬灌水分入渗能力、入渗特征和冬灌水量分配的影响。【方法】通过土柱模拟试验,分析3个冬灌定额(4200、5100和6000 m^(3)/hm^(2),记为W1、W2、W3)和4个棉秆炭施用量(0%、1%、2%、4%,记为C0、C1、C2、C4)协... 【目的】探讨施用棉秆炭对黏土冬灌水分入渗能力、入渗特征和冬灌水量分配的影响。【方法】通过土柱模拟试验,分析3个冬灌定额(4200、5100和6000 m^(3)/hm^(2),记为W1、W2、W3)和4个棉秆炭施用量(0%、1%、2%、4%,记为C0、C1、C2、C4)协同作用下对黏土湿润锋、累积入渗量、入渗速率和水量分配的影响。【结果】棉秆炭促进湿润锋运移,炭土层历时呈单峰趋势,棉秆炭施用量越大,湿润锋到土柱底部所用时间越短;C1、C2、C4处理土壤初始入渗率分别比C0处理增加6.5%、22.8%、32.0%,平均入渗率增加6.9%、16.8%、21.4%,稳定入渗率增加11.4%、38.6%、40.9%;入渗过程进行到炭土层底部(20 cm)时,C1、C2、C4处理累积入渗量分别比C0处理增加5.0%、6.0%、9.8%,在土柱底部增加1.2%、4.5%、6.3%,累积入渗量随棉秆炭施用量呈上升趋势;W1、W2、W3处理下土壤持水量占灌溉定额比例为63.6%、53.3%、46.6%,炭土层持水量与棉秆炭增加施用量正相关,渗漏量占灌溉定额比例27.3%、38.2%、45.6%,蒸发量占灌溉定额比例为8.5%左右。【结论】施用棉秆炭促进黏土水分入渗,增大土壤入渗能力,炭土层持水量与棉秆炭施用量正相关,渗漏量受灌溉定额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秆炭 湿润锋 土壤水分 冬灌 入渗
下载PDF
冬灌条件下季节性冻融期农田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5
作者 杨跃发 王春霞 +2 位作者 梁飞 蓝明菊 孙开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69-577,共9页
为揭示新疆石河子季节性冻融期不同冬灌定额对农田土壤可培养微生物(细菌、霉菌)数量的影响规律,2021—2022年通过田间微区试验,设置了45、90、135、180mm不同的冬灌定额和不灌水对照处理,对比分析了整个冻融期农田土壤细菌、霉菌数量... 为揭示新疆石河子季节性冻融期不同冬灌定额对农田土壤可培养微生物(细菌、霉菌)数量的影响规律,2021—2022年通过田间微区试验,设置了45、90、135、180mm不同的冬灌定额和不灌水对照处理,对比分析了整个冻融期农田土壤细菌、霉菌数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冻结初期,细菌数量与土壤含水量和灌水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霉菌数量与土壤pH呈显著负相关(P<0.05);稳定冻结期,细菌数量与土壤平均温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灌水量和土壤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而霉菌数量与土壤水、热、盐呈弱相关;融化期,细菌和霉菌数量与土壤含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霉菌数量与土壤平均温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整个季节性冻融期细菌相比霉菌数量较多,细菌在土壤中扮演主要角色,而充足的降雪使冬灌定额对细菌和霉菌的数量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性冻融期 细菌数量 霉菌数量 土壤水热盐分布 冬灌定额
下载PDF
宁夏青铜峡灌区冬灌对冻融期土壤水热盐分布及作物生长影响
6
作者 王心亮 王春颖 +2 位作者 袁银 杨健 韩宇平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4-60,68,共8页
[目的]研究冬灌和冻融条件下土壤水热盐的再分布规律及其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为防治土壤盐渍化和保障粮食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宁夏青铜峡灌区2018年10月25日至2020年10月3日试验田实测气象、土壤理化指标和作物生长数据,采用统... [目的]研究冬灌和冻融条件下土壤水热盐的再分布规律及其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为防治土壤盐渍化和保障粮食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宁夏青铜峡灌区2018年10月25日至2020年10月3日试验田实测气象、土壤理化指标和作物生长数据,采用统计分析及可视化方法对冬灌与非冬灌区农田水热盐的运移规律及作物生长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青铜峡灌区土壤温度变化滞后于气温变化,土壤浅表层温度受气温变化影响更显著。土壤从表面开始逐渐向下冻结,冻结深度随着气温的降低不断加深,消融期土壤冻结层从表层和底部同时进行消融,整个土壤冻融期共历时98 d。农田灌溉后含水率显著增高,冻结期灌溉降低各土层土壤温度0.1~1.1℃。冬灌农田不同深度土层土壤温度变化趋势和含水率变化特征与非冬灌区农田基本一致。冬灌后各土层盐分含量均下降,其中0—30 cm土层土壤盐分显著下降,但冻融期后冬灌农田土壤出现返盐现象。冬灌农田相较于非冬灌农田,小麦植株较高,玉米生长发育速度较快,小麦增产20.64%,玉米增产4.20%。[结论]青铜峡灌区冬灌明显改变了土壤水热盐的分布规律,可以有效降低土壤盐分,促进作物生长和增产,特别是明显提高小麦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青铜峡灌区 冬灌 冻融期 土壤水热盐 作物生长
下载PDF
冬灌与否对宁夏引黄灌区土壤理化性质和作物生长的影响研究
7
作者 李太云 王乐 +1 位作者 顾靖超 陆阳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2-117,共6页
为探究宁夏引黄灌区不同作物冬灌的合理性,进一步优化灌溉制度。以宁夏惠农渠灌域的平罗县良种繁殖厂为试验基地,设置冬灌监测区、不冬灌监测区和播前灌监测区,通过对作物播种前土壤性质、播种后生长状况和收割后产量情况的全周期监测,... 为探究宁夏引黄灌区不同作物冬灌的合理性,进一步优化灌溉制度。以宁夏惠农渠灌域的平罗县良种繁殖厂为试验基地,设置冬灌监测区、不冬灌监测区和播前灌监测区,通过对作物播种前土壤性质、播种后生长状况和收割后产量情况的全周期监测,分析了不同灌溉模式下土壤的理化性质和作物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①冬灌对宁夏引黄灌区农田具有补水保墒、洗盐压盐和保持土壤温度的作用,冬灌区春播前0~30 cm土层含水率较不冬灌区高29.2%,但保墒和脱盐效果表现出短期性。②冬灌对保证宁夏引黄灌区早熟作物小麦的出苗、生长发育和产量具有关键作用,但对晚熟作物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作用并不明显;不冬灌小麦初始出苗率仅为30.2%,播前灌较冬灌减产52.3%。③宁夏引黄灌区小麦农田须进行冬灌,玉米农田冬灌和春灌均可。研究结果可为宁夏引黄灌区灌溉制度优化、水盐调控和农业节水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黄灌区 冬灌 玉米 小麦 播前灌
下载PDF
烟田冬灌与施用生石灰对烟叶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8
作者 李文科 郭祥 +1 位作者 吕元 毕洲委 《中南农业科技》 2023年第5期21-24,29,共5页
以湖北省咸丰县主栽品种K326为试验材料,探究烟田冬灌与施用生石灰对烟叶生长、农艺性状、抗病性及烟叶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冬灌与生石灰处理能够促进烟叶的生长发育,改善烟株的农艺性状与感官质量,降低青枯病和黑胫病的发病率和病情... 以湖北省咸丰县主栽品种K326为试验材料,探究烟田冬灌与施用生石灰对烟叶生长、农艺性状、抗病性及烟叶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冬灌与生石灰处理能够促进烟叶的生长发育,改善烟株的农艺性状与感官质量,降低青枯病和黑胫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提高防治效果,提高烟叶的种植产量及产值,综合效果最佳的处理组为T5试验组(冬灌60 d+在起垄前每公顷条施1125 kg生石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叶 冬灌 生石灰 产量 质量
下载PDF
黄羊河灌区免冬灌小麦灌溉试验研究
9
作者 林艳 《河北农机》 2023年第24期72-74,共3页
黄羊河灌区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东端的祁连山北麓,该区域因地理因素影响,属于水资源严重缺乏区域,供需水矛盾较为突出,常年水资源短缺问题,已经影响到灌区的社会发展。近年来,黄洋河灌区积极发展,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区域化种植模式,... 黄羊河灌区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东端的祁连山北麓,该区域因地理因素影响,属于水资源严重缺乏区域,供需水矛盾较为突出,常年水资源短缺问题,已经影响到灌区的社会发展。近年来,黄洋河灌区积极发展,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区域化种植模式,优化调整种植结构,逐步形成适合黄洋河灌区本土特性的节水种植模式,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更大效益。鉴于此,本文阐述了黄羊河灌区小麦采用冬季储水灌溉和免冬季储水灌溉两种形式进行试验的方法、过程和结果,从小麦土壤水分分布状况、消耗水量和生理生态指标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免冬灌小麦能够节约灌溉用水量,进一步提高灌区地表水水资源利用效率,但小麦产量却比秋耕冬灌的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灌 小麦 灌溉试验
下载PDF
果园冬灌及清园技术
10
作者 张彩霞 《河南农业》 2023年第4期41-41,共1页
果园冬灌和清园是入冬后果园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于果树安全越冬和减轻翌年病虫害具有重要作用。一、果园冬灌(一)果园冬灌的作用1.冬灌能增加果园土壤含水量,防止和缓解冬春旱。2.稳定地温。冬灌可使果园土壤温度提高2~3℃,昼夜温差... 果园冬灌和清园是入冬后果园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于果树安全越冬和减轻翌年病虫害具有重要作用。一、果园冬灌(一)果园冬灌的作用1.冬灌能增加果园土壤含水量,防止和缓解冬春旱。2.稳定地温。冬灌可使果园土壤温度提高2~3℃,昼夜温差减少40%。冬灌后白天土壤表层积蓄的热量较易传导到土壤深处贮藏起来,待到夜晚土壤表层和根系分布层温度降低时,果树可以得到深层热量的补充,利于果树安全越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园管理 土壤含水量 果园土壤 安全越冬 根系分布 冬灌 昼夜温差 病虫害
下载PDF
冬灌结合少量春灌条件下南疆棉田休闲期适宜冬灌定额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勇 李林 +3 位作者 王峰 刘亮 骆希娟 王兴鹏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0-17,共8页
【目的】探究冬灌结合少量春灌条件下南疆棉田休闲期土壤水盐运移规律,确定冬灌结合春灌条件下的适宜冬灌定额。【方法】基于田间试验,监测不同时期0~100 cm土层水、盐指标,探讨不同冬灌(0、600、1200、1800、2400、3000、3600 m^(3)/hm... 【目的】探究冬灌结合少量春灌条件下南疆棉田休闲期土壤水盐运移规律,确定冬灌结合春灌条件下的适宜冬灌定额。【方法】基于田间试验,监测不同时期0~100 cm土层水、盐指标,探讨不同冬灌(0、600、1200、1800、2400、3000、3600 m^(3)/hm^(2))结合少量春灌(300 m^(3)/hm^(2))对南疆棉田休闲期土壤水盐运移及盐分淋洗效率的影响。【结果】①冬灌具有一定的储水效应,冬灌初期各处理土壤含水率均大幅度增加,0~30 cm土层含水率的整体增幅最大;春灌前,各处理土壤含水率均大幅度下降,其中冬灌600 m^(3)/hm^(2)及未冬灌处理0~100 cm土层含水率低于冬灌前;补充春灌后,对于冬灌定额达1800 m^(3)/hm^(2)及以上的处理,0~30 cm土层平均质量含水率均在15.66%以上。②水是盐分运移的载体,冬灌初期土壤盐分有效淋洗深度随冬灌定额的升高而逐渐增大,当冬灌水量达到2400 m^(3)/hm^(2)时,盐分有效淋洗深度可达100 cm;春灌前,经过长期的休闲期土壤蒸发,各处理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返盐现象,其中未冬灌处理土壤表层返盐最为剧烈;补充春灌300 m^(3)/hm^(2)后,各处理土壤剖面盐分得到再次淋洗,0~30 cm土层含盐量整体降幅较大。③经历整个休闲期后,0~30 cm和0~100 cm土层平均脱盐率均以冬灌2400 m^(3)/hm^(2)结合春灌300 m^(3)/hm^(2)处理为最高。④春灌后,冬灌2400 m^(3)/hm^(2)结合春灌300 m^(3)/hm^(2)处理0~30 cm土层平均电导率为1.40 mS/cm,0~10 cm土层电导率为1.30 mS/cm,对应全盐量分别为3.65、3.32 g/kg,低于棉花出苗盐分适宜值(3.7 g/kg)。【结论】综合考虑节水、脱盐效应以及春灌后0~3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和含盐量,灌水定额2400 m^(3)/hm^(2)是本地区冬灌结合少量春灌(300 m^(3)/hm^(2))条件下的最优冬灌定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灌 春灌 水盐运移 盐分淋洗 冬灌定额
下载PDF
耕作制度对川中丘陵区冬灌田CH_4和N_2O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47
12
作者 江长胜 王跃思 +2 位作者 郑循华 朱波 黄耀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7-213,共7页
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连续2 a田间原位测定,研究川中丘陵区冬灌田CH4和N2O的排放特征和不同耕作制度对冬灌田CH4和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1a只种1季中稻冬季灌水休闲的冬灌田(PF),在水稻生长期,CH4平均排放通量为(21.44±1.77)m... 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连续2 a田间原位测定,研究川中丘陵区冬灌田CH4和N2O的排放特征和不同耕作制度对冬灌田CH4和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1a只种1季中稻冬季灌水休闲的冬灌田(PF),在水稻生长期,CH4平均排放通量为(21.44±1.77)mg.(m2.h)-1,非水稻生长期为(3.77±0.99)mg.(m2.h)-1,分别大大低于以前文献报道的在西南其它地方观测值;全年CH4排放量以水稻生长期CH4排放量为主,非水稻生长期CH4排放量仅占全年总排放量的23.2%.冬灌田N2O排放通量年均值为(0.051±0.008)mg.(m2.h)-1,且主要集中在水稻生长季,非水稻生长期N2O排放量仅占全年总排放量的8.1%.在采用水旱轮作制后,冬灌田CH4排放量大大降低,稻-麦轮作(RW)和稻-油菜轮作(RR)全年CH4排放量分别为PF的43.8%和40.6%.但冬灌田改为水旱轮作制后,N2O排放量显著增大,RW和RR的N2O年排放量分别是PF的3.7倍和4.5倍.综合考虑冬灌田在采用不同耕作制度后排放CH4和N2O的全球增温潜势(GWP),无论是短时间尺度还是长时间尺度,采用3种耕作制度全年所排放的CH4和N2O所产生的综合GWP都为:PF RW≈RR.在20a、100a和500a时间尺度上,PF分别约是RW和RR的2.6、2.1和1.7倍.冬灌田改为水旱轮作制度后能大大减少CH4和N2O所产生的综合GW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制度 冬灌 CH4 N2O 排放通量
下载PDF
川中丘陵区冬灌田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研究 被引量:27
13
作者 江长胜 王跃思 +5 位作者 郑循华 李晶 黄耀 韩广轩 张中杰 朱波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39-544,共6页
采用静态暗箱 /气相色谱法对川中丘陵区冬灌田CH4 和N2 O排放特征进行连续一年的田间原位测定 .结果表明 ,种植水稻区 (种植区 )在水稻生长季平均CH4 排放速率为 2 2 76± 2 76mg·m- 2 ·h- 1,休闲期平均为 1 4 3±... 采用静态暗箱 /气相色谱法对川中丘陵区冬灌田CH4 和N2 O排放特征进行连续一年的田间原位测定 .结果表明 ,种植水稻区 (种植区 )在水稻生长季平均CH4 排放速率为 2 2 76± 2 76mg·m- 2 ·h- 1,休闲期平均为 1 4 3± 0 2 0mg·m- 2 ·h- 1,全年平均为 9 6 4± 1 1 7mg·m- 2 ·h- 1;全年CH4 排放主要集中在水稻生长季 ,其累计CH4 排放量占全年总CH4 排放量的 91 2 % 未种植水稻区 (对照区 )全年CH4 平均排放速率为 2 0 3± 0 1 8mg·m- 2 ·h- 1,水稻生长季CH4 排放量占全年总排放量的 86 2 % .N2 O的排放在稻田落干时呈现脉冲排放 .在水稻生长季 ,对照区CH4 和N2 O的季节排放速率分别为 4 53± 0 38mg·m- 2 ·h- 1和 32 0 1± 5 0 2 μg·m- 2 ·h- 1,而种植区则分别为 2 2 76± 2 76mg·m- 2 ·h- 1和 73 0 4± 5 0 3μg·m- 2 ·h- 1,植株参与导致CH4 和N2 O排放速率分别增加 30 2 %和 1 2 8% .CH4 和N2 O的排放随土壤水分条件的变化呈互为消长关系 .在冬灌田中 ,即使考虑 50 0年的时间尺度 ,全年N2 O排放产生的全球增温潜势也只有CH4 的 7 9% ,与CH4 相比 ,冬灌田排放的N2 O所产生的温室效应很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灌 CH4 N2O 排放速率
下载PDF
滴灌方式及定额对北疆冬灌棉田土壤水盐分布及次年棉花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6
14
作者 赵波 王振华 李文昊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9-148,共10页
为探寻解决干旱区棉田冬季灌水问题,明晰北疆棉田不同冬灌方式及灌水定额对土壤水分、盐分分布以及翌年棉花生长及产量的影响,采用大田试验方法,以未冬灌大田作为对照(CK),设置滴灌和漫灌2种灌水方式下4个梯度的灌水定额(1 800、2 40... 为探寻解决干旱区棉田冬季灌水问题,明晰北疆棉田不同冬灌方式及灌水定额对土壤水分、盐分分布以及翌年棉花生长及产量的影响,采用大田试验方法,以未冬灌大田作为对照(CK),设置滴灌和漫灌2种灌水方式下4个梯度的灌水定额(1 800、2 400、3 000、3 600、3600 m3/hm2)共9个处理进行冬灌试验,分析了冬灌灌水后到播种前0~300 cm土层的水分、盐分的动态变化以及翌年各处理棉花的出苗率、群体生理指标(群体光合势、群体净同化率、叶面积指数)和产量数据。结果表明,冬灌对次年播前土壤水盐分布及含量的大小均具有一定的影响,无论漫灌还是滴灌方式进行冬灌,随灌水定额增加土壤水分和盐分的影响深度也随之加深,灌水定额达到3 000和3 600 m3/hm2时,冬灌对土壤水盐影响深度可达300 cm。冬灌可显著改变次年播前土壤盐分的自然分布状态,有效淋洗并降低上层土壤盐分含量;相对漫灌方式而言,滴灌冬灌方式土壤水分入渗更加均匀且规律明显。冬灌对次年滴灌棉花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均具有重要影响,冬灌后次年棉花群体指标与未冬灌处理的差异随冬灌灌水定额的增加愈加显著,灌水定额3 000 m3/hm2滴灌冬灌处理的次年棉花群体光合势与叶面积指数较未冬灌处理分别提升34.30%和42.60%;冬灌有利于次年棉花产量的提高,滴灌冬灌灌水定额3 000、3 600 m3/hm2处理时的棉花产量相对未冬灌处理分别增产10.66%和12.36%。综合考虑冬灌方式及灌水定额对次年土壤水盐分布及棉花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研究认为滴灌条件下灌水定额3 000 m3/hm2的冬灌在试验条件下比较适宜,既可淋洗盐分至耕层以下300 cm处,亦可获得6 107.75 kg/hm2的较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灌溉 冬灌 滴灌 漫灌 棉花 水盐分布
下载PDF
北疆棉田不同冬灌方式对土壤水分、盐分和温度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0
15
作者 陈小芹 王振华 +2 位作者 何新林 李文昊 姜国军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2-137,共6页
为探究北疆棉田不同冬灌方式对土壤水分、盐分和温度的影响,确定适宜北疆棉田的冬灌方式及最优灌水定额,通过大田试验,从土壤水分、盐分、灌溉水综合调控的角度,以非冬灌大田为对照,对棉田进行滴灌和漫灌2种灌水方式下5种灌水定额(1 200... 为探究北疆棉田不同冬灌方式对土壤水分、盐分和温度的影响,确定适宜北疆棉田的冬灌方式及最优灌水定额,通过大田试验,从土壤水分、盐分、灌溉水综合调控的角度,以非冬灌大田为对照,对棉田进行滴灌和漫灌2种灌水方式下5种灌水定额(1 200,1 800,2 400,3 000,3 600m3/hm2)的冬灌试验,对比分析灌水后0-300cm土层的水分、盐分和温度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滴灌条件下土壤水分入渗均匀,入渗速度较慢,小定额滴灌在耕作层水分易蒸发,保水效果较差。漫灌时,灌水速度快,入渗不均匀,耕作层易积水,不利于来年耕作。综合考虑不同灌水方式不同灌水定额的盐分淋洗效果,认为大定额滴灌与大定额漫灌均能够起到非常关键的压盐作用,灌水定额3 000m3/hm2的滴灌方式更有益于保水保墒压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灌 水温盐 棉田 灌水定额 滴灌 漫灌
下载PDF
冬灌田影响水稻生长期甲烷排放量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16
作者 蔡祖聪 谢德体 +2 位作者 徐华 魏朝富 高明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5期705-709,共5页
冬灌田是CH4排放量最大的一类稻田 .对冬灌田 6年 (1995~ 2 0 0 0年 )的测定结果表明 ,越冬期排干 ,并种植旱作 (小麦或油菜 )减少后续水稻生长期CH4排放量 ,水稻垄作并降低冬季垄沟水位也可有效地减少水稻生长期的CH4排放量 .对后 3年... 冬灌田是CH4排放量最大的一类稻田 .对冬灌田 6年 (1995~ 2 0 0 0年 )的测定结果表明 ,越冬期排干 ,并种植旱作 (小麦或油菜 )减少后续水稻生长期CH4排放量 ,水稻垄作并降低冬季垄沟水位也可有效地减少水稻生长期的CH4排放量 .对后 3年 (1998~ 2 0 0 0年 )不同处理的测定结果分析表明 ,冬季土壤水分含量与水稻生长期CH4排放量呈显著正相关 ,可以预测水稻生长期平均CH4排放量 5 6 %的年际和处理变化 .如果同时考虑水稻生长期的土壤温度 ,则可预测 78%的变化 .控制渗漏池地下水位 ,调节冬季土壤水分 ,进一步证明冬季土壤水分对后续水稻生长期CH4排放量的影响 .由于水稻生长期土壤温度和冬季土壤水分含量与气候因素密切相关 ,据此 ,可以认为 ,冬季降水和水稻生长期温度变化是导致稻田CH4排放量年际变化的主要因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灌 甲烷排放 因素分析 垄作 水稻 生长期
下载PDF
冬灌与化学调控互作对滴灌春小麦抗倒伏能力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17
作者 熊乐 马富裕 +3 位作者 樊华 张伟 崔静 郑重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32-936,共5页
为给滴灌春小麦高产抗倒伏栽培提供参考依据,以新疆地区主栽品种新春6号和新春19号为材料,研究了冬前灌溉与化学调控互作对滴灌春小麦抗倒伏能力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前灌溉可促进滴灌春小麦植株干物质积累,增加产量,但降低抗倒伏... 为给滴灌春小麦高产抗倒伏栽培提供参考依据,以新疆地区主栽品种新春6号和新春19号为材料,研究了冬前灌溉与化学调控互作对滴灌春小麦抗倒伏能力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前灌溉可促进滴灌春小麦植株干物质积累,增加产量,但降低抗倒伏能力。矮壮素浸种+分蘖期叶面喷施矮壮素能协调滴灌小麦地上和地下部分的生长,增强茎和根抗倒伏能力,且在两个品种上应用效果无差异;在此基础上配合冬灌能实现滴灌小麦抗倒和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春小麦 化学调控 冬灌 倒伏 产量
下载PDF
冬灌对越冬期土壤水分状况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3
18
作者 尚松浩 雷志栋 杨诗秀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65-70,共6页
根据土壤水动力学、地表能量平衡、空气动力学理论建立了越冬期土壤冻融条件下土壤—大气连续体的水热传输模型,包括冻融条件下土壤水热迁移子模型、地气间水热交换子模型。在该模型的基础上,模拟了北京地区冬灌对越冬期土壤水分状况... 根据土壤水动力学、地表能量平衡、空气动力学理论建立了越冬期土壤冻融条件下土壤—大气连续体的水热传输模型,包括冻融条件下土壤水热迁移子模型、地气间水热交换子模型。在该模型的基础上,模拟了北京地区冬灌对越冬期土壤水分状况的影响,从理论上得到了冬灌具有贮水作用的结论,并分析了合理的冬灌定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灌 数值模拟 土壤水分 灌溉
下载PDF
冬季秸秆还田对冬灌田水稻生长期CH_4产生、氧化和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广斌 张晓艳 +4 位作者 纪洋 马静 李小平 徐华 蔡祖聪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95-900,共6页
有机肥施用和土壤水分管理是影响稻田CH4排放最重要的2个因素。本文通过室内培养和田间试验研究了冬季秸秆还田对冬灌田水稻生长期CH4的产生、氧化和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淹水混施处理CH4产生潜力在水稻移栽后35和51天显著大于淹水不... 有机肥施用和土壤水分管理是影响稻田CH4排放最重要的2个因素。本文通过室内培养和田间试验研究了冬季秸秆还田对冬灌田水稻生长期CH4的产生、氧化和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淹水混施处理CH4产生潜力在水稻移栽后35和51天显著大于淹水不施肥处理(p<0.05),其余时间则无显著差异(p>0.05);冬季秸秆还田对CH4氧化潜力无显著影响(p>0.05),水稻生长期土温和稻田施用氮肥可能是较其更重要的影响因素;淹水混施处理CH4平均排放通量(CH426.7mg/(m2·h))显著大于淹水不施处理(CH420.3mg/(m2·h))(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4产生潜力 CH4氧化潜力 CH4排放通量 秸秆还田 冬灌
下载PDF
干旱区不同冬灌定额对土壤水盐分布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张瀚 杨鹏年 +1 位作者 汪昌树 李勋章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42-46,共5页
为了研究开孔河流域棉田不同定额冬灌对土壤水分及盐分的影响,缓解地区春季农业用水压力,探究棉田只冬灌的灌水模式是否能够满足棉花出苗阶段生理需水要求,通过大田试验,对比分析了各处理(1 200、1 800、2 400、3 000、3 600、4 200 m3... 为了研究开孔河流域棉田不同定额冬灌对土壤水分及盐分的影响,缓解地区春季农业用水压力,探究棉田只冬灌的灌水模式是否能够满足棉花出苗阶段生理需水要求,通过大田试验,对比分析了各处理(1 200、1 800、2 400、3 000、3 600、4 200 m3/hm2)灌前与灌后不同时期0~100 cm土层水分、盐分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小定额灌水条件下耕作层水分易蒸发,保水效果不显著,返盐现象严重,脱盐作用较弱。经比较分析,冬灌定额为3 600 m3/hm2时,具有显著的保墒压盐的作用,可为返春后的棉花播种及出苗提供较好的水盐条件,可起到减少春灌定额或免除春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灌定额 脱盐效果 土壤含水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