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52篇文章
< 1 2 18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71—2023年广西冰雹日数和范围的气候特征分析
1
作者 张惠景 秦川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24年第3期63-68,共6页
利用广西88个国家气象观测站1971—2023年逐日冰雹观测资料,采用线性趋势、低通滤波、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广西冰雹日数和范围的变化特征,定义广西冰雹过程及综合指数,综合评价冰雹过程的持续时间和影响范围。结果表明:(1)1971—2023年... 利用广西88个国家气象观测站1971—2023年逐日冰雹观测资料,采用线性趋势、低通滤波、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广西冰雹日数和范围的变化特征,定义广西冰雹过程及综合指数,综合评价冰雹过程的持续时间和影响范围。结果表明:(1)1971—2023年,广西年冰雹日数和冰雹站数均呈显著减少趋势,春、冬季冰雹日数和冰雹站数呈减少趋势,夏、秋季呈增加趋势。(2)广西年冰雹日数和冰雹站数阶段性变化特征明显,在20世纪70年代先降后升,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00年代波动下降,21世纪10年代后有所回升。年代际尺度上,冰雹日数存在12~16 a的变化周期,冰雹站数存在10~16 a和16~20 a的变化周期。(3)广西冰雹过程综合指数排在前十位的过程有6次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20世纪90年代有1次,其余3次发生在21世纪10年代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日数 冰雹范围 气候特征 冰雹过程综合指数
下载PDF
果树冰雹灾害防范与减灾技术
2
作者 谷大军 才丰 张琪静 《中国果树》 2024年第8期114-116,共3页
冰雹天气发生频繁且预报较难,对幼果期果树影响较大,导致涉灾产区产量严重下降。介绍了冰雹天气发生特点及发生时期、对果树造成的危害和对辽宁省果树产区的影响,从预警技术、科学选址、推广防雹网和加强灾后田间管理等方面提出避雹减... 冰雹天气发生频繁且预报较难,对幼果期果树影响较大,导致涉灾产区产量严重下降。介绍了冰雹天气发生特点及发生时期、对果树造成的危害和对辽宁省果树产区的影响,从预警技术、科学选址、推广防雹网和加强灾后田间管理等方面提出避雹减灾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树 冰雹 防雹措施 产区影响 减灾技术
原文传递
一次强冰雹超级单体风暴双偏振参量特征分析
3
作者 李芳 刁秀广 魏鸣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5-209,共15页
利用济南S波段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章丘探空和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灾情调查,对2021年7月9日发生在济南章丘的一次特大冰雹超级单体风暴双偏振和微物理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冷涡天气背景下,强的垂直风切变和强的对流... 利用济南S波段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章丘探空和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灾情调查,对2021年7月9日发生在济南章丘的一次特大冰雹超级单体风暴双偏振和微物理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冷涡天气背景下,强的垂直风切变和强的对流有效位能,利于超级单体的形成与维持。阵风锋是风暴触发机制,也是风暴长时间维持机制。初始风暴由阵风锋触发,经过合并发展产生超级单体。成熟阶段,风暴西侧与阵风锋交汇区域不断激发新生单体,并与主体合并,风暴长时间维持。风暴顶强辐散是中气旋长时间维持和风暴顶高度较高的关键因子之一。特大冰雹阶段风暴底层右后有明显的入流缺口,其前侧有差分反射率(Z_(DR))弧,表现为少量大的液态粒子或小的湿冰粒子,入流缺口左侧强反射率因子区对应小的Z_(DR)和小的相关系数,为冰雹降落区。垂直结构上,强上升气流区一侧存在深厚的有界弱回波区,0℃层高度之下分布有Z_(DR)环,有界弱回波区内及上方存在Z_(DR)柱,且高度较高,含有少许偏大的液态或融化的小的冰相粒子。较高的Z_(DR)柱表明风暴内上升气流强盛且高度较高,利于风暴的发展与维持以及冰雹粒子的湿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单体 冰雹 差分反射率(Z_(DR))柱 差分相移率(K_(DP))柱
下载PDF
川西高原冰雹时空分布特征及大冰雹环境条件分析
4
作者 师锐 康岚 周春花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24年第3期58-66,共9页
选取2001—2016年川西高原31个县市气象站逐月冰雹日、3个探空站资料及ERA5逐小时再分析资料,分析川西高原冰雹时空分布特征及冰雹发生的天气背景和环境条件。结果表明:(1)近16 a川西高原冰雹日数总体呈减少趋势,高海拔降雹次数多于较... 选取2001—2016年川西高原31个县市气象站逐月冰雹日、3个探空站资料及ERA5逐小时再分析资料,分析川西高原冰雹时空分布特征及冰雹发生的天气背景和环境条件。结果表明:(1)近16 a川西高原冰雹日数总体呈减少趋势,高海拔降雹次数多于较低海拔地区。降雹频率分布曲线呈双峰偏态型,阿坝州的峰值出现在5月和9月,甘孜州出现在6月和9月。降雹主要发生时段为11—21时,占比95.5%,峰值出现在15时和17时。冰雹直径<5 mm冰雹占年降雹的72%以上。(2)连续冰雹天气的发生多伴随有高原低值系统的东移,黄淮低涡西侧的切变是影响夏季阿坝地区的重要天气系统之一。不同季节阿坝北部的大冰雹天气均是在高原低值系统的影响下发生,春、夏季大冰雹个例受明显的冷空气或冷平流的影响。(3)大冰雹个例中,-20℃层高度为7.2~8.6 km,0℃层高度距离地面4 km左右,对流有效位能CAPE≥980 J·kg^(-1)。无论春夏还是秋季,红原大冰雹个例的中低层温差(T600~400 hPa)≥21℃且600~400 hPa垂直风切变达到15~21 m·s^(-1),有利于形成高度组织化的对流风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 时空分布 环流形势 物理量特征
下载PDF
2006—2022年黔南州冰雹特征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罗雄 罗喜平 +2 位作者 张小娟 崔蕾 唐辟如 《山地气象学报》 2024年第1期102-107,共6页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对黔南冰雹特征的认识。【方法】利用2006—2022年多普勒天气雷达、常规气象观测资料以及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站点冰雹观测等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影响黔南州的冰雹直径、降雹持续时间、冰雹日变化、冰雹云移动...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对黔南冰雹特征的认识。【方法】利用2006—2022年多普勒天气雷达、常规气象观测资料以及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站点冰雹观测等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影响黔南州的冰雹直径、降雹持续时间、冰雹日变化、冰雹云移动速度等特征。【结果】黔南州的降雹主要出现在3、4月份,降雹以中冰雹为主,冰雹日变化明显;一天中冰雹主要发生在15时—次日00时,白天17—20时冰雹频发。降雹持续时间短,65%的降雹持续时间在5 min以内。冰雹云单体的移动速度范围为16~102 km·h^(-1),平均速度50 km·h^(-1)。冰雹云单体的维持时间最短仅为17 min,最长可达290 min,平均122 min。【结论】冰雹云移动路径主要以西南路径为主,其次是西北路径和偏西路径。西南路径降雹点主要分布在黔南州中部一线,西北路径降雹点主要分布在黔南州中西部的惠水、长顺,偏西路径的降雹点主要在黔南州中北部。影响黔南的冰雹云源地有境外移入和黔南州境内生成两类,主要源地在安顺市、黔南州、黔西南州东部和北部、毕节市东部和南部以及贵阳市南部,不同路径的冰雹云源地具有明显的分布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南州 冰雹 特征分析 移动路径 冰雹云源地
下载PDF
1971-2020年陕西渭北地区冰雹气候特征及成因分析
6
作者 岳治国 田显 +2 位作者 王瑾 宋嘉尧 李燕 《陕西气象》 2024年第4期15-19,共5页
基于1971—2020年陕西渭北地区32个国家气象站的降雹数据和NCEP再分析资料的动力、温度、湿度、风速等月平均数据,分析了陕西渭北冰雹变化特征和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渭北地区冰雹呈现北多南少,夏季多,冬春少,冰雹主要出现在5—8月,... 基于1971—2020年陕西渭北地区32个国家气象站的降雹数据和NCEP再分析资料的动力、温度、湿度、风速等月平均数据,分析了陕西渭北冰雹变化特征和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渭北地区冰雹呈现北多南少,夏季多,冬春少,冰雹主要出现在5—8月,降雹频次6月最多;渭北地区年、月降雹频次呈减少趋势,6月降雹频次减少趋势最为明显;渭北地区对流有效位能和垂直速度减小,0℃层的高度升高,高空风速减小,是渭北地区降雹频次减小的主要原因;渭北地区广泛开展的地面防雹作业,也是降雹频次减小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北 冰雹 气候特征 对流有效位能
下载PDF
乌蒙山东侧冰雹云形成机制及催化机理研究
7
作者 王瑾 刘涛 +4 位作者 李丽丽 白慧 李皓 周永水 张小娟 《山地气象学报》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目的】解决山区冰雹预报及防控技术难题,深入认识复杂山地环境下冰雹灾害天气形成机理。【方法】采用多源观测资料与数值模拟结合,使用乌蒙山东侧雹源地(贵州冰雹防控外场试验基地)布设的垂直观测系统加密观测资料及ERA5高分辨率再分... 【目的】解决山区冰雹预报及防控技术难题,深入认识复杂山地环境下冰雹灾害天气形成机理。【方法】采用多源观测资料与数值模拟结合,使用乌蒙山东侧雹源地(贵州冰雹防控外场试验基地)布设的垂直观测系统加密观测资料及ERA5高分辨率再分析资料,结合云贵高原下垫面资料,研究贵州西部冰雹源地的地形影响、环境条件、深对流触发动力因子、云微物理形成和人工防雹催化等方面的特征和机制。【结果】建立贵州西部冰雹观测数据集;探讨冰雹源地地形位涡的存在性、演变及其产生机制;分析雹源地上空不稳定层结条件下深对流触发的动力学特征,发现存在3个加减速关键区:云底加速、云顶加速、下沉减速,上升气流、下沉气流和水汽条件等因素对冰雹增长具有重要影响;对贵州西部1次冰雹过程进行了催化模拟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催化高度、催化剂量和催化时间的催化效果存在显著差异,给出了最佳的催化方案。【结论】研究为理解和预测雹暴等深对流的发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也为实际的防雹作业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 地形位涡 深对流动力学 冰雹微物理机制 人工防雹
下载PDF
蛋鸡场冰雹灾害的防范和应对指南
8
作者 邵丽玮 任智彬 +2 位作者 王珏 袁立新 李茜 《北方牧业》 2024年第12期4-4,共1页
一、关注天气预报利用气象信息做好提前防护。养殖人员应该经常关注天气预报,特别是冰雹频发季节,充分利用手机、电视和广播等媒体,及时收集天气信息,预测冰雹到来的时间、地点和强度,提前做好各项预警工作。二、强化简易鸡舍房顶保护... 一、关注天气预报利用气象信息做好提前防护。养殖人员应该经常关注天气预报,特别是冰雹频发季节,充分利用手机、电视和广播等媒体,及时收集天气信息,预测冰雹到来的时间、地点和强度,提前做好各项预警工作。二、强化简易鸡舍房顶保护措施对于简易大棚蛋鸡养殖,棚顶较薄,再加上多年使用后,棚顶老化、变脆,下冰雹时,很容易把棚顶砸坏、砸烂,因此,在冰雹到来之前,为保护好养鸡大棚不受冰雹损坏,应在养殖大棚房顶上加盖一层草苫子,同时用铁丝等加以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鸡养殖 草苫 养殖人员 预警工作 天气预报 冰雹灾害 天气信息 蛋鸡场
下载PDF
冰雹天气的环境参量及预报模型
9
作者 衣娜娜 苏立娟 +4 位作者 郑旭程 辛悦 蔡敏 李慧 靳雨晨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23,共11页
利用1959—2021年内蒙古119个国家站的冰雹观测记录与ERA5再分析数据,对比分析冰雹与非冰雹层结、水汽、特殊温度层高度、垂直风切变及云微观物理量的差异,建立冰雹预报模型,为冰雹的潜势预报提供客观定量的依据。结果表明:冰雹、非冰雹... 利用1959—2021年内蒙古119个国家站的冰雹观测记录与ERA5再分析数据,对比分析冰雹与非冰雹层结、水汽、特殊温度层高度、垂直风切变及云微观物理量的差异,建立冰雹预报模型,为冰雹的潜势预报提供客观定量的依据。结果表明:冰雹、非冰雹K指数、假相当位温差、垂直风切变、比湿及云微观结构差异不显著。总指数(TT)>50℃,850 hPa与500 hPa温度差≥28.4℃,大气可降水量≤24 mm,-20℃层高度<7.05 km,-20℃距0℃高度≤3.15 km,以上环境参量阈值可以判别超过70%的冰雹样本,同时,反向条件能判别超过70%的非冰雹样本。基于环境参量的分析,采用Fisher判别方法,利用TT、850 hPa与500 hPa温度差、-20℃距0℃高度、大气可降水量建立冰雹预报模型,模型判别准确率超过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 降水 环境参量 冰雹预报模型 内蒙古
下载PDF
冰雹天气分型和预报方法研究
10
作者 王智宇 邓睿殊 +1 位作者 王传贺 黄晓楠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6期124-126,共3页
作为一种极端天气现象,冰雹对人类生活、农业和交通等方面造成严重威胁。因此,研究冰雹的天气分型和预报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旨在深入探讨冰雹的定义、形成机制以及其与气象环境的关系,进而对传统预报方法、气象数据分析与机器学习、数值... 作为一种极端天气现象,冰雹对人类生活、农业和交通等方面造成严重威胁。因此,研究冰雹的天气分型和预报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旨在深入探讨冰雹的定义、形成机制以及其与气象环境的关系,进而对传统预报方法、气象数据分析与机器学习、数值模拟与预报模型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最终构建一种综合性冰雹天气预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 天气预报 预报方法
下载PDF
一次超级单体引发的秋季特大冰雹和龙卷雷达探测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龚佃利 朱君鉴 +1 位作者 林曲凤 郭建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1-576,共16页
利用烟台S波段双偏振多普勒雷达和荣成CINRAD/SA新一代天气雷达探测数据,结合探空、地面气象观测、ERA5再分析和冰雹、龙卷实地调查等资料,对2021年10月1日在山东半岛东部烟台、威海发生的特大冰雹和龙卷风暴的天气形势、环境参量和雷... 利用烟台S波段双偏振多普勒雷达和荣成CINRAD/SA新一代天气雷达探测数据,结合探空、地面气象观测、ERA5再分析和冰雹、龙卷实地调查等资料,对2021年10月1日在山东半岛东部烟台、威海发生的特大冰雹和龙卷风暴的天气形势、环境参量和雷达探测特征进行分析。主要结果为:与气候平均场相比,造成本次强对流过程的500 hPa东北冷涡异常强盛,850 hPa自华南到东北地区西部有持续偏南水汽输送;在此异常环流背景下,山东半岛东部具有上干冷下暖湿、强的0~6 km垂直风切变和对流有效位能等有利于强冰雹、龙卷发生的环境条件;近地面的风暴前低压、雷暴高压和冷池特征明显。降雹时的风暴呈现典型超级单体特征,低层具有明显的钩状回波和倒“V”字型前侧入流缺口,垂直剖面显示出明显的有界弱回波区、差分反射率柱(Z DR柱)特征;根据大冰雹落点和降雹开始时间等信息,统计对应雹云的反射率因子、Z DR、相关系数(CC)的中位数分别为48.7 dBz、0.89 dB和0.90;地面出现龙卷和大冰雹时,风暴顶辐散强度最大达到71.5 m·s^(-1)。后侧阵风锋对应的出流边界北端的偏北气流与风暴前侧的偏南气流形成强涡旋上升运动,导致EF1级龙卷产生;龙卷发生在钩状回波的顶端,大冰雹多出现在入流缺口的北侧。地面发现龙卷发生前约5 min,雷达探测到龙卷碎片特征,Z DR和CC分别最低至-0.1 dB和0.81;龙卷发生前约11 min,探测到风暴低层的Z DR弧和风暴右后侧的下沉反射率因子核特征;荣成、烟台雷达分别提前22 min、5 min识别出中气旋和龙卷涡旋,可为龙卷预警提供重要参考。基于观测分析,给出了本次超级单体风暴的低层流场及龙卷、大冰雹落区的示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单体 冰雹 龙卷涡旋(TVS) 龙卷碎片(TDS) 下沉反射率因子核(DRC)
下载PDF
赤峰市一次强冰雹天气形势及雷达特征分析
12
作者 庞楠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4年第15期78-82,共5页
文章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C波段多普勒雷达资料、ecwmf再分析资料对“低—高—低”环流背景下的一次冰雹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空冷涡配合低层切变线抬升、较好的水汽条件造成了此次强冰雹的发生;对流有效位能较强、垂直风切变较... 文章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C波段多普勒雷达资料、ecwmf再分析资料对“低—高—低”环流背景下的一次冰雹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空冷涡配合低层切变线抬升、较好的水汽条件造成了此次强冰雹的发生;对流有效位能较强、垂直风切变较强、整层湿度大、午后迅速升温导致“上冷下暖”的不稳定层结、上升运动明显、0℃层高度和-20℃层高度适宜,有利于大冰雹的产生;雷达回波具有低层的“V”形缺口、三体散射、回波悬垂结构、径向速度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特征;反射率因子最大值64.5dBZ,最大高度在-20℃温度层对应的高度之上,表明了冰雹存在;最大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VIL)值59.5kg·m^(-2),同时VIL的跃增和骤降也对于判断冰雹的增长情况具有重大的指示作用;风廓线雷达指示本次过程“上冷下暖”,且存在较强垂直风切变向上输送暖湿气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 CAPE 冰雹回波特征 VIL VMP 赤峰
下载PDF
信都苹果种植区域近十年冰雹特点及人工防雹技术分析
13
作者 李俊国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4年第6期0017-0020,共4页
邢台市信都区是中国农业部规划的太行山山地苹果优势产区。2017年注册了“浆水苹果”区域公用品牌。浆水苹果生产区域为北纬37°,海拔500--80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为12.8℃,年平均降水量688.8毫米,昼夜温差大;果色泽艳丽,甘甜可口。2... 邢台市信都区是中国农业部规划的太行山山地苹果优势产区。2017年注册了“浆水苹果”区域公用品牌。浆水苹果生产区域为北纬37°,海拔500--80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为12.8℃,年平均降水量688.8毫米,昼夜温差大;果色泽艳丽,甘甜可口。2023年苹果种植面积近7万亩,总产量超13万吨,总产值达9亿多元。近年来,全球变暖及厄尔尼诺气候影响,信都区冰雹突发频率较大,几乎年年发生或大或小气象灾害,对浆水苹果的产量与品质影响较大,分析冰雹分布的特点,进而开展人工防雹为浆水苹果产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水苹果 冰雹 冰雹分布特点 人工防雹
下载PDF
滇东南地区三次典型冰雹天气特征分析
14
作者 黎霖 冯德花 郑芬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2024年第5期97-100,共4页
文章结合滇东南地区的三次降雹天气过程,利用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冰雹指数、反射率垂直剖面、云顶高度等产品对天气过程冰雹云的回波特征展开分析。分析发现,在冰雹发展阶段速度场出现速度强势辐合,降雹过程中存在非典型钩状回波、“V... 文章结合滇东南地区的三次降雹天气过程,利用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冰雹指数、反射率垂直剖面、云顶高度等产品对天气过程冰雹云的回波特征展开分析。分析发现,在冰雹发展阶段速度场出现速度强势辐合,降雹过程中存在非典型钩状回波、“V”形缺口回波、三体散射、悬垂回波、中气旋等典型的降雹回波特征。经检验,各类雷达产品观测不同过程冰雹云的效果存在差异,综合使用雷达产品对准确做好降雹预警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 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 冰雹指数 非典型钩状 “V”形缺口 三体散射
下载PDF
一次贵阳冰雹过程数值模拟及冰雹形成微物理机制研究
15
作者 殷蕾 王瑾 +1 位作者 唐细坝 李娜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74-1692,共19页
本文采用WRF4.2模式对2020年5月19日发生在贵阳的一次冰雹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再现了冰雹云在贵阳市的移动路径和发展演变过程。通过对冰雹云不同发展阶段的动力、热力和云微物理特征的分析,以及冰雹混合比源汇项的收支分析,得到了冰雹形... 本文采用WRF4.2模式对2020年5月19日发生在贵阳的一次冰雹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再现了冰雹云在贵阳市的移动路径和发展演变过程。通过对冰雹云不同发展阶段的动力、热力和云微物理特征的分析,以及冰雹混合比源汇项的收支分析,得到了冰雹形成的微物理机制及概念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模拟的冰雹云在成熟阶段呈现典型的超级单体结构,存在悬垂回波和回波空洞。云内最大上升速度可达20 m s^(−1),上升气流从地面延伸至12 km,在高空西风的作用下向东流出,形成宽广的高空云砧。在上升气流后部中低层为强下沉气流。(2)雹胚粒子通过云冰碰冻雨滴形成,通过收集过冷云滴和雨滴增长,雹粒子的最大汇项是融化成雨水。(3)在冰雹云的成熟阶段,雹收集过冷云滴的效率增大,主要发生在强上升运动区中高层(6~10 km高度),大量雹粒子分布在上升运动区中高层以及悬垂回波区,最大混合比可达11 g kg^(−1)。(4)在冰雹云的消散阶段,云内上升速度减弱,高空云砧的范围扩大。雹粒子净转化效率降低,雹混合比减少。雹融化为雨水的效率增大,雨水分布质心降低,在近地面产生大量雨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 数值模拟 贵阳 云微物理
下载PDF
云南春季典型冰雹天气的云微物理特征
16
作者 郑皎 郭欣 +2 位作者 付丹红 李英发 郭学良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2-195,共14页
冰雹形成的天气和云微物理机制是人工防雹的基础。采用观测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2023年3月28日云南南部红河州典型冰雹过程的天气和微物理特征。结果表明:此次天气过程与青藏高原南支西风槽波动和南亚副热带高压外围西南暖湿气... 冰雹形成的天气和云微物理机制是人工防雹的基础。采用观测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2023年3月28日云南南部红河州典型冰雹过程的天气和微物理特征。结果表明:此次天气过程与青藏高原南支西风槽波动和南亚副热带高压外围西南暖湿气流输送的协同作用密切相关;地面降雹以小于10 mm的小冰雹粒子为主,最大冰雹尺度达到20 mm;冰雹云微物理结构显示为暖底云,暖雨过程活跃;双偏振雷达差分反射率、差分相移率和相关系数显示,冰雹初始形成区存在接近球形的冰雹和过冷雨滴,说明冰雹胚胎的形成与过冷雨滴冻结有关;冰雹在下落过程中雷达回波增强,偏振雷达参数显示冰雹的水平取向显著增加,形状由球状向盘状转变,冰雹在下落过程得到进一步增长,形状也发生变化。这些观测宏微观特征与数值模拟的冰雹形成机制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 春季 形成过程 双偏振雷达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播撒碘化银人工消雹对冰雹云微物理过程和起放电过程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17
作者 鲁鲜 郭凤霞 +4 位作者 吴泽怡 刘舟 邓洁 陈可 王清源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9-216,共18页
为了全面了解人工消雹对云中冰相粒子的浓度和时空变化以及冰雹云微物理过程和起放电的影响,本文利用包含了AgI催化方案的三维强风暴动力电耦合数值模式,以AgI播撒量为唯一变化量进行了多组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催化过后,整体上,-40~0℃... 为了全面了解人工消雹对云中冰相粒子的浓度和时空变化以及冰雹云微物理过程和起放电的影响,本文利用包含了AgI催化方案的三维强风暴动力电耦合数值模式,以AgI播撒量为唯一变化量进行了多组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催化过后,整体上,-40~0℃范围内的冰晶、雪花和霰粒子数浓度和比含水量增多。播撒AgI使霰的平均尺度减小,向雹的转化比例大为降低,因此冰雹的比含水量和浓度都减小。随着AgI播撒剂量的增加,冰晶、雪花和霰粒子的数浓度和比含量整体变化趋势不变,增大与减小区域相对应,但变化更明显;消雹效果会更好,但降雨量呈先增加后减小。播撒AgI会使冰雹云前期正的非感应起电率区出现时间提前,中心增强,上界高度抬升,后期负的非感应起电率区中心增强。所以,播撒后前期主要使底部次正电荷区增强,后期主要使上方主正电荷区和中部负电荷区增强。随着催化剂量增多,这些变化越明显。播撒AgI对地闪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使云闪和总闪少量增多,首次放电和云闪的峰值时间提前,放电持续性更强,闪电频发时段的闪电频率略有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 人工消雹 电荷结构 放电类型 雷暴云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风廓线雷达产品的冰雹过程分析
18
作者 李源 杨哲 +2 位作者 徐文隆 吕林静 陈胜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8期187-191,共5页
利用贵州省威宁县气象局的风廓线雷达基础数据及其二次开发产品、雨量站和MICAPS的实况数据,对2019年6月11日发生在威宁本站的一次冰雹大风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水平廓线产品可反映出冷暖平流的时空变化及垂直分布,更早探测... 利用贵州省威宁县气象局的风廓线雷达基础数据及其二次开发产品、雨量站和MICAPS的实况数据,对2019年6月11日发生在威宁本站的一次冰雹大风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水平廓线产品可反映出冷暖平流的时空变化及垂直分布,更早探测冷空气入侵、风场切变情况及低空急流强度;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和垂直速度可以指示降水的发生、持续时间及降水强度情况;强降水发生前有较强风垂直切变,降水过程中风垂直切变值整体大于0.2 s^(-1),风垂直切变的增强会引起垂直速度和地面大风的增大;若以大于15 dBZ和小于10 dBZ为降水的起止标志,风廓线雷达反射率因子较其他产品可以更清晰地指示降水的开始和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 风廓线 雷达产品 低空急流 垂直速度 风垂直切变 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
下载PDF
一种基于磁阻式线圈的模拟冰雹发射装置设计与仿真
19
作者 贾文霄 李贞晓 +1 位作者 弯港 石双慧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1-98,共8页
基于光伏板模拟冰雹撞击试验的实际需求,开展了磁阻型线圈发射装置与脉冲功率源之间的匹配性研究。通过理论对续流前置型和续流后置型两种基本脉冲放电电路进行了适用性分析,结果表明,续流前置型脉冲放电电路与发射装置具有更优的匹配... 基于光伏板模拟冰雹撞击试验的实际需求,开展了磁阻型线圈发射装置与脉冲功率源之间的匹配性研究。通过理论对续流前置型和续流后置型两种基本脉冲放电电路进行了适用性分析,结果表明,续流前置型脉冲放电电路与发射装置具有更优的匹配性。针对发射过程中剩余脉冲电流的反向制动问题,设计了一种可以快速消除剩余脉冲电流的泄能电路,用于改进续流前置型脉冲放电电路的拓扑结构,进一步提高其适用性,并借助仿真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泄能电路能快速消除剩余脉冲电流的反向拉力影响,使抛体的发射性能显著提高,抛体出口速度相比传统放电电路提升50.8%,系统发射效率提高127.5%。该项研究可为磁阻式线圈发射技术应用在模拟撞击试验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冰雹撞击试验 磁阻型线圈发射装置 脉冲功率源 匹配性研究 脉冲电流
下载PDF
陕西商洛“6·30”强冰雹过程环境条件及雷达特征分析
20
作者 郭莉 黄少妮 +3 位作者 董淑珍 刘坤 井宇 郑亚宁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4年第3期40-46,共7页
利用地面加密资料、多普勒雷达观测资料、ERA5(0.25°×0.25°)逐小时再分析资料,对2022年6月30日陕南东部一次极端强冰雹天气过程的环境条件及雷达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空冷涡后部偏北气流带动高层干冷空气南下,叠加... 利用地面加密资料、多普勒雷达观测资料、ERA5(0.25°×0.25°)逐小时再分析资料,对2022年6月30日陕南东部一次极端强冰雹天气过程的环境条件及雷达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空冷涡后部偏北气流带动高层干冷空气南下,叠加在低层西南暖湿气流之上,造成强的位势不稳定层结,为强对流天气发生提供了有利的背景条件。较强的低层水汽输送及辐合、强的对流有效位能、适宜的0℃和-20℃等温线高度、0-6 km中等强度的垂直风切变为冰雹天气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中高层冷空气及地面冷池触发了强对流天气。适宜的冷暖云厚度有利于雹粒的增大;强的上升气流有利于小雹粒在丰富的过冷水中循环增长。基本反射率因子图上有三体散射,最强反射率因子达65 dBZ以上,剖面图上有低层弱回波区、中高层回波悬垂,50 dBZ以上的强回波核心位置有超过-20℃等温线高度。基本速度图上有中气旋特征,回波顶高对对流发展和减弱有一定指示意义。垂直液态水含量跃增20 kg·m^(-2)以上对冰雹天气预警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 冰雹 位势不稳定 三体散射 中气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