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7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重指数对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冷冻消融术后生存期的影响
1
作者 冯瑞 郭鹏德 +1 位作者 李胜鳌 胡凯文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2期67-69,共3页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BMI)与接受冷冻消融治疗的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生存期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接受CT引导下冷冻消融治疗的Ⅲ/Ⅳ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对BMI与消融术后生存期(COS)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49例患者中,...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BMI)与接受冷冻消融治疗的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生存期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接受CT引导下冷冻消融治疗的Ⅲ/Ⅳ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对BMI与消融术后生存期(COS)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49例患者中,体重不足者3例,正常体重者33例,超重者13例,肥胖者0例。体重不足组、正常体重组、超重组平均COS分别为11.00月、10.79月,17.08月。LSD法两两比较,正常体重组与超重组C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0.05。Spearman相关分析示,分期(r=-0.355,P=0.015<0.05)、BMI(r=0.399,P=0.006<0.05)与患者消融后生存期有相关关系;控制分期后行偏相关分析,BMI仍与COS存在相关(r=0.327,P=0.028<0.05)。结论BMI与冷冻消融治疗Ⅲ/Ⅳ期NSCLC患者的生存期独立相关,高BMI的患者COS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体重指数 冷冻消融 计算机断层扫描 总生存期
下载PDF
前列腺冷冻消融术后肿瘤局部复发行挽救性治疗的临床分析
2
作者 赵峻樑 赵迪威 +6 位作者 杨峻 杨振宇 龙星博 王骏 陈东 周芳坚 李永红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41-45,共5页
目的探讨前列腺冷冻消融术后出现肿瘤局部复发的挽救性治疗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为该类患者的治疗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20年12月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前列腺冷冻消融术后出现肿瘤局部复发的前列腺癌(cT1c~4N0... 目的探讨前列腺冷冻消融术后出现肿瘤局部复发的挽救性治疗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为该类患者的治疗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20年12月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前列腺冷冻消融术后出现肿瘤局部复发的前列腺癌(cT1c~4N0M0)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开展的挽救性治疗方法包括局部治疗(挽救性放疗、挽救性冷冻消融、挽救性前列腺癌根治术)和雄激素剥夺治疗(ADT),挽救性治疗后进行了规律随访。结果共8例患者符合入组条件。患者中位年龄为71(63~76)岁,患者中位初诊PSA为17.650(10.380~325.10)ng/mL,初次冷冻消融后中位最低PSA为0.041(0.003~0.541)ng/mL。患者局部复发时中位PSA为3.030(2.090~19.180)ng/mL。3例直肠指诊触及硬结,7例影像学提示局部复发,4例患者接受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其中2例活检阳性。挽救性治疗后中位随访时间为54(9~75)个月。4例患者行挽救性放疗,其中2例分别出现血便、血尿、尿路感染,经保守治疗后恢复;1例患者接受挽救性冷冻消融,术后无并发症;1例患者接受前列腺癌根治术(RP)+放疗,根治术后出现淋巴漏,经保守治疗后恢复。2例患者接受单独ADT治疗,其中1例出现潮热,后自行好转。1例接受单独ADT治疗的患者,63个月后出现肿瘤进展,其余患者至随访截止前未出现肿瘤进展和死亡。结论对前列腺冷冻消融术后出现肿瘤局部复发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局部治疗(挽救性放疗、冷冻消融、RP)和ADT,但各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及安全性还需要大规模前瞻性研究的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冷冻消融 局部复发 挽救性治疗 雄激素剥夺治疗 放疗 前列腺癌根治术
下载PDF
纳米颗粒介导冷冻消融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王辅明 杨继金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7-201,共5页
冷冻消融术是一种基于低温的局部消融方式,被广泛应用于全身实体瘤的治疗。冷冻效率不高和精准度不够是当前冷冻消融术亟待解决的难题。随着纳米科学的不断进步,各种类型的纳米颗粒被开发应用,加载至目标区域可以显著提高冷冻效率,同时... 冷冻消融术是一种基于低温的局部消融方式,被广泛应用于全身实体瘤的治疗。冷冻效率不高和精准度不够是当前冷冻消融术亟待解决的难题。随着纳米科学的不断进步,各种类型的纳米颗粒被开发应用,加载至目标区域可以显著提高冷冻效率,同时具备靶向传递药物以及图像增强等功能,为突破冷冻消融当前的临床应用瓶颈提供了可能。本文主要回顾了当前研究应用于介导冷冻消融术的几种常见纳米颗粒的主要功能以及作用机制,希望对该领域有更加全面的认识,为下一步深化研究和实现临床转化打牢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颗粒 冷冻消融 肿瘤
下载PDF
射频消融或冷冻消融两种方法对左心房扩大房颤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4
作者 黄俊伟 陈金灶 +1 位作者 翁金日 吴清国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2期33-37,共5页
目的对比射频消融或冷冻消融两种方法在左房扩大的房颤患者中是否存在治疗效果差异。方法选取自2016年12月至2022年5月期间前来福建省莆田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房颤中心就诊并行导管消融术的左心房扩大(leftatrial volume index,LAVI)&g... 目的对比射频消融或冷冻消融两种方法在左房扩大的房颤患者中是否存在治疗效果差异。方法选取自2016年12月至2022年5月期间前来福建省莆田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房颤中心就诊并行导管消融术的左心房扩大(leftatrial volume index,LAVI)>34ml/m^(2)的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106例。根据术式,分成射频组(n=54)和冷冻组(n=52),比较两组术后房颤复发的情况。结果本研究中位随访时间为12个月,无死亡病例,失访率为3.8%,房颤消融后总体复发率为36.8%。两组临床基线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射频组的手术用时较长(P<0.001)、X-射线时间短、曝光量更少(P<0.0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无房颤/房扑/房速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左房扩大的房颤患者,两种术式临床效果相近。冷冻消融手术用时较短,而射频消融时医患所承受的X射线时间及曝光剂量更低,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消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房容积指数 射频消融 冷冻消融 左心房扩大 房颤复发
下载PDF
肺静脉解剖变异对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冷冻消融疗效的影响
5
作者 郑杰 刘晓宇 +3 位作者 尤华彦 李库林 赵晓溪 王如兴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09-113,共5页
目的评估肺静脉解剖变异对持续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冷冻消融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接受冷冻球囊导管消融的持续性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存在肺静脉变异将患者分为肺静脉变异组(21例)及非肺静脉变异组(77例)。比较两... 目的评估肺静脉解剖变异对持续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冷冻消融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接受冷冻球囊导管消融的持续性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存在肺静脉变异将患者分为肺静脉变异组(21例)及非肺静脉变异组(7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放射暴露时长及剂量、术中并发症、手术成功隔离率以及各项随访指标。结果与非静脉变异组相比,肺静脉变异组消融手术时间[(35.1±13.4)min vs.(64.3±17.7)min]和放射暴露时长[(22.3±5.8)min vs.(33.6±6.0)min]均明显延长(P均<0.01),放射暴露CD值[(607.1±212.9)mGy vs.(1018.5±280.8)mGy]显著增加(P<0.01)。非静脉变异组一次隔离成功率明显高于静脉变异组(75/77 vs.16/21,P=0.01),但两组手术结束时肺静脉隔离均100%完成。随访一年时两组复发率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77 vs.6/21,P=0.726)。结论对于肺静脉变异的持续性房颤患者,冷冻消融治疗的急性期及长期成功率与非肺静脉变异患者相似。但肺静脉变异患者手术时间延长,且放射暴露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冷冻消融 肺静脉变异 放射暴露
下载PDF
基于T淋巴细胞亚群构建原发性肝癌患者氩氦刀冷冻消融术后残癌风险预测模型
6
作者 黄晓路 罗剑 何远春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48-152,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T淋巴细胞亚群构建原发性肝癌患者氩氦刀冷冻消融术后残癌风险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3年8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医院收治的80例行氩氦刀冷冻消融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3个月CT... 目的探讨基于T淋巴细胞亚群构建原发性肝癌患者氩氦刀冷冻消融术后残癌风险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3年8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医院收治的80例行氩氦刀冷冻消融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3个月CT或MRI检查是否出现残留癌组织,将患者分为残癌组(35例)和非残癌组(45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情况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发生残癌风险的影响因素,并建立Logistic回归方程及术后残癌风险预测模型,并利用Calibration曲线评价模型的校准能力;经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验证模型预测效能。结果残癌组CD3+、CD4+、CD4+/CD8+水平低于非残癌组;肿瘤数目、肿瘤直径大小、CD8+水平高于非残癌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数目、肿瘤直径大小、CD3+、CD4+、CD8+、CD4+/CD8+均是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发生残癌风险的危险因素(P<0.05);Calibration曲线、Hosmer-Lemeshow检验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χ^(2)=1.538,df=7,P=0.964;ROC曲线预测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发生残癌的AUC为0.873(95%CI:0.815~0.942),灵敏度为90.48%,特异度为75.18%;Bootstrap内部验证法验证结果显示,C-index为0.824。结论肿瘤数目、肿瘤直径大小、T淋巴细胞亚群是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发生残癌风险的危险因素,且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较高区分度、精准度,临床可以通过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判断患者术后是否存在残留病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亚群 原发性肝癌 氩氦刀冷冻消融 影响因素 风险预测
下载PDF
房颤冷冻消融术临床疗效的观察及术后复发危险因素的探讨
7
作者 何蕾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148-0151,共4页
探讨房颤冷冻消融术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复发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7月期间在我院完成房颤冷冻消融术治疗的14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统计本组患者临床疗效、复发情况,并应用logistics回归分析其复发因素。结果 本组患者均... 探讨房颤冷冻消融术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复发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7月期间在我院完成房颤冷冻消融术治疗的14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统计本组患者临床疗效、复发情况,并应用logistics回归分析其复发因素。结果 本组患者均接受了为期1年的随访,随访期间共计有1例患者出现复发,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复发率为7.14%;复发患者组消融时间、左房大小、0℃时间、消融次数、冷冻温度、60s冷冻温度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最低温度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表明,左房大小是房颤冷冻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 房颤冷冻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复发率低,术后复发危险因素为左房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颤冷冻消融 临床疗效 复发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肺静脉前庭扩大冷冻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早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连亮华 黄炳煌 +4 位作者 张建成 彭一鸣 吴梅琼 林亚洲 陈林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45-853,共9页
目的:探索肺静脉前庭扩大冷冻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早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福建省立医院行第二代冷冻球囊导管消融(CBA)治疗阵发性房颤患者249例。根据术式不同分为肺静脉前庭扩大冷冻消融... 目的:探索肺静脉前庭扩大冷冻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早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福建省立医院行第二代冷冻球囊导管消融(CBA)治疗阵发性房颤患者249例。根据术式不同分为肺静脉前庭扩大冷冻消融组(PVIPLUS组,n=106例)和单纯肺静脉电隔离组(PVI组,n=143例)。观察两组并发症及12个月成功率以评估肺静脉前庭扩大冷冻消融的安全性及早期疗效。结果:249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访中位数15(6~31)个月,有209例(83.94%)维持窦性心律。PVIPLUS组CBA术后的成功率明显高于PVI组[89.62%(95/106)vs.79.72%(114/143),P=0.035],生存分析同样显示PVIPLUS组CBA术后12个月的成功率高于PVI组(HR=0.402,95%CI:0.202~0.875,log-rank P=0.035)。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单纯肺静脉电隔离相比,采用肺静脉前庭扩大冷冻消融方法(OR=0.455,95%CI:0.216~0.959,log-rank P=0.039)与提高阵发性房颤CBA成功率独立相关,同时左心房内径增大(OR=2.077,95%CI:1.143~3.777,log-rank P=0.017)与术后复发率独立相关,术后复发的患者左心房内径大于术后成功患者。两组共出现10例(4.02%)并发症[PVIPLUS组4例(3.77%),PVI组6例(4.20%)];其中主要并发症为短暂性膈神经麻痹6例(2.41%),PVIPLUS组2例(1.89%),PVI组4例(2.80%);PVIPLUS组1例发生迷走反射,3例(PVIPLUS组1例,PVI组2例)出现术后右侧股静脉穿刺部位血肿。PVIPLUS组与PVI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肺静脉前庭扩大冷冻消融治疗阵发性房颤是安全、有效的,可降低阵发性房颤CBA术后早期复发风险,提高成功率。左心房内径增大是阵发性房颤患者CBA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心房颤动 冷冻消融 肺静脉前庭 安全性 早期疗效
下载PDF
CT引导下经皮冷热交替复合式冷冻消融治疗肝脏恶性肿瘤近期效果及其安全性 被引量:1
9
作者 关海涛 李甜甜 +2 位作者 范则杨 王健 邹英华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98-201,共4页
目的观察CT引导下复合式冷冻消融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近期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接受CT引导下经皮冷热交替复合式冷冻消融(康博刀)治疗的肝脏恶性肿瘤患者,包括原发性肝细胞癌(HCC)20例、肝转移癌25例;共治疗50个病灶,对18... 目的观察CT引导下复合式冷冻消融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近期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接受CT引导下经皮冷热交替复合式冷冻消融(康博刀)治疗的肝脏恶性肿瘤患者,包括原发性肝细胞癌(HCC)20例、肝转移癌25例;共治疗50个病灶,对18例20个(16例1个病灶、2例2个)病灶行根治性消融,对27例30个(25例1个、1例2个、1例3个)病灶行姑息性消融,记录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于术后1、3和6个月复查腹部增强CT或MR,参照改良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mRECIST)判断疗效。结果45例均顺利完成消融治疗,其中37例采用单针、8例采用双针进行消融。6例术中及术后肝周少量积血或积液,1例术中局部皮肤轻度冻伤,术后8例轻度恶心,均自行或经对症处理后恢复。20个根治性消融病灶术后1个月均达完全缓解(CR),术后3、6个月均为19个(19/20,95.00%)CR、1个(1/20,5.00)疾病进展(PD);30个姑息性消融病灶术后1个月25个(25/30,83.33%)部分缓解(PR)、5个(5/30,16.67%)疾病稳定(SD),术后3个月22个(22/30,73.33%)PR、7个(7/30,23.33%)SD、1个(1/30,3.33%)PD,术后6个月17个(17/30,56.67%)PR、7个(7/30,23.33%)SD、6个(6/30,20.00%)PD。结论CT引导下复合式冷冻消融治疗肝脏恶性肿瘤近期疗效及安全性均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冷冻消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CT引导下经皮复合式冷冻消融治疗肺恶性肿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10
作者 关海涛 范则杨 +2 位作者 王健 佟小强 邹英华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 观察CT引导下经皮复合式冷冻消融治疗肺恶性肿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接受CT引导下经皮冷热交替复合式冷冻消融治疗肺恶性肿瘤患者,根据病灶大小、形态及部位分为根治性消融(15例)及姑息性消融(7例),观察术中及术... 目的 观察CT引导下经皮复合式冷冻消融治疗肺恶性肿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接受CT引导下经皮冷热交替复合式冷冻消融治疗肺恶性肿瘤患者,根据病灶大小、形态及部位分为根治性消融(15例)及姑息性消融(7例),观察术中及术后4周内不良反应及并发症;于术后1、3、6个月复查胸部增强CT,以改良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mRECIST)评价疗效。结果 22例均顺利完成消融,术中无明显不良反应。6例术中及术后即刻出现少量气胸或液气胸,未经干预自行改善;2例术中局部皮肤轻度冻伤,予局部处理后缓解;1例术后1周出现大量气胸,给予胸腔闭式引流后恢复;无其他并发症。15例根治性消融术后1、3、6个月完全缓解分别为14例(14/15,93.33%)、14例(14/15,93.33%)及13例(13/15,86.67%);7例姑息性消融术后1、3、6个月局部缓解分别为7例(7/7,100%)、6例(6/7,85.71%)及4例(4/7,57.14%)。结论 CT引导下冷热交替复合式冷冻消融治疗肺恶性肿瘤短期效果确切、安全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冷冻消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氩氦刀冷冻消融联合PD1抑制剂+化疗治疗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评价
11
作者 娄小飞 杜可朴 +4 位作者 王猛 李亚丹 高飞 高梦宇 杜雅冰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16期2318-2322,共5页
目的评估氩氦刀冷冻消融联合抗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化疗治疗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54例经病理明确诊断不可手术切除的Ⅲb~Ⅳ期NSCLC肺癌患者... 目的评估氩氦刀冷冻消融联合抗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化疗治疗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54例经病理明确诊断不可手术切除的Ⅲb~Ⅳ期NSCLC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氩氦刀组29例和标准治疗组25例。化疗4个周期(3周为一个化疗周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客观缓解率(ORR)、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无进展生存率。结果化疗4个周期后,氩氦刀组患者的ORR为75.86%,略高于标准治疗组的60.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年,氩氦刀组患者的中位PFS为13.61个月,明显长于标准治疗组的9.72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氩氦刀组患者1年、2年、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2.76%、62.07%、13.79%,略高于标准治疗组的76.00%、56.00%、8.00%,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氩氦刀消融联合PD1抑制剂+化疗用于治疗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冷冻消融 抗程序性死亡蛋白1 客观缓解率 中位生存期
下载PDF
冷冻消融术治疗低位直肠间质瘤的疗效及安全性
12
作者 蒋学军 吉祖进 +1 位作者 雷新益 袁方均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80-683,共4页
目的 评价经肛门冷冻消融术在低位直肠间质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冷冻治疗低位直肠间质瘤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3个月后的治疗效果及肛门功能。随访截止日期为2021年12月或者肿瘤出现进展。结果 3... 目的 评价经肛门冷冻消融术在低位直肠间质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冷冻治疗低位直肠间质瘤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3个月后的治疗效果及肛门功能。随访截止日期为2021年12月或者肿瘤出现进展。结果 36例患者冷冻消融术后3个月的局部完全缓解率为94.4%。肿瘤大小与肿瘤的冷冻缓解率有相关关系,肿瘤越大,其局部缓解率越低。36例患者中便血2例,下腹部/肛门直肠不适13例,排便次数增多17例,术后3个月缓解分别为2例、12例、14例。术后并发症采取Clavien-Dindo分级系统,其中Ⅰ级并发症:33例(91.7%)在肿瘤脱落过程中有少量便血;Ⅱ级并发症:5例(13.9%)术后出现痔水肿,1例(2.8%)出现肛周感染,1例(2.8%)出现直肠狭窄;Ⅲ级并发症:1例(2.8%)出现便凝血块,与直肠狭窄为同一病例;无一例患者出现直肠阴道瘘、直肠尿道瘘或直肠穿孔。术前、术后肛门直肠功能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肿瘤消融后其临床症状可缓解。结论 冷冻消融术治疗低位直肠间质瘤是安全、有效的,在保留肛门的同时可改善肛门直肠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瘤 冷冻消融 器官保留 并发症
下载PDF
冷冻消融治疗中低位直肠癌及肛管癌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
13
作者 蒋学军 吉祖进 +3 位作者 雷新益 王丙开 刘小倩 袁方均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10-414,共5页
目的观察冷冻消融治疗中低位直肠癌(MLRC)及肛管癌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接受冷冻消融治疗的MLRC及肛管癌患者,包括4例中位直肠癌、33例低位直肠癌(其中26例超低位直肠癌)及3例肛管癌,29例T分期为T... 目的观察冷冻消融治疗中低位直肠癌(MLRC)及肛管癌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接受冷冻消融治疗的MLRC及肛管癌患者,包括4例中位直肠癌、33例低位直肠癌(其中26例超低位直肠癌)及3例肛管癌,29例T分期为T0~2期、11例为T3期;观察治疗后并发症,对比治疗前与治疗后1个月癌胚抗原(CEA)的变化。治疗后规律随访至2022年1月,将肿瘤无复发及转移定义为临床完全缓解(CCR),统计CCR率。以肿瘤复发或转移为终点事件,将患者年龄、性别及肿瘤最大径、肿瘤至肛缘距离、病理类型、T分期等参数纳入单、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观察冷冻消融治疗MLRC及肛管癌效果的影响因素。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T0~2与T3期患者累积无进展生存率的差异。结果对40例均完成消融治疗。4例出现并发症,包括2例便血、直肠狭窄及肛周感染各1例,予对症治疗后好转;未见其他并发症。治疗后1个月CEA[(2.74±0.21)μg/L]较治疗前降低[(4.31±0.74)μg/L,t=2.53,P=0.02]。随访4~7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2个月,无因肿瘤死亡病例,总生存率100%;5例发生局部复发或淋巴结转移,CCR率为87.50%(35/40)。肿瘤T分期为冷冻消融治疗MLRC及肛管癌效果的独立影响因素(HR=12.40,P=0.02)。Kaplan-Meier曲线显示,T0~2期患者累积无进展生存率高于T3期患者(P<0.05)。结论冷冻消融治疗T0~2N0M0期MLRC及肛管癌安全、有效;肿瘤T分期为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治疗结果 冷冻消融
下载PDF
低Tim-3表达水平与肝癌氩氦刀冷冻消融联合TACE治疗响应的相关性
14
作者 张剑 杨荟玉 +3 位作者 张自森 王利娟 张红巧 郭彦伟 《实用癌症杂志》 2023年第2期235-239,共5页
目的探讨肝癌浸润免疫细胞中Tim-3表达含量与氩氦刀冷冻消融(AHCS)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响应以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使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活检组织免疫细胞中Tim-3表达水平。Tim-3高表达被定义为TILs上的染色>5%,依据T... 目的探讨肝癌浸润免疫细胞中Tim-3表达含量与氩氦刀冷冻消融(AHCS)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响应以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使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活检组织免疫细胞中Tim-3表达水平。Tim-3高表达被定义为TILs上的染色>5%,依据Tim-3表达情况将患者分为Tim-3低表达组、Tim-3高表达组。2组患者均接受AHCS-TACE联合治疗。为期3年的随访,观察指标包括总生存期(OS),肿瘤进展时间(TTP)以及客观反应率(ORR)。治疗3月后应用ELISA试验方法检测患者CD_(4)^(+)、CD_(8)^(+)、CD_(4)^(+)/CD_(8)^(+)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2组患者在性别、ECOG评分、Child-Pugh分级、肿瘤大小、AFP水平、有无门静脉侵犯相关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经AHCS-TACE联合治疗后,Tim-3低表达组患者的ORR显著高于Tim-3高表达组。Tim-3低表达组的中位OS为27.07月,Tim-3高表达组为19.79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im-3低表达组的中位TTP为16.41个月,而Tim-3高表达组为11.49个月。Tim-3低表达组患者的CD_(4)^(+)、CD_(8)^(+)、CD_(4)^(+)/CD_(8)^(+)T细胞水平均显著高于Tim-3高表达组患者。多因素分析显示,有无门静脉瘤栓和肝内肿瘤的最大直径以及Tim-3表达含量是OS和TTP的预后因素。结论肿瘤浸润免疫细胞中Tim-3含量对TACE+AHCS联合治疗患者预后具有预测价值。基于Tim-3的高表达模式,应用Tim-3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进行维持治疗,可能会改善接受AHCS-TACE联合治疗的患者的预后和完全反应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m-3表达水平 氩氦刀冷冻消融 TACE 治疗响应 预后
下载PDF
针刺治疗胰腺癌冷冻消融术后胃排空延迟的疗效观察
15
作者 姜丽芳 张彬 +3 位作者 顾玉青 陈晨 姜丽红 顾一煌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3年第5期508-513,共6页
目的观察调理胃肠法针刺治疗胰腺癌冷冻消融术(intraoperative cryoablation therapy,IOCT)后胃排空延迟(delayed gastric emptying,DGE)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3例胰腺癌IOCT后DGE患者随机分为药物对照组、常规针刺组及调理胃肠组,每组31... 目的观察调理胃肠法针刺治疗胰腺癌冷冻消融术(intraoperative cryoablation therapy,IOCT)后胃排空延迟(delayed gastric emptying,DGE)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3例胰腺癌IOCT后DGE患者随机分为药物对照组、常规针刺组及调理胃肠组,每组31例。患者进行基础治疗后,药物对照组予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肌肉注射,常规针刺组予常规针刺,调理胃肠组在常规针刺组基础上针刺大肠俞和小肠俞。观察3组治疗前后胃排空率(gastric emptying rate,GER)、修订版胃瘫主要症状指数(gastroparesis cardinal symptom index-revised,GCSI-R)评分以及3 min内肠鸣音次数,并比较3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3组GER和肠鸣音次数较治疗前增加(P<0.05),GCSI-R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常规针刺组、调理胃肠组均优于药物对照组(P<0.05),调理胃肠组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药物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1.6%(16/31),常规针刺组的总有效率为87.1%(27/31),调理胃肠组的总有效率为93.5%(29/31),调理胃肠组及常规针刺组总有效率均高于药物对照组(P<0.05)。结论调理胃肠法针刺治疗胰腺癌IOCT后DGE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胃轻瘫 冷冻消融 胰腺肿瘤 胃排空率 修订版胃瘫主要症状指数
下载PDF
冷冻消融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梁曦月 王猛 +7 位作者 高飞 董军强 潘元威 孟园园 郭鹏 周雅淑 周志刚 路太英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8-152,共5页
目的观察冷冻消融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接受CT引导下冷冻消融治疗(康博刀)的NSCLC患者(TNMⅢb~Ⅳ期),以常见不良事件评价标准(CTCAE)5.0版统计不良反应;对比消融前、消融后7天及1个月实... 目的观察冷冻消融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接受CT引导下冷冻消融治疗(康博刀)的NSCLC患者(TNMⅢb~Ⅳ期),以常见不良事件评价标准(CTCAE)5.0版统计不良反应;对比消融前、消融后7天及1个月实验室指标;根据改良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mRECIST)评估消融后1个月疗效。结果3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消融治疗。消融后10例(10/37,27.03%)发生胸腔积液,9例(9/37,24.32%)咯血,6例(6/37,16.22%)气胸,5例(5/37,13.51%)穿刺点疼痛,均为CTCAE 1、2级不良反应,对症处理后均好转;无CTCAE 3级及以上不良反应。消融后7天,相比消融前,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C反应蛋白均升高,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P均<0.05)。消融后1个月癌胚抗原(CEA)、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均较消融前降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较消融后7天回落(P均<0.05);37例中,完全缓解14例、部分缓解17例、疾病稳定5例、疾病进展1例,治疗有效率为83.78%(31/37),疾病控制率为97.30%(36/37)。结论康博刀冷冻消融治疗晚期NSCLC近期疗效确切,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冷冻消融
下载PDF
肺癌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患者围术期症状群及前哨症状的调查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文婷 刘海平 +5 位作者 张碧珠 张丽娣 吴林秀 何华梅 莫小云 吴潇芸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9-42,72,共5页
目的调查肺癌氩氦刀冷冻消融患者围术期症状群及前哨症状动态变化,为动态监测与管理症状群提供依据。方法便利抽样选取厦门某三级甲等医院肿瘤内科行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的155例肺癌患者为调查对象。在术前1~2 d和术后2~3 d,采用一般情... 目的调查肺癌氩氦刀冷冻消融患者围术期症状群及前哨症状动态变化,为动态监测与管理症状群提供依据。方法便利抽样选取厦门某三级甲等医院肿瘤内科行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的155例肺癌患者为调查对象。在术前1~2 d和术后2~3 d,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肺癌模块进行调查,采用主成分分析提取症状群,通过Apriori建模识别前哨症状。结果术前肺癌患者主要存在消化道症状群、病感症状群、食欲-呼吸症状群、胸部-情感症状群,其前哨症状分别为无明确前哨症状、疼痛、食欲下降、胸闷/气短/悲伤感/体重下降;术后主要存在病感症状群、神经-胸部感觉症状群、呼吸道症状群、情感-食欲-睡眠障碍症状群,其前哨症状分别为疼痛/气促、无明确前哨症状、体重下降、食欲下降/悲伤感/睡眠不安。结论肺癌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患者围术期存在动态变化的症状群及前哨症状,护理人员应及时、动态、有效评估患者症状,通过前哨症状的预警,预防与减缓症状群发生、发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氩氦刀冷冻消融 围术期 症状群 前哨症状
下载PDF
冷冻消融联合免疫治疗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18
作者 吴凯怡 吕学东 +1 位作者 何海艳 陈金亮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58-1062,共5页
冷冻消融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治疗中除了通过低温使肿瘤细胞脱水、破裂、坏死外,还可通过产生抗肿瘤免疫应答来发挥作用的。而近年来免疫治疗在NSCLC的治疗方面效果显著。那么冷冻消融和免疫治疗在NSCL... 冷冻消融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治疗中除了通过低温使肿瘤细胞脱水、破裂、坏死外,还可通过产生抗肿瘤免疫应答来发挥作用的。而近年来免疫治疗在NSCLC的治疗方面效果显著。那么冷冻消融和免疫治疗在NSCLC治疗方面是否具有协同作用呢?本文就冷冻治疗、免疫治疗及两种联合治疗在NSCLC治疗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冷冻消融 免疫疗法 联合免疫治疗
下载PDF
以超声图像为导向的经皮氩氦刀冷冻消融乳腺良性肿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19
作者 卢乃聪 于明安 +3 位作者 彭丽丽 李妍 魏莹 赵朕龙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3年第15期2360-2363,共4页
目的 探讨以超声图像为导向的经皮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围手术期临床护理要点。方法 总结2020年12月—2021年12月医院收治的12例乳腺良性肿瘤氩氦刀冷冻消融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在准确识别超声图像基础上的术中护理配合下... 目的 探讨以超声图像为导向的经皮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围手术期临床护理要点。方法 总结2020年12月—2021年12月医院收治的12例乳腺良性肿瘤氩氦刀冷冻消融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在准确识别超声图像基础上的术中护理配合下的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通过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并获得良好疗效。结论 经皮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患者应注重围手术期的综合护理,以超声图像为导向的术中护理措施对于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冷冻消融 乳腺结节 围手术期 护理
下载PDF
肿瘤冷冻消融术的作用机理及应用
20
作者 陈目 刘威 刘宝林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57-768,共12页
冷冻消融术是一种肿瘤微创治疗手段。该技术借助冷媒(例如氮气和氦气)进行反复冻融循环,通过冰晶损伤、微循环损伤、细胞凋亡和免疫效应等机理,对肿瘤细胞和组织造成损害。近年来,冷冻消融技术以其侵入性小、靶向性高、能实现术中可视... 冷冻消融术是一种肿瘤微创治疗手段。该技术借助冷媒(例如氮气和氦气)进行反复冻融循环,通过冰晶损伤、微循环损伤、细胞凋亡和免疫效应等机理,对肿瘤细胞和组织造成损害。近年来,冷冻消融技术以其侵入性小、靶向性高、能实现术中可视化监测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许多类型肿瘤的治疗中,然而冷冻消融技术还面临着会引起多种并发症、冷冻边界难以控制等诸多难题。综述冷冻消融的作用机理、技术特点、应用现状、主要优缺点及发展趋势,讨论如何通过优化冻融方案、联合免疫疗法等来改善冷冻消融并发症,并对实现大尺寸肿瘤的完全消融所面临的挑战进行展望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消融 冻融循环 氩氦刀 肿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