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99篇文章
< 1 2 1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冷害成灾机制与调控机理研究进展及展望
1
作者 李可 蒋伟勤 +3 位作者 车阳 杜小凤 杨文飞 顾大路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40,共10页
低温冷害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研究冷害的调控,对水稻优质高产育种和调优栽培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述水稻冷害的基本特征、生理机制以及耐冷性基因取得的成果,从细胞结构、农艺和生理性状、分子机制等角度总结了低温胁迫对水稻伤害... 低温冷害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研究冷害的调控,对水稻优质高产育种和调优栽培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述水稻冷害的基本特征、生理机制以及耐冷性基因取得的成果,从细胞结构、农艺和生理性状、分子机制等角度总结了低温胁迫对水稻伤害的研究进展。重点综述了水稻冷害的调控机理并提出缓解冷害的调控措施,包括选育耐低温品种、喷施外源植物激素、选择适宜播期和合理施肥等,主要阐述了褪黑素、亚精胺、茉莉酸甲酯和水杨酸对水稻冷害的调控作用,即通过促进内源激素合成、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及分子信号转导等途径在水稻耐冷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较早的播期可以有效避开灌浆结实期低温危害的风险,合理施肥能够提高籽粒产量,并对未来水稻低温冷害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包括加强水稻耐冷性评价体系标准的一致性,深入研究水稻耐冷的代谢调控网络,从形态建成、酶、激素、源库协调等相关机制出发多方面解析其生理机制,同时配套栽培调控措施,可为水稻耐冷品种选育和栽培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冷害 调控 育种 调优栽培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褪黑素对冷藏后芒果果实冷害和后熟的影响及生理机制
2
作者 徐萍 黄婷 +4 位作者 刘士琦 胡美姣 高兆银 刘家粮 张正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18-227,共10页
以采后‘贵妃’芒果为试材,在0.5 mmol/L褪黑素(melatonin,MT)溶液中浸泡1 h,晾干后置于4℃贮藏28 d,随后转移至室温(25℃)贮藏4 d,探究MT对冷藏后芒果果实冷害(chilling injury,CI)和成熟的影响及相关机理。结果显示,MT处理有效降低了... 以采后‘贵妃’芒果为试材,在0.5 mmol/L褪黑素(melatonin,MT)溶液中浸泡1 h,晾干后置于4℃贮藏28 d,随后转移至室温(25℃)贮藏4 d,探究MT对冷藏后芒果果实冷害(chilling injury,CI)和成熟的影响及相关机理。结果显示,MT处理有效降低了芒果果实的CI指数,提高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量并加速了色相值和硬度下降;MT处理促进了水溶性果胶和螯合性果胶含量升高,提高了多聚半乳糖醛酸酶、β-半乳糖苷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加速了果胶甲酯酶活性下降,从而导致细胞壁降解和果实软化。此外,MT处理提高了果实1-氨基环丙烷-1-羧酸合成酶和1-氨基环丙烷-1-羧酸氧化酶活性及其编码基因MiACS和MiACO的表达水平,同时上调了MiETR1、MiERS1、MiERF1、MiEIN2、MiCBF1和MiICE1并下调MiCTR1基因的表达。上述结果表明MT能有效改善冷藏后芒果果实后熟恢复能力并减轻其C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 褪黑素 冷害 货架期 细胞壁代谢 乙烯生物合成
下载PDF
贮前延迟联合热水处理对黄瓜果实冷藏期间冷害和生理代谢的影响
3
作者 贾淼 张敏 +3 位作者 李奇勋 李玉申 王红婷 陈一锋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59-166,共8页
为探究黄瓜果实经热水处理后延迟方式对其冷藏期间品质和生理代谢的影响,根据前期利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优化得出的延迟条件,以新鲜黄瓜为对照(CK),分别研究了水浴延迟(T1)、空气延迟(T2)和未延迟处理(T3)对经热激处理的黄瓜果实... 为探究黄瓜果实经热水处理后延迟方式对其冷藏期间品质和生理代谢的影响,根据前期利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优化得出的延迟条件,以新鲜黄瓜为对照(CK),分别研究了水浴延迟(T1)、空气延迟(T2)和未延迟处理(T3)对经热激处理的黄瓜果实在(4±1)℃,相对湿度(80±5)%的冷库贮藏期间冷害(chilling injury,CI)症状、品质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贮藏3 d时,各组冷害指数最高仅为0.37,然而贮藏9 d时,CK和T3组果实冷害指数迅速升高至0.76和0.71,此时CK组冷害指数为T1和T2的1.25倍和1.21倍。而且T1和T2组能显著减缓果实失重率和电解质外渗率(electrolyte leakage,EL)的上升以及硬度的下降,同时能使果实保持较好色泽,维持较高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有效减轻了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阴离子(superoxide anion,O_(2)^(-)·)和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_(2)O_(2))对果实的损伤;到贮藏末期,相比于CK,T1和T2组果实的H_(2)O_(2)含量分别降低了7.86%和11.64%。此外,T1和T2处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还原型谷胱甘肽(reducedglutathione,GSH)含量的下降。综合分析,T1和T2处理组对于减轻黄瓜果实冷害,缓解品质劣变均有显著影响,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适用性更高的处理方式。该研究对黄瓜贮藏保鲜技术的进一步完善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贮前延迟 热水处理 黄瓜 抗氧化系统 冷害
原文传递
基于高分辨格点数据东北水稻延迟型冷害风险评估及保险费率厘定
4
作者 邱美娟 刘布春 +3 位作者 刘园 裴忠有 李志彬 宋晓慧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24年第2期201-211,共11页
利用5km×5km空间分辨率3h时间分辨率的气象格点数据集,研究东北地区水稻延迟型冷害风险及其保险费率的厘定。基于东北地区1981-2010年5-9月平均温度的格点数据集和99个气象站的站点观测数据,以相关系数和均方根误差评价格点气象数... 利用5km×5km空间分辨率3h时间分辨率的气象格点数据集,研究东北地区水稻延迟型冷害风险及其保险费率的厘定。基于东北地区1981-2010年5-9月平均温度的格点数据集和99个气象站的站点观测数据,以相关系数和均方根误差评价格点气象数据在东北地区的可用性。以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和18℃的日数作为获取水稻气候安全种植区域的指标,在水稻气候安全种植范围内,分析东北地区水稻延迟型冷害的空间分布特征,确定保险费率。结果表明,东北地区1981-2010年5-9月平均温度气象站点观测数据与格点数据的相关系数高,均方根误差小,表明格点数据在东北地区可用。水稻气候安全种植区域占东北的56.5%,主要分布在辽宁省、吉林省中西部、黑龙江省西南部和东北部、蒙东西部及东部与辽宁和吉林省接壤的区域。在水稻气候安全种植区内,水稻延迟型冷害发生频率呈南低北高,中间低东西高的分布特征,且重度延迟型冷害发生频率最高。低温冷害风险指数空间分布与之相似,内蒙古西部和东北部、黑龙江北部和吉林西部局部地区是风险指数的高值区。东北地区1981-2010年水稻延迟型冷害的天气指数保险费率在空间分布上与东北地区低温冷害风险指数的空间分布相似,呈南部低,北部高,中间低,东西高的特征,整个区域的保险费率在0.010~0.094,可为保险公司制定具体费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迟型低温冷害 农业气象灾害 保险费率 均方根误差 水稻气候安全种植区
下载PDF
低温冷害对南疆棉花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5
作者 张选 彭小峰 +4 位作者 王潭刚 孔宪辉 彭延 黎蓉 刘素华 《新疆农垦科技》 2024年第1期31-32,共2页
新疆是我国棉花的主产区,灾害天气对棉花生产会造成不利影响,而低温冷害是制约新疆棉花优质高产的主要灾害之一。本文从南疆棉区棉花播种、苗期管理等方面,阐述低温冷害对棉花生产的影响,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旨在为南疆棉... 新疆是我国棉花的主产区,灾害天气对棉花生产会造成不利影响,而低温冷害是制约新疆棉花优质高产的主要灾害之一。本文从南疆棉区棉花播种、苗期管理等方面,阐述低温冷害对棉花生产的影响,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旨在为南疆棉花生产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低温 冷害 影响
下载PDF
小麦冷害良种选育及其抗寒机理研究
6
作者 丁占军 张守梅 +2 位作者 孟庆增 董智武 王树军 《黑龙江粮食》 2024年第2期67-69,共3页
冷害是小麦生产中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会对小麦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小麦冷害良种选育及其抗寒机理的研究已成为小麦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对小麦冷害进行论述,明确其定义、分类以及对小麦生长发育、产量以及品质... 冷害是小麦生产中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会对小麦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小麦冷害良种选育及其抗寒机理的研究已成为小麦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对小麦冷害进行论述,明确其定义、分类以及对小麦生长发育、产量以及品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别从选育目标的确定、传统育种方法和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以及选育过程中的评价和筛选方法等方面探讨了小麦冷害良种选育策略,并进一步分析了小麦的抗寒机理,进而为小麦冷害良种选育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冷害 良种选育 抗寒机理
原文传递
采后黄瓜冷害及耐冷性调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斌 袁晓 +2 位作者 蒋园园 王玉昆 朱世江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96-608,共13页
黄瓜是冷敏型果菜类蔬菜,采后黄瓜在低温贮藏期间很容易发生冷害,降低采后品质,缩短贮藏寿命,造成较大的采后损失。因此,探明采后黄瓜冷害发生机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冷害防控措施,是当下果蔬采后保鲜研究领域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科技问题... 黄瓜是冷敏型果菜类蔬菜,采后黄瓜在低温贮藏期间很容易发生冷害,降低采后品质,缩短贮藏寿命,造成较大的采后损失。因此,探明采后黄瓜冷害发生机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冷害防控措施,是当下果蔬采后保鲜研究领域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科技问题。近年来,在采后黄瓜冷害防控及耐冷性调控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本文重点从采后黄瓜冷害症状、冷害发生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和防控技术等角度,总结了采后黄瓜冷害及耐冷性调控研究方面的进展,可以为采后黄瓜的低温贮藏和冷害防控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后黄瓜 低温贮藏 冷害 防控技术 耐冷性
下载PDF
初花期冷害对绿豆叶片生理的损伤及烯效唑的缓解效应
8
作者 李琬 项洪涛 +6 位作者 何宁 王雪扬 曾玲玲 刘淼 姜连子 姜辉 刘佳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566-1578,共13页
为探究初花期冷害及预喷施烯效唑(S3307)对绿豆(Vignaradiata)叶片生理代谢和产量的影响,以‘绿丰5号’和‘绿丰2号’为材料,盆栽条件下,初花期预喷施S3307,同时连续低温(平均15℃)处理5d并每天取样,对绿豆叶片活性氧类物质积累(reactiv... 为探究初花期冷害及预喷施烯效唑(S3307)对绿豆(Vignaradiata)叶片生理代谢和产量的影响,以‘绿丰5号’和‘绿丰2号’为材料,盆栽条件下,初花期预喷施S3307,同时连续低温(平均15℃)处理5d并每天取样,对绿豆叶片活性氧类物质积累(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保护酶活性变化、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初花期冷害引起绿豆叶片过氧化氢(H_(2)O_(2))含量显著增加、超氧阴离子(O_(2)^(-·))产生速率显著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显著提高,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不同时期都有所增加,低温处理1~5d导致‘绿丰5号’单盆产量显著下降11.58%~46.27%,‘绿丰2号’显著下降12.74%~44.75%。S3307具有抵御初花期冷害的作用,低温条件下,预喷施S3307能有效增加绿豆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降低H_(2)O_(2)含量和O_(2)^(-·)产生速率,能够显著提高SOD、POD和CAT活性并降低SOD/POD。喷施S3307具有提高绿豆产量的调控效应,正常温度条件下,‘绿丰5号’和‘绿丰2号’单盆产量分别显著提高5.67%和8.73%;冷害条件下,‘绿丰5号’处理1~5d时,单盆产量显著提高6.85%~9.28%,‘绿丰2号’处理1~5d时,单盆产量显著提高9.38%~16.01%。综上,初花期低温影响绿豆叶片活性氧物质积累、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等生理功能;预喷施S3307可有效缓解冷害对绿豆生理和产量的影响,该结论为绿豆抗低温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 烯效唑 冷害 叶片生理 产量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南部再生稻开花期受低温冷害的风险预测
9
作者 徐富贤 袁驰 +11 位作者 王学春 韩冬 廖爽 张志勇 陈琨 曾世清 孔晓谦 曾正明 张林 杨波 蒋鹏 周兴兵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2-97,102,共7页
为准确预测不同区域再生稻开花期受自然低温冷害的风险程度,并为开花期耐低温冷害品种的合理布局与制定相应的避(缓)高产稳产技术提供科学依据,于2018年和2019年,以近几年四川省推广的22个杂交中稻品种为材料,分别在四川盆地东南部不同... 为准确预测不同区域再生稻开花期受自然低温冷害的风险程度,并为开花期耐低温冷害品种的合理布局与制定相应的避(缓)高产稳产技术提供科学依据,于2018年和2019年,以近几年四川省推广的22个杂交中稻品种为材料,分别在四川盆地东南部不同生态点开展试验,研究了基于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的再生稻开花期受自然低温冷害风险的预测方法。结果表明,再生稻齐穗后第5日日序与经度呈显著负相关,与海拔呈极显著正相关;建立了基于经度和海拔高度预测再生稻齐穗后第5日日序的回归模型,F检验值为22.88^(**)~65.11^(**),决定系数高达0.9196~0.9702。该模型经多个品种连续两年在6个生态点验证,实测值与预测值1∶1回归模型的决定系数高达0.8391~0.8638,实测值与预测值之间的均方根差(RMSE)值为0.93%~1.21%,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将本研究建立的再生稻齐穗期与地理位置关系模型与作者等先期建立的基于地理位置(纬度、海拔)预测≤22℃最早发生期预测模型相结合,探明了不同地理位置再生稻开花期受低温冷害的机率。利用地理位置信息可准确预测再生稻开花期受低温冷害的风险程度,具有较强的生产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再生稻 开花期 低温冷害 风险预测 四川盆地
下载PDF
障碍型冷害对水稻生理及产量影响研究进展
10
作者 刘佳 孟庆林 +2 位作者 关宪任 夏善勇 周鑫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23年第5期0124-0127,共4页
在东北地区水稻生产中,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障碍型冷害仍然是一项重要的灾害,制约着该地区的水稻生产。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水稻生育进程中各阶段所表现出的抗寒能力存在差异。针对水稻孕穗期和开花期对冷害的不同响应,本文综... 在东北地区水稻生产中,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障碍型冷害仍然是一项重要的灾害,制约着该地区的水稻生产。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水稻生育进程中各阶段所表现出的抗寒能力存在差异。针对水稻孕穗期和开花期对冷害的不同响应,本文综合了前人对障碍型冷害对水稻生理及产量的研究进展,从水稻产量和产量构成要素、水稻光合及生理特性等多个角度进行了总结,旨在为东北地区不同成熟期与耐冷性品种的合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障碍型冷害 水稻产量 生理特性
下载PDF
桃果实冷害发生机理及御冷措施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何辉 乔勇进 +3 位作者 柳洪入 刘晨霞 王春芳 钟耀广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96-505,共10页
桃果实因其呼吸跃变的特点,采后在室温下会出现呼吸高峰与乙烯释放高峰,极易腐烂,不耐贮藏。冷藏是延长桃果实贮藏期的最有效方法之一,但由于桃果实的冷敏性,长期的不适低温易使桃产生冷害,引起果肉革质化、组织絮败、褐变、固有风味损... 桃果实因其呼吸跃变的特点,采后在室温下会出现呼吸高峰与乙烯释放高峰,极易腐烂,不耐贮藏。冷藏是延长桃果实贮藏期的最有效方法之一,但由于桃果实的冷敏性,长期的不适低温易使桃产生冷害,引起果肉革质化、组织絮败、褐变、固有风味损失等品质劣变问题,成为桃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综述了目前桃果实采后冷害发生的机理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冷害对桃果实细胞膜、细胞壁代谢、抗氧化系统及精氨酸代谢的影响,并针对相关机制归纳了桃果实采后冷害控制技术,旨在为桃果实采后保鲜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与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果 冷害 御冷机制 控制措施
下载PDF
气调贮藏增强桃果活性氧清除能力减轻冷害并改善芳香品质 被引量:1
12
作者 何辉 乔勇进 +5 位作者 柳洪入 刘晨霞 王春芳 钟耀广 李佳荷 胡留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165-176,共12页
目的:研究气调贮藏对桃果冷害的防控效果及可能机制。方法:以‘锦绣’黄桃为材料,研究体积分数5%O_(2)+10%CO_(2)对桃果实低温((0±2)℃)贮藏和货架(20℃、3 d)期间褐变指数、硬度、乙烯释放速率、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 目的:研究气调贮藏对桃果冷害的防控效果及可能机制。方法:以‘锦绣’黄桃为材料,研究体积分数5%O_(2)+10%CO_(2)对桃果实低温((0±2)℃)贮藏和货架(20℃、3 d)期间褐变指数、硬度、乙烯释放速率、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丙二醛含量、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corbic acid-glutathione,AsA-GSH)循环相关物质含量及关键酶活力、挥发性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气调贮藏可减缓桃果冷害症状,贮藏30 d后再货架3 d(30dS3样品),褐变指数低于10%,果实硬度降低至10 N以下,乙烯释放速率为对照组的1.7倍。在低温贮藏后期,气调贮藏果实中总ROS、丙二醛和过氧化氢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和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力在30dS3样品中提高36%,AsA-GSH循环中的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谷胱甘肽还原酶和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活力整体提高,有效抑制还原型抗坏血酸向脱氢抗坏血酸的转化。此外,与对照组相比,在货架结束时,气调贮藏组积累了更多C6醇、酯类、内酯类芳香物质,γ-癸内酯、γ-十一内酯和δ-癸内酯含量在30dS3样品中分别提高了2.0、1.6倍和4.0倍,同时积累更多蔗糖和山梨醇以及更少的葡萄糖和果糖。结论:5%O_(2)+10%CO_(2)处理通过激活AsA-GSH循环和SOD活力,增强活性氧清除能力,缓解桃果冷害,维持香气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果 气调贮藏 冷害 活性氧代谢 芳香物质
下载PDF
1980-2009年期间黑龙江省玉米低温冷害年判定 被引量:23
13
作者 朱海霞 陈莉 +2 位作者 王秋京 吕佳佳 曲辉辉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4-47,54,共5页
将黑龙江省玉米种植区分为东、西、南、北、中5个区域,并在5个区域中选取24个气象站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逐日气象资料和玉米发育期资料,考虑玉米各发育阶段对温度的不同需求,建立具有气象、农学和生物学意义的玉米低温冷害综合指标。结果... 将黑龙江省玉米种植区分为东、西、南、北、中5个区域,并在5个区域中选取24个气象站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逐日气象资料和玉米发育期资料,考虑玉米各发育阶段对温度的不同需求,建立具有气象、农学和生物学意义的玉米低温冷害综合指标。结果表明:1980-2009年间,黑龙江省共发生了14次玉米低温冷害,其中1987年冷害严重;以每10年进行比较,冷害的发生频次和程度都呈下降趋势。近30年来,冷害程度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北部重于中部,中部重于南部;冷害频次上呈现北部最多,中部次之,南部最少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冷害 综合指标 玉米 冷害程度 冷害频次 黑龙江省
下载PDF
自发气调处理对桃果实采后冷害及风味品质的调控效应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思朦 艾少杰 +4 位作者 薛蕾 朱长青 周楷轩 冷鹏 徐昌杰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952-1965,共14页
【目的】探究不同O_(2)体积分数的自发气调(modified atmosphere,MA)处理对桃果实贮藏冷害及风味品质的影响,分析PDC和ADH基因在MA处理诱导乙醇和乙醛积累中的作用,确定桃果实MA处理的适宜O_(2)体积分数。【方法】以湖景蜜露和中华寿桃... 【目的】探究不同O_(2)体积分数的自发气调(modified atmosphere,MA)处理对桃果实贮藏冷害及风味品质的影响,分析PDC和ADH基因在MA处理诱导乙醇和乙醛积累中的作用,确定桃果实MA处理的适宜O_(2)体积分数。【方法】以湖景蜜露和中华寿桃果实为材料,分别在0℃冷藏40、60 d后转至20℃货架放置3、4 d;设置3种MA处理,即MA1、MA2和MA3,其冷藏中后期O_(2)体积分数控制在1.0%、3.0%和5.0%,以直接冷库贮藏为对照。测定冷害相关生理指标、乙醛和乙醇含量及PpPDCs和PpADHs基因表达量。【结果】3种MA处理均可有效抑制桃果实冷害,在货架期结束,湖景蜜露和中华寿桃对照组的褐变指数分别高达0.53和0.69,而MA处理的果实褐变指数均低于0.1。MA1和MA2处理的果实在贮藏期间乙醇和乙醛不同程度积累,而MA3处理对乙醇和乙醛积累无明显影响。转货架后各处理乙醇积累有所减少而乙醛变化不大。在桃基因组中共鉴定出5个PpPDCs和33个PpADHs基因家族成员,其中,PpPDC1、PpPDC2、PpADH1、PpADH2和PpADH3基因在转录组中的表达量较高。不同MA处理下PpPDCs和PpADHs基因的表达模式存在较大差异,MA1处理的表达量普遍最高,而MA3处理则普遍较低;相关性分析表明PpPDC2和PpADH1基因表达与乙醇和乙醛含量呈现显著正相关。【结论】3种最终O_(2)体积分数为1%~5%的MA处理均可有效减轻桃果实冷害,但MA1和MA2处理不同程度地导致乙醇和乙醛积累,PpADH1和PpPDC2基因在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MA3处理对PpPDCs和PpADHs基因表达的影响较小,果实乙醇和乙醛积累及异味程度总体而言与对照相近;5%为湖景蜜露和中华寿桃MA的适宜O_(2)体积分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气调 O_(2)体积分数 冷害 乙醛 乙醇 PDC ADH
下载PDF
果蔬采后冷害及调控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烟小霞 康宁波 +2 位作者 鲁玲 何小玲 鱼灏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25-334,共10页
冷敏型果蔬在低温贮藏和冷链运输过程中容易发生冷害,严重影响果蔬品质和贮藏期,而研究果蔬冷害发生机理和调控技术,对于采后果蔬保鲜贮藏及冷链运输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作用。该文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关于果蔬冷害的发生... 冷敏型果蔬在低温贮藏和冷链运输过程中容易发生冷害,严重影响果蔬品质和贮藏期,而研究果蔬冷害发生机理和调控技术,对于采后果蔬保鲜贮藏及冷链运输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作用。该文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关于果蔬冷害的发生及调控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细胞膜损伤、抗氧化系统清除活性氧自由基能力下降、线粒体结构和细胞壁伤害等果蔬冷害发生机制,从物理、化学及生物方面介绍了冷害调控的最新技术;总结了不同调控技术主要通过保护细胞膜结构、增强抗氧化系统、维持能量供应平衡、调节细胞壁物质代谢、激活C-重复结合因子基因等潜在生化机制减轻冷害的发生。最后对冷害复合调控技术及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减轻果蔬冷害的发生提供更多的理论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贮藏 果蔬 冷害 机制 调控技术
下载PDF
外源γ-氨基丁酸延缓采后猕猴桃果实冷害及其与活性氧代谢的关系
16
作者 夏明辉 张珅 +5 位作者 赵云峰 汪莹 何凡 陈发河 林艺芬 陈福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198-206,共9页
研究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处理对冷藏猕猴桃果实冷害的影响及其与活性氧代谢的关系。采用2.0 mmol/L GABA溶液对采后猕猴桃果实浸泡处理20 min,评价果实在(4±1)℃、相对湿度(85±5)%贮藏条件下的冷害发生情... 研究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处理对冷藏猕猴桃果实冷害的影响及其与活性氧代谢的关系。采用2.0 mmol/L GABA溶液对采后猕猴桃果实浸泡处理20 min,评价果实在(4±1)℃、相对湿度(85±5)%贮藏条件下的冷害发生情况,并分析果实活性氧产生与清除系统的动态平衡情况。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经GABA处理的猕猴桃果实在冷藏过程中冷害指数、细胞膜透性、丙二醛含量、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产生速率和过氧化氢水平上升较缓;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谷胱甘肽还原酶、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和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活力在贮藏前期均有所提高,并且在随后的贮藏期间维持在较高水平,同时果实抗坏血酸和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下降减缓,从而使果实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综上,外源GABA浸泡处理能够通过抑制冷藏猕猴桃果实活性氧积累、提高活性氧清除酶系统和非酶系统活力,维持较好的氧化还原动态平衡,减轻膜脂过氧化反应,维持细胞膜完整性,从而增强果实对低温胁迫的抗性,延缓冷害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Γ-氨基丁酸 冷害 活性氧 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
下载PDF
鲁中地区典型日光温室喜温蔬菜冷害预警指标研究
17
作者 陈辰 陈艳春 +1 位作者 董智强 张志伟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3年第2期92-99,共8页
利用2008年11月至2021年3月山东中部地区典型日光温室内、外最低气温资料,结合喜温蔬菜冷害指标,应用80%保证率安全法和个例分析,结合田间调查,确定不同季节、不同天气类型下山东中部地区温室喜温蔬菜冷害天气预警指标。结果表明:春季... 利用2008年11月至2021年3月山东中部地区典型日光温室内、外最低气温资料,结合喜温蔬菜冷害指标,应用80%保证率安全法和个例分析,结合田间调查,确定不同季节、不同天气类型下山东中部地区温室喜温蔬菜冷害天气预警指标。结果表明:春季一般无冷害发生,秋季冷害以寡照型天气为主,一般发生在11月,在≥5 d阴天的天气条件下。秋季冷害的天气预警指标为温室外最低气温,其中轻度冷害指标为0℃,中度冷害为-5℃。冬季冷害天气类型为低温型和寡照型,冷害天气预警指标为温室外最低气温。冬季不同天气条件的冷害等级分为晴天轻度、中度冷害,多云轻度、中度冷害,≤4 d阴天轻度、中度冷害,≥5 d连阴天轻度冷害、中度冷害,室外最低气温指标分别为-7℃、-13℃,-6℃、-10℃,-4℃、-9℃,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型 寡照型 冷害 预警指标
下载PDF
水稻低温冷害的类型及防御措施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福林 姜海英 +4 位作者 许正学 徐宝峰 巩建昌 马英龙 王克辉 《农村科学实验》 2008年第3期14-14,15,共2页
水稻低温冷害是由于低温导致水稻不能正常生长发育。而造成减产的灾害。水稻低温冷害类型有:营养生长期延迟型冷害;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冷害:抽穗扬花期障碍型冷害:水稻灌浆期冷害。因此水稻要想抗低温夺高产,需因地制宜选择优质... 水稻低温冷害是由于低温导致水稻不能正常生长发育。而造成减产的灾害。水稻低温冷害类型有:营养生长期延迟型冷害;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冷害:抽穗扬花期障碍型冷害:水稻灌浆期冷害。因此水稻要想抗低温夺高产,需因地制宜选择优质品种,并提高栽培技术等,避免及减少上述灾害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冷害 冷害类型 水稻 防御措施 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 营养生长期 障碍型冷害 抽穗扬花期
下载PDF
东北地区高梁低温冷害及其防御 被引量:3
19
作者 潘铁夫 冯绍印 +1 位作者 郑秀梅 何志 《东北农业科学》 1980年第4期29-38,共10页
高粱原产于热带,喜温暖气候。在东北地区它是受低温减产幅度最大的一种旱田粮食作物。农作物在生长季节直接或间接遭受异常低温的灾害往往是在摄氏十多度范围内发生的,一般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以致有“亚巴灾”之称。这种低温危害高粱,... 高粱原产于热带,喜温暖气候。在东北地区它是受低温减产幅度最大的一种旱田粮食作物。农作物在生长季节直接或间接遭受异常低温的灾害往往是在摄氏十多度范围内发生的,一般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以致有“亚巴灾”之称。这种低温危害高粱,是因为不能满足高粱不同生育阶段对温度的需要。或者是低于临界低温,障碍生育;或者是由于积温不足,延迟生育,遭受霜害而减产都称之为冷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冷害 临界低温 减产幅度 生育阶段 障碍型冷害 生长季节 平准 多度 早熟区 延迟型冷害
下载PDF
枇杷采后冷害发生机制及其预防技术研究进展
20
作者 林瀚 童志红 +2 位作者 林河通 苏文炳 范中奇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5-252,共8页
冷藏是减少枇杷果实采后衰变、保持品质以延长其果品供应期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枇杷果实在冷藏过程中很容易发生冷害,出现果实褐变和凹陷等冷害症状,造成品质劣变,带来经济损失,研究枇杷果实冷害发生机制与预防技术,对枇杷保鲜贮藏及冷... 冷藏是减少枇杷果实采后衰变、保持品质以延长其果品供应期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枇杷果实在冷藏过程中很容易发生冷害,出现果实褐变和凹陷等冷害症状,造成品质劣变,带来经济损失,研究枇杷果实冷害发生机制与预防技术,对枇杷保鲜贮藏及冷链运输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综述了枇杷果实冷害的影响因素、冷害症状、枇杷冷害发生过程中的生理代谢变化的研究进展,包括冷害对细胞膜系统、活性氧代谢、可溶性糖代谢、呼吸和乙烯代谢等的影响;概述了枇杷果实采后冷害发生的分子调控机制;总结了预防枇杷冷害的技术措施,包括低温预贮、热处理、化学物质、生物材料等,同时对减轻冷害发生的新技术及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旨在为枇杷果实采后的保鲜贮运提供理论指导,也为今后进一步深入对枇杷冷害的研究提出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 冷害 发生机制 研究进展 展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