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3篇文章
< 1 2 6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冷战时期的世界风云
1
作者 荣丹丹 《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2023年第9期22-24,共3页
近几年,高考全国文综卷对本专题重点考查了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世界经济的发展等主干知识,对现代科技、艺术发展的考查呈增加趋势。例如,2019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Ⅰ第41题,以1950-1980年中美苏日四国钢产量的变化为切入点,考查冷战... 近几年,高考全国文综卷对本专题重点考查了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世界经济的发展等主干知识,对现代科技、艺术发展的考查呈增加趋势。例如,2019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Ⅰ第41题,以1950-1980年中美苏日四国钢产量的变化为切入点,考查冷战时期的世界经济。2019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Ⅱ第42题,以“自然进程”“人文进程”的解读为切入点,考查现代科技与文艺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干知识 新课标 现代科技 高考 冷战时期
下载PDF
后冷战时期与冷战时期危机及危机管理比较 被引量:2
2
作者 赵绪生 《国际论坛》 2003年第1期10-13,共4页
危机和危机管理是后冷战时期国际政治中的重要问题 ,它不是后冷战时期特有的现象 ,与冷战时期的危机管理既有联系 ,又有区别。本文通过比较后冷战时期与冷战时期的危机及危机管理 ,着重探讨后冷战时期危机管理的特性 。
关键词 危机 危机管理 冷战时期 冷战时期 国际政治 军事力量 人道主义
下载PDF
论后冷战时期的国际危机与危机管理 被引量:25
3
作者 赵绪生 《现代国际关系》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3-28,共6页
国际危机与危机管理是后冷战时期国际政治中的重要问题。本文在界定国际危机这一概念的基础上 ,探讨后冷战时期国际危机的成因与后冷战时期危机管理中的新特性。
关键词 冷战时期 国际危机 危机管理 国际政治 国际问题
下载PDF
后冷战时期北极国际合作 被引量:8
4
作者 秦倩 陈玉刚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3-69,7,共8页
北极国际合作由来已久。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特别是冷战结束后,北极地区的国际合作日益增多。北极地区内的国际合作发展较快,分别在政府、地方、原住民团体三个层面同时展开。全球性的北极国际合作则还未有实质性的开始,只是在地方层面... 北极国际合作由来已久。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特别是冷战结束后,北极地区的国际合作日益增多。北极地区内的国际合作发展较快,分别在政府、地方、原住民团体三个层面同时展开。全球性的北极国际合作则还未有实质性的开始,只是在地方层面有些论坛,以及国际非政府组织对北极问题的关注和介入。鉴于北极问题的复杂性及其超越北极地区的影响和意义,全球性的北极国际合作问题应该得到我们的关注和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战时期北极国际合作
下载PDF
后冷战时期东亚非传统安全合作探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少华 陶俊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27-131,共5页
冷战后,东亚地区涌现出大量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对东亚地区及东亚各国的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自金融危机后,东亚地区的非传统安全合作已有较大的发展,但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以非传统安全的含义和非传统安全问题产生的背景为切入点,分... 冷战后,东亚地区涌现出大量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对东亚地区及东亚各国的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自金融危机后,东亚地区的非传统安全合作已有较大的发展,但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以非传统安全的含义和非传统安全问题产生的背景为切入点,分析东亚非传统安全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合作的现状,对合作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战时期 东亚 非传统安全合作
下载PDF
后冷战时期的全球化浪潮与民族主义 被引量:4
6
作者 董磊明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4-37,共4页
一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导致东西半球会合,形成了“世界”的概念,由此便揭开了全球化的序幕。进入本世纪90年代,全球化的推动力越来越强大,使得划时代的全球性变革日益剧烈。具体说来,全球化的动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世界市... 一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导致东西半球会合,形成了“世界”的概念,由此便揭开了全球化的序幕。进入本世纪90年代,全球化的推动力越来越强大,使得划时代的全球性变革日益剧烈。具体说来,全球化的动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世界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和深化是全球化的首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民族主义 冷战时期 全球化浪潮 文化民族主义 民族国家 经济全球化 民族主义浪潮 宗教民族主义 冷战时代 二律背反
下载PDF
论后冷战时期共产党国际团结的转型及其原因 被引量:3
7
作者 吴国富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4期26-32,共7页
共产党国际团结与联合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重要问题。后冷战时期共产党国际团结与联合,与历史上相比已经发生重要转型,逐渐走向一种"新型联合",即回归对马克思主义的尊重,适应后冷战时期国际共运面临的形势与要求,从在传统的... 共产党国际团结与联合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重要问题。后冷战时期共产党国际团结与联合,与历史上相比已经发生重要转型,逐渐走向一种"新型联合",即回归对马克思主义的尊重,适应后冷战时期国际共运面临的形势与要求,从在传统的"一个中心、一条道路、一种模式"思想下极力强调组织联合,变为新型的坚持从独立自主要求出发的多样化团结方式,从思想、方式和行动等方面自由开展双边和多边的合作与联合。究其原因,既有对马克思主义的反思和理性回归,也有对后冷战时期国际共运转型与变化的调适,同时中国共产党为其转型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战时期 共产党国际团结 转型 新型联合
下载PDF
纽黑文学派:冷战时期国际法学的一次理论创新 被引量:4
8
作者 刘志云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CSSCI 2007年第5期134-141,共8页
二战结束随之而来的冷战紧张对峙局面,对于国际法乃至国际法学的发展极端不利。同时,这个时期占据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主导地位的现实主义学说,不仅否定了国际法的独立性,也对国际法的作用极端贬低,从而对国际法的理论与实践造成很大的... 二战结束随之而来的冷战紧张对峙局面,对于国际法乃至国际法学的发展极端不利。同时,这个时期占据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主导地位的现实主义学说,不仅否定了国际法的独立性,也对国际法的作用极端贬低,从而对国际法的理论与实践造成很大的冲击。面对这种困境,国际法学试图在理论上寻求突破,"纽黑文学派"(the New Haven School)即是典型。不过,虽然"纽黑文学派"的理论变通使得国际法在冷战时期权力斗争之背景下取得更大的作用空间,但这种变通的消极意义也不能被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纽黑文学派” 国际法 现实主义 冷战时期
下载PDF
冷战时期中印关系中的宗教文化思考 被引量:2
9
作者 吴永年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0-119,共10页
文章从文化研究的角度,既简明扼要又重点突出地论述研究了冷战时期中印关系中的宗教文化关系现象。并从印度文化的宗教视角去探讨研究冷战时期中印关系发展的轨迹及由热变冷的原因,着重分析和研究了冷战时期中印关系中的宗教文化关系现... 文章从文化研究的角度,既简明扼要又重点突出地论述研究了冷战时期中印关系中的宗教文化关系现象。并从印度文化的宗教视角去探讨研究冷战时期中印关系发展的轨迹及由热变冷的原因,着重分析和研究了冷战时期中印关系中的宗教文化关系现象、印度宗教文化的特点、中印边界冲突中的宗教文化因素。从而,思考如何更深刻去认识对中印文化关系发展的启示和趋势。和平发展,互利共赢,扩大共同的价值观,这与中国一贯倡导的和平发展理念则是相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战时期 中国 印度 宗教文化 关系
下载PDF
冷战时期美苏经济关系的演进 被引量:4
10
作者 牛笑风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1年第4期84-88,共5页
冷战时期,美苏经济关系演进呈现出波浪式发展的态势,其主要原因在于美苏经济力量对比的阶段性变化,冷战及经济冷战的最终结局,也是这种力量对比发生实质性变化的结果。美苏经济关系的演进体现了历史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必然性。
关键词 冷战时期 经济关系 经济冷战态势 美国 苏联 历史发展 经济发展
下载PDF
后冷战时期马来西亚对美政策评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廖小健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4-50,共7页
后冷战时期,马来西亚与美国展开一连串激烈交锋,两国关系一度非常紧张。马来西亚对美采取强硬政策的原因,包括冷战后国际政治格局变化,美国东南亚政策的改变,以及金融危机后马来西亚的政治和经济安全面临的严重威胁等。但马美经贸关系... 后冷战时期,马来西亚与美国展开一连串激烈交锋,两国关系一度非常紧张。马来西亚对美采取强硬政策的原因,包括冷战后国际政治格局变化,美国东南亚政策的改变,以及金融危机后马来西亚的政治和经济安全面临的严重威胁等。但马美经贸关系继续发展,美国还跃升为马来西亚最大的出口市场和外资来源,这与马来西亚成功的外交谋略不无关系。对美政策有效地捍卫了马来西亚的政治和经济利益,提高了马来西亚的国际地位,基本体现了马来西亚当时的国家利益,充分显示了小国外交的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战时期 对美政策 外交智慧
下载PDF
冷战时期美苏博弈中东石油及其现实启示 被引量:3
12
作者 舒先林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48-52,共5页
冷战期间 ,美国和原苏联展开了对中东石油的博弈。 2 0世纪 6 0~ 70年代 ,苏联打入美国中东石油势力范围 ,但未能动摇美国石油财团的优势地位 ;“两伊战争”期间 ,美苏不同程度地对战争施加影响 ,美国不仅遏制住“两伊”争霸海湾的企... 冷战期间 ,美国和原苏联展开了对中东石油的博弈。 2 0世纪 6 0~ 70年代 ,苏联打入美国中东石油势力范围 ,但未能动摇美国石油财团的优势地位 ;“两伊战争”期间 ,美苏不同程度地对战争施加影响 ,美国不仅遏制住“两伊”争霸海湾的企图 ,而且通过压低油价的战略从经济上拖垮了苏联 ;2 0世纪 90年代初 ,美国借助海湾战争和苏联的解体最终实现了中东石油霸权。回顾和反思美苏争霸中东石油的过程与结局 ,能够获得有关中国石油安全的诸多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战时期 中东石油 美苏争霸 苏联解体
下载PDF
冷战时期印美关系的演变及其主要原因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世均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30-34,56,共6页
在冷战时期,印度与美国的关系发展呈现出起伏不定、变化多端、时热时冷的特点,因为随着国际形势和印美国家战略安全和利益的不断变化,印美关系中第三国关系的影响(如美国对巴基斯坦的支持、印度与苏联的亲近、美中关系的改善)、印美两... 在冷战时期,印度与美国的关系发展呈现出起伏不定、变化多端、时热时冷的特点,因为随着国际形势和印美国家战略安全和利益的不断变化,印美关系中第三国关系的影响(如美国对巴基斯坦的支持、印度与苏联的亲近、美中关系的改善)、印美两国不同类型社会发展道路的对撞,以及印美领导人的民族主义情绪冲突是影响冷战时期印度与美国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战时期 印美关系 国家安全 国家利益 印度 美国
下载PDF
新世纪以来关于冷战时期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史研究现状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范宏伟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4-87,共4页
20世纪下半叶的世界历史进程是以美苏两大阵营冷战对抗为主要特征和基本动力的,东南亚区域处于亚洲冷战的前沿地带。在冷战时期的中国与东南亚关系中,意识形态、民族主义、殖民主义、地缘政治、大国对抗等各种因素不断冲击和影响着双边... 20世纪下半叶的世界历史进程是以美苏两大阵营冷战对抗为主要特征和基本动力的,东南亚区域处于亚洲冷战的前沿地带。在冷战时期的中国与东南亚关系中,意识形态、民族主义、殖民主义、地缘政治、大国对抗等各种因素不断冲击和影响着双边关系,形成了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史上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这一历史遗产至今仍深深影响着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认知和情感以及双边和多边关系的调整与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亚国家 冷战时期 关系史 中国 现状 世界历史进程 20世纪 亚洲冷战
下载PDF
冷战时期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关系透视--以1955-1978年中越铁路国际联运中的货物运输为视角 被引量:1
15
作者 范丽萍 《东南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3-78,共6页
冷战时期的中越铁路国际联运是冷战时期社会主义铁路运输联合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两个平行的世界市场"理论的重要实践。铁路国际联运中货物运输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冷战时期苏联、东欧国家与中国、越南之间形成的国... 冷战时期的中越铁路国际联运是冷战时期社会主义铁路运输联合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两个平行的世界市场"理论的重要实践。铁路国际联运中货物运输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冷战时期苏联、东欧国家与中国、越南之间形成的国际垂直分工。囿于计划经济体制和中越铁路的低水平,以及越南战争和政治因素的合力,冷战时期的中越铁路国际联运一直未能很好地解决铁路运输计划与铁路实际执行能力之间的差距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铁路国际联运的低层次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冷战时期社会主义集团内部加强凝聚力的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战时期 中国 越南 铁路国际联运 货物运输 解密档案
下载PDF
冷战时期国民党当局琉球政策的执行及其困境——以国民党当局驻琉机构设置为中心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俊凌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3-70,共8页
二战结束后,国民党当局确定了“外宣托管,内行收复”的琉球政策。1949年,国民党当局败退台湾后,琉球问题已经不是其对外关系的重点,但其在琉球归属问题上始终秉持收复原则。为了密切与琉球的关系,扩大对琉球的影响力,国民党当局力图在... 二战结束后,国民党当局确定了“外宣托管,内行收复”的琉球政策。1949年,国民党当局败退台湾后,琉球问题已经不是其对外关系的重点,但其在琉球归属问题上始终秉持收复原则。为了密切与琉球的关系,扩大对琉球的影响力,国民党当局力图在琉球设立正式官方机构,以便在国际社会体现琉球独立自主的形象,利于琉球政策的推动。然而因为美国的刻意阻挠,国民党当局无法在琉球设立官方机构,只能以台湾省商业联合会以及“中信局”驻琉机构的名义,设立非官方的驻琉机构。此后,国民党当局曾讨论以“外交专员办事处”的形式设立驻琉机构,但迫于美、日等各方阻力,仍无法实现。冷战时期国民党当局驻琉机构设置的困难,是其琉球政策执行困境的直接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战时期 台湾 琉球 国民党当局
下载PDF
后冷战时期的中国与第三世界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保筠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8-80,共3页
冷战结束,国际格局发生巨大变化,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面临诸多新问题。中国坚持以第三世界为外交依托,努力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和合作,维护其权益和利益,使双方关系在争取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过程中不断增强,也使中国的国际地... 冷战结束,国际格局发生巨大变化,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面临诸多新问题。中国坚持以第三世界为外交依托,努力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和合作,维护其权益和利益,使双方关系在争取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过程中不断增强,也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得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战时期 中国 第三世界
下载PDF
冷战时期社会主义国家处理两制关系的经验教训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明斌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8-132,共5页
两制关系迄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扼杀与争得生存阶段、并存与对抗阶段、共处与竞争阶段。在20世纪社会主义从高潮到低潮的曲折发展过程中,共产党人是否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对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产生了直接影响,... 两制关系迄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扼杀与争得生存阶段、并存与对抗阶段、共处与竞争阶段。在20世纪社会主义从高潮到低潮的曲折发展过程中,共产党人是否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对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产生了直接影响,由于社会主义国家过分强调与资本主义的对立和斗争,而忽视或怀疑两制之间需要互相借鉴、交流与合作,缺乏吸收资本主义文明成果的自觉性,导致苏联模式长期僵化,社会主义实践出现曲折发展以致严重挫折。历史经验证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能够顺利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对资本主义的认识及采取策略的科学态度,取决于社会主义恰当地对待和处理与当代资本主义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战时期 两制关系 经验教训
原文传递
后冷战时期俄罗斯与东盟政治经济关系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潘广云 《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 2009年第3期1-6,共6页
关键词 冷战时期 东盟国家 政治经济关系 战略利益 外长会议 区域经济一体化 国际恐怖主义 俄罗斯经济 军事存在 东盟组织
下载PDF
后冷战时期美国的新加坡政策及对华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建国 《东南亚纵横》 2015年第12期22-27,共6页
后冷战时期美国的新加坡政策,是依据时代的不断变迁,特别是美国在东南亚地区既有的国家利益维护和拓展需求的基础上,在亚太战略布局的大框架下不断进行调整与完善的结果,其最直观、突出且典型的表现形态就是在军事安全领域加强与新加坡... 后冷战时期美国的新加坡政策,是依据时代的不断变迁,特别是美国在东南亚地区既有的国家利益维护和拓展需求的基础上,在亚太战略布局的大框架下不断进行调整与完善的结果,其最直观、突出且典型的表现形态就是在军事安全领域加强与新加坡的协调与合作,经济贸易领域强化与新加坡的依赖与对接。该政策有明显对中国的防范与围堵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战时期 美国外交政策 新加坡 国家利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