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光学台址勘选——冷湖:一个可以承载我国光学天文未来发展的台址 被引量:1
1
作者 杨晨 邓李才 +9 位作者 杨帆 何飞 王坤 李睿玥 兰甜 任安炳 刘念 张春光 陈孝钿 刘其利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7-275,共19页
2000年初开始,中国天文界就开展了在境内泛青藏高原地区光学天文台址战略性的普选工作。2016年,针对十三五计划的大科学工程项目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了定点监测。虽然没有被列为候选台址,但冷湖地区的光学台址勘选由此驱动。自2018年... 2000年初开始,中国天文界就开展了在境内泛青藏高原地区光学天文台址战略性的普选工作。2016年,针对十三五计划的大科学工程项目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了定点监测。虽然没有被列为候选台址,但冷湖地区的光学台址勘选由此驱动。自2018年起,对冷湖台址进行了连续的定点监测,获得了视宁度极限条件下台址质量参数的连续监测数据。资料显示,冷湖赛什腾山台址质量优越,可以满足国内各研究机构新建大型光学设备的需求。同时,青藏高原地区的地理位置,填补了国际优质台址在地理经度分布上的巨大空白,为中国开展时域科学问题研究和开展国际合作迎来了重大机遇。依据冷湖选址和建设的实际结果,总结了冷湖台址勘选的经验和主要科学结果,并介绍了在冷湖已经投运和签约入驻的光学望远镜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天文台选址 冷湖 青藏高原 光污染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缘冷湖构造带通1井沉凝灰岩的形成时代及其地质意义
2
作者 吴志雄 王海杰 +4 位作者 任云飞 李雅楠 朱小辉 游仁宗 陈丹玲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68-1479,I0039,I0040,共14页
柴达木盆地北缘(柴北缘)冷湖构造带的通1井在4607 m侏罗系之下,钻遇一套富含火山物质的岩层。为准确判定其成因类型和形成时代,本文在系统的岩心和岩屑观察鉴定、地球物理测井和X衍射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锆石成因矿物学和年代学研究结果... 柴达木盆地北缘(柴北缘)冷湖构造带的通1井在4607 m侏罗系之下,钻遇一套富含火山物质的岩层。为准确判定其成因类型和形成时代,本文在系统的岩心和岩屑观察鉴定、地球物理测井和X衍射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锆石成因矿物学和年代学研究结果以及区域构造演化特征,认为该套地层为一套含玄武质角砾沉凝灰岩、中酸性沉凝灰岩和凝灰质砂岩的岩石组合,沉积时代介于201~275 Ma之间,很可能形成于中-晚二叠世。这一研究结果不仅揭示柴达木盆地沉积覆盖区可能存在二叠系这一重要信息,而且还为盆地内石油天然气的进一步勘探开发拓展了新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凝灰岩 锆石U-PB定年 二叠系 冷湖构造带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倾角测井资料在冷湖地区含气储层评价中的应用
3
作者 周向国 刘洋 +3 位作者 姜启书 聂晓敏 李瑞 张聪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4年第3期49-52,60,共5页
柴达木盆地北缘山前带存在着一套以侏罗系煤系烃源岩为主的含气储层,沿着冷湖构造带呈条带状展布,已成为天然气勘探的重要领域。目前,关于冷湖地区气层解释评价研究往往集中在岩性及孔隙结构评价方面,针对含气储层与浅表滑脱断层的关系... 柴达木盆地北缘山前带存在着一套以侏罗系煤系烃源岩为主的含气储层,沿着冷湖构造带呈条带状展布,已成为天然气勘探的重要领域。目前,关于冷湖地区气层解释评价研究往往集中在岩性及孔隙结构评价方面,针对含气储层与浅表滑脱断层的关系研究相对匮乏。利用地层倾角资料解释处理,首先对比四类软件进行处理参数优选,然后综合地震剖面及测录井资料,多井对比明确了含气储层与断裂带的关系,研究揭示了含气显示集中段主要分布在滑脱断层带下盘,且距离断点位置越近,具有含气性越好的特征,这一认识有效支持了老井复查挖潜工作并取得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倾角测井 冷湖地区 含气储层 断裂带
下载PDF
冷湖赛什腾山天文台址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4
作者 樊万珍 张仙 +1 位作者 马季芳 李永顺 《青海科技》 2024年第5期120-125,共6页
利用冷湖赛什腾山山顶天文台址区域自动气象站、冷湖国家基准气候站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气象观测资料,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比分析冷湖赛什腾山天文台址气温变化特征及对天文观测选址和观测活动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赛什腾山山上年平... 利用冷湖赛什腾山山顶天文台址区域自动气象站、冷湖国家基准气候站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气象观测资料,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比分析冷湖赛什腾山天文台址气温变化特征及对天文观测选址和观测活动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赛什腾山山上年平均气温-2.5℃,较冷湖镇偏低7.2℃,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较冷湖镇小;秋冬季节温度低,空气干燥,天气条件对天文观测较有利;对天文观测设备机械结构运行稳定性以及望远镜指向精度准确性评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为天文台址建设和天文观测活动、设备维护等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湖赛什腾山 气温 变化特征
下载PDF
冷湖赛什腾山湿度变化特征分析
5
作者 蔡琪 张仙 +1 位作者 赵小红 吉秀娟 《青海科技》 2024年第5期140-149,共10页
利用冷湖赛什腾山山顶、山腰、山底3个自动气象站2021年12月—2022年11月相对湿度及水汽压数据,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比分析了冷湖赛什腾山天文台址湿度变化特征及对天文观测选址和观测活动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赛什腾山3个自动气象站湿... 利用冷湖赛什腾山山顶、山腰、山底3个自动气象站2021年12月—2022年11月相对湿度及水汽压数据,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比分析了冷湖赛什腾山天文台址湿度变化特征及对天文观测选址和观测活动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赛什腾山3个自动气象站湿度整体变化趋势一致,相对湿度与水汽压呈负相关;山顶站年平均相对湿度最大,日变幅较大;山底站年平均水汽压最大,日变幅较小;春夏两季3个自动气象站相对湿度及水汽压变化较明显,秋冬季则日变化幅度较小;各月相对湿度山顶站最大,山底站最小;各月水汽压山底站最大,山顶站最小。综上,赛什腾山的湿度变化有利于天文台数据观测,同时对天文观测设备机械结构运行稳定性以及望远镜指向精度准确性评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湖赛什腾山 相对湿度特征 水汽压特征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缘冷湖七号构造油气成藏过程与模式 被引量:21
6
作者 李宏义 汤良杰 +1 位作者 姜振学 罗群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67-272,共6页
本文在对冷湖七号油气成藏条件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依据构造发育史与烃源岩生、排烃史,结合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析了冷湖七号构造油气藏形成期次和过程,总结了东、西2个构造高点的油气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①冷七1井N2^1层包裹体主... 本文在对冷湖七号油气成藏条件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依据构造发育史与烃源岩生、排烃史,结合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析了冷湖七号构造油气藏形成期次和过程,总结了东、西2个构造高点的油气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①冷七1井N2^1层包裹体主要为含烃盐水包裹体和气态烃有机包裹体,其均一温度明显分为60-70℃和110-130℃两个峰值区,对应地质时间分别为N2^1-N2^2时期和N2末-现今。结合源岩生、排烃史和构造演化史分析表明N2^1-N2^2时期为冷湖七号油气成藏的主要时期;②冷湖七号东高点N2^1气藏形成机理与模式为:断控同生隆起-单源供烃-不整合、断裂输导-浮力驱动-次生型断裂遮挡油气成藏模式;西高点E3油藏形成机理与模式为:同生隆起-双源供烃-不整合、断裂输导-浮力驱动-残留型原生油藏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北缘 冷湖七号 成藏期次 成藏过程 包裹体 均一温度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缘冷湖地区下侏罗统烃源岩评价 被引量:19
7
作者 徐文 包建平 +1 位作者 刘婷 银晓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8年第5期707-712,共6页
基于有机岩石学理论,对柴达木盆地北缘冷湖地区下侏罗统烃源岩进行系统的研究评价,结果表明:冷湖地区下侏罗统烃源岩有机碳含量在2.58%~6.7%之间,生烃潜量在10.5~13.6mg/g之间,有机质丰度高,属好烃源岩。根据该区烃源岩热解特征(Tmax... 基于有机岩石学理论,对柴达木盆地北缘冷湖地区下侏罗统烃源岩进行系统的研究评价,结果表明:冷湖地区下侏罗统烃源岩有机碳含量在2.58%~6.7%之间,生烃潜量在10.5~13.6mg/g之间,有机质丰度高,属好烃源岩。根据该区烃源岩热解特征(Tmax与IH、D%的关系)及甾烷C27-C28-C29三角图判定其有机质类型以Ⅱ1型、Ⅱ2型为主,部分为Ⅰ型,以陆源有机质输入为主,混有水生浮游动植物。根据RO、CPI、C31升藿烷22S/(22S+22R)值、C2920S/(20S+20R)值、C29ββ/(αα+ββ)值和Ts/Tm等值随深度增加呈现出有规律变化的特点,认为该区烃源岩大部分处于低熟—成熟阶段,小部分已经达到高成熟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湖地区 烃源岩 地球化学参数
下载PDF
冷湖地区油砂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8
8
作者 梁晓飞 曹占元 +2 位作者 吴远东 贺聪 张晓宝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3-37,152,共5页
柴达木盆地是中国油砂资源最为丰富的含油气盆地之一,对油砂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甚少。依据油砂生物标志化合物指标,以探明冷湖地区油砂母质来源、沉积环境及成熟度。通过对柴北缘冷湖地区五号构造带古近系上干柴沟组8个油砂样品的质... 柴达木盆地是中国油砂资源最为丰富的含油气盆地之一,对油砂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甚少。依据油砂生物标志化合物指标,以探明冷湖地区油砂母质来源、沉积环境及成熟度。通过对柴北缘冷湖地区五号构造带古近系上干柴沟组8个油砂样品的质谱、色谱分析显示油砂常规甾烷呈不对称“V”字型分布,∑C21-与∑C22+的比值为0.73-2.16,4-甲基甾烷与常规甾烷比值为0.051-0.143,反映母质来源为水生生物和高等植物混源;C29ββ与C29(ββ+αα)的比值为0.350-0.532,C29ααα-20S与C2920(S+R)的比值为0.397-0.493,Ts与Tm的比值为1.106-1.148,C30βα与C30αβ的比值为0.082-0.189,反映油砂样品已达到成熟阶段。伽马蜡烷与0.5C31霍烷比值较低为0.117-0.423、且升霍烷未出现翘尾现象,反映油砂源岩为淡水沉积环境。降新藿烷C29Ts与C30重排藿烷较发育,说明其烃源岩与煤系有直接关系。该研究成果为冷湖地区油砂下一步勘探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母质类型 沉积环境 成熟度 色谱质谱 油砂 冷湖地区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缘冷湖地区油气成藏条件研究与勘探建议 被引量:26
9
作者 门相勇 赵文智 余辉龙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7,共4页
冷湖地区深层侏罗系具有良好的生油条件 ,但储集层物性差 ;其上的第三系发育多套较好的储盖组合 ,与侏罗系油源构成了本区较好的下生上储型的生储盖组合。冷湖构造深、浅断层发育 ,油气主要分布在大断裂的下盘 ,断层既是深层油气向上运... 冷湖地区深层侏罗系具有良好的生油条件 ,但储集层物性差 ;其上的第三系发育多套较好的储盖组合 ,与侏罗系油源构成了本区较好的下生上储型的生储盖组合。冷湖构造深、浅断层发育 ,油气主要分布在大断裂的下盘 ,断层既是深层油气向上运移的良好通道 ,其封堵性又是油气能否保存的关键因素。油气藏形成过程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 :一为E3末期深层油气藏形成 ,下第三系具备形成较大规模油气藏的可能 ,二为N2 末期深层油气藏遭受调整和破坏 ,浅层第三系次生油气藏形成和部分油气散失。据此分析 ,应在油源区内加强对具有油源通道的第三系的勘探 ,同时须重视断层封堵性的研究。图 4表 1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北缘 冷湖地区 油气成藏条件 油气勘探
下载PDF
柴北缘冷湖五号构造上干柴沟组储层特征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贾艳艳 史基安 +2 位作者 申玉山 周飞 孙国强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3-50,共8页
通过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压汞等分析测试手段对储层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发现柴北缘冷湖五号上干柴沟组储层主要为三角洲相细砂岩和粉砂岩,少部分中砂岩和粗砂岩。岩石主要经历了压实、胶结及溶蚀等成岩作用,具有压实、溶蚀... 通过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压汞等分析测试手段对储层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发现柴北缘冷湖五号上干柴沟组储层主要为三角洲相细砂岩和粉砂岩,少部分中砂岩和粗砂岩。岩石主要经历了压实、胶结及溶蚀等成岩作用,具有压实、溶蚀作用中等和胶结作用较强的特点,胶结物主要有碳酸盐胶结、硫酸盐胶结、硅质胶结和自生黏土矿物胶结。储层现处于晚成岩阶段A期。研究区的孔隙类型主要是残余粒间孔和溶蚀扩大孔。储层物性受控于沉积相带和成岩作用,优质储层为三角洲分流河道砂、水下分流河道砂和席状砂,成岩作用对储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溶蚀作用对孔隙的扩大和压实、胶结作用对孔隙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湖五号构造 上干柴沟组 成岩作用 储层特征 孔隙演化
下载PDF
柴北缘冷湖地区构造建模和构造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王步清 王清华 +1 位作者 陈汉林 肖安成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30-434,共5页
通过采用先进的地质解释软件,对柴北缘冷湖地区的三维地震资料进行解释,建立起该区域新生代的三维构造模型。研究区新生代构造主要是由断层F2活动引起的断层相关背斜,发育3条主要断层F2、F5和F6,均具有右行走滑冲断的性质。结合区域地... 通过采用先进的地质解释软件,对柴北缘冷湖地区的三维地震资料进行解释,建立起该区域新生代的三维构造模型。研究区新生代构造主要是由断层F2活动引起的断层相关背斜,发育3条主要断层F2、F5和F6,均具有右行走滑冲断的性质。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及断层F2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认为该断层和它的相关背斜为油气的二次运移和聚集提供了较好的通道和构造圈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北缘 冷湖地区 三维构造建模 断层相关背斜 右行走滑冲断
下载PDF
冷湖地区上干柴沟组储层碳酸盐胶结物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3
12
作者 陈波 陈汾君 +3 位作者 马进业 石正灏 孙国强 史基安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8-33,共6页
综合运用岩石学、矿物学及碳氧同位素等理论,对冷湖地区上干柴沟组储层的碳酸盐胶结类型、形成机理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上干柴沟组发育两期碳酸盐胶结物,成岩早期碳酸盐胶结物大多是孔隙流体中碳酸钙达到过饱和... 综合运用岩石学、矿物学及碳氧同位素等理论,对冷湖地区上干柴沟组储层的碳酸盐胶结类型、形成机理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上干柴沟组发育两期碳酸盐胶结物,成岩早期碳酸盐胶结物大多是孔隙流体中碳酸钙达到过饱和形成的,沉淀时温度较低,δ13C、δ18O值大,自形程度较好,多以微晶或泥晶团块似"连晶式"胶结于粒间孔隙中,该胶结物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岩石骨架颗粒固结和抗压实能力,且是后期有机酸的主要溶蚀对象,对储层物性起到促进作用;成岩中—晚期碳酸盐胶结物主要来自有机酸脱酸作用相关的碳酸盐,δ13C值、δ18O值小,沉淀时温度较高,多以分散式形态出现在粒间孔隙中,该胶结物形成时间较晚,往往位于粒间孔隙和部分溶蚀孔隙中,对储层物性起到破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冷湖地区 新近系 碳酸盐胶结物 碳氧同位素 胶结物成因机理
下载PDF
青海冷湖北片麻状石英闪长岩的MC-LA-ICP-MS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7
13
作者 邱士东 辜平阳 +5 位作者 庞新愉 董增产 查显峰 查方勇 陈锐明 庄玉军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48-960,共13页
青海冷湖北片麻状石英闪长岩Si O2含量较低、Na2O、Al2O3、Mg O含量较高,铝饱和指数(ASI)介于0.66-0.70,具准铝质岩石的特征,属高钾钙碱性系列。球粒陨石标准化的稀土元素配分曲线表现为轻稀土富集型,轻重稀土分馏明显,Eu呈很弱的负... 青海冷湖北片麻状石英闪长岩Si O2含量较低、Na2O、Al2O3、Mg O含量较高,铝饱和指数(ASI)介于0.66-0.70,具准铝质岩石的特征,属高钾钙碱性系列。球粒陨石标准化的稀土元素配分曲线表现为轻稀土富集型,轻重稀土分馏明显,Eu呈很弱的负异常(δEu=0.82-0.87)。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Sr和Th、U,贫高场强元素Nb,Ta、Zr、Hf等,显示出与板块俯冲作用有关的造山带岩浆岩的特征,岩石形成于火山弧构造环境。青海冷湖北片麻状石英闪长岩形成于以角闪石作为主要残余的压力环境下,源岩可能为中—高钾的变质玄武岩。经过锆石阴极发光分析和MC-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加权平均年龄为430.7±0.8Ma,代表了片麻状石英闪长岩的成岩年龄。该岩体是在塔里木地块与柴达木地块发生斜向俯冲碰撞时,深部软流圈相对岩石圈继续运动,岩石圈内部发生拆离,密度相对较小的柴达木陆壳在浮力作用下迅速折返,随着温度的升高或者压力的降低,陆壳中—高钾变玄武岩在中下地壳压力条件下发生熔融形成,是柴北缘高压—超高压变质带折返的物质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麻状石英闪长岩 锆石U-PB测年 物质响应 青海冷湖
下载PDF
柴北缘地区冷湖3—5号构造带成藏控制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张正刚 袁剑英 +1 位作者 阎存凤 马新民 《岩性油气藏》 CSCD 2009年第2期42-44,共3页
冷湖3—5号构造带是柴北缘地区重要的含油气构造带,通过对该构造带的研究认为,其油气成藏主要受以下3个因素控制:①冷西次凹巨厚的残余下侏罗统地层为该构造带成藏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②冷湖地区第三纪以来下侏罗统烃源岩埋藏适中,构... 冷湖3—5号构造带是柴北缘地区重要的含油气构造带,通过对该构造带的研究认为,其油气成藏主要受以下3个因素控制:①冷西次凹巨厚的残余下侏罗统地层为该构造带成藏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②冷湖地区第三纪以来下侏罗统烃源岩埋藏适中,构造与大规模生排烃期配置关系好;③残余生烃凹陷的构造演化使冷湖构造带成为最有利的构造带;④冷湖构造带北高南低的构造背景,决定了较高部位冷湖3—4号构造成藏优于较低部位冷湖5号构造。冷湖3—5构造带油源充足,生排烃和构造配置关系好,可发育构造、构造-岩性、不整合等类型油气藏,冷湖构造带仍是柴北缘扩展勘探的有利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山期构造 古构造 冷湖构造带 残余凹陷 下侏罗统 柴北缘地区
下载PDF
柴北缘冷湖地区古近系路乐河组成岩作用及有利成岩相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陈波 陈汾君 +3 位作者 吴志雄 周飞 孙国强 史基安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0-27,共8页
通过钻井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测录井资料,对柴达木盆地北缘冷湖地区古近系路乐河组的成岩作用特征、成岩相类型及其有利成岩相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成岩作用类型复杂多样,主要发育... 通过钻井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测录井资料,对柴达木盆地北缘冷湖地区古近系路乐河组的成岩作用特征、成岩相类型及其有利成岩相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成岩作用类型复杂多样,主要发育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和溶蚀作用,成岩演化主体进入中成岩阶段B期。综合考虑各种成岩现象及特征、孔隙类型及沉积微相特征,将研究区储层成岩相划分为强压实致密成岩相、碳酸盐胶结成岩相、绿泥石薄膜胶结-粒间孔成岩相、不稳定组分溶蚀-次生孔成岩相4类。优质储集层的分布与成岩相类型关系密切,压实致密成岩相和碳酸盐胶结成岩相的储层物性普遍较差,多为致密储层,集中分布于扇三角洲平原河道翼、扇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边部,而主要发育于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中上部较厚砂体中的绿泥石薄膜胶结-粒间孔成岩相和不稳定组分溶蚀-次生孔成岩相的原生孔隙或次生孔隙发育,储层物性较好,利于油气富集,为研究区储层的有利成岩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冷湖地区 古近系 路乐河组 成岩作用 成岩相
下载PDF
冷湖地区下侏罗统储层成岩作用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寇福德 朱玉洁 李建明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95-698,共4页
以岩矿测试分析与镜下鉴定等资料为依据,详细地研究了柴达木盆地北缘冷湖地区下侏罗统碎屑岩储集层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类型、孔隙类型、粘土矿物分布特征、成岩作用阶段等特征。认为破坏性成岩作用有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充填... 以岩矿测试分析与镜下鉴定等资料为依据,详细地研究了柴达木盆地北缘冷湖地区下侏罗统碎屑岩储集层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类型、孔隙类型、粘土矿物分布特征、成岩作用阶段等特征。认为破坏性成岩作用有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充填作用等;建设性成岩作用主要是各种溶解作用及破裂作用,它们是孔隙形成的主要原因。根据研究区碎屑岩中自生矿物的分布与形成顺序、泥质岩中粘土矿物组合与混层比、有机质热成熟指标Ro值和孢粉颜色及其热变指数等分析资料,结合岩石结构及孔隙类型,认为研究区下侏罗统碎屑岩成岩作用程度强烈,已经进入晚成岩作用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集层 成岩作用 孔隙类型 孔隙结构 侏罗系 冷湖地区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冷湖5号构造油气藏成藏机理 被引量:6
17
作者 孙德强 刘海涛 +2 位作者 余辉龙 柳金城 张涛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35-439,共5页
冷湖5号构造是柴达木盆地北缘冷湖构造带的重点勘探对象之一,其构造内的冷科1井钻遇侏罗系巨厚生油岩,使冷湖构造带的油气潜力得到充分认可,通过对冷湖5号构造典型油气藏油气成藏模式的解剖,分析得出冷湖5号构造油气藏基本上有两大成藏... 冷湖5号构造是柴达木盆地北缘冷湖构造带的重点勘探对象之一,其构造内的冷科1井钻遇侏罗系巨厚生油岩,使冷湖构造带的油气潜力得到充分认可,通过对冷湖5号构造典型油气藏油气成藏模式的解剖,分析得出冷湖5号构造油气藏基本上有两大成藏期,分为深浅两套油气藏、两种油气藏类型。深层(J—E)原生油气藏主要形成于E3—N1,浅层(N)次生油气藏形成于N2末以后。浅层油气藏成熟度低于深层。浅层(N)油气藏具有早期充注、晚期成藏的特点;深层(E)油气藏具有早期成藏、长期充注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冷湖构造带 烃源岩 生油窗 油气运移 油气聚集
下载PDF
欧龙布鲁克地块西北缘青海冷湖北片麻状花岗闪长岩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5
18
作者 辜平阳 查显锋 +5 位作者 陈锐明 董增产 庄玉军 查方勇 胡朝斌 李培庆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542-1552,共11页
欧龙布鲁克地块西北缘青海冷湖北片麻状花岗闪长岩SiO_2、MgO含量较低,Al_2O_3、Na_2O、CaO含量较高,铝饱和指数(ASI)为0.79~0.92,属高钾钙碱性系列。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曲线表现为轻稀土元素富集型,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Eu... 欧龙布鲁克地块西北缘青海冷湖北片麻状花岗闪长岩SiO_2、MgO含量较低,Al_2O_3、Na_2O、CaO含量较高,铝饱和指数(ASI)为0.79~0.92,属高钾钙碱性系列。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曲线表现为轻稀土元素富集型,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Eu呈弱的负异常(δEu=0.82~0.90)。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和U,弱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Zr等,显示出与板块俯冲作用有关的造山带岩浆岩的特征。青海冷湖北片麻状花岗闪长岩为角闪岩相压力条件下变玄武质岩石部分熔融的产物。LA-ICP-MS锆石206Pb/238Pb年龄为470.2±1.2Ma(n=19,MSWD=0.68),代表片麻状花岗闪长岩的成岩年龄。结合区域地质演化特征认为,该岩体形成于火山弧构造环境,是早奥陶世北阿尔金洋壳向欧龙布鲁克地块俯冲作用的地质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麻状花岗闪长岩 LA-ICP-MS锆石U-PB测年 地球化学 青海冷湖
下载PDF
冷湖背斜带中东段构造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戴俊生 曹代勇 张守仁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561-565,共5页
在对有代表性的4 条地震剖面的解释、分析和平衡剖面编制的基础上, 分析了冷湖背斜带中东段的基本构造特征, 指出其构造变形程度西部强东部弱, 在各个背斜的演化过程中均包含生长背斜发育阶段, 北东倾逆断层发育时期早于南西倾逆... 在对有代表性的4 条地震剖面的解释、分析和平衡剖面编制的基础上, 分析了冷湖背斜带中东段的基本构造特征, 指出其构造变形程度西部强东部弱, 在各个背斜的演化过程中均包含生长背斜发育阶段, 北东倾逆断层发育时期早于南西倾逆断层, 反映出祁连山向柴达木盆地的冲断挤压作用早于阿尔金山, 喜山运动晚期构造改造作用强烈. 特提斯阶段性俯冲、消减和闭合作用, 以及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最终碰撞和往北楔入作用是冷湖背斜带发育的区域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湖 背斜带 平衡剖面 构造特征 煤系地层 断层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缘冷湖地区原油对比 被引量:5
20
作者 徐文 包建平 +1 位作者 朱建峰 铁辉娟 《世界地质》 CAS CSCD 2012年第2期357-364,共8页
借助色谱质谱测试,对柴达木盆地北缘冷湖地区冷湖三、四、五号构造上22个原油样品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进行了系统分析。根据萜烷和甾烷相对含量的不同,将该区原油分成为3类,即低熟单源型原油、成熟混源型原油和高熟混源型原油。对比研... 借助色谱质谱测试,对柴达木盆地北缘冷湖地区冷湖三、四、五号构造上22个原油样品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进行了系统分析。根据萜烷和甾烷相对含量的不同,将该区原油分成为3类,即低熟单源型原油、成熟混源型原油和高熟混源型原油。对比研究表明,冷湖三号、四号构造原油链烷烃表现为nC20前低分子量优势,五号构造原油则表现为nC21后高分子量优势,从三号至五号,原油中四环萜烷相对含量逐渐变小,而重排藿烷、重排甾烷相对含量依次增加,说明母源类型依次变差,而成熟度则依次变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冷湖地区 原油对比 生物标志化合物 成熟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