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冷热联供系统在低碳高效屠宰厂中的应用
1
作者 宋桂梅 张朝昌 《节能》 2023年第11期38-40,共3页
针对屠宰行业同时存在多个温区的制冷和制热需求的情况,设计一种CO_(2)/R134A复叠系统和高温热泵相结合的冷热联供系统。利用CO_(2)/R134A复叠系统分别为-25℃的速冻库和-18℃的冷冻库提供冷量,同时制取生产工艺用的2℃预冷水;利用冷凝... 针对屠宰行业同时存在多个温区的制冷和制热需求的情况,设计一种CO_(2)/R134A复叠系统和高温热泵相结合的冷热联供系统。利用CO_(2)/R134A复叠系统分别为-25℃的速冻库和-18℃的冷冻库提供冷量,同时制取生产工艺用的2℃预冷水;利用冷凝蒸发器回收制冷系统的冷凝废热作为热泵系统的热源,提高热泵的蒸发温度和制热效率,高效地制取65℃和85℃的工艺热水;通过两级热回收换热器,使用回收制冷系统的冷凝废热对低温供水进行加热,生产45℃左右的热水。结果表明,设计的冷热联供系统充分利用了CO_(2)/R134A复叠系统低温工况时效率高的优点,通过回收利用制冷系统的冷凝废热,提高了高温热泵的蒸发温度和供水温度,达到了提高制热效率和减少总能耗的目的,具有节能减排、运行和维护费用低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热联供系统 复叠系统 高温热泵 热回收
下载PDF
非共沸工质辅助过冷CO_(2)冷热联供系统的热力学性能分析
2
作者 代宝民 王启龙 +3 位作者 刘圣春 张佳宁 李鑫海 宗凡迪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64-73,共10页
为满足食品加工领域对高温消毒和冷冻的双重需求,提出了基于非共沸工质辅助过冷的跨临界CO_(2)冷热联供系统,辅助循环采用低GWP非共沸工质,充分利用冷凝热及气体冷却器放热生产高温热水,并同时进行食品冷冻。以COP为目标函数,对混合工... 为满足食品加工领域对高温消毒和冷冻的双重需求,提出了基于非共沸工质辅助过冷的跨临界CO_(2)冷热联供系统,辅助循环采用低GWP非共沸工质,充分利用冷凝热及气体冷却器放热生产高温热水,并同时进行食品冷冻。以COP为目标函数,对混合工质的组元、组分进行分析,对系统的排气压力和过冷度的影响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系统存在最优排气压力和最优过冷度,大温度滑移工质相对小温度滑移工质和纯工质能够显著提升系统性能,降低排气压力。采用R32/R1234ze(Z)(0.4/0.6)时COP最高为3.45,相对纯工质R32和R1234ze(Z)分别提高4.77%和5.15%,排气压力降低0.958 MPa和0.910 MPa。CO_(2)循环对系统整体起主导作用。采用非共沸工质可提高系统[火用]效率。可为推广CO_(2)制冷热泵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共沸工质 跨临界CO_(2) 机械过冷 冷热联供 大温度滑移 双级压缩
下载PDF
集成引射器与机械过冷的CO_(2)冷热联供系统性能分析
3
作者 代宝民 赵瑞瑞 +4 位作者 刘圣春 钱家宝 徐田雅慧 刘晨 杨佩芳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9-76,109,共9页
为提高CO_(2)系统用于建筑全年空间供热供冷的性能,本文提出集成引射器与机械过冷的跨临界CO_(2)冷热联供系统(EJ-DMS)。通过构建系统的热力学模型,以性能系数(COP)为目标函数,采用遗传算法对排气压力和过冷度进行优化,并对系统应用于5... 为提高CO_(2)系统用于建筑全年空间供热供冷的性能,本文提出集成引射器与机械过冷的跨临界CO_(2)冷热联供系统(EJ-DMS)。通过构建系统的热力学模型,以性能系数(COP)为目标函数,采用遗传算法对排气压力和过冷度进行优化,并对系统应用于5个典型城市的能耗、全年性能系数(COP_(ann))进行场景分析。结果表明:EJ-DMS相比常规机械过冷系统、常规引射系统,COP在制热和制冷模式下分别提高10.90%、5.58%和8.99%、18.12%,COP_(ann)分别提高7.95%和5.98%。EJ-DMS相比常规引射系统在制热和制冷模式下排气压力分别降低0.47 MPa和0.77 MPa。此外,EJ-DMS系统在广州和哈尔滨运行时的COP_(ann)提升率最大,表明其更适合环境温度较高或较低的地区,如夏热冬暖和严寒地区。本文可为CO_(2)冷热联供系统的构建和优化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工质CO_(2) 冷热联供 引射器 机械过冷 COP
下载PDF
二氧化碳双级冷热联供系统的探讨
4
作者 沈鹏飞 张小梅 +3 位作者 刘倩 李璐 李丽娜 李德欣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23年第23期98-99,共2页
对二氧化碳双级系统应用于冷热都有需求的应用场合进行研究,当气冷器出口温度均在20℃工况下,系统制冷COP会随着蒸发温度的降低而衰减,当蒸发温度为-50℃时,系统COP仍可达到1.26,高于传统单级制冷系统;当蒸发温度在-25℃工况下时,系统... 对二氧化碳双级系统应用于冷热都有需求的应用场合进行研究,当气冷器出口温度均在20℃工况下,系统制冷COP会随着蒸发温度的降低而衰减,当蒸发温度为-50℃时,系统COP仍可达到1.26,高于传统单级制冷系统;当蒸发温度在-25℃工况下时,系统的制热COP随着气冷器出口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当气冷器出口温度高于临界温度,制热COP的衰减趋势明显,出现急剧下降,因此应用过程应注意考虑气冷器出口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级冷热联供系统 气冷器 环保 节能
下载PDF
冷热联供系统在生猪屠宰加工项目上的应用分析
5
作者 王长江 马进 +3 位作者 丁明青 杨严 李丛有 边煜俊 《冷藏技术》 2023年第4期43-47,共5页
生猪屠宰加工项目既消耗大量热量又需要对加工间进行降温除湿操作,其制冷系统的冷凝排热一般较大,此类项目冷热联供系统非常具有优势,但往往都是按照理论计算进行对比分析,由于此类项目能源消耗和运营模式、产能等关联较大,理论数据可... 生猪屠宰加工项目既消耗大量热量又需要对加工间进行降温除湿操作,其制冷系统的冷凝排热一般较大,此类项目冷热联供系统非常具有优势,但往往都是按照理论计算进行对比分析,由于此类项目能源消耗和运营模式、产能等关联较大,理论数据可能会出现偏差,本文整理分析了某项目制冷系统及热泵系统的实际运行数据,比较了实际的能效及投资回报周期,并为此类项目冷热联供系统的设计提出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猪屠宰 冷热联供 热泵机组 R717 投资回报周期
原文传递
ZG系列跨临界CO_(2)冷热联供装置
6
《上海节能》 2023年第2期235-236,共2页
1基本信息产品名称:ZG系列跨临界CO_(2)冷热联供装置产品类型:制冷与空调类生产企业:上海工业锅炉研究所有限公司2企业介绍上海工业锅炉研究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工锅所”)是我国从事工业锅炉行业节能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和推广,产品热... 1基本信息产品名称:ZG系列跨临界CO_(2)冷热联供装置产品类型:制冷与空调类生产企业:上海工业锅炉研究所有限公司2企业介绍上海工业锅炉研究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工锅所”)是我国从事工业锅炉行业节能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和推广,产品热工性能测试和环保性能测试,锅炉辅机产品性能评定,行业信息研究和标准化工作的应用型研究单位。公司主要经营范围为锅炉及系统设备研发、技术咨询服务、锅炉及辅机检测、锅炉成套工程、科技成果转让、标准、情报、期刊出版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锅炉 锅炉辅机 科技成果转让 技术咨询服务 冷热联供 经营范围 制冷与空调 标准化工作
下载PDF
基于再生水源热泵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冷热联供系统 被引量:8
7
作者 田磊 史琳 +2 位作者 吴静 安青松 施汉昌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5,共5页
城市污水处理厂高耗能限制其运转及发展,基于能耗分析提出了污水处理厂资源能源综合利用技术路线。再生水源热泵回收污水厂外排水低温余热,将其提升后满足污泥高温消化等需热工艺;被吸取热量后低温水用于建筑制冷,形成再生水源热泵冷热... 城市污水处理厂高耗能限制其运转及发展,基于能耗分析提出了污水处理厂资源能源综合利用技术路线。再生水源热泵回收污水厂外排水低温余热,将其提升后满足污泥高温消化等需热工艺;被吸取热量后低温水用于建筑制冷,形成再生水源热泵冷热联供系统。研究了冷热联供系统工况,以系统联合负荷收益性能系数为指标,提出夏季工况下联供系统最优制冷量即热泵蒸发侧吸热量,分析了蒸发温度对制冷效率影响。整体能流分析表明,再生水源热泵冷热联供系统可降低城市污水厂污泥厌氧消化处理工艺和建筑制冷供暖能耗,夏季和冬季工况节能率分别可达30%、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工学 再生水源热泵 污泥高温厌氧消化 冷热联供系统
下载PDF
地源热泵供热水-空调冷热联供综合系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胡映宁 林俊 赵玲玲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57-61,共5页
介绍了作者自主设计实施的地源热泵热水-空调冷热联供系统,运用单因素方法,研究地埋管总深度、地埋管及空调的循环介质流量等对热泵系统运行特性的影响,提出土壤源制热水和冷热联供两种工况下的合理运行方式。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源制热水... 介绍了作者自主设计实施的地源热泵热水-空调冷热联供系统,运用单因素方法,研究地埋管总深度、地埋管及空调的循环介质流量等对热泵系统运行特性的影响,提出土壤源制热水和冷热联供两种工况下的合理运行方式。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源制热水间歇运行时既满足生活热水需求,又避免土壤源长期过度取热;夏季采用空调冷凝热为建筑制冷的同时制取生活热水,机组综合能效比达1:7以上,使热水系统全年运行成本大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源热泵 土壤换热器 冷热联供 空调冷凝热 能效比
下载PDF
新型平板式太阳能冷热联供装置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明 王如竹 +2 位作者 罗会龙 夏朝凤 王六玲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50-553,共4页
在积累了太阳固体吸附式制冷循环研究的基础上 ,与现有的平板式太阳热水器制造技术紧密结合 ,提出了平板式太阳冷热联供循环方式 ,并在实验室内成功地制作了实物样机。该装置能有效地回收太阳固体吸附式制冷循环中吸附床的显热及吸附热 ... 在积累了太阳固体吸附式制冷循环研究的基础上 ,与现有的平板式太阳热水器制造技术紧密结合 ,提出了平板式太阳冷热联供循环方式 ,并在实验室内成功地制作了实物样机。该装置能有效地回收太阳固体吸附式制冷循环中吸附床的显热及吸附热 ,且操作简便。实验结果有效地支持了所提出的设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板式 太阳能 冷热联供装置 吸附制冷
下载PDF
混合工质冷热联供型空调机的研究与试验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一太 杨昭 +2 位作者 李丽新 岳杨 赵凤亭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49-152,共4页
混合工质冷热联供型空调机的研究与试验马一太,杨昭,李丽新,岳杨,赵凤亭(天津大学热能工程系天津300072)关键词:混合工质,冷热联供,热泵1问题的提出热力学逆循环在制冷的同时也产生大量的余热。除了热泵装置外,这些余... 混合工质冷热联供型空调机的研究与试验马一太,杨昭,李丽新,岳杨,赵凤亭(天津大学热能工程系天津300072)关键词:混合工质,冷热联供,热泵1问题的提出热力学逆循环在制冷的同时也产生大量的余热。除了热泵装置外,这些余热大多通过风机或冷却塔散发到环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工质 冷热联供 空调机 热泵 试验
下载PDF
采用分流过冷的跨临界CO_(2)冷热联供系统性能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磊 张信荣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0-66,共7页
为了探索不借助外力即可实现跨临界CO_(2)冷热联供系统循环中工质过冷的方法,本文提出了三种采用系统循环内部工质分流实现过冷的跨临界CO_(2)循环系统形式,建立了系统循环热力学模型,通过模拟计算分析不同工况下系统性能变化规律。结... 为了探索不借助外力即可实现跨临界CO_(2)冷热联供系统循环中工质过冷的方法,本文提出了三种采用系统循环内部工质分流实现过冷的跨临界CO_(2)循环系统形式,建立了系统循环热力学模型,通过模拟计算分析不同工况下系统性能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蒸发器与节流阀间分流的系统方案不会提高系统的性能;在气体冷却器与过冷器间分流的系统方案与在过冷器与节流阀间分流的系统方案对系统性能提升的效果相同,相对于在蒸发器与节流阀间分流的系统方案,综合循环性能系数(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COP)最大可提高17.62%;采用分流过冷会提高压缩机的吸气压力,当气体冷却器出口CO_(2)温度确定时,存在最佳的排气压力使综合COP最高。因此,采用合理的分流过冷循环系统可以使跨临界CO_(2)冷热联供系统仅依靠自身循环实现过冷并提升系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流过冷 跨临界系统 二氧化碳 冷热联供 性能分析
下载PDF
矿井水在矿区冷热联供中的梯级利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佐莲 王萌 +1 位作者 刘小春 刘惠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7-129,140,共4页
对山东能源新矿集团协庄煤矿矿井水利用进行实践研究,对其利用效益做出能效分析与评价。提出实现矿井水资源化及能量梯级利用的成熟技术和有效途径,同时指出该煤矿矿井水现行利用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明确了矿井水高效利用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矿井水 梯级利用 能效分析 矿井水利用率 冷热联供
下载PDF
热管/平板双重集热型太阳能冷热联供装置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罗会龙 王如竹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3-76,共4页
阐述了一种热管/平板双重集热型太阳能冷热联供装置的设计及工作原理,并对该复合装置进行了热力分析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日总太阳辐射照度为15 MJ/(m2·d)的条件下,该太阳能冷热联供装置制冷系数可达0.181。供热效率为0.335... 阐述了一种热管/平板双重集热型太阳能冷热联供装置的设计及工作原理,并对该复合装置进行了热力分析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日总太阳辐射照度为15 MJ/(m2·d)的条件下,该太阳能冷热联供装置制冷系数可达0.181。供热效率为0.335;日总太阳辐射照度为12 MJ/(m2·d)的条件下,该装置可用作单一的太阳能热水器,其供热效率可达0.4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吸附制冷 冷热联供
下载PDF
冷热联供热网的用户回水加压泵方案 被引量:8
14
作者 江亿 《区域供热》 1996年第2期25-31,共7页
关键词 冷热联供系统 回水 加压泵 采暖
下载PDF
基于能量梯级利用的太阳能冷热联供系统 被引量:1
15
作者 罗会龙 王如竹 《能源工程》 2005年第2期18-21,共4页
从能量梯级利用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新型太阳能冷热联供复合系统。该复合系统可根据太阳辐射强度在不同的季节分别用作单一的太阳能热水器、热泵热水器或太阳能吸附式冷热联供复合系统。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计算了该系统在不同季节... 从能量梯级利用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新型太阳能冷热联供复合系统。该复合系统可根据太阳辐射强度在不同的季节分别用作单一的太阳能热水器、热泵热水器或太阳能吸附式冷热联供复合系统。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计算了该系统在不同季节各种典型工况下的性能指标。计算结果表明,该系统不仅可实现冷热联供的双重功能,而且具有较大的节能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级利用 冷热联供系统 能量 复合系统 太阳能热水器 太阳辐射强度 热泵热水器 数学模型 性能指标 典型工况 计算结果 双重功能 节能潜力 吸附式 季节
下载PDF
某办公大楼冷热联供方案对比分析
16
作者 乔玲敏 梁美凤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1-54,共4页
根据该办公大楼的情况,分别考虑了独立建设空调动力站和采用市政管网冷热联供两种设计方案,从空调负荷、设备选型、投资情况与运行费用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市政管网夏季集中供冷投资少、运行费用低,可以提高管网的使用率... 根据该办公大楼的情况,分别考虑了独立建设空调动力站和采用市政管网冷热联供两种设计方案,从空调负荷、设备选型、投资情况与运行费用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市政管网夏季集中供冷投资少、运行费用低,可以提高管网的使用率,减少夏季城市的电力消耗,平衡电网负荷。指出办公类建筑选配动力站设备时应充分考虑建筑的特点,空调负荷的计算应有针对性,并应加大节能技术和自控技术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调动力站 冷热联供 冷水机组 市政管网 办公建筑
下载PDF
绿色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研究——以资兴市城区冷热联供项目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东野 《城市建筑》 2016年第29期152-152,193,共2页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我国建筑业也相应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同时也是传统三大耗能产业之一.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稳定增长,建设事业发展迅速,人们对建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使得采暖和空调设施激增,诸多因素导致建筑能耗大幅度增...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我国建筑业也相应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同时也是传统三大耗能产业之一.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稳定增长,建设事业发展迅速,人们对建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使得采暖和空调设施激增,诸多因素导致建筑能耗大幅度增加.因此,建筑节能工作是国家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节约能源、减少污染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设计理念也逐渐成为了当今设计界不懈追求的目标.本文以资兴市城区冷热联供项目为载体,介绍了绿色建筑理念,并探讨了绿色建筑的节能技术在实际项目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建筑 冷热联供
下载PDF
余热(水)冷热联供系统在洗浴行业的应用
18
作者 李玉静 王彦秋 《节能》 2008年第7期33-35,共3页
通过工程实例介绍余热(水)冷热联供系统在洗浴行业的应用,计算各种加热系统理论能耗,比较各系统的经济效益,认为该系统在洗浴行业也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关键词 热泵 耗能 冷热联供 环保 经济效益
下载PDF
太阳能热驱动的吸附式冷热联供系统性能测试 被引量:9
19
作者 彭佳杰 潘权稳 +1 位作者 葛天舒 王如竹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61-667,共7页
由太阳能热驱动的吸附式冷热联供系统可以输出温度适宜的冷风和生活用水,且无需冷水回路和冷水驱动水泵,可满足小型化应用的需求.为了探究该系统的运行性能及其影响因素,对1种由2个吸附床、1个冷凝器和1个重力热管型蒸发器组成的硅胶-... 由太阳能热驱动的吸附式冷热联供系统可以输出温度适宜的冷风和生活用水,且无需冷水回路和冷水驱动水泵,可满足小型化应用的需求.为了探究该系统的运行性能及其影响因素,对1种由2个吸附床、1个冷凝器和1个重力热管型蒸发器组成的硅胶-水吸附式冷风机进行了实验研究,确定了机组的动态运行特性.结果表明,机组能够有效利用62~85℃范围内的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冷量为0.95~2.76 kW,制冷性能系数为0.24~0.46,综合性能系数为1.48~2.40,机组单个循环最佳制冷时间为750 s.当驱动热水、冷却水和冷风的进口平均温度分别为85.1℃、29.9℃和29.5℃时,冷风和冷却水的出口平均温度分别为22.4℃和40.1℃.实验结果为高效利用太阳能实现冷热联供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工程 冷热联供 吸附式制冷 硅胶-水
下载PDF
空气源热泵冷热联供热水机组
20
作者 李元哲 《中国建设动态(阳光能源)》 2003年第10M期57-57,58,共2页
关键词 空气源 热泵 冷热联供 热水机组 太阳热水器 采暖 辐射板采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