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72-2007年祁连山东段冷龙岭现代冰川变化研究 被引量:60
1
作者 曹泊 潘保田 +3 位作者 高红山 姜少飞 温煜华 上官冬辉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42-248,共7页
利用1972年绘制的地形图,1994年Landsat TM遥感影像,2000年中巴遥感影像和2007年获取的ASTER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通过遥感图像处理技术和人工解译对祁连山东段冷龙岭冰川进行研究,分别得到1972年,1994年,2000年和2007年冷龙岭区冰川边界... 利用1972年绘制的地形图,1994年Landsat TM遥感影像,2000年中巴遥感影像和2007年获取的ASTER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通过遥感图像处理技术和人工解译对祁连山东段冷龙岭冰川进行研究,分别得到1972年,1994年,2000年和2007年冷龙岭区冰川边界并绘制冰川边界图,进而分析了该区近年来的冰川变化.结果表明:1972-2007年近35a以来冷龙岭冰川全部处于退缩状态,有27条冰川消失,冰川面积减少了23.6%;有后期加速趋势的特征,南坡比北坡退缩幅度要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龙岭 冰川变化 地理信息系统 遥感
下载PDF
冷龙岭地区2016年青海门源6.4级地震发震构造特征 被引量:30
2
作者 姜文亮 李永生 +2 位作者 田云锋 韩竹军 张景发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36-549,共14页
青海门源北部的冷龙岭断裂带于2016年发生M_S6.4地震,该地震与1986年发生的另一次M_S6.4地震的震源机制解截然不同,并且二者与冷龙岭主断层几乎表现为纯左旋走滑的性质也差异很大。为明确2次地震的发震构造特征,分析二者与冷龙岭主断层... 青海门源北部的冷龙岭断裂带于2016年发生M_S6.4地震,该地震与1986年发生的另一次M_S6.4地震的震源机制解截然不同,并且二者与冷龙岭主断层几乎表现为纯左旋走滑的性质也差异很大。为明确2次地震的发震构造特征,分析二者与冷龙岭主断层的关系,利用Sentinel-1A数据干涉处理得到了2016年地震的同震形变场,并结合高分辨率影像、余震精定位及GPS资料对断层构造样式及地震构造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2016年地震发生在冷龙岭断裂带西段北侧的分支断层上,地震造成分支断层两侧发生背斜式褶曲隆升。2次地震分别发生在分支断层的东西两端,其两端分别向冷龙岭主断层弯曲收敛并交会,在平面上形成左行右阶与左行左阶的几何结构,在区域整体剪切环境下,分别发生剪切挤压与剪切拉张,因而造成2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分别表现为压性与张性为主又兼具一定的走滑性质,综合认为分支断层与主断层之间的构造组合样式是导致2个不同震源机制解的主要因素。2次地震活动皆反映了冷龙岭断裂带整体表现为左旋走滑运动特征,该构造变形机制也体现了祁连-海原构造带对青藏高原东北缘的构造调节作用,即来自于青藏板块的构造运动在受到北部戈壁-阿拉善块体及东部华北克拉通块体的阻挡后,在青藏高原东北缘通过一系列左旋走滑断裂的调节,构造运动方向逐渐发生顺时针旋转。门源地震使得对冷龙岭断裂带地震地质问题的深入研究更加紧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源地震 冷龙岭断裂带 发震构造 同震形变场 剪切作用
下载PDF
祁连山活动断裂带中东段冷龙岭断裂滑动速率的精确厘定 被引量:65
3
作者 何文贵 袁道阳 +1 位作者 葛伟鹏 罗浩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1-137,共7页
冷龙岭活动断裂是青藏高原东北缘祁连山断裂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祁连山断裂带中东段。根据野外考察结果认为,该断裂全新世以来活动强烈,主要表现为左旋走滑运动,并伴有正倾滑性质,断错地貌特征明显。通过高分辨率SPOT卫星数字影像和... 冷龙岭活动断裂是青藏高原东北缘祁连山断裂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祁连山断裂带中东段。根据野外考察结果认为,该断裂全新世以来活动强烈,主要表现为左旋走滑运动,并伴有正倾滑性质,断错地貌特征明显。通过高分辨率SPOT卫星数字影像和大比例尺航空照片处理确定断层的位置,利用断错地貌测图、热释光(TL)和碳十四(14C)测年方法,厘定了冷龙岭断裂的晚第四纪滑动速率,冷龙岭断裂晚更新世以来的平均水平滑动速率为(4.3±0.7)mm/a,全新世晚期以来的平均水平滑动速率为(3.9±0.36)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断裂带 冷龙岭断裂 滑动速率 活动断裂
下载PDF
北祁连东段冷龙岭地区毛藏寺岩体和黄羊河岩体的岩石成因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44
4
作者 熊子良 张宏飞 张杰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14-227,共14页
文中研究了北祁连东段冷龙岭地区毛藏寺岩体和黄羊河岩体的年代学、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组成。毛藏寺岩体主要岩石类型为花岗闪长岩。锆石U-Pb定年获得花岗闪长岩岩浆结晶年龄为(424±4)Ma。花岗闪长岩具有高的Mg#(约55),K2O/Na2O... 文中研究了北祁连东段冷龙岭地区毛藏寺岩体和黄羊河岩体的年代学、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组成。毛藏寺岩体主要岩石类型为花岗闪长岩。锆石U-Pb定年获得花岗闪长岩岩浆结晶年龄为(424±4)Ma。花岗闪长岩具有高的Mg#(约55),K2O/Na2O=0.77~0.91,A/CNK=0.92~0.94,表明岩石属准铝质。在微量元素组成上,花岗闪长岩富集LILE、亏损HFSE,轻重稀土分异明显[(La/Yb)N=16.9~19.5],具有弱的Eu负异常(Eu/Eu*=0.75~0.83);花岗闪长岩具有ISr=0.706 3~0.706 5,εNd(t)=-1.5~-1.1,TDM=1.10~1.16Ga。这些地球化学特征和Sr-Nd同位素组成表明,花岗闪长岩岩浆源区为基性下地壳变玄武质岩石,但在成岩过程中有少量幔源物质的加入。黄羊河岩体主要由钾长花岗岩组成,其岩浆结晶年龄为(402±4)Ma。岩石富碱(K2O+Na2O=6.91‰~7.66%),K2O/Na2O>1,A/CNK=0.97~1.05。钾长花岗岩富集LILE及HFSE,轻重稀土元素分馏中等[(La/Yb)N=10.6~17.8],并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Eu/Eu*=0.43~0.68),表明钾长花岗岩具有铝质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钾长花岗岩具有ISr=0.710 3~0.711 3,εNd(t)=-6.7~-6.0,TDM=1.46~1.55Ga,反映岩浆主要来自地壳中长英质物质的部分熔融。冷龙岭地区花岗岩类的岩石成因及其岩浆演化揭示了北祁连山造山带从加里东早期的挤压构造体制向加里东晚期的伸展构造体制的演化。这些花岗岩类形成于碰撞后构造背景,岩浆的产生可能与俯冲的北祁连洋板片的断离作用有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类 岩石成因 构造意义 冷龙岭地区 北祁连山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缘冷龙岭断裂全新世左旋滑动速率 被引量:26
5
作者 郭鹏 韩竹军 +1 位作者 姜文亮 毛泽斌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23-341,共19页
冷龙岭断裂是青藏高原东北缘1条重要的左旋走滑断裂,断裂滑动速率对于青藏高原东北缘构造形变的动力学研究以及认识断裂的活动习性和地震危险性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冷龙岭断裂的滑动速率仍然存在较大争议,被限定在3~24mm/a一个较为宽泛... 冷龙岭断裂是青藏高原东北缘1条重要的左旋走滑断裂,断裂滑动速率对于青藏高原东北缘构造形变的动力学研究以及认识断裂的活动习性和地震危险性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冷龙岭断裂的滑动速率仍然存在较大争议,被限定在3~24mm/a一个较为宽泛的范围内。文中以青海省门源县他里花沟上游走滑断裂断错地貌现象较为典型的牛头沟地区(37.440 2°N,102.094 0°E)和柴陇地区(37.447 3°N,102.063 0°E)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地基LiDAR获取的高分辨率DEM和高精度Google Earth卫星影像对断错地貌进行了位错演化模式分析和位错量的恢复测量,结合地貌面上开挖地层探坑和剥离新鲜地层剖面上的年代样品采集与测试,确定了断错地貌面的废弃年代。在牛头沟地区和柴陇地区得到的滑动速率分别为(6.4±0.7)mm/a和(6.6±0.3)mm/a,2个研究地区获得的结果存在较好的一致性。考虑到滑动速率的误差范围,认为冷龙岭断裂全新世以来的左旋滑动速率为(6.4±0.7)mm/a,该滑动速率介于前人采用地质方法获得的结果中间,也在In SAR得到的滑动速率4.2~8mm/a范围内,但比GPS速率((4.0±1.0)mm/a)稍大。祁连-海原断裂带弧形分布的晚第四纪滑动速率在冷龙岭地区达到最大,青藏高原东北缘在该地区最强烈的隆升也从1个侧面证实了冷龙岭断裂在调节青藏高原相对于戈壁-阿拉善地块向E运动方面所处的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龙岭断裂 滑动速率 全新世 青藏高原东北缘
下载PDF
青海北祁连冷龙岭地区水系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异常圈定 被引量:20
6
作者 高永伟 郭周平 +3 位作者 赵辛敏 王育习 李向民 薛宝林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68-480,共13页
青海冷龙岭地区位于北祁连成矿段的东段,是形成与海相火山岩有关的块状硫化物矿床及岩浆热液型矿床的有利地区,具有良好的找矿潜力。在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成果的基础上,对青海冷龙岭地区Au、Cu、Pb、Zn等17种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 青海冷龙岭地区位于北祁连成矿段的东段,是形成与海相火山岩有关的块状硫化物矿床及岩浆热液型矿床的有利地区,具有良好的找矿潜力。在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成果的基础上,对青海冷龙岭地区Au、Cu、Pb、Zn等17种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发现本区Ag、Pb、Zn、W、Sn、Bi、Mo、Ba、Cd等元素丰度明显高于青海省及祁连地区水系沉积物的平均丰度值;元素分布特征显示下奥陶统阴沟群除Hg、La、Ce相对贫化外,各元素都呈现不同程度的浓集,加里东期侵入岩中Ag、Cu、Pb、Zn、W、Au、Sn、Bi等元素富集程度较高,海西期正长岩内Ba、La、Ce等元素富集程度较为显著;R型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显示区内的主要成矿元素组合为Cu-Pb-Ag-Mo-Ba-La-Ce,Au具有独立成矿的潜力。结合元素地球化学参数及富集离散特征,认为本区Au、Ag、Cu、Pb、Zn、Mo、La、Ce等元素具有一定的找矿潜力。本次工作共圈定8个综合异常。根据研究区成矿地质背景、异常特征及查证成果,与该区域内浪力克铜矿床和青分岭金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对比研究后,优选出干沙河和三道路圈—倒阳河2个成矿远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系沉积物 地球化学特征 找矿远景区 冷龙岭地区 北祁连
下载PDF
基于树轮资料重建祁连山东段冷龙岭1848年以来的干湿变化 被引量:9
7
作者 侯迎 王乃昂 +2 位作者 张学敏 程弘毅 路俊伟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18,共7页
利用在祁连山东段冷龙岭青海云杉森林上限采集的树轮样芯,建立3个树轮宽度年表,与气象资料的响应分析发现,上年9月到当年4月的降水量是冷龙岭上限云杉生长的限制因子。基于多元回归模型重建本区1848年以来的降水量,重建模型的方差解释... 利用在祁连山东段冷龙岭青海云杉森林上限采集的树轮样芯,建立3个树轮宽度年表,与气象资料的响应分析发现,上年9月到当年4月的降水量是冷龙岭上限云杉生长的限制因子。基于多元回归模型重建本区1848年以来的降水量,重建模型的方差解释量达到45%,并用交叉检验验证了模型的稳定性。低通滤波序列显示冷龙岭过去近160 a经历了4次干期:1853—1857年,1877—1880年,1919—1931年,1974—1975年和4次湿润期:1869—1872年,1888—1892年,1950—1956年,1970—1972年。通过与祁连山中、西段的干旱序列对比得出,在较长的时间尺度上祁连山山区东、西降水的低频变化具有一致性。MTM(Multi-taper method of spectrum analysis)周期分析显示冷龙岭降水量存在40 a左右和2~3 a的显著周期,研究结果表明,ENSO循环和东亚季风对冷龙岭降水量有着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轮 冷龙岭 干旱 ENSO
下载PDF
近40年来冷龙岭地区冰川退缩和气候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16
8
作者 田洪阵 杨太保 刘沁萍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4-38,共5页
运用比值阈值法(TM3/TM5)结合目视解译,从1973年、1999年和2010年3个时段的MSS、ETM、TM影像中提取了祁连山东段冷龙岭地区冰川的边界,并对距其较近的门源、乌鞘岭、武威和永昌4个气象站点1961—2010年的气象数据以及冰川区的气象数据... 运用比值阈值法(TM3/TM5)结合目视解译,从1973年、1999年和2010年3个时段的MSS、ETM、TM影像中提取了祁连山东段冷龙岭地区冰川的边界,并对距其较近的门源、乌鞘岭、武威和永昌4个气象站点1961—2010年的气象数据以及冰川区的气象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37a来,冰川处在持续退缩状态;近10a来,冰川消融速度加快;南坡退缩较快,北坡退缩较慢,其它坡向介于二者之间;(2)该区增温趋势较明显;该区的降水虽有少量增加,但趋势却很不明显;(3)37a来,冰川退缩的主要原因是气温的升高;近10a来,冰川加速消融反映了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的气温变化特征;南坡冰川对气候变化的反应较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退缩 气候变化 遥感 祁连山东段 冷龙岭
下载PDF
祁连山冷龙岭南麓垂直带植被移地试验中鹅绒委陵菜克隆生长特征 被引量:5
9
作者 薛晓娟 李英年 +3 位作者 张法伟 王建雷 汪诗平 杜明远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070-2075,共6页
在祁连山东段冷龙岭南麓海拔3200~3800m的4个样地间按主要植被类型进行双向移地试验,以自然垂直带移地样方内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 anserina)为研究对象,调查其克隆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适应特征。结果表明:鹅绒委陵菜从海拔3200m... 在祁连山东段冷龙岭南麓海拔3200~3800m的4个样地间按主要植被类型进行双向移地试验,以自然垂直带移地样方内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 anserina)为研究对象,调查其克隆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适应特征。结果表明:鹅绒委陵菜从海拔3200m和3400m分别双向移至4个不同海拔区生长1年后,所有样地中1条匍匐茎的植株最多(占43.66%),4条匍匐茎的最少(占4.23%);随海拔升高,它们的匍匐茎总条数分别表现为逐渐增多和减少-增加-减少的趋势,基株高度和基叶数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显著变化趋势,分株数逐渐增加,间隔子长度分别呈先增加后减少和增加-减小-增加的趋势;匍匐茎长度在移到3400m时最大,移到3800m时最小。研究发现,移地后鹅绒委陵菜的匍匐茎数、基株高度、基叶数、分株数、间隔子长度等均可发生变化;鹅绒委陵菜对不同海拔高度的生态环境表现出不同的克隆生长特征,以适应环境稳定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冷龙岭南麓 移地试验 鹅绒委陵菜 克隆 生长特征
下载PDF
冷龙岭活动断裂的滑动速率研究 被引量:87
10
作者 何文贵 刘百篪 +1 位作者 袁道阳 杨明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2000年第1期90-97,共8页
根据对冷龙岭断裂重点地段的野外调查 ,研究了该断裂的几何特征及滑动速率 .结果表明 :该断裂为一条全新世活动断层 ,由一组近于平行的次级断裂所组成 .按总体特征可将该断裂分为 3段 .中更新世以来各时代的断裂平均滑动速率分别为 :中... 根据对冷龙岭断裂重点地段的野外调查 ,研究了该断裂的几何特征及滑动速率 .结果表明 :该断裂为一条全新世活动断层 ,由一组近于平行的次级断裂所组成 .按总体特征可将该断裂分为 3段 .中更新世以来各时代的断裂平均滑动速率分别为 :中更新世 :2 .1 4~ 4.6 4mm/a ,晚更新世 :2 .86~ 4.0 7mm/a,全新世 :3.35~ 4.6 2mm/a .全新世以来该断裂平均垂直滑动速率为 0 .38mm/a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断裂带 走滑断层 滑动速率 冷龙岭
下载PDF
祁连山冷龙岭南坡移地植物叶片的碳氮特征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英年 赵新全 +3 位作者 张法伟 杜明远 汪诗平 贺金生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88-794,共7页
在祁连山冷龙岭南麓坡地进行不同海拔高度土壤(0~40(30)cm土层)和植被的整体双向移地实验,以探讨气候变化对主要物种和群落碳、氮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3 200 m的麻花艽移地至高海拔时,叶片碳、氮含量分别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和一直增... 在祁连山冷龙岭南麓坡地进行不同海拔高度土壤(0~40(30)cm土层)和植被的整体双向移地实验,以探讨气候变化对主要物种和群落碳、氮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3 200 m的麻花艽移地至高海拔时,叶片碳、氮含量分别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和一直增加的趋势,而碳/氮值下降明显。3 400 m的兰石草、珠芽蓼、垂穗披碱草、金露梅和鹅绒委陵菜5种植物大部分叶片碳、氮素含量及碳/氮呈现出随海拔增高而下降的趋势。3 600 m的矮嵩草、雪白委陵菜和重齿风毛菊3种植物叶片碳、氮含量及碳/氮在各海拔之间变化不明显。3 800 m的矮嵩草和矮火绒草的叶片碳、氮含量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加,碳/氮下降。整个群落来讲碳含量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氮含量和碳/氮比变化较小。研究发现,各群落和物种对移地的响应方式因物种组成、原生状态不同而存在差异;温度条件(以海拔升降模拟温度降升)对植被群落及主要植物叶片碳、氮含量和碳/氮比有一定影响,尤其是当高海拔稀疏植被移地到低海拔时,其叶片碳、氮和碳氮比与原生状况的植被群落及主要植物种相对变化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冷龙岭南麓 移地实验 植物碳、氮 碳氮比
下载PDF
利用小震和GPS资料分析冷龙岭地区现今变形过程与地震活动 被引量:9
12
作者 周琳 季灵运 +1 位作者 李长军 李君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16-423,共8页
利用小震资料对冷龙岭地区主要断裂的几何结构进行了研究,结合利用震源机制解反演的区域构造应力场和利用GPS资料计算的应变率场,分析探讨冷龙岭地区的地壳变形特征。结果表明:①冷龙岭地区的主压应力方向为NE向,与GPS主压应变率方向一... 利用小震资料对冷龙岭地区主要断裂的几何结构进行了研究,结合利用震源机制解反演的区域构造应力场和利用GPS资料计算的应变率场,分析探讨冷龙岭地区的地壳变形特征。结果表明:①冷龙岭地区的主压应力方向为NE向,与GPS主压应变率方向一致。应变率场峰值位于冷龙岭断裂以北的民乐—大马营断裂附近,然而该区域小震活动弱。②皇城—双塔断裂西段和东段地震基本上发生在15 km深度以内,倾向SW,浅部倾角较大,随着深度增加倾角逐渐变缓;皇城—双塔断裂中段存在一个近乎垂直的地震条带,震源深度明显大于其西段和东段。③冷龙岭断裂以左旋走滑运动为主,断裂南侧存在明显的挤压缩短变形。平行于冷龙岭断裂的GPS速度分量减小,呈现出明显的震间“S”型变形特征。利用反正切法计算得到该断裂的滑动速率和闭锁深度分别为3.9 mm/a和7.9 km,估算得到该断裂存在M_(0)=7.21×10^(19)N·m的地震矩亏损,表明冷龙岭断裂未来存在发生M_(W)7.2地震的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重定位 GPS 滑动速率 冷龙岭地区 门源地震
下载PDF
2022年青海门源M_(S)6.9地震后冷龙岭断裂未来强震的水平位错量评估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果 孙浩越 +3 位作者 吕丽星 冉洪流 周庆 周介元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08-315,共8页
2022年1月8日青海门源发生MS6.9地震,该地震造成冷龙岭断裂西端错断了兰新铁路大梁隧道,导致铁路长期停运,经济损失巨大。制定隧道修复方案时,需对冷龙岭断裂未来强震的水平位错量进行评估。结合近年来冷龙岭断裂的最新研究进展,同时采... 2022年1月8日青海门源发生MS6.9地震,该地震造成冷龙岭断裂西端错断了兰新铁路大梁隧道,导致铁路长期停运,经济损失巨大。制定隧道修复方案时,需对冷龙岭断裂未来强震的水平位错量进行评估。结合近年来冷龙岭断裂的最新研究进展,同时采用确定性方法和概率断层位错危险性分析方法评估冷龙岭断裂未来强震的水平位错量。考虑不确定因素影响,同时采用3名研究者提供的震级与最大位错量经验关系式进行估算。结果表明,不同经验关系式会对评估结果产生显著影响,其中根据确定性方法得到的冷龙岭断裂未来强震的水平位错量为2.32~4.36 m,均值为3.57 m。概率断层位错危险性分析结果随着超越概率的降低而增大,50年超越概率2%、100年超越概率2%和100年超越概率1%的结果均值分别为1.82 m、3.17 m、4.61 m。相较于确定性方法,概率断层位错危险性分析可提供不同超越概率水平下的位错参数,以供不同抗震设防要求的建筑采用。此外,对于地震活动性强的断裂,可采用低超越概率下的概率断层位错危险性分析结果,该结果可能会大于确定性方法评估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源 M_(S)6.9 地震 冷龙岭断裂 水平位错 概率断层位错危险性分析
下载PDF
北祁连冷龙岭蛇绿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5
14
作者 罗增智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5年第1期47-55,共9页
在北祁连造山带冷龙岭地区新发现一条蛇绿岩带,该蛇绿岩从下向上由地幔橄榄岩、辉长辉绿岩、玄武岩、硅质岩组成。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玄武岩可分类高Ti和低Ti两类,其中高Ti玄武岩具有LREE富集的稀土配分型式,富集K、Rb、Ba、Th、Nb... 在北祁连造山带冷龙岭地区新发现一条蛇绿岩带,该蛇绿岩从下向上由地幔橄榄岩、辉长辉绿岩、玄武岩、硅质岩组成。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玄武岩可分类高Ti和低Ti两类,其中高Ti玄武岩具有LREE富集的稀土配分型式,富集K、Rb、Ba、Th、Nb、Ta等不相容元素,呈现隆起型(驼峰式)分布型式,显示了典型的洋岛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为板内岩浆作用的产物。低Ti玄武岩具有LREE亏损,类似N-MORB的稀土配分模式,同时又具有相对于N-MORB富集的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等高场强元素的岛弧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代表了弧后盆地环境岩石组合。蛇绿岩岩石组合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该蛇绿岩套形成于弧后盆地环境,是早奥陶世北祁连洋的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绿岩 地球化学 弧后盆地 洋岛 冷龙岭
下载PDF
冷龙岭断裂岩石圈磁场特征与2016年青海门源6.4级地震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冯丽丽 李霞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117-121,134,共6页
在2016年1月21日门源6.4级地震发生以后,利用DB5小波基对该地震震中所在的冷龙岭断裂及其周边地区岩石圈磁场进行了小波分解,分析了各阶小波细节及小波逼近结果,并根据分解结果研究不同深度场源的岩石圈磁场与门源地震的关系。小波分解... 在2016年1月21日门源6.4级地震发生以后,利用DB5小波基对该地震震中所在的冷龙岭断裂及其周边地区岩石圈磁场进行了小波分解,分析了各阶小波细节及小波逼近结果,并根据分解结果研究不同深度场源的岩石圈磁场与门源地震的关系。小波分解的结果显示,浅层与中层的磁异常分布不均匀,震中位置位于ΔZ正负值转换区域;而底层磁异常则相对均匀宽缓,震中附近并无显著分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龙岭断裂 磁异常 门源地震 小波分解
下载PDF
北祁连冷龙岭中东段-毛毛山地区金矿化地质特征 被引量:1
16
作者 安国堡 辛存林 《甘肃科技》 2005年第2期114-116,共3页
本文系统阐述了北祁连西段冷龙岭中东段-毛毛山地区的地质构造、金岩石地球化学特点,异常分布及特征,研究了引起双龙沟异常的青分岭石英脉型岩金矿的控矿条件,结合祁连西段成矿规律,总结出了本区金的成矿地质条件。
关键词 冷龙岭中东段-毛毛山 金地球化学特征 金矿化地质特征 成矿条件
下载PDF
冷龙岭断裂带全新世破裂模式、大震复发特征研究及其区域构造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姜文亮 《国际地震动态》 2019年第9期46-48,共3页
青藏高原东北缘发育有一系列走滑逆冲断裂带,冷龙岭断裂带恰位于其东部最前缘部位,是青藏高原东北缘一条非常重要的左旋走滑构造带,同时冷龙岭断裂带也是祁连—海原构造带的重要组成段落之一,其构造变形与地震活动也直接揭示了祁连—海... 青藏高原东北缘发育有一系列走滑逆冲断裂带,冷龙岭断裂带恰位于其东部最前缘部位,是青藏高原东北缘一条非常重要的左旋走滑构造带,同时冷龙岭断裂带也是祁连—海原构造带的重要组成段落之一,其构造变形与地震活动也直接揭示了祁连—海原构造带对整个青藏高原东北缘构造变形的调整与传递作用。然而,同周围一系列具有强震构造背景的活动断裂带相比,目前对冷龙岭断裂地震地质研究程度仍有待加强。有关冷龙岭断裂带晚更新世以来滑动速率的研究结果分布在很大的研究范围内,有关冷龙岭断裂带全新世活动习性与大震复发特征的研究也有待深入。有学者认为,冷龙岭断裂带与金强河断裂、毛毛山断裂带与老虎山断裂共同构成“天祝地震空区”。发生在2016年与1986年的两次门源地震,造成该区地震地质研究形势更加严峻。对冷龙岭断裂带全新世破裂模式、大震复发特征进行研究,并明确其区域深部结构特征、地壳变形模式,综合构建冷龙岭断裂带及区域地震构造模型非常有必要,相关研究结果也将提升对冷龙岭断裂带及该区域地震活动性的认识,为冷龙岭及门源地区地震灾害防御提供重要依据。相关成果还可以促进对祁连—海原构造带整体地壳变形继承关系的认识,增强对该区第四纪地震构造环境与构造动力学特征的理解,更全面地认识冷龙岭断裂带在青藏高原东北缘的构造地位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龙岭断裂带 青藏高原东北缘 地基LiDAR 高分辨率遥感 构造地貌 累计位移概率密度 全新世 破裂模式 大震复发间隔 地震构造模型
下载PDF
祁连山冷龙岭地区铀矿化特征及找矿方向
18
作者 李彦强 鲁宝龙 戴佳文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4年第20期6-7,共2页
冷龙岭地区位于祁连山铀成矿带中段,下奥陶统火山岩、下志留统条带状砂岩及硅质岩、上泥盆统块状砾岩和含砾砂岩是重要的含铀建造;矿化受断裂和裂隙构造控制,区域性NW向构造岩浆岩带控制着矿带的延展方向,矿体产于多次活动的断裂构造带... 冷龙岭地区位于祁连山铀成矿带中段,下奥陶统火山岩、下志留统条带状砂岩及硅质岩、上泥盆统块状砾岩和含砾砂岩是重要的含铀建造;矿化受断裂和裂隙构造控制,区域性NW向构造岩浆岩带控制着矿带的延展方向,矿体产于多次活动的断裂构造带中;矿化与岩体有密切的时空关系,许多矿点和矿化点围绕岩体分布或产于岩体内部,晚加里东-晚燕山期的火山-次火山中酸性岩浆活动引起和促进了含铀建造中铀的活化、迁移和富集;铀矿化是地层、构造和岩浆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矿化类型属于钠交代热液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化特征 成矿作用 冷龙岭 钠交代 找矿方向
下载PDF
2022年1月8日青海门源M_(S)6.9地震孕震环境和冷龙岭断裂分段延展特征 被引量:15
19
作者 赵凌强 孙翔宇 +4 位作者 詹艳 杨海波 王庆良 郝明 刘雪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36-1546,共11页
2022年1月8日1时45分,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北纬37.77°,东经101.26°)发生6.9级地震,发震断裂为祁连—西海原断裂冷龙岭段(以下简称冷龙岭断裂),这是冷龙岭断裂继2016年1月21日M_(S)6.4地震之后发生的又一次破坏性中强地震.本... 2022年1月8日1时45分,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北纬37.77°,东经101.26°)发生6.9级地震,发震断裂为祁连—西海原断裂冷龙岭段(以下简称冷龙岭断裂),这是冷龙岭断裂继2016年1月21日M_(S)6.4地震之后发生的又一次破坏性中强地震.本文在三条跨过冷龙岭断裂不同区段的大地电磁剖面数据三维反演出的电性结构约束下,解译出该断裂不同区段的深部延展特征,并进一步探讨2022年门源M_(S)6.9地震动力学模式和孕震构造模型.冷龙岭断裂整体上表现为延伸至下地壳的大型高低阻电性边界带的特征,符合以往大地电磁探测结果约束的大型走滑断裂带的电性结构特点.2016年门源M_(S)6.4地震和2022年门源M_(S)6.9地震均发生在冷龙岭附近的高低阻体边界带并靠近高阻一侧.冷龙岭断裂西段构造较为复杂,主断裂为近直立的电性边界带,北侧的肃南—祁连断裂和民乐—大马营断裂是其伴生断裂并分担了逆冲分量,断裂中东段表现为单一向南倾向的电性边界带.冷龙岭断裂自西向东运动性质存在着以走滑为主向逆冲兼具走滑转变的趋势,这与2022年M_(S)6.9地震和2016年M_(S)6.4地震两次地震显示出不同发震机制相符合.结合研究区GPS和精密水准场资料分析,冷龙岭断裂是青藏高原北东向挤压扩展应力转化为南东向迁移和逃逸的核心区域,这种应力方向转变导致冷龙岭断裂发生强烈左旋走滑作用是发生2022年1月8日青海门源M_(S)6.9地震的动力学来源.随着青藏高原北东向推挤作用的持续进行以及冷龙岭断裂在南北两侧表现为重要物性差异带的特点,判断该断裂未来依旧是强震孕育风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源M_(S)6.9地震 大地电磁三维反演 冷龙岭断裂 孕震模式 古浪推覆体
下载PDF
祁连山东端冷龙岭隆起及邻区深部电性结构与孕震构造背景 被引量:10
20
作者 赵凌强 詹艳 +4 位作者 王庆良 孙翔宇 郝明 祝意青 韩静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14-1025,共12页
祁连山东端冷龙岭隆起及其附近地区是青藏高原东北缘与阿拉善地块强烈相互挤压碰撞区域,也是历史地震活动极为强烈区域.为了揭示冷龙岭隆起及其附近区域的断裂深部延伸状况、强震孕育构造背景以及区域动力学特征等,我们在已有大地电磁... 祁连山东端冷龙岭隆起及其附近地区是青藏高原东北缘与阿拉善地块强烈相互挤压碰撞区域,也是历史地震活动极为强烈区域.为了揭示冷龙岭隆起及其附近区域的断裂深部延伸状况、强震孕育构造背景以及区域动力学特征等,我们在已有大地电磁数据的基础上,新近在冷龙岭隆起附近以及西南侧区域进行了数据采集,获得了一条自西南向北东穿过西秦岭地块、陇西盆地、祁连山冷龙岭隆起和阿拉善地块的长约460 km的大地电磁剖面(LJS-N)数据,并利用三维电磁反演成像技术对全剖面数据进行了反演,同时也对位于该剖面西侧约80 km外的一条大地电磁剖面(DKLB-M)数据进行了三维反演成像.2条电磁探测剖面结果均揭示了祁连—西海原断裂带展现为略向西南倾斜的大型超壳电性边界带,该断裂是祁连山东端冷龙岭隆起区域最重要的主边界断裂,其北东侧和西南侧地块的深部电性结构呈现出截然不同电阻率分布特征,其西南侧的南祁连地块、陇西盆地以及西秦岭地块在地壳尺度展示为埋深深浅不一的高-低-次高阻结构特点,而其北东侧古浪推覆体表现为西南深、东北浅“鼻烟壶”状较完整的高阻结构特征,再往北到阿拉善地块则呈现为高-低-次高水平三层结构样式.1927年M 8.0古浪、1954年M 7.0民勤和2016年M 6.4门源地震的震源都处于统一的高阻古浪推覆体之中.在青藏高原北东向挤压作用的控制下,祁连山东端冷龙岭隆起区域的祁连—西海原断裂、祁连山北缘断裂和红崖山—四道山断裂以叠瓦状向北北东向顺序推覆拓展到阿拉善地块,这种拓展作用是该区中强地震的动力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龙岭隆起 祁连—西海原断裂 红崖山—四道山断裂 大地电磁三维反演 深部孕震环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