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8篇文章
< 1 2 6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南部陆域冻土区钻孔岩芯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水合物指示意义
1
作者 周亚龙 杨志斌 +2 位作者 张舜尧 张富贵 王惠艳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79-1290,共12页
为探讨青海南部陆域冻土区烃源岩地球化学异常成因及气源条件,通过分析青海开心岭冻土区TK-1钻孔岩芯样品中酸解烃、荧光光谱、甲烷碳同位素含量及垂向迁移变化特征,解析其烃类地球化学异常成因,剖析岩芯中烃类异常与裂隙或破碎带、水... 为探讨青海南部陆域冻土区烃源岩地球化学异常成因及气源条件,通过分析青海开心岭冻土区TK-1钻孔岩芯样品中酸解烃、荧光光谱、甲烷碳同位素含量及垂向迁移变化特征,解析其烃类地球化学异常成因,剖析岩芯中烃类异常与裂隙或破碎带、水合物稳定带、烃类运聚成藏过程的响应关系,研究其对天然气水合物及烃类运聚的地球化学指示意义。结果显示:钻孔岩芯中烃类在62~80 m、112~119 m、150~169 m和254~350 m深度段出现明显的地球化学异常富集特征,钻孔岩芯酸解烃中烃类组成、参数比值(C_(1)/ΣC_(1-5)、C_(1)/ΣC_(2-5)、C_(1)/ΣC_(2-3)、iC_(4)/nC_(4)等)、甲烷碳同位素(δ^(13)C_(PDB))显示烃类以热解成因为主,包括油型裂解气、凝析油伴生气、煤成气和少量的无机成因气。二叠系那益雄组煤系烃源岩处于高—过成熟阶段,其热演化过程中的生排烃气可能是形成水合物所需气体的重要来源。冻土带的封盖“挡板效应”,在冻土层下方形成烃类地球化学强异常,可作为天然气水合物及烃类运聚等异常现象的指示。裂隙或破碎带内岩芯酸解烃组分含量相对较高,随着深度变化,烃类组分呈现明显的“色层效应”,显示裂隙或破碎带对烃类的运移、聚集具有一定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解烃 甲烷碳同位素 天然气水合物 地球化学 开心岭冻土区
下载PDF
天然热释光测量技术在多年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勘查中的应用
2
作者 王惠艳 唐瑞玲 毕婧 《物探与化探》 CAS 2024年第1期24-30,共7页
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形成机理复杂,成因多源,发展多种捕捉微渗漏信息技术,提高勘查成功率是亟需解决的难题。本文首次把天然热释光测量技术应用于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勘查中,利用RGD-6型热释光剂量仪测试了祁连山冻土区土壤样品热释光强度... 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形成机理复杂,成因多源,发展多种捕捉微渗漏信息技术,提高勘查成功率是亟需解决的难题。本文首次把天然热释光测量技术应用于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勘查中,利用RGD-6型热释光剂量仪测试了祁连山冻土区土壤样品热释光强度,总结出适用于木里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勘查的加热程序,以及样品取样粒级。试验结果表明,祁连山冻土区土壤样品最佳取样粒级为-60~100目,最佳升温速率应设置为5℃/s,最佳升温区间为50~400℃。根据祁连山冻土区土壤天然热释光强度异常特征,圈定了天然气水合物在地表的异常边界,天然热释光强度异常模式为顶部异常,与烃类异常模式存在良好的对应关系。土壤天然热释光不受微生物的影响,灵敏度高,是一种很有前景的寻找天然气水合物的方法,在今后的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查过程中可以将这种技术加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热释光 粒级 温度 天然气水合物 冻土区 祁连山
下载PDF
断层作用下季节性冻土区埋地输气管道安全性分析
3
作者 郝润霞 付中方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0-165,共6页
季节性冻土区埋地输气管道在断层作用下的安全性受到诸多因素影响,为研究管道内天然气温度、管道埋置深度、管道内压、管道壁厚对埋地输气管道安全性的影响,借助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管土非线性相互接触模型模拟断层错动。分析可得,在... 季节性冻土区埋地输气管道在断层作用下的安全性受到诸多因素影响,为研究管道内天然气温度、管道埋置深度、管道内压、管道壁厚对埋地输气管道安全性的影响,借助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管土非线性相互接触模型模拟断层错动。分析可得,在研究的数据范围内:埋地输气管道在断层作用下的最大应力出现在断层附近的管道上,虽然断层两侧管道均有应力集中,但是两侧应力集中分布范围与峰值大小并不相同;提高管道内天然气温度可以降低埋地输气管道在断层错动下的应力,降低埋地输气管道破坏的可能性;浅埋管道能够减小断层作用下埋地输气管道应力,降低埋地输气管道被破坏的可能性;埋地输气管道内压越高,管道应力随断层错动增长的越迅速,发生破坏的可能性越大;埋地输气管道壁越厚,管道应力随断层错动增长的越缓慢,发生破坏的可能性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 断层 埋地输气管道 季节性冻土区
下载PDF
冻土区桥梁桩基础抗震试验研究现状及展望
4
作者 齐煜 张熙胤 +2 位作者 王万平 黄安琪 张文静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61,共11页
总结了现阶段冻土区桥梁桩基础抗震试验研究的主要任务,从试验的目的、优势、设计和不足等方面对冻土三轴压缩试验、桩-冻土体系拟静力试验和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与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发展方向。考... 总结了现阶段冻土区桥梁桩基础抗震试验研究的主要任务,从试验的目的、优势、设计和不足等方面对冻土三轴压缩试验、桩-冻土体系拟静力试验和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与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发展方向。考虑到室内试验中桥梁桩基础-冻土相互作用体系实施难度的问题,提出了采用子结构试验方法开展冻土区桥梁抗震试验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土区 桥梁桩基础 三轴压缩试验 拟静力试验 振动台试验
下载PDF
1974—2020年大兴安岭北部多年冻土区积雪变化及其与地面、空气温度的关系
5
作者 宝乐尔其木格 张秋良 郝帅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9-167,共9页
基于大兴安岭北部多年冻土区5个气象站1974—2020年逐日气温、地面温度、积雪深度资料,利用气象统计方法分析了积雪气候特征及长期变化、积雪物候变化及积雪对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兴安岭北部冻土区积雪深度年内变化呈单峰型,积雪深... 基于大兴安岭北部多年冻土区5个气象站1974—2020年逐日气温、地面温度、积雪深度资料,利用气象统计方法分析了积雪气候特征及长期变化、积雪物候变化及积雪对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兴安岭北部冻土区积雪深度年内变化呈单峰型,积雪深度最大出现在2月,平均17.9 cm,年积雪日数为161.5 d,积雪日数和积雪深度最大月份不重合。年均积雪深度为10.6 cm,最大积雪深度平均为22.6 cm,近47 a年均积雪深度呈弱的上升趋势。积雪初日显著推迟,终日显著提前,使得积雪持续日数明显缩短。研究区年均积雪深度和冷季地面−雪面温差呈较好的正相关,年最大积雪深度和冷季地面−雪面温差亦呈较好的正相关,积雪深度越大其对地面的隔热作用越大,年均积雪深度每增加1 cm,地面−雪面温差升高0.4211℃,年最大积雪深度每增加1 cm,地面−雪面温差升高0.2889℃,年均积雪深度对冷季地面−雪面温差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北部 多年冻土区 积雪物候 地面−雪面温差
原文传递
高原冻土区富水场地地基处理措施对比研究
6
作者 贺大虎 樊海元 +3 位作者 王和军 陈建明 王壮 王立祥 《中国建材科技》 CAS 2024年第1期60-64,共5页
高原冻土区地质条件复杂,冻土地基的差异性冻胀和融沉变形威胁着工程的长期稳定性和服役性能。为满足工程基础的工后沉降与沉降差要求,同时减少对下部冻土的扰动,以多年冻融区过渡段某富水场地为例,开展地基处理现场试验,对比块石抛填... 高原冻土区地质条件复杂,冻土地基的差异性冻胀和融沉变形威胁着工程的长期稳定性和服役性能。为满足工程基础的工后沉降与沉降差要求,同时减少对下部冻土的扰动,以多年冻融区过渡段某富水场地为例,开展地基处理现场试验,对比块石抛填和块石抛填+换填两种地基处理施工方案。结果表明,针对包括淤泥质泥岩、粉砂质土、中粗砂、冻融区过渡带四种工程地质条件,采用块石抛填方案均出现翻浆、冒泥等现象,无法碾压达成地基处理要求,而采用块石抛填+换填处理方案,经8~10遍碾压后,压实度均能达到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冻土区 地基处理 块石抛填 块石换填
下载PDF
高寒季节性冻土区铁路路桥过渡段冻胀特性数值模拟研究
7
作者 董亮 吴贻珂 +2 位作者 邹佳安 韩笑 苏永华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8-78,共11页
铁路路桥过渡段是整个线路中至关重要部分,也是相对薄弱部位,高寒季节性冻土区铁路路桥过渡段填土冻胀引起墩台梁体变形变位,对线路平顺性造成了很大影响。针对高寒季节性冻土区铁路路桥过渡段冻胀问题,基于热力耦合理论,采用ABAQUS软... 铁路路桥过渡段是整个线路中至关重要部分,也是相对薄弱部位,高寒季节性冻土区铁路路桥过渡段填土冻胀引起墩台梁体变形变位,对线路平顺性造成了很大影响。针对高寒季节性冻土区铁路路桥过渡段冻胀问题,基于热力耦合理论,采用ABAQUS软件建立铁路路桥过渡段数值模型,分析过渡段温度场与填土冻胀发展变化规律,探讨由桥台后填土冻胀引起的桥梁-桥台-填土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材料热力学特性与桥台温度边界是影响温度场平衡过程与分布规律的主要因素,且距桥台距离增加,影响逐渐减弱;过渡段土体地温具有正弦分布、相位滞后与振幅衰减规律;随着填土水平冻胀变形发展,桥台会逐渐发生侧移和倾斜,进而导致桥梁与桥台顶紧,影响桥梁结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 路桥过渡段 高寒季节性冻土区 冻胀变形 季节性冻土 热力耦合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DSR理论-综合云理论的中俄冻土区管道保温层效果失效类型研究
8
作者 朱美全 金晓颖 +11 位作者 车富强 王宏伟 王文辉 周刚义 李国玉 李新宇 何瑞霞 杨如轩 唐建军 李善珍 张泽 金会军 《冰川冻土》 CSCD 2024年第2期625-636,共12页
冻土区管道保温层效果与评价指标变化的随机性密切相关,以往冻土区管道保温层效果评价模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与不足。为了提升冻土区管道保温层效果模型的应用效果,本文基于驱动力-状态-响应(Driving force-State-Response,DSR)理论、综... 冻土区管道保温层效果与评价指标变化的随机性密切相关,以往冻土区管道保温层效果评价模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与不足。为了提升冻土区管道保温层效果模型的应用效果,本文基于驱动力-状态-响应(Driving force-State-Response,DSR)理论、综合云理论和迭代运算方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构建适用于中俄冻土区管道保温层效果的评价模型。为了验证冻土区管道保温层效果评价模型的科学性,以中俄管道沿线(漠河—大庆段)四处典型监测区域MDX007、MDX113、MDX304和MDX364为实例,应用评价模型对管道保温层效果的失效类型和失效可能性概率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运用评价模型可以科学指导中俄原油管道保温层效果的评估,并依据相应的保温层效果失效类型结果给出对应的措施建议。综合云模型能够结合不同理论模型的优势,保证冻土工程环境评价的科学性,通过置信度值验证,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研究成果可为中俄原油管线安全稳定运营提供战略性的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土区管道 保温措施热效果 驱动力-状态-响应(DSR)模型 综合评价云模型
下载PDF
铁路多年冻土区电力杆塔施工技术研究
9
作者 高政贵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 2024年第3期0024-0027,共4页
在社会快速发展和科技不断进步的背景下,铁路交通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但是我国众多地区面临着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其中冻土区域的铁路建设尤为具有挑战性。冻土地区的特殊气候和地质条件,给电力杆塔的施工带来了... 在社会快速发展和科技不断进步的背景下,铁路交通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但是我国众多地区面临着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其中冻土区域的铁路建设尤为具有挑战性。冻土地区的特殊气候和地质条件,给电力杆塔的施工带来了诸多困难和挑战,为了更好地解决该问题,本文将对铁路多年冻土区电力杆塔施工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以期能够对铁路工程建设领域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 多年冻土区 电力杆塔 施工技术
下载PDF
不同施工季节对多年冻土区锥柱式基础地温回冻影响
10
作者 张军 张泽 +3 位作者 郭磊 谢春磊 金豆豆 翟金榜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02-513,共12页
为研究多年冻土区输电线塔基锥柱基础在不同季节施工条件下其地温的整体回冻过程,以及不同季节施工对多年冻土的扰动特点,从保持多年冻土地温稳定性的角度优化大开挖类基础施工时期,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以青藏直流输电工程为背景,利用... 为研究多年冻土区输电线塔基锥柱基础在不同季节施工条件下其地温的整体回冻过程,以及不同季节施工对多年冻土的扰动特点,从保持多年冻土地温稳定性的角度优化大开挖类基础施工时期,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以青藏直流输电工程为背景,利用查拉坪地区地质及气象资料,并选择了典型月份(1月、4月、7月和10月)对锥柱基础不同季节施工后早期地温场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秋冬季(10月和1月)施工后,锥柱基础周围土体将保持冻结,其中1月施工后最快10 d回填区土体和天然冻土的温度差异即可消失,回填土热扰动较小;春夏季(4月和7月)施工会增大回冻期活动层深度和基础底部的融化深度,特别是7月施工可使活动层深度降低至基底(4.0 m),而4月施工由于增高了回填土土体温度,导致整个回冻时间长达195 d,不利于基础的重新冻结和后续工作的开展。考虑到10月后外界气温逐渐降低,因此,10月至次年1月可以作为多年冻土区锥柱基础的最佳施工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冻土区 锥柱基础 施工季节 回冻温度场 施工时间
下载PDF
冻土区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基础接地研究
11
作者 王强 《铁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72-77,共6页
研究目的:近年来冻土区修建电气化铁路的需求日益紧迫。冻土区铁路具有长大坡道多、列车功率大、土壤电阻率高等特点,易引起钢轨电位升高,危及人身安全、设备安全、行车安全。为降低冻土区电气化铁路钢轨电位,以西部地区某铁路为研究对... 研究目的:近年来冻土区修建电气化铁路的需求日益紧迫。冻土区铁路具有长大坡道多、列车功率大、土壤电阻率高等特点,易引起钢轨电位升高,危及人身安全、设备安全、行车安全。为降低冻土区电气化铁路钢轨电位,以西部地区某铁路为研究对象,针对路基特点、土壤特性,对单个接触网基础接地电阻进行计算,并综合考虑供电臂内多基础接地共同作用,进行钢轨电位分析,寻求解决冻土区电气化铁路钢轨接地问题的技术方案。研究结论:(1)将沿线接触网管桩基础与钢轨进行电气连接,形成钢轨-管桩-大地的电流通路,可降低钢轨对地泄漏电阻,抑制钢轨最大电位;(2)沿线基础纳入接地系统后,钢轨电位最大值可降低26.9%;基础增设专用接地体后,钢轨电位最大值可降低34.6%;(3)本研究结果可为高土壤电阻率地区电气化铁路接地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土区 电气化铁路 接触网 基础 接地
下载PDF
季节冻土区纤维改良路基土冻胀融沉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泽成 李栋伟 +5 位作者 秦子鹏 安令石 季安 夏明海 王振华 鹿庆蕊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5-154,共10页
为研究冻融循环下纤维改良路基土含水率、纤维掺量对土体冻胀融沉特性的影响规律,通过开展室内单向冻融试验,测得不同含水率、纤维掺量下路基土的冻融特性,获得水分场变化、冻胀率、融沉系数、冻融全过程温度场以及结冰温度变化规律。... 为研究冻融循环下纤维改良路基土含水率、纤维掺量对土体冻胀融沉特性的影响规律,通过开展室内单向冻融试验,测得不同含水率、纤维掺量下路基土的冻融特性,获得水分场变化、冻胀率、融沉系数、冻融全过程温度场以及结冰温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试样单向冻融过程中,随着深度的增加水相变程度越来越小,且冻融结束后各位置含水率不一致。不同初始含水率下的土样经历冻融循环后其水分重分布比较明显,不同纤维掺量的土样经历冻融循环后其水分分布基本相似。随着纤维掺量的增加,其水分迁移程度减小;2)8%~16%含水率范围内,其冻结竖向位移最大达到1.19 mm,其融化竖向位移最大达到2.56 mm,达到12%含水率时其冻胀率和融沉系数基本趋于稳定。在0%~0.5%纤维掺量范围内,其冻结竖向位移最大达到1.10 mm,其融化竖向位移最大达到2.85 mm;3)随着纤维掺量的增加其相变潜热越明显,土体结冰温度先降低后上升,在纤维掺量为0.3%时其结冰温度最低为-1.95℃,且达到结冰温度时间最长为14.1 min。研究成果可以为西部粉砂土分布地区铁路及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冻土区 聚丙烯纤维 改良路基土 冻胀融沉 结冰温度
下载PDF
基于电阻率测井的冻土区水合物储层AMT响应特征研究
13
作者 肖昆 邹长春 +3 位作者 卢振权 杨亚新 李红星 段忠义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179-4197,共19页
音频大地电磁测深(AMT)是以岩石的电性差异为基础来研究地层电性结构的有效探测方法。冻土区水合物具有显著的高阻特征,与围岩存在电性差异,AMT方法可用于冻土区水合物勘探评价。基于祁连山冻土区水合物储层的实际赋存地质特征,结合电... 音频大地电磁测深(AMT)是以岩石的电性差异为基础来研究地层电性结构的有效探测方法。冻土区水合物具有显著的高阻特征,与围岩存在电性差异,AMT方法可用于冻土区水合物勘探评价。基于祁连山冻土区水合物储层的实际赋存地质特征,结合电阻率测井建立水合物储层的地电模型,采用有限单元法和非线性共轭梯度法数值模拟了AMT方法探测水合物储层的适用范围和最佳采集参数设置方案。当水合物储层孔隙度小于5%、水合物饱和度大于70%、赋存规模小于50 m、埋深超过500 m时,AMT方法难以识别与圈定水合物储层;在水合物可能赋存区域,效果最佳的采集参数为3倍区域宽度的测线长度、11个测点数、4个高频段(100~1000 Hz)的频点数。研究结果可为祁连山冻土区水合物电法勘探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冻土区 水合物 电阻率测井 音频大地电磁测深 响应特征
下载PDF
高山多年冻土区地面温度研究进展
14
作者 罗栋梁 雷汶杰 +6 位作者 康建芳 王金牛 孙建 张林 魏彦强 陈方方 高怡婷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42-964,共23页
多年冻土是冰冻圈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其热状态和冻融过程的水热交换深刻影响高寒地区的水源涵养功能、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生态环境稳定。多年冻土区大气-地面的能量交换过程对气候变化及生态水文等冰冻圈相关环境要素的稳定及动态变化... 多年冻土是冰冻圈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其热状态和冻融过程的水热交换深刻影响高寒地区的水源涵养功能、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生态环境稳定。多年冻土区大气-地面的能量交换过程对气候变化及生态水文等冰冻圈相关环境要素的稳定及动态变化具有决定性作用。地面温度是高山多年冻土区大气-地面能量平衡的重要指标和冻土模拟制图的关键驱动条件。本文从冻土-气候关系、地面温度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地面温度监测和冻土模型等方面综述了高山多年冻土区地面温度主要的研究进展;并就空间异质性极强条件下植被、积雪、土壤等局地因素对高山多年冻土区气温和地面温度差的影响,以及地面温度的冻土模拟应用进行了展望。研究认为,地面温度是冻土热状态模拟制图的上边界条件,是比气温和遥感陆面温度更有效的多年冻土存在状态的指标,同时也是比钻探测温更简单经济的多年冻土热状态调查手段,然而过去研究不多,因此亟待开展高山多年冻土区地面温度及其与相关下垫面要素的长期协同监测。基于气温、遥感陆面温度进行多年冻土热状态的中大比例尺精准模拟及其时空分布制图,应充分考虑植被和积雪等因素对气温和陆面温度的定量削减作用,否则易造成多年冻土及活动层模拟与实际分布的较大误差。此外,中纬度高山多年冻土区极强的太阳辐射导致积雪较难稳定驻留,但其复杂相变作用对下伏多年冻土热状态的影响尚需长期定位监测和模拟研究以精准量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多年冻土区 地面温度 冻土-气候关系 局地因素 冻土模型
下载PDF
两种土壤冻融判别算法在东北冻土区的判别精度评价
15
作者 肖杨 满浩然 +3 位作者 战大庆 董星丰 臧淑英 李苗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0-152,共13页
本文基于AMSR2被动微波数据和0 cm地表温度数据,对比分析冻融判别函数算法和双指标算法在东北冻土区的判别精度及适用性。结果表明:(1)两种算法的Kappa系数都在0.7以上,总体判别精度在87%以上,具有较好的性能。(2)两种算法在升轨时期的... 本文基于AMSR2被动微波数据和0 cm地表温度数据,对比分析冻融判别函数算法和双指标算法在东北冻土区的判别精度及适用性。结果表明:(1)两种算法的Kappa系数都在0.7以上,总体判别精度在87%以上,具有较好的性能。(2)两种算法在升轨时期的总体判别精度高于降轨时期。在使用升轨数据时,双指标算法判别精度略高于冻融判别函数算法;使用降轨数据时,冻融判别函数算法判别精度更高。(3)冻融判别函数算法对冻土的判别精度高,双指标算法在识别融土方面具有优势。(4)两种算法对多年冻土区的土壤冻融判别精度高于季节冻土区。本研究的评价结果可为东北冻土区制备高精度、长时序地表冻融数据集提供基础数据资料,为选择合适的土壤冻融判别算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冻土区 土壤冻融 AMSR2 判别精度
下载PDF
高寒冻土区露天矿水传输涵养系统构建模式及应用
16
作者 王伟超 王佟 +5 位作者 王明宏 李永红 梁振新 赵欣 孙玉琦 李有鑫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68-179,共12页
水源涵养修复与保护一直是露天矿从开采到闭坑后全生命周期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中的薄弱环节,涉及高寒冻土区复杂背景下多学科、多圈层环境下更为错综复杂的水问题,其中相互联动水文过程的分析研究更是巨大挑战。在分析自然环境及高寒冻... 水源涵养修复与保护一直是露天矿从开采到闭坑后全生命周期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中的薄弱环节,涉及高寒冻土区复杂背景下多学科、多圈层环境下更为错综复杂的水问题,其中相互联动水文过程的分析研究更是巨大挑战。在分析自然环境及高寒冻土环境下水传输涵养的影响因素和矿山开采活动对水传输涵养影响的基础上,从不同形式和环境圈层中水的相互交织传输过程,重点分析在自然环境、露天矿生产活动破坏影响和人工修复保护3种情形下的水传输涵养机理。基于全面联系分析查找问题的思路和综合系统治理的原则,提出了水传输涵养系统的概念,并从3个基本构架提出了露天矿水传输涵养系统模式构建:(1)从治理区到与自然水系联通的20余种组合模式及不同类型对象基本适用条件,提出了地表水系联通搭接顶层系统构建;(2)按照近似原位涵养、汇水传输、过水传输、输排通道等功能单元定位,从生态截排水沟、不同截排水沟空间展布样式和输排水骨干网、汇水支网、功能单元分区提出生态截排水网络构建;(3)从微地貌整形、地表毛细沟网络和垂向上多元生态地质层重构理念支撑原位水源涵养系统重构的底层设计。基于以上研究,以5号井为例将其规划建造成10个功能单元分区,实现分区引导下地表水补径排汇空间分布的重新调整分配,最终形成5号井新的地表水传输涵养系统。研究旨在为高寒冻土区露天矿水的修复保护工作提供新的系统思路和方法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冻土区 水传输涵养机理 水传输涵养系统 地表水系联通 生态截排水网络 原位水涵养系统
下载PDF
CMIP6模式中北半球及多年冻土区降水变化的比较研究
17
作者 金浩东 彭小清 +3 位作者 陈聪 赵耀华 杜冉 彭思佳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41-654,共14页
利用Climatic Research Unit(CRU)资料,系统评估了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6,CMIP6)17个全球气候模式及其集合平均对历史时期(1985—2014年)北半球及多年冻土区年降水量的模拟能力;分... 利用Climatic Research Unit(CRU)资料,系统评估了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6,CMIP6)17个全球气候模式及其集合平均对历史时期(1985—2014年)北半球及多年冻土区年降水量的模拟能力;分析了不同未来情景(SSP1-2.6、SSP2-4.5、SSP3-7.0、SSP5-8.5)下,北半球及多年冻土区未来年降水量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CMIP6模式对北半球及多年冻土区年降水的空间分布有较为合理的模拟能力,但相对于观测数据在北半球和多年冻土区分别有11%和42%的高估。未来北半球及多年冻土区的年降水量变化随着辐射强迫水平的升高而加快。在SSP5-8.5情景下增加速率最快,北半球和多年冻土区的年降水增加速率分别为13 mm·(10a)^(-1)、20 mm·(10a)^(-1),相较于历史时期最后一年(2014年)年降水分别增加了134 mm、178 mm。北半球陆地平均年降水量始终高于多年冻土区,但多年冻土区增加速率要高于北半球。在SSP3-7.0以及SSP5-8.5情景下,多年冻土区年降水量增加速率是北半球的1.5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半球 多年冻土区 CMIP6 降水
下载PDF
高纬度季节性冻土区域光伏桩基础快速精准施工技术
18
作者 刘建 黄毅 +2 位作者 王化恶 潘研 袁政 《中国高新科技》 2023年第13期138-139,142,共3页
在新疆极寒冻土区修建光伏电站,极易受到冻融和恶劣气候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在修建光伏支架微型钻孔灌注桩基时,不能简单复制其他地区的施工方式,而是要综合考虑当地水文地质、气候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以浙能乌尔禾光伏电厂为实例,探索... 在新疆极寒冻土区修建光伏电站,极易受到冻融和恶劣气候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在修建光伏支架微型钻孔灌注桩基时,不能简单复制其他地区的施工方式,而是要综合考虑当地水文地质、气候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以浙能乌尔禾光伏电厂为实例,探索在极寒冻土区及戈壁滩上采用微型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技术,形成一套简单、切实可行的方案,可为类似项目施工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土区 光伏支架 戈壁滩 微孔灌注桩 基础 施工
下载PDF
多年冻土区白桦次生林蒸腾特征及其对影响因子的响应
19
作者 尚友贤 满秀玲 徐志鹏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10-319,共10页
探究多年冻土区白桦次生林蒸腾特征对影响因子的响应,为准确评估该地区森林生态系统水文效应提供科学参考。运用热扩散式探针法,从2021年5—9月对多年冻土区的白桦树干液流进行监测,并同步观测影响因子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整个观测期,... 探究多年冻土区白桦次生林蒸腾特征对影响因子的响应,为准确评估该地区森林生态系统水文效应提供科学参考。运用热扩散式探针法,从2021年5—9月对多年冻土区的白桦树干液流进行监测,并同步观测影响因子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整个观测期,白桦次生林蒸腾表现出明显的小时、日、月变化。(1)白桦次生林小时蒸腾特征表现为优势木>中等木>被压木,蒸腾动态在晴天呈单峰曲线,在雨天呈双峰曲线。日尺度上,白桦次生林蒸腾平均值为1.47 mm/d,且最大值出现在7月。在整个观测期,林分蒸腾表现出明显的月变化,即7月>6月>8月>9月>5月,分别为65.08,62.43,54.27,22.92,19.84 mm;(2)林分累计蒸腾量共计224.54 mm,占同期降雨量的32.41%,其中优势木为林分蒸腾的主要贡献者,占林分总蒸腾量的62.64%;(3)在小时尺度上,林分蒸腾量主要受大气温度和饱和水汽压差所影响;日尺度上,林分蒸腾与潜在蒸散、空气温度、太阳辐射、饱和水汽压差、叶面积指数以及土壤温度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空气相对湿度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土壤含水量关系不显著(p>0.05),潜在蒸散、叶面积指数、饱和水汽压差以及空气温度是驱动林分日蒸腾的主要影响因子;月尺度上,空气温度对林分蒸腾的影响最大,其对林分蒸腾的解释度高达93.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冻土区 林分蒸腾 大气因子 叶面积指数 土壤含水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