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复合盐侵-冻融环境下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试验研究
被引量:
3
1
作者
韩霄羽
姚贤华
+1 位作者
管俊峰
钱国双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0-23,28,共5页
对混凝土在3.5%、10.5%、17.5%复合盐(NaCl、Na_2SO_4、NaHCO_3、Na_2CO_3)溶液的侵蚀作用下,研究了在复合盐侵蚀和冻融循环作用下C30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的变化规律,对6组42个尺寸为100 mm×100 mm×100 mm的混凝土立方体试...
对混凝土在3.5%、10.5%、17.5%复合盐(NaCl、Na_2SO_4、NaHCO_3、Na_2CO_3)溶液的侵蚀作用下,研究了在复合盐侵蚀和冻融循环作用下C30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的变化规律,对6组42个尺寸为100 mm×100 mm×100 mm的混凝土立方体试件进行了冻融循环,并利用SEM扫描电镜观察冻融作用后混凝土内部显微结构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1)复合盐溶液侵蚀作用下,浸泡冻融的冻融循环次数相同时,混凝土的峰值应力随溶液浓度的增加而有所增大,峰值应变随之左移,应力-应变曲线逐渐趋于平缓;相对于养护冻融,浸泡冻融条件下,随着侵蚀溶液浓度的增加,试件的峰值应力降低的少;(2)进行150次冻融循环试验后,随着复合盐侵蚀溶液浓度的增加,经浸泡冻融试验的混凝土试件的抗压强度分别降低了36.1%、35.9%、34.3%,而经养护冻融试验的混凝土试件的抗压强度分别降低了55.6%、59.9%、57.6%;(3)经扫描电镜(SEM)分析,随着复合盐侵蚀溶液浓度的增加,混凝土损伤程度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复合
盐
侵蚀
养护
冻
融
浸泡
冻
融
应力
-
应变曲线
微观分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河源河岸带植物根-土复合体抗蚀特性研究
被引量:
3
2
作者
李可
朱海丽
+3 位作者
谢彬山
李本锋
胡夏嵩
李国荣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70-75,共6页
为研究黄河源区河岸在冻融作用下土体抗蚀指数的变化特征,选择黄河源区河岸带3种不同覆被条件的高寒草甸植物群落及裸露地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原位取样,对其根-土复合体和素土试样进行室内冻融循环试验及抗水蚀试验,结果表明:未经冻...
为研究黄河源区河岸在冻融作用下土体抗蚀指数的变化特征,选择黄河源区河岸带3种不同覆被条件的高寒草甸植物群落及裸露地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原位取样,对其根-土复合体和素土试样进行室内冻融循环试验及抗水蚀试验,结果表明:未经冻融情况下,裸露地表层0~5 cm土体抗蚀指数最小(为2.22%),覆盖度为90%的金露梅+杂草地表层0~5 cm土体抗蚀指数最大(为83.33%),土体抗蚀指数随着植被覆盖度的提高而增大,相同植被覆盖度下土体中根系、有机质含量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土体抗蚀指数相应减小;在冻融循环作用下,土体抗蚀指数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总体呈减小的趋势,覆盖度为90%的华扁穗草地土体抗蚀指数下降幅度小于覆盖度为60%的华扁穗草地与覆盖度为90%的金露梅+杂草地的,不同覆盖度土体抗蚀指数在冻融循环9次后减小趋势变缓并有缓慢增大趋势;高覆盖度的华扁穗草和金露梅+杂草地具有较强的抗水蚀作用,对减缓河岸崩塌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根
-
土
复合
体
冻
融
作用
抗
侵蚀
特性
黄河源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砒砂岩区典型小流域复合侵蚀动力特征分析
被引量:
13
3
作者
张攀
姚文艺
+1 位作者
刘国彬
肖培青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84-1391,共8页
以鄂尔多斯高原砒砂岩区水力、风力、冻融交错侵蚀作用为研究对象,选择准格尔旗二老虎沟小流域作为研究流域,对侵蚀环境参数进行定位观测,统计分析水力、风力、冻融作用的年内变化过程。采用数据标准化后的层次分析法,揭示水力-风力-冻...
以鄂尔多斯高原砒砂岩区水力、风力、冻融交错侵蚀作用为研究对象,选择准格尔旗二老虎沟小流域作为研究流域,对侵蚀环境参数进行定位观测,统计分析水力、风力、冻融作用的年内变化过程。采用数据标准化后的层次分析法,揭示水力-风力-冻融交错作用过程,辨识高侵蚀风险发生的时阈及动力交错模式。研究表明:砒砂岩区复合侵蚀作用可分为风冻交错、风水交错和风水冻交错三个典型动力组合模式,风水交错侵蚀是该地区的主要侵蚀模式;砒砂岩区年内存在三个高侵蚀风险期,即风-冻融交错侵蚀期(2月上旬至3月中下旬),风-水交错侵蚀期(6月中上旬至8月中下旬),水-风-冻融交错侵蚀期(10月中旬至11月中下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
-
风
-
冻
融
复合
侵蚀
多动力交错过程
侵蚀
模式
土壤
侵蚀
机理
砒砂岩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河流域砒砂岩区多动力侵蚀交互叠加效应研究
被引量:
16
4
作者
张攀
姚文艺
+2 位作者
肖培青
刘国彬
杨春霞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9-116,共8页
识别砒砂岩区多动力侵蚀的叠加效应,对于深化认识砒砂岩区土壤侵蚀与产沙机理,为黄河粗泥沙来源区水土流失治理及砒砂岩区生态恢复等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室内人工降雨-风洞-冻融循环实体模型试验研究了砒砂岩区多动力侵...
识别砒砂岩区多动力侵蚀的叠加效应,对于深化认识砒砂岩区土壤侵蚀与产沙机理,为黄河粗泥沙来源区水土流失治理及砒砂岩区生态恢复等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室内人工降雨-风洞-冻融循环实体模型试验研究了砒砂岩区多动力侵蚀交互叠加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单一的冻融、风蚀作用不会导致坡面产沙量的明显增加,而是增加了水力侵蚀的物质来源,只有在水力、重力等驱动因子的复合作用下才能对侵蚀产沙过程发生显著影响;砒砂岩表面风化层的存在是影响风蚀产沙的一个重要因素;复合侵蚀过程存在着显著的叠加放大效应,"冻-水"叠加效应约放大到127%,"冻-风-水"叠加效应放大至164%;砒砂岩区多动力交互作用产生的侵蚀叠加放大效应,是使其成为黄河粗泥沙核心来源区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复合侵蚀不是多类单相侵蚀的线性叠加,而是具有显著的非线性叠加放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风力-水力复合侵蚀
多动力交互
土壤
侵蚀
机理
试验模拟
砒砂岩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复合盐侵-冻融环境下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试验研究
被引量:
3
1
作者
韩霄羽
姚贤华
管俊峰
钱国双
机构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
出处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0-23,28,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77909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51209094)
郑州市科技攻关项目(153PKJGG111)
文摘
对混凝土在3.5%、10.5%、17.5%复合盐(NaCl、Na_2SO_4、NaHCO_3、Na_2CO_3)溶液的侵蚀作用下,研究了在复合盐侵蚀和冻融循环作用下C30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的变化规律,对6组42个尺寸为100 mm×100 mm×100 mm的混凝土立方体试件进行了冻融循环,并利用SEM扫描电镜观察冻融作用后混凝土内部显微结构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1)复合盐溶液侵蚀作用下,浸泡冻融的冻融循环次数相同时,混凝土的峰值应力随溶液浓度的增加而有所增大,峰值应变随之左移,应力-应变曲线逐渐趋于平缓;相对于养护冻融,浸泡冻融条件下,随着侵蚀溶液浓度的增加,试件的峰值应力降低的少;(2)进行150次冻融循环试验后,随着复合盐侵蚀溶液浓度的增加,经浸泡冻融试验的混凝土试件的抗压强度分别降低了36.1%、35.9%、34.3%,而经养护冻融试验的混凝土试件的抗压强度分别降低了55.6%、59.9%、57.6%;(3)经扫描电镜(SEM)分析,随着复合盐侵蚀溶液浓度的增加,混凝土损伤程度减弱。
关键词
混凝土
复合
盐
侵蚀
养护
冻
融
浸泡
冻
融
应力
-
应变曲线
微观分析
Keywords
concrete
multi
-
salt corrosion
maintenance freezing
-
thawing
immersion freezing
-
thawing
stress
-
strain curve
microscopicanalysis
分类号
TU528.01 [建筑科学—建筑技术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河源河岸带植物根-土复合体抗蚀特性研究
被引量:
3
2
作者
李可
朱海丽
谢彬山
李本锋
胡夏嵩
李国荣
机构
甘肃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青海大学地质工程系
青藏高原北缘新生代资源环境重点实验室
出处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70-75,共6页
基金
青海省科技厅应用基础研究项目(2017-ZJ-77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762023,41302258,41662023)
文摘
为研究黄河源区河岸在冻融作用下土体抗蚀指数的变化特征,选择黄河源区河岸带3种不同覆被条件的高寒草甸植物群落及裸露地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原位取样,对其根-土复合体和素土试样进行室内冻融循环试验及抗水蚀试验,结果表明:未经冻融情况下,裸露地表层0~5 cm土体抗蚀指数最小(为2.22%),覆盖度为90%的金露梅+杂草地表层0~5 cm土体抗蚀指数最大(为83.33%),土体抗蚀指数随着植被覆盖度的提高而增大,相同植被覆盖度下土体中根系、有机质含量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土体抗蚀指数相应减小;在冻融循环作用下,土体抗蚀指数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总体呈减小的趋势,覆盖度为90%的华扁穗草地土体抗蚀指数下降幅度小于覆盖度为60%的华扁穗草地与覆盖度为90%的金露梅+杂草地的,不同覆盖度土体抗蚀指数在冻融循环9次后减小趋势变缓并有缓慢增大趋势;高覆盖度的华扁穗草和金露梅+杂草地具有较强的抗水蚀作用,对减缓河岸崩塌有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
高寒草甸
根
-
土
复合
体
冻
融
作用
抗
侵蚀
特性
黄河源区
Keywords
alpine meadow
soil root composite
freeze thaw action
anti erosion characteristics
source region of Yellow River
分类号
S157.1 [农业科学—土壤学]
TV882.1 [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砒砂岩区典型小流域复合侵蚀动力特征分析
被引量:
13
3
作者
张攀
姚文艺
刘国彬
肖培青
机构
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利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过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出处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84-1391,共8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C05045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77079)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9T120627,2018M630826)
文摘
以鄂尔多斯高原砒砂岩区水力、风力、冻融交错侵蚀作用为研究对象,选择准格尔旗二老虎沟小流域作为研究流域,对侵蚀环境参数进行定位观测,统计分析水力、风力、冻融作用的年内变化过程。采用数据标准化后的层次分析法,揭示水力-风力-冻融交错作用过程,辨识高侵蚀风险发生的时阈及动力交错模式。研究表明:砒砂岩区复合侵蚀作用可分为风冻交错、风水交错和风水冻交错三个典型动力组合模式,风水交错侵蚀是该地区的主要侵蚀模式;砒砂岩区年内存在三个高侵蚀风险期,即风-冻融交错侵蚀期(2月上旬至3月中下旬),风-水交错侵蚀期(6月中上旬至8月中下旬),水-风-冻融交错侵蚀期(10月中旬至11月中下旬)。
关键词
水
-
风
-
冻
融
复合
侵蚀
多动力交错过程
侵蚀
模式
土壤
侵蚀
机理
砒砂岩区
Keywords
water
-
wind
-
freeze
-
thaw complex erosion
multi
-
dynamic alternating process
erosion mode
soil erosion mechanism
soft sandstone area
分类号
S715.3 [农业科学—林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河流域砒砂岩区多动力侵蚀交互叠加效应研究
被引量:
16
4
作者
张攀
姚文艺
肖培青
刘国彬
杨春霞
机构
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利部黄土高原水土保持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出处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9-116,共8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C05045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41006,41877079)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9T120627,2018M630826)。
文摘
识别砒砂岩区多动力侵蚀的叠加效应,对于深化认识砒砂岩区土壤侵蚀与产沙机理,为黄河粗泥沙来源区水土流失治理及砒砂岩区生态恢复等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室内人工降雨-风洞-冻融循环实体模型试验研究了砒砂岩区多动力侵蚀交互叠加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单一的冻融、风蚀作用不会导致坡面产沙量的明显增加,而是增加了水力侵蚀的物质来源,只有在水力、重力等驱动因子的复合作用下才能对侵蚀产沙过程发生显著影响;砒砂岩表面风化层的存在是影响风蚀产沙的一个重要因素;复合侵蚀过程存在着显著的叠加放大效应,"冻-水"叠加效应约放大到127%,"冻-风-水"叠加效应放大至164%;砒砂岩区多动力交互作用产生的侵蚀叠加放大效应,是使其成为黄河粗泥沙核心来源区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复合侵蚀不是多类单相侵蚀的线性叠加,而是具有显著的非线性叠加放大效应。
关键词
冻融-风力-水力复合侵蚀
多动力交互
土壤
侵蚀
机理
试验模拟
砒砂岩区
Keywords
freezing
-
thawing
-
wind
-
water erosion
multi
-
dynamic interaction
soil erosion mechanism
test simulation
Pisha sandstone area
分类号
S157.1 [农业科学—土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复合盐侵-冻融环境下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试验研究
韩霄羽
姚贤华
管俊峰
钱国双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17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黄河源河岸带植物根-土复合体抗蚀特性研究
李可
朱海丽
谢彬山
李本锋
胡夏嵩
李国荣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9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砒砂岩区典型小流域复合侵蚀动力特征分析
张攀
姚文艺
刘国彬
肖培青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
1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黄河流域砒砂岩区多动力侵蚀交互叠加效应研究
张攀
姚文艺
肖培青
刘国彬
杨春霞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
1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