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峡水库淤沙净碳排放量核算
1
作者 邢冉 秦伯强 +4 位作者 包宇飞 戴江玉 曾晨军 朱琳 施文卿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930-1936,共7页
为厘清三峡水库净碳排放量,通过对比分析三峡大坝建设与未建设情景下泥沙携带有机碳在河道中迁移转化过程,核算了两种情景下碳排放通量.结果表明:三峡大坝不仅没有增加反而降低了泥沙在河道输送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通量,降幅达到(23.24&#... 为厘清三峡水库净碳排放量,通过对比分析三峡大坝建设与未建设情景下泥沙携带有机碳在河道中迁移转化过程,核算了两种情景下碳排放通量.结果表明:三峡大坝不仅没有增加反而降低了泥沙在河道输送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通量,降幅达到(23.24±1.05)%.三峡大坝对有机碳输送产生明显再分布效应,将有机碳分解与碳排放热区从长江口转移至库内.虽然水库缺氧环境促进甲烷产生,但较高的有机碳埋藏率促使碳排放量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净碳排放 泥沙 温室气体
下载PDF
净碳排放量测算与碳治理成本核算——以长三角地区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袁广达 蒋松泽 冯克玉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53-61,共9页
本文以长三角地区为例,通过对碳源和碳汇的详细分析,运用IPCC清单法和生物量法分别测算区域内的碳排放量与生态系统固碳量。基于测算结果将区域内释碳量与固碳量进行对比分析,求得2010~2019年净碳排放量;引用碳捕捉与封存成本为二氧化... 本文以长三角地区为例,通过对碳源和碳汇的详细分析,运用IPCC清单法和生物量法分别测算区域内的碳排放量与生态系统固碳量。基于测算结果将区域内释碳量与固碳量进行对比分析,求得2010~2019年净碳排放量;引用碳捕捉与封存成本为二氧化碳单位治理成本,以此核算长三角地区的碳治理成本。将二氧化碳的治理成本量化有助于加速区域内的节能减排,推动“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和 净碳排放 治理成本 长三角地区
下载PDF
基于碳中和的旅游景区净碳排放估算与低碳景区建设——以镇江“焦山”风景区为例 被引量:17
3
作者 王志民 张新林 邱小樱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7-113,共7页
旅游景区是低碳或碳中和旅游实践的重要节点.以镇江焦山风景区为例,首先分析了旅游景区碳源、碳汇的构成,其次分别对旅游景区交通、管理及废弃物碳排放和林地、草地、园地、水域、滩涂的碳吸收进行了测度,并对焦山风景区的碳源、碳汇做... 旅游景区是低碳或碳中和旅游实践的重要节点.以镇江焦山风景区为例,首先分析了旅游景区碳源、碳汇的构成,其次分别对旅游景区交通、管理及废弃物碳排放和林地、草地、园地、水域、滩涂的碳吸收进行了测度,并对焦山风景区的碳源、碳汇做了综合评估,得出以下结论:交通碳排放在焦山风景区碳排放中占据主导地位,控制交通过程中碳排放是焦山风景区节能减排发展低碳旅游的重要措施;林地、湿地碳吸收量最多;焦山风景区碳汇能力相对较强,是镇江市重要的碳汇地.因此焦山风景区应充分发挥碳汇能力,为镇江市低碳城市建设做出贡献;最后提出了焦山风景区建设低碳景区的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碳排放 景区建设 焦山风景区
下载PDF
皖南查济古村落旅游净碳排放估算与减碳增汇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丁雨莲 刘德旺 +1 位作者 张凤琴 沈纪锋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18年第7期935-940,共6页
当前,乡村旅游地已成为人们外出旅行的重要选择。一方面,乡村旅游地消耗碳基能源、产生旅游垃圾,排放出CO_2;另一方面,乡村地区陆地生态系统中蕴藏着丰富的碳汇资源,而乡村旅游发展客观上保护并提升了旅游地系统中的碳汇和生态服务功能... 当前,乡村旅游地已成为人们外出旅行的重要选择。一方面,乡村旅游地消耗碳基能源、产生旅游垃圾,排放出CO_2;另一方面,乡村地区陆地生态系统中蕴藏着丰富的碳汇资源,而乡村旅游发展客观上保护并提升了旅游地系统中的碳汇和生态服务功能。从源、汇两端出发,构建乡村旅游地的净碳排放估算框架,集成估算方法,估算皖南查济古村落2015年净碳排放为负值,表明旅游业排放的CO_2低于旅游地系统碳汇资源吸收的CO_2量。通过定量分析,认为旅游食宿接待能源消耗与旅游垃圾焚烧碳排放是主要碳源,林地覆被和农业作物是主要碳汇。从教育、管理、规划等方面提出减碳增汇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碳排放 估算 增汇 查济古村落
下载PDF
长沙市农地利用净碳排放变化趋势及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邓楚雄 卢涛 +1 位作者 李忠武 李科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17,共9页
在估算长沙市2007—2016年各类农地利用净碳排放量的基础上,综合运用EKC经典函数模型、Kaya恒等式与LMDI方法,检验农地利用净碳排放与农业产值之间的耦合关系,识别农地利用净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农地利用净碳排放量先增... 在估算长沙市2007—2016年各类农地利用净碳排放量的基础上,综合运用EKC经典函数模型、Kaya恒等式与LMDI方法,检验农地利用净碳排放与农业产值之间的耦合关系,识别农地利用净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农地利用净碳排放量先增后降总体略有下降,耕地利用净碳排放量与农地利用净碳排放量呈现相同变化趋势,净碳排放量占到了农地利用净碳排放总量的80%,耕地利用主导着农地利用净碳排放变化。(2)耕地、林地和园地利用净碳排放量与对应的产值存在“倒U型”EKC关系,三者的净碳排放量已越过拐点处于下降阶段,草地和水域利用净碳排放量与对应的产值呈线性增长关系,净碳排放量还会随着产值的增加而增长。(3)单位能耗净碳排放是促进耕地、林地、园地和水域利用净碳排放的主要原因,单位产量产值是促进草地利用净碳排放的主要因素;单位产量产值是抑制耕地、林地和水域利用净碳排放的主要原因,单位产值能耗、单位能耗净碳排放分别是抑制园地和草地利用净碳排放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利用 净碳排放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LMDI分解
下载PDF
区域净碳排放量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吴建新 《科技与管理》 2011年第1期66-68,共3页
科学估算区域内净碳排放量对开展节能减排、发展适合区域特点的低碳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综合考虑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数量、森林面积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碳排放或吸收量的影响,预测区域未来所产生的净碳排放... 科学估算区域内净碳排放量对开展节能减排、发展适合区域特点的低碳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综合考虑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数量、森林面积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碳排放或吸收量的影响,预测区域未来所产生的净碳排放量。作为例证,用此模型估算了天津滨海新区2008—2020年的净碳排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净碳排放 系统动力学模型 天津滨海新区
下载PDF
新疆农业生产碳排放变化特征及其净碳排放压力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樊高源 杨俊孝 胡娟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52-360,共9页
对新疆1996—2013年农业生产5大碳源碳排放及种植业碳汇进行测算,从时间、空间、结构3方面分析其农业生产碳排放变化特征;在农业净碳排放的基础上,构建净碳排放压力指数模型,分析新疆农业生产净碳排放压力变动趋势。研究表明,新疆农业... 对新疆1996—2013年农业生产5大碳源碳排放及种植业碳汇进行测算,从时间、空间、结构3方面分析其农业生产碳排放变化特征;在农业净碳排放的基础上,构建净碳排放压力指数模型,分析新疆农业生产净碳排放压力变动趋势。研究表明,新疆农业生产碳排放在总量上呈"上升—下降—上升"趋势,碳排放强度总体上保持下降;在区域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喀什地区碳排放量最高,是克拉玛依市的72倍;从结构特征看,牲畜养殖、农用物资、农业活动占碳排放源的96%以上。牲畜碳排放量呈下降趋势,农业活动、农用物资碳排放呈明显增长趋势。碳汇总量增加较为迅速,农业生产净碳排放量整体保持下降趋势。净碳排放量大致分为"持平—下降"两个阶段变化特征。由净碳排放压力指数看出,新疆农业碳排放压力呈逐年递减状态。由此可知,要根据新疆实际合理适时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化现代化;宏观布局,制定差异化的农业发展路线;加强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农业生产资料的回收利用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排放 农业净碳排放 时空差异 结构差异 排放压力指数 新疆
下载PDF
中国农业净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于卓卉 毛世平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0-42,共13页
气候变暖对世界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的影响愈发明显,农业作为重要的碳排放来源和关键的碳汇系统,其绿色发展是缓解危机和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挖掘农业碳汇潜力、精准掌握农业净碳排放量对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进程从而实现“双... 气候变暖对世界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的影响愈发明显,农业作为重要的碳排放来源和关键的碳汇系统,其绿色发展是缓解危机和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挖掘农业碳汇潜力、精准掌握农业净碳排放量对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进程从而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农业碳循环的双重特征,对农业绿色发展与农业碳循环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梳理,将农业碳汇作用纳入农业碳排放的测算框架中,分时序分地域测算了2000—2019年中国农业净碳排放量,并构建农业经济增长与农业净碳排放的脱钩模型。研究发现:农业碳源排放总量由2000年的27789.90万t上升到2019年的30838.31万t,年均增长率为0.52%,农业碳排放强度呈现出持续下降的态势。农业碳汇由2000年的9953.99万t上升到2019年的13303.9万t,年均增长率为1.46%,农业碳汇资源可观。中国农业碳源排放强度呈现西部高于其他地区且与东部地区差距明显的局势,农业碳源排放、碳汇及净碳排放的总量均呈现出“中高”的格局。中国各省份农业经济增长与农业净碳排放的脱钩关系主要表现为强脱钩与弱脱钩两种状态,接近50%的省份达到了农业绿色发展的强脱钩状态,其余省份则呈现弱脱钩状态,总体上脱钩状态较为理想。最后提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对策建议:精准定位碳源,稳定保护低碳农业下的粮食安全与生猪产能“双底线”;融合区域间资源禀赋差异,挖掘农业碳交易市场潜力,为农民增收开辟新路径;保强提弱,力争实现农业“一揽子”强脱钩,助力达标“双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绿色发展 农业净碳排放 农业经济增长 脱钩关系
下载PDF
净碳排放约束下的中国耕地利用效率评价及空间关联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吴昊玥 黄瀚蛟 +1 位作者 何艳秋 陈文宽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563-1574,共12页
为探索环境约束下的耕地有效利用方式,把握区域协同发展路径,将耕地利用过程的碳排放、碳吸收双重效应纳入考虑范围,采用SBM-Undesirable模型对2007—2016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耕地利用效率进行评价,并基于空间距离平方倒数矩阵,... 为探索环境约束下的耕地有效利用方式,把握区域协同发展路径,将耕地利用过程的碳排放、碳吸收双重效应纳入考虑范围,采用SBM-Undesirable模型对2007—2016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耕地利用效率进行评价,并基于空间距离平方倒数矩阵,依托MoransI,从全域和局域2个视角探讨耕地利用效率的空间格局及关联效应。结果显示:中国耕地利用效率整体较高,均值为0.867,地区间效率差异明显,自高到低可划分为5个等级,效率较高的单元大多位于东南沿海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效率较低的单元主要位于北部沿海地区和黄河中游地区。多数低效率单元的投入要素及净碳排放存在冗余。省际耕地利用效率呈空间正相关性,随时间推移,其空间关联格局经历了“多核分布”—“一带一片”—“低极主导”的过程。各地在耕地利用过程中需控制非期望产出,改善投入要素配置,因地制宜加强合作,探索区域协同的耕地高效利用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碳排放 耕地利用效率 空间关联
下载PDF
环境经济视角下乡村旅游净碳排放估算与碳补偿研究——以安徽省宏村为例
10
作者 郭蓉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21期201-206,共6页
以乡村旅游出行为话题,在碳中和视角下探讨乡村旅游地碳源排放CO_(2)的情况。基于乡村旅游地碳源碳汇理论体系及估算方法,构建乡村旅游净碳排放估算模型与碳补偿模型,以安徽省宏村为研究对象进行实例分析,对宏村2020年碳排放与碳吸收情... 以乡村旅游出行为话题,在碳中和视角下探讨乡村旅游地碳源排放CO_(2)的情况。基于乡村旅游地碳源碳汇理论体系及估算方法,构建乡村旅游净碳排放估算模型与碳补偿模型,以安徽省宏村为研究对象进行实例分析,对宏村2020年碳排放与碳吸收情况进行分析与统计,并根据碳排放计算结果提出有效减碳意见。结果显示,宏村2020年净碳排放量为646.29 t,其中宏村景区内部交通为主要碳源排放,碳排放量为1556.35 t,同时地区居民用能、固体垃圾处理也是主要碳排放来源之一,分别是970.78、827.02 t。宏村景区碳源吸收主要是林地,景区所有林地碳吸收量为2468.34 t。景区碳排放与碳吸收对比可知,该景区碳排放量明显较高,需采取必要的环境改造措施以应对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经济视角 乡村旅游 净碳排放估算 补偿 宏村
下载PDF
环渤海地区环境规制强度与土地利用净碳排放量耦合协调的时空格局演化分析
11
作者 李一楠 林景曜 +5 位作者 王强 庄星辉 张琦琦 陈达荃 周婷 党牛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29-39,共11页
环渤海地区是我国减排降碳的重点区域。基于2005—2020年环渤海地区3省2市共43个城市土地利用与城市面板数据,分析环境规制强度与土地利用净碳排放的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及其耦合协调情况,并进一步探究影响该地区净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 环渤海地区是我国减排降碳的重点区域。基于2005—2020年环渤海地区3省2市共43个城市土地利用与城市面板数据,分析环境规制强度与土地利用净碳排放的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及其耦合协调情况,并进一步探究影响该地区净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环渤海地区环境规制与净碳排放量耦合程度不高,环境规制的增强滞后于区域净碳排放量的增长,环境规制对地区净碳排放的约束性不强。(2)净碳排放量与环境规制强度均呈现中部高、北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这与各城市职能定位相符,北部地区作为重要的“生态长城”,高能耗高污染企业鲜有分布。(3)环境规制有效地遏制环渤海地区净碳排放,通过分析发现,环境规制强度、经济活动、能源消耗强度、产业结构与科技投入是影响环渤海地区净碳排放量差异的主要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制 净碳排放 耦合协调 时空格局 环渤海地区
下载PDF
浙江省海洋渔业碳净排放影响因素分解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朱徐凯 谭春兰 张颖 《海洋经济》 2023年第3期25-33,共9页
通过选用目前国际上惯用的IPCC碳排放评估法,以浙江省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为研究对象,分别计算在2005-2019年期间的碳源量和贝藻类养殖所形成的碳汇量,由此得到浙江省海洋渔业碳净排放量。同时结合LMDI分解法,将碳净排放影响因素分解为... 通过选用目前国际上惯用的IPCC碳排放评估法,以浙江省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为研究对象,分别计算在2005-2019年期间的碳源量和贝藻类养殖所形成的碳汇量,由此得到浙江省海洋渔业碳净排放量。同时结合LMDI分解法,将碳净排放影响因素分解为碳汇系数、碳排放系数、能源强度、产业结构、产业规模以及从业人员规模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结论:产业规模、从业人员规模和能源强度是影响浙江省海洋渔业碳净排放量的三大主要因素,其中产业规模会形成负向效应,而从业人员规模和能源强度的影响效应是正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渔业 排放 LMDI分解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基于GTWR模型的河北省碳排放影响因素异质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建辉 孙钰 +2 位作者 郭昭鹏 何焱 范谋远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3-29,49,共8页
基于GTWR模型,探究了不同因素对河北省净碳排放影响的时空异质性。结果表明,各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回归系数均具有不同程度时空异质性,时间异质性较空间异质性更为明显;研究期内,人口规模和城市化对碳排放影响为正向且大体呈下降趋势,在研... 基于GTWR模型,探究了不同因素对河北省净碳排放影响的时空异质性。结果表明,各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回归系数均具有不同程度时空异质性,时间异质性较空间异质性更为明显;研究期内,人口规模和城市化对碳排放影响为正向且大体呈下降趋势,在研究期末稳定于较低的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对外开放水平和第二产业占比对碳排放的影响大体呈上升趋势,在研究期末均为正向影响且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各地级市间,人口规模和第二产业占比对碳排放的影响的差异相对较小,而固定资产投资、对外开放水平和城市化率对碳排放的影响差异相对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碳排放 影响因素 异质性 时空地理加权回归 河北省
原文传递
基于EKC视角的浙江省海洋渔业碳净排放与行业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14
作者 朱徐凯 谭春兰 《海洋经济》 2023年第2期55-63,共9页
海洋渔业作为减排降碳的新增对象,探讨海洋渔业碳净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对于促进我国低碳渔业的发展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浙江省2005—2019年的数据,通过对海洋渔业人均碳净排放量与人均产值的长期趋势进行拟合,发现浙江... 海洋渔业作为减排降碳的新增对象,探讨海洋渔业碳净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对于促进我国低碳渔业的发展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浙江省2005—2019年的数据,通过对海洋渔业人均碳净排放量与人均产值的长期趋势进行拟合,发现浙江省的海洋渔业发展确实符合环境库次涅茨曲线(EKC)假说的倒“U”形。同时对所拟合得出的结果进行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以及格兰杰因果检验,确定了浙江省海洋渔业人均碳净排放量与人均产值之间的单向因果关系,即在浙江省的海洋渔业生产中,经济增长是导致二氧化碳排放量上升的主要原因,但二氧化碳的增长并不能推动经济进步。由此就浙江的海洋捕捞、海水养殖以及产业结构方面的调整提出相对应的可行性建议,以期浙江省海洋渔业节能减排工作可以更好地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渔业 排放 EKC假说 倒“U”形
下载PDF
中国碳净排放脱钩效应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治国 赵越 《甘肃科学学报》 2020年第6期135-142,共8页
森林资源碳汇作用与能源消费碳排放一同影响我国的碳净排放量,测算碳净排放量并研究其脱钩效应时空演变特征在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根据2007—2018年间中国大陆30个省、市、自治区统计数据,估算各地区碳净排放量,同时结合Kaya... 森林资源碳汇作用与能源消费碳排放一同影响我国的碳净排放量,测算碳净排放量并研究其脱钩效应时空演变特征在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根据2007—2018年间中国大陆30个省、市、自治区统计数据,估算各地区碳净排放量,同时结合Kaya恒等式与LMDI分解法,基于Tapio脱钩模型定义并测算出观测年间各地区影响碳净排放量脱钩指数的四大分脱钩指数,最终分析了各地区脱钩程度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我国低碳减排、植树造林政策成果显著,目前已达“负碳净排放量”的目标;(2)在2010年之后我国碳净排放量总脱钩指数递减于0,2018年首次实现强脱钩,总体而言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3)华北、华东地区强脱钩状态的保持主要源于能源强度效应分脱钩指数,西北、东北地区碳净排放强脱钩状态的基本实现则主要源于较高的碳汇效应分脱钩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 汇量 排放 Tapio脱钩指数 Kaya恒等式 LMDI因素分解法
下载PDF
欧洲油气公司2050年净零碳排放战略目标浅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于航 刘强 于广欣 《国际石油经济》 2020年第10期31-36,共6页
2019年12月至今,雷普索尔、BP、壳牌、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埃尼、道达尔先后宣布了2050年实现净零碳排放战略目标。在国际油价低位徘徊、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困境下,欧洲油气公司在专注于能源产品生产过程中低碳排放的同时,更加关注能源... 2019年12月至今,雷普索尔、BP、壳牌、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埃尼、道达尔先后宣布了2050年实现净零碳排放战略目标。在国际油价低位徘徊、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困境下,欧洲油气公司在专注于能源产品生产过程中低碳排放的同时,更加关注能源产品的低碳转型。净零碳排放既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政策倒逼下欧洲油气公司的被动选择,也体现了传统能源企业主动转型的迫切要求。实施净零碳排放目标的路径包括:提高生产过程中的低碳化水平,降低企业直接和间接碳排放水平;加大天然气、可再生能源电力的供应比例,降低第三类温室气体排放水平;大力发展"碳抵消"。中国油气公司应理性看待欧洲油气公司的净零碳排放战略目标,重视海外油气资产的低碳化运营及新项目的投资决策;加大低碳科技研发投入和推广应用,通过科技创新提高传统能源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既充分认清全球能源低碳转型的趋势,又要量力而行稳步推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差异化低碳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 能源转型 低油价 政策 气候变化 发展 差异化
下载PDF
广州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碳排放效应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曾娟 刘毅华 吴大放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86-189,共4页
以广州市为对象,构建了城市土地利用碳源/碳汇的研究框架,测算了土地利用的碳排放量和碳吸收量,深入剖析了土地利用变化的碳排放效应。结果表明,1996—2008年广州市土地利用的净碳排放量呈上升趋势,各区县净碳排放量的空间差异大,另外,... 以广州市为对象,构建了城市土地利用碳源/碳汇的研究框架,测算了土地利用的碳排放量和碳吸收量,深入剖析了土地利用变化的碳排放效应。结果表明,1996—2008年广州市土地利用的净碳排放量呈上升趋势,各区县净碳排放量的空间差异大,另外,建设用地的碳排放效应为0.03614×104t/hm2。GM预测结果显示,2020年净碳排放量明显增加,并提出了土地利用的增汇减排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净碳排放 广州市
下载PDF
武汉市不同土地利用结构碳排放效应 被引量:7
18
作者 余雪振 梅昀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751-2756,共6页
土地是碳吸收和碳排放的载体,不同的土地利用结构及其利用方式是影响净碳排放的主要原因。为了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结构的碳排放效应,以武汉市为例,根据前人研究成果确定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碳排放系数、碳吸收系数以及各种能源碳排放系数,利... 土地是碳吸收和碳排放的载体,不同的土地利用结构及其利用方式是影响净碳排放的主要原因。为了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结构的碳排放效应,以武汉市为例,根据前人研究成果确定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碳排放系数、碳吸收系数以及各种能源碳排放系数,利用1996-2008年土地变更数据计算得出各土地利用结构碳排放量、碳吸收量和净碳排放量。结果表明,1996-2008年,由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武汉市碳排放量从1 513.41万t/a增加到2 642.99万t/a,其中建设用地和耕地是主要的碳源,建设用地年碳排放量达1 878.46万t;碳吸收量从1996年的49.26万t增加到2008年的63.75万t,其中林地是最主要的碳汇,但是对于总体的净碳排放控制作用有限。从边际净碳排放效应来看,武汉市建设用地每变化1%年净碳排放量变化为29.708万t,耕地为2.656万t,林地为0.343万t,由此得出建设用地对于净碳排放量变化最为敏感,影响最大。通过对"十二五"期末武汉市的净碳排放进行预测,结果显示到2015年武汉市碳排放大幅增加,而碳吸收量增加则较缓慢,面临严峻的碳减排任务。根据分析结果,从低碳经济角度提出了调控土地利用的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结构 排放 汇吸收 净碳排放 武汉市
下载PDF
碳汇杠杆效应下有效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关系研究——基于成本性态分析视角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虹 刘凌云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237-243,共7页
基于成本性态分析视角将碳排放影响因素分为变动影响因素和固定影响因素,并对碳排放指标进行分解。运用改进Tapio模型和连环替代法,对有效经济增长与净碳排放的关系以及碳汇的杠杆效应进行研究。研究发现,2003-2004年有效经济增长与净... 基于成本性态分析视角将碳排放影响因素分为变动影响因素和固定影响因素,并对碳排放指标进行分解。运用改进Tapio模型和连环替代法,对有效经济增长与净碳排放的关系以及碳汇的杠杆效应进行研究。研究发现,2003-2004年有效经济增长与净碳排放呈扩张性负脱钩,2005-2006年以及2011年呈增长连结,其他期间呈弱脱钩。从静态角度分析发现,有效经济增长与净碳排放的脱钩主要在于能源消费的脱钩;节能和减排在净碳排放脱钩动态演变中发挥双重主导作用;同时,碳汇杠杆效应可以防止出现经济发展和碳排放提前脱钩的表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碳排放 汇杠杆效应 成本性态分析 有效经济增长
下载PDF
基于全生命周期净零碳排放理念的建筑设计方法研究
20
作者 王涛 蔡昳宣 《建筑与装饰》 2022年第20期43-45,共3页
为研究建筑全生命周期净零碳排放理念下的建筑设计方法,本文构建了建筑时空矩阵模型和碳排放核算边界,分析了建筑全生命周期材料生产阶段、施工阶段、使用阶段和拆除阶段碳排放计算方法,最后提出了以全生命周期为基础的建筑净零碳排放... 为研究建筑全生命周期净零碳排放理念下的建筑设计方法,本文构建了建筑时空矩阵模型和碳排放核算边界,分析了建筑全生命周期材料生产阶段、施工阶段、使用阶段和拆除阶段碳排放计算方法,最后提出了以全生命周期为基础的建筑净零碳排放建筑设计方法,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生命周期 排放 时空矩阵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