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5篇文章
< 1 2 6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动磁悬浮轴承系统保护轴承热特性研究及减摩设计
1
作者 李迎春 聂傲男 +3 位作者 杨明宣 朱定康 邱明 杨更生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46-655,共10页
针对主动磁悬浮轴承系统(AMBs)转子跌落过程中转子与保护轴承碰摩产生巨大冲击、振动和大量摩擦热,易使保护轴承失效的问题,对立式转子跌落到保护轴承过程中的热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转子跌落对保护轴承造成破坏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而提... 针对主动磁悬浮轴承系统(AMBs)转子跌落过程中转子与保护轴承碰摩产生巨大冲击、振动和大量摩擦热,易使保护轴承失效的问题,对立式转子跌落到保护轴承过程中的热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转子跌落对保护轴承造成破坏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而提出了一种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在保护轴承关键表面沉积固体润滑薄膜(类石墨碳基薄膜,GLC)的减摩方法,并对镀膜、未镀膜的保护轴承进行了转子跌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跌落转速为20000 r/min时,保护轴承的最高温度为210.60℃,出现在转子与轴承内圈端面高速碰摩阶段,该温度超过了轴承钢160℃的回火温度,导致轴承烧伤而失效。在跌落试验中,镀有GLC薄膜的自润滑保护轴承试验后的沟道和端面外观明显优于未镀膜保护轴承,由碰摩发热导致的内圈端面硬度下降也较轻,质心轨迹和轴向位移更加平稳,温升更低,GLC薄膜起到了关键的自润滑和减摩功能,提高了保护轴承的使用寿命和服役可靠性,为解决主动磁悬浮轴承系统中保护轴承易失效而发生重大事故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磁悬浮轴承系统 保护轴承 类石墨碳基薄膜 减摩
下载PDF
水分散性石墨烯类减摩助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2
作者 李钰波 王美颖 +1 位作者 胡晓宇 张立军 《化学世界》 2024年第1期49-54,共6页
作为一种绿色润滑技术,水相润滑在金属加工、模具脱模等领域倍受关注。石墨烯具有优良的减摩抗磨性能,但是其水分散性较差,不能直接用作水相润滑剂。为了改善石墨烯的水分散性,需要在其表面增加亲水性基团,为此,采用Hummer法制备了氧化... 作为一种绿色润滑技术,水相润滑在金属加工、模具脱模等领域倍受关注。石墨烯具有优良的减摩抗磨性能,但是其水分散性较差,不能直接用作水相润滑剂。为了改善石墨烯的水分散性,需要在其表面增加亲水性基团,为此,采用Hummer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进一步使用氯化试剂活化氧化石墨烯上的官能团后,分别利用4-氨基吡啶、4-氨基哌啶、对氨基苯磺酸对氧化石墨烯表面进行了化学改性,得到了三种不同结构的水分散性石墨烯产物,并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及扫描电镜分析了这些石墨烯衍生物的结构,测定并比较了作为水分散性助剂的润滑性能。研究表明有机小分子特别是4-氨基哌啶成功改进了石墨烯在水中的分散性能,并具有优良的减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润滑剂 减摩 水分散
原文传递
铜掺杂碳量子点宽温域减摩性能研究
3
作者 陈士豪 王俊海 +2 位作者 李新然 张丽秀 李婷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0-96,共7页
为了改善宽温域下机械系统的摩擦性能,以葡萄糖酸铜和二乙烯三胺为原料,采用一步水热法合成铜掺杂碳量子点(Cu-CQDs)。将Cu-CQDs分散到PAO基础油中,在大气环境和不同温度下(25、100、200、300℃)考察含Cu-CQDs油样的摩擦学性能,并与含... 为了改善宽温域下机械系统的摩擦性能,以葡萄糖酸铜和二乙烯三胺为原料,采用一步水热法合成铜掺杂碳量子点(Cu-CQDs)。将Cu-CQDs分散到PAO基础油中,在大气环境和不同温度下(25、100、200、300℃)考察含Cu-CQDs油样的摩擦学性能,并与含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ZDDP)油样进行比较。结果表明:Cu-CQDs和ZDDP都能增强PAO基础油的减摩抗磨性能,但Cu-CQDs性能优于ZDDP;特别在300℃时含Cu-CQDs油样减摩抗磨优势最为明显,300℃时其平均摩擦因数相较于PAO基础油降低了51%,相较于含ZDDP油样降低了11%。分析Cu-CQDs在高温下的摩擦机制,发现在高温摩擦时Cu-CQDs在摩擦副表面发生了复杂的摩擦化学反应,生成了一系列金属氧化物、碳化物和其他摩擦化学产物,这些物质在摩擦副表面形成了保护层,可有效缓解摩擦副接触摩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量子点 铜掺杂 润滑添加剂 宽温域 减摩性能
下载PDF
船舶发动机链条销轴表面激光微织构形状对减摩耐磨性能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刘毅 王魁 +3 位作者 戴龙杰 杨勇 李枭 熊李 《机械传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3-139,共7页
船舶发动机长期处于复杂的海洋环境中,其链条等关键零部件在高湿度与高盐度的工况下极易磨损腐蚀,严重影响发动机的工作稳定性,进而影响发动机的疲劳寿命。针对上述问题,在链条销轴上设计了方形、正弦形和圆形3种形状的表面织构;试验研... 船舶发动机长期处于复杂的海洋环境中,其链条等关键零部件在高湿度与高盐度的工况下极易磨损腐蚀,严重影响发动机的工作稳定性,进而影响发动机的疲劳寿命。针对上述问题,在链条销轴上设计了方形、正弦形和圆形3种形状的表面织构;试验研究了织构形状、面积占有率和深度对减摩耐磨性能的影响规律,以期为该领域长期面临的发动机链条磨损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思路和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与光滑无织构表面相比,织构的存在使表面磨损后的Cr元素含量降低,从而提高了表面耐磨性能。在3种织构形状中,正弦形织构表现出最优的减摩耐磨性能,且在高速轻载条件下的减摩率最大,约为31.9%。正弦形织构表面磨痕最浅,磨损过程以微动磨损为主,伴随着轻微的黏着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动机链条 销轴 表面织构 减摩耐磨
下载PDF
表面微织构铝合金在不同对摩角度下的减摩抗磨特性
5
作者 杨翠蕾 李静娇 王利/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I0003-I0003,共1页
铝合金是指以铝为基添加一定量其他合金化元素的合金,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耐腐蚀、铸造性能、塑性加工性能等特征,是研发与制造先进工业设备(如航天构件、发动机等)的重要材料。基于材料应用角度分析,铝合金主要品类为铝铜合金、铝... 铝合金是指以铝为基添加一定量其他合金化元素的合金,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耐腐蚀、铸造性能、塑性加工性能等特征,是研发与制造先进工业设备(如航天构件、发动机等)的重要材料。基于材料应用角度分析,铝合金主要品类为铝铜合金、铝锌合金、铝镁合金、铝硅合金、铝镁合金、铝锰合金等,在市场上大部分光伏组件中的使用率高达93.3%、汽车车身架构中的使用率高达96.4%、民用客机中的使用率高达70%,应用领域之广泛、应用率之高,并且许多细分范畴下的特殊铝合金材料也属于铝镁合金、铝硅合金、铝镁合金等的改型产物,截至目前,“铝合金材料家族”成员已发展出多个系列,其性能也并不断向高可塑性、高模量化、高损伤容限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镁合金 铝硅合金 铝锌合金 铸造性能 铝铜合金 合金化元素 铝合金材料 减摩抗磨
下载PDF
金属表面减摩方法研究综述
6
作者 国增磊 李敏 +6 位作者 王淑峰 迟静 陈琳琳 梁斌 薛均贤 杜中鹏 郭智新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0-31,共12页
磨损失效是金属材料主要的失效形式之一,因此减少材料表面磨损一直是金属改性的研究重点。基于粘着理论、润滑相结构、润滑膜行为等不同角度,对如何提升金属材料的减摩性能进行解读,并根据理化性质的改变,综述2类表面减摩方向:化学减摩... 磨损失效是金属材料主要的失效形式之一,因此减少材料表面磨损一直是金属改性的研究重点。基于粘着理论、润滑相结构、润滑膜行为等不同角度,对如何提升金属材料的减摩性能进行解读,并根据理化性质的改变,综述2类表面减摩方向:化学减摩、物理减摩。化学减摩由自润滑涂层展开,阐述自润滑体系的分类,从粘着摩擦力探究润滑膜的减摩机制。介绍外部直接添加与原位合成的减摩方法。举例了4种自润滑涂层的制备工艺:喷涂、气相沉积、微弧氧化、高能束熔覆。物理减摩中的梯度纳米和表面织构是当前的研究热点。通过探究脆性摩擦层与应力应变的变化,研究梯度纳米结构的变形机制,介绍了机械研磨、激光冲击等制备技术。表面织构在不同摩擦状态下,拥有储油、集屑、流体动压润滑的功能,常见的制备方法有激光刻蚀、化学刻蚀等。最后对金属表面减摩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从多尺度追溯起源,完善摩擦理论;利用原位合成、微观结构活动探究如何延长减摩时间;展开多元体系、工艺的优化,向经济实用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减摩 物理减摩 自润滑涂层 原位合成 梯度纳米 表面织构 制备技术
下载PDF
减摩耐磨激光熔覆涂层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
7
作者 杨文斌 李仕宇 +3 位作者 肖乾 陈道云 王溯 张博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71-182,共12页
激光熔覆是一种新型的表面改性技术,对于提高材料表面的耐磨性具有重要意义。阐述采用激光熔覆技术来提高基体材料表面减摩耐磨性能方面的研究进展。首先介绍激光熔覆技术制备的Fe、Ni、Co基自熔性合金涂层及组织结构特征,指出这些涂层... 激光熔覆是一种新型的表面改性技术,对于提高材料表面的耐磨性具有重要意义。阐述采用激光熔覆技术来提高基体材料表面减摩耐磨性能方面的研究进展。首先介绍激光熔覆技术制备的Fe、Ni、Co基自熔性合金涂层及组织结构特征,指出这些涂层存在气孔、裂纹和成分偏析与组织不均匀性等缺陷。然后指出通过合理的粉末材料的选择及配比以及合理优化的熔覆工艺参数,可改善涂层性能,制备出表面性能优异的金属陶瓷复合涂层/稀土添加复合层;同时指明相比单一外部能量场,复合外部能场辅助激光熔覆制备的涂层显现出更优异的减摩耐磨效果。最后阐述新型耐磨涂层材料(自润滑耐磨涂层、高熵合金耐磨涂层,梯度耐磨涂层和纳米耐磨涂层)的组织结构和性能特征,指出高性能新型耐磨涂层可适用于多元场景,是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并总结与展望激光熔覆制备耐磨涂层研究的发展趋势与应用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减摩耐磨 耐磨涂层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机械零件织构化表面减摩性能研究进展
8
作者 马廉洁 韩智斌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63-177,共15页
表面织构作为一种新兴的表面技术,良好的减摩效果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现已被大量应用于工程领域。然而织构化表面的减摩效果受众多因素影响,不同工况因其特有的属性,表面减摩机制亦各不相同,对织构化表面提升材料的减摩耐磨机制... 表面织构作为一种新兴的表面技术,良好的减摩效果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现已被大量应用于工程领域。然而织构化表面的减摩效果受众多因素影响,不同工况因其特有的属性,表面减摩机制亦各不相同,对织构化表面提升材料的减摩耐磨机制尚不明确。从不同工况下织构的减摩性能出发,探究其减摩机制的异同并分析其原因,归纳不同类型织构的减摩理论及存在的问题;对当下织构加工方式优劣进行分析,并对织构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微织构 机械零件 减摩 仿生制造 表面技术
下载PDF
石墨烯减摩抗磨涂层技术研究现状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梓屹 马国政 +4 位作者 肖逸锋 汪笑鹤 于天阳 王慧鹏 王海斗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8-87,121,共11页
石墨烯特殊的晶体结构决定了其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在机械零件减摩抗磨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前景。首先简要介绍了石墨烯的结构特征、物理性能及分散改性方法,指出目前的分散改性方法以物理分散法和化学分散法为主,但分别存在分散... 石墨烯特殊的晶体结构决定了其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在机械零件减摩抗磨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前景。首先简要介绍了石墨烯的结构特征、物理性能及分散改性方法,指出目前的分散改性方法以物理分散法和化学分散法为主,但分别存在分散效率低和可能引入缺陷的局限性。然后,概述了石墨烯的微观和宏观减摩机理,分别为面外褶皱机理和类石墨的层间滑移机理。此外石墨烯优良的耐蚀性也有助于提升其在腐蚀工况下的减摩抗磨性能。在此基础上,重点对各类石墨烯减摩抗磨涂层制备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主要有分散滴涂法、化学气相沉积法、电沉积法等,分析讨论了不同制备方法的优缺点,由于电沉积法工艺简单且可控性好,是极具发展潜力的石墨烯涂层制备方法。最后,针对石墨烯减摩抗磨涂层制备和应用中的问题,对石墨烯减摩抗磨涂层设计-制备-应用方向进行了展望,提出了应重点从提升石墨烯分散稳定性、经济适用性、生产标准化、严苛工况适应性四个方面着手大力开展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减摩抗磨涂层 复合涂层 共沉积 经济适用性
下载PDF
井下振动减摩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10
作者 付加胜 李根生 +3 位作者 史怀忠 田守嶒 王德余 张奕飞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6-10,45,共6页
在大位移井、水平井中,无论是常规管柱还是连续管作业时,由于管柱与井壁接触面大、管柱不旋转等因素,管柱与井壁之间摩阻都很大。井下振动减摩技术利用流体能量通过一定方式使管柱产生振动,从而减小管柱与井壁之间的摩擦力,增加钻头的... 在大位移井、水平井中,无论是常规管柱还是连续管作业时,由于管柱与井壁接触面大、管柱不旋转等因素,管柱与井壁之间摩阻都很大。井下振动减摩技术利用流体能量通过一定方式使管柱产生振动,从而减小管柱与井壁之间的摩擦力,增加钻头的有效钻压,提高机械钻速,延伸管柱入井位移,可有效降低油田开发成本。介绍了连续管减摩器、声波流动脉冲方法和装置、轴向振荡发生器、降摩阻短节、井下振动减摩器以及水力振动减摩加压器等国内外各种井下振动减摩技术和装置,包括原理、结构设计、特性研究以及现场应用等方面。随着我国复杂结构井的钻井和后续作业陆续出现管柱与井壁摩阻大的问题,对减摩技术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井下振动减摩技术发展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减摩 水平井 大位移井 摩擦力 减摩工具 井下减摩技术
下载PDF
Ni-P/石墨减摩电镀工艺及沉积过程的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姜晓霞 任平弟 陶佑卿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1期9-13,3,共5页
用正交试验研究得出,在瓦特浴中电镀Ni-P/石墨复合减摩镀层工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镀液中石墨含量及pH值。找出了最佳施镀工艺。通过电化学测试及镀层中石墨分布的观察,研究了导电性擞粒复合沉积过程及伴生缺陷的特点。摩擦系数及磨损率... 用正交试验研究得出,在瓦特浴中电镀Ni-P/石墨复合减摩镀层工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镀液中石墨含量及pH值。找出了最佳施镀工艺。通过电化学测试及镀层中石墨分布的观察,研究了导电性擞粒复合沉积过程及伴生缺陷的特点。摩擦系数及磨损率测定结果确认了该镀层具有的减摩及耐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P/石墨 减摩电镀 电沉积 减摩镀层 石墨含量 PH值 伴生缺陷 摩擦系数 磨损率 减摩 耐磨性
下载PDF
三维超声振动辅助车削减摩特性与表面质量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方锐 邹平 +1 位作者 段经伟 魏事宇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3-241,共9页
为进一步提高304不锈钢的加工效果,将摩擦学动载荷分析与三维超声振动辅助车削相结合,建立减摩特性理论模型.将微织构刀具融入该模型后,减摩效果进一步提高.通过主轴转速、进给量与切削深度的切削合力实验证明了该模型的减摩效果.根据... 为进一步提高304不锈钢的加工效果,将摩擦学动载荷分析与三维超声振动辅助车削相结合,建立减摩特性理论模型.将微织构刀具融入该模型后,减摩效果进一步提高.通过主轴转速、进给量与切削深度的切削合力实验证明了该模型的减摩效果.根据机床的相对振动建立了表面形貌的理论模型,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切削参数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随切削深度、主轴转速和进给量的增加,表面粗糙度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超声振动 减摩特性 表面粗糙度 微织构刀具 切削合力
下载PDF
超声电机减摩现象的仿真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任韦豪 杨淋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4-118,201,共6页
基于商用有限元软件自动增量式非线性动力学分析(automatic dynamic incremental nonlinear analysis,简称ADINA),对超声电机的减摩现象进行仿真研究,提出等效摩擦因数的概念。分别在驻波激励和行波激励下研究了超声电机启动响应过程的... 基于商用有限元软件自动增量式非线性动力学分析(automatic dynamic incremental nonlinear analysis,简称ADINA),对超声电机的减摩现象进行仿真研究,提出等效摩擦因数的概念。分别在驻波激励和行波激励下研究了超声电机启动响应过程的瞬时等效摩擦因数。通过仿真计算,得到了不同预压力、激励频率和电压情况下的稳态等效摩擦因数。当预压力较小时,驻波激励下的减摩效应强于行波激励;当预压力较大时,超声振动受到抑制,此时2种激励方式的减摩效应近乎一致。研究发现:激励频率越接近谐振频率,预压力越小、驱动电压越大,减摩效果就越显著;其中,激励频率和预压力的影响要大一些。本研究为超声电机减摩现象的研究与应用提供有益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电机 自动增量式非线性动力学分析 减摩 仿真 等效摩擦因数
下载PDF
∅127型水力振荡减摩装置的研制及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毅 张润畦 《钻探工程》 2023年第1期84-93,共10页
针对水平井、定向井等钻井过程中摩阻大、托压等问题,研制了∅127型水力振荡减摩装置,可减小管柱与井壁或套管壁之间的摩擦力,有效改善钻压传递,延伸大位移井、长水平井等井眼长度,提高机械钻速。首先分析了水力振荡减摩钻井技术机理,对... 针对水平井、定向井等钻井过程中摩阻大、托压等问题,研制了∅127型水力振荡减摩装置,可减小管柱与井壁或套管壁之间的摩擦力,有效改善钻压传递,延伸大位移井、长水平井等井眼长度,提高机械钻速。首先分析了水力振荡减摩钻井技术机理,对水力振荡减摩装置的主要部件进行了技术分析,介绍了该装置的工作原理。通过数值模拟、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验证了减摩装置设计的可行性和振动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该装置性能可靠,其脉动压力频率和幅值、轴向振动位移均随排量的增大而增大。研究成果可为钻井减摩降阻、提高机械钻速等相关技术与工具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大位移井 水力振荡减摩装置 轴向振动
下载PDF
船用内燃机轴瓦表面含MoS2的PAI/PTFE聚合物复合涂层制备及减摩抗磨研究
15
作者 刘奇 孟召喆 +1 位作者 袁成清 董光能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8,共8页
船用内燃机中轴瓦及曲轴工作时接触界面受力复杂,若润滑不当极易造成轴颈的黏着、擦伤、裂纹等。为改善船用内燃机轴瓦的使用寿命,在轴瓦表面制备聚酰胺酰亚胺和聚四氟乙烯(PAI/PTFE)聚合物涂层,并探讨MoS2颗粒对PAI/PTFE复合涂层摩擦... 船用内燃机中轴瓦及曲轴工作时接触界面受力复杂,若润滑不当极易造成轴颈的黏着、擦伤、裂纹等。为改善船用内燃机轴瓦的使用寿命,在轴瓦表面制备聚酰胺酰亚胺和聚四氟乙烯(PAI/PTFE)聚合物涂层,并探讨MoS2颗粒对PAI/PTFE复合涂层摩擦性能的影响。通过喷涂-烧结法在轴瓦材料铝锡铜合金表面制备不同MoS2质量分数的复合涂层,并以轴承钢球作为摩擦配副,在3、4、5 N载荷以及干摩擦和油润滑下考察复合涂层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在干摩擦下,MoS2质量分数为2%的复合涂层摩擦因数降低了80%以上,磨损降低了90%以上;油润滑下摩擦因数最大降低了67%。SEM和EDS分析表明,5 N载荷下,MoS2质量分数低于2%时,长时间摩擦会导致复合涂层破裂,进而产生大的摩擦磨损;而含有2%MoS2的涂层会在钢球接触表面上产生均匀的硫化物层,可以保护涂层提高其稳定性。通过对不同MoS2含量涂层的摩擦因数、磨损及磨痕形貌对比,得出较优的涂层配比。研究表明,适量的MoS2能够提高涂层摩擦膜的稳定性,减小摩擦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轴瓦 PAI/PTFE涂层 MoS2颗粒 减摩抗磨
下载PDF
铜基底/石墨烯涂层束缚减摩机制
16
作者 冉迪 郑鹏 +1 位作者 苑泽伟 王宁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1-70,共10页
目的 探究石墨烯涂层对单晶铜基底摩擦特性的影响,揭示石墨烯涂层的微观减摩和基底强化机制。方法 基于AIREBO、EAM、Lennard-Jones混合势函数和Verlet算法,采用分子动力学法对铜基底/石墨烯涂层(Cu/Gr)和铜基底(Cu)的摩擦行为展开研究... 目的 探究石墨烯涂层对单晶铜基底摩擦特性的影响,揭示石墨烯涂层的微观减摩和基底强化机制。方法 基于AIREBO、EAM、Lennard-Jones混合势函数和Verlet算法,采用分子动力学法对铜基底/石墨烯涂层(Cu/Gr)和铜基底(Cu)的摩擦行为展开研究,结合基底位错、承载直径、划切圆角、划切刃角的变化规律,分析石墨烯涂层对法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结果 在纳米压痕中,石墨烯涂层使基底压入边缘处产生了划切圆角,当压入深度为3.0 nm时,基底承载直径由4.6 nm增至8.2 nm,法向承载力由62.63 nN提高至514.32 nN;在摩擦过程中,石墨烯涂层抑制了基底表面的犁沟效应,使位错密度由0.06 nm^(-2)提升至0.15 nm^(-2);当压入深度相同时,石墨烯涂层使基底具有更小、更稳定的摩擦因数,最终使摩擦因数降低了61.43%~77.81%;当下压力为150 nN时,石墨烯涂层使划切刃角由90°降至32°,摩擦力由75.72 nN降至21.51 nN。当Cu/Gr基底上的划切刃角由32°降至17°时,摩擦力由21.51 nN降至9.08 nN。结论 石墨烯涂层的束缚机制增大了基底表面的承载直径,增大了基底内的位错密度,进而提高了法向承载能力。石墨烯涂层的束缚机制降低了划切刃角,降低了摩擦力,提升了基底的摩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基底 石墨烯涂层 减摩机制 摩擦特性 分子动力学 位错密度 承载直径 划切刃角
下载PDF
长斜井段氮气钻井高扭矩摩阻机理及减摩降扭技术研究
17
作者 罗成波 严焱诚 +1 位作者 朱化蜀 谭军 《科技和产业》 2023年第22期281-288,共8页
大邑105井二开造斜,斜井段长2422 m左右,水平位移1398 m,井斜角35°左右,三开采用氮气钻井。基于钻柱运动学与动力学理论,参考钻柱动力学室内实验结果,表明钻柱涡动是大邑105井氮气举升清水阶段、钻进阶段及钻头提离井底循环阶段扭... 大邑105井二开造斜,斜井段长2422 m左右,水平位移1398 m,井斜角35°左右,三开采用氮气钻井。基于钻柱运动学与动力学理论,参考钻柱动力学室内实验结果,表明钻柱涡动是大邑105井氮气举升清水阶段、钻进阶段及钻头提离井底循环阶段扭矩呈现“锯齿形”波动的根本原因,较多的钻具接头及钻具本体与井底低边碰撞摩擦导致扭矩处于波峰点,同时斜井段形成的岩屑床及岩粉附着在钻具表面诱发的黏滞摩擦导致扭矩和摩阻值平均值增加;钻具提离井底定点循环阶段,钻具涡动诱发钻具接头与井壁碰摩形成键槽,当钻具接头处于键槽中时,此时上提钻具须克服键槽形成的机械阻力,导致摩阻增大。同时设计了氮气钻井用减摩降扭清砂接头,分析不同井斜角、造斜率、钻压和钻具组合对扭矩摩阻的影响。因此,为了氮气钻井安全快速建井,建议钻井设计进一步优化井眼轨迹,钻具组合中增加清砂接头,通过清除岩屑床到达减弱钻具涡动效应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斜井段 氮气钻井 扭矩摩阻 减摩降扭技术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钛的光催化与减摩性能研究进展
18
作者 郭文轩 陈文刚 +4 位作者 郝星星 王泽霄 毛宇坤 王雨豪 戴一帆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2-181,共10页
纳米二氧化钛(TiO_(2))作为一种环境和能源领域出色的光催化剂以及一种新型的发动机纳米润滑油添加剂,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综述纳米TiO_(2)复合材料在不同掺杂方式下在光催化方面的研究及应用进展,以及纳米TiO_(2)及其复合材料作为润... 纳米二氧化钛(TiO_(2))作为一种环境和能源领域出色的光催化剂以及一种新型的发动机纳米润滑油添加剂,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综述纳米TiO_(2)复合材料在不同掺杂方式下在光催化方面的研究及应用进展,以及纳米TiO_(2)及其复合材料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研究及应用进展;总结了综合考虑纳米TiO_(2)复合材料光催化与减摩性能的研究现状,指出将纳米TiO_(2)及其复合材料作为发动机润滑油添加剂时,应综合考虑其光催化与减摩性能,从而实现在减摩的同时降低污染物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钛 制备 光催化 减摩抗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