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鲁西寒武系第三统张夏组凝块石特征及其形成环境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陈金勇 韩作振 +1 位作者 范洪海 迟乃杰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94-502,共9页
通过野外观察及显微镜下分析,对鲁西寒武系第三统张夏组的凝块石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凝块石呈米级的生物丘和生物层状,其凝块大多为斑块状、树枝状和网状。形成凝块石的微生物主要是附枝菌,其次是葛万菌和放射状菌。通过沉积相分析及... 通过野外观察及显微镜下分析,对鲁西寒武系第三统张夏组的凝块石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凝块石呈米级的生物丘和生物层状,其凝块大多为斑块状、树枝状和网状。形成凝块石的微生物主要是附枝菌,其次是葛万菌和放射状菌。通过沉积相分析及与之共生的岩相,初步确定了凝块石的形成环境——潮下低能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块石 附枝菌 形成环境 张夏组 寒武系第三统 鲁西地区
下载PDF
鲁西寒武系凝块石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11
2
作者 陈金勇 韩作振 +2 位作者 范洪海 陈吉涛 迟乃杰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67-979,共13页
鲁西地区寒武纪地层分布广泛、出露连续,中寒武世张夏组和晚寒武世炒米店组均有凝块石产出。本文通过对该地区凝块石的野外观察和镜下鉴定,认为形成凝块石的微生物主要为附枝菌,其次是葛万菌、肾球菌和放射状菌,根据枝杈的直径大小、枝... 鲁西地区寒武纪地层分布广泛、出露连续,中寒武世张夏组和晚寒武世炒米店组均有凝块石产出。本文通过对该地区凝块石的野外观察和镜下鉴定,认为形成凝块石的微生物主要为附枝菌,其次是葛万菌、肾球菌和放射状菌,根据枝杈的直径大小、枝杈的细胞状分割结构及结晶程度等,附枝菌又可细分为:泥晶粗枝杈状、泥晶分段枝杈状、泥晶细枝杈状、微晶管状枝杈状和亮晶粗枝杈状。相应的群落也可划分为:泥晶树枝状、单个房室状、簇球状和亮晶树枝状。凝块石的凝块为附枝菌等蓝细菌钙化体和周围粘结的碳酸盐微粒所组成的团块,其按形态可分为:斑状、网状和树枝状。根据上述的研究,本文认为形成凝块石的理想过程可以分为4个阶段:蓝细菌的捕捉和粘结作用、蓝细菌自身钙化作用、碳酸盐的原地沉淀和沉积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块石 附枝菌 形成机制 特征 寒武系 鲁西地区
下载PDF
光合作用生物膜建造的凝块:来自于辽东半岛芙蓉统长山组凝块石生物丘中的一些证据 被引量:12
3
作者 梅冥相 Khalid Latif +1 位作者 刘丽 孟庆芬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54-277,共24页
作为一种以非纹层状组构而区别于叠层石的微生物碳酸盐岩类型,中凝块(mesoclots)是产生凝块石凝块组构关键的微结构。构成这种中凝块的离散性凝块状泥晶,似乎代表了细胞外聚合物质(EPS)复杂的钙化作用,但是,由于常常缺乏直接的微生物证... 作为一种以非纹层状组构而区别于叠层石的微生物碳酸盐岩类型,中凝块(mesoclots)是产生凝块石凝块组构关键的微结构。构成这种中凝块的离散性凝块状泥晶,似乎代表了细胞外聚合物质(EPS)复杂的钙化作用,但是,由于常常缺乏直接的微生物证据,造成其所涉及的准确成因和特殊过程还不太清楚。在辽东半岛大连金州湾和本溪田师傅剖面芙蓉统下部的长山组顶部,发育较为典型的凝块石生物丘,组成三级层序的强迫型海退体系域沉积,代表着较为壮观的沉积学现象;在这些凝块石生物丘中,毫米级别大小的暗色离散性凝块状泥晶是其最为基本的沉积组构,而且在这些凝块之中以较高密度保存的丝状蓝细菌鞘化石反映的微生物构成,意味着它们具有明显的光合作用生物膜成因。尽管穿越成岩作用过滤器去解释古代凝块石复杂的形成机理将存在着巨大的挑战,也尽管形成这些凝块石复杂的生物膜钙化作用细节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才能得到更好的了解,但是,辽东半岛芙蓉统长山组的凝块石,尤其是在凝块内较为丰富的钙化蓝细菌鞘化石所表征的直接的微生物活动证据,使其成为一个了解光合作用生物膜建造凝块的典型实例;再者,与凝块共生的三叶虫化石、底栖鲕粒和皮壳粒,以及围绕着这些多样化颗粒特别的放射纤维状方解石结壳,说明这些凝块石可能属于较厚的微生物席内多重状生物膜以及构成这些微生物席和微生物膜的细胞外聚合物质复杂的钙化作用建造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块石 光合作用生物膜 长山组 芙蓉统 复州湾剖面 辽东半岛
下载PDF
从凝块石概念的演变论微生物碳酸盐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3
4
作者 梅冥相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9,共9页
作为微生物碳酸盐岩的主要类型,凝块石与核形石曾经被统称为"微植石"而与"叠层石"平行使用;但是,鉴于叠层石也具有凝块状组构,所以凝块石又被译作"斑粒石",或被称作"花纹石",因此,凝块石这一... 作为微生物碳酸盐岩的主要类型,凝块石与核形石曾经被统称为"微植石"而与"叠层石"平行使用;但是,鉴于叠层石也具有凝块状组构,所以凝块石又被译作"斑粒石",或被称作"花纹石",因此,凝块石这一概念还显得有些混乱。术语和概念的差异与混乱代表了地质学家们对微生物碳酸盐沉积作用不同阶段认识的升华和进步。近年来,将微生物碳酸盐岩划分为叠层石、凝块石、树形石和均一石四大类,又将核形石作为"球状叠层石"而不与叠层石平行使用。尽管对微生物碳酸盐岩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有意义的进展,如将微生物碳酸盐岩的地史演化归结为16个关键事件,总结了前寒武纪碳酸盐岩沉积相随着地球海洋和大气的长时间演变而产生的3种沉淀形式,将多年来形成叠层石的蓝绿藻归为细菌类称为"蓝藻菌"等。但目前还难以回答叠层石的确切生长机制,特别是前寒武纪叠层石;随着更老的地质时代中凝块石的发现,将凝块石理解为被生物扰动等作用所破坏的叠层石似乎与地质事实不完全相符;再者,凝块石的形成机制也还是一个谜。更重要的是,作为微生物碳酸盐岩的一种重要类型,凝块石这一术语的混乱以及对凝块石形成机制认识的变化,为窥视微生物碳酸盐岩的研究进展提供了一条重要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碳酸盐岩 凝块石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河北平泉高于庄组凝块石的特征及其成因解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文浩 史晓颖 +1 位作者 汤冬杰 王新强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324-1343,共20页
微生物碳酸盐岩是微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它的发育对古环境与微生物群落有着重要的指示意义。河北省平泉县地区中元古代高于庄组四段发育有凝块石、纹理石、叠层石多种微生物碳酸盐岩。凝块石以其内部独特的凝块组构而显著区别于... 微生物碳酸盐岩是微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它的发育对古环境与微生物群落有着重要的指示意义。河北省平泉县地区中元古代高于庄组四段发育有凝块石、纹理石、叠层石多种微生物碳酸盐岩。凝块石以其内部独特的凝块组构而显著区别于具纹层构造的叠层石等其它微生物岩类型。根据尺寸大小与排列特点可将高于庄组凝块石中的凝块组构分为3种类型:厘米级别、致密的中凝块,毫米级别、似层状的小凝块与微米级别、层状分布的微凝块。显微与超显微观察显示,所有的凝块组构均由内核与外壳两个结构单元组成。内核主要为丝状细菌、球状细菌等微生物或有机质残留,围绕内核的是呈放射状、扇状分布的方解石外壳,方解石颗粒之间可见有薄片状胞外聚合物(EPS)残留。凝块中微生物残余及EPS的大量发现,表明了凝块组构的形成与微生物密切相关。环境中海水碳酸盐初始饱和度的高低可能是形成不同类型的凝块组构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块石 微生物 胞外聚合物 高于庄组 华北地台
下载PDF
新元古代奇异叠层石和凝块石中可疑的动物活动证据(英文) 被引量:12
6
作者 曹瑞骥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91-304,共14页
在湖北保康马桥地区,新元古代神农架群石家冲组中产出一套奇异的叠层石、凝块石和叠层石-凝块石联合体。其中叠层石具有类似于食草和钻孔动物破坏的疤痕。通过对上述构造形态和特征分析,这些构造可能与后生动物的活动有关,但也不排... 在湖北保康马桥地区,新元古代神农架群石家冲组中产出一套奇异的叠层石、凝块石和叠层石-凝块石联合体。其中叠层石具有类似于食草和钻孔动物破坏的疤痕。通过对上述构造形态和特征分析,这些构造可能与后生动物的活动有关,但也不排除它们是非生物成因的可能。这些后生动物似乎已显示高度发育的行为。当前的资料表明,在凝块石构造与食草和钻孔动物生态效应之间似乎存在着一种紧密的联系。在生物进化史上,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似乎仅是一种表面现象,因为较古老的后生动物由于缺少硬壳部分和合适的埋藏条件,而无保存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层石 凝块石 后生动物 新元古代
下载PDF
寒武系凝块石生物丘的沉积组构:以鲁西地区张夏组为例 被引量:4
7
作者 贡云云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36-444,共9页
凝块石是一种不具纹层状组构的微生物碳酸盐岩,与纹层状组构的叠层石形成鲜明对照。鲁西地区寒武系张夏组中的凝块石生物丘主要由致密泥晶和微亮晶组成的团块构成,在团块中可见到细胞外聚合物质(EPS)钙化作用的残余物及钙化蓝细菌化石... 凝块石是一种不具纹层状组构的微生物碳酸盐岩,与纹层状组构的叠层石形成鲜明对照。鲁西地区寒武系张夏组中的凝块石生物丘主要由致密泥晶和微亮晶组成的团块构成,在团块中可见到细胞外聚合物质(EPS)钙化作用的残余物及钙化蓝细菌化石。在复杂的微观组构中,表现出球状结构、片状、席状及蜂窝状结构的EPS钙化残余物,说明凝块石中团块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有机矿化作用过程。这些EPS钙化残余物与较为普遍的致密泥晶和钙化蓝细菌化石一起,为了解凝块石的形成机理提供了一些重要信息。因此,对凝块石生物丘的分析也为今后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线索和思考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化作用 凝块石 张夏组 鲁西
下载PDF
鲁西寒武系张夏组凝块石类型及其微孔隙的成因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贡云云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386-389,共4页
鲁西寒武系张夏组发育的大量凝块石为凝块石的研究提供了基础。为了更好地研究鲁西寒武系张夏组发育的凝块石类型及其微孔隙的成因,在野外对其宏观特征进行观察,在室内使用偏光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微观特征进行分析。结合宏观特... 鲁西寒武系张夏组发育的大量凝块石为凝块石的研究提供了基础。为了更好地研究鲁西寒武系张夏组发育的凝块石类型及其微孔隙的成因,在野外对其宏观特征进行观察,在室内使用偏光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微观特征进行分析。结合宏观特征和微观特征的分析,发现张夏组存在三种类型的凝块石:钙化微生物凝块石、粗粒黏聚状凝块石及沉积后凝块石,并根据扫描电镜的分析,发现凝块石中存在的大量孤立的微孔隙,这些微孔隙部分可能由后期成岩作用而产生,大多可能是细菌诱导产生的,暗示了较强的微生物作用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孔隙 凝块石 寒武系张夏组 鲁西
下载PDF
北京寒武系第二统昌平组凝块石特征及成因
9
作者 白莹 罗平 +2 位作者 徐旺林 王珊 龚骥遥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73-885,共13页
北京西郊下苇甸地区下寒武统昌平组底部含燧石角砾白云岩之上发育的一套豹斑灰岩,实为发育在高能环境下的凝块石灰岩,宏观形态上可包括斑状凝块石、带状凝块石和网状凝块石3种,其成因多与厚微生物席相关,且分别具有不同的微观结构。露... 北京西郊下苇甸地区下寒武统昌平组底部含燧石角砾白云岩之上发育的一套豹斑灰岩,实为发育在高能环境下的凝块石灰岩,宏观形态上可包括斑状凝块石、带状凝块石和网状凝块石3种,其成因多与厚微生物席相关,且分别具有不同的微观结构。露头实测和镜下观察结果表明凝块石的初始沉积组分受控于沉积大/微环境,且三者的互动决定了凝块石的最终沉积特征。该套沉积成因的凝块石,其白云质凝块不局限于潜穴,且潜穴内部见大量保存完好微生物结构和疑似球状原生白云石,因此这种白云质凝块很可能与微生物白云石化密切相关,并以此区别于局限于生物遗迹位置,且内部充填物为粉细晶白云石的成岩成因的豹斑灰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寒武系 第二统 凝块石 豹斑灰岩 微生物席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中奥陶统马家沟组五段凝块石类型与古盐度初步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乔亚斌 张林 +3 位作者 王予 张一果 马君霞 姜红霞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7-110,共14页
微生物碳酸盐岩是近年来地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其时空分布非常广泛,并可形成重要的油气储集层。在鄂尔多斯盆地北部苏里格气田的中奥陶统马家沟组马五1+2段和马五4段,笔者分别发现了非钙化微生物成因的凝块石微生物岩。依据显微结构,将... 微生物碳酸盐岩是近年来地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其时空分布非常广泛,并可形成重要的油气储集层。在鄂尔多斯盆地北部苏里格气田的中奥陶统马家沟组马五1+2段和马五4段,笔者分别发现了非钙化微生物成因的凝块石微生物岩。依据显微结构,将凝块石划分为蠕虫状凝块石、网状凝块石和房室孔洞状凝块石3种类型。通过与基里巴斯现代超盐湖微生物碳酸盐形成环境的对比,推测在华北地台云坪广布、坪中有湖的大背景下,凝块石是在相对海平面上升、盐度大约在60‰~149‰之间的条件下形成的,而含石膏结核碳酸盐岩是在相对海平面下降、盐度达到149‰以上的条件下形成的。进一步研究发现,蠕虫状凝块石泥粉晶白云岩的白云石晶间孔和溶蚀孔非常发育,网状凝块石和房室孔洞状凝块石的溶蚀残余孔较发育,推测凝块石微生物岩具有较好的物性,是未来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岩性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块石 微生物岩 奥陶系 马家沟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莱芜雪野剖面寒武系苗岭统凝块石沉积特征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震武 肖恩照 +1 位作者 覃英伦 辛浩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7-77,124,I0005,共13页
以鲁西地区莱芜雪野剖面寒武系苗岭统凝块石为研究对象,分析华北地台早古生代碳酸盐台地微生物岩沉积特征;基于野外与显微观察,从宏观与微观尺度研究凝块石沉积特征与成因机制。结果表明:宏观上,将莱芜雪野剖面寒武系苗岭统划分为4个三... 以鲁西地区莱芜雪野剖面寒武系苗岭统凝块石为研究对象,分析华北地台早古生代碳酸盐台地微生物岩沉积特征;基于野外与显微观察,从宏观与微观尺度研究凝块石沉积特征与成因机制。结果表明:宏观上,将莱芜雪野剖面寒武系苗岭统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凝块石集中发育于剖面的徐庄组和张夏组顶部,进一步划分为斑状、粗粒凝聚状、网状、条带状和树枝状凝块石。微观上,凝块石内部发育种类丰富、数量众多的钙化微生物化石,如附枝菌(Epiphyton)、葛万菌(Girvanella)、肾形菌(Renalcis)、放射状菌(Actinophycus)、胞网菌(Bacinella)和“石松藻(Lithocodium)”状钙化蓝细菌残余物等。凝块石是以蓝细菌为主导的微生物席内复杂的微生物沉淀作用形成的,证明早古生代微生物碳酸盐岩的复苏,不但为寒武系苗岭统凝块石等微生物碳酸盐岩的成因研究,以及贫乏骨骼风暴海的碳酸盐台地微生物岩沉积作用研究提供实例,也为研究寒武纪第二世末期生物灭绝事件之后华北地台碳酸盐台地沉积作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块石 微生物碳酸盐岩 微生物席 沉积特征 寒武系 雪野剖面
下载PDF
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凝块石(微生物岩)的沉积成岩过程——以华南广西百色地区作登剖面为例
12
作者 郭业达 杨浩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4-112,共9页
二叠纪末大灭绝之后,在我国华南地区广泛发育了一套钙质微生物岩,这套微生物岩以凝块石为主,代表了大灭绝事件后特殊环境下的生物沉积建造。早期对凝块石的分布以及沉积特征有详细研究。通过镜下显微观察,阴极发光照相,背散射成像以及... 二叠纪末大灭绝之后,在我国华南地区广泛发育了一套钙质微生物岩,这套微生物岩以凝块石为主,代表了大灭绝事件后特殊环境下的生物沉积建造。早期对凝块石的分布以及沉积特征有详细研究。通过镜下显微观察,阴极发光照相,背散射成像以及探针元素分析,对凝块石的显微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通过对凝块石中化石的分布,矿物组成以及元素分布规律观察,对比现代凝块石沉积成岩过程总结了二叠纪末凝块石的沉积成岩过程,即早期生长阶段,沉积阶段,早期成岩阶段和后期成岩阶段。清晰的凝块石的沉积成岩过程为解析该时期微生物沉积建造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纪—三叠纪 凝块石 阴极发光 背散射 沉积成岩过程
下载PDF
鲁西寒武系凝块石萜类生物标志物特征 被引量:1
13
作者 韩作振 刘凯旋 +1 位作者 任祥 宋志刚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2,共12页
鲁西寒武系张夏组和炒米店组大量出露凝块石,采用样品抛光、镜下观察及色谱质谱联用等对研究区岩石样品进行测试,根据样品抛光面、显微特征以及生物标志物特征,探讨凝块石的沉积环境和参与成岩作用的微生物类型。实验结果表明,黄铁矿的... 鲁西寒武系张夏组和炒米店组大量出露凝块石,采用样品抛光、镜下观察及色谱质谱联用等对研究区岩石样品进行测试,根据样品抛光面、显微特征以及生物标志物特征,探讨凝块石的沉积环境和参与成岩作用的微生物类型。实验结果表明,黄铁矿的发现可视为还原环境的判别指标;凝块石中霍烷生物标志物占比70%以上,证明研究区凝块石生源输入多为原核生物;而三环萜烷(<C 30)则疑似来自产甲烷古菌的前驱物类异戊二烯烃;另外降霍烷αβ/ββ≥10的高比值反映了甲烷厌氧氧化反应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块石 霍烷 蓝细菌降解 产甲烷古菌 甲烷厌氧氧化
下载PDF
天津蓟县雾迷山组凝块石特征以及沉积环境
14
作者 袁天晶 金廷福 《四川有色金属》 2018年第4期40-43,共4页
通过对天津蓟县雾迷山组典型凝块石露头的组构特征研究,将凝块石白云岩划分为两大类型,六个亚类。结合凝块石白云岩的沉积和相序结构研究表明其为中元古代潮坪沉积形成。此外,也确定了构成储层的岩石类型和储集空间类型。
关键词 天津蓟县 雾迷山组 凝块石白云岩 储层岩石类型 沉积环境
下载PDF
湖北松滋地区下奥陶统生物扰动型凝块石的发现及其成因探讨 被引量:3
15
作者 肖传桃 肖云鹏 +2 位作者 宋振宇 黄云飞 董曼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078-1084,共7页
首次在下奥陶统中发现生物扰动成因的凝块石,该发现有可能填补扬子地区奥陶纪该领域的空白,为凝块石成因的研究提供新的材料,并且对于探索凝块石演化与后生动物辐射之间关系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根据凝块石的外观特征和结构,将其划分为斑... 首次在下奥陶统中发现生物扰动成因的凝块石,该发现有可能填补扬子地区奥陶纪该领域的空白,为凝块石成因的研究提供新的材料,并且对于探索凝块石演化与后生动物辐射之间关系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根据凝块石的外观特征和结构,将其划分为斑状凝块石、条带状凝块石和网状凝块石,其中,斑状凝块石又可以划分为豹斑状、花斑状和斑片状。在详细阐述豹斑状和网状凝块石沉积特征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凝块石在纵向和横向上的发育与分布特征,并分析了凝块石的沉积环境,认为斑状凝块石可能形成于较为局限的具有一定能量的潮间带环境中,网状凝块石可能形成于潮下低能环境中。依据上述2种凝块石中发现的许多食草动物Ecculiomphalus化石以及由钻孔动物所形成的生物扰动痕迹等现象,指出由于后生动物的多样性的不断增加,导致食草动物不仅啃食了形成叠层石的菌藻类微生物,造成叠层石数量的不断减少,而且破坏了叠层石的生长状态,结果形成了研究区独具特征的生物扰动型凝块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块石 生物扰动 叠层石 下奥陶统 松滋地区
原文传递
湖北松滋地区早奥陶世凝块石的多样性及沉积环境分析
16
作者 陈鹤 黄子航 +1 位作者 汪涵 李魁元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21年第18期130-133,共4页
系统性地对湖北松滋地区早奥陶世凝块石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对凝块石的种类,沉积环境以及影响其生长发育的主控因素进行了系统性的调查研究。研究得出,根据几何形态可将凝块石划分为斑状,网状和条带状三种类型;同时研究得出控制凝块石生... 系统性地对湖北松滋地区早奥陶世凝块石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对凝块石的种类,沉积环境以及影响其生长发育的主控因素进行了系统性的调查研究。研究得出,根据几何形态可将凝块石划分为斑状,网状和条带状三种类型;同时研究得出控制凝块石生长发育的主控因素为凝块石的沉积环境以及后生动物作用;沉积环境因素主要表现在古气候变化以及海平面变化两方面,通过对温度,水体盐度,潮间环境三个方面影响凝块石的生长发育,通过实验得出以下结论,斑状凝块石较大可能形成于环境较为狭小,有一定局限性,且具有一定能量的潮间带环境中,而网状凝块石较大可能形成于能量较低的潮下带环境中。除此之外,许多研究也发现在大多数凝块石中存在后生生物扰动痕迹,从而得出随着后生动物多样性的增多,造成了水体中真菌类微生物和藻类微生物数量的剧烈减少,从而导致了凝块石生长发育所需的环境遭到了破坏,进而导致了凝块石出现部分生物扰动痕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块石 多样性 沉积环境 早奥陶世 湖北松滋
原文传递
砂岩与卵石混合骨料胶凝材料坝现场变形直剪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彭明亮 胡人炭 杨小奇 《四川水力发电》 2020年第3期94-100,共7页
抗剪和变形指标是胶凝材料坝设计中重要的参数,笔者结合金鸡沟水库大坝砂岩与卵石5∶5掺配的混合骨料胶凝材料坝稳定及应力应变复核计算需要,开展了砂岩骨料掺50%、60%、70%混合骨料胶凝材料和胶结堆石4种坝体现场变形和抗剪试验研究。... 抗剪和变形指标是胶凝材料坝设计中重要的参数,笔者结合金鸡沟水库大坝砂岩与卵石5∶5掺配的混合骨料胶凝材料坝稳定及应力应变复核计算需要,开展了砂岩骨料掺50%、60%、70%混合骨料胶凝材料和胶结堆石4种坝体现场变形和抗剪试验研究。研究表明:为保证胶凝砂砾石块坝均匀密实,一是要加强施工质量的控制,保证坝体施工铺填均匀,碾压得密实;二是控制砂岩骨料掺量。因此,胶凝砂砾块石坝,尤其是砂岩与卵石混合骨料胶凝材料坝抗剪和变形指标能满足中低坝应力应变及稳定之需,可以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砾块石 胶结堆石 砂岩骨料 变形特征
下载PDF
川中地区灯影组四段微生物岩沉积模式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安鹏 高达 +3 位作者 胡明毅 赵玉茹 朱传勇 戴逸晨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80-1096,共17页
为建立川中地区灯影组四段微生物岩的沉积模式,明确微生物岩沉积的主控因素,利用钻井、岩心、薄片等资料,从中观和微观尺度开展了精细的沉积微相分析。在研究区识别出8种岩相,其中微生物岩包括凝块石和叠层石,并将叠层石划分为波状凝集... 为建立川中地区灯影组四段微生物岩的沉积模式,明确微生物岩沉积的主控因素,利用钻井、岩心、薄片等资料,从中观和微观尺度开展了精细的沉积微相分析。在研究区识别出8种岩相,其中微生物岩包括凝块石和叠层石,并将叠层石划分为波状凝集叠层石、波状骨架叠层石和层状细粒叠层石。这些岩相在垂向上有序组合,发育了潮下—局限潟湖沉积、潮下带凝块石、浅潮下—潮间带叠层石—颗粒滩复合体、潮间带叠层石等4种岩相组合。连井层序地层格架内微相对比显示,微生物丘和颗粒滩主要发育在层序的上部,且在灯四段由下至上发育规模变大。平面上,丘滩体在台地边缘发育规模大,向局限台地内规模减小且分布连续性变差。综合以上认识,提出了灯影组四段微生物岩的沉积模式。凝块石主要发育在浪基面之下的潮下带,水动力弱,局部微生物捕获黏结颗粒形成凝块。波状凝集叠层石主要发育在潮间带下部,各种菌类等微生物繁盛,受强烈的波浪和潮汐作用的影响,微生物捕获黏结大量鲕粒、似球粒等颗粒。波状骨架叠层石主要发育在能量中等的潮间带上部,主要受潮汐作用的影响,微生物通过诱导沉淀和原地钙化作用形成泡沫绵层,并捕获黏结少量球粒。层状细粒叠层石主要发育在潮间带上部,微生物沉积作用以诱导沉淀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岩 叠层石 凝块石 层序地层 沉积模式 灯影组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微生物碳酸盐岩油气储层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02
19
作者 罗平 王石 +4 位作者 李朋威 宋金民 金廷福 王果谦 杨式升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07-823,共17页
微生物碳酸盐岩是一种重要的油气储集岩。在中国古老深埋碳酸盐岩地层中它们是主要的岩石类型。微生物碳酸盐岩通常可划分为叠层石、凝块石、树枝石、均一石和核形石等五种类型。储层孔隙系统与微生物岩的沉积结构和构造密切相关,窗格孔... 微生物碳酸盐岩是一种重要的油气储集岩。在中国古老深埋碳酸盐岩地层中它们是主要的岩石类型。微生物碳酸盐岩通常可划分为叠层石、凝块石、树枝石、均一石和核形石等五种类型。储层孔隙系统与微生物岩的沉积结构和构造密切相关,窗格孔(洞)和格架孔(洞)是主要储集空间类型。全球中新元古界至中生界都发现了以微生物碳酸盐岩为储层的油气田,资源潜力巨大。微生物岩储层的岩石类型、沉积构造、相序结构、沉积模式和储层有利相带尚有许多不明晰之处,是今后进一步深化研究的重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岩 碳酸盐岩储层 叠层石 凝块石 微生物席
下载PDF
四川盆地深层微生物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其油气勘探前景 被引量:67
20
作者 刘树根 宋金民 +9 位作者 罗平 QING Hairuo 林彤 孙玮 李智武 王浩 彭瀚霖 余永强 龙翼 万元博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9-152,共24页
微生物碳酸盐岩是油气勘探储层的新类型。四川盆地微生物碳酸盐岩储层主要发育在上震旦统灯影组和中三叠统雷口坡组。灯影组微生物碳酸盐岩储层主要发育在灯二段和灯四段。灯影组微生物碳酸盐岩遍布全盆,岩石结构具有全盆地相似性,灯二... 微生物碳酸盐岩是油气勘探储层的新类型。四川盆地微生物碳酸盐岩储层主要发育在上震旦统灯影组和中三叠统雷口坡组。灯影组微生物碳酸盐岩储层主要发育在灯二段和灯四段。灯影组微生物碳酸盐岩遍布全盆,岩石结构具有全盆地相似性,灯二段以凝块石和葡萄石为主,灯四段以纹层石和叠层石为主。灯二段储集空间主要为喀斯特孔洞、葡萄-花边状孔洞、微生物体腔孔、微生物格架间孔和凝块间溶孔,灯四段则以窗格孔和喀斯特孔洞为主。灯影组微生物碳酸盐岩优质储层形成的主控因素是微生物席、白云石化和风化壳喀斯特作用。雷口坡组微生物碳酸盐岩主要分布在川西地区的雷四段,主要为叠层石和凝块石,储集空间主要为微生物窗格孔和格架孔。雷口坡组微生物碳酸盐岩优质储层形成的主控因素是微生物礁滩(微生物席)、白云石化和埋藏溶蚀作用。目前,在灯影组和雷四段微生物碳酸盐岩储层均已发现大型气田,并具有非常广阔的勘探前景。四川盆地西部中北段是深层-超深层海相领域油气勘探的最有利地区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碳酸盐岩 灯影组 雷口坡组 凝块石 叠层石 储层特征 四川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