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40篇文章
< 1 2 15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凝血酶时间法测定家兔血浆中重组水蛭素 被引量:10
1
作者 任洪灿 芮明 +4 位作者 韩国柱 吕勇 李颖 肖述 叶红伟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47-550,共4页
建立了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法测定国产重组水蛭素血药浓度的方法,以便为进一步研究该药在家兔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提供方法学基础.重组水蛭素血浆水平依其抗凝血酶活性(TT延长)予以测定.对该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最适... 建立了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法测定国产重组水蛭素血药浓度的方法,以便为进一步研究该药在家兔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提供方法学基础.重组水蛭素血浆水平依其抗凝血酶活性(TT延长)予以测定.对该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最适测定条件确定为5 U/mL的凝血酶溶液,0.1 mol/L pH 7.4的Tris-HCL缓冲液及血浆各50 μL;结果发现对凝血酶时间延长百分率的对数与浓度呈线性相关,r为0.98~0.99;线性范围为0.12~0.60 mg/L,定量限为0.12 mg/L.日内和日间精密度(RSD)分别为5.6%~9.1%和9.2%~11.5%;方法回收率97.5%~99.2%;超出线性范围的高浓度血浆样品作2~100倍稀释,其稀释回收率为92.4%~94.8%.血浆样品在-20℃冰冻保存,至少1星期内稳定.应用本方法测定家兔iv重组水蛭素2.0 mg/kg后不同时间血药浓度,表明该药符合二室模型、一级动力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水蛭素 生物测定法 凝血酶时间 家兔 药物代谢动力学
下载PDF
压电石英晶体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检测传感器的构建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7
2
作者 张波 府伟灵 +5 位作者 毛琼国 陈庆海 薛强 陈鸣 张雪 俞凡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12期1608-1610,共3页
目的 建立一种检测血浆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 (APTT)的压电石英晶体传感器。方法 采用AT切向、基频 1 0MHz的银膜石英晶体作为压电元件 ;观察血浆凝集过程中晶体振荡频率的变化 ,确定血浆凝集反应的起点和终点。结果  (1 )血浆标本加... 目的 建立一种检测血浆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 (APTT)的压电石英晶体传感器。方法 采用AT切向、基频 1 0MHz的银膜石英晶体作为压电元件 ;观察血浆凝集过程中晶体振荡频率的变化 ,确定血浆凝集反应的起点和终点。结果  (1 )血浆标本加入反应体系后 ,晶体振荡频率呈阶梯状快速下降 ,接着频率瞬时上升 ,然后再缓慢降低达到平稳 ,频率阶梯下降的起点为血浆凝集反应的起点 ,频率从快速上升变为下降的转折点为血浆凝集的终点 ,计算两点之间的时间即为血浆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2 )该方法检测结果与STAGO磁珠检测法的相关性好 (γ =0 .972 ) ,批内CV =2 .5 4 % ,批间CV =7.1 4 %。结论 压电石英晶体传感器检测血浆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 ,血浆凝集反应起点和终点确定方便、可靠。且操作简单、快速、成本低廉 ,检测结果准确 ,是一种敏感性高、重复性好的血浆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检测新方法 ,可用于临床常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 石英晶体 传感器 凝血酶时间
下载PDF
指端创面放血法联合复方丹参滴丸在无静脉断指再植术后患者中的应用及对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于晓飞 杨晓亮 +2 位作者 邵新中 于亚东 刘宁 《河北中医》 2020年第6期888-891,共4页
目的观察指端创面放血法联合复方丹参滴丸对无静脉断指再植术后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的影响。方法将108例无静脉断指再植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4例予指端创面放血法联合肝素钠静脉滴注治疗,... 目的观察指端创面放血法联合复方丹参滴丸对无静脉断指再植术后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的影响。方法将108例无静脉断指再植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4例予指端创面放血法联合肝素钠静脉滴注治疗,治疗组54例予指端创面放血法联合复方丹参滴丸口服治疗。2组均治疗10d。比较2组住院时间、再植存活率、血管危象发生情况,以及治疗期间伤口局部溃烂、植体坏死、伤口淤血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术前及术后3、10d APTT,并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优良率90.7%(49/54),对照组优良率70.7%(32/54),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再植存活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血管危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3、10d APTT较本组术前延长(P<0.05),治疗组术后3、10d APTT与本组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3、10d APTT均短于对照组同期(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指端创面放血法联合复方丹参滴丸对无静脉断指再植术后患者治疗效果显著,能提高患者再植存活率,缩短住院时间,对APTT影响较小,并能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后期间 放血法 丹参 凝血酶时间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稀释凝血酶时间试验检测血浆达比加群水平的性能评价 被引量:2
4
作者 吴雪莲 屈晨雪 +5 位作者 戴菊华 李丽萍 龚岩 陆遥 袁家颖 倪莲芳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12期903-907,共5页
目的评价稀释凝血酶时间(d TT)试验用于检测血浆达比加群水平的性能,观察其是否能满足临床实验室检测需求。方法参考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EP15-A2、EP6-A、EP7-A及C-24文件对d TT试验检测血浆达比加群水平的精密度、正确度... 目的评价稀释凝血酶时间(d TT)试验用于检测血浆达比加群水平的性能,观察其是否能满足临床实验室检测需求。方法参考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EP15-A2、EP6-A、EP7-A及C-24文件对d TT试验检测血浆达比加群水平的精密度、正确度、分析测量范围、携带污染率、抗生物干扰进行评价,并观察血浆样品的稳定性。结果 d TT试验检测血浆达比加群水平的日内、日间变异系数(CV)均符合厂家声明的CV;3个水平美国病理学家协会(CAP)能力验证计划物质达比加群浓度与靶值的相对偏差均<10%;在30.92~249.13 ng/m L范围内d TT试验检测达比加群水平结果呈线性分布;携带污染率为-0.84%;Hb≤3 g/L、三酰甘油≤873 mg/d L、肝素≤2.2 IU/m L、FDP≤29 mg/L对d TT试验检测达比加群水平无影响;血浆样品在常温保存不宜超过4 h,4℃不宜超过4 d,-20℃不宜超过1个月,-80℃条件下可以存放半年。结论 d TT试验检测达比加群浓度的精密度、正确度、分析测量范围、携带污染率、抗生物干扰能力基本符合实验室要求。血浆样品稳定性满足临床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比加群 抗凝监测 稀释凝血酶时间 性能验证
下载PDF
压电石英晶体凝血酶时间检测传感器的构建及初步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波 府伟灵 +4 位作者 毛琼国 陈庆海 张雪 汤万里 俞凡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82-384,共3页
采用AT切向、基频10MHz的银膜石英晶体为压电元件,建立一种检测血浆凝血酶时间(TT)的压电石英晶体传感器。加入凝血酶启动凝血反应后,晶体振荡频率呈阶梯状快速下降,终点附近频率瞬时上升,然后缓慢降低达到平稳,频率下降的起点为血浆凝... 采用AT切向、基频10MHz的银膜石英晶体为压电元件,建立一种检测血浆凝血酶时间(TT)的压电石英晶体传感器。加入凝血酶启动凝血反应后,晶体振荡频率呈阶梯状快速下降,终点附近频率瞬时上升,然后缓慢降低达到平稳,频率下降的起点为血浆凝集反应的起始点,频率从快速上升变为下降的转折点为凝集反应终点,两点之间的时间差即为TT。该方法检测重复性较好,批内变异系数(CV)为2.26%,批间CV为7.53%,临床检测结果与STAGO检测法的相关性好(相关系数γ=0.964)。压电石英晶体传感器检测TT,凝集反应起点和终点判断方便、可靠,检测成本低廉,结果准确,是一种敏感性高、重复性好的TT检测新方法,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 石英晶体 传感器 凝血酶时间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抗凝血酶Ⅲ、凝血酶时间的检测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沈翠婵 黄影薇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14期26-27,共2页
目的探讨凝血指标中AT-Ⅲ、TT变化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Sysmex CA70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和正常人血浆中抗凝血酶III(AT-III)、凝血酶时间(TT)。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存在着高凝倾向,其血浆中AT-Ⅲ... 目的探讨凝血指标中AT-Ⅲ、TT变化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Sysmex CA70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和正常人血浆中抗凝血酶III(AT-III)、凝血酶时间(TT)。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存在着高凝倾向,其血浆中AT-Ⅲ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TT指标明显比健康对照组延长(P<0.01)。结论检测糖尿病患者AT-Ⅲ、TT,可了解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与凝血活化状态与血栓形成状况之间的关系,为糖尿病的疗效和预后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凝血酶 凝血酶时间
下载PDF
血浆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在脑梗死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7
作者 左晓红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4年第34期3849-3852,共4页
目的探讨血浆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120例为观察组,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为3组,轻度40例为A组,中度40例为B组,重度40例为C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 目的探讨血浆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120例为观察组,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为3组,轻度40例为A组,中度40例为B组,重度40例为C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40例为对照组,均行血脂指标、凝血指标、炎症因子指标检测。结果 A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纤维蛋白原、抗血凝酶-Ⅲ、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白细胞介素-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低于对照组。B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纤维蛋白原、抗血凝酶-Ⅲ、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白细胞介素-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A组,而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A组。C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纤维蛋白原、抗血凝酶-Ⅲ、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白细胞介素-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A组和B组,而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低于对照组、A组和B组。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浆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明显降低,而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均显著增加。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各指标改变幅度越明显。血浆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均可作为脑梗死临床诊断的有效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超敏C反应蛋白 脑梗死
下载PDF
时间和温度对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检测结果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5
8
作者 陈林兴 黄华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42-43,共2页
目的 :探讨血标本的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凝血酶时间 (TT)、纤维蛋白原 (FIB)检测在不同温度和放置不同时间后的结果差异以明确最佳的检测条件。方法 :采用ACL_90 0 0全自动血凝仪及PT_FIB、APTT、TT试剂... 目的 :探讨血标本的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凝血酶时间 (TT)、纤维蛋白原 (FIB)检测在不同温度和放置不同时间后的结果差异以明确最佳的检测条件。方法 :采用ACL_90 0 0全自动血凝仪及PT_FIB、APTT、TT试剂。结果 :室温 (2 0℃ )时 ,APTT在第 3h与第 1h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余各项目无统计学意义。 - 4℃时 ,APTT在第 5天与第 1天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血浆PT ,APTT ,TT ,FIB的测定应在室温下 2h内完成 ,未及时完成测定的应冷藏 ,并尽可能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 温度 凝血酶时间 活化部分 凝血活酶时间 凝血酶时间 纤维蛋白 检测技术
下载PDF
D-二聚体及凝血酶时间在评估颅脑创伤患者病情及预后中的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胡方进 陈爱珍 +5 位作者 沈东炜 周建军 卢靖 邱平 祁小龙 阙双林 《现代医药卫生》 2016年第17期2705-2706,共2页
目的 探讨D-二聚体(D-D)、凝血酶时间(TT)在评估颅脑创伤患者病情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2年12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146例颅脑创伤患者入院时D-D及TT检测资料,按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伤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 目的 探讨D-二聚体(D-D)、凝血酶时间(TT)在评估颅脑创伤患者病情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2年12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146例颅脑创伤患者入院时D-D及TT检测资料,按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伤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分组,分别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146例患者中入院时D-D、TT异常70例(47.9%),重度损伤组(GCS 3~〈9分)与预后不良组(GOSⅠ~Ⅲ级)患者TT、D-D水平分别高于轻度损伤组(GCS13~15分)与预后良好组(GOSⅣ~Ⅴ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数颅脑创伤患者早期存在D-D、TT异常,病情越严重及预后越差者D-D、TT水平越高,二者对颅脑创伤患者病情及预后的评估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凝血酶时间 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物 预后
下载PDF
凝血项中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时间检测结果相关性的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蒋品 肖春洁 《实用医技杂志》 2008年第2期189-190,共2页
我院80例住院和门诊患者的凝血酶时间和纤维蛋白原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纤维蛋白原(FIB)值升高,而凝血酶时间(TT)值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提示纤维蛋白原值的升高与凝血酶时间缩短二者呈正相关。
关键词 凝血酶时间(TT) 纤维蛋白原(FIB) 正相关
下载PDF
缓冲液pH值影响凝血酶时间测定的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霞莲 郭献荣 +2 位作者 尹莉莉 武春梅 李倩 《实用医技杂志》 2014年第3期292-292,共1页
凝血酶时间(TT)测定是临床常用的血栓与止血筛查试验,对血栓性或出血性疾病初步诊断、术前准备及指导临床用药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由于TT测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抗凝剂的选择、标本采集方式[1]、仪器及试剂因素等,本研究就TT测定试... 凝血酶时间(TT)测定是临床常用的血栓与止血筛查试验,对血栓性或出血性疾病初步诊断、术前准备及指导临床用药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由于TT测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抗凝剂的选择、标本采集方式[1]、仪器及试剂因素等,本研究就TT测定试剂盒中缓冲液对TT测定结果的影响作如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酶时间 时间测定 缓冲液 PH值 临床用药 出血性疾病 筛查试验 初步诊断
下载PDF
早产儿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酶时间及纤维蛋白原的监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2
作者 林薇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第14期118-119,共2页
目的:探讨早产儿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酶时间及纤维蛋白原的监测及临床价值。方法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400例早产儿临床资料,依据早产儿胎龄孕周进行临床分组,早产Ⅰ组为孕周30~32周105例,早产Ⅱ组为孕周33... 目的:探讨早产儿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酶时间及纤维蛋白原的监测及临床价值。方法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400例早产儿临床资料,依据早产儿胎龄孕周进行临床分组,早产Ⅰ组为孕周30~32周105例,早产Ⅱ组为孕周33~34周200例,早产Ⅲ组孕周35~37周95例。足月儿100例为对照组。结果早产三组PT、APTT、T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FIB、PLT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早产儿PT、APTT、TT和胎龄呈现负相关,早产儿FIB、PLT和胎龄呈现正相关,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分析早产儿凝血功能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及时对凝血功能异常的早产儿进行早期干预,可预防或减轻早产儿出血性疾病的发生,降低早产儿生后的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凝血酶时间 凝血酶时间 部分凝血酶时间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压电石英晶体传感器检测血浆凝血酶时间的实验研究
13
作者 张波 府伟灵 +3 位作者 张雪 杨新 陈庆海 俞凡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5期415-417,共3页
目的建立一种检测血浆凝血酶时间(TT)的压电石英晶体传感器。方法采用AT切向、基频10MHz的银膜石英晶体作为压电元件;探讨反应体系密度和黏度与晶体振荡频率变化的关系,观察血浆凝集过程中晶体振荡频率的变化规律,确定判断血浆凝集反应... 目的建立一种检测血浆凝血酶时间(TT)的压电石英晶体传感器。方法采用AT切向、基频10MHz的银膜石英晶体作为压电元件;探讨反应体系密度和黏度与晶体振荡频率变化的关系,观察血浆凝集过程中晶体振荡频率的变化规律,确定判断血浆凝集反应起点和终点的方法。结果(1)反应体系加入凝血酶试剂启动凝血反应后,晶体振荡频率呈阶梯状快速下降,接着频率瞬时上升,然后再缓慢降低达到平稳,频率阶梯下降的起点为血浆凝集反应的起始点,频率从快速上升变为下降的转折点为血浆凝集的终点,计算两点之间的时间即为血浆凝血酶时间。(2)该方法的检测结果与STAGO血凝仪磁珠检测法的相关性好(γ=0.964),批内CV=2.26%,批间CV=7.53%。结论压电石英晶体传感器检测血浆凝血酶时间,血浆凝集反应起点和终点确定方便、可靠。且操作简单、快速、成本低廉,检测结果准确,是一种敏感性高、重复性好的血浆凝血酶时间检测新方法,可用于临床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 石英晶体 传感器 凝血酶时间 压电石英晶体传感器
下载PDF
凝血酶时间缩短低于仪器检测范围1例
14
作者 康晓珍 王春云 陈金弟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3年第7期669-669,共1页
病人,男,85岁。发作性头晕、心悸、胸闷4月余,加重伴咳嗽、咳痰、水肿2d。门诊以“冠心病”收入院。病人既往有脑动脉硬化,心功能不全Ⅱ级,高血压Ⅲ级,2型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病史。既往住院出院后坚持口服阿司匹林、美托洛尔... 病人,男,85岁。发作性头晕、心悸、胸闷4月余,加重伴咳嗽、咳痰、水肿2d。门诊以“冠心病”收入院。病人既往有脑动脉硬化,心功能不全Ⅱ级,高血压Ⅲ级,2型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病史。既往住院出院后坚持口服阿司匹林、美托洛尔、地高辛等1个月后自行停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酶时间 缩短 仪器检测范围
下载PDF
加样顺序对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结果的影响
15
作者 李黎 张惠敏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2年第7期831-832,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加样顺序对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按不同加样顺序,采用德高Coatron M4四通道半自动血凝仪检测110例住院患者APTT值,把结果标记为A组、B组,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种加样顺序所测定的APTT值差异无... 目的探讨不同加样顺序对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按不同加样顺序,采用德高Coatron M4四通道半自动血凝仪检测110例住院患者APTT值,把结果标记为A组、B组,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种加样顺序所测定的APT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带有加热孔的半自动血凝仪,两种加样顺序均可行,但按说明书操作更为严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样顺序 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 影响
下载PDF
CA-6000测活化的部分凝血酶时间不凝原因探讨及结果处理
16
作者 王麟 李为民 王薇 《吉林医学》 CAS 2003年第5期468-468,共1页
我们在用CA-6000全自动血凝仪测活化的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的过程中发现有部分标本没有结果(仪器显示"★★★.★",我们称之为不凝),对这部分不凝的标本我们进行了手工复检、原因探讨及结果处理,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CA—6000测活化 部分凝血酶时间 不凝 原因
下载PDF
献血员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和纤维蛋白原定量的观察
17
作者 王欣 徐亚莉 +1 位作者 辛士芹 李庆荣 《河北医学》 CAS 1995年第6期400-400,共1页
献血员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和纤维蛋白原定量的观察(067000)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王欣,徐亚莉(067000)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血库辛士芹,李庆荣本文对献血年限不同的血员血浆中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 献血员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和纤维蛋白原定量的观察(067000)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王欣,徐亚莉(067000)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血库辛士芹,李庆荣本文对献血年限不同的血员血浆中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定量进行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凝血酶时间 纤维蛋白原定量 凝血酶时间 献血员 纤维蛋白原含量 抗凝物质 附属医院 水溶性蛋白质 血液凝固 血栓性疾病
下载PDF
凝血酶时间法测定家兔尿液及胆汁中r-水蛭素 被引量:5
18
作者 阎宇辉 王一楠 +5 位作者 韩国柱 任洪灿 周峰 罗轶 陈晓芳 姜伟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91-694,共4页
建立了一种生物测定法---凝血酶时间法(TT法)以测定家兔尿液及胆汁中的r-水蛭素(r-Hirudin,rH),从而为rH的排泄动力学研究提供测定方法学。本方法依据rH的抗凝血酶活性,以logTT延长率对rH浓度构建标准曲线。家兔尿液或胆汁10μL,依... 建立了一种生物测定法---凝血酶时间法(TT法)以测定家兔尿液及胆汁中的r-水蛭素(r-Hirudin,rH),从而为rH的排泄动力学研究提供测定方法学。本方法依据rH的抗凝血酶活性,以logTT延长率对rH浓度构建标准曲线。家兔尿液或胆汁10μL,依次加入40μL空白兔血浆、50μL Tris-HCl缓冲液(pH7.4),以及50μL浓度为5U/mL的凝血酶溶液,由血凝仪记录凝血时间并计算凝血时间延长百分率,从标准曲线求出待测尿液及胆汁中的rH浓度。TT延长百分率(y)经对数转换与尿液或胆汁中rH浓度(x,mg/L)呈线性相关(r〉0.99),线性范围0.49~2.50mg/L;检出限为0.49mg/L。高、中、低三种浓度rH尿及胆汁标准溶液日内及日间精密度(RSD)均〈10%,方法回收率〉95%,稀释回收率〉91.9%,室温及-20℃保存至少8h及半月内稳定。应用上述方法测定家兔静脉注射rH后尿及胆汁药物浓度以及研究尿药排泄动力学,均表明本研究建立的TT法精密度和回收率高,结果准确可靠,符合药动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水蛭素 生物测定法 家兔 凝血酶时间
下载PDF
创伤性骨折患者手术前后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指标变化的探讨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明珠 李琳 殷宗健 《当代医学》 2013年第33期61-62,共2页
目的研究创伤性骨折手术前后检测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指标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就诊的需手术的创伤性骨折患者3380例,正常对照组512例,应用Sysmex CA-1500型全自动血凝仪(凝固法)检测创伤骨折手术前组、创伤骨折手术后组、正... 目的研究创伤性骨折手术前后检测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指标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就诊的需手术的创伤性骨折患者3380例,正常对照组512例,应用Sysmex CA-1500型全自动血凝仪(凝固法)检测创伤骨折手术前组、创伤骨折手术后组、正常对照组血浆中APTT水平。结果创伤性骨折手术前组APTT为(20.30±1.36)s,与创伤性骨折手术后组(30.50±3.52)s、正常对照组(29.90±3.67)s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创伤性骨折手术后组与正常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性骨折在手术前,由于凝血因子的活性增高或血液浓缩及血黏度增加,造成APTT缩短。而手术后,上述的症状减轻或消失,APTT恢复正常。当创伤性骨折在手术前进行凝血试验检测时,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缩短时,为上述原因造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 创伤性骨折 手术前后 指标变化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检测凝血酶时间的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影 丛占杰 刘艳会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02年第12期754-754,共1页
关键词 乳腺癌 检测 凝血酶时间 临床意义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