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凝血酶活化纤维蛋白溶解抑制物基因编码区C1040T及G753A的多态性与脑梗死的相关性
1
作者 何芳梅 潘剑罡 +3 位作者 赵西耀 袁华 牟翔 陈煜森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4年第7期347-353,共7页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脑梗死患者凝血酶活化纤维蛋白溶解抑制物(TAFI)基因编码区C1040T及G753A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30例脑梗死患者和118名同期行正...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脑梗死患者凝血酶活化纤维蛋白溶解抑制物(TAFI)基因编码区C1040T及G753A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30例脑梗死患者和118名同期行正常体检者(对照组)的TAFI基因编码区C1040T及G753A的多态性。结果脑梗死组TAFI基因G753A多态性的GG型频率41.5%(54例),A等位基因携带者频率58.5%(76例);而对照组分别为GG型频率44.9%(53例),A等位基因携带者频率55.1%(65例)。TAFI基因G753A多态性的GG型及A等位基因携带者两组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88,P=0.592)。在脑梗死组,C1040T多态性的CC型占50.0%(65例),T等位基因携带者占50.0%(65例);而对照组分别为CC型51.7%(61例),T等位基因携带者占48.3%(57例)。C1040T多态性的CC型及T等位基因携带者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1,P=0.79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AFI基因编码区G753A单核苷酸多态性(GA或AA基因型)及C1040T单核苷酸多态性(CT或TT基因型)不是脑梗死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AFI基因编码区C1040T及G753A的多态性与脑梗死之间无显著相关性,不是脑梗死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基因 凝血酶活化纤维蛋白溶解抑制 单核苷酸多态性
下载PDF
凝血酶活化纤维蛋白溶解抑制物基因编码区G505A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
2
作者 何芳梅 李亚军 +2 位作者 张蓓 潘剑罡 陈煜森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32-36,共5页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凝血酶活化纤维蛋白溶解抑制物(TAFI)基因编码区G505A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30例脑梗死患者和118例同期体检者的TAFI基因编码区G505A的...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凝血酶活化纤维蛋白溶解抑制物(TAFI)基因编码区G505A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30例脑梗死患者和118例同期体检者的TAFI基因编码区G505A的多态性。结果脑梗死组TAFI基因G505A的GG基因型占35.4%(46/130),GA+AA基因型占64.6%(84/130);而对照组分别为49.2%(58/118)、50.8%(60/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脑梗死组G、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60.4%(157/260)、39.6%(103/260),对照组分别为69.9%(165/236),30.1%(71/2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AFI基因编码区G505A单核苷酸多态性(GA或AA基因型)是脑梗死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2.660,95%CI:1.330~5.317,P=0.006)。结论 TAFI基因G505A的多态性可能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凝血酶活化纤维蛋白溶解抑制 基因 多态性 单核苷酸
下载PDF
血友病患者凝血酶激活的纤维蛋白溶解抑制物活性(TAFIa)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胡理明 叶玲丽 +4 位作者 陈萍 谢炳寿 朱淼勇 林素仙 朱永林 《血栓与止血学》 2009年第3期125-127,共3页
目的检测血友病患者凝血酶激活的纤维蛋白溶解抑制物活性(TAFIa)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0例血友病患者(血友病A15例,血友病B 5例)及15例正常人对照以发色底物法检测TAFIa水平,对比二者的差异。按临床出血程度将年出血次数≤2次,... 目的检测血友病患者凝血酶激活的纤维蛋白溶解抑制物活性(TAFIa)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0例血友病患者(血友病A15例,血友病B 5例)及15例正常人对照以发色底物法检测TAFIa水平,对比二者的差异。按临床出血程度将年出血次数≤2次,无关节畸形者列为临床轻型组(n=8),年出血次数>2次,且有严重关节畸形者列为临床重型组(n=12),比较二组的TAFIa水平。结果血友病组和正常对照组TAFIa均值分别为86.00±15.67%及107.00±9.63%,二组比较P<0.001,差异有显著性。血友病A和血友病B TAFIa均值分别为87.73±15.50%及80.80±16.72%,二组之间P>0.05,差异无显著性。二组与正常对照P值均<0.001,有显著差异。TAFIa值与临床出血关系:8例轻型组者均值为81.38±15.85%,12例重型组者为87.41±16.04%,两组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血友病患者TAFIa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表明其下调纤溶机制显著减弱,导致纤溶活性增强,促进了血友病患者的出血倾向。提示抗纤溶治疗在血友病出血治疗中占有重要位置。未证明血友病患者临床出血严重程度与TAFIa水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友病 凝血酶激活 纤维蛋白溶解 活性
下载PDF
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基因多态性与抑郁发作及冠心病的关系 被引量:4
4
作者 林志雄 颜海锋 +1 位作者 林举达 邹晓波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3588-3590,共3页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物抑制-1(PAI-1)基因4G/5G多态性与抑郁发作和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抑郁发作患者42例、冠心病患者65例和健康个体132例,分别组成抑郁发作组、冠心病组和健康对照组,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的方法了解各...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物抑制-1(PAI-1)基因4G/5G多态性与抑郁发作和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抑郁发作患者42例、冠心病患者65例和健康个体132例,分别组成抑郁发作组、冠心病组和健康对照组,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的方法了解各组PAI-1基因4G/5G多态性情况。结果抑郁发作组和冠心病组的4G/4G基因型频率和4G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抑郁发作组与冠心病组PAI-1基因-675位点的4G/4G基因型频率和4G等位基因频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AI-1基因4G/4G基因型和4G基因可能与抑郁发作与冠心病都有关,推测与两者伴发有一定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多态性 冠心病 抑郁发作 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抑制-1
下载PDF
银杏达莫注射液对肾病综合征患者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凝血酶激活的纤溶酶抑制物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胡石炜 张道友 +2 位作者 杨利才 高潮清 徐海红 《医学综述》 2012年第18期3085-3087,共3页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对肾病综合征(NS)患者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凝血酶激活的纤溶酶抑制物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入院时诊断为原发性NS的患者,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泼尼松1 mg/(kg.d)及利尿消肿、调血脂治...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对肾病综合征(NS)患者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凝血酶激活的纤溶酶抑制物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入院时诊断为原发性NS的患者,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泼尼松1 mg/(kg.d)及利尿消肿、调血脂治疗,并口服双嘧达莫。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5%葡萄糖250 mL+银杏达莫注射液25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为10 d。分别于入院时及疗程满10 d时检测相关指标的浓度值。结果对照组FiB、D-二聚体、凝血酶激活的纤溶酶抑制物等治疗后变化无明显差异。观察组FiB、凝血酶激活的纤溶酶抑制物经治疗后有明显改善(P<0.05),D-二聚体无明显差异。两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FiB、凝血酶激活的纤溶酶抑制物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但D-二聚体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对于纠正NS患者FiB、凝血酶激活的纤溶酶抑制物有一定疗效,可用于临床改善NS高凝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达莫注射液 肾病综合征 纤维蛋白 D-二聚体 凝血酶激活的纤溶酶抑制
下载PDF
四肢创伤患者血清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血清组织因子、血清抗凝血酶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永和 曹文 《血栓与止血学》 CAS 2022年第3期641-642,共2页
目的探讨四肢创伤患者血清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血清组织因子(TF)、血清抗凝血酶(AT)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以82例四肢创伤患者为对象,以同期82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检测PAI-1、TF、AT水平,分析其与患者病情的关系... 目的探讨四肢创伤患者血清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血清组织因子(TF)、血清抗凝血酶(AT)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以82例四肢创伤患者为对象,以同期82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检测PAI-1、TF、AT水平,分析其与患者病情的关系。结果观察组PAI-1、TF水平低于对照组,A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轻度组伤后1 d PAI-1水平低于重度组(P<0.05);伤后1 d、7 d TF水平低于重度组,A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肢创伤患者PAI-1、TF水平升高,AT水平降低,其水平可反映创伤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创伤 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抑制剂⁃1 组织因子 凝血酶
下载PDF
全关节置换术患者组织因子、凝血酶激活纤溶抑制物、纤维蛋白原的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庭 邓迎杰 +1 位作者 邱忠鹏 高立华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期80-82,87,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髋关节成形术(TJA)患者组织因子(TF)、微粒组织因子(MP-TF)、凝血酶激活纤溶抑制物(TAFI)和纤维蛋白原水平(FIB),预测TJA患者潜在的出血风险。方法共60例TJA患者(TJA组)和10例健康人(对照组)纳入本研究。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 目的通过分析髋关节成形术(TJA)患者组织因子(TF)、微粒组织因子(MP-TF)、凝血酶激活纤溶抑制物(TAFI)和纤维蛋白原水平(FIB),预测TJA患者潜在的出血风险。方法共60例TJA患者(TJA组)和10例健康人(对照组)纳入本研究。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d采集TJA患者血液样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反应(ELISA)方法测定研究对象TAFI、TF和MP-TF水平;采用Stago STA-R全自动立式血凝分析仪检测FIB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术前和术后TF和MP-TF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前和术后组的TF水平均都较对照组低。与对照组相比,TJA组MP-TF水平术前和术后组水平均升高。TJA术前和术后FIB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患者在接受TJA治疗前、后存在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改变。并且手术能加剧这种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关节置换术 组织因子 凝血酶激活纤溶抑制 纤维蛋白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与纤维蛋白原关系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许延路 高辉 +1 位作者 李继福 徐从高 《血栓与止血学》 2009年第5期211-212,共2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中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AFI)与纤维蛋白原(Fbg)的关系。方法分别应用ELISA法、发色底物法测定4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和6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CAD)患者血浆中TAFI:Ag、TAFI:A及Fbg的含量。结果CAD...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中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AFI)与纤维蛋白原(Fbg)的关系。方法分别应用ELISA法、发色底物法测定4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和6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CAD)患者血浆中TAFI:Ag、TAFI:A及Fbg的含量。结果CAD患者血浆中TAFI:Ag(95±34%)、TAFI:A(29.2±11.2g/ml)、Fbg(5.20±2.41g/L)均明显高于冠脉造影正常者(P<0.001)。结论CAD患者血浆中TAFI:Ag和TAFI:A均显著增高,抑制了Fbg的降解,导致纤溶活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 纤维蛋白
下载PDF
黄芩苷对家兔动脉粥样硬化及凝血酶活化的纤溶抑制物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陈效安 宋达琳 康维强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4411-4413,共3页
目的通过建立家兔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探讨黄芩苷对凝血酶活化的纤溶抑制物(TAFI)及血脂凝血的影响。方法 40只健康雄性的新西兰大耳白兔先适应性喂养7 d,然后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高剂量药物治疗组和低剂量药物治疗组... 目的通过建立家兔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探讨黄芩苷对凝血酶活化的纤溶抑制物(TAFI)及血脂凝血的影响。方法 40只健康雄性的新西兰大耳白兔先适应性喂养7 d,然后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高剂量药物治疗组和低剂量药物治疗组(每组10只),后三组为模型组。正常对照组给予基础饲料喂养,其余三个模型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以复制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并在高脂饲料喂养的基础上分别给予生理盐水、100 mg·kg-1·d-1的黄芩苷、50 mg·kg-1·d-1的黄芩苷灌胃,正常对照组亦同时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喂养12 w。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各组血脂系列,用全自动凝血仪测定凝血指标,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TAFI的活性,实验结束处死动物,留取主动脉进行病理检测。结果 (1)各模型组的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和TAFI水平相比于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低剂量药物治疗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高剂量组则无差别。(2)黄芩苷治疗后,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的TC、TG、LDL-C、Fib和TAFI水平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HDL-C、PT、APTT水平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P<0.01或P<0.05);与低剂量药物治疗组比较,高剂量组TC、TG、LDL-C、Fib、APTT水平明显不同于低剂量组(P<0.05或P<0.01),HDL-C、PT和TAFI水平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 TAFI参与了兔AS的形成过程。黄芩苷治疗组中TC、TG、LDL-C、Fib、TAFI的活性水平明显降低,说明其延缓了AS的发生发展,提示黄芩苷可用来干预AS性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凝血酶活化的纤维蛋白溶解抑制物 黄芩苷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前后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及蛋白C系统表达差异
10
作者 邰祺雯 李萌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18期106-110,共5页
目的探讨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蛋白C及蛋白S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前后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北部战区总医院就诊并于12 h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14例急性ST段抬高... 目的探讨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蛋白C及蛋白S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前后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北部战区总医院就诊并于12 h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14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及沈阳平安健康检测中心到访健康体检者,纳入健康对照组(n=14)、术前组(n=14)及术后组(n=14),回顾性分析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组间各指标差异。结果健康对照组及术前组在血小板计数、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活化蛋白C、活化蛋白S、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共10个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组和术后组在血小板计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D-二聚体、活化蛋白C、活化蛋白S、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共7个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活化蛋白C、活化蛋白S、D-二聚体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前后指标浮动灵敏度高,具有临床监测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 活化蛋白C 活化蛋白S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浆中凝血酶活化的纤溶抑制物测定的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江明华 吴连拼 +2 位作者 陶红群 李向阳 温怀凯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54-455,共2页
目的了解冠心病患者急性期血浆中凝血酶活化的纤溶抑制物(TAFI)活性与抗原水平的变化。方法用ELISA与发色底物法分别检测7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54例心绞痛患者和45名对照血浆中TAFI抗原及活性;同时用Clauss法检测血浆中的纤维蛋白... 目的了解冠心病患者急性期血浆中凝血酶活化的纤溶抑制物(TAFI)活性与抗原水平的变化。方法用ELISA与发色底物法分别检测7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54例心绞痛患者和45名对照血浆中TAFI抗原及活性;同时用Clauss法检测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Fib)。结果AMI组与心绞痛组之间以及二者与对照组之间的血浆TAFI抗原及活性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与女性之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TAFI抗原与活性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r=0.692,P<0.05);AMI组、心绞痛组与对照组之间血浆Fib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发生AMI时,血浆中TAFI的活性与抗原水平没有显著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酶活化的纤溶抑制 急性心肌梗死 心绞痛 纤维蛋白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entraxin-3与凝血酶活化的纤溶抑制物的变化 被引量:4
12
作者 吴连拼 江明华 +1 位作者 黄明远 唐疾飞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2年第6期447-448,共2页
目的了解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炎性指标pentraxin-3与纤溶指标凝血酶活化的纤溶抑制物(Thrombin activatable finolysis inhibitor,TAFI)的变化。方法检测比较10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81例不稳定心绞痛(... 目的了解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炎性指标pentraxin-3与纤溶指标凝血酶活化的纤溶抑制物(Thrombin activatable finolysis inhibitor,TAFI)的变化。方法检测比较10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81例不稳定心绞痛(UAP组)及23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浆pentraxin-3、TAFI水平。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pentraxin-3、TAFI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组血浆pentraxin-3及TAFI水平高于U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ntraxin-3浓度与TAFI浓度呈正相关(r=0.17,P<0.05)。结论 pentraxin-3与TAFI共同在ACS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Pentraxin-3 凝血酶活化的纤溶抑制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纤维蛋白溶解功能的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3
13
作者 徐斐 王明山 +3 位作者 王红 谢海啸 王瑜敏 陆红 《肝脏》 2004年第4期275-276,共2页
关键词 纤溶抑制 纤维蛋白溶解 纤溶酶原激活 肝硬化患者 灭活 纤溶功能 肝实质 正常 纤溶酶原激活剂 纤维蛋白
下载PDF
凝血酶活化纤溶抑制物 被引量:2
14
作者 曹燕娜 文志斌 贺石林 《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 2001年第2期135-138,共4页
凝血酶活化纤溶抑制物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蛋白酶原 ,由凝血酶 凝血酶调制蛋白复合物激活后 ,可水解纤维蛋白C 端赖氨酸残基 ,对纤维蛋白溶解有抑制作用。它的发现给纤溶系统增添了新的认识 。
关键词 纤维蛋白溶解 凝血酶活化纤溶抑制 血栓性疾病 蛋白酶原
原文传递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与缺血性脑血管病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振 丁素菊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2003年第1期59-61 , ,共3页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活性降低、tPA抑制物活性增高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长期以来,调节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功能是临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手段之一...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活性降低、tPA抑制物活性增高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长期以来,调节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功能是临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手段之一,tPA也被直接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tPA能够促进缺血或再灌注后兴奋性毒性诱导的神经元死亡,增大梗死面积。tPA的天然抑制物神经系统丝氨酸蛋白水解酶抑制物neuroserpin却能使脑梗死体积缩小,减少神经元脱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 危险因素 神经系统丝氨酸蛋白水解酶抑制
下载PDF
辛伐他汀改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内皮功能并增加纤维蛋白溶解
16
作者 Guven G S Atalar E +2 位作者 Yavuz B 李永梅(摘译) 刘剑(校)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6年第5期673-674,共2页
关键词 纤维蛋白溶解 高胆固醇血症 辛伐他汀 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 内皮功能 血栓形成前状态 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最安全的抗纤维蛋白溶解药——氨甲苯酸 被引量:6
17
作者 任晓彤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7年第23期67-67,共1页
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症(primary fibrinolysis)又称原发性纤溶,是由于纤溶系统活性异常增强,导致纤维蛋白过早、过度破坏和(或)纤维蛋白原等凝血因子大量降解,并引起出血,是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纤溶亢进)的一个类型。原发性纤溶发生... 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症(primary fibrinolysis)又称原发性纤溶,是由于纤溶系统活性异常增强,导致纤维蛋白过早、过度破坏和(或)纤维蛋白原等凝血因子大量降解,并引起出血,是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纤溶亢进)的一个类型。原发性纤溶发生在无异常凝血的情况下,又可分为先天性(如:α2抗纤溶酶缺乏、纤溶酶原活化抑制物-1缺乏、纤溶酶原活化物增多)和获得性(如:严重肝脏疾病、肿瘤、手术和创伤、溶栓治疗)2种,以后者居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溶酶原 纤维蛋白 肝脏疾病 纤溶系统 活化 活性异常 溶栓 抑制 纤溶亢进 氨甲苯酸
原文传递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18
作者 Nobuo SAKUTAGAWA 《血栓与止血学》 1997年第4期176-182,167,共8页
导言 血液凝固之研究早已始于20世纪初期,但有关止血机制筛选的实验方法,仅在1960年才开始建立,并被临床实验室广泛采用。随后,出血倾向与血友病的拟诊,亦基于这些结果的报告与分析。 由于标记技术的发展,吾人对凝血机制使用了分子标记... 导言 血液凝固之研究早已始于20世纪初期,但有关止血机制筛选的实验方法,仅在1960年才开始建立,并被临床实验室广泛采用。随后,出血倾向与血友病的拟诊,亦基于这些结果的报告与分析。 由于标记技术的发展,吾人对凝血机制使用了分子标记,俾使临床能得到早期、正确的诊断,对血栓与出血的病人始可作出适宜的治疗。 1 止血机制 “衰老来自于血管壁”,故吾人宜注意保持血管壁的健康使其情况良好。血液流经血管,并通过其未端抵达身体各处,以供给氧气与营养物质。但当出血时,凝血机制活化形成纤维蛋白使失血停止,并保获机体不受感染。在正常情况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肝素辅因子 止血机制 分子标记 纤溶酶 凝血酶 凝血机制 血栓与止血 血栓形成 血管壁
下载PDF
黄芩苷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凝血酶激活纤溶抑制物水平及血脂、凝血纤溶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0
19
作者 于昕 刘向群 +2 位作者 陈焕芹 马文健 陈效安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3299-3301,共3页
目的观察黄芩苷对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大鼠的凝血酶激活纤溶抑制物(TAFI)水平及血脂、凝血纤溶指标的影响,探讨黄芩苷在干预AS进程中的机制。方法 40只健康雄性W 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黄芩苷治疗组、辛伐他汀组,每组1... 目的观察黄芩苷对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大鼠的凝血酶激活纤溶抑制物(TAFI)水平及血脂、凝血纤溶指标的影响,探讨黄芩苷在干预AS进程中的机制。方法 40只健康雄性W 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黄芩苷治疗组、辛伐他汀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其余3组在给予高脂饲料喂养的基础上行主动脉球囊损伤术,喂养4个月,以复制大鼠AS模型。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浆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用全自动血凝仪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 ib),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TAFI的活性。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其余各组大鼠的TC、TG、LDL-C、F ib和TAFI活性均明显升高(P<0.01或P<0.05),PT、APTT明显缩短(P<0.01或P<0.05);实验结束时,与模型组相比,黄芩苷治疗组与辛伐他汀组的TC、TG、LDL-C、F ib和TAFI活性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或P<0.05),PT、APTT明显延长(P<0.01或P<0.05);与辛伐他汀组比较,黄芩苷治疗组TC、TG、LDL-C、F ib、PT、APTT改善程度稍低(P<0.05),而TAFI活性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黄芩苷可能通过降血脂、改善凝血纤溶系统平衡、下调TAFI水平等途径干预了AS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血脂 纤维蛋白 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 黄芩苷
下载PDF
大鼠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凝血酶活化的纤溶抑制剂与血脂及凝血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利妍 刘向群 +1 位作者 陈焕芹 陈效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12-715,共4页
目的:探讨凝血酶活化的纤溶抑制剂(TAFI)活性在大鼠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包括正常对照组、高脂组、高脂维生素D3组和高脂维生素D3+内皮损伤组。分别以普通饲料... 目的:探讨凝血酶活化的纤溶抑制剂(TAFI)活性在大鼠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包括正常对照组、高脂组、高脂维生素D3组和高脂维生素D3+内皮损伤组。分别以普通饲料、高脂饲料、高脂饲料+维生素D3、高脂饲料+维生素D3+内皮球囊损伤处理,复制大鼠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的3个阶段的模型,即高脂血症、纤维增生性动脉硬化、较成熟的AS斑块病变。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脂系列,全自动血凝仪测定凝血系列,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TAFI的活性。结果:3组模型鼠的血浆总胆固醇(TC)、总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和TAFI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有递增趋势,以高脂维生素D3+内膜损伤组最为明显;3组模型的血浆高密度脂蛋白(HDL-C)、凝血时间(PT)、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或P<0.05),以高脂维生素D3+内膜损伤组最为明显。血浆TAFI活性与TC、TG和Fib水平呈正相关。结论: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TAFI水平升高,血浆TAFI水平与血脂及凝血相关,提示TAFI可能参与AS的形成过程,TAFI活性升高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致病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凝血酶活化纤维蛋白溶解抑制 内皮损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